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工安全教育教案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锅炉工安全教育教案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09

工区针对冬季施工锅炉取暖的安全使用,工区安全部针对所有锅炉工进行了安全学习、培训教育。锅炉房管理制度,锅炉操作规程逐一的对每个锅炉工进行安全学习和传达,并对每位锅炉工提出要求:时刻注意消防安全,时刻保持警惕,严禁发生火灾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锅炉房管理制度

一、锅炉人员须持有锅炉操作证,并严格依照操作规程操作。

二、非锅炉人员一律不准进入锅炉间。

三、严禁在锅炉房内及其附近堆放易燃、易爆品,不允许在锅炉房内洗晒衣物。

四、严守工作岗位,未经允许不准离开,不得擅自离岗。

五、做好锅炉日常维修保养工作,严禁锅炉及附近设备带故障操作,做好维护检查登记工作。锅炉设备巡回检查时应注意:1、压力、温度、水位表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2、燃料输送系统是否正常,燃料供应情况是否正常。3、送风机、引风机运转是否正常,档板位置是否适宜。4、给水系统中水箱情况是否正常,水泵运转状况和给水调节伐、逆水伐的工作状况是否正常。5、排污伐和管道有无异常情况。

锅炉工操作规程

1.烘煮炉前的准备与检查

1.1在烘煮炉前,必须详细检查下列各部零件:炉排片有无拱起或走偏现象;

1.1.2两侧主动炉排片与侧密封块和密封角钢的最小间隙不小于10㎜;

1.1.3主动炉排片与链轮的啮合是否良好;

1.1.4链排长轴两端与链排两侧板的距离在主支轴处应保持相等;

1.1.5检查炉排片转动有无卡阻现象。

1.2检查是否有断裂的炉排轴有无严重弯曲。

1.3点火门开启灵活,煤闸门升降方便,上盖板应严密复盖好。

1.4炉排风道调节门和烟气调节门开关应灵活。

1.5老鹰铁活动容易并与炉排接触处无卡阻等弊病。

1.6鼓风机、引风机、给水设备及除尘器等运转要正常。

1.7人孔、手孔是否严密,附属零件装置是否齐全。

1.8炉墙是否正常,前后烟箱是否严密。

1.9蒸气管路、给水管路、排污管路是否完全畅通。

1.10省煤器是否严密,烟气通是否畅通。

1.11所有轴承箱及油箱内应充满润滑油。

2.烘炉

对新砌筑的或长期停用的锅炉,在投入运行前必须进行干燥处理,即烘炉。

2.1烘炉的最初三天,将木柴集中在炉排中间,约占炉排面积的1/2,用小火烘烤;将烟道挡板开启1/6-1/5,使烟气缓慢流动炉膛负压保持在0.5-1毫米水柱,炉水70-80℃。三天以后,可以添加少量的煤,逐渐取代木柴烘烤;烟道挡板开大到1/4-1/3,适当增加通风;炉水温度可以达到轻微沸腾。在整个烘炉过程中,温度必须缓慢升高,尽量保持各部位的温差较小,膨胀均匀,以免炉墙烘干后失去密封性。

2.2烘炉的时间与锅炉容量、形式及炉墙的干湿程度有关,一般小型锅炉为4-7天,较大的锅炉为7-10天;如果炉墙潮湿,气候寒冷,烘炉时间还应适当延长。

2.3链条炉排锅炉时,应将燃料分布均匀,不得堆积在前后烘处,并定时转动炉排和清除灰渣,以防烧坏炉排。

3.煮炉

3.1煮炉时,先将碱性溶液加入锅炉内,使锅炉内的油脂和碱起皂化作用而沉淀,再通过排污方法将杂质排出。煮炉加药量见下表:

药品名称?铁锈较少的新锅炉铁锈较多的新锅炉?有铁锈和水垢较多的锅炉

氢氧化钠2-34-55-6

磷酸三钠2-33-45-6

注:单位为kg/吨炉水。

3.2如无磷酸三钠时,可用无水碳酸钠代替,用量为磷酸三钠的1.5倍

3.3.1将两种药品用热水溶解后,与锅炉给水同时缓慢送入锅炉,至水位表低水位处,不要将溶液一次性投入,否则会降低煮炉效果。

3.3.2加热升温至由空气阀或安全阀冒出蒸气时(开始应打开此两阀),即可升降,同时冲洗水位表和压力表存水弯管。

3.3.3在煮炉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各部分是否有渗漏,受热后各部是否能自由膨胀。

3.3.4煮炉一般需3天,第一天升压到锅炉设计压力的15℃,保持8.小时,然后将炉膛密闭过夜。第二天升压到设计压力的30℃,试验高低水位报警器,保压8小时仍密闭炉膛过夜。第3天升压到设计压力的50℃,再保压8小时后将炉膛密闭,直到锅炉逐步冷却降压。

3.3.5待炉水冷却到低于70℃即可排出,再用清水将锅炉内部冲洗干净。

3.4如果烘炉和煮炉同时进行,应有烘炉的末期将蒸气压力升高到锅炉设计压力的50℃,待冷却后清理干净,检查后做好重新点火准备。

3.5煮炉后应对锅角、集箱的所有炉管进行全面检查,如不清洁,需做第二次煮炉。

3.6煮炉合格标准

3.3.1将两种药品用热水溶解后,与锅炉给水同时缓慢送入锅炉,至水位表低水位处,不要将溶液一次性投入,否则会降低煮炉效果。

3.3.2加热升温至由空气阀或安全阀冒出蒸气时(开始应打开此两阀),即可升降,同时冲洗水位表和压力表存水弯管。

3.3.3在煮炉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各部分是否有渗漏,受热后各部是否能自由膨胀

3.3.4煮炉一般需3天,第一天升压到锅炉设计压力的15℃,保持8.小时,然后将炉膛密闭过夜。第二天升压到设计压力的30℃,试验高低水位报警器,保压8小时仍密闭炉膛过夜。第3天升压到设计压力的50℃,再保压8小时后将炉膛密闭,直到锅炉逐步冷却降压。

3.3.5待炉水冷却到低于70℃即可排出,再用清水将锅炉内部冲洗干净。

3.4如果烘炉和煮炉同时进行,应有烘炉的末期将蒸气压力升高到锅炉设计压力的50℃,待冷却后清理干净,检查后做好重新点火准备。

3.5煮炉后应对锅角、集箱的所有炉管进行全面检查,如不清洁,需做第二次煮炉。

3.6煮炉合格标准

3.6.1锅炉筒体内部和集箱内无锈蚀痕迹、油垢和附着焊渣。

3.6.2锅筒和集箱内壁上用石棉布轻擦能露出金属本色,无锈斑。

3.7煮炉完毕停炉后,应将下锅筒、下集箱和省煤器集箱的人孔和手孔打开,进行内部沉积物清理,冲洗和检查。检查排污阀有否堵塞和卡死现象。

4.升火

4.1锅炉升火前进行全面检查,而后进行给水工作,未进水前必须关闭排污阀,开启安全阀让锅炉内空气排出。

4.2将已处理的水缓缓注入锅炉内,给水温度一般不高于40℃4.3试开排污阀放水,检查是否堵塞。

4.4开后点火门,地炉排前端放置木柴等燃料引烧,此时应开大引风机烟气调节门增强自然通风,引燃物燃烧后,调小烟气节门,间断地开启引风机待引燃物燃烧旺后,开始手工添煤,关开启鼓风机,当煤层燃烧盛后,可以关闭点火门,从煤斗加煤、间断开动炉排、待前拱热、煤能正常燃烧后可以调节鼓引风机量,使燃烧趋正常。4.5升火速度不能太急促,初次升火从冷却到气压达到正常工作压力时以4-5小时为宜,以后升火冷炉不短于2小时,热炉不短于1小时。

4.6升火后应随时注意锅筒内水位,如超过最高水位线时需进行排污。

4.7当开启的一只安全阀内冒出蒸气时,应关闭安全阀,并冲洗水位表和压力表弯管,气压升到2-3个表压时,检查入孔及手孔盖是否渗漏,如有渗漏现象应立即处理。

4.8升火期间,应检查省煤器出口水温,该水温应比工作压力下饱和温度低40℃。

4.9当锅炉压力逐渐升高时,应注意锅炉各部件有无特殊响声,如有应立即检查,必要时应立即停炉检查,解除故障后方可继续运行。

5.供气

当锅炉内气压接近工作压力向外供气时,供气前锅内水位不宜超过正常水位,供气时炉膛内燃烧要稳定,其操作步骤如下:

5.1供气时将总气阀微微开启,让微量蒸气进行暖管,时间一般不少于10min,同时将管路上的泄水阀开启,泄出冷凝水。

5.2缓缓全开总气阀,同时注意锅炉各部件是否有特殊响声,如有应立即检查,必要时停炉检查。

5.3全开阀后,应再一次检查附属零件、阀门、仪表有无漏水漏气现象等情况。

6.给水

6.1给水前首先检查所有给水泵是否正常,水泵进水口至水箱的阀门,水泵排水口的阀门、操作阀门至锅炉管路之间的阀门是否开启,若未开启应全部开启。

6.2锅炉给水尽可能采取连续进水,控制水泵出口阀门细水长流。

6.3开动电动机,当压力表指到水泵所需要产生的压力时,开启操作阀门。

6.4停止水泵运转时,应先关操作阀门,再停电动机。

7.排污

7.1排污时首先将慢开阀(离锅炉体近的一只)全开,然后微开快开阀(排在慢开阀后面的),以便预热污管路,待管路预热后再缓缓开大,排污完毕阀门关闭次序与上相反。

7.2二台或二台以上锅炉使用同一排污总管,而排污管上又无逆止阀门,排时应注意:

7.2.1禁止两台锅炉同时排污。

7.2.2如另一台锅炉正在检修,则排污前必须将检修中的锅炉与排污管路隔断分开。

7.3排污应在低负荷、高水位情况下进行,在排污时应密切注意炉内水位,每次排污以降低锅炉水位20-50mm范围为宜。

7.4关闭排污阀后,在离开第2只排污阀的管道上用手试模,是否冷却,恕不冷却则排污阀必有渗漏。

8.停炉

8.1临时故障停炉

当锅炉遇到炉排卡住或炉排片断裂等情况时,为了迅速解除故障,应进行临时故障停炉。其操作步骤如下:

8.1.1先关鼓风机,微开引风机。

8.1.2停止炉排转动,清除煤闸门下的煤,迅速排除故障。

8.2暂时停炉

8.2.1停炉前根据用气情况,可以提前20-30min停止加煤,炉排速度减为最慢,此时应适当关小鼓、引风机,让煤烧尽,最后停止鼓风机。

8.2.2锅炉冷却后水位要降低,因此停炉时水位稍高于正常水位。

8.2.3停止供气后,使气包内压力降到零,再关断总气阀及烟气调节门。

8.3长期停炉

6.给水

6.1给水前首先检查所有给水泵是否正常,水泵进水口至水箱的阀门,水泵排水口的阀门、操作阀门至锅炉管路之间的阀门是否开启,若未开启应全部开启。

6.2锅炉给水尽可能采取连续进水,控制水泵出口阀门细水长流。

6.3开动电动机,当压力表指到水泵所需要产生的压力时,开启操作阀门。

6.4停止水泵运转时,应先关操作阀门,再停电动机。

7.排污

7.1排污时首先将慢开阀(离锅炉体近的一只)全开,然后微开快开阀(排在慢开阀后面的),以便预热污管路,待管路预热后再缓缓开大,排污完毕阀门关闭次序与上相反。

7.2二台或二台以上锅炉使用同一排污总管,而排污管上又无逆止阀门,排时应注意:

7.2.1禁止两台锅炉同时排污。

7.2.2如另一台锅炉正在检修,则排污前必须将检修中的锅炉与排污管路隔断分开。

7.3排污应在低负荷、高水位情况下进行,在排污时应密切注意炉内水位,每次排污以降低锅炉水位20-50mm范围为宜。

7.4关闭排污阀后,在离开第2只排污阀的管道上用手试模,是否冷却,恕不冷却则排污阀必有渗漏。

8.停炉

8.1临时故障停炉

当锅炉遇到炉排卡住或炉排片断裂等情况时,为了迅速解除故障,应进行临时故障停炉。其操作步骤如下:

8.1.1先关鼓风机,微开引风机。

8.1.2停止炉排转动,清除煤闸门下的煤,迅速排除故障。

8.2暂时停炉

8.2.1停炉前根据用气情况,可以提前20-30min停止加煤,炉排速度减为最慢,此时应适当关小鼓、引风机,让煤烧尽,最后停止鼓风机。

8.2.2锅炉冷却后水位要降低,因此停炉时水位稍高于正常水位。

8.2.3停止供气后,使气包内压力降到零,再关断总气阀及烟气调节门。

8.3长期停炉

8.3.1按照暂时停炉的步骤停炉。

8.3.2待炉内水慢慢冷却到70℃以下时,方可将炉水放出,这时须先将安全阀抬起,让气包内部与大气相通。

8.3.3为了缩短冷却时间,亦可向锅炉进入冷水,同时通过管道放出热水。但水位不应低于正常水位。

8.3.4炉水放出后,然后开启人孔、手孔用清水冲洗水污。

8.4紧急停炉

8.4.1锅炉在运行中,遇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紧急停炉:

8.4.1.1锅炉气压迅速上升,超过最高许可工作压力,虽经采取加强给水、减弱燃烧等降压措施,安全阀也已排气,但气压仍继续上升。

8.4.1.2锅炉严重缺水,水位降低到锅炉运行规程所规定的水位下极限以下时。

8.4.1.3锅炉水位迅速下降,虽经加大给水及采取其他措施,仍不能保持水位时。

8.4.1.4锅炉水位迅速上升,超过运行规程所规定的水位上极限时。

8.4.1.5给水设备全部失效,无法向锅炉进水时。

8.4.1.6水位表或安全阀全部失效时。

8.4.1.7燃烧设备损坏,炉墙倒塌,或锅炉构架被烧红等,严重威胁锅炉安全运行时。

8.4.1.8烟道中的气体发生baozha或复燃,严重危及锅炉和司炉人员安全时。

8.4.1.9锅炉房发生火警,或附近场地发生火警,有可能蔓延到锅炉房时。

8.4.2紧急停炉的程序

8.4.2.1先停鼓风机,后停引风机。

8.4.2.2将煤闸门闸到最低点迅速铲出煤斗内的存煤,并开点火门,清除炉排头部堆积的煤。

8.4.2.3以最快的速度使炉排转动,把炉膛内的渣及煤通过排箱渣门全部清除掉,最后

8.4.1.5给水设备全部失效,无法向锅炉进水时。

8.4.1.6水位表或安全阀全部失效时。

8.4.1.7燃烧设备损坏,炉墙倒塌,或锅炉构架被烧红等,严重威胁锅炉安全运行时。

8.4.1.8烟道中的气体发生baozha或复燃,严重危及锅炉和司炉人员安全时。

8.4.1.9锅炉房发生火警,或附近场地发生火警,有可能蔓延到锅炉房时。

8.4.2紧急停炉的程序

8.4.2.1先停鼓风机,后停引风机。

8.4.2.2将煤闸门闸到最低点迅速铲出煤斗内的存煤,并开点火门,清除炉排头部堆积的煤。

8.4.2.3以最快的速度使炉排转动,把炉膛内的渣及煤通过排箱渣门全部清除掉,最后停止炉排转动。

8.4.2.4打开放气阀把气排出。

8.4.2.5当锅炉发生严重缺水时应关闭总气门,这时严禁向炉内盲目上水。

9.锅炉运行中的操作调整工作:

9.1锅炉运行中,司炉工必须根据燃烧方式不同,做到勤看火、勤联系和勤调整,保持锅炉燃烧正常,使蒸发量与负荷(用气量)相适应。

9.2锅炉运行中,必须保持气压、水位和气温正常,使气压维持在规定压力±0.5公斤/平方厘米的范围内,使水位保持在水位线上下各50毫米内。9.3保持锅炉主要附件灵敏可靠。

9.3.1压力表:定期冲洗存水弯管,防止堵塞失灵,装有两只压力表的锅炉,应经常查对两只表指示的压力数值是否一定,如发现指示压力不同时,要立即检查原因,予以消除。

9.3.2安全阀:每班或每天做一次手动排气试验阀的阀芯和阀座粘隹,造成动作失灵。

9.3.3水位表:每班至少应冲洗1-2次水位表,以保证指示的水位准确可靠,如发现玻璃管显示的水位不正常,水线停滞不动或界限不清时,应及时冲洗。

9.4对锅炉应进行定期排污,每班至少排污不超过给水量的5℃。

9.5保持锅炉部件干燥和锅炉房整洁,对注油部位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缺油现象必须立即补油或注油,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篇2:安全培训务教育讲义

培训纲要

国家有关生产、消防安全的法律、法规

u公司安全管理基本情况介绍

u典型安全事故案例及发生的原因分析

u消防常识、灭火的基本方法和火场逃生自救的办法以及如何使用消防器材设施

u安全事故责任与追究

u安全警示语句

国家有关生产安全的法律、法规

为了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保障员工生命安全,20**年11月1日《安全生产法》正式实施。工作方针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该法规范了企业安全管理行为,并赋予了员工在安全生产方面有以下权利和义务:

●权利:

1.享受工伤保险和伤亡求偿权

2.危险因素和应急措施的知情权

3.安全管理的批评检控权

4.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权

5.紧急情况下的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权

●义务:

1.遵章守规,服从管理的义务

2.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义务

3.接受培训,掌握安全生产技能的义务

4.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的义务

安全管理

公司成立安委会,下设有安全主管部门,负责日常安全管理;

各部有义务消防安全员。

安全色:红、蓝、黄、绿

安全事故分类

事故发生后,按照员工所受伤害程度和伤亡人数分类:

●轻伤事故:造成员工肢体伤残,或者某些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轻度损伤,表现为劳动能力轻度或暂时丧失的伤害。

●重伤事故:造成职工肢体残缺或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一般能引起人体长期存在功能障碍,或者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伤害。

●死亡事故:指一次死亡1-2人的事故

●重大死亡事故:指一次死亡3-9人的事故

●特大死亡事故:指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

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

1、人的不安全行为;

2、物的不安全状态;

3、管理上的缺陷。

(结合生产看安全安全事故查原因)

人的不安全行为

1、麻痹侥幸心理,工作蛮干,在“不可能意识”的行为中,发生了安全事故。

2、不正确佩戴或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3、机器在运转时进行检修、调整,清扫等作业。

4、在有可能发生坠落物、吊装物的地方下冒险通过、停留。

5、在作业和危险场所随意走、攀、坐、靠的不规范行为。

6、操作和作业,违反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未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如动用明火、进入有限空间、上锁挂牌、化学品使用等。

7、违规擅自进入消防重地,如浸出、制氢、氢化、等。

8、违规使用非专用工具、设备或用手代替工具作业。

9、精神疲惫、酒后上班、睡岗、擅自离岗、干与本质工作无关的事,以及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思想麻痹。

10、管理者思想上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法律责任观念不强;在行动上不学习、不贯彻落实公司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尤其是安全检查、安全教育制度,这是最大的不安全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

1、机械、电气设备带“病”作业。

2、机械、电气等设备在设计上不科学,形成安全隐患。

3、防护、保险、警示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4、物体的固有性质和建造设计使其存在不安全状态。

5、设备安装不规范、维修保养不标准、使用超期、老化。

安全管理上的缺陷

1、有些管理者在思想上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将其视为可有可无,日常以麻木的心态和消极的行为,对待安全工作,安全法律责任意识极为淡薄。

2、安全规章制度(包括设备巡检)、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相应预防措施、安全注意事项和物流管理程序等,未建立、健全或不完善。

3、有些管理人员,不学习、不理解、不落实或不彻底落实公司的各种安全规章制度,不落实工程建设上的“三同时”和日常管理上的“五同时”,只注重生产指标,忽视安全检查、教育和隐患整改。

4、有少数管理者,未能按照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要求,结合管辖区域的生产特点和作业环境,用心、负责、钻研,确保管辖区域的人员健康和财产安全的管理办法及有效的预防措施,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很差。

5、有些管理者的安全知识、安全管理能力和手段有缺陷。

6、保证规章制度落实的有效奖惩措施,需完善措施和加大促动力度。

7、管理者不注重“管理要求”如安全通报、通知。

8、管理者不重视安全、不落实规章,安全管理不到位,即在行动上,不全面认真的进行安全检查、教育、规范、整改,是最大的管理缺陷。

杜绝三违,确保安全

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

应急事故报告程序

消防常识、灭火的基本方法和火场逃生自救的办法以及如何使用消防器材设施

●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可燃物

2.助燃物

3.着火源

火灾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有时对损失小、伤亡小的也称火情、火警。根据国家标准gb4968-85《火灾分类》的规定,将火灾分为a、b、c、d四类。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火灾等。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汽、天燃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等。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

●火灾发生的原因:

1、违规动火引起;

2、违规吸烟引起;

3、机械设备有缺陷或带病作业、电线老化引起;

4、雷电、静电引起;

5、物品自燃引起;

6、人为放火引起。

●预防火灾的措施:

消除和控制可燃物、消除和控制火源、满足防火间距。

●火灾发展阶段:

初起阶段、发展阶段、猛烈阶段、下除阶段、熄灭阶段。

●灭火的基本方法:

冷却法、隔离法、窒息法、抑制法

●燃烧产物及毒性

燃烧产物是指由燃烧或热解作用产生的全部物质。燃烧产物包括:燃烧生成的气体、能量、可见烟等。燃烧生成的气体一般是指:一氧化碳、氢化氢、二氧化碳、丙烯醛、氯化氢、二氧化硫等。

火场逃生

1.每个人都在祈求平安。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才旦夕祸福。一旦火灾降临,在浓烟毒气和烈焰包围下,不少人葬身火海,也有人死里逃生幸免于难。“只有绝望的人,没有绝望的处境,”面对滚滚浓烟和熊熊烈焰,只要冷静机智运用火场自救与逃生知识,就有极大可能拯救自己。因此,掌握多一些火场自救的要诀,困境中也许就能获得第二次生命。

2.突遇火灾,面对浓烟和烈火,首先要强令自己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决定逃生的办法,尽快撤离险地。千万不要盲目地相互拥挤、乱冲乱窜。撤离时要尽量往楼层下面跑,若通道已被烟火封阻,则应背向烟火方向离开,直到逃到安全地带。

如何报火警

一旦失火,要立即报警,报警越早,损失越小,一方面向周围人员进行报警,发现着火以后要立即以电话等快捷方式向直接主管及安全主管部门报告,同时告诉周围人员进行联动灭火;另一方面向消防队报警,打电话时,一定要沉着。首先要记清火警电话“119”,接通电话后,要向接警中心讲清失火单位的名称地址、什么东西着火、火势大小,以及火的范围。同时还要注意听清对方提出的问题,以便正确回答。随后,把自己

的电话号码和姓名告诉对方,以便联系。打完电话后,要立即派人到交叉路口等待消防车的到来,以利于引导消防车迅速赶到火灾现场。还要迅速组织人员疏散消防通道,消

除障碍物,使消防车到达火场后能立即进入最佳位置灭火救援。

如何使用消防器材设施

按移动方式来说分为:手提式灭火器和推车式灭火器,

按充装灭火剂来说有:清水、泡沫、干粉、1211、co2。其中干粉、1211最常见。

干粉灭火器结构

灭火器主要由压把、喷管、筒体、压力表等组成。干粉可以灭固体火灾、液体火灾、电气火灾,

有效喷射时间在16秒左右,

可以喷射达4-5米远

提取就近的灭火器,在跑动中上下颠倒、在距起火点大约5米处停下,先拨保险销,然后右手握压把,左手握住喷嘴,对准火焰根部,由近而远,左右扫射,均匀的喷射到燃烧物表,直到将火全部扑灭

如何处理电器火灾:

首先应立即关闭电源总开关;

电线起火应快速用1211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切记不可用水或泡沫灭火器来灭火!)

如果在确认断电的情况下,才可用水去灭火

如何使用壁式消火栓

消火栓设备通常装置在具有玻璃门的专用箱内,由水枪、水带和消火栓三部分组成。使用方法:消火栓使用时需二人以上进行操作,一人将水带铺开(采用滚动),接好水枪头,另一人将水带与消火栓水阀进行连接,并开启水阀。

使用注意事项:(1)当开启水阀时,水带将产生较大的力,应防止水带滑落伤人;(2)当水带注满水后,应防止重物压水带防止水带瀑裂;(3)在铺开水带时,

应防止水带打结;(4)使用后的水带应及时晒干及卷好放入消火栓箱内。

安全责任

1、不落实《安全职责》和安全规章制度中的职责,应承担发生安全事故的管理责任。

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理》第六十九条规定:危险化学品单位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关于国有公司、企业工作人员失职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安全生产法》第八十二条第(三)规定:未落实第二十一条、二十二条和三十六的规定,即生产经营单位未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相应的安全措施;未进行日常的安全检查和对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及未告知从业人员岗位的危险性和安全注意事项,由此,对发生的各种安全事故,负有安全管理责任。

4、《安全生产法》第八十五条第(一)规定: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未建立专门安全管理制度、未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或者不接受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的。由此,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5、对发生的安全事故,视其性质和后果,公司、政府安全主管部门调查原因和责任界定核实后,依据《员工奖惩管理规定》和法律责任条款,追究事故的直接和管理责任。

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原则

●查事故发生的原因。

●查制度的建立和落实。

●查日常管理是否到位。

●查实直接责任和管理责任。

●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

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

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

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篇3:安全教育培训形式内容

一、新工人三级安全教育

对新工人或调换工种的工人,必须按规定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方准上岗。

三级安全教育是指公司、项目、班组这三级。

1、公司级。新工人在分配到施工队之前,必须进行初步的安全教育,教育内容如下:

1)劳动保护的意义和任务的一般教育;

2)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范、规程和安全知识;

3)企业安全规章制度等。

2、项目级。项目级教育是新工人被分配到项目以后进行的安全教育。教育内容如下:

1)工人安全生产技术操作一般规定;

2)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3)安全生产纪律和文明生产要求;

4)在建工程基本情况,包括现场环境、施工特点,可能存在不安全因素的危险作业部位及必须遵守的事项。

3、班组级。岗位教育是新工人分配到班组后,开始工作前的一级教育。教育内容如下:

1)本人从事施工生产工作的性质,必要的安全知识,机具设备及安全防护设施的性能和作用;

2)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

3)班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基本要求和劳动纪律;

4)本工种事故案例剖析、易发事故部位及劳防用品的使用要求。

4、三级教育的要求:

1)一二级教育一般由企业的安全、教育、劳动、技术等部门配合进行;

2)受教育者必须经过考试合格后才准许进入生产岗位;

3)给每一名职工建立职工劳动保护教育卡,记录三级教育、变换工种教育等教育考核情况,并由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签字后入册。

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

除进行一般安全教育外,还要执行有关规定,按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规定进行本工种专业培训、资格考核,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后上岗。

三、特定情况下的适时安全教育

1)季节性,如夏季、雨天、汛台期施工;

2)节假日前后;

3)节假日加班或突击赶任务;

4)工作对象改变;

5)工种变换;

6)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施工;

7)发现事故隐患或发生事故后;

8)新进入现场等。

四、三类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必须经过考核合格后,做到持证上岗在施工现场,项目负责人是施工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也必须持证上岗,加强对队伍培训,使安全生产管理进入规范化。

五、安全生产的经常性教育

企业在做好新工人入场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和各级领导干部、安全管理干部的安全生产培训的同时,不必须把经常性的安全教育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并根据受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和多种方法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多种多样,应贯彻及进性、严肃性、真实性、做到简明、醒目,具体形式如下:

1)施工现场入口处的安全纪律牌。

2)举办安全生产训练班、讲座、报告会、事故分析会。

3)建立安全保护教育室,举办安全保护展览。

4)举办安全保护广播,印发安全保护简报、通报等,办安全保护黑板报、宣传栏。

5)张挂安全保护挂图或宣传画、安全标志和标语口号。

六、班前安全活动

班组长在班前进行上岗交流,上岗教育,做好上岗记录。

1)上岗交底。交当天的作业环境、气候情况、主要工作内容和各个环节的操作安全要求,以及特殊工种的配合等。

2)上岗检查。查上岗人员的劳动防护情况,每个岗位周围作业环境是否安全无患,机械设备的安全保险装置是否完好有效,以及各类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等。

七、施工过程中经常性安全生产教育的主要内容:

1)因季节或气温变化而产生的新的不安全因素,在施工现场,雨季施工中安全隐患危害程度和类型要远远大于平时,高温条件下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危害程度和类型要远远大于常温条件下的施工,比如因雨季施工产生的基坑边坡的不稳定甚至坍塌,高温下施工产生的中暑等;

2)不同工种之间交叉作业带来的安全隐患各不相同,各工种相互间的交叉作业在施工现场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必须重视交叉作业带来的安全隐患,在日常安全生产教育中必须对各种交叉作业存在的安全隐患向现场作业人员进行告知,提醒工人在作业中注意力集中,认真做到“四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不被物体伤害);

3)其他方面如消防、施工用电以及一些相同工种的事故案例等同样必须作为日常安全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时刻提醒工人作业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提高作业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

篇4:冲床安全操作培训讲义

1.冲床的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掌握冲床操作和维修技能,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2.操作人员应确保充足睡眠,保持集中精力。在工作时间内适当休息,以有利于调节情绪。严禁酒后操作。

3.冲床运转中,严禁把手伸入模腔内,需用夹具,如镊子等操作。

4.在调整模具或清扫检查时,应关机等电机完全停止转动后进行。

5.冲床必须良好接地,防止触电事故发生。

6.工作结束后,离开时必须将行程规范选择开关置于切断位置,避免误操作。

冲床伤指事故的预防措施:

目前,在利用冲压方法加工生产时,仍旧沿着简单的手工作业方法,即用手直接从模腔内装取零件,极易发生伤手事故。

1、冲压作业伤害分析:

冲压作业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有人员、设备、模具、工艺、环境5个方面的因素。

(1)人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中心环节:

冲压生产是连续重复作业,大部分采用的是手工操作。由于要求高速度、高生产效率,一个班次必须成千上万次重复用手送、取产品,体力消耗极大。工作时间长了,容易使操作者产生麻痹思想,导致失误引起事故。同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执行不严,安全生产不重视,操作人违章操作,都容易发生事故。

(2)冲压设备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冲床本身就有缺陷,缺少安全防护装置,离合器、制动器不够灵动可靠,电器控制结构突然失控而发生连冲现象,以及附件工具手钳镊子有缺陷等,均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3)冲压模具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在冲压模具结构设计过程中,既没有考虑使用方便的安全工具,又没有考虑到尽量保证进料、定料、出件、清理废料等方便的安全因素,使操作者的手部在模具闭合区内停留时间太长,势必造成事故。因此,科学安全地进行模具设计极为重要。

(4)工艺文件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工艺文件既是生产依据,也是执行工艺纪律的重要依据。记载冲压加工工艺过程的典型文件是工艺规程,它应包括由原材料的准备直到冲制出成品的全部过程。

现有的冲压安全规程不完善,如工厂制定的《规程》一般包括所有的冲制零件,它虽能反映冲压加工的共性,但不能反映其特性。《规程》上往往只笼统地写上“一般要用安全工具”和“手不准伸入模具内操作”等,但对每个零件的不同特点没有具体明确的技术措施,以致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长期存在着手伸入模具内操作的状况,使安全管理流于形式,操作者忽视使用安全装置和工具而冒险作业,造成事故。

(5)环境对操作者的影响:

冲压环境对操作者的影响也十分重要。如作业场地狭小,产品堆放不齐,作业场地光线不足,通风不良,再加上噪声和周围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引发事故。

2、冲压事故的预防措施:

针对上述原因分析,防止冲压事故的预防措施有多种。首先必须加强安全管理措施,其次是采取安全技术措施,二者缺一不可。

(1)冲压作业的安全管理措施:

冲压作业的安全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它不仅要有技术措施,而且要有严格、健全的管理办法。

做好职工的安全教育是减少冲压事故的一条极为有效的途径。

加强冲压工艺的安全管理,

不断改进工艺技术方法。

(2)冲压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

手用安全工具。使用手用安全工具可以避免如模具设计不合理及设备突发故障所引起的事故。

常见的安全工具有:弹性加钳、专用加钳、磁性吸盘、镊、钳、钩等。

冲压设备的防护装置。冲压设备的防护装置形式较多,按结构分为机械式、按钮式、光电式、感应式等。

(3)改善作业环境、加强自我保护措施:

按照安全性评价的标准和现场管理的规定,做到设备合理布局、产品安全堆放,再加上有合理的采光、适宜的温度以及良好的现场安全环境,均可减少事故发生。

篇5:隧道爆破安全教育培训教案

培训时间:二零一六年三月十三日

培训地点:双林隧道进口

培训内容:隧道爆破安全施工教育

教育培训主持人:王迭伟、吴恩辉

参加培训人员:工区管理人员、架子队长及涉爆人员(名单附后)

培训内容如下;

一、一般规定

二、开挖、凿孔及爆破安全控制要点

三、洞内运输安全控制要点

四、支护安全控制要点

五、衬砌安全控制要点

六、通风及防尘安全控制要点

七、照明、排水及防火安全控制要点

八、风险告知

一、一般规定

1、施工场地应作出详细的部署和安置,出碴、进料及材料堆放场地应妥善布置,弃碴场地应设置在不堵塞河流、不污染环境、不毁坏农田的地段。对风、水、电、路等设施作出统一安排,并在进洞前基本完成。

2、进洞前应先作好洞口工程,稳定好洞口的边坡和仰坡,作好天沟、边沟等排水设施,确保地表水不致危及隧道的施工安全。

3、隧道施工的各班组间,应建立完善的交接班制度,并将施工、安全等情况记载于交接班的记录簿内。工地值班负责人应认真检查交接班情况。

4、所有进入隧道工地的人员,必须按规定配带安全防护用品,遵章守纪,听从指挥。

5、遇有不良地质地段施工时,应按照先治水、短开挖、弱爆破、先护顶、强支护、早衬砌的原则稳步前进。如设计文件中指明有不良地质情况时,必要时应进行超前钻孔,探明情况,采取预防措施。

二、开挖、凿孔及爆破安全控制要点

1、开挖及凿孔开挖人员到达工作地点时,应首先检查工作面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并检查支护是否牢固,顶板和两帮是否稳定,如有松动的石、土块或裂缝应先予以清除或支护

2、机械凿岩时,宜采用湿式凿岩机或带有捕尘器的凿岩机。

3、站在碴堆上作业时,应注意碴堆的稳定,防止滑坍伤人。

风钻钻眼时,应先检查机身、螺栓、卡套、弹簧和支架是否正常完好;管子接头是否牢固,有无漏风;钻杆有无不直、带伤以及钻孔堵塞现象;湿式凿岩机的供水是否正常;干式凿岩机的捕尘设施是否良好。不合要求者应予修理或更换。

5、带支架的风钻钻眼时,必须将支架安置稳妥。风钻卡钻时应用板钳松动拔出,不可敲打,未关风前不得拆除钻杆。

6、电钻钻眼应检查把手胶套的绝缘和防止电缆脱落的装置是否良好。电钻工必须手戴绝缘手套,脚穿绝缘胶鞋,并不得用手导引回转钢钎,不得用电钻处理被夹住的钎子。

7在工作面内不得拆卸、修理风、电钻。

8严禁在残眼中继续钻眼。

爆破控制要点:

1、装药与钻孔不宜平行作业。

2、爆破器材加工房应设在洞口50m以外的安全地点。严禁在加工房以外的地点改制和加工爆破器材。

3、爆破作业和爆破器材加工人员严禁穿着化纤衣服。

4、洞内每天放炮次数应有明确的规定,装药离放炮时间不得过久。

5、装药前应检查爆破工作面附近的支护是否牢固;炮眼内的泥浆,石粉应吹洗干净;刚打好的炮眼热度过高,不得立即装药。如果遇有照明不足,发现流砂、流泥未经妥善处理,或可能有大量溶洞涌水时,严禁装药爆破。

6、洞内爆破不得使用黑色火药。

7、火花起爆时严禁明火点炮,其导火索的长度应保证点完导火索后,人员能撤至安全地点,但不得短于1.2m。一个爆破工一次点燃的根数不宜超过5根。如一人点炮超过5根或多人点炮时,应先点燃计时导火索,计时导火索的长度不得超过该次被点导火索中最短导火索长度的导火索的长度不得超过该次被点导火索中最短导火索长度的1/3。当计时导火索燃烧完毕,无论导火索点完与否,所有爆破工必须撤离工作面。

8、为防止点炮时发生照明中断爆破工应随身携带手电筒严禁用明火照明。

9、采用电雷管爆破时,必须按国家现行的《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

)的有关规定进行,并应加强洞内电源的管理,防止漏电引爆。装药时可用投光灯、矿灯照明。起爆主导线宜悬空架设,距各种导电体的间距必须大于1m。

10、爆破后必须经过15min通风排烟后,检查人员方可进入工作面,检查有无“盲炮”及可疑现象;有无残余炸药或雷管;顶板两帮有无松动石块;支护有无损坏与变形。在妥善处理并确认无误后,其他工作人员才可进入工作面。

11、当发现“盲炮”时,必须由原爆破人员按规定处理。

12、装炮时应使用木质炮棍装药,严禁火种。无关人员与机具等均应撤至安全地点。

13、两工作面接近贯通时,两端应加强联系与统一指挥。岩石隧道两工作面距离接近(软岩为20m),一端装药放炮时,另一端人员应撤离到安全地点。导坑已打通的隧道,两端施工单位应协调放炮时间。放炮前要加强联系和警戒,严防对方人员误入危险区。岩石破碎隧道接近贯通时,应根据岩性适当加大预留贯通的安全距离,此时只准一端掘进,另一端的人员和机具应撤离至安全地点。贯通后的导坑应设专人看管,严禁非施工作业人员通行。

三、隧道救生、逃生通道布设

针对隧道施工中的可能出现的塌方事故,为预防隧道塌方危及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在隧道施工时设置救生、逃生通道。

1)在隧道开挖掌子面至二衬之间(长度为50·~70m),设置救生、逃生通道,随着开挖进尺不断前移。

2)救生、逃生通道所用管材可采用φ800mm的承插钢管,管节长度为5~6m

,壁厚不小于10mm,管节间可采用直径大于逃生管道10cm的套管连接,每端连接1m,采用橡胶圈或木楔临时固定。为保证管道承受坍塌体的压力,对采用的材质管材,必须确保其承压能力和连接头的牢固,并经试验室具体试验后,方可用于隧道中

3)施工现场应根据隧道围岩、掘进开挖方式等情况备足管道和连接材料,除整节管道外,应同时备足1米、2米、3米短节管道、转接接头(135°)等。在每节钢管距端头1.5m处各设一个吊环,焊接在同一纵断面上。在吊环垂直方向,位于钢管1/3处环向管端焊接连接钢板,中间设连接孔,用u型插销将两节钢管连接。

四、洞内运输安全控制要点

1、各类进洞车辆必须处于完好状态,制动有效,严禁人料混载。

2、进洞的各类机械与车辆,宜选用带净化的柴油机动力,燃烧汽油的车辆和机械不得进洞(如通风良好,可以达到本章“通风及防尘”要求者除外)。

3、所有运载车辆均不准超载、超宽、超高运输。运装大体积或超长料具时,应有专人指挥,专车运输,并设置显示界限的红灯。

4、进出隧道的人员应走人行道,不得与机械或车辆抢道,严禁扒车、追车或强行搭车。

5、机械装碴时,坑道断面应能满足装载机机械的安全运转,装碴机操作时其回转范围内不得有人通过。

6、洞内运输应遵守下列规定:

1)洞内运输的车速不得超过:机动车在施工作业地段单车10km/h,机动车在非作业地段单车20km/h,会车时10km/h。

2)车辆行驶中严禁超车。

3)在洞口、平交道口及施工狭窄地段应设置“缓行”标志必要时应设专人指挥交通。

4)凡停放在接近车辆运行界限处的施工设备与机械,应在其外缘设置低压红色闪光灯,组成显示界限,以防运输车辆碰撞。

5)在洞内倒车与转向时,必须开灯鸣号或有专人指挥。

6)洞外卸渣场地段应保持一段的上坡段,并在堆渣边缘内0.8m处设置档木。

7)路面有一定的平整度,并有专人养护。

8)洞内车辆相遇或有行人通过时,应关闭大灯光,改用近光或小灯光。

7、爆破器材运输

1)在隧道工程外部运输爆破器材时,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

2)在任何情况下,雷管与炸药必须放置在带盖的容器内分别运送。人力运送时雷管与炸药不得由一人同时运送;汽车运送时,雷管与炸药必须分别装在二辆车内运送,其间距应相隔50m以上。

3)人力运送爆破器材时必须有专人护送,并应直接送到工地,不得在中途停留;一人一次运送的炸药数量不得超过20kg或原包装一箱。

4)汽车运送爆破器材时,汽车排气口应加装防火罩,运行中应显示红灯。器材必须由爆破工专人护送,其他人员严禁搭乘。爆破器材的装载高度不得超过车厢边缘,雷管或硝化甘油类炸药的装载不得超过二层。

5)严禁用翻斗车、自卸汽车、拖车、拖拉机、机动三轮车、人力三轮车、自行车、摩托车运送爆破器材。

四、支护安全控制要点

1、隧道各部(横洞及平行导洞)开挖后,除围岩完整坚硬,以及设计文件中规定的不需支护者外,都必须根据围岩情况、施工方法采取有效的支护。

2、施工期间,现场施工负责人应会同有关人员对支护各部定期进行检查。在不良地质地段每班应设专人检查,当发现支护变形或损坏时,应立即整修和加固;当变形或损坏情况严重时,应先将施工人员撤离现场,再行加固。

3、洞口地段和洞内水平坑道与辅助坑道(横洞、平行导坑等)的连接处,应加强支护或及早进行永久衬砌。洞口地段的支撑向洞外多架5-8m明厢,并在其顶部压土以稳定支撑,待洞口建筑全部完工后方可拆除。

4、洞内支护,宜随挖随支护,支护至开挖面的距离一般不得超过4m;如遇石质破碎、风化严重和土质隧道时,应尽量缩小支护工作面。当短期停工时,应将支撑直抵工作面。

5、不得将支撑立柱置于废渣或活动的石头上。软弱围岩地段的立柱应加设垫板或垫梁,并加木楔塞紧。

6、钢支架安装,宜选用小型机具进行吊装,并应遵守“起重吊装”的规定。

7、喷锚支护时,危石应清除,脚手架应牢固可靠,喷射手应配带防护用品;机械各部应完好正常,压力应保持在0.2mpa左右;注浆管喷嘴严禁对人放置。

8、当发现已喷锚区段的围岩有较大变形或锚杆失效时,应立即在该区段增设加强锚杆,其长度应不小于原锚杆长度的1.5倍。如喷锚后发现围岩突变或围岩变形量超过设计允许值时,宜用钢支架支护。

9、当发现测量数据有不正常变化或突变,洞内或地表位移值大于允许位移值,洞内或地面出现裂缝以及喷层出现异常裂缝时,均应视为危险信号,必须立即通知作业人员撤离现场,待指定处理措施后才能继续施工。

五、衬砌安全控制要点

1、台车上浮控制为避免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台车上浮(一般可达15mm左右,不超过30mm),采用三个30t的千斤顶(或丝杠)在台车前端端部拱顶增设支撑,以防台车上浮造成拱部错台。浇注到起拱线部位后再进行拱部剩余堵头模安装。

2、设备保证

在浇注期间,拌和设备、输送泵损坏,维修超时将造成施工冷缝。因此状况不良的输送泵要考虑备用。拌和采用旧设备的,开盘前必须维修检测状态良好,方可开盘。易损件要有备件,并确保迅速更换满足使用。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