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验:班级常规管理活而不乱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管理经验:班级常规管理活而不乱

编辑:制度大全2022-04-19

章来源制度大全课件

qiquha.coM管理经验:班级常规管理活而不乱都说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做到“活而不乱”呢?这就需要进行良好的班级常规管理。作为第一年的新教师,第一次带班,而且又是小班,因此,在班级常规管理方面我也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第一,对待孩子要有爱心、耐心、信心,做到手到、眼到、心到。小班幼儿第一次过集体生活,什么都不懂,特别是刚开学的几天,有几个小朋友不停地哭闹,不断地要找妈妈,这时作为老师的我们一定要给他们充足的安全感,信任感,对待孩子要有爱心,你只有充分地去爱他们、关心他们,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才能让他们相信你,依赖你,愿意安静地听你讲话,从而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得到更好的发展。

例如,我们班的邱邱小朋友第一天入学就哭着抱着奶奶,不让奶奶走。之后,一定要老师抱着,只要老师一放手马上就哭,上课的时候也一定要拉着老师的手,连午睡的时候都要拉着老师的手,至于吃中饭,更是需要老师喂,这影响了班级整体的常规,但是考虑到幼儿年龄小,第一次离开家庭,因此,我就开始转移她的注意力,桌面游戏的时候,她坐在那里一动不动,我就和旁边的小朋友一起拼了一只漂亮的蝴蝶,用言语和行动成功的吸引了她的注意,在我的鼓励下,慢慢的,她也开始能够自己玩桌面游戏了。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慢慢地她开始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排队、喝水、游戏、午睡等。所以,教师的爱心、耐心、信心是建立班级良好常规的前提。

第二,建立健全的规则体系。光有爱心、耐心是远远不够的,健全的规则体系是班级良好常规的基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结合《纲要》精神,并针对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在督促小朋友认真洗手、排队喝水、整理物品等方面我都会进行不断的强调,甚至练习,并且采用多种方式联系,如开展我会洗手的比赛或者利用榜样示范法,请常规好的幼儿示范,其他幼儿学习等。但是一定的规则体系,如果一段时间不强调,幼儿就会忘记,印象比较深的是,我班幼儿在洗手的时候常常忘了擦肥皂,特别是时间比较赶的时候,水龙头上冲一下就草草了事。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虽然班级建立了一定的常规,但是要多强调,因此,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多督促、多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家园合作,幼儿园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的信任、支持、与宣传,幼儿良好的习惯也离不开家长的培养,提高幼儿素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单靠幼儿园的教育是不够的,只有社会、家庭、幼儿园紧密结合,才能使每个孩子都得到全方位的健康和谐发展。因此,我积极和家长交流,将幼儿在园表现反馈给家长,同时,利用班级论坛和家访的形式,让家长督促幼儿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如坐姿、洗手、小便等。

最后,注重个别差异。

众所周知,每个个体都存在着差异性,一些“特殊”的幼儿往往不能很好的融入班级,这使得整个班级管理出现问题。因此,面对这类型的幼儿,批评指责往往是没有用的,要充分提高他的优点,降低他的缺点才是最适宜之道。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次进行户外活动,我正在讲游戏规则时,我班最调皮的小朋友又开始不乖了,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儿蹲下去。我想到:不如派给他个任务,让他帮我捡沙包。于是高兴地接受了任务。自始至终都很认真地捡沙包,每个小朋友一投完,他就会捡好沙包送到下一位小朋友手里,真是服务周到。游戏一结束,我就当着全体幼儿的面,表扬了他,夸他是老师的小帮手,他裂开嘴笑得好甜。调皮,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掩盖了他所有的优点,也成为了老师对他习惯性的评价。今天我发现,调皮的孩子也有很多优点,调皮的孩子也是很可爱的,相信他可以。因为有时仅仅因为个别调皮的幼儿而影响整个班级的常规,所以,一定要注重个别差异,特别关心这些“特殊”的幼儿,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班级。

总而言之,管理好一个班级的常规工作非一朝一日就能解决的,这里面需要教师的智慧、耐心,需要教师不断地引领,这样才能让幼儿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由自律走向他律,班级常规也会越来越好,我也会多看、多听、多思考,在班级常规管理方面更上一层楼。

章来源制度大全课件

qiquha.coM

篇2:以促进班级常规问题为切入口教研实施表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课件以促进班级常规”问题为切入口教研实施表

问题的发现曾经在一份幼教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没有规矩的孩子是不懂事的甚至是无礼。”我在批评那些违反规则的孩子同时就在思考重复多遍的说教是否有用?到底有什么样的方式才能促进和稳固班级常规?问题的分析俗话说:“不以规矩,无成方圆”,从孩子小班入园开始老师就在一遍遍强调规矩。也许是多次的强调反而弱化了要求,有的孩子仍会和别人冲突不断;有些孩子老要忘记整理玩过的玩具;午餐、午睡、盥洗、出操不自觉遵守纪律;更多的孩子时间上很拖拉等等,每个班级都能发现这样或那样的常规问题。问题的初始调查幼儿园是孩子学习、生活的场所,同时也是孩子离开家庭融入集体生活的第一个教育机构。在园内每个教师在管理自己的班级时都会潜移默化得引导孩子制定和遵守相应的班级常规,这样即能培养孩子集体生活能力、合作、协商等等能力以及提高孩子的团队意识也方便老师管理班集体。但是通过调查发现不光是我其他老师也在抱怨班上的孩子老是犯错,屡教不改的现象一直存在。成人的苦口婆心在孩子看来就象“打水漂”,打的时候水花四溅,过后就泛不起一丝涟漪。问题的归因1、“亡羊补牢”式的制定规则,为时已晚。我们教师往往等事情发生了再去处理,所以老师经常扮演“救火者”和“法官”的角色。在日常活动中我们应该善于发现,积极预设,变被动为主动。

2、提高嗓门“做规矩”,并不能让班级常规好起来,这样说不定吓退了胆小者却激起另一部分孩子的逆反心理,使他们可能摄于管教老师的威力而表面顺从,背地里却更为变本加厉来发泄一番。

3、“老和尚念经”式的反复说教,让孩子心生厌烦即而麻木。一味的说教,重复唠叨同一件事情会让孩子觉得犯错、违反规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反正最后结果都一样。所以就会出现许多“错了就说,说了再错”的让老师头疼的现象。

4、由于园内其他事务比较多,所以对班级常规抓得不够紧,常常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5、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给予事后的解释,不少孩子被老师批评了还不知道自己到底错在哪里。行动方案

(目标、计划)一、尽量事先预设,提早制定必要的班级常规,逐步建立孩子的规则意识。

二、面对孩子不遵守规则的表现运用适当的惩罚技巧,避免大声训斥。

三、开展移情教育,引导孩子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四、教给孩子正确的解决问题并引导他们商定规则。

五、教师也应该遵守执行班级常规的原则,保证班级常规的有效性。

六、两个带班老师要统一教育方向,明确班级常规的教育原则,并做好交接班工作。实施记录

(案例)一、尽量事先预设,提早制定必要的班级常规,逐步强化孩子的规则意识。

即使是大班的孩子,虽然已经有了较强的规则意识,但是由于带着一顶“独生子女”的帽子,在自己家里很少有“自己的”和“大家的”概念,在幼儿园中他们还是会不自觉得凭着自己的喜好和为自己的利益而行动。有时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和好奇心,他们会明着或暗着做一些违反规则的事情。如看完图书随手一放就离开了;吃好饭不擦桌子就去玩了;上课时不停的玩弄旁边小姑娘的小辫子或和别人讲悄悄话等等。

当老师指出批评时,所有的要求和道理他却都懂。

我在反省的同时开始逐步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每次开展一日活动时(包括生活环节以及学习、游戏活动),首先向孩子明确正面要求即讲明规则。游戏有游戏的规则,吃饭有吃饭的规矩,上课有上课的纪律。开始一项活动前都要强调要求,久而久之在孩子的脑海中已形成了条件反射,让他们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约束和控制自己。值得一提的是在老师尽量不要提反面要求,如“不能这样做”“不是那样的”等等。

二、面对孩子不遵守规则的表现运用适当的惩罚技巧,避免大声训斥。

“做规矩”不一定非得提高嗓门板起脸孔,这样不足以让孩子懂规则,变规矩。这个时候可以适当的运用一些惩罚的手段。但是很多惩罚带来的是敌意、仇恨、抗议、罪恶感,事情过去后没有多少教育的价值可言。我和孩子需要的是解决问题,让犯错的孩子能对自己不当行为进行反思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方法,所以惩罚也要讲究技巧。

1、请他帮忙处理善后的事情。如当区域活动结束后,我发现美工区的材料、工具一片狼籍,地上和桌子上还都撒满了碎纸削。我安排其他的孩子去玩沙,只要求玩过这个区域的孩子留下来整理干净。(需要要嫫嫫或另一个老师配合看管)几次以后,各活动区域材料和工具都能被小朋友自觉整理干净、摆放整齐。

2、运用集体的效应结合个别教育,表明老师对待这件事情的看法,并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我会对上课不遵守纪律的孩子说:“我不喜欢你这个样子!上课不注意听讲即学不到本领还会影响别人。”引导全班孩子一起讨论上课不遵守纪律的后果,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事后不忘安抚他并告诉他应该怎样改正。

3、提供选择。当准备组织孩子排队出操时碰上还有一群孩子在教室里追跑时,我就会对他们说:“请你们别跑了!我给你们个选择:要么赶快排好队,要么就坐教室里不用出操,同时取消今天的户外活动。你们来选择!”

4、采取行动,制止他的行为。如午睡时有个孩子经多次提醒仍然我行我素,继续打扰别人的休息,我就会坐在他的旁边一直到他安静为止。如果他还是没有安静下来,就把他的小红星去掉两个。(大班孩子对小红星的奖励制度很在意的)

5、运用自然后果率让孩子体验不当行为带来的后果。当孩子上课经常打断老师讲话并没有安静听讲时,就取消或缩短他们游戏的时间,并告诉他们正是因为浪费了时间所以需要缩短其他活动的时间来补回来。

三、开展移情教育,引导孩子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根据学前儿童的身心特征,多运用“推己及人”的策略。比如:“如果别人也撕破了你的书你觉怎么样?”、“如果大家都这样抢来抢去、挤来挤去,能玩得开心吗?”......由此发展孩子的同情心和顾大局的心理,培养他们的团体意识。

四、用大班幼儿逐渐成熟的社会性的特点,教给孩子正确的或更好的解决问题、达成愿望的方式,甚至引导他们运用商量、轮流、交换、谦让等等方法来主动商定规则,增强其主导性和自觉性。

五、教师也应该遵守执行班级常规的原则,屏弃因个人事务多少或心情好坏来决定对孩子要求松严的陋习,坚决“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以保证班级常规的有效性。如果老师经常三天两头变化规则或今天要求严一些明天事情多了就睁只眼闭只眼,那只会让孩子学会看老师脸色行事而不是遵守班级常规了。

六、两个带班老师要统一教育方向,明确班级常规的教育原则,并做好交接班工作。由于幼儿园教育的特殊性,两个上下午班的老师一定要事先商量并明确教育策略。不能上午向左看,下午向右看,这样反而让幼儿感到困惑,班级常规自然会松散。

问题的延续

大班孩子即将毕业面临上小学的一系列的问题,小学里的班级、课堂等常规又和幼儿园有很多的不同,让幼儿园毕业班的孩子从身体和心理上做好迎接陌生环境新规则的准备也是我们正在探索并实施的课题。自我评价与反思1、通过实施了这个小课题,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就在教育自己,我在紧抓班级常规的同时就是在督促、抓紧自己的工作。常规工作细锁繁杂,涉及到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醒、监督自己才能作好班级工作。

2、无论孩子犯了多大的错,作为教师必须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3、孩子不光只在教育机构接受教育,家庭是他的第一的学校。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还有联合家长统一教育对策。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课件

篇3:总结:班级常规培养心得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qiquha.CoM

总结:班级常规培养心得

新学期,新气象,幼儿经过一个长长的假期,生活习惯有所改变。所以班级常规也是我们幼儿园开学第一个星期的重点工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可见,常规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

我们老师的替换率比较高,每个学期都要换一个老师,对于新老师来说常规管理比较吃力,特别是刚开学前两个星期,孩子的要从自己的生活习惯来适应幼儿园,这也要时间培养。我们这个学期新增了3个小朋友,全班一共是39孩子。教室又搬在一楼,所以在管理孩子的生活习惯上要比以前吃力,都要时刻叮嘱时刻看着他们,特别是有几个比较跳的的孩子,如果不看着他一下子他就会跑出去了。经过一个星期的观察,结合班级情况,我们班的孩子在就餐常规上比以前差,因为进入大班后孩子都是用筷子吃饭,所以吃饭时桌面地面都是饭菜。还有就餐时也有些孩子话特别多,所以老师都要时时提示时时看着。

不仅是孩子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老师的一言一行,也会影响着孩子,所以我们老师也要时刻谨记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孩子的面前要做一个好的表率。而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是个漫长的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所以我们班上老师要要求一致,统一意见,共同抓好班级常规工作。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qiquha.CoM

篇4:总结:我班级常规管理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课

总结:我的班级常规管理

常规教育是孩子们必须了解的,良好的常规教育是孩子们步入正规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有了好的常规孩子们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也因在组织各环节活动中要分散精力去维持秩序而影响活动的质量。

这两个星期相处下来,我发现班级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大体有这几种情况:有一些幼儿不但学习习惯好,上课认真听讲,用具整理得井井有条,也很懂礼貌、守规则,各项常规都很好,一般不用老师提醒就能做到。而有一部分幼儿,吃饭磨蹭、集体活*x讲话、区角活动打闹、争抢玩具、不午睡……需要老师不断地提醒。还有一部分幼儿表现在某些方面的情况比较明显,如有的幼儿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有的吃饭挑食,有的行为拖沓,还有的规则意识不强。针对这些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及时打“预防针”。

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我们有意识地观察本班幼儿在各项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同时和同班的老师利用午餐、课程审议时进行交流,若发现问题,就及时给我班幼儿打“预防针”,如:听到某班某位小朋友不小心哪里弄痛了,我们在自己的班级里就会及时将这件事情告诉大家,让他们知道事情的重要性,说一说应该怎么做,引起他们的警惕。受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影响,进餐时“食不语”常常被作为幼儿园的常规,所以在幼儿园进餐时经常可以听到老师对幼儿说“现在小嘴巴是用来吃饭的,不是用来讲话的。”“哪里发出的声音?”“小嘴巴闭上!”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如同老鼠悄悄进餐,偶尔乘老师不注意的时候窃窃私语,常常会受到老师的“警告”。但这种方法对大班幼儿来说有时起到的是适得其反的作用,有时把现实的事例告诉幼儿,可能会比千句万句“警告”更加有效。如:给幼儿说一些相关的故事,让幼儿知道吃饭说话带来的严重性,危险性,万一被呛到了,就要送医院。然后让大家说一说吃饭的时候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大家通过这个事例的触动在以后吃东西的时候有所改善,一部分小朋友之间还能听到他们互相督促:“不要讲话,东西要呛到气管里的。”通过现实教育告诉他们,什么好、什么不好,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把不良行为杜绝在发生之前。

2、关注细节,从细微处入手。

乱跑、打闹、大声讲话也是我班常规教育中一个相对棘手的问题,这几种现象经常集中出现在个别幼儿身上,如:城城、梦宇、伯懿、可馨、心怡、思怡等。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老师让各个环节进行无间隙的衔接,避免让幼儿出现过多等待的时间,杜绝给幼儿钻空子的机会,如:午饭先吃好的幼儿必须先把小椅子搬到阳台位置,然后如果想去看图书,就到图书角,我们邀请最先去图书角的幼儿做图书管理员,一边管理图书,一边管理先吃好的幼儿安静地看图书,这样就不会影响吃饭的幼儿,如果不想看图书,那可以拿系鞋带的模型和折纸,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习惯成自然,第一个想玩折纸或者系鞋带的孩子会将两个篮子放在旁边,天天如此,现在大家都能很好地执行,这样既能让吃饭的孩子专心吃饭,吃好饭的孩子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真是一举两得。再如起床后,我们一般值班的老师和生活老师在午睡室看护好幼儿起床,一位老师在外面看好先出来的孩子搬小椅子,同时开始为女孩子梳头,当孩子们起来的差不多的时候,生活老师留在午睡室,一边整理床铺一边继续关注剩余的几位孩子。两位老师一边帮孩子们梳头,一边引导孩子小便喝水洗手喝牛奶。为了更好地保证每一个幼儿都在老师生活老师的视线之内,我们三位一体,分工不分家,虽然我班幼儿常规纪律逐渐有了明显改变,但还需有待加强。

3、与孩子一起制定规则。

在常规教育中,有许多规则是要幼儿记住并执行的。我很容易在培养纪律性的名义下,要求幼儿不准这样,不准那样,把幼儿变成被动的受约束对象。但如果要让纪律和规则真正为幼儿所理解,应尽可能地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在这一过程中让幼儿理解规则,感觉到每一条规则都是自己参与制定的,从而愿意主动地遵守。我们在上课时,一时心急常常会说“没有举手不准发言”、“谁不举手我就叫谁”等生硬的命令式的语言向幼儿交代纪律,后来发现效果不大,幼儿还是继续说话,意识后,我换了一种方式巧妙地让幼儿自己制定这条纪律。当幼儿七嘴八舌的回地答问题时,我就说,“哎,你们说得都很好,可惜太闹我听不清。你们讲得很不错,可我也没听清楚,怎么办呢?我可想听你们讲话了,你们自己想想办法,看怎样使老师听清楚你们每个人说的话呢?”于是幼儿讨论起来,最后他们自己觉得应该:我们一个个轮流说。“那你们轮流时怎么说呢?”“举手!举手后老师先叫的先说,没有叫道的坐在位置上仔细认真的听。”

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激发幼儿良好的情绪,还可以促进他们对生活及社会知识技能的掌握,增强行为的目的性、意识性,培养自律能力。班级一日常规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有了良好的常规,教师省心、家长更放心,孩子更能健康成长。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课

篇5:总结:小议班级良好常规建立

文章来

源制度大全

总结:小议班级良好常规的建立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里所指的“规矩”、“方圆”就是指良好的常规和行为习惯。在幼

儿园中,一个班级常规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

好,幼儿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分散精力去维持各环节的秩序而影响活动的质量;在游

戏中幼儿也无法自主地玩各项游戏材料,影响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相反,一个班级常规好,能给孩子

一个井然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孩子在这个环境中不断的进步,同时也有利于老师开展教学活动。

所以,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良好常规的建立非常重要。下面,简单谈谈我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幼儿良好

常规的一些做法。

一、民主、尊重、信任的师幼关系式常规建立的基础。

新《纲要》关注师幼间的情感交流。纲要在“建立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这一内容中也指出目前的师

幼关系的内容分布上表现较为明显的是重规则性轻情感交流。教师对孩子的行为问题过于关注,而缺乏

与幼儿进行积极、有效的情感交流,从而使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处于消极、被动的关系。而积极的师幼关

系能让孩子的被动遵守规则行为变为自觉自愿的行为。亲密的师幼关系的建立,会使孩子体验到集体生

活的愉快,形成安全感,信任感。有了感情基础,就为我们的常规管理打下了基础。

1.建立亲密、和谐的师幼关系。

我常利用晨会、饭后、离园前等时间和孩子们闲话家常,在谈话中增进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建

立亲密、和谐的关系。在我一次次主动与孩子们谈心,慢慢地变成一个个孩子围着我说这说那,气氛非

常融洽、温馨。

记得在冬季某一天的饭后,阳光明媚,我听从孩子们的建议:去大操场晒太阳。大家兴高采烈的来

到操场上,找一处无风的地方,围圈坐了下来。我们唱唱歌、讲讲故事,不知不觉中,圆圈越来越小,

最后好多孩子都坐到了我身边,个别孩子甚至还为我捶背、捏肩膀。我从孩子们的动作、表情中读懂了

他们的意思:老师,我喜欢你!我也通过微笑、摸摸他们的头等细小的动作告诉他们:老师也很喜欢你

们!亲密、和谐的师幼关系就这样慢慢地形成了。

2.尊重、信任孩子,给孩子选择的机会。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在常规的培养方面,教师要充分表现出对孩子的信任,要相信孩子能自觉遵守规

则,让孩子感受老师对自己的信任,从而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如在一次午睡中,已经过去15分钟,但还有很多孩子在讲话,更别谈自己脱下衣裤、整理好、安静

地入睡等常规了。遇到这样一种状况,我改变了以往的做法,如:不要讲话了,快点做事情;看*X已

经睡好了,看谁也能跟他一样;老师数到三,看谁的动作最快,能够睡下去了……这次,我不再提醒他

们,我用的方式是“将他们一军”,我说:“我们是大班孩子了,我相信我们班的孩子都知道到午睡室

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现在,老师要到办公室做件事情,我相信,等老师做好回来的时候,大家

肯定都已经安静地睡好了!”说完我头也不回地走了。(其实,我并没回办公室,只是在门外幼儿看不

见的地方,正在观察孩子们的表现)我的话效果非常好,原本吵闹的午睡室马上变得鸦雀无声,大家动

作迅速地脱好衣裤睡了下去。等到大家都睡好了,我慢慢地走了进去,孩子们个个脸上笑眯眯的,我马

上用惊讶的语气说:“哇!都睡好啦!你们真棒!真不愧是大班的小朋友!”在我的肯定中,孩子们得

意地睡了。我这次的方式就是运用了信任孩子们能自觉遵守规则的方式,让孩子们对各自的行为进行自

我约束,效果还真好!

在信任孩子的同时,教师还应给孩子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特别是在中大班幼儿常规的培养中,老师应

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而不是所有的事情都由老师来规定。因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到了中、

大班,孩子已经开始有了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如果老师一味的把成人对孩子的要求强加给他们,并不会

取得很好的效果,可能由于孩子所处的叛逆期还会出现更差的表现。所以,在培养孩子常规上,对待年

龄大一些的孩子教师可以发挥孩子的自主权,由他们来制定一些班里的常规要求。

如在饭后的自主阅读中,许多孩子都喜欢到阅读区阅读,使得本来就不宽敞的阅读区更拥挤了,有

些较调皮的孩子明知坐不下还非要挤进去,同伴间的矛盾就这样一次次不断地上演。虽然每次发现都及

时提醒、教育,但收效不佳。又一次饭后,哭声又从阅读区传了出来,当听到哭声,我内心真的觉得很

无奈:怎么就那么不听话呢!这次我将问题抛给孩子们,让他们自己来想办法解决。没想到孩子们的反

响还很热烈:规定人数、先到的先进去、饭后只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阅读……许多规则就自然建立起来

了。接下来的饭后,我只要提醒说:“你们自己定的是什么规则?”孩子们就很自觉地安*在自己座

位上看书了,一个老大难问题,在给孩子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后,自然而然地解决了。

二、充实、有效的一日活动是常规培养的时机。

特级教师朱静怡老师说过:“幼儿在园的一日就象是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一日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就

是一颗珍珠,教师要让每一颗珍珠都闪亮发光。”因此,一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培养幼儿良好常规

的时机。

1.趣味性强的学习活动。

很多教师在组织完某一个学习活动后都会有这样的埋怨:孩子们坐不定,要求没听仔细,所以他们

都不会操作;总有孩子发出不该有的声音,影响了其他孩子的倾听;孩子们不积极害得我越上越没劲…

…在这些埋怨的同时,教师怎么就不反思自己的活动设计得是否符合孩子的兴趣需要呢?试问:在一堂

非常有趣的教学活动中,孩子们会不仔细倾听、会不认真操作、会玩椅子发出噪音影响同伴吗?肯定不

会,孩子们在有趣的课堂教学中,肯定会听清老师的要求、积极主动参与。所以,教师在抓课堂常规,

效果不显著的时候就得反思自己教学活动的设计,因为在趣味性强的学习活动中,幼儿的各项常规表现

肯定都能得到锻炼与提高。

2.有错误控制的游戏活动。

错误控制就是用一定的方法预防孩子的错误发生,让孩子自主检验。在常规培养中也是一样,有经验的

老师就会预测孩子可能出现的结果,并预设好方法来避免错误的发生。

如区域活动中,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触:每投放一种新游戏、新材料,孩子们都会簇拥在那儿,商量半天

都没解决好,游戏常规就出现了问题。我在投放新游戏材料时,我们班的游戏常规仍井然有序。我就是

预测到了孩子们会出现的问题,通过游戏场地合理的划分来避免拥挤进新游戏的现象发生。我一般会将

新材料投放在班级角落、场地不大的地方,并把相应数量的椅子摆放在里面。这么做的原因就是方便幼

儿找到座位坐下,没坐到位置的幼儿也就知道人数已满,不再挤在里面不出去了。

在趣味性强的学习活动中培养课堂常规;在有错误控制的游戏活动中培养游戏常规;在午睡、餐点中培

养生活常规……幼儿的各项常规就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得到了培养。

三、正面教育的手段是常规巩固的策略。

幼儿毕竟还小,有太多因素会诱惑、干扰到他们,要让幼儿时刻都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各项学习、游戏、

生活活动是不太可能的。爱与尊重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幼儿主动学习,多用鼓励表扬的方法进行正面引导

,幼儿更易接受规则。因此,“表扬、肯定”这一最平常但又最直接、最有效的正面教育手段不能不用

。通过教师的表扬,不仅能使受表演的幼儿巩固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能对其周围孩子起到榜样、示

范作用,让受表扬孩子的良好表现影响周围的孩子,带动全班一起建立良好的常规。

另外,在培养幼儿良好常规的同时,教师要有一颗平和、接纳的心态,要承认孩子间的差异,允许

个别孩子出错。因为在一个集体中,往往有一些有个性的孩子。对这些幼儿来说,强硬的态度往往会造

成他们的逆反心理,教师一定要注意抓住幼儿的心理,用爱心去博得幼儿的信任,这样就可以更好的进

行常规的训练及培养。

幼儿各项良好常规的建立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不能想着一时半会儿、一天半个月就能

看到成效。常规培养要从点滴抓起,周而复始、循序渐进地进行。幼儿的各项行为方式在反复的实践中

得到强化,进而逐步建立良好的常规。

文章来

源制度大全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