LNG加气站潜液泵操作规程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LNG加气站潜液泵操作规程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17

(一)目的

为确保操作及管理人员安全的使用本设备,保证加气站的安全运行。

(二)适应范围

本LNG加注设施区域内的LNG潜液泵及泵体附属设备。

(三)操作规程

(1)开机前的检查:

a)检查所有的管路、配件、螺栓和电路接线是否准备就绪。

b)检查所有管路接头部位的密封情况是否达到要求。

c)检查储罐液位与泵吸入口是否有足够的液位差。

(2)启动:

a)?按照潜液泵的预冷程序,缓慢地对泵进行冷却。

b)?预冷完成后,泵壳内充满液体。当泵池温度测点温度低于设定值之后,变频器按照给定频率启动电机。

c)?如果泵发出异常的声音,或排出管路有较大震动,应立即停泵,查找出原因后,重新启动。

(3)停泵:

a)切断泵的变频输出,关闭进液阀,导通加气机回流管线。

b)常开回气阀门,确保回气畅通。

?(4)注意事项:

a)必须密切关注泵的气蚀问题,即良好控制启泵温度,关注泵出口压力,避免严重气蚀给现场操作人员带来人身伤害或给设备带来损害。

b)当泵不起压时,首先判断泵是否转动,若泵不转,先查找动力电源及变频器问题,若正常,则考虑泵本体机械发生故障。若判断泵转动,则根据泵运行声音正常与否,判断是否为液体原因或是电源因素,若均正常,则考虑泵本体机械发生故障。当泵起压后压力不平稳,起伏波动时,先判断管路管阻是否发生变化(即进、出口阀门和加气机阀门是否正常开启),若均正常,则先考虑变频器频率是否恒定,最后考虑泵本体机械发生故障。

c)依据气瓶压力的不同酌情选择加气机运行频率,在气瓶压力大于0.8MPa时,建议回气卸压,以确保加气速度及泵在较好工况工作。

d)当泵的转速不为“0”时,请勿二次启动电机。

篇2:LNG加气站储罐增压操作规程

(一)目的

为确保操作者正确合理的给储罐增压,避免操作中可预见的人为主观失误,保护操作人员不受伤害,通过对设备操作流程的完善,来规范人员的操作行为,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以达到科学化、精细化操作设备的目的,特制订如下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

本LNG供气设施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场所、设备、人员。

(三)操作规程

1)首先打开增压气化器液相进口阀、增压气化器出口阀,然后缓慢打开储罐的增压阀,稳定阀门开启程度,打开需增压储罐气相阀开始增压。

2)若出气管发现结霜,造成出气温度过低,表明进液量太大,必须立即关小液相增压阀(以防过液),并应及时清除管外结霜,条件具备可增加通风设备(或采取其他相应措施)。

3)当储罐压力增至所需压力后,关闭储罐增压器液相进口阀,关闭增压器出口阀、出液储罐的增压阀。

(四)注意事项

1)储罐增压时严禁形成“死区”,要保障整个流程的畅通。以防液体气化后压力陡增,使管道爆裂或增压器破裂。

2)增压器禁油,油污染严重时,应采用四氯化碳清洗,清洗时应加强警觉,气味剧烈时应戴上防毒面具。药剂洗后用无油、无杂质的清水清洗直至水中无药剂成分为止,最后再用氮气吹除水份,确认吹干为止。

篇3:加气站储罐自增压操作规程

1.0?目的

为规范LNG/L-CNG加气站储罐自增压操作,保障燃气加气站生产的安全平稳运行,制定本操作规程。

2.0?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丹北LNG/L-CNG加气站储罐自增压操作。

3.0?危险因素

燃气泄漏、着火、爆炸、人身伤害、环境污染等,及压力异常影响

4.0?人员及工具材料准备及安全维护设施配置

具有操作证的工作人员二名、监控室一人,防爆应急灯一盏(夜间)、防冻手套两付。

5.0?增压操作流程

注意:本系统有一种模式对储罐进行调压,即泵给储罐自增压(泵增压),当需要对储罐增压时,手动选择1号泵或2号泵增压;储罐目标压力必须通过手动操作控制。

5.1?泵增压首先选择使用的泵,选择泵以后关闭相应泵后的加气机进液阀(SV117/SV118)。

5.2?控制电脑上把增压的潜液泵调为手动状态,检查储罐根部出液阀是否处于开启状态,控制电脑上打开调压阀(PSV06、PSV09)。

5.3?对增压的潜液泵预冷,打开泵顶部放空阀,PLC控制柜面板上点击潜液泵预冷,预冷结束后手动启动增压泵,系统处于增压状态。

5.4?增压过程中观察储罐压力,不可增至储罐压力上限1.2Mpa。

5.5?储罐压力达到预先设定的压力后停止潜液泵,等到气化器不结霜后关闭调压阀。

5.6?调压结束,对应的阀门复位。

6.0注意事项

6.1使用增压器应先开调压阀,再启动增压的潜液泵。

6.2增压工作结束后,观察增压器内压力,检查安全阀处于开启。

7.0?相关文件与记录

7.1《LNG储罐增压记录表》

篇4:加气站储罐进液操作规程

1.0目的

为规范本丹北LNG/L-CNG加气站的卸液操作,保障加气站工作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确保平稳供气,特制订本制度。

2.0?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丹北LNG/L-CNG加气站槽车卸液。

3.0?危险因素

燃气泄漏、着火、爆炸、人身伤害、环境污染等,及压力异常影响

4.0?人员及工具材料准备及安全维护设施配置

具有操作证的卸车人员二名、监控室一人,防爆应急灯一盏(夜间)、防冻手套两付。

5.0?作业气候和环境要求:

雷雨天气、附近有明火或发生火灾、站内发生泄漏、LNG储罐压力异常及气化器不正常的情况下不允许卸液。

6.0?操作流程

注意:根据实际操作只采用泵卸车。泵卸车优点是卸液速效率高且卸液误差小。

6.1槽车进站

6.1.1槽车进站先检查地磅是否置0,引导槽车上磅(检查车辆是否停好),做好加气站卸车记录单,核对槽车称量计量单。

6.1.2引导槽车停在卸车区域,司机停车拉好手刹熄火,驾驶员下车开后车门,站上卸车人员放好防滑枕木(前后都放)。

6.1.3接好静电接地夹,卸车人员和驾驶员一起连接好卸车软管并检查有无漏气(液相增压管、增压气相管、出液管),槽车安全阀检查是否打开。

6.1.4驾驶员打开气动阀,站内卸车人员和驾驶员打开槽车气相阀和增压液相阀给槽车增压,槽车压力增至0.6-0.65mpa,严禁压力大于0.65mpa。

6.2泵卸车

泵卸车即槽车里的液体直接由管道流经泵,由潜液泵将液体打入储罐中。

6.2.1?控制电脑系统上检查2个储罐根部阀是否全开,顶部进液阀是否全开,将卸车的潜液泵调为手动操作。

6.2.2?选择1个潜液泵卸车,选择1号泵就打开阀SV108、关闭阀阀SV116,选择2号泵就打开阀SV109、关闭阀SV117。

6.2.3?控制电脑上打开卸车阀,现场进液管道上打开阀SV106(将管道内气体放空),打开卸车泵的顶部放空阀SV111/SV114。

6.2.3?控制电脑上观察卸车泵的泵后温度,当温度下降很快时关闭卸车泵的顶部放空阀SV111/SV114。

6.2.4?当泵后温度低于-110℃时,控制电脑上手动启动卸车的潜液泵并设置泵运转平率为40HZ,当泵后温度低于-135℃时,泵运转频率设置为80-95HZ。

6.2.5?卸液过程中观察槽车液位和压力,槽车液位低时频率设置为30-50HZ。

6.2.5?槽车液位表到0后卸液结束,关闭潜液泵、关闭槽车卸车阀、关闭槽车上的手动阀和气动阀。将软管内的气体通过放空阀泄压排空,然后驾驶员将软管拆下。放好软管,拿下静电接地夹和防滑枕木。

6.2.6?引导车辆出站过磅,做好卸液记录表,卸液结束。

7.0?注意事项:

7.1?过磅时检查车是否停好,以免过磅误差大。

7.2?卸液过程中合理控制槽车储罐和站内储罐压力。

7.3?卸液结束后将设备调为加液状态,阀门检查是否处于正常加液时工作状态。

篇5:加气站预冷操作规程

1.0?目的

为规范丹北LNG/L-CNG加气站加气设备预冷的操作规程,保障加气站的安全运营,确保供气,特制订本操作规程。

2.0?范围

本操作规程适丹北LNG/L-CNG加气站的泵预冷、管道的预冷和加气机预冷,加气站员工。

3.0主要人员、工具材料准备及安全维护设施配置

操作人员2名,防爆对讲机、防护服、防冻手套、防护面罩和防护鞋。

4.0作业气候、环境要求

站内无泄漏、周围无明火和非雷雨天气

5.0?操作规程

注意:预冷流程需建立在储罐上的底部进液口阀、排液口阀、顶部进液口阀、放空口阀都打开的前提下。且加注流程开始之前撬体内除去安全阀、压力表检修阀等外所有阀门默认关闭状态。

5.1?泵池和管道预冷

5.1.1?系统启动后,气动阀PSV01、PSV03/PSV02、PSV04自动打开。

5.1.2?PLC控制柜面板上操作,点击泵池预冷,开始对泵池进行预冷,手动打开泵池顶部放空阀(SV111和SV114),观察PLC控制柜面板上控制界面上潜液泵是否在预冷中(预冷开始后会显示预冷时间),预冷开始后关闭泵池顶部放空阀(SV111和SV114)。

5.1.3?当泵池温度达到设定值(默认为-110℃)、泵池预冷时间达到设定值(默认为5min,可自调)后泵预冷完成。

5.2?加气机预冷

5.2.1?当泵预冷完成后,检查加气机进液阀是否打开,打开后此时可以对加气机进行预冷,在保证加液枪插回枪座后,按下加气机上面的“预冷”键(单机双枪的不可以同时预冷),阀PSV03、PSV04关闭。

5.2.2?当加气机温度达到设定值(默认为-115℃),泵池温差达到设定值(小于15℃),加气机自动完成预冷,气动阀PSV03、PSV04自动打开。

6.0?预冷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6.1?对低温泵预冷过程中,如果泵预冷过程中预冷时间过长还未完成,应再次打开泵顶部放空阀适量排放泵内的气体。

7.0?相关文件与记录

7.1《LNG/LNG加气站安全检查记录表》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