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游戏中幼儿主动性探索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幼儿园音乐游戏中幼儿主动性探索

编辑:制度大全2022-04-11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幼儿园音乐游戏中幼儿主动性的探索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在幼儿园,游戏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活动方式;教师在教学时也往往采取游戏的形式。因为它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能给幼儿以快乐并从中受到教育。幼儿的音乐活动是多形式的,运用游戏这一教学手段,往往会取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音乐是用声音来反映自然现象、社会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的一门艺术,是根据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特征,构成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旋律、音区、音色、调式、和声、织体、曲式等音乐的基本表情手段和组织形式来表现人的内心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然而音乐又是一门很特殊、很“难”的艺术。怎么样在“难”的音乐和幼稚的孩子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怎么样将音乐和孩子沟通起来呢?我认为,只有游戏才能做到这一点。音乐游戏一般是指在音乐伴奏或歌曲伴唱下,按一定规则和音乐要求进行各种动作的游戏。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学习音乐那情况就会完全不同,他大大提高了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轻松、自然,饶有兴趣地学习,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我看过很多的老师上音乐课,一般她们上课的程序是这样的:先介绍歌曲的名字,让幼儿反复的念使幼儿记住;然后就是老师试唱,试唱完后就开始教歌词,歌词熟悉了,就一句一句教唱,然后分组比赛唱,分角色唱,直到唱会为止。这是我看过的许多老师上音乐课的一种模式,她们完全不顾及幼儿的需要和感受,只是一味的完成内容,达到幼儿会唱的目的。这样的音乐课幼儿上的该有多乏味呀。因此,我认为音乐游戏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音乐性这一原则体现在音乐素材应形象鲜明,结构工整,

随音乐的变化想象并表现游戏情节。我上的音乐游戏《小兔和狼》,有幼儿喜欢的小兔,还有他们喜欢扮演的大灰狼。再如《调皮的唐老鸭》里的唐老鸭,这些鲜明的音乐形象也是激发幼儿游戏兴趣的前提。

2、游戏性这一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音乐游戏材料应幽默、诙谐、夸张。如《小兔和狼》是一个带歌词的音乐游戏,歌词中小兔和狼这一对天敌遇到一起,使游戏充满情趣。二是游戏玩法的起伏、变化。在每一次游戏中,教师不断地添加新的刺激和挑战,以保持幼儿适度的兴奋感。例如《小兔和狼》通过变化三种玩法来调控游戏的节律和幼儿的兴奋状态。首先,教师当大灰狼,幼儿饰演小白兔一起玩,以巩固歌词,熟悉在歌曲最后一个音抓逃的规则;接着,请一名幼儿当大灰狼,其他幼儿当小白兔,融入合作交往的因素。由于这两种玩法都是在椅子周围进行的,所以教师能很好地控制幼儿过度兴奋,使他们在舒适的情绪状态下轻松自如地学会玩法和规则;最后,幼儿进入第三种玩法,把追逃空间扩展到整个教室,使幼儿充分动起来,尽管看着幼儿跑得很乱,可歌声停止嘈杂声也戛然而止,这恰恰是让孩子感受音乐的一个好办法。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去听、去表现,使他们在游戏中得到较好地发展。

3、创新性这一原则体现在音乐游戏除了角色表演外,还注重玩法、规则、空出高潮的设计与处理。孩子的学习是以经验的方式进行的。因此教师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教材,在游戏的创编中更要注重游戏的可行性。在反复地推敲实践中应提倡顺应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在满足孩子的好奇、解决孩子的问题中进行学习、创新。如音乐游戏《调皮的唐老鸭》,刚开始玩得都是以唐老鸭的调皮为切入点,歌词是这样的:唐老鸭呀真调皮,真呀么真调皮,我说坐,偏要站,我叫你们摸耳朵,我们偏要摸鼻子,气呀气死人。还有幼儿自己创编的关于反义词如:我说高,偏要低,我说哭,偏要笑等,幼儿巩固了反义词,也玩的很开心。再玩这个游戏时,我听到一个幼儿说:“难道唐老鸭都调皮不听话吗?”一句话点醒了我。这正如有的孩子一样,你说东,他偏去西,很让人头疼。于是,我说:“今天的唐老鸭都变得很听话,那你们猜,我说站,他们怎么了?”孩子们立马说:“我就站。”“那我叫你们摸耳朵,”反应快的孩子马上说:“我们就要摸耳朵。”孩子们的兴趣空前高涨,完了几次,我说什么,他们都会答上来。玩完后,我不忘对小唐老鸭们进行常规教育,一群唐老鸭真是前所未有的听话,而且以后一提听话的唐老鸭,孩子们都会很听老师的话。这就是一节成功的课对幼儿的影响。实践证明,恰当的创新对幼儿的学习是有帮助的。从孩子的角度来说,他们喜欢适合自己的游戏,他们在游戏中尝试用角色对话来表现人物形象,在角色扮演中将游戏推入高潮。经过我们的尝试、创新,孩子们的思维活跃了,对音乐的反应敏锐了,不仅使幼儿受到了音乐的熏陶,提高了幼儿的音乐能力,更让他们在音乐游戏中与同伴充分交流,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从而塑造了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了幼儿全面和谐得发展。

幼儿的生活离不开游戏,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可开展有趣的游戏活动。因此,作为教师我应多积累和探索,创新更多更好的游戏活动,充分利用多种音乐游戏让幼儿感知、体验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力,陶冶幼儿的性情和品格。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篇2: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的几点体会(荐)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的几点体会

音乐是一门艺术,它以有组织的乐音为形式,以丰富的思想感情为内容,把人们带到特定的情境中去,催人联想,发人深思,给人以精神力量,引导人们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未来,激励人、鼓舞人驶进高尚的境界。《幼儿园教育纲要》明确指出: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总的培养目标,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应是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活泼的成长,为入小学打好基础,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础。而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学科,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它内容丰富,包括:唱歌、音乐欣赏、音乐活动(音乐游戏、舞蹈、律动),是显露孩子个性、爱好、能力的最好途径。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有意识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差,具有好动不好静,注意力易转移,抽象思维还未完全起步,形象思维和无意注意占优势的特点。所以,我在音乐教学中运用讲故事、做游戏、即兴表演等各种"动”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使他们想学、爱学、肯学。以下是我多年音乐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一、拉近距离,引起情感共鸣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教师与幼儿之间配合得是否默契。若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双方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如要保证桥梁的正常沟通,让幼儿能积极地、主动地接受教师的一切授课内容,我认为关键是教师要"童化”自己,和孩子拉近距离,"以童心唤童趣”。大班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对那些抽象、平板的讲述是很难产生兴趣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就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进行授课。通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短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久而久之,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对我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赖感,喜欢和我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时,他们就会把对我的这种感情迁移到对我所担任的音乐课的学习上,逐渐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并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此,我深有体会,因为在我小的时候,喜欢哪个老师,就特别喜欢上他(她)教授的课,并且这几门课成绩也就最优秀。

二、创设意境,提高歌曲表达力

1、讲述故事,引发兴趣

歌词,是音乐的一种文学形式,虽词语不多、篇幅短小,但却是幼儿与歌曲接触的第一步,歌词中所描绘的人物、情节、语言、动作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幼儿园的孩子还不具备独立朗读和理解词义的能力,此时若采用传统的条文式的灌输,对他们来讲则会由于抽象而失去吸引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通常把歌词变化为孩子们爱听的小故事,作为教授新歌的导语,或者以故事情节贯穿整堂课,用生动的语言向他们讲解。如在教授《春天来了》这首歌时,我先绘声绘色地讲述:"春天来了,外面的世界真美啊!瞧!有谁在迎接春天的到来?听!是谁在为春天歌唱?美丽花儿、嫩绿的草儿、可爱的布谷鸟”------或者将歌曲融入故事情节当中。如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我就是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将歌曲通过角色对话演唱出来的------这样,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随之高涨。

2、范唱感染,激发欲望

每首歌都有各自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和情感,他们或高亢、或低沉、或欢快、或抒情,如何让幼儿感知这一切呢?这时就需要教师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风格特点进行有感情的范唱。例如在歌曲《娃娃上灶》这节课,我进行了两次范唱。第一次范唱是清唱并借助于动作,让幼儿感知歌曲的美妙、欢快活泼及有趣;第二次范唱是边弹边唱,让幼儿根据我唱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描绘出歌中所唱娃娃厨师切菜切肉、翻炒做饭,用心者饭香菜香味道好,贪玩者饭焦菜焦真糟糕的有趣画面;而在歌曲《小乌鸦爱妈妈》的范唱中,我通过丰富的表情,抒情的旋律以及有感情的演唱,让孩子们体会妈妈生病了,小乌鸦不贪玩,捉了虫儿飞回家,一口一口喂妈妈的感人画面------这样,使孩子们对歌曲有了一个较完整的艺术形象,从而激发了幼儿学唱歌曲、急于表演的欲望。

3、模仿演唱,提高能力

唱,是一项重要的音乐实践活动,是一首歌曲最重要的表达方式,通过唱可以使幼儿在音准、吐字、唱词、节奏等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由于大班孩子尚未具备一定的视唱的能力,不能独立处理关于音准的高低、节奏的快慢等方面的问题,所以他们只能采用模仿演唱的方法来学唱歌曲。在教学中,我多用录音带。在幼儿初步了解歌曲的基础上,通过三个步骤来帮助幼儿进行模唱:第一步,要求幼儿耳听录音,心里默唱;第二步,要求幼儿随录音进行轻声哼唱;第三步,要求幼儿模仿录音,反复进行齐唱练习,直至

幼儿能够基本跟上录音的速度为止。

4、辅助律动,融入情感

律动,是一种根据歌曲的内容创设动作,随着旋律的发展进行表演的一种艺术形式。由于孩子们好动,尤其喜欢随着音乐的节拍动,而律动正好符合他们这一年龄特点,因此也就成为他们唱好每一首歌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例如在学习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这节课,通过梳头、穿衣服、系鞋带、叠被子等一系列动作的编配,使幼儿在边唱边做的过程中,理解性地记忆歌词,并能把疼爱妈妈的感情付注于演唱当中。

三、通过欣赏,提高鉴赏能力

音乐欣赏是人根据乐曲旋律的发展,进行形象思维的一种心理过程,是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班幼儿尚不具备独立欣赏的能力,他们必须有赖于歌词的引导和教师讲述的启迪,才能完成整个欣赏过程。在教学中,我一般这样引导幼儿:

1、通过讲解、了解音乐。幼儿对事物的首次印象一般是比较深刻的,在首次给幼儿欣赏音乐作品时,一定应尽量使幼儿对音乐产生一种美好而深刻的印象。这个过程应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想象活跃,情感上也有所触动。例如在欣赏《啄木鸟》时,我要求幼儿闭目聆听音乐,并跟随教师有感情的配乐讲解,在脑中展现出一幕幕啄木鸟为果树治病以及果树除虫后枝繁叶茂的美丽画面,使幼儿情不自禁地与音乐融为一体,更深地感受乐曲的旋律美及意境美。

2、通过动作,表现音乐。如在欣赏圣桑的《动物狂欢节》这组乐曲时,我先提出要求,让孩子们只用动作,不许出声,听一至三遍音乐,并观察孩子们的反应。结果,有的孩子很快用动作表现出了乐曲中个别动物的动作。我抓住时机,鼓励幼儿随着乐曲中动物角色的变换,发挥想象,大胆地自编动作,使幼儿在边听边想边做的过程中感知音乐,表现音乐。

3、通过图画,展现音乐。例如,在欣赏《嘀哩、嘀哩》这首曲子时,孩子们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我则鼓励幼儿运用画笔、大胆想象,在纸上把关于春天的种种美妙景物展现出来,从而完成这一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总之,对于大班孩子来讲,教师只能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规律,利用多种形式,突出一个"活”字来进行音乐教学,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实践表明:孩子们通过科学的音乐教育,不仅学到了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质,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其智力的开发。

篇3:上好幼儿园音乐课:培养幼儿对音乐兴趣

文章来

源制度大全怎样上好幼儿园音乐课:培养幼儿对音乐兴趣

托班幼儿在进园后,对陌生的环境都有个适应的过程;在慢慢的调节中,幼儿各方面表现的都比较稳定,自理能力的改善,学习能力的提高,让小孩子们自身感到十分的欣喜。

对于托班幼儿,他们对园内的集体生活是陌生的,所以老师要培养幼儿学会一起做游戏,一起学习生活,在课程学习上,我们就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而音乐恰恰能很好的让小孩子发挥独特的能力,它不仅以其动听悦耳的音响激发小孩子的情感、陶冶小孩子的心灵,而且以其神奇的魅力开发小孩子的智力,并促进小孩子的健康成长。

在培养幼儿听音乐兴趣时,我们在入园时和离园时播放固定的音乐,调动幼儿积极、乐观的情绪;在潜移默化中倾听音乐,让幼儿逐步熟悉,并感受音乐所带来的快乐。

让幼儿在不同的场景哼不同的音乐,比如下雨天,我们可以教给幼儿一首《大雨、小雨》,感受雨儿带来的乐趣,在洗手时,我们又可以教给幼儿《洗手》的歌,让幼儿体会到洗手的重要性,这样不仅教会了幼儿在生活中的自理能力,也可以提高对音乐的兴趣。

在传授音乐的同时,我们老师教给幼儿一些关于歌曲中相关的音乐动作,让幼儿对歌曲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托班的小孩子喜欢动,如果上课一尘不变,就很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我们在歌曲中适当的加入些简单易学的动作,来促进他们对这首歌曲的感受,让他们更好的理解音乐带来的意义。比如《两只老虎》,我们不单单只是唱,而是要边学做老虎的动作边唱,幼儿会高兴的觉得自己是只小老虎,兴奋的唱唱跳跳,这样不仅达到了教学目标,而且还能愉悦幼儿自身,何乐而不为呢。

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我们先让小孩子倾听音乐,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让幼儿在学唱,循序渐进,鼓励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唱歌,增加他们的信心,保持对音乐的兴趣。

作为一个幼儿老师,最大的任务就是要发掘幼儿自身的音乐潜能,提供良好的环境,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所带给他们的快乐。文章来

源制度大全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