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长与教师沟通技巧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园长与教师沟通技巧

编辑:制度大全2022-04-19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园长与教师的沟通技巧

在教学管理中,园长要懂得一定的沟通技巧,特别是和老师之间的沟通。园长和老师关系处理好了会使教学顺利进行,园所健康发展;反之,则会直接影响幼儿园的正常发展。那么,园长和教师沟通有什么技巧呢?

个别交流,而不是当众说教。年轻的教师都是爱面子,有个性的,犯了错,本身就有一种恐惧心理,如果再被园长当众指出来,会感觉很丢脸,还会产生怨恨的。如果私下沟通,针对个别老师的问题进行交流,老师则会敞开心扉,一吐为快。这样,园长不但能听到最真实的声音,还会让老师有更多的自信去解决实际问题。

多让老师走出去,多给老师学习的机会。老师素质提高了,沟通交流会更好进行。一些园长总不给老师们学习的机会,害怕老师素质提高了会跳槽,学的多了会要求多。其实这样只会导致幼儿园向坏的一面发展,因为在一个团队中,只有全体成员的优秀才能带动整个团队的发展。知名幼教品牌香港跨世纪之所以发展的如此之快,知名度如此之高,就在于跨世纪的总经理王晓军女士是一个很注重团队成长的领导者。王总很重视内部员工的学习,经常组织内部学习、PK、交流。在不断的学习交流中,老师们进步很快,在短短的时间里,跨世纪就涌现出了一大批幼教专家指导。在外出指导中,很多跨世纪加盟园的园长在见证了跨世纪的优秀人才之后,纷纷赞叹王总培养的人才就是优秀、就是精干。所以,为了整个园所的发展考虑,园长们也要多给老师外出学习、提高自己的机会。

任何工作,都离不开沟通;任何问题,都能在交流中解决。园长要学会沟通,在不断的实践中掌握更多的沟通技巧,只有这样,才能使管理工作更加顺利地进行。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篇2:总结:教师从沟通做起赢得新小班家长信任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课件

总结:教师如何从沟通做起赢得新小班家长信任

新小班,孩子们“哇哇”的哭声和园外家长们焦虑的身影。不放心、不安心、孩子哭大人哭、偷偷地跟踪观察。教师抱这个、安慰那个、哄着哭闹、喂着饭,又生怕弄错了、放跑了刚刚从家长怀里抱下的孩子。虽然教师越来越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但是在目前的幼儿教育活动中,家园沟通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许多家长不仅在小班就给孩子转了数次的园,而且还留下了许多不好的相处记忆。这时家园沟通不仅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如何从沟通做起赢得新班家长信任且将发挥巨大的疏通、润滑、融合的作用。

一、发挥教师沟通主动性,用良好的职业形象争取家长的信任。

(一)教师要积极、热情,不要忽视沟通的主动性。

小班教师整天面对一群哭闹不休、吃喝拉撒样样要照料的宝宝,主要工作就是日常带好班,护理好孩子,稳定在园情绪。平时幼儿没有什么问题,哪还有精力与家长沟通,总认为家长应该理解老师的工作负荷。记得,入园不久,刚从分离焦虑的哭闹中适应的扬扬从幼儿园出来跟奶奶说的第一句话。“奶奶,老师不好。”奶奶简直大吃一惊,满心惶惑地追问扬扬。“老师怎么不好了?”“老师不给我玩玩具。”扬扬噘着小嘴,泪珠儿滚滚。“老师给别的小朋友玩玩具了吗?”“给了,就没给我。”“你找老师要玩具了吗?”“要了,呜……老师,呜……不给我。”扬扬更委屈了,小肩膀一耸一耸的,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奶奶看见自己聪明、乖巧的小心肝“可怜”成这样,一股“热腾腾”的怒气和满腔的怨气不吐不快,直指我这个老师,却碰上了园长。奶奶正在气头上,来不及三思,急急地告了我一状。隔天,我满怀真诚的向奶奶郑重地道了歉,奶奶表情得意不愿多听我的解释,表示老师不要在园“虐待”孩子,自己会采取有效措施维护了扬扬的利益。我只好一再感谢她给我们提宝贵意见,笑脸相送并等待时机化解。

幼儿园的工作的确繁琐,平时孩子有点“小情绪”,没发现孩子有什么特别不快,能在园内解决的就不与家长沟通,等到家长告了园长,家园有突出问题时再与家长沟通、解释使自己很被动。

其实,老师认为是小事,可在家长眼中就会看到教师对自己孩子的关爱度,重视度和细心程度。幼儿教师平时要善于观察、勤于记录,不断提取幼儿各方面发展情况的材料,进行分析,提取有用的事例,即便是宝宝的几句童言稚语、几次异常的大小便、小小的情绪变化,向家长充分展示幼儿的各方面情况并与家长随时交换意见,拉近家园的距离,无论是否存在误会,总能笑脸相迎。使家长从内心感受到教师全心全意为了孩子的诚意,用积极、热情、主动、宽容打开家长的心扉。

(二)、教师要持之以恒,不要漠视沟通的经常性。

家园间的沟通并不是简单的表现在幼儿出现问题之时,家长普遍希望了解自己子女在园的各方面情况,如果教师平时很少与家长沟通,容易导致家园教育断裂;隐瞒幼儿存在的问题,容易导致家园间的不信任和误会,使家园互动的情感基础消失殆尽;如果教师在幼儿出现问题时不及时与家长沟通,容易导致家长的不满,给原本可以顺利解决的问题加大了难度,给家园间的沟通人为设置障碍。

家园间要建立经常性的沟通机制。体现在教师与家长之间经常性的往来之中,不是靠一时一事,而是靠平时精心维护。对于这次告状事件我是这样面对的:过去很多天,扬扬奶奶从别的家长那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原来:扬扬那天要的玩具是一个刚刚入学的小朋友从家里带去的。小家伙护着自己的玩具坚持不给扬扬玩,于是,老师只好做扬扬的工作了。扬扬当时还乖乖的,也没见他哭闹,不知怎么见了奶奶就委屈地哭了。当明白了事实真相后,扬扬奶奶再见了我,难免脸上有一种涩涩的表情。又担心我受了冤枉会把气撒在孩子身上,每次总是欲言又止,我每天主动与奶奶拉家常,并一再表示自己一点也不介意,自己也是为人父母的,将心比心完全可以理解。及时转移话题大赞扬扬,细数宝宝最近的许多进步。教师要理解家长的顾虑和心情,想方设法赢得家长的信任,尊重每个家长,热情、耐心平等地对待每个家长,用积极、热情、主动、真诚、坚持争取家长对教师的信任。

我们可以多多利用家长接送幼儿的时刻与家长短暂交谈,及时地互通信息,或利用家访、电话等形式,或在课堂,或在街头,借助形式多样的沟通渠道,了解家长的教子思想,体谅家长的苦衷,教师和家长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才能顺利地进行沟通,解决幼儿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日积月累,建立深厚感情,就可以相对避免“告状”了。

二、发挥教师沟通专业性,用精心工作赢取家长的敬重。

沟通工作即是说出来的,更是做出来的,对于陌生的小班家长,初打交道更是如此,他们选择入园或许是靠耳朵听,可入园以后更多的是用眼睛看,用自己的视角体会。

(一)、什么方式说?――沟通的方式多样化。

如今的家长工作都比较忙,除了上面提到的沟通形式,还可以借助:单独约谈;家长进课堂,定期开家长会,请接送孩子的人代为转达;发放调查表并及时反馈。利用网站、BBS、班级博客,QQ群、语音聊天等途径,书信、互动手册、等等,如:一天,扬扬在午餐后,感到肚子有点不舒服。吃了药后,他安静地坐在床上。我走到他床边,问他:“现在好点了吗?”他说:“好点了……”迟疑了几秒又说:“姚老师,我睡不着,如果下午回家妈妈知道了会骂我不听话的。”我看着扬扬,说:“没关系的。”然后一语不发轻轻摸着他的头发,他也很自然地伸手抚摸我的头发。一会儿,他突然轻声地冒出一句:“我想要你上床来继续摸我的头发。”我笑了笑,答应了他的要求。然后他就睡着了。我将这件窝心的小事写在了家长园地里,名叫《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家长们都十分感动,扬扬的奶奶眼含泪水不断感谢我的悉心照顾,感怀宝宝的巨大进步,感叹幼师的辛劳付出。

利用家长园地分享教师的真情实感也是很好的选择,既可以体现教师工作的精心、细致、又能让所有家长真实感受到老师对自己孩子的关爱和付出。同时起到宣传教育观念、指导家庭教育的作用;

(二)、对家长说什么?――沟通的内容丰富化。

1、说变化,多角度。家长十分在意教师如何看待自己孩子的态度,关注自己孩子的程度。小班的老师平时要注重观察、记录每个幼儿的情况,从生活细节、饮食情况、兴趣偏好、性格与交往、情绪变化多方面谈自己的做法,征求家长的意见,沟通相互的教育观念。在交流孩子的表现时教师要表现出自己的喜爱和自豪;体会家长的心理,寻找共同话题。

2、说故事,重细节。“宝贝还不错!“宝贝有进步!”在交谈孩子的行为时,不要只是泛泛而谈,要经常反馈宝贝丰富的在园生活中真实而有价值的细节,宝宝在园的趣事、笑话、即便是“抓蜗牛比赛第一名!”任何与平时不同的遭遇,进行事无巨细的交流,如片段三中教师的做法,使家长感到教师对孩子是充满信心和关爱的,从而愿意接受教师提出的意见或建议。

3、说问题,不告状。谈论孩子的不足,目的是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以便家园共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谈到孩子的缺点时,因为家长的心情是紧张没有准备的,家长担心的不是孩子犯下的错误,而是教师对于孩子所犯错误的认识与态度。所以首先要充分肯定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中肯的说出不足时注意措辞,既要表现出对孩子的关爱与焦虑又要表达出教育的期望和可操作性。多站在家长的角度去关心孩子,理解家长的心情,家长就会更容易接受教师的谈话内容,也就更愿意主动与教师交谈孩子的各种表现。

(三)、怎样对家长说―沟通技巧艺术化。

1、幼儿教师要不断丰富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有准备的说;

入园标志着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接轨,有着不同特点,幼儿园教师应了解家庭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懂得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不断丰富教育思想内容,能借助家长抛过来的“球”,为指导家长做充分准备。

2、幼儿教师要耐心倾听,不急不躁的说;

善于聆听,注意在表情、体态、语言上支持、鼓励家长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注视对方的眼睛,用简短的话语回应对方,用点头表示认同等,使家长感到教师是真诚的,从而愿意与教师进一步交换意见。不能硬碰硬,即使家长的要求是无礼的,但教师也要耐心解释,冷静忍耐,因为家长并未意识到自己的无礼。如事例里的家长越生气,老师越要忍让。即使受了委屈,适当的退让、冷静、满足要求可以缓解紧张,解释可以放在事后进行。

3、教师要针对不同对象,有变化的说;

通过平时沟通,了解不同家庭的教育需求,和不同年龄、文化背景、职业、经历、性格的家长说话的方式不同,年长的要说话要表现得尊重、关心,年轻的家长多找共同关注点,对代接孩子的保姆也不要忽略。满足家长的合理要求,对家长提出的不合理的要求给与合理耐心的解释,并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一时解决不了的要表示自己的重视和持续关注。性子急的家长先给予适当尺度的调整缓解矛盾,然后换个角度与家长沟通,就为了幼儿的发展需要提出自己的建议,供家长参考。待问题不尖锐后婉转解释误会。

从家庭走向幼儿园,是幼儿两个最重要的环境的对接和过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强调了幼儿园与家庭密切合作的重要性。惟有教师和家长之间架起一座积极的沟通桥梁,把家园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以幼儿为教师和家长沟通的重要内容,给予幼儿一个完整的社会环境,实现健康、快乐的家园接轨,推进幼儿全面连贯的向前发展。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课件

篇3:教师与家长沟通策略

文章来源制度大全

qiquha.coM

教师与家长沟通策略

(一)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技巧

1、教师与家长的心理沟通

(1)真诚的爱每一个孩子。

(2)全面公正的评价孩子:防止出现对班级中发展较好并善于表现的孩子评价过高,对较为内向、发展较为迟缓或不守纪律的幼儿评价过低的倾向,做到全面而公正的从各个方面和角度去评价孩子。

(3)设身处地的为家长着想,巧妙的转变家长观念。

(4)加强联系,坦诚相见。

2、教师与家长沟通时的语言艺术

(1)教师说话的语气

语气平和(说明了教师的稳重)

语气温和(表现了教师的耐心)

语气坚定(反映了教师的信念)

(2)教师与家长不该有的对话

绝对否定

如“你孩子从来没有好好吃过一顿饭”、“你孩子总是撒谎”等,让家长无地自容难与教师更好交流。

当面揭短,人身攻击

如“你孩子真胖”、“你孩子真不聪明”等。家长能体会出这类话包含的恶意,从而无法接受教师的建议。

居高临下,冷若冰霜

如“你没看到我正忙着吗”、“待会儿再说”“你的孩子这么做你就得揍他”、“我们班级有的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时早就……”、“你不听也得听”等,使家长觉得教师拒人于千里之外,无法沟通。

(3)教师最忌讳的言语

一句话反复说

提早为孩子下结论

数落孩子的缺点

刻薄的话批评家长和孩子

如“你孩子可真行,竟能做出这种事情!”“你孩子做这种事,真让我伤透了。”“你孩子又做了错事,简直是无可救药了。”“你很忙,连开家长会的时间也没有”等

(4)教师和家长沟通要讲究谈话的策略和艺术,具体步骤是:

汇报孩子近来的发展情况(进步与问题所在)。

了解幼儿在家情况及家长的教育方法,找出问题的原因。

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和方法及家长需要配合做的事。

在肯定孩子的优点和进步,表达了老师的欣喜以后,婉言地描述孩子存在的不足之处,并表现出自己的焦虑,家长会产生同感,并主动、积极寻求途径合作解决。切忌在家长面前对孩子进行横向比较,说别人的孩子怎样、怎样,避免“告状式”“谴责式”,以免引起家长的不满和不合作情绪。

3、教师与家长沟通时的非言语技巧

(1)体态语言是口头语言的辅助手段,能增强口头语言的表达力度和情感色彩,以达到感官的有效配合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体态语言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教师的眼神。教师体态语言还需要教师美的形象、美的举止、美的情绪。

(2)与家长保持平行的目光交流,避免仰视、俯视的眼光或游离的眼神。

(3)用微笑、点头等表示对家长的尊重,用身体前倾间或以“对”或“是”等短语回应。要常面带微笑。

(4)在和家长沟通中要注意观察家长的情绪。注意力集中,不要边谈边干其他事情,心不在焉。

(二)教师与家长沟通时的注意事项

1、把孩子的点滴变化及时向家长放映,和家长产生共鸣,让家长觉得你确实在时时关心孩子,你确实了解孩子。

2、做家长教育孩子的好帮手。我们有专业的知识,多年的实践经验,我们要发挥我们的特长,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为家长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介绍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让家长切实感觉到你是一个既有经验又懂幼儿教育的老师,孩子交给你,家长放心。

3、教师要以朋友的身份,去面对每个家长。我们要热情、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家长。我们要一视同仁,正确对待每位家长,针对不同家长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沟通。

文章来源制度大全

qiquha.coM

篇4:小结: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存在障碍与化解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课件

小结: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存在的障碍与化解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配合,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合作性是幼儿园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前提。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溺爱有加,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有时对老师的做法不以为然,甚至刁难。教师与家长之间出现了教育观念、方法态度的不一致乃至于冲突。因此,要使家园教育目标一致、形成合力,就出现了一定的难度。怨天尤人、遇难而退显然是不可取的。为了赢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必须心平气和地静下来,认真思考教师与家长之间沟通的障碍在哪里?存在障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化解矛盾,艺术地与家长沟通,家园合一?

一.造成教师与家长之间沟通存在障碍的原因。

1.教育观念、态度与教育方法的分歧。

由于职业、性格、文化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家长的教育观念、态度与教育方法和幼儿园老师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例如:在教育观念上,幼儿园的教育与家长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分歧。《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在幼儿园里,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只有在丰富多彩的生活、游戏中不断地探索、学习,积累经验,才会拥有快乐、美好的童年。而在大多数家长眼里,游戏是没有地位的。他们认为,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孩子更应该从小抓起,多学点知识。他们关心的是孩子每天在幼儿园里学了什么,掌握了多少,老师布置作业没有?热衷于把孩子送进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尽早地参加早期学习和训练,而不是关心孩子每天玩得开心不开心,过得快乐不快乐,有的甚至责备孩子整天只顾着玩,没出息,责怪孩子连老师教的什么都答不上来。这些观念与新型的幼儿教育观是背道而驰的。

在对待孩子间的纠纷问题上,家长的教育态度与教师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现在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小、不懂事,产生矛盾是正常的,不必大惊小怪;有的家长生怕自己的孩子吃亏,教育孩子要不甘示弱,别的小朋友打你,你就打他;甚至还有少数家长不了解原因、不分青红皂白,首先将别人的孩子训斥一顿,或者找到老师这里,不分轻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哭闹一通,有时候事情了解到最后,说不定还是自己的孩子不对。而教师则教育孩子,小朋友之间要学会互相谦让,互相帮助、团结友爱,遇事要学会动脑、协商合作解决问题。家长眼里只盯着自己的孩子,可老师心里装的是全班孩子,偏袒了任何一个,都是对其他孩子的不公平。这些道理家长们也许都懂,可遇到具体问题时就很难做到公正处理,尤其是那些隔代惯的长辈们就更难做到了。

在教育方法上不同层次、不同修养的家长,更是千差万别。如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方面,有的家长为了能让孩子在集体生活中锻炼自己、培养能力,特意安排孩子在幼儿园吃饭、午睡;有的贪图自己享乐,让孩子吃住在幼儿园,交给老师,自己可以省心;有的则什么事都包办代替,不让孩子动手。他们对老师要求孩子从小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教育方法有表示理解的,也有不赞同的,他们自己在家包办代替惯了,对老师偶尔的“照顾不周”很不满意。这些教育的观念、态度与方法上的差异,是造成教师与家长之间沟通障碍的主要原因。

2.教师与家长的地位不平等。

在长期的社会现实中,人们在认识上已经形成了一种“惯性”,即在家庭与幼儿园、家长与教师之间,幼儿园及其教师在幼儿教育方面具有绝对的权威,扮演“权威者”的角色,在家园交往中,教师已经习惯了“主动出击”,对家长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而家长似乎也心甘情愿地接受种种要求,习惯了服从教师,配合幼儿园的工作,扮演着“接受者”的角色,这种单一角色定位,这种“要求与接受”的沟通关系,必然会对教师与家长间的互动效果产生影响。家长会上,家长习惯低头不语,心不在焉地听老师讲座;离园活动,家长们利用等待孩子的机会把目光停留在“家长园地”上,拿着纸和笔不停地抄写,或者用照相机拍摄下来,目的就是想知道孩子在幼儿园每天学了什么知识。尽管他们有时也有自己的想法或有价值的教子经验可以交流,但他们从来不会主动和老师交谈,即使是心中对老师有所看法和不满,或者在教育孩子方面对老师有所要求,他们往往也会采取间接的联系方式,因所谓的顾及情面而不习惯当面沟通,这无疑是在教师与家长之间隔开了一道心里屏障。长期被动地服从心里让家长感觉教师有点高高在上,有些不可亲近。尽管教师想方设法改变这种状况,每学期不断变换着家长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如家长会上让家长参与讨论并提问,在“家长园地”上设立“畅所欲言”“请您参与”“家长信箱”等互动栏目,但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思想或多或少影响着教师与家长间的关系,是矛盾产生的根源。

3.家长与教师之间缺少沟通的机会。

家长与幼儿园的工作时间基本上是同步的。早上来园时间,是孩子相对集中的时候,教师忙于接待幼儿,老师们必须做到每天热情接待每位幼儿,进行必要的晨间检查,检查孩子的卫生状况、身体是否有不适,是否携带危险品入园或有无其他异常情况,这是一天中老师观察发现孩子的重要关口,是万万不可疏忽的。接下来老师们还要忙于组织孩子晨间劳动和晨间活动,有些家长每次送小孩来园,都想跟老师谈谈孩子的情况,可是由于孩子来园的时间比较集中,教师忙着接待孩子,组织活动,家长又不忍心打扰教师工作,索性把问题先搁着,还有些家长忙着赶点上班,匆匆忙忙放下孩子就匆匆离开,所以他们很难有和老师尽兴交流的机会。可是下午幼儿园又统一时间离园,家长多,孩子也多,教师必须看好每个孩子,保证孩子的安全,将孩子交到每个家长手里。不能因为自己的疏忽而让任何一个孩子被错接、自己偷着溜出去或被陌生人带走,更无暇顾及与家长交流谈心了,所以教师与家长之间每天的接触时间非常有限,这就像两条永远不能交汇的平行线。

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由于多方面的因素,长期缺乏沟通与了解,在心里上产生了距离和隔阂,甚至还会产生一些对立情绪。所以我们必须积极寻找化解这些障碍的有效策略,架设教师与家长顺利沟通的桥梁,有效促进家园合作,形成合力。

一、了解家长,有针对性地与家长沟通。

既然由于家长的职业、性格、文化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存在着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的不同,这就需要教师耐心细致地了解家长,知道他们的想法,以便有针对性地与家长沟通。例如:在对待孩子间的纠纷问题上,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问题上,在习惯形成的培养上,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家长们到底有些什么想法?他们对老师有些什么希望和要求,老师们要在日常工作中做个有心人,细心地观察和了解,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一次,当我们要求家长配合老师铺导孩子系鞋带时,一位家长说:“我的孩子在家里都是大人帮她穿衣服、系鞋带,孩子长大了,这些事情自然而然不就会做了吗?”还有一次,我们教小班幼儿拍球,经过几个月的训练,班里30多名孩子中就剩下一个不会,当我们将这一情况告知家长,以求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在家帮忙辅导孩子练习排球时,家长却不以为然,一笑了之,认为孩子会不会拍球,练不练无所谓。看得出这样的家长是比较宠爱、溺爱孩子的,在家什么事都包办替代惯了,孩子根本没有做事的机会和习惯。对待这样的家长,我们千万急不得,只能耐心说服,摆事实,讲道理,向他们说明从小培养孩子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责任心、意志力等良好品质的意义,为孩子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家长心服口服,自觉自愿地配合老师的工作。孩子来自于各个不同的家庭,家长们的想法多种多样,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有积极配合幼儿园教育的,也有不配合的,这种差异是正常的,我们不必、也不可能要求所有家长都紧跟改革的潮流,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态度都是一致的。只有承认这种差异性,在平时的工作中有意识地通过个别交流、家长座谈、问卷调查、经验交流等途径,充分了解各个家庭的成员状况、家长的真实想法等,不同情况,区别对待,从而有的放矢,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

二、讲究方法,艺术地与家长沟通。

与家长沟通是一门艺术,仅仅靠一片真心、诚心还不够。在当前教育的新形势下,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在教育观念、方法手段上的分歧也越来越明显,加上长期以来家长与老师之间的“要求与接受”的不平等角色关系,部分家长对老师的期望值太高,有时无论老师怎样努力,他们对老师的做法总是心存不满情绪,有时甚至故意找茬。为了达成共识,形成家园合力,与家长沟通的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1、对待家长要一视同仁。

家长每天都要接送孩子入园、离园,尽管这段时间是老师一天中忙于接待家长、孩子最繁忙的时段,可是老师们每天还是可以挤出一点点时间,有计划、有目的地寻找机会,主动地与家长进行简短的交流的,交流时语言要简洁、明了、委婉,意图明确,同班的两位老师轮流进行,这样既能照顾好孩子,又能及时反馈信息、解决问题。但必须注意对待家长要一视同仁,克服“重两头、轻中间”的不良倾向,不厚此薄彼,不因为某些家长与老师谈得来就多接近他们,多和他们交流,也不因为某些家长喜欢挑剔就疏远冷落他们,就象对待我们的幼儿要面向全体,而不能偏爱一样。这样,会让家长觉得老师亲切、可近、公正、平等,对待他们的孩子肯定也是如此,把孩子交给老师,心中放心。

2、与家长沟通要及时。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我们会碰到许多问题。如:有的孩子起床后将鞋穿反了、某某小朋友被别人打了或个别幼儿身体不舒服……作为细心的老师,不仅要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妥善处理,还要及时将幼儿的情况反馈给家长,与家长沟通。如张秋逸小朋友原来是个很乖巧的孩子,进餐、午睡一向表现不错。可一个月前突然哭着要回家吃饭,白天经常打瞌睡。我们及时与他父母交换情况,并共同分析原因。原来,她家新增添了一个小弟弟。小弟弟白白胖胖,十分可爱,她想回家逗小弟弟玩。知道了原因,我们给孩子讲道理:和小弟弟玩时间不要太长,双休日可多玩一会儿。你已经长大了,有许多本领要学,不能整天只顾玩。她的爷爷、奶奶也积极配合,在家尽量少让两个孩子接触,以免孩子分散注意力、少睡眠。现在张秋逸又与从前一样,爱说爱笑了,经常得到老师、同伴的夸奖。类似这样的事例还很多。如有一次,班上有一幼儿因入厕时奔跑,与同伴相撞,出了一点鼻血,老师发现后及时处理,帮孩子把鼻子、衣服清理干净,并当场对孩子进行了教育,告诉所有孩子走路要慢慢,注意安全,离园时因为忙着照看孩子,老师忘记了与流鼻血的孩子家长沟通,等到第二天早上家长找到幼儿园来才忽然想起此事。尽管老师再三道歉,说明情况,可还是看得出家长的不满情绪,认为老师在有意回避矛盾,不及时把真实情况告知家长,可以想象,如果当天下午老师主动与家长交流,那效果就会完全不同了。因此,我们每天都要留意班上发生的一切,在离园时或者利用网上家校沟通平台、短信、电话、家长信箱等多种联系方式,将孩子在园的状况、表现告诉家长,这样使家长及时了解情况,使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得到纠正,有时还能化解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矛盾,消除一些不必要的误会等等,使家园教育协调一致。

3、与家长沟通时要注意说话的策略。

首先,在谈话中充分肯定孩子的优点。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缺点再多的孩子在家长眼里也是最棒的。事实上也是如此,表现再差的孩子身上也会有许多闪光点。因此,我们在与家长交谈中要先充分肯定孩子的优点,对孩子充满信心。如:申圳小朋友动作发展迟缓,已快上大班了,至今上厕所还需要提醒、帮忙。但在家长面前,我们从来不劈头盖脸地数落孩子,而是用鼓励性的语气说:“申圳的小嘴巴挺能说的,表演儿歌时动作很有趣,这孩子挺聪明的,如果自己上厕所就更好了,他在家里表现怎么样呀?”使家长感到教师对孩子非常关爱,从而愿意与老师共同探讨,进一步交换意见。

其次,教师要注意说话的艺术,学会“反话正说”。对待幼儿,我们不提倡说反话,可在与家长交谈时,学会“反话正说”,将想表达的意思换一种方式说给家长听,反而会增强幽默感,容易被家长接受。如我们都知道吉莉的妈妈有些护短,平时对孩子放松要求,滋长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一次与孙宁玲争抢被子时竟然打了孙宁玲一巴掌,离园时我们找了她妈妈,但没有直接告诉她这件事,而是半开玩笑地说:“你的孩子将来适应社会的能力一定很强,非常有个性,她是不会轻易被人欺负的。就是以后遇事要学会协商,和小朋友团结友爱就更好了。”然后再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叙述当天发生的事情。这样,老师既没有在家长面前责备孩子的意思,又委婉地向家长流露出了善意的批评。

三、注重情感,积极地与家长沟通。

积极的情感交流对家园配合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注重与家长情感的沟通,把家长当朋友看待,也是让家长感受平等,争取家长理解与支持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当丁皓小朋友与妈妈一起外出游玩后,我们主动与家长谈起母子俩游玩的情况;当吉欣告诉我们幼儿园里飞来的一只漂亮的小鸟是她妈妈两天前放飞的,我们立即饶有兴趣地问起她妈妈放飞小鸟的事情;杨奕的奶奶经常向我们说起孩子在家是如何懂得孝敬老人的,我们不厌其烦地与她闲谈。这些看似与教育教学、家长工作没有多大关系的话题,有时却是家园联系的一条纽带,使教师与家长之间形成无话不谈、轻松融洽的人际关系,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从而更好地促进家园合作。

总之,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无论怎样与家长沟通,都要讲究沟通的艺术性,以积极的态度和热情与家长交流,及时化解矛盾、消除误会,赢得家长的信任与配合,最终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课件

篇5:幼儿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

文章来

源制度大全课

幼儿教师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家长的素质与教育能力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上中国多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更加重视。那么,在幼儿园老师看来,现在的家长有什么特点,老师们又是如何与家长沟通呢,我们来看看。

案例一:金口难开的家长

分析:这类家长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谈,因此他们不大会积极主动与老师交流。其实,他们很想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只是不知该如何说起。

对策:主动

对于这类家长,老师应该主动。主动与家长建立朋友关系,刚开始老师可以和家长拉拉家常,谈一些与教育无关的事,比如家里的情况、最近看的电视剧等等;老师还可以在家长接送孩子时与他们谈谈彼此共同关心的事,使家长觉得于老师交往很轻松,逐渐建立朋友般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老师再慢慢的与家长交流孩子的情况,由于家长何老师已经建立了朋友般的关系,在交流孩子问题上自然而然地主动了。

合适的方式

针对家长的不善言谈,老师还可以采取让家长看孩子的活动录像、活动照片等方式进行沟通。这种方法特别适合托板、小班刚入园的孩子,由于是刚入园,家长对于老师比较陌生,刚开始他们对老师还处于不相信的状态,如果此时老师能用实际行动证明孩子的进步,那就会消除老师与家长之间的隔阂,从而增进了解,成为朋友。

对于不善言谈的家长来说,或许不善于说,但比较善于写,所以成长档案、便条也是与这类家长沟通的有效的途径。

案例二:工作繁忙的家长

分析:这类家长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向老师了解孩子的情况。

对策:现代化联系方式

工作繁忙的家长老接送孩子的机会较少,他们对孩子信息的了解都是间接的,如通过老人、保姆的转达,不是内容不详,就是内容不符,甚至于不传达。因此,一些现代化的联系方式就派上用场了。

1、短信。短信是向家长传达通知最有效的方式。以短信的形式向家长发通知,不但能够让家长及时、细致地了解幼儿及班里的情况,又可以防止家长遗忘通知上的重要内容。

2、论坛。细致很多幼儿园都有自己的网站以及班级论坛。在论坛里,老师可以上传一些孩子的活动照片。这样即使家长工作再忙,无法来幼儿园,但还是可以抽空上论坛看看孩子在园的情况的。

3、QQ群聊。老师可以给自己班里的家长建立QQ群,聊聊孩子在园。在家的情况,促进老师与家长间的沟通。同时,家长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育儿经验。

4、电子邮件。对于难得上网,工作又确实忙得不得了的家长,老师可以定期向家长发邮件,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

老师运用这些现代化的联系方式,能及时消除家庭与幼儿园在沟通过程中的矛盾,使工作更有实效性。

案例三:过度热情的家长

分析:这类家长积极、热情地关心幼儿园,达到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活动,小到关心幼儿园的门窗的否安全,是否会伤到孩子。这类家长能积极配合老师做好幼儿园的各项工作,当然是非常受老师欢迎的家长。但是,有时候连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他们也要管,所以也会给幼儿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对策:请其做家委会成员

老师可以请这些家长来做委员的成员,让他们来班级的环境创设,亲子活动等出谋划策。当老师与其他家长沟通遇到麻烦时,也可以借助家长来做家园工作的桥梁,请他们代表老师跟其他家长沟通,帮助老师做好其他家长的思想工作。因为有时候家长间的交流比老师的苦口婆心要有效的多。所以老师珍惜这些不可多得的帮手。

案例四:全权委托的家长

分析:这类家长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全部寄托在老师的身上。他们认为自己既不会教孩子学绘画、音乐,也不懂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没有能力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对策:宣传科学育儿知识

不少家长缺乏科学的育儿知识,在家庭教育中往往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育规律,在生活中对孩子百依百顺。溺爱孩子;在学习上则强要求,高标准,不顾孩子的好恶,强迫孩子学这学那。为了帮助家长提高育儿水平,扩宽育儿知识面、传递育儿经验,老师可以给家长介绍育儿类的书刊,请家长收看育儿的电视节目等。

定期布置家庭作业

给家长布置“作业”也是一个好办法。老师可以分期发给家长“亲子游戏问卷”,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题目,将做好的“作业”让幼儿带回给老师改。家长通过与幼儿互动学习,对幼儿园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就能更好的给予理解和支持。

引领家长进行互动

老师不仅要充分关注、了解每个家长得经验,还要将不同的家长有机地结合与搭配在一起。特别是对于一些不善交流的期望型的家长,更应该把别人好的经验介绍给他,让他与别的家长产生互动,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活动。

案例五:喜欢挑剔的家长

分析:这类家长大多经济条件好、文化程度高。他们的要求很多,包括对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方面的要求,并且有的家长还持有怀疑的态度。

对策:热情、真诚、主动

案例:小强刚上幼儿园,每天哭闹,孩子又认人,只让他第一眼认识的本班老师抱,其它老师抱她,他就哭。因此,家长提出要这个老师每天来抱小强。

案例:面对家长的要求,该老师是否自己当班,坚持每天早晨迎接孩子,一边引导孩子认识其它老师,同时主动与孩子的妈妈谈心,交流一些让孩子熟悉陌生环境的人、事等方面的经验。渐渐地孩子与其它老师熟悉了,家长也通过接送孩子认识、了解了其它老师,老师终于以真诚和智慧换取了家长的信任。

对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案例:丫丫妈妈不满意老师给丫丫安排的床位,多次赵老师提要求,一会说孩子个子高,比较好动,爱爬床,一会说幼儿园的床不好,孩子每天中午都谁不着等。

案例:老师先仔细观察了丫丫午睡的表现,发现丫丫并不完全像家长说的那样,于是,老师一边给家长介绍丫丫的午睡情况,一边做好调动丫丫床位的准备工作,并用录像拍下丫丫的午睡情况,让家长知道孩子睡在这个床位其实挺好的。再告诉家长其实每一个床位都是一样的,如果家长真的觉得这个床位不合适,老师可以马上给孩子换个床位。老师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感动了丫丫的妈妈,最后主动提出不调换床位了。

案例六:溺爱孩子的家长

分析:这类家长主要是老年人。现在许多孩子的父母工作都很忙,接送孩子多半是由祖辈家长承担。这些祖辈家长最关注的还是孩子在幼儿园里吃的怎么样,睡得怎么样,玩的是否开心,有无被人欺负等。

对策:谈心聊天,表现关心

对于这类家长,老师要充分利用接送时间,通过与其谈心、聊天,把自己对孩子的关心表现出来,让这些家长放心。

案例:有些家长生怕孩子在幼儿园吃不饱,所以每天接孩子时都会带来零食。由于隔代的溺爱,使得孩子饮食无规律,营养过剩。

案例:针对这样的情况,老师应及时与他们沟通,把幼儿园每天的食谱拿给家长看,同时找来有关资料,让家长明白营养过剩的害处,是家长明白科学育儿的道理。

案例七:漠不关心的家长

分析:这类家长主要是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长,他们对自己的孩子无论是在保育还是教育方面往往抱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只要孩子在幼儿园没有发生意外就行,其它情况他们不很在意。

对策:积极交流、经常沟通

对这类家长,老师要经常积极的与他们交流,把孩子表现讲述给他们听,把孩子的作品展示给他们看,告诉他们,孩子的成就主要来自父母的帮助。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陪伴,吸引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

文章来

源制度大全课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