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创建学习共同体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读后感:创建学习共同体

编辑:制度大全2022-11-23

实践“合作学习”创造“精彩课堂”

―――读《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有感

读了《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一书,感觉在本书中有两个词汇对我触动很大,让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一、实践“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这个词,可以说大家都很熟悉,也是平时常常使用的。可是当我阅读《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一书后,才发现这里“合作学习”与自己过去的认识不尽相同,这里简单梳理自己学习后的粗浅认识。

书中提到一则小故事,让我既感动又钦佩,才发现这里的“合作学习”与自己过去的认识有不同之处。书中说:“课堂里沉默寡言的高志与英语学习极度低下的幸子,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偶然相遇。幸子期待能够以自己的力量来支撑有着沉默寡言弱点的高志,而沉迷于英语的学习,短短的几十分钟里一举改变学习落后的现实;高志为了回报幸子对自己的一番好意,

轻声细语地回应幸子的问话;再加上同组的另两位女生若无其事的支持,构成课堂内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这里佐藤学先生描述的“合作学习”不是强强联手的模式,而是弱弱相助的姿态。这让我感受到,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他的“优势”所在,都有闪光点,如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优势,从而形成“优势”互补是我们教师应该着手思考的问题。只有这样,“合作学习”才能称之为“互惠学习”。

我想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创设合作的机会

课堂教学中有不少地方如果能适时引导,不仅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还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因此,教师要寻找机会、创造机会激励学生合作,特别是那些平日表现不好,学习积极性不高,智力水平较弱的学生。比如,教学“步测、目测”时,教师可以设置实践活动测量操场,学生在步测中既要保持步伐大小基本一致,又要数步数,如果测量效果不理想,教师可以布置两人一组,一人走一人数,给学生合作的机会;教授统计图表时,有的统计图表在正面,可有关的分析、问题却在反面,学生阅读不方便,教师可以布置同桌合作,一正一反,便于阅读。这些做法都可以激励学生合作的兴趣。

2、形成合作的习惯

有了合作的需要,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建立合作小组。根据班级情况,通常是前后桌形成一个“四人小组”,这样分组便于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再有意识地强化“小组”的集体荣誉感,组内就会出现“互帮互助,扶携共进”的良好氛围,达到合作的另一层意义――共同提高。

3、提高合作的效果

教师必须明确,自己始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对小组合作必须适时进行引导,让合作“出成效,有意义”。如:给学生设计“合作学习记录表”,要求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必须做记录,每个学生轮流当小组长、轮流做记录员、轮流发言。合作学习开始阶段,教师经常性地回收“合作学习记录表”,对操作错误的及时给予纠正,对表现优秀的更要给予肯定,激励学生把合作学习的形式逐步完善。

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要相信自己的学生,大胆放手,给学生一个自主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例如自学《三角形的面积》,学生已经不再像初始阶段那样只是随便看看书,而是会带着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学生会在书上用铅笔写出自己思考的问题:“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在计算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来验证这个公式,从而透彻地理解公式的形成过程。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提高了实践能力,形成了应用意识,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学期,我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我非常期待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看到孩子们在经历合作过程后,能满足合作需要、体验交流快乐、分享合作成果,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实效性,打造高效课堂。

二、创造精彩课堂

什么样的课堂能够称为“精彩的课堂”。书中有这样一段给予我很大的启示:“精彩”并不是指教师“上课”的优劣,而是指每一个儿童自由自在地、有个性地参与教学,形成了以“倾听关系”为基础的管弦乐般地交响,尤其是每一个教师都能真诚地面对教材与儿童。各位同仁,这是多么令人向往、令人着迷的课堂啊!

那么怎样做才能使我们的学生能自由自在地、有个性地参与教学,其实达到这样精彩的课堂,它的核心词不就是“尊重”二字吗?实践“尊重”,创造“精彩”应当成为每一个教师的追求。这不仅是实现教师个人价值的有效途径,也是在实实在在地履行作为“人民教师”的职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教师首先要尊重自己的工作,明确自己的真正责任。书中说,教师的责任不在于“上好课”,而是“实现每一个儿童的学习权,保障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的确这样,教师要承担起这份责任,就要尊重自己的工作,必须有课前充分的教学研究、教学设计;必须有课中的不断积累;必须要课后的充分反思。

2、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除了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外,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知道哪些是他们已有的知识,哪些是他们“跳一跳”可以够到的,哪些是他们要掌握的等等。换句话也就是要真正把握学生的所想所知,保障学生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

3、做一个和学生交流的老师。

每一个孩子都有着想和老师交流的想法,可能是碍于师严,可能是没有勇气,最大的可能就是对自己的信心不足,才不敢接近老师,更不用谈和老师交流。其实,只要我们用一颗童心和孩子交流,放下那死板的师道尊严,课间和孩子说说话、跳个绳、打个球。。。。。。就在这些小事情中,师生之间的距离就近了,沟通就开始了。。。。。。。。你自然就成了学生喜欢的老师了。

4、做一个让学生感受到爱的老师。

师爱不同于母爱,疼爱自己的孩子那是本能,疼爱别人的孩子那是神圣!没有对学生的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师爱除了温柔,更多的是严格。是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所承担的责任!师爱是教育的前提!

老师们,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教的学生尊敬自己、喜欢自己和爱自己。那么,就请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让学生喜欢你这个人,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堂,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爱如春风,让学生敬仰你的人格,让学生喜欢你的个性!那么,你就是孩子想要找的老师,你的课堂一定会很精彩。

篇2:读后感: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读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我对“管理者”和“卓有成效”这两个概念有了全新的,更为深刻的认识。在以往的认知中,管理者是指有一定职权的、在组织中直接监督和指导他人工作的人,而德鲁克认为,在一个现代的组织里,如果一位知识工作者能够凭借其职位和知识,对该组织负有贡献的责任,因而能实质的影响该组织的经营能力及达成的成果,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总有人单独作战,虽然他们没有下属,但他们仍然算是管理者。而卓有成效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实践的综合,是可以通过学习来养成。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需要在实践中经历一段训练,否则无论有多大的智慧、多大的努力、多大的想象力和多丰富的知识,也必是一位缺乏有效性的管理者。

无论在哪个行业,从事何种职位,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都必须在思想上养成以下五个习惯,这些习惯是使管理者卓有成效的要素,也是本书的主题。

1.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他们所能控制的时间非常有限,他们会有系统地工作,来善用这有限的时间。

有效的管理者并不一开始就着手工作。他们先记录和了解自己的时间用在了什么地方;然后管理自己的时间,减少非生产性工作所占用的时间;最后,他们将“可自由运用的时间”集中成大块连续性的时段来使用。

时间是一种最特殊、完全不可替代和最不可缺少的资源。做任何工作都需要耗用时间,所以有效的管理者非常珍惜自己的时间。

管理者常低估了完成一件任务所需的时间。有效的管理者对时间需求的估计宁可有余,而不可不足。如果你想影响别人,至少需要一小时以上;如果你想和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限关系,就需要更多的时间。零碎的时间,等于没时间,必须将零碎的时间集中起来使用,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2.有效的管理者重视对外界的贡献。

组织的命运系于成果,而组织的成果源于外界。有效的管理者,并非为工作而工作,而是为成果而工作。他将焦点放在对组织成果的贡献上,而不是一味埋头苦干或强调自己的职权,这样才有助于他突破本身的专长和所属部门的限制,使他看到整体的绩效和更加重视外部世界。有效的管理者会思考别人需要什么和能理解什么,然后作出相应的贡献。

3.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和下属的长处。他们还善于抓住有利的形势,做他们想做的事。他们不会把工作建立在自己的短处上,也绝不会去做自己做不了的事。

任何人都有缺点,管理者的任务就是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而使他的缺点不发生作用。充分发挥人的长处,是组织存在的唯一目的。用人的决策,不在于如何克服人的短处,而在于如何发挥人的长处。识人所长和用人所长,应是有效管理者的一项基本能力,是一个组织工作是否有效的关键。

4.有效的管理者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在这少数重要的领域中,如果能有优秀的绩效就可以产生卓越的成果。

有效的管理者总是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做,而且一次只做好一件事。我们越能集中时间、努力和资源,我们所能完成的工作也就越多。要事优先,还包括正确看待过去的成功和失败。任何计划,如果无法证明其确属有效及需要,就应立即放弃。

5.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做有效的决策。他们知道有效的决策事关处事的条理和秩序问题,也就是如何按正确的次序采取正确的步骤。他们知道一项有效的决策,总是在不同意见讨论的基础上做出的判断,它绝不会是一致意见的产物。他们知道快速的决策多为错误的决策,真正不可或缺的决策数量并不多,但一定是根本性的决策。他们需要的是正确的战略,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战术。

在今后的工作中,无论是否身为管理者,我们都要不断的练习实践这几项习惯,让我们的工作和自身都变得卓有成效。

篇3:《记念刘和珍君》读后感

读《记念刘和珍君》有感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奋然前行的真正的猛士,不为势力所屈,面对中外昂起头的杀人者不低头屈服,即使临难也如是从容。刘和珍等人的遇难,不知是在民国时期民众反抗中的一曲挽歌,还是让那时更多的人看到微茫希望而奋然前行吹响的一声号角。

鲁迅先生是中国乃至世界的语言大师,他用自己独有的语言和技巧来抒发情感,感染力非比寻常,《记念刘和珍君》用“微笑”和“温和”写出一弱女子的坚毅和*派的卑劣残忍,有人说鲁迅的文章如一把锐利的匕首,读了《记念刘和珍君》后,对此言深有感触。“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他们快意于我的痛苦,就将着作为后死者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忘却的救世主快要降临了罢。”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不用言语,写作的用意尽显文中。

正如鲁迅所说“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使用大量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是的,中国前行的历史,不正是浸透无数战士的鲜血吗?从血红到绯红,再由绯红到微红,“纵使时间的流逝”,“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

鲁迅的文章魅力可能就在于此吧,它会让你热血沸腾,它能深深唤醒心底久藏的感动,跟随他的文字一起回到那个时代。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读完《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心中油然产生复杂的情绪,锋利的文字唤醒我内心深处的愤慨与感动,同愤者而怒,同悲者同哀。

篇4:《民族团结教育通俗读本》读后感

读《民族团结教育通俗读本》有感

姓名:**

学院:土木与建筑学院

这是一本全面书介绍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书;这是一本高度概括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的书;这是一本系统的回答了当前我国民族领域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有助于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书;这是一本部能够凝聚起各民族团结一心推进gg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书。读完此书,我真的好激动,因为我看到了我们56个民族正手牵手心连心的为建设和谐社会主而奋斗;因为我看到了我们13亿同胞团结在一起努力正在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回首祖国走过的漫长道路,坎坷而又艰辛。我不由得想起秦汉时期形成的渔猎文明区、游牧文明区和农耕文明区“混而为一”的大一统;我不由得想起西汉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清代乾隆盛世开创的我国大一统的政治格局;我不由得想起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不仅重新赢得了失去百年的独立、自由和尊严,而且开启了各民族平等合作、繁荣发展的新纪元;我不由得想起08年各个民族团结在一起共同面对冰雪灾害,汶川地震,共办奥运会……它们都是中国历史的财富和骄傲,它们将指导中国沿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顺利发展。

当然,中国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97年伊犁的暴力事件,20**年7.5暴力事件,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西藏闹藏独事件……它们都深深地伤害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不过我感到庆幸,因为我们不会被那小撮民族分裂分子和国际上的敌对势力的挑拨,尽管它们一直蓄意挑拨我国各民族兄弟之间的亲密关系,企图分裂、肢解我们统一的社会主义祖国,但是我们是坚定不移的维护祖国统一,坚定不移的做好民族团结,众志成城,和衷共济,共同建设和谐繁荣的中国。我们绝不能做危害祖国统一,伤害民族情谊的事,我们必须相信祖国没有忘记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民族都是祖国繁荣富强的精神和脊梁。

众所周知,团结就是力量,我想中国就是最好的例子。各民族地区经历了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巨变,这些成绩的取得靠的是民族团结,齐心协力,共同发展。因为我们团结在一起,所以我们多了一份力量;因为我们团结在一起,所以我们不惧艰险,勇往直前;因为我们团结在一起,所以我们能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如果没有民族团结,我想中国也不会有今天的盛世之景,中国也不能攻克无数难关而屹立于东方之巅,就更不能抵抗外来势力的干扰和挑拨了。

在感动和感慨的同时,我不得不说些我们当代青年应该做的事情,作为大学生,作为祖国的脊梁,我们必须从内心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把解放思想引向深入,把gg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要求。放眼世界,能够拥有顽强生命力的民族绝对都是能够紧密团结在一起的民族,因为他们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和险阻,劈波斩浪,走向胜利的远方。

在新中国成立的60年特别是gg开放30年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全国一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党和国家始终坚持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坚持国家帮助、发达地区支援、民族地区自力更生相结合,实现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进步,实现了少数民族群众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的历史性飞跃,实现了少数民族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民族地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重大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也是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的巨大成功。

我们真的应该铭记大漠里镌刻遥远文明的阵阵驼铃,我们真的应该祭奠在战场英勇杀敌的勇士,我们真的应该记住灾区奋不顾身的抢救百姓的战士……因为他们可能来自不同的民族,但却有一颗维护民族统一,争取民族繁荣,把所有民族都当做自己亲人的心。俱往矣,民族团结仍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经之路,只有我们56个民族,56个兄弟团结一心,才能把我们的社会主义推向高潮。

让《民族团结教育通俗读本》的精神渗透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指导我们的发展和进步吧!

篇5:《执行》读后感

执行是通往成功的桥梁

读《执行》有感

认真读完拉里博西迪、拉姆查兰著写的《执行》这本书,使自己无论是在对“执行”的认知与理解,还是在自己在落实“执行”以及如何在以后工作中如何落实好“执行”明确了方法,理清了思路。

该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为什么需要执行,通过现实世界里鲜活的成王败寇的实例对比验证了执行的重要性,虽然这些其中的实例似乎离动车组运用管理相差甚远,但是从中还是给了我们深深的震撼和启发;第二部分主要讲解了执行的三个要素,就是领导者必须具有的七条基本行为、要建立执行文化变革的框架、亲自做好人力资源工作,该部分主要从三者之间的相辅相成的关系以及相互之间的把控来真正实现有效的“执行”,对这三个要素的把握直接决定工作的成功与失败。第三部分主要是如何从执行的三个流流程上给予了具体的阐述和指导,从而实现工作与事业的成功。

通过对该书的通读与理解,结合总结个人实际工作以及车间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思考,个人的感想主要有:

一、动车管理需要营造良好的“执行文化”。

动车组是高科技的集成品,在检修作业中需要我们严格落实各项检修作业流程和作业标准,同时在动车组的运用管理中需要严格落实制定的工作安排及各个管理流程,执行既是负责、敬业的精神,也是服从、诚实的态度,在郑西高铁开通以来给我们造成严重后果的故障终极原因都是作业者、管理者在执行标准和程序上出现了漏洞,酿下了苦果,我们目前还处于动车组运用检修的初级阶段,正是我们筑基础的起步阶段,更需要我们动车所全体干部、职工养成落实岗位职责、执行作业标准的良好氛围,形成真正的属于动车组运用检修的“执行文化”,理解“零故障、零误差、零缺陷”的“执行理念”,是我们成功的基础和前提,作为个人,更需要在这种“执行文化”中不断熏陶和锻炼,提升自身的执行和落实能力,只有通过个人强有力的执行,才能形成整体的“执行文化”,从而真正展现自己的价值。就目前动车组现场检修和管理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显得“执行文化”尤为重要。

二、在落实过程中提升自身的领导、组织、协调能力。

作为一名车间基层管理者,动车所管理人员在执行过程中,我时常将自己限制在一个工作落实者的层面,很少将自己放在一个管理者或者更高的层面,致使自己在日常工作中,只是将自己范围内的工作进行安排和布置,没有站在一个管理者层面去思考以下问题:这项工作上级领导的真正目的和想法是什么,想要达到什么目标,如何通过自己的安排和执行来实现这个目标,在实现这个目标过程中会有什么问题出现,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在执行过程只是简单地将工作进行安排,致使工作在布置标准及流程公布以后,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很好的执行和落实,往往会以反正我布置了,他们不干,也不管我的事情,这其中自己还存在如下问题:没有认真检查和实践所布置的工作在落实中还有哪些问题,没有亲自下现场到职工中了解这项工作落实中还有哪些问题,对这些问题如何给职工以解答,如何给予解决,时常出现这些问题只是简单地将问题推给上级和推辞过去,不能起到应有的串联作用。通过学习《执行》一书让我明白,完成一项工作,不是拿到了之后简单地按部就班完成即可,而是要深刻理解开展该项工作的目的,积极与上、下集中讨论,达成共识,制定工作目标,细化和明确工作流程,如何执行,亲自参与方案的执行过程,梳理和提出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看待问题,学会聆听别人的想法和以及那,提出具体的措施及办法,从而使工作流程得以最终实现。

三、动车所需要科学有力的考核奖励机制。

奖罚分明,是领导者七条基本行为之一。目前动车所缺乏一种真正奖罚分明的机制,特别是在考核管理方面,目前只有安全风险考核系统,但是这种这个考核系统考核范围太少以及存在的片面性,激励机制作用不明显。目前中真正掌握班组作业中存在的各类问题的人是质检员和班组工班长,去除质检员因素以外,目前车间、班组缺乏有效的内部考核和奖励分配体系,工长的考核不够透明或者几乎没有,班组的奖励不能服众,虽然之前车间已经实行了内部考核管理,但是由于这种考核存在诸多水分,不能发挥考核作用,建议将班组工长纳入目前风险考核体系,不再将班组内部考核的金额进行内部二次分配,纳入集中奖励管理,实现奖励考核作用。

四、执行需要不断上下沟通。

日常参与现场盯控和管理,结合对该书的学习和理解,一项工作的落实和执行,需要良好的上下沟通和协调,通过良好沟通,坦诚交流实际情况,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建立顺畅的反馈渠道,可以全面梳理执行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明确具体的落实整改措施,可以避免按照自己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日常在工作中,班组工长常常在私下向值班干部反馈问题,但是这种反馈问题一方面是发发牢骚,但更多的是提出问题,与此同时班组也反馈,无论是在交班会上反馈的问题还是私下的问题都没有给予很好的解决,有的时候更多的是打压后者斥责,与此同时班组常常因为顾虑,不能真实反馈相关问题,致使沟通上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需要车间能够及时对班组反馈的问题,从正面的角度给予解决和支持,另一方面对班组通过问题反馈平台反映的问题,能够定时给予答复和最终解决,畅通沟通协调机制。

五、工作目标及执行过程需要综合评估、动态评估。

《执行》一书中强调通过一个流程去谋划一项工作、不断总结各个流程中存在的问题、确定明确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顺序等细节,截止目前,动车所各个专职在落实各项工作和安排过程中往往出现了综合性工作及安排,往往是一个非专业的专职去安排去部署,具体工作目标、工作流程及程序并没有通过集中讨论形成一个共识,没有通过一个评估手段对其科学性及时效性进行评估,例如车间制定百日目标管理活动时,往往是安全组负责所有工作的安排,但是对具体工作的安排、目标、负责人、流程、标准不能够进行明确,致使该项工作开展的目的和要求是否真实反映出我们的意愿不得而知,建议车间在制定综合性工作安排时,分口讨论,集中汇总,牵头下发,保证工作安排的科学性和可执行性,同时建议车间尽快开发动车所网站及公文流转系统,每个专职下发的工作安排由车间班子成员共同讨论审核,专职签收落实,形成一个各项工作执行的流程化管理,同时通过公务督办系统,综合考评工作落实执行效果。

执行既是一种管理方法,更是一种管理理念,需要我们不仅从行动上加以落实,更要通过思考、总结、沟通、协调实现各个流程的顺利实现,从而实现个人价值,达到工作目标。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