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培养幼儿创造能力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总结:培养幼儿创造能力

编辑:制度大全2022-04-11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qiquha.CoM

总结: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幼儿教育的对象是一群3―6岁的孩子。随着孩子们生理和心理的快速发展,以及知识经验的日积月累,幼儿逐渐有了创造力的萌芽和发展,并表现出新颖别致的创造行为。因此,在此阶段,重视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那么,如何对幼儿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开发?

一、要引导幼儿敢于想象。

俗语道:“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思维比行动更为重要。因为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思维的想开始的。世界上的伟大的发明家和思想家无不这样。

让孩子敢于想象,首先要让孩子敢说‘不’。如:“有轮子的都是汽车,”孩子肯定会提出不同的看法:压路机、挖土机,也有轮子,但不是汽车。

其次,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求异发散思维,如“0”孩子可以想象成音符,太阳,等等等等。

最后,还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如:小狗不高兴,怎样让它高兴呢?孩子会想出很多种办法。既培养了孩子的发散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孩子们热爱大自然和善待小动物的天性。

二、要引导幼儿敢于提出问题。

经常有孩子这样问“老师,这是为什么?”“老师,这可怎么办?”“老师,这是什么呀?”这些问题正是孩子们创造思维火花的表现。

可以开展“小问号”活动,给孩子发问,向事物提问,向现象提问,提问的内容不只是“怎么办呀?”“是什么呀?”“干什么呀?”而要能问一些深层次的有探讨意义的本质性的问题。从小养成爱动脑筋善于想问题的习惯才是我们培养孩子的目的。

三、要引导幼儿敢于付诸行动。

任何灵感思想、构思设计都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同时,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理论和思想的正确性。所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必须着重培养幼儿的动手实际操作能力。

要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要提供手脑并用的学习材料,要少一些限制性的要求,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摆弄操作,发挥自己的想象,自由地制作出各种各样的东西。对幼儿的动手操作的结果,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从不同的角度去肯定每一个孩子,培养孩子的成就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要引导幼儿敢于表达。

有人曾说:“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都有两种思路。”可见,善于表达也是创造性思维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要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启发诱导,引起幼儿的强烈兴趣,从而激发孩子们热烈讨论,并在适当的时候积极发言。在日常活动中多让孩子接触周围的人和事,多参加一些公共场所,从而增强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要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方式方法很多。我们应该积极总结,最大限度的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使更多的幼儿将来成为社会的创造型人才。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qiquha.CoM

篇2:幼儿动手能力培养

文章来

源制度大全

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

幼儿期的思维是有具体形象性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性思维,其认知是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平面上升到空间的。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动手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在手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手工活动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手工活动,可让幼儿掌握多种技能和技巧,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1)激发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向导,为使幼儿对手工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教师不断拿自己的示范作品让幼儿观看,使幼儿想象它像什么,启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2)帮助幼儿逐步掌握手工活动的方法。

做纸工时,教师让幼儿观察老师的折叠方法,再将折好的作品展开让幼儿观察折痕,并让幼儿自由交谈讨论,教师用语言帮助幼儿记住折叠的步骤,并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寻找折法,根据折痕大胆折叠,折好后要及时给予表扬,使幼儿体验到手工创作的快乐。

(3)引导幼儿深入生活,培养思维能力。

上泥工课时,教师根据幼儿的生活实践,从制作食品入手,来选择有趣的泥工教学内容,让幼儿在玩中掌握团、压、捏、搓、串等多种泥工技能,如中秋节做“月饼”,国庆节做“蛋糕”等等,还启发幼儿制作日常生活中自己吃过的蔬菜,用过的碗、筷子等,还引导幼儿想一下学过的《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创作。这样由浅入深、从简到繁的创作练习,使幼儿的观察思维能力不断得到发展,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二、在区域活动中培养的幼儿的动手能力

区域活动是操作性强的一项活动,它不仅深得幼儿喜爱,而且是开发幼儿创造潜能的重要活动形式之一。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应真正解放孩子的小手,放开孩子的想象力,区域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我们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开展了许多的能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形式如:折纸、剪纸、染纸、瓶子设计、泥工类、给好朋友喂吃的、滚一滚、编一编、搭建类、拼插类、科学探索区、石头创作画等。例如:在瓶子设计中,我们提供瓶子让幼儿观察,幼儿可以根据瓶子的形状,经过粘贴、绘画、缠毛线等把瓶子装饰成自己喜欢的样式。又如:我们的特色石头画,这是我园的一个特色艺术,是老师和幼儿利用一些看似普通的石头,经过清洗、筛选、共同商讨,在石头上作画,有的根据石头的形状添画成小动物的摸样,如:小狗、老虎等,这样的添画让幼儿充分的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有的是利用各种各样的石头组合成一幅完美的故事画卷,让幼儿可以根据图片自己编故事,锻炼了幼儿的思维能力;还有的是幼儿在石头上根据季节的变化自由绘画,这充分展现了幼儿的自主性;这些都是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操作是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方法,当形形色色的操作材料呈现在幼儿的面前时,他们能主动与材料发生交互作用,在触、摸、摆弄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探索,并在发现、探索中有所收获。像在美工区树叶粘贴中,幼儿利用不同的树叶粘贴出了各种各样的粘贴画,有小鱼、蝴蝶、还有小房子等,一个小小的树叶让幼儿有了那么多的想法,而且在活动中幼儿在拼贴的过程中,还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树叶,这既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又起到了教育的意义。于此同时也有利于充分发挥个别幼儿的才能,尤其是一些平时不爱说话易被教师忽视的幼儿。有的往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表现出善于思考,动手能力强,并富于创造性。例如,我们班的坤坤小朋友,性格内向,不善说话,但动手能力比别的孩子都强。每次全班幼儿玩拼图、插塑之类游戏,她总是首先完成,而且还别具一格,在观察中发现,坤坤小朋友的智力发展的很好。可见动手操作既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也开发了幼儿的智力和创造能力。因此,教师要多收集一些废旧玩具及剪贴、拼图卡片,收集一些废旧可利用的材料等,为幼儿动手操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在保育工作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好动是幼儿的天性。我们的保育工作应适应幼儿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幼儿的天性,解放幼儿的双手,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我们经常会发现小班的小朋友,自己吃饭时,总是会把饭菜撒的满桌、满身,有时吃的很慢。这时如果喂他吃,可能这孩子会吃的好,吃得饱一些,不会饭菜满桌,弄脏衣服,但这样却会剥夺幼儿动手能力锻炼的机会,长此以往,不利于幼儿的发展。俗话说:“心灵手巧”,要使幼儿更聪明,就应使他们多动手。为此,我们总是创造机会让幼儿多动手,在他们动手时再给予耐心的指导、适当的帮助,尽量不保办、不代替小朋友自己动手的过程,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动作的精确性,训练动作的协调性。我班的徐嘉逸小朋友动手能力就特别差,记得她刚到大班时,每次吃饭吃的满地都是,午睡起床从来都不叠被子,我们对她进行鼓励和指导,现在的嘉逸虽然吃饭没有别的小朋友快,但是她的身边不再是到处是米粒,午睡起来之后还能够整理自己的床铺了。这是孩子的进步,也让我们倍感欣慰。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适当的让幼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你像生活中让幼儿自己擦桌子、擦椅子、收拾自己的书包、玩具、自己叠被子、帮老师扫地等等,既让幼儿锻炼了双手,又让幼儿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动手能力有利于幼儿良好品德和行为的形成。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使幼儿懂得了废旧利用,变废为宝的道理。促进了幼儿环保意识的形成,也培养了幼儿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同时,幼儿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出一件件精美的物品,使幼儿在感受成功的喜悦体验劳动的快乐,同时逐渐养成感受劳动的良好习惯。总之,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

文章来

源制度大全

篇3:培养幼儿倾听能力小策略

文章来

源制度大全课件

培养幼儿倾听能力的小策略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曾说过:“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寥寥数语,形象而深刻的说明了“听”的重要性。倾听”是一个重要的学习习惯,是取得外界信息的关键,是幼儿学习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极有可能对孩子今后的学习造成障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中也明确指出:“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的运用方式,掌握与人交流的技巧。我带孩子们进行游戏时,也会出现孩子不愿意认真倾听的情况,我就从以下几个案例出发,分享一些小策略。

案例一:

“玩具城”开始营业了,工作人员换好了工作服开始迎接顾客了,顾客洋洋准备进入玩具城买玩具,这时导购员俏俏说:“欢迎光临我们的玩具反斗城,请问您想购买什么样的玩具?”只见洋洋完全不搭理俏俏,直冲进玩具店开始选玩具。可是,选了好一会儿,洋洋有些苦恼了:“哎呀,怎么我想要的托马斯没有呢?”他准备离开玩具店,俏俏说:“您要托马斯吗?我可以帮您找。”于是,俏俏玩下腰在货架的最低一层找到了托马斯。洋洋说:“太好了!”俏俏说:“那请您去……”还没等俏俏说完他提起礼物就跑了。玩具城的工作人员都向我投诉了这个小顾客。

案例二:

“玩具城”生意非常红火,顾客一个接一个,顾客桐玮正走进玩具店选玩具,导购员天天很热情的接待了桐玮:“您好,请问您需要什么样的玩具呢?”桐玮语速较慢:“嗯……,我想要蓝色的托马斯,还有……“天天没等桐玮说完就飞快的去货架上找到一个蓝色的托马斯递给桐玮。桐玮有些不开心:”哎呀!我说的不是这种,我还没说……“天天又没有听完桐玮的话马上又从货架上拿出一个磁悬浮托马斯。桐玮有些生气了:”哼!我不买了!“正要生气的走开时,另一个导购员宇泽说:”怎么了?需要我来帮您吗?“听完桐玮的要求后,宇泽为他找到了心爱的款式。而天天也发现了自己的失误。

在这两个案例中,顾客洋洋和导购员天天都是不愿意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而正因为他们没有一个良好的倾听习惯导致了游戏时发生了不开心的事情。那么,让他们养成一个好的倾听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一朝一夕的培养才能形成的。于是,我便对这类不愿意倾听他人说话的孩子做了一些小规划。

规划一:多进行指令性游戏。

游戏是适合于孩子身心发展特点的一种非常独特的活动形式。我在语言游戏、体育游戏中,收集了许多的指令性游戏,一有空闲时间,便会教给他们一些指令性游戏,例如语言游戏“邮递员“、”传话”、木头人““萝卜蹲”等,需要孩子们认真倾听每句话的内容后进行回应做动作。又比如民间体育游戏”城门城门几丈高“、“抢座位”、“丢手绢”等。在游戏活动中玩一些“指令性”游戏发展孩子倾听能力,培养孩子倾听习惯,活动中对听得认真的幼儿给予奖励,对于没有认真听的幼儿告诉他们认真听有进步再奖励。这样经常性的提出要求,幼儿的倾听习惯就能逐步提升。

规划二:多赞美幼儿,认真聆听幼儿的每一句话。

著名社会学家、语言学家卡耐基说:“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在孩子的眼中老师是第一位的,常常模仿老师的行为和语言。因此,我们老师在孩子面前要做个认真的倾听者,要用心认真倾听孩子的每一次发言,欣赏他们在表达过程中思维的闪光点。我们可以用面部表情和各种手势或者一句赞美的话鼓励幼儿。只要我们做到了,孩子们也会自然而然的学习老师认真倾听的习惯。

规划三:换位移情,学会尊重。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受人赞扬,被人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动力和自身价值。在平日的游戏活动中,我们可以创设情景,让不认真倾听的孩子能够换位思考,体验自己说话没人倾听的感觉。相信孩子们都不会喜欢被人冷落,不尊重的感觉。这样孩子们也会在心中有一些反思,从而改善自己的习惯。

规划四:注重语言艺术,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要在语言上多下功夫,注重说话的轻、重、缓、急,通过这些语言、语调、语态,声情并茂来感染幼儿。开展听不同声音的训练,这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如小兔清脆的声音;大灰狼凶狠的话语;小猫缓慢好听的声音;小狗急躁、快速的语调;老人和小孩的不同声音、语调;还有大自然中风声、雨声、雷鸣、闪电的声音等,通过听人物,动物的对话,大自然的声音,让幼儿分辨不同声音,培养幼儿善于倾听的能力。

规划五:家长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倾听习惯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家庭、幼儿园、社会一起努力才能有良好的效果。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所提出的“养成教育”,也指出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应该从他们的实际生活出发,并通过日常的、多次的重复,使之自然地形成一种习惯。父母是孩子日常生活中接触时间最多的人,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在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使幼儿具备良好的倾听能力,培养幼儿良好倾听习惯,至关重要。同时,教师的指导,家长的配合,家园共育两者不可缺一,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可通过家访、家长会、开放日等方式和家长沟通,让幼儿能更有效的学会认真倾听。

良好的倾听习惯是人不可缺少的素质之一,是人与人交往的必要前提,是人进行学习的重要手段。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对其今后的发展相当重要。正如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态度:播种一种态度,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我们应该针对幼儿的身心特点,培养他们良好的倾听习惯,让幼儿在倾听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文章来

源制度大全课件

篇4:小结:有效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小结:有效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纲要》指出:幼儿不是被动的“被保护者”,教师要尊重幼儿不断发展的独立需要,在保育幼

儿的同时,还要帮助和指导他们学习生活自理能力,锻炼保护能力。幼儿自入幼儿园以后,在幼

儿园的日常活动量占据幼儿的大量时间,这就为教师的指导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保证,更能加强教

育效果。为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幼教工作者必须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帮助和指导

他们,使他们能够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通过教师的指导帮助,使孩子获得必要的能力与对

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纲要》总则第四点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

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

一、明确目标,端正思想

根据托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小班幼儿在日常生活方面应达到的能力目标是:

1、进餐

●在老师的指导下,会使用餐具:右手拿勺,左手扶碗;

●在老师的帮助下,坐姿自然:座位固定,双脚放在桌子下面;

●在老师的指导下,基本保持桌面干净,地面干净,身上干净,碗内干净。

2、睡眠

●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将鞋子脱下并放在指定的地方;

●在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学会自己穿脱裤子和衣服;

●能按老师的要求,轻轻走进午睡室,临睡及起床时保持安静;

●午睡时能自己表示大小便。

3、盥洗

●在老师的提醒下,知道洗手要先卷衣袖(长袖边短袖);

●在老师的帮助下,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小肥皂抹一抹,自来水冲一冲,小毛巾擦一擦;

●在老师的帮助下,会自己脱裤子,解大小便。

有的老师可能与有的家长的想法一样,认为孩子还小,有的事情让孩子做,反而会更添麻烦。比

如,让孩子自己吃饭,会吃得满桌满地都是饭菜,还得帮他们收拾;让他们自己穿衣裤、穿鞋袜

,穿反了,还得帮他脱下来重新再穿,又浪费时间又麻烦,还不如自己替他们做了。其实,幼儿

的日常生活活动,不仅仅是一项维护孩子生存,增进幼儿健康的必要活动,而且还是一项重要的

教育活动,是向幼儿进行各方面教育,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是向幼儿进行教育的好时机。通过对

幼儿日常生活的护理和能力的培养,可促进他们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引起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兴

趣,发展他们的自理能力,加强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因此,幼教工作者必须抓住这个良好时机

,利用多种有效的方法对幼儿进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二、把生活能力培养寓于易读易记的儿歌中,寓于有趣的活动中

教师在指导幼儿学习时,要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动作,向幼儿讲解、示范

,使幼儿听懂所要掌握动作技能的具体方法和完成步骤,便于他们更好的进行模仿。比如,在教

幼儿学习洗手时,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看清洗手的正确方法和步骤,我就端来了

了盆水,组织幼儿围坐成半圆,边念儿歌边配合相应的动作;排好队,向前走。做什么?去洗手

。小肥皂抹一抹,自来水冲一冲,小毛巾擦一擦。小手洗的真干净,我们大家拍拍手。儿歌内容

浅显易懂,幼儿容易理解和掌握,在日后的洗手活动中,我都会和小朋友们以便排好队,一边念

着儿歌洗手,这样小朋友们不但都能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还学会了儿歌。再如:学吃饭,我们

在培养小朋友吃饭时尊重和培养让其自己吃饭的欲望,让孩子自己吃自己的饭,虽然边吃边掉饭

粒,但老师还是坚持让小朋友自己吃完,随时帮助幼儿拿勺的姿势,我们老师还不时提醒幼儿吃

饭时要坐好、慢慢吃、不掉饭、不把菜洒出来、好好吃、吃得胖胖的,现在的孩子偏食现象较多

,这时我就在饭前设计了兔妈妈请客,请喜欢吃菜的小朋友来吃,让其他小朋友看他是怎么嚼的

,看着他吃得那么香其他幼儿也很想吃了,在进餐时兔妈妈鼓励小兔子使他们吃得更快。同时也

让他们明白,自己的事情只有自己学着做,本领才会越来越大。

三、要循序渐进,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自信心是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各种亲身体验及适当的教育形成的,只有在实践中积累成功或失败的

体验,才能对自己的能力有所认识。因此,教师应提供机会让孩子去试一试、做一做。同时应注

意根据托儿的能力和发展特点,遵循发展性教学原则,逐渐增加活动的内容,做到由易到难,由

简到繁,逐步提高。还有在吃带皮、带包装纸的点心时,我不是一个个替他们剥好了给他们吃,

而是教给他们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步骤,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教师适当的帮助,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更好的实现目标。再如,午睡时,有的孩子自己在脱衣服,可是由于没有掌握动作要领,他们有

的怎么也脱不下来,有的把里面的衣服也脱了下来,急的他们大叫:老师,我脱不来。这时,我

先帮他们把两只衣袖脱出,再由他们自己脱出头部,或者,先帮助他们把头部套进,再由他们自

己把衣袖穿上。在这些过程中,每当孩子获得了一丝的进步,我都会与他们同样的喜悦,祝贺他

们取得了成功,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愉快。这样,他们就会倾注全部的热情和努力,去争取更新

的成功。

四、运用有效应用行为,培养幼儿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

所谓的有效应用行为,就是为顺利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获得满意效果而采取的一种行为方式。

在此,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不同阶段的增强物和正强化的方式,最终顺利达到预定的终点目标,并

使其成为一种固定的行为习惯。比如,班里这学期有个新来的小朋友,吃饭一定要用两只碗,一

直放饭饭,一只用来盛汤,然后还要老师喂,一口饭一口汤的,不这样吃他就不肯吃饭,让你简

直没办法。偶然一次活动中,我发现她非常喜欢老师表扬他,肯定他。于是,在后来的吃饭中,

只要他有一点点的进步,我就马上第一时间的表扬他,肯定他,尽管中间还有不大肯自己吃饭的

现象,但他还是进步了很多,我也实现着自己的诺言多表扬他,肯定他。现在他不用老师喂了,

吃饭也开始跟上小朋友的进度,并且只要一只碗吃饭就可以了。

其实孩子虽小,但对自己所作所为同样也渴望获得成功,受到赞扬。因此,幼教工作者在教育孩

子学习过程中,可充分运用表扬和鼓励的手段。一颗五角星、一件小玩具、一块小糖果、一句话

:宝宝真能干,在我们看来是微不足道的,可在孩子们的眼里它的意义却非同一般。

五、把生活能力的培养寓于情景中

每个孩子都喜欢游戏,因为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所以幼儿园把游戏作为组织活动的最基本的方

法。游戏不但有利于幼儿社会化过程屯可以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和智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在游戏中向孩子展现,孩子的创造才能也是在游戏中显示,没有游戏也

就不可能有完美的发展。采用游戏的方法,能把幼儿难以理解或简单的指令变成有趣的模仿活动

,或具体的游戏情节。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使托儿在轻松愉快的条件下学会自我服务的能力。

比如说教孩子空裤子,我对孩子们说,这里有两个山洞(两只裤管),两列火车(两条腿),现

在火车要钻山洞罗,小心一旬火车钻一个山洞,千万别碰头。孩子们一边说着:开火车了,一边

就把两只脚伸进去了。再如,有的孩子在吃饭时挑食或突然闹情绪了,不愿吃饭或菜,我就说:

哎呀,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在你心里,他们肚子饿了,你快喂他吃饭吧。这样他们

就会很快把饭吃完。

此外,我们在操作区,投放了一些塑料瓶盖让幼儿拧拧盖盖,还放置了用可乐瓶制成的瓶娃娃和

黄豆、蚕豆、小勺等,让幼儿做喂宝宝游戏,在娃娃家布置一些娃娃,让孩子们给娃娃洗脸、洗

手、穿衣、穿鞋,在游戏操作中,发展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锻炼小肌肉,使幼儿的自理能力得

到巩固和强化,得到生活体验,得到生活能力锻炼。

六、把生活能力的培养与家长工作联系起来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做好小朋友的培养和训练是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为此,我们请家长

在家配合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在召开家长会时,向家长宣传孩子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谈谈培养

的方法和孩子们进步等,我们还通过评比小红花的活动,即孩子在某一方面自理能力达到要求有

所提高时,就着安康网上奖励他一朵小红花,这样,家长对孩子的情况一目了然,并能督促家长

积极地与老师配合,共同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这样,注重了孩子的个体差异,又为孩子的发展

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综上所述,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

高幼儿的生活处理能力非常重要,陈鹤琴先生十人重视幼儿的习惯的培养,认为“习惯养得好,

终生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罪。”培养幼儿的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处理能力,

能为其一生奠定基础。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篇5:小结:培养孩子交往能力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课

小结: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小班幼儿人际交往的最大特点是自我中心,他们的语言仍在发展中,当交往中出现问题时,他们往往不会用语言表达来解决,容易出现类似攻击性行为的动作,比如,孩子们在活动时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对别人友好,总是通过动作与同伴接触,有时拉拉衣服,有时摸摸头发,有时拍拍手臂等。可是有些小朋友不喜欢别人碰他,总以为这是小朋友在打他、欺负他,有时甚至回家告诉家长,弄得我们每次总要解释,让家长们理解孩子们的行为,爸爸妈妈还好说,碰到爷爷奶奶时真是不好办啊。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我们通过各种途径来做,来培养孩子们的交往能力。我们是这样做的比如在日常生活环节中为幼儿创设交往的机会:在幼儿刚入园的几天里我们总是以小动物的口吻和幼儿交往,问问幼儿的名字,和他们拉拉手,消除他们对我们的陌生感,增加亲切感。还有就是在平时的生活活动中和小朋友们聊一聊,早上来的时候亲切的和每个小朋友打招呼,拉拉他们的小手,问问他们今天是谁送来的,开不开心,喜不喜欢上幼儿园等等;游戏时抱抱他们,说说话,可以说说心情,也可以说说开心的事,或是孩子们喜欢的话题;吃饭前聊聊今天的小菜;午睡时边帮助他们脱衣裤边和他们亲亲热热说说话;拉裤子时抱一抱表扬表扬。一两句简单的交流无形中让幼儿体验到了交往的乐趣,从而使幼儿变得想交往、敢交往、会交往。第二个就是让幼儿在各类游戏中积累交往的经验:在户外活动时,让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有时是一个皮球两人玩,一起滚,一起踢,有时是一条尾巴一起抓,有时是两个秋千大家一起玩,在运动的游戏中,幼儿的互动增强了,交往也密切了;区域活动的开展也是非常有效的,同一个操作材料大家一起玩,一起想办法完成,体验到一起玩的快乐,特别是在娃娃家,你当爸爸我当妈妈,不仅可以将平时的生活经验带到游戏中来还能增进朋友间的交往能力。

幼儿园是孩子们人际交往的重要场所,在各个活动游戏中幼儿或主动或被动地发生着相互作用。我们应当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与同伴交往。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课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