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库及加油站消防规程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油库及加油站消防规程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17

1、加油站、油库区设计符合防火要求,报地方消防部门审核、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油库区必须设有围墙,在油库区通道口附近应悬挂“严禁烟火”、“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等警告牌。周围禁止堆放易燃杂物,杂草树丛要及时清除。

3、油罐应严密不漏油,地面清洁。

4、油罐的设置应避开高压线。

5、顶盖应封闭不得漏油,应装有溢流和排油管,溢流管应大于进油管,并应保持畅通。油箱、油罐的盖上应有接到室外的通气管道。管道的出口应设置阻火罩。

6、油罐及其连接管道应装有可靠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大于5欧姆,每年“五一”前检测接地电阻。

7、贮油罐的呼吸阀、安全阀或通气管都应有阻火器,还应设有遮栏和防火堤。地面应铺设20—25厘米厚的卵石,应设有事故排油装置。

8、油箱、油罐进行电气焊工作时,必须做好防火安全措施,并应严格执行动火工作票制度,与油箱、油罐连接的管道必须有可靠的隔绝措施。

9、油箱、油罐附近应备有适量的灭火器材。

10、油库区应设专人值班,非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准进入。进入油区必须登记并不准携带手机和火种,机动车辆未经允许不得进入油区,进入油区的机动车辆必须采取有效的防火安全措施。

11、油库区内及围墙外禁止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和杂物,不得有杂草,绿化树不得高于油罐和避雷装置。地面应保持清洁,油污应及时清除,清擦用的废棉丝应存放在金属容器内并定期清理。?

12、油库区内及围墙外不准搭建临时建筑,正式建筑要经消防建审。

13、油库区内应使用不打火花的工具,禁止穿带钉子鞋,不准使用电热设备,严禁用明火烘烤冻结的油管及设备。

14、电气设备和照明必须采用防爆型,油区内应装有检修专用电源,不允许接用临时电源。

15、禁止一切带电作业,检修电气设备必须停电。(包括换灯泡)

16、油罐、输油管线等各种燃油设备必须有良好的接地装置。

17、禁止把动力线或照明线架在输油管道等设备上。

18、用手电照明时应使用防爆手电。

19、油泵室防火

20、禁止油泵长时间的空转,以免摩擦发热损坏油泵的结构,而引起油气体燃烧。

21、油泵盘根不能过紧,以免发热冒烟起火。

22、油泵结合面禁止使用橡胶垫或塑料垫。

23、油泵室内取暖应使用水暖,必须用汽暖的,应装设防护罩,防止喷油引起火灾。

24、油泵室内应保持清洁,渗漏地面上的油及时清擦。

25、油泵房内应备有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材,门应加锁。

26、油区内明火作业

27、油区内禁止明火作业,必须动火时应严格执行动火工作票制度,并做好可靠的防火措施。

28、动火时工作负责人、动火监护人和消防人员必须在场。

29、动火设备与运行设备应有可靠的隔绝措施,进行蒸汽吹扫,经检测合格后方能动火。

30、动火时注意风向,风力超过五级禁止室外动火。

31、便于拆走的部件和设备,搬至安全地点修理。

32、动火过程中发现导常,应立即停止动火作业。

33、油车及卸油工作

34、卸油中遇有雷雨天气或附近有火警时应立即停止卸油工作,卸油过程中附近不得有明火作业。

35、在卸油加热时要严格控制油的温度,必须控制在“运行规程”规定的范围内。

36、卸油站应保持清洁,卸油过程中应有专人检查,防止跑油、漏油。如有漏油时应及时清理干净,以防挥发的气体引起着火。

37、卸油的橡胶管、输油管,应有可靠的接地线。

38、混油的污水不准放入地沟内,应经过油水分离后方可处理。

39、油区应备有充足的灭火器材和用具。

40、油系统火灾的扑救方法

41、油管道泄漏,法兰垫破裂,喷油遇到热源起火,应立即关闭阀门,隔绝油源或设法用挡板改变漏油喷射方向,不使其继续喷向火焰和热源上。

42、使用泡沫、干粉等灭火器扑救或用石棉布覆盖灭火,大面积火灾可用蒸汽或水雾喷射灭火,地面上着火可用砂子、土覆盖灭火。

43、卸油站火灾的扑救方法

44、卸油站发生火灾时,立即停止卸油,将油车拖到安全地区,查明火源,控制火势。用泡沫或干粉灭火器、砂土进行灭火。

45、油泵电动机着火应切断电源,用二氧化碳灭火、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

46、油罐火灾的扑救方法:

47、关闭罐区通向外侧的下水道、阀门井的阀门。

48、罐顶敞开处着火,必须立即启动泡沫灭火系统向罐内注入覆盖厚度在200mm以上泡沫灭火剂。金属油罐还应启动冷却水系统对油罐外壁强迫冷却。

49、油罐有爆炸可能,及时撤离人员,由专业消防队进行灭火。

档案管理制度

篇2:油库加油站防火制度

1、严禁携带火柴、打火机、香烟及其他易燃易爆物品进入加油站或油库内。

2、禁止一切人员因私事入库、或在加油站或油库内住宿。

3、严禁容留非工作岗位工作人员以外人员在库内逗留或留宿。

4、进入油库临时施工人员应接受安全教育,入库应佩戴临时出入证。

5、凡携带物品进入油库的人员,一律进行检查并登记。

6、加油站、油库的罐区、装卸区作业,泵房等爆炸危险区域,禁止使用非防爆移动通讯设备。

7、加油站、油库工作人员要组织电工每月对加油设备的线路是否完好进行检查。

8、严禁使用塑料或绝缘材料制作的容器灌装或输送燃油。

9、加油站、油库内严禁明火作业和吸烟。

10、严禁在加油站或油库内修车和敲打铁器。

11、发生火灾、火警时要及时采取扑救措施。

12、各库区要配备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沙箱、消防斧、消防毯等,并对消防器材进行检查和更换。

13、火警电话119。

篇3:油库加油站安全技术规程

1、操作人员必须遵守矿山一般安全规程。

2、所有进入油库的车辆、人员必须执行门卫登记制度。

3、油库、加油站的工作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好防静电服或纯棉服,禁止穿带有铁钉及铁掌的鞋。

3、油库内的电气设备、设施、储罐等必须装设可靠的接地保护线和避雷装置,并保持完好,定期测试,主要岗位、地点必须设置明显醒目的安全标志,设备、管道及仓库地面必须保持整洁干净无油垢。

4、存放油料仓库中的各种电气设备、控制开关、照明、电话等必须使用专用防爆型。

5、各种消防设备、设施、器材等必须齐全,摆放到指定地点,禁止挪用,禁止在油库区内吸烟和动用明火。

6、任何进入油库(加油站)的车辆必须熄火后,方可进行加油或装卸作业,加油员必须亲自操作加油枪,禁止在加油和装卸油料时使用手机、无线通讯器材。

7、接到油料局车或油罐车调运指令后,工作人员必须做好接车准备工作,检查所有的设备、设施等全部正常后,方可将油车调入油库区。

8、进入油库的油料局车与电机车之间必须挂接二节以上的隔离车,车辆对正卸油位置后,必须将铁鞋按规定卡放到车轮下,防止溜车。

9、电机车及隔离车开出油库后,必须切断油库铁路直流线电源开关。

10、局车卸油前或油罐车装油时,油料局车和铁路直流线必须接挂好可靠的接地线,各种管道接头连接必须牢固可靠,鹤管必须放到油罐底部,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作业。

11、卸油时,必须有专人负责指挥和安全监护,禁止吸烟和动用明火,禁止用铁制金属物件击打其它物件,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禁止擅自离开。

12、油料卸完后,必须将局车上的孔口盖板关严,管道阀门关闭紧密,切断设备的电源,确认无误后,方可通知调度将局车调出。

13、电机车及隔离车与局车挂接牢靠后,方可拆除接地线和铁鞋,将作业现场清扫干净,大门关好。

14、遇有大风、暴雨、雷雨天气禁止油料装卸作业。

15、各种油料必须存放在密闭的容器内,整齐放置在指定地点,禁止乱放乱堆。

16、储油罐需检修、维护及更换附件、排污、排水等作业时,禁止使用非专用工具,必须制定详细、具体、可靠的安全措施后,方可实施。

17、油库(加油站)周围15米范围内,禁止架设各种高低压电气线路。

18、进入油库的各种特种柴油车必须装有防火罩,否则禁止入内。

19、测量储罐存储量时,禁止使用铁制量具或其它铁制工具。

20、油库(加油站)内禁止存放其它易燃易爆危险品,杂草等易燃物品必须经常清理,做好防火工作。

篇4:加油站油库静电的产生原因危害预防措施

静电是加油站油库着火爆炸事故主要点火源之一,加油站油库中的油品在储存、运输、输送、装卸等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静电。油品本身属于易燃易爆液体,当静电放电能量超过油蒸气的最小引燃能量时,就可引燃引爆油品。因此加油站油库在营运过程中静电的危害是非常大的,研究静电危害的原因,采取工程技术手段和管理对策,是加油站油库预防和避免静电事故的一项重要任务。

静电的产生

根据双电层理论,油品在储存、运输、输送、装卸等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发生流动、搅拌、沉降、过滤、摇晃、喷射、飞溅、冲刷及发泡等接触、摩擦、分离的相对运动而产生静电。

按油品的运动形式分为流动带电、喷射带电、冲击带电和沉降带电等。流动带电是油品在储运作业中常见的带电形式。油品在金属管道流动过程中,由于油品的流动使原来的双电层发生了变化,油品中的电荷被带走时,原来管壁内侧被束缚的电荷,由于相反电荷的离去而跑到管壁外侧成为自由电荷。若金属管线接地,则管线上除去界面双电层所束缚的电荷外,管壁外侧多余电荷被导入大地。喷射带电是油品从喷嘴或管口以束状喷出后,这种束状的油品便与空气连续发生接触与分离现象,使油品带电。加油站喷溅式卸油时就会产生喷射带电。冲击带电是油品从管道出口喷出后遇到壁板时,油品与壁板不断地发生接触和分离现象,与壁板分离后的液体向上飞溅,油珠和物体就分别带上了不同符号的静电荷。如加油站油品的喷溅式卸油,加油枪往汽车油箱加注油品。沉降带电是油料中不同程度含有杂质,如固体颗粒和水分等,杂质会离解成带电离子,因此在水和油的界面处形成双电层,由于悬浮于液体中的微粒沉降时,会使微粒和液体分别带上不同符号的电荷。

另外,加油站油库中的操作人员在危险场所频繁作业和接触设备,可能由于人体活动时,衣服与衣服、人体与衣服摩擦、鞋底与地面或地板摩擦而使人体带电造成事故。

再者,静电感应而造成起电、放电过程,在装油作业中并不少见,如用采样器取样,油面为带电体,如果采样器没有接地,成为独立导体,在采样器接近油面时,就会发生静电感应和放电现象。当采样器进入油层取样时,它又收集了油中部分电荷而成为带电体,提起时,若它与接地的罐口靠近,上述静电感应和放电现象又将重演。

?

静电的积聚和放电

当静电产生后,由于容器内的油面上积聚的电荷亦可通过油品向接地的四壁流散,但汽油、柴油等石油产品本身存在着导电性能差和对地电容,所以静电电荷积累是必然的。

静电除流散外,还以放电进行消散,当静电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在空间放电。放电有电晕放电、刷形放电和火花放电三种形式。电晕放电能量小而分散,引起火灾的几率较小。刷形放电因放电不集中,所以释放的能量也较小,但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比电晕放电的灾害几率高。火花放电是两极间的气体被击穿而形成通路,又没有分叉的放电,这时电极有明显的放电集中点,在瞬间内能量集中释放,因而危险性最大。

静电灾害是在一定条件下造成的,静电作为火源引起爆炸和燃烧的可归纳为四点:

(1)有产生静电的来源;

(2)静电得以积聚,并达到足以引起火花放电的静电电压;

(3)静电放电的能量达到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引燃能量;

(4)静电放电火花周围必须有爆炸性的混合物存在。从理论上讲,只要消除其中一个条件就可预防静电事故。但油品在装卸、储运过程中,静电荷的产生、积聚、作业场所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等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只有采取措施抑制静电荷的产生、积聚,消除放电火花间隙,加强作业场所的管理,降低爆炸性混合物浓度。

静电火灾爆炸故障树分析

故障树分析方法(FTA)是一种图形演绎法,是从结果到原因描绘事故发生的有向逻辑树分析方法。这种树是一种逻辑分析过程,遵从逻辑学演绎分析原则(即从结果到原因的分析原则)。把系统不希望出现的事件作为故障树的顶事件,用逻辑“与”或“或”门自上而下地分析导致顶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的直接原因及相互间的逻辑关系,并由此逐步深入,直到找出事故的基本原因,即为故障树的基本事件。通过油品静电故障树分析,可找出系统存在的薄弱环节,然后进行相应的整改,从而提高油库系统的安全性。1、油品静电火灾爆炸故障树分析图

通过对故障树的分析,静电火花和油气达到火灾爆炸浓度构成了油品静电火灾爆炸事故的要素。构成油气达到火灾爆炸浓度的三个基本事件*1、*2、*3是单事件的最小径集,其结构重要系数最大,是油品燃爆事故发生的重要条件。由于油气挥发是一个自然过程,只要有挥发的空间,油气自然存在。因此一方面要保证作业区内通风状况良好,另一方面可采用气体浓度报警仪对可能泄漏场所油气混合气的浓度进行监测,一旦接近危险极限即报警,使管理人员立刻采取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4也是单事件的最小径集,因此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危险区域内产生静电放电。油品在装卸储运过程中应避免产生静电积聚,或尽量减少静电产生和积聚。为了保证油品静电导除,接地导体的接地应良好,应使防静电接地装置和接地线等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接地电阻应达到要求。再者应尽量避免进入作业区的人员通过人体静电放电,特别是作业人员应穿上不产生静电的服装和把人体作业时产生的静电及时导走。

?

消除静电危害的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油品作业过程中防静电措施主要有四个方面:减少静电产生;促进静电流散;避免火花放电;加强安全管理。

1、减少静电产生

(1)控制流速。油品流速愈高,则产生的静电量也愈大,因此控制流速是减少静电产生的有效措施。一般要求灌装油初速度限制在1m/min左右,待油管出口被浸没以后,可适当提高流速。

(2)控制油罐车卸油方式。如果油罐是从顶部喷溅卸油,油品必然冲击罐壁,搅动罐内油品,同时加速油品蒸发、雾化,使容器内油品的静电量急剧增加。采用潜流式灌装油代替喷溅式灌装油,可以减少冲击、喷溅。加油站要求必须密闭卸油,即进油管应距离油罐罐底不大于0.2m,以减少静电量的产生。

(3)减少油品与高起电材质剧烈摩擦。电导率很低的高分子聚合物、丝绸、水、杂质、空气等都是高起电材质。禁止在加油管口、加油枪口加装绸套进行过滤。输油前,注意排放输油系统的水分和杂质,吸入口系统的连接和填料应密封,不让空气吸入。不要用高起电材质制作轻油容器和输油管,不能用非导电的塑料桶装汽油。

(4)人体静电防护。操作人员在危险场所频繁作业和接触设备,可能由于带电会造成事故。人体穿着的内外衣,由于材料不同,在穿、脱情况所产生的静电也有差异。人体穿着的内外衣为化纤织品或毛织品产生的静电最高,放电可能引燃引爆爆炸性混合气体的机遇较多。因此,在危险场所应避免穿化纤衣服,应穿着防静电服,或棉织品的衣服;在加油站勿用化纤和丝绸类纱布去擦试加油机、油罐口、量油口等;在爆炸危险场所设置座椅,也勿选用人造革或化纤类作靠垫的座椅;在爆炸危险场所,工作人员严禁穿脱衣服,不得梳头、拍打衣服。

2、促进静电流散

(1)静电接地与跨接。金属储罐、泵房工艺设备、输油管线、鹤管等均应可靠地接地。地上或管沟敷设的输油和输气管道的始端、末端和分支处应设防静电接地装置。卸车场地,应设用于罐车卸车时用的防静电接地装置,为卸油设施跨接的静电接地装置。油罐测量孔应有接地端子,以供采样器、测温盒、导电绳子等接地。需接地的设备应与接地干线或接地体直接相连,不得彼此串联。接地电阻不大于100Ω,容量大于50m3油罐接地点不应少于二处。油品的输油、输气管道的法兰接头、胶管两端、阀门等连接处应用金属线跨接。

(2)其他导静电措施。其他措施主要有汽车油罐车采用导电橡胶拖地带,以消除油罐车运输途中产生的静电;在可能产生静电危险的危险场所的入口处设置人体导静电的接地柱,以消除人体静电;场地喷水,增加湿度;在储油罐进口设静电缓和器;油料中加静电添加剂;在油罐车装卸系统消静电器等。

3、避免或减少静电放电机会

静电产生也往往伴随着静电流散,如果自然流散就不会形成危害,但以火花放电的形式流散,就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因此避免形成或减少放电的机会,也是防止静电灾害的措施。

(1)金属设备进行电气连接并接地,相邻设备形成等电位。罐、管、泵都有良好接地,与零电位大地相通,使他们彼此间成为等电位,则无发生电火花可能。如设备、管道用金属法兰连接时、铁轨和鹤管之间、灌桶间的灌桶嘴和灌装油桶之间等都必须设置跨接线,汽车油罐车和灌装油管路之间应设置临时夹(卡),使之成为导静电通道。

(2)油品静置,正确选用检测工具。储油容器内的静电来源主要由油品输送过程中,油品同管道摩擦,泵、阀门及过滤器等部位能产生大量的静电,流入储罐中后,在储罐中产生静电,静电电位随装卸结束后逐渐下降。因此为防止静电事故的发生,对刚进油和运输后的容器进行检测作业时,油品需静置一段时间,保证容器内静电荷泄漏后,方可进行检尺、测温、采样等作业。测温盒和采样器必须用导静电的绳索,并与罐体进行可靠连接。油罐的测量口应当设置铜(铝)护板、导尺槽、接地端子。检尺时,测尺应沿尺槽下放上提,测量过程中应将护板盖好。严禁使用化纤布擦试测量、取样、测温器具。

4、防静电危害的安全管理

(1)进行防静电危害安全教育。必须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防静电危害安全教育,在业务培训中安排相应的培训内容。规章制度、设备检查都要有防静电方面的具体内容。

(2)建立防静电设施档案。绘制各场所静电接地分布图,详细记载接地点的位置、接地体形状、材质、数量和埋设情况等。所有防静电设施、设备必须有人负责定期检查、维修,并建立设备档案。

(3)检查测试。每年春、秋季应对各静电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进行测量,并建立测量数据档案。若接地电阻不合格,应立即进行整改。

导致油品燃爆的因素虽然很多,但只要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采取相应安全技术措施,预防油品燃爆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