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评价方案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评价方案

编辑:制度大全2022-12-16

阳朝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评价方案

一、评价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的为指导,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健康的成长,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表现和创造的欲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引导发展学生潜能,张扬个性。激励教师不断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进新体育课程的建设。

二、评价方案目标

鼓励学生积极上进,提高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发展能力,提高学习的信心,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保健习惯,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

三、评价形式和方法

评价包括学习过程积累、基础知识、体能与技能、体育特长四部分,即学生成绩=过程积累分(40分)+基础知识(20分)+体能与技能(40分)+体育特长分≥100分,打破了百分制。

四、评价内容

主要包括:出勤情况;课堂活动表现;课外活动表现;体育学习日记;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和生活整合的作品等五项内容。

五、评价标准

1、过程积累分(40)

(1)出勤情况4分

建立一本体育与健康考勤簿,以每节课教师或体育委员的考勤为准,无故缺课每年累计达10课时定为体育与健康课成绩不合格;出满勤、不迟到、不缺课、不早退的学生得满分;旷课1次扣1分,缺课1节扣0.5分,迟到、早退课4次扣1分。

(2)课堂活动表现20分

学习态度5分:喜爱体育活动,积极主动参与体育课外活动。

合作精神5分:具有集体荣誉感,互相帮助,互相尊重,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情意表现5分:根据体育活动表现出来的自信心和意志力,会动脑、会学习有创新精神。

回答问题5分:课堂上积极踊跃地发言,认真、准确,每次得1分。

课堂活动表现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小组长组织,进行小组互评、记录量化打分;教师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个别学生的成绩适当调整,最终确定每位学生的量化分数。

(3)课外活动10分

眼保健操;课间操4分;

参加体育课外小组3分;

班级或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3分。这部分内容由体委或体育部长负责记录,每缺席一次扣0.5分。

(4)体育学习日记,每课一记3分。

由学生自己记录学习体会,教师定期观察评价

(5)体育学习与其他学科和生活整合的作品3分。

学生在平时自己采集的体育摄影、漫画、新闻等

以上五项是对学习过程积累部分内容及赋分的阐述,40分是最后的折合分,学年末教师可以根据自己、体委和小组长对平时各项成绩的记载和对每位学生的印象评定出每位学生的平时成绩。

2、基础知识试卷20分

基础知识考核以笔答的形式进行,期末统一测试。

内容以体育与健康教科书为主,包括体育卫生健康常识、运动技能基础知识、锻炼方法介绍为主。根据不同年级的水平目标选择出题内容,一、二年级采用口试,三年级以上采用笔答的形式。

3、测试部分40分

主要包括体能与技能两方面

(1)体能测试20分

小学体能测试共2项,每项10分。测试项目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目标的所学内容而定。体能测试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参考量化表查成绩,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基础及提高的幅度进行评定。采用学前测验与学后测验相比较,计分办法有两种:一种是进步记分--学后测验得分+进步分(比如:学前测验跑8′10,得分为50分,学后测验跑7′90,得分为60分+进步分10分=70分);另一种退步记分--学后测验得分-退步分(比如,学前测验跑7′50,得分为80分,学后测验跑7′60,得分为75分-退步分5分=70分)

(2)技能测试20分

小学技能测试共2项,每项10分。测试项目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目标的所学内容而定。运动技能测试参照《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测验参考量化表查成绩,有些项目需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评定成绩。(例如:小学跳远项目可以把达标成绩(远度)与技评分分开来评,一项各占5分)。

4、特长展示

1、对学有特长的学生允许有选考项目,并以满分5分为附加分,计入总分。选考项目,可以是必修和选修内容,可以是传统的体育项目。选考项目范围不能与必考项目相同,必考项目的选择一年内不许重复。目的是使学生广泛喜欢体育项目,体会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

2、在年度各级体育比赛活动中取得名次,可按以下标准为附加分,计入总分。乡、校级5分,县级10分,市级20分,省级50分,按名次递减。

六、具体措施

将平时积累、体能、技能、基础知识、特长等分数统计得出学生成绩,采用四级评定制予以表述。优秀(90分以上)、良好(76-~89)、及格(60~75)和不及格(60分以下)四个等级。

不及格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如果有进步可以再给一次机会重新测试,重新评价。

学生体育全面考核后,教师在学生的自评、互评基础上,写出以肯定、鼓励性的评价语言,教师还可以针对该生体质状况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记载在学生成绩通知单或成长记录册中。

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自己和同伴的评价以及教师的评价、观察、考察、轶事、成绩测验等得出的学生进步的系统性、持续性的记录。体育档案内容的选择,由体育教师和学生共同决定。从学生身体、心理、社会的三维健康观出发,根据体育课程五个学习领域目标的要求,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化,重视学生在评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性和发展性功能,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档案袋的设计形式要体现个性化,建议体育学习档案内容为如下:

1、体育学习日记。(教师观察和评价)

2、体育运动测试的成绩数据。

3、展示成功的作品。(各级各类参赛记录)

4、发现成长和改变的事物。(体育技能、兴趣和态度)

5、体育学习与其他学科和生活整合的作品。(体育摄影、漫画、新闻等)

6、来自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同伴的观察和评价。

20**年上期学生__学科评价统计表

篇2:小学心理健康学科五年级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坚持育人为本,提高广大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特制订心理健康校本活动课程评价方案。

二、评价原则

1、平等性原则。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交往,做学生的朋友,教师和学生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平等的朋友关系,这是上好心理课的关键。

2、尊重性原则。在课程进行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言行,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

3、鼓励性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敞开心扉,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不管学生的观点是否正确,教师在正确引导的前提下不妄加评断。

4、参与性原则。在课堂上,教师决不是一位旁观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活动中,完成目标。

5、目的性原则。课堂活动要符合学生当前的心理年龄特点,在学生原有的心理水平上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个体进行有目的的教育。

校本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类型,同样遵循教育评价的基本规律。

三、评价标准

1、目标达成状况

教育目标是教育评价的起点和标准,整个评价活动实际上是对教育目标的完成状况作判断。

2、效率的高低

单位时间内取得的教育效果与所付出的物质代价和精神代价的比例。

3、学生接受性

与其他学科文化知识教学不同,在活动中更多地涉及到情感体验或认知内化的问题,因此要求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可接受性出发设计实施教育活动。

四、评价过程

明确目标;确定指标;选择方法;确定工具;实施计划;分析资料;做出报告。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