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制度重要性规范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完善制度重要性规范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17

企业成立目的在于发展的更大、更强,前期公司的经营由于成本上的制约会发展的较慢,但随后我公司的人员会不断的增加,经营水平不断的提升,我们必然会采取正规化的管理。

强大的公司离不开正规化的管理,没有管理,公司所销售的产品也不会达到比较高的水平。

对于企业中的员工来讲,如果不主动的去接受这种正规化的管理,那么个人的从业素质、修养、能力也将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所以说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公司,我们都应该向正规化的企业靠拢。

公司要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要与国际化的管理水平相结合。

在通过iso9000认证后,公司的管理模式要和第三方相结合,通过第三方提供的专业化管理水平从而结合本公司制定比较完善的管理方案。

如果公司现在就开始认证iso9000标准,那么就已经超出了现在公司所经营产品的范围,公司现在所采取的则是提取iso9000管理体系中的精华来协助公司在管理方面所欠缺的地方,尽可能的向iso9000管理体系靠拢,我们能做到的就要做好,不能做的就要做好这方面的预定方案,做好这方面的理念,做好这方面的思想工作,将更有助于公司能够在管理方式上更上一层楼。

在做好这方面认证之前,在工作效率上会有所下降,但是这是做为以后公司做大做强的基本思想。

想在管理上提高效率就要对此付出金钱的代价,但是这是必须要做的工作,也是一个企业在发展壮大时所必需的基本职能,以后随着团队的不断壮大,到了一定的数量时,如果没有正规化的管理,就难以形成有效的战斗力、积极性、执行力,最终会影响到整体的业务能力。

当人数相对较少时,可以没有那么多的制度和规范,但是到了成几倍或几十倍的人数时,如果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没有有效的管理者和组织,在战斗方向的决策方面就会难以团结一心,因为没有层次上关系的约束,在行动的过程中就会困难。

做好管理就要承受成本的压力,管理到位,成本也会随之增加。

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处理一些不是自己所犯错误的问题,但是从管理的形式上看,大家都要共同处理这些问题,如果少了其中的任意一员,大家的团队将是一个不完整的团队,这样一来就难以形成一个团队,一个有效的组织。

所以说在以后的管理过程中,无论这个问题是否针对自己,我们都应该配合企业做好管理上的落实工作,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整体,才能形成一个高水平、高素质的企业,公司的员工才能具备接受现代化管理素质。

公司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会有数百份甚至更多的规章制度要发布,要落实,公司与负责管理制度方面的相互沟通协作,企业的经营是第一位,从做生意的角度进行分析,如何与客户做单子,如何做好收钱工作这些是非常重要的,公司的管理也是同样的重要,但是不能影响到公司的业务,但是肯定会有办法将管理与业务协调起来,事情肯定都是要做的,但是还要有主次之分,没有理由推脱,但是可有理由协调,所以在执行过程中,双方都要配合默契。

我们管理人员不要当自己是管理者,不能让所有的事情都给管理人员让路,我们管理要给经营让条路,但是经营也要配合管理,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是构成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要两个方面都协调到位,共同努力共同进步,我们的公司才能发展的更好,才能打好上市前的基本需要。

在做好基本的管理外,还会多出很多的管理记录,在公司慢慢成长起来的过程中,会有许许多多的工作要管理层的人员来做,事情多了,记在脑子里就会混乱,要将处理的方方面面事情记录在文档里,方便以后需要时进行查阅。

做好质量记录的同时,也是规范我们前进过程中的基础。

所以说管理是企业前进的保障,经营是企业的龙头,技术是企业发展的工具,这是很正确的思想,也是企业发展中的重要的概念以及理论。

所以说公司到了一定程度时就必须要管理,当企业人手足够的情况下,就有必要通过iso9000的认证。

通过公司规章制度的落实,要拿出时间,降低一定的效率,做好相应的质量记录,在经历过这些比较复杂的过程后,会得到相对多的好处,对企业来讲就是得到了更好的稳定性发展。

要继续贯彻落实规章制度,监督和约束规章制度实施过程中的工作,能够与公司积极的配合,做好公司规章制度方面的规范。

之所以没有过多的批评员工,是因为相关的规章制度还没有具体落实,这些责任则在员工那里,应该归属于管理层。

因为iso9000的概念是该说的要说到,说到的要做到,如果没有该说的去说到,那么谈不上去做到,因此没有说到责任不在于员工,但是说到了不去执行,那么就是监督者和执行者的问题,处罚也是在iso9000标准基本概念之上所做的,我们在没有发布考勤制度的时候,迟到,早退,这些管理层没有权利去过问,如果没有一个规则,大家就会互相攀比,越来月散慢,现在的考勤制度一经发布就要严格执行,就要保持公司规章制度的严肃性。

在培训规章制度的过程会用几种方式,第一种就是传阅,为了节约大家的时间,将规章制度订成册,在每一份册子的后面会让熟悉后签名,这也是双方的一种法律约束,有了这中法律约束之后,大家的心里会有一定的压力,公司也会凭着对大家这种法律约束,如果违章就要对应的进行处罚。

第二种就是共同学习,可以挑一个大家都在公司的机会,来共同学习,进行强制性学习。

第三种就是移动式培训,可以通过mp3或计算机多媒体的方式进行,公司也鼓励大家古人的学习方式,通过三上(枕上马上厕上)来进行学习。

我们现在更应该在信息化的社会中抓紧时间学习,学习就是为了提高效率,就是为了能让学习为你带来工作上能力的提高,还是要接受公司的培训,学习紧紧结合工作,学习马上就能够学以致用,得到生产力的提高。

篇2:制度对企业重要性规范

企业成立目的在于发展的更大、更强,前期公司的经营由于成本上的制约会发展的较慢,但随后我公司的人员会不断的增加,经营水平不断的提升,我们必然会采取正规化的管理。

强大的公司离不开正规化的管理,没有管理,公司所销售的产品也不会达到比较高的水平。

对于企业中的员工来讲,如果不主动的去接受这种正规化的管理,那么个人的从业素质、修养、能力也将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所以说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公司,我们都应该向正规化的企业靠拢。

公司要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要与国际化的管理水平相结合。

在通过iso9000认证后,公司的管理模式要和第三方相结合,通过第三方提供的专业化管理水平从而结合本公司制定比较完善的管理方案。

如果公司现在就开始认证iso9000标准,那么就已经超出了现在公司所经营产品的范围,公司现在所采取的则是提取iso9000管理体系中的精华来协助公司在管理方面所欠缺的地方,尽可能的向iso9000管理体系靠拢,我们能做到的就要做好,不能做的就要做好这方面的预定方案,做好这方面的理念,做好这方面的思想工作,将更有助于公司能够在管理方式上更上一层楼。

在做好这方面认证之前,在工作效率上会有所下降,但是这是做为以后公司做大做强的基本思想。

想在管理上提高效率就要对此付出金钱的代价,但是这是必须要做的工作,也是一个企业在发展壮大时所必需的基本职能,以后随着团队的不断壮大,到了一定的数量时,如果没有正规化的管理,就难以形成有效的战斗力、积极性、执行力,最终会影响到整体的业务能力。

当人数相对较少时,可以没有那么多的制度和规范,但是到了成几倍或几十倍的人数时,如果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没有有效的管理者和组织,在战斗方向的决策方面就会难以团结一心,因为没有层次上关系的约束,在行动的过程中就会困难。

做好管理就要承受成本的压力,管理到位,成本也会随之增加。

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处理一些不是自己所犯错误的问题,但是从管理的形式上看,大家都要共同处理这些问题,如果少了其中的任意一员,大家的团队将是一个不完整的团队,这样一来就难以形成一个团队,一个有效的组织。

所以说在以后的管理过程中,无论这个问题是否针对自己,我们都应该配合企业做好管理上的落实工作,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整体,才能形成一个高水平、高素质的企业,公司的员工才能具备接受现代化管理素质。

公司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会有数百份甚至更多的规章制度要发布,要落实,公司与负责管理制度方面的相互沟通协作,企业的经营是第一位,从做生意的角度进行分析,如何与客户做单子,如何做好收钱工作这些是非常重要的,公司的管理也是同样的重要,但是不能影响到公司的业务,但是肯定会有办法将管理与业务协调起来,事情肯定都是要做的,但是还要有主次之分,没有理由推脱,但是可有理由协调,所以在执行过程中,双方都要配合默契。

我们管理人员不要当自己是管理者,不能让所有的事情都给管理人员让路,我们管理要给经营让条路,但是经营也要配合管理,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是构成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要两个方面都协调到位,共同努力共同进步,我们的公司才能发展的更好,才能打好上市前的基本需要。

在做好基本的管理外,还会多出很多的管理记录,在公司慢慢成长起来的过程中,会有许许多多的工作要管理层的人员来做,事情多了,记在脑子里就会混乱,要将处理的方方面面事情记录在文档里,方便以后需要时进行查阅。

做好质量记录的同时,也是规范我们前进过程中的基础。

所以说管理是企业前进的保障,经营是企业的龙头,技术是企业发展的工具,这是很正确的思想,也是企业发展中的重要的概念以及理论。

所以说公司到了一定程度时就必须要管理,当企业人手足够的情况下,就有必要通过iso9000的认证。

通过公司规章制度的落实,要拿出时间,降低一定的效率,做好相应的质量记录,在经历过这些比较复杂的过程后,会得到相对多的好处,对企业来讲就是得到了更好的稳定性发展。

要继续贯彻落实规章制度,监督和约束规章制度实施过程中的工作,能够与公司积极的配合,做好公司规章制度方面的规范。

之所以没有过多的批评员工,是因为相关的规章制度还没有具体落实,这些责任则在员工那里,应该归属于管理层。

因为iso9000的概念是该说的要说到,说到的要做到,如果没有该说的去说到,那么谈不上去做到,因此没有说到责任不在于员工,但是说到了不去执行,那么就是监督者和执行者的问题,处罚也是在iso9000标准基本概念之上所做的,我们在没有发布考勤制度的时候,迟到,早退,这些管理层没有权利去过问,如果没有一个规则,大家就会互相攀比,越来月散慢,现在的考勤制度一经发布就要严格执行,就要保持公司规章制度的严肃性。

在培训规章制度的过程会用几种方式,第一种就是传阅,为了节约大家的时间,将规章制度订成册,在每一份册子的后面会让熟悉后签名,这也是双方的一种法律约束,有了这中法律约束之后,大家的心里会有一定的压力,公司也会凭着对大家这种法律约束,如果违章就要对应的进行处罚。

第二种就是共同学习,可以挑一个大家都在公司的机会,来共同学习,进行强制性学习。

第三种就是移动式培训,可以通过mp3或计算机多媒体的方式进行,公司也鼓励大家古人的学习方式,通过三上(枕上马上厕上)来进行学习。

我们现在更应该在信息化的社会中抓紧时间学习,学习就是为了提高效率,就是为了能让学习为你带来工作上能力的提高,还是要接受公司的培训,学习紧紧结合工作,学习马上就能够学以致用,得到生产力的提高。

篇3:制度管理规范(范文)

运行服务管理规范【1】

良好的运行服务体系离不开规范的管理,而制定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则是规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制定各种条例、规范、办法、流程等规章制度,可以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规定工作的程序、确立做事的方法。运行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规范,并通过定期检查,监督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

已制定的运行服务规章制度大致如下,这些规范在工作中也将被不断补充和完善。

管理制度

主要用于规范运行服务中心人员日常工作中的各方面的行为。如:《信息办运行服务中心工作条例》、《信息办运行服务中心例会制度》、《信息办运行服务中心值班制度》、《用户电话接听处理原则与规范》、《机房巡视规定》、《信息办机房出入管理办法》等;

业务规范

针对运行服务过程中那些大量存在、反复出现,又能以一套科学和标准的方法来处理的业务而制定的操作规范。如:《值班人员工作流程》、《复旦大学校园网安全管理暂行规定》、《系统容灾解决方案》、《复旦大学信息办服务器托管规定》、《Email管理操作流程》、《统一身份认证密码修改流程》等;

技术规范

涉及技术标准的各种规定,如:《文档版本控制规范》等;

用户指南

提供用户如何使用信息化校园各种网络和应用系统的信息。如:《复旦大学信息化校园用户手册》、《虚拟校园系统(VCampus)使用手册》等。

学校财务制度管理规范【2】

一、坚决贯彻执行上级关于收费标准的规定,凭卡收费不乱收费。

二、学初制定好财务予算计划,当好领导参谋,期末公布全学期帐目,提高透明度。

三、帐目做到日清月结,每月五日前要结清上月帐并和出纳帐对库,做好资金平衡表,向主管领导提供数据。

四、坚持一支笔审批发票制度对支出票据要首先经主管领导同意并签字后,财务人员方可报销。

五、坚持白条子不进帐进度外,单据一定要有税务发票。

六、票据和实物要相符,用途明确,有经手人、领物人和领导签字。

七、收据要坚持用财政局发放的“行政事业单位统一收款凭证”。

八、借款必须本人写出借据,领导签字财务人员方可付给,同时要做出还款计划。

篇4:制度管理重要性规范

企业制度化管理的重要性【1】

结合本职工作浅谈制度管理重要性

及如何保证制度有效性准确性

结合本职工作浅谈制度管理重要性

及如何保证制度有效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管理制度。

现在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制度化建设和进行制度化管理的重要性。

一个有效的、合理的、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制度能规范员工行为,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形成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

它作为员工行为规范的模式,能使员工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进行,同时又成为维护员工共同利益的一种强制手段。

在正确的管理制度下,可以大大的提高企业的管理效力,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形成规范化的作业流程与员工行为,形成一个融洽、竞争、有序的工作环境。

下面,我就管理工作中制度管理的重要性做一简要分析:在《劳动合同法》时代,规章制度的重要性无论怎样被强调也不过分。

具体而言,企业规章制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完善的规章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劳动用工的规范化管理

1、引导与教育作用

规章制度作为企业内部规范员工行为的一种准则,具有为员工在生产过程中指引方向的作用。

规章制度公布后,员工就清楚地知道自己享有哪些权利,怎样获得这些权利,应该履行哪些义务,如何履行义务。

比如规章制度中规定上下班时间,员工就知道了什么时候是工作时间,什么时候是休息时间,就可以指引员工按时上下班,以防止因迟到或早退而违反劳动纪律。

再如,规章制度中规定工作中的行为规范,可以引导、教育员工约束自己的行为,防止出现不良行为。

由此可见,优秀的规章制度通过合理的权利义务及责任的设置,可以使职工能预测到自己的行为和努力的后果,激励其工作积极性。

2、反面警戒与威慑作用

首先,通过对员工违反规章制度的后果做出规定来威慑员工,使员工能够事先估计到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如果作为以及作为的后果,自觉抑制不法行为的发生。

其次,通过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予以惩处,让违反规章制度的员工从中受到教育的同时也使其他员工看到违反规章制度的后果,达到警戒和威慑全体员工的效果。

3、防患未然与预防争议发生的作用

企业生产劳动的过程,也是劳资双方履行义务、享受权利的过程。

劳资双方权利义务的实现需要多种措施来保证,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和国家法规政策是其中的重要保证之一,而企业规章制度也是重要的保证之一。

规章制度不仅可以明确劳资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而且还可以更为具体的明确劳资双方实现权利和义务的措施、途径和方法等。

因此,当劳资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权利和义务实现的措施、途径和方法通过规章制度加以明确、具体后,就可以大幅度防止纠纷的发生,从而可以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和工作秩序。

比如,休息休假属于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但是劳动合同中可能仅仅涉及假期的种类,至于各类假期的请假条件、请假手续、假期期间的待遇等等一般不会在劳动合同中进行详细约定,这就需要企业在规章制度中对休假进行详细规定,否则,会引起很多纠纷。

4、事后支持与提供处理劳动争议证据的作用

由于劳动关系具有对抗性的一面,因此,企业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劳资矛盾是无法避免的。

当劳资矛盾爆发无法通过协调解决时,诉诸法律就是唯一的选择。

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和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时,需要依据国家法规政策、劳动合同、集体合同。

由于规章制度也涉及到劳资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裁判机关也会依据企业的规章制度来裁判案件。

特别是在国家法规、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对纠纷的有关事项规定不明确、不具体时,规章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不完善的规章制度,成为劳动争议的诱因,甚至成为企业在劳动争议案件中败诉的关键

完善的规章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规范化管理。

不完善的规章制度可能是企业适得其反,不但达不到帮助企业规范管理的目的,反而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麻烦。

所以,企业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切记要符合规范和完善。

企业规章制度建立起来后最重要是执行,下面就关于制度的执行做一简述。

管理制度一旦形成,员工们就得执行。

这就要求员工对管理制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认识到它与员工的利益是辩证统一的。

员工坚决拥护和执行管理制度,企业管理就能发挥出巨大的效力,企业的运行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

制度执行不是单凭个人就可以完成的,制度作用的发挥依赖于团队合力。

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让员工明白和了解制度的作用:制度不仅仅规范大家的行为还保障员工的利益和安全,营造的良好环境可以确保员工得到发展,得到公平的对待。

这样才能得到员工对制度的认可。

同时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领导应该以身作则,带头执行,一旦有违反行为,同样接受处罚,坚决不搞特殊化,这样才能形成良好企业氛围,制度建设才能真正得以贯彻实施与有效,企业的管理才能真正的提高。

跟踪执行的过程是执行管理的保障。

即使制度的拟定非常充分,即使已经充分实现了人尽其才,但由于执行个体对制度措施的认识理解不一致,规范管理制度执行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一些意想之外的突发性事件,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仍然需要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需要对制度的过程进行跟踪控制。

对制度执行的跟踪管理不是对职工的不信任,而是基于执行过程信息沟通的需要,避免出现理解不一致导致执行结果偏差的需要。

跟踪执行规范管理制度实际上就是执行的信息反馈办法,规范管理制度部门需要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反愧矫正不规范行为,同时对制度的适宜性、合理性进行调查。

一旦发现制度存在缺陷,进行矫正,废除过期制度,以保证制度的有效性、适宜性。

综述:在企业成长的历程中针对实际情况发生的各种问题而制定的规章制度是企业的智慧、经验、乃至教训的沉淀积累,是企业运行指南、行为纲领的法典。

随着公司的发展和实际工作的需要,新的管理制度会不断产生,原有的制度也会不同程度的进行修改、甚至废止。

但是企业的发展、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具有明确奋斗目标、严密的组织纪律、较高的个人素质的队伍。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规章制度是管理的重要手段。

本次培训为推动公司内部制度贯彻实施,促使员

工正确理解与掌握公司管理制度,提升员工自我控制能力,建立有效的制度管理体系而进行,很有意义,效果显著。

制度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2】

企业管理是指建立并保持一个良好的企业环境,使企业中的每个成员协调一致地完成企业目标、指标的全部活动。

同企业经营相对而言,企业管理是指对经营资源进行组合、配置、协调、控制持活动的总称。

要想使企业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还必须对人、财、物等要进行适当的组合和配置,而企业管理制度恰恰是对企业正常运行的基本方面规定活动框架,调节集体协作行为的制度。

它是用来约束集体行为的、成体系的活动和行为规范,主要针对集体而非个人。

企业管理制度与企业管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首先,管理制度是管理的基础,企业要进行管理就需要有一定的依据,做到有章可循,而且员工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也需要知道哪些是自己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这些都是以管理制度基础的

其次,企业管理是以企业管理制度为基础的创新,企业管理主要针对的是企业经营中一些不重复出现的事件,而管理制度是对重复出现事件的一个规范,企业日常运作中,每个员工该干什么,怎么干,完全可以由管理制度来控制员工,员工的行为目标是什么,企业的战略是什么,如何能做得更好,则需管理者的天赋了

企业管理中制度应如何贯彻落实呢?企业管理必须采用以制度规范为基础的管理手段,制度化管理倾向于把管理过程和企业设计为一台精确而完美无缺的机器,它只讲规律、科学,但它必须与人性,与活力相结合,管理中需要按制度办事,坚持原则性,这是制度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同时,管理过程中也不能没有灵活性,因此,企业在运用管理制度时,切不可以制度完全代替管理而形成一种僵化的格局,或以管理中的随意性完全代替制度而无法无章,其中度的把握只有管理人员在日常经营管理中慢慢的琢磨

一个企业要想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没有一套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管理制度是不可能的,有了可行的管理制度,而缺乏执行力和严格的监督机制也是行不通的

所以说企业要想成为“百年老店”,必须打破创业之初的“人治”,而应实施制度化的“法治”。

只有这样,才能把企业中个人的行为束缚在规范的集体行为之下,才能减少企业运作中的风险,才能给企业带来最大的效益

篇5:制度分析发展框架规范

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研究

她在理论上给出了解决“集体行动困境”、“公地悲剧”问题在国家理论和企业理论之外可能有的另外选择,给出了运用于研究的制度分析的方法。

作为总的组织工具,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致是一个关于应用规则、自然和物质条件以及群体属性如何影响行动舞台的结构、个体面对的激励以及结果产生,它为公共池塘资源问题开展长期研究提供了方便。

本文则从理论的角度介绍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的发展。

关键词: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行动情景行动者运行规则

一、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总述

(一)问题意识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在对大都市区的警察服务进行研究后,提出了“多中心政治体制的概念”,其基本的思想就是集体中的个人在面临集体选择问题时应该能够以他们认为合适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这启发了埃莉诺将多中心理论作为市场理论和国家理论之外的替代选择,用于分析和判断与现实中大量集体物品相适应的各种制度安排。

埃莉诺便将研究的中心放到公共池塘资源上,致力于研究和开发一种理解复杂的人类社会互动的过程的分析框架。

(樊晓娇,2012)这即是其建立并逐步完善的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

总之,埃莉诺力求提供一个能够贯穿于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关于“制度”的定义,发展一个共同的框架来研究包括立法机构、公共部门、市场和其他组织在内的复杂的政治经济学,以助于把政治学家、经济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和其他学者就“制度如何影响个人面临的诸多激励以及个人选择这”一课题所研究结合为一体。

(二)理论根基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认为,制度分析与可持续发展有多重历史根基,在古典政治经济学、新古典微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交易成本经济学以及非合作博弈论都可可以找到它的理论根基。

(埃莉诺,1994)几十年来,这框架影响不同问题和区域的相关问题的研究。

它可以诊断与分析问题,对静态和动态制度安排进行研究。

分析者可以根据决策环境的具体背景,利用这个框架来考察行动情景内的行为与结果。

(三)框架逻辑

制度分析与可持续发展框架主要是首先划分制度的层次结构;其次,是确认行动场景中行动情景和行动者各自所包含的变量,根据一定的评估规则来评价这些变量之间相互作用的模式和结果。

最后通过在行动场景上的行动情景和行动者的相互作用的结果产生的结果来分析结果与行场景、行动情景、行动者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和三大变量即物的世界、社群以及应用规则如何影响行动场景的特征的。

二、行动情景

在利用制度分析与可持续发展框架时,无论从何种方法或何种分析层次入手,都必须首先明确一个概念单位,即所谓的行动场景。

“它是特定约束条件下分析、预测并解释人类行为与结果的关键。

它能够分析一种制度对人的行为及结果的影响,并区别和限定一种制度与其他制度的不同点。

”(埃莉诺,1994)行动场景由行动情景和行动者构成。

行动情景是人们进行互动、交换与服务、解决问题或斗争等可能采取诸多行为选择的社会空间,包括参与者在自己的位置上必须按照其拥有的信息在各种行动之间做出选择,而且这些行动连接着潜在的结果以及与行动和结果相关的成本收益。

行动者即情景中的参与者。

在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诺贝尔讲座中,她省略了框架中的行动者和行动场景,只保留了行动情景。

这种简化表明,行动情景是矗立于行动舞台空间中的立体结构,行动者是行动情景的一部分。

(王群,2010)本文则按照这个思路,把行动者放入到行动情景中进行分析。

社会理论的核心是分析系统的活动。

而对系统这个宏观水平进行分析时,有两种模式,一是检验不同系统的同一行动进行分析或对一系统在特定时期的不同进行分析。

二是检验系统内部的变化过程。

(科尔曼,1989)对行动情景的分析则就是采用第二种模式。

从宏观的水平,下降到微观的水平,对系统内部的要素进行分析。

我们首先可以建立一个简化的函数表达式y=f(*1,*2,*3,*4,*5,*6)来表示行动情境。

这里*1,*2,*3,*4,*5,*6分别表示行动者、位置、行动、潜在结果、信息和收益关系,对应法则f表示转换函数。

这样就建立一个行动情景的模型,通过对内生变量*n进行取值分析,就可以得到不同的情景类型。

这6个变量与1个对应法则就构成了行动情景的7个要素,这些要素共同作用影响着行动情景的类型。

1.行动者

行动者是情景中的参与者。

参与者具有三个重要的属性:(1)参与者的数量。

在最简单的行动情景中只有一个参与者。

但是如果构成系统时,则至少需要两个参与者。

因为只有存在两个及以上的参与者的时候,其中一参与者获利所需要的资源才能部分或全部地被其他参与者控制,或者通过交换二者所拥有的资源才能增进各自的利益,一方的行动才可能由于外在性而影响到其余的参与者,也就是说情境中的参与者是相互依赖的。

(2)个体或集体的形式。

行动者可以是单个人,可以是作为共同行动发挥作用的集体。

例如,国家、公司、非营利组织。

(3)其他个别属性,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

对参与者进行分析除了属性以外需要涉及四个具体的技术指标:(1)行动者对潜在行动与结果的偏好评估;(2)行动者获得、处理、保持与运用知识与信息的方式与应变能力;(3)行动者用来决定特定阶段行动的选择标准;

(4)行动者带给情景的资源。

这些具体的指标取值的变化,直接影响着采取的行动。

也就是说,为了预测行动者在特定的情景中可能做出的行为选择,我们必须对此四个指标进行假设。

(1)个人偏好

根据理性人的行为假定,人们能够根据结果的收益关系来对偏好进行排序,并根据排序选择最优的偏好采取行动。

尽管偏好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主题,但根据微观经济学的中已经经过丰富发展的效用理论,人们能够通过效用来衡量行动的成本与结果。

(2)个人信息的处理能力

为了解释人们如何决策,我们需要确定行动者信息处理的水平。

在完全理性理论假设中,人们拥有完全信息。

假定参与者拥有完全信息就意味着他们知道:(1)每个参与者在决策过程的每个阶段可能采取的行动以及非由人力所决定的偶然因素;(2)所有参与者的行动与相关的偶然因素共同产生作用的中间与最终结果;(3)每个参与者对所有结果的偏好程度的排序情况。

(埃莉诺,1994)这就意味着参与者广泛地了解全部信息的所有方面,除此之外,参与者所采取的每一步行动都要被他人知道。

以完全信息为前提假设有利于精确预测情景中人的行为结果,但也可能导致脱离现实的结果。

而在有限理性理论假设中:情境中所产生的信息数量大于人们能够收集和记录量;人们不可能使用所有可获得的信息,而且在他们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可能出现错误;有限理性的人们有各种各样的经验方法去处理自己所面对的有关信息的复杂度。

(3)个人的选择标准

不同理论对行动者进行决策时所遵守的标准有不同的假设。

以完全信息与无误处理的为前提的假设的理论认为,行动者会以预期效用最大化为标准计算出最佳的行动选择,或者以最小收益最大化为选择标准。

有时依据这些标准可能会做出相同的预测,但通常情况下,预测结果取决于选择标准。

在有限理性假设下,确定严格的选择标准所需要的信息并不存在。

因此选择标准确定通常也与个人使用的经验方法相关。

(4)个人的资源

很多理论都假定,所有行动者都拥有充足的资源,可以采取任何可以选择的行动,事实上,在某些行动涉及高成本的情境中,人们所面临的金钱与时间的约束是非常重要的。

预算约束可能只允许一部分人采取行动。

2.位置

位置是把情境中的参与者与获得授权的行动联系起来的地位,也即是指参与者的身份。

在行动情境中,单个参与者可以有不同的身份或相同的身份,诸如公民、董事长、校长、投票者。

参与者之间在行动场景中的位置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在多数的情况下,行动情景位置的数量少于参与者的数量。

位置变量*2是也是与行动者的行动选择集合*3相关联,行动者在行动情景中的行为选择是基于其身份或者说是行动场景中的位置。

例如当A因为B实在不努力工作,经常失误,把B给解雇了。

我们可以了解A是基于其身份所作出的理性的选择。

我们也可以倒推一下A的身份所拥有的力量必定包含人事方面的权力。

3.行动

行动指得就是在特定情境中处于特定位置的参与者在不同的阶段所可能做出的行为选择,它是一个集合。

这个集合受对行动者*1进行分析的四个变量指标与行动者位置*2影响。

例如,在考试场上决定是否作弊?假设大部分同学都作弊,你是否作弊?假设监考很严,后果很严重,你是否作弊?当然在这一行动情境中,行为选择是有两种,作弊与不作弊。

但在很多的情景中,行动者的行为组合是无限的,而且有可能超越当前框架与工具的分析能力。

所以,多数的分析都只是辨别所做的行为选择对后果有着决定性影响的行动。

4.潜在结果

第四个变量是参与者的行动可能带来的结果。

这种结果是在特定的规则条件下个人互动所可能带来的结果。

例如去图书馆自习中为晚到的同学占座,夜晚大爷大妈在楼下的广场跳广场舞所造成的负的外部性。

5.转换函数

行动情景的第五个变量是处于特定位置的参与者同最终结果或中间结果连接起来的转换函数。

这实际上是函数表达式中的对应法则。

这种对应法则或者转换函数其实在一些经济学的行动情景中称之为生产函数,即投入特定数目组合的要素所能带来的收益。

转换函数在本质上可以是确定的,也可以是随机的。

如某一商店投入与销售的经验公式。

Y=3*3-5*2+6

6.信息

第六个变量是处于某一情景过程中特定位置的参与者可得到的关于行动的信息。

参与者既有可能获取完全信息也有可能获取不完全信息。

当参与者掌握的信息不完全时,在决策中处于某一节点所掌握的那些信息成为关键。

7.收益关系

第七个变量是成本收益分析引入行动和结果的收益关系。

任何一个结果都与一定的收益和成本。

例如在决定完成地方政府学论文所需的成本;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罚。

收益关系是转换函数所参考的一个主要变量。

它是对行为与行为结果进行赋值的方法。

假定在武钢这样大型的国有企业中,生产钢铁所采取的特定行动会以相对可预测的方式转换为生产的钢铁数量。

因此,假定在某些年份实现的结果是一致的,这些年份的收益关系却可能不一致。

它们取决于投入的成本与能够卖出钢铁所能够获得的价格。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成本收益内在的价值因人而异。

以上7个要素以及有关行动者性质的假定就是理论工作者在研究“公共池塘资源”时所必须详细说明的。

奥斯特罗姆认为,集体结果取决于个人行动情景建构理论和模型,这是最小的一组必要要素。

因为若不详细这些要素,我们就不可能预测出相互依赖的情景下人们的选择。

除了,这7个要素以外,行动情景是一次还是重复性的互动解构也有重要作用,因为它们可能导致个体行为的转变。

三、影响行动场景的因素

影响行动情景的因素可以分为三个维度,分别是自然世界的性质,即物的属性;社群的性质,即文化或意识形态的属性;实际运行规则,也即规范的属性。

这不同于行动情景内部的因素决定行动情景的类型,这三个维度的变量是外生的,作用于行动情景的各个变量,通过一定的互动模式影响着最终的结果。

(一)自然世界的属性

行动情景的各种要素受自然世界的属性的影响。

行动的物的条件的可能性,结果的可得性,行动与结果的转换函数,都受制于自然世界及其变化情况。

因为情境中参与者所参与事件的自然世界属性不同,同样类型的自社群性质和规则组合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行动场景。

同在一个城市,自然资源禀赋高的地方就会比其余地区有着更为可能和便利的条件提升整体的福利水平。

在竞争性物品如在市场中交换的物品与非具有竞争性物品如公共物品之间的性质上的区别就对影响结果的方式有重要的影响。

当人们有意识地提出自然世界是如何影响结果集、行动集、行动结果关系以及信息集等问题时,需要认真考察自然世界的属性。

不过自然世界对于建构行动情景的重要性,因为行动情景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

在围棋比赛中,规则结构是已经确定下来的,而棋子的形状或者颜色对比赛的结果影响可能就没有什么影响。

而在专业的乒乓球比赛、羽毛球等比赛中,球的质量就确实会对行动结果产生影响,因为球的质量会影响运球的速度、方向、角度等。

自然属性对行动情景的影响还需要对行动情景本身的类型进行判断。

(二)社群的性质(文化)

影响行动场景结构的第二组变量就是社群的属性。

这种属性包括公认的行为标准、对行动场的共识度、偏好的同质性程度、成员之间的资源分配情况。

人们通常用文化来指称上述属性。

(埃莉诺,2005)

就拿邻里之间的借贷而言,如果借方一直是以诚信的行为方式行事,你就可以信任他,在不需要带有法律形式的字据的条件下,把金钱借予对方;或者不借给对方。

但是对于前者通过合作的方式比或者能够获取更大的成功。

在同质性比较高,且人们在多种不同维度的重复互动的社群中,情况更是如此。

在这样的社群中,行为贵方就会变成一种社会资本,从而为“公共池塘资源”困境寻求合作性解决之道提供基础。

(三)实际运行规则

由于人们常常是通过改变规则来改变行动情景结构的,所以实际的运行规则是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所分析的重点。

规则是指有关什么行动是必须的、禁止的或允许的,以及不遵守规则会受到什么制裁的规定。

(奥斯特罗姆,1993)规则也即规范这一概念,在描述社会系统活动及其在社会理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它在当前社会理论中的重要地位。

(科尔曼)所有的规则都是人类试图通过创造等级已实现秩序的可预见性的结果,而处于不同等级上的人,都必须、可以和采取的行动与其必须、可以或禁止存在的状态有关。

规则是情境性的、规定性的,并且是可被遵守的。

(shimanoff,1980)规则的情境性体现在适用范围是某一种行动场景而不是任何地方。

之说以说规则具有规定性,是因为熟知规则的人指导,若自己违反规则,就要对违反规则的行为负责。

规则使人们知道:为了不受制裁,行动者就必须承担义务,绝对不违反禁令,在允许的范围内采取行动,规则的可遵守性则是之行动者有可能不按照规定行使,也有可能按照规定行使。

这样就可以将规则与标准为解释依据的行为与以情景的自然特性为解释依据的行为分开来。

应用规则通常是在不断重复的行动请境内的个体为了改善结果而有意识地改动情景结构的过程中产生的,所以不一定非得以文字为载体,也不一定来源于正式的法律程序,但规则的语言应当相对清晰,避免参与者在理解上存在分歧。

(奥斯特罗姆,2005)在行动情境中如何建立行动清净的指令、参与者所认可的构架行动清净的策略,或是人们鉴于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联而努力维持情景秩序和可预见性的能力。

规则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与谋求结果的方式,按照规则对行动情景结构的影响来对规则进行分类,是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的组成部分。

这被看做是规则与行动情景结构关系理论研究的第一步。

总之,奥斯特罗姆从影响行动结构的角度确立了七种大的规则类型。

1.位置规则

位置规则是用来确定一组位置以及每个位置上有多少参与者。

2.边界规则

边界规则确立参与者进入或离开位置的程序、标准、要求和费用。

因为个体脱离了身份,便是离开了行动情景。

边界规则可以是一种邀请,具有特定身份的参与者可以邀请其他参与者并确定他们身份;边界规则可以是一种竞争,即个体通过考试、竞拍等方式取得某种身份。

(王群,2010)如果个体非自愿地进入某一行动情景并强将某种身份,这种边界规则则具有强制性,而且这位个体不能自主退出。

3.权威规则

规定决策树上每个节点位置的一组行动范围,也即是从属与身份的行为集合。

此集合不仅与身份属性相关,也与个体或其他个体采取的行为选择相关。

扩大或者减小可选行为的集合会影响到个体的基本权利、责任、自主程度。

这说明,选择规则可以改变从属于身份的权力,从而改变行动情景所能容纳权力总和和权力分配。

(埃莉诺,1994)

4.聚合规则

规定决策树上具体节点上,将行动者对应于中间结果以致最终结果的转换函数。

它决定了处于某一位置的个体对结果的控制力。

例如在某局常委中就某一时间采取措施作出的决定。

5.范围规则

说明可能受到影响的一组结果,包括中间结果和最终结果。

6.信息规则

确定决策点上每个位置可用的信息。

这些信息包括了关于行动情景总体结构的信息和关于任何个体现在和过去的行动、状态的信息。

信息规则涉及的内容包括信息流通渠道和信息交流的频率、准确性、主题等。

他能够揭示其他参与者过去的行动,帮助参与者寻找可信的合作伙伴。

7.收益规则

以完整的行动选择范围与所达到的结果为基础,有关局中人的收益与成本必须、允许或禁止情况的规定。

一方面收益规则决定个体的回报方式;另一方面,它规定了由于行为违规而产生的惩罚性支出。

以上每类规则都对应行动情景中内一组变量。

事实上,这并不代表他们仅仅作用于一组变量。

它们同时又间接作用于其他变量,从而对行动情景结构产生一定的作用。

所以我们应该把这些规则看做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

在一个行动情境中,7类规则不一定都在。

任何一个变量都可能存在缺失。

另外,单个行动场景可能包含着为数不多的行动链,但很多时候现实世界是由共时或历时的多重场景构成的。

四、多层次分析

制度分析包括多个层次,操作层次的分析,集体选择层次的分析以及*选择层次的分析。

而分析层次是联结行动场景的因素。

在对行动场景具有累积影响力的三种层层嵌套的规则层次进行区分,对研究分析很有帮助。

(奥斯特罗姆,1982)这三种层次的规则的内涵分别是:

1.操作规则,直接影响行动场景中参与者做出日常决策。

2.集体选择规则,通过决定操作活动的参与者的资质与改变操作规则所使用的具体规则来影响操作活动与结果。

2.*选择层次,通过确定集体选择活动参与者的资质与设计集体选择规则所使用的规则来影响集体选择规则,并进而影响操作活动与结果。

在高层次上可做什么,取决于这个层次与和更深层次上规则的能力与局限性。

对于操作层次的行动情景的规则,通常这些规则不仅发生在操作层次上,还发生在一个或多个集体选择的层次上。

困境不仅发生在操作层次上,它们也经常发生在集体选择与*选择的层次上。

五、社会生态可持续性的总体分析框架:制度分析框架的新发展

在30多年的研究中,埃莉诺致力于发展一个总体框架,这个框架有助于学者和政策分析人员在面临任务时找到方法处理政策问题。

这个框架通过引导学者和政策分析家关注规则的具体使用,而不是把规则的研究停留在理论研究上,并且引导他们关注公共物品或服务最根本的生物属性和物理属性。

(樊晓娇,2012)埃莉诺在其人生最后的生涯中,努力扩展这个框架,以使其能够涵盖更多连接社会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理方面。

在2009年,其发表的《一个用于分析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总体框架》中,指出其目的是为了发展一个分析社会—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框架,为诊断理论提供基础。

这个框架可以用来分析水系统、放牧系统、渔业城市基础设施等。

更为广泛地跨学科地更新制度分析框架的嵌套,将用于分析理论问题的多层次框架与怎样使多种多样的使用者和资源系统的用途嵌入到治理系统联系起来,用多种多样生态学的方法补充了IAD。

六、结论

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在埃莉诺几十年不懈的努力下日趋完善。

从在解决公共池塘资源的组织工具到适用于人类发展或制度发展的更多更具体的制度分析框架,其适用性和解释力也不断有了进步。

也逐步向埃莉诺的最终目的趋近——成为一种元理论、一种共同的语言系统以使不同领域的学者能够进行交流互动,最终促进学术知识的交流与发展。

(埃莉诺,2005)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将物质属性和社区属性纳入考察的范围,并通过一系列的应用规则来影响行动情境内部结构的互动关系,影响行动场景的类型,并产生相应的结果。

诚然,对于不同的行动情景,每个公共池塘资源的自主治理体制各不行同。

所以某一行动情景可能就不适用于另外一个行动情景。

因此,我们在利用该框架时,应当根据结合实际情况,扬弃利用。

参考文献:

樊晓娇:自主治理与制度分析理论的进化.[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2(14)

埃莉诺奥斯罗姆:规则、博弈与公共池塘资源[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

王群:奥斯特罗姆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评介.[J].经济学动态,2010(4)

Ostrom,E.(2005),UnderstandingInstitutionalDiversity.PrincetonUniversityPres.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