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读后感写作技巧与范文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小学读后感写作技巧与范文

编辑:制度大全2022-11-18

小学读后感写作技巧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感”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读后感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写读后感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是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

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gg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范本:

《皇帝的新装》读有感

最近读了《皇帝的新装》这篇故事,他来自小朋友耳熟能详的《安徒生童话》,是由安徒生所篇写的,他的这篇《皇帝的新装》,顾名思义就是说衣服,但在安徒生笔中的衣服却有大有文章,是怎么回事呢?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安徒生的童话世界吧!

这个故事是说一个皇帝请了两个人给他做衣服,这两个人表面上做衣服,实际是骗取金钱,什么衣服可以测量愚蠢,都是一派胡言,许多人都不甘是蠢,几乎都捂住良心说谎话。唯独到最后,一个小孩子大胆的站出来说:“皇帝没穿衣服”。

一个一眼就可以看穿的骗局,竟令皇帝,甚至广大百性几乎人人背着良心说谎,这不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吗?然而,却被一个天真的小孩子说出了真相:“我看见了王帝没穿衣服。”这代表小孩子就是愚蠢吗?不,这孩子聪明极了,王帝是没穿衣服。那么,就是说大臣们都是愚蠢的吗?其实,他们都知道真相只是怕说出来,就把自己的良心给蒙蔽了。是啊,谁会认自己是一个愚蠢的人呢!

此时,我想起哥哥留下的一句话:做人别自欺欺人,凡是实事求是。

自欺欺人好熟悉的字眼,不是吗?同学们考试是不是也干过这样的事吗?回家没好好学习,考试的时候就悄悄地抄别人的、传字条,就是因为抄答案就取得个优异的成绩,而不用让老师罚留堂而暗喜。其实,你在欺骗自己和别人。如果这样,不如自己实实在在考回来更有意义,至少你对得起天,对得起地,对得起你自己,对得起信任你的人。

试问,天下间有谁会喜欢那些“骗子”结伴为伍。其实,一种行为改变一生命运,任何人都是自己幸福的工匠,别做自欺欺人的人,让自己幸福点。

点评:从国王和大臣的愚昧中,明白了不要自欺欺人的道理,并能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论述,分析得比较深刻。

篇2:小学语文教师暑期读书笔记《构建小语好课堂》读后感

利用暑假的闲暇,我细细阅读了韩春梅老师编著的《构建小语好课堂》一书,深感获益匪浅。通过阅读,我了解到韩老师追求“生本、师本、高效”的课堂教学境界,在深研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名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构建了层次清晰的“三读三段”阅读教学模式,“三读”即初读感知、研读感悟、展读深化,“三段”即课前自主预习、课堂学展点练、课后自由阅读。该模式建立在新课程理论基础上,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很好地体现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做到了读写结合和课内外结合

本书从文体入手,精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童话阅读教学五个方面的多个教学案例,清晰解读了“三读三段”模式的操作流程,不仅回答了阅读教学教什么、如何教、为什么这么教等问题,还解决了学什么、如何学、为什么这么学等困惑。韩老师的阅读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阅读教学是有章可循的,也是有“法”可依的。

韩老师的教学经验不禁让我想起了自己的教学情况。例如学习新课之前要求学生做的自主预习,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在阅读了韩老师书中的“课前自主预习”部分我才恍然大悟,在学生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还没有养成之前,教师要依据具体情形进行学法指导,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固定模式。只有教师进行了具体的学法指导,学生的预习才会有的放矢,才能让有限的课堂更高效。

读到这样的书,我每每都有跃跃欲试之感,然而在具体操作中,又有很多的困惑。在课堂上如何和学生交流才算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出现问题时如何不动声色地帮助他纠正?怎样才能真正做到高效课堂,节省下更多的时间来实现课外拓展阅读?

诸如此般的疑问,我不能奢望全部在本书中得到解答,但是作者至少给了我很多参考和启迪,让我在敬佩如此精彩的课堂生成时,也能在今后的实践中逐渐摸索出更适合自己,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好语文,并非那么简单,构建语文好课堂,也并非一朝一夕的功夫,但我会在韩老师的指引下,锲而不舍地努力下去,探索下去,让自己不断成长,让学生得到更加科学、高效的教育,让课堂更加精彩、充实、高效!

篇3:小学语文老师读书心得《从图画书到大部头》读后感

小学语文教学除了要完成字词句篇等语文知识的教学,还应该承担起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的责任。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的只使用语文教材的语文教学,虽然完成了字词句篇等语文知识的教学,却没有培养出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因此是不完整的教学。

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要从课文出发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要在课程表上每周设置阅读课,要安排教材之外的儿童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以培养出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每周阅读一本书”的阅读习惯,引领孩子攀登上从图画书开始、经过简短文字书、中篇小说、长篇小说、传记和历史、最后到达各学科书籍的“阅读的六个台阶”。

作者的目的是培养终身阅读爱好者。为此,他进一步发展了**年提出的“多读多写”的语文教育理论,并在本书中给出了很多的小学教学案例和家庭教育实例。因此,这本书非常适合教师和家长学习借鉴。

多读多写是我国文化界教育界的优良传统。更早时期不说,唐代就有不少孩子六岁能文”,“少年为诗文成名者就有数十人。”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在优秀的阅读能力和广泛的阅读实践基础上成就了一代“诗仙”。“诗圣”杜甫在自身经历和他人经验基础上总结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经验之谈。他的这一经验值影响了在他之后的每一代中国读书的人。

孩子在小时侯都是父母眼中的天才。在某种程度上,孩子也确实是天才,他有巨大的成长空间和很大的可塑性。但是,成长空间随年龄变大而变小,可塑性随年级递增而递减。小天才长大后会变成什么?这取决于父母和教师的引导,越早引导越有效。父母和小学教师的引导决定他的人生方向和高度。如果您要求他每天做练习做试卷,他就会变成应试机器。如果您引导他广泛阅读,他就会变成终身阅读爱好者。

作者举了这么例子,就足以证明要扩大自己的阅读量无疑是益多,在知识里感悟,畅游知识的世界,领略先人给我们留下的知识,在时间里找时间坐下静心阅读,习主席在一次国家访问中说道自己的爱好,其中一项就是酷爱阅读,只有知识在可以武装我们强大的外表。作为一位老师,我也会慢慢培养我的学生酷爱阅读,用知识充沛自己。

在本书的最后一篇,作者一方面希望能有更多的小学语文教师觉醒过来引领学生广泛阅读,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改当前的解剖分析式教学和考试为整体欣赏式教学和考试,在语文中高考指挥棒方面做出方向性的、决定性的改革,因为解剖分析式教学和考试破坏了阅读的乐趣,是得不偿失的教学和考试方式,导致了当前实质上的应试教育,与以兴趣和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