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指导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指导

编辑:制度大全2022-04-11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课件

浅谈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语言指导

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自主性、创造性较强,参与游戏的积极性较高,但受自身经验和能力的限制,在游戏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障碍,此时,教师恰当的语言指导能够提高幼儿游戏的品质、促进师幼关系的融洽、推动幼儿认知与社会能力的发展。因此,如何在角色游戏中对幼儿进行语言指导极为重要。

在中班幼儿的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的主要方式是语言指导,不同的语言指导方式对于不同的游戏情境和不同的幼儿,其指导效果是不同的。伍德研究发现,如果教师指导语言运用不当,会打断幼儿的游戏;如果教师能有技巧地询问相关问题,与幼儿进行对话,则可使语言指导达到最佳效果。因此,教师能否恰当地运用语言,对幼儿角色游戏进行指导,直接决定了幼儿的游戏主题能否顺利发展,也决定了教师的介入是激发了幼儿游戏的兴趣,还是挫伤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教师在游戏中的语言指导是否合理,关系到幼儿自身积极主动性、创造力、社会交往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发展。教师在幼儿游戏时运用不同类型的语言,既能提高指导游戏的效果,又能保证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得以发挥,还能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应有技巧地问一些相关的问题,使教师与孩子的对话达到最佳效果。那么,如何有效地运用语言来达到教师预期的目的,让幼儿的游戏更好地进行呢?

一、多用鼓励式语言,调动幼儿游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鼓励式语言通常是以老师鼓励的语言形式出现,目的是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以及规则意识的形成。对于幼儿在游戏中的某些不良行为习惯以及违规行为,我们在指导时不一定直接指出来,可以多多采用一种鼓励式的正面语言,把希望幼儿出现的行为要求提出来,让他们知道该怎么做。如:有一阶段我们在观察中发现,游戏时幼儿的行为不尽如人意:游戏结束后不会将玩具放回原处、掉在地上的玩具只当没看见、游戏时遇到困难了或者与同伴发生争执后,不会自己想办法解决,只会找老师求助或告状……一次,游戏才开始不久,就有小朋友来告状了:“老师,他们又买了好多东西送到我们家来了,弄得我们家里乱七八糟的。”循声望去,只见娃娃家地上、桌上、床上都堆满了东西,简直无处容身。见此情景,我来到娃娃家微笑着鼓励孩子们:“老师知道你们家的人都很能干的,等会儿我来你们家做客,相信你们一定会把家里整理得干干净净的!”果不其然,还没等我迈出娃娃家,孩子们就动手整理了起来。不一会儿功夫,娃娃家就变得干净又整洁了。

可见,我们在指导幼儿游戏时,如果多采用鼓励式的正面指导语,帮助幼儿明确该做什么、怎么做,能充分调动幼儿游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游戏行为。

二、适用提问式语言,启发幼儿的游戏思维。

提问式语言可以启发幼儿的游戏思维。采用这种方式的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把游戏进行下去,及时反馈幼儿的游戏行为,启发幼儿的思维。如果我们在指导幼儿游戏时,能适时、适当地运用提问式语言,将对幼儿的思维发展、游戏进展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游戏中,对于不需要幼儿思考或努力尝试即可回答的问题,我们应尽量少出现,如“这是什么呀?你在干什么呀?”等,老师应根据幼儿游戏开展的情节,当幼儿需要帮助或有指导的必要时,有目的地提出问题,如:“你跑来跑去是在干什么呀?(用于了解游戏的情节)”;“点心店里除了厨师和服务员以外,还有谁呢?(当幼儿发生争抢游戏角色的时候)”;“如果你想要的玩具没有了,怎么办呢?(启发幼儿学会用替代材料)”;“妈妈除了烧饭还可以做什么事情呢?”、“警察的工作是不是只抓坏人呀?(用于帮助幼儿对妈妈以及警察职业的进一步的了解和关注,达到丰富游戏情节的效果)”等。

中班幼儿在游戏中会反映出自己原有的经验,老师的问题可以帮助他们拓展思维的空间,从不同的角度去获取经验,使生活中零散的经验得以整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当老师发现幼儿需要帮助时,不要一厢情愿地进行直接指导,可以问问幼儿是否有困难,是否需要老师的帮助,如:“你有什么需要帮助吗?”“要不要我来帮助你?”等。老师在游戏中应适当运用提问来帮助幼儿主动提取已有的经验,用于新的、或不同的情景中,要注意根据幼儿游戏的情节发展需要,根据游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把幼儿面临的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摆在幼儿面前,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去寻求解决的途径,起到促进游戏情节发展的功效。

三、慎用建议式语言,丰富幼儿的游戏情节。

建议式语言指导是教师在幼儿角色游戏中运用较多的一种指导方式,指的是教师运用询问或者陈述的方式,向幼儿表明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以此提示或暗示幼儿解决问题的指导方法。建议式语言的指导具有非强迫性的特点,即教师不是直接帮助幼儿解决问题,也不是以不可抗拒的命令方式要求幼儿按照老师的方法解决问题,而是给出几种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法,幼儿既有选择的自由,也有拒绝的自由,而且语言中暗含解决问题的方案。但是,建议式语言有时很容易演变为指令式语言,所以我们在指导幼儿游戏过程中,不要为了尽快达到目的而出现一些指令式的语言,要慎言慎行,巧妙运用。如:当发现娃娃家的孩子试图把刚买来的菜放在堆满东西的桌上,而又不方便摆弄玩具时,如果老师介入时直接对幼儿说:“不要把菜放在桌上,放到冰箱里(或别的地方)去。”这种不可选择的指令式语言较为主观,虽然老师的目的是达到了,可是幼儿的意愿却被淹没了。要是我们能够在了解幼儿的游戏特点、尊重幼儿意愿的前提下,根据游戏情节发展的脉络,对幼儿进行积极的指导,将会达到更好的指导效果。比如,老师此时介入时不妨采用这样的建议式语言来指导:“我觉得如果你们把菜放在冰箱里或者放在旁边会更好些!”中班幼儿毕竟是以行动思维占主导,这样不仅丰富了游戏情节,还让幼儿感觉到了自主和尊重,能比较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指导。

四、巧用指导式语言,形成幼儿正确的价值观。

幼儿游戏是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反映,中班幼儿他们自己并不知道筛选,对于游戏中一些不明白的事情,他们可能还会模仿一些不良现象,这时教师不能随便评价,而应该引导幼儿来加以讨论、指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指导式语言的运用要在对孩子进行充分的观察后,巧妙地运用,可以当时就用,也可以在游戏讲评中运用。如:孩子们在玩“爱心医院”游戏时,有个“病人”前来看病,原因是感冒了,有点咳嗽。于是,小“医生”随手拿起针筒就在病人的脖子上扎针,像这样的游戏行为完全是不符合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情景的,但从孩子的心理上分析,他们认为身体什么地方生病了不舒服,就应该在什么地方“施药”。我当时看见了并没有急于纠正幼儿的问题行为,而是在孩子游戏结束后,将这样的游戏场景让他们再现了一遍,并在再现过程中结合了我的一些语言描述,然后问孩子们:“你们去医院看病,医生是不是看你哪儿不舒服就在哪儿打针呢?”孩子们纷纷摇头说:“不是的。”“那应该怎么做呢?”有的说:“医生是在屁股上给我打针的。”有的说:“医生是在我的手上打针的,还要吃药。”……在这样的场景下进行讨论,引导幼儿对自己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幼儿把各自看病、打针、吃药等零散的体验与同伴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不断去碰撞自己已有的游戏行为,把有益的经验串成了一条线,使他们逐步形成一系列完整的经验,为下次游戏的开展提供“新的源泉”。

每一种语言指导方式的使用都有较强的情境性,因此,老师必须对幼儿角色游戏的情境具有较强的判断力,并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在幼儿进行自主性游戏时,灵活运用指导语言,抓住适当的时机,加以点拨、启发、和引导,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游戏指导的有效性,而且能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课件

篇2:总结:指导小班幼儿进行角色游戏

文章来

源制度大全

总结:如何指导小班幼儿进行角色游戏

好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最大的爱好是与同伴一起做各种游戏,而游戏也是孩子在园一日生活的一部分。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这是对游戏这一现象的正确总结。孩子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对幼儿的语言、社会交往、知识经验等方面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游戏我们的孩子从同伴身上学到了知识,学会了交往,也让他们在游戏中获得了属于自己的真实的实践经验。

一、创设良好环境,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激发游戏兴趣。

幼儿的游戏离不开各种丰富的游戏材料,形象逼真的游戏材料会使幼儿产生遐想,从而萌发他们做游戏的愿望。由于小班孩子年龄小,能力弱的特点,我们以提供成品的游戏材料为主,主要是发动孩子和家长一起收集废旧的瓶瓶罐罐,经过我们老师的改造,再次利用,既逼真又节省,这样使孩子们玩游戏的兴趣大增。如在娃娃家里,我们投放了各种逼真的水果、蔬菜、炊具等幼儿来烧饭做菜,孩子们在娃娃家里可谓百玩不厌。我们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除了娃娃家之外,结合主题活动的开展,逐步开设了小医院和超市点心店的游戏场景。在医院里,我们投放了白大褂和帽子,还有各种医疗用品,当孩子穿戴整齐后,看起来还真像个小医生,有模有样的。在超市里,我们里投放了手工做的:馄钝、荷包蛋、面条、饺子等,既丰富了超市里的物品又满足了娃娃家的需求,幼儿利用这些场景,游戏情节逐步扩展丰富,扮演角色的兴趣越来越浓了。

二、结合主题,生成游戏,丰富游戏内容。

我们开展的“活动整合”课程,提倡的是各教育元素整合进行,各领域有机渗透,因此我们平时也很注重把游戏和主题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游戏的作用。本学期,我们根据不同主题的开展,抓住幼儿的兴趣,生成了“小医院”、“超市”、“点心店”等游戏,使游戏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延伸。主题与游戏紧密结合,使角色游戏的内容更广泛、深入,让孩子的情感、知识在游戏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开学初,孩子不会用普通话交谈,一些内向的幼儿不愿主动参与游戏,也没有角色意识,我们就根据主题《办家家》创设了多个娃娃家,通过温馨的游戏环境让孩子们自己学习招待小客人,主动参加游戏。随着主题的变化,我们在《车子叭叭叭》这个主题中开设加油站,投放了各种公共汽车,材料的不断更新,让孩子们对游戏的始终保持最高的热情;在《蔬果舞会》主题中,我们则开设了点心店游戏,投放了橡皮泥让孩子做各种简单的果蔬,并进行买卖活动,不仅提高了动手制作的能力,语言交往能力也提高了不少,孩子们在和同伴一起做游戏的过程中,体验与老师、同伴共处的快乐。

三、加强角色意识,丰富游戏经验。

小班幼儿在角色游戏刚开始时角色意识是很淡薄的,表现在有些幼儿常常无所事事,处于一种观望状态,还有些幼儿抢着做同一角色,或者在游戏进行中,有的幼儿一会儿说自己是妈妈,一会儿又说自己是娃娃啦姐姐啦,搞不清自己究竟是谁?游戏很难开展下去,于是,我们就实行了挂牌游戏,问幼儿“你今天要做什么?”“谁愿意和他们一起做?”“告诉大家你今天扮演谁?”等等,让幼儿挂着牌子,来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角色。如在一次游戏中,当一个娃娃家的爸爸肖涵抱着娃娃去散步时,看到别人在玩枪,他就把娃娃放在桌上,自己去玩了。这时我就抱起娃娃大声喊:“咦,这是谁的孩子?谁家丢了孩子?”当幼儿走过来抱娃娃时,我就适时提醒他:“娃娃家的爸爸应照顾好孩子,不能让孩子走丢了。”针对一些平时较内向的幼儿,我就带他们参加游戏,如当顾客,当娃娃家的客人等。

掌握和积累生活经验是游戏开展的基础。而小班幼儿欠缺的就是游戏经验。为此,我们除了在平时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外,还要经常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生活环境。小班幼儿的游戏主要以“娃娃家”为主,游戏内容大多反映父母对娃娃的关心和照料,因此,我让幼儿回去观察爸爸妈妈的日常生活及劳动情况,然后,组织幼儿进行谈话,让幼儿说说所见所闻,再用游戏口吻引导幼儿将观察到的内容迁移到游戏中去,慢慢地,幼儿知道怎样做爸爸、妈妈,在家中该做些什么事了。如:任心的妈妈是个家庭主妇,把家料理得仅仅有条,于是,任心来到娃娃家扮演妈妈起来也忙个不停,她围上围巾择菜、炒菜、做饭忙个不停,看到旁边有一个布娃娃,她就会把布娃娃抱在怀里,口中还不停地说:“宝宝你不要哭!妈妈喂你,宝宝你不要哭!妈妈喂你,你吃呀!”

四、注重游戏评价,提高游戏水平。

讲评是角色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讲评活动中,师生共同参与,讲述游戏情况,交流活动经验,同时还能一起解决困惑,共同分享彼此的快乐。虽然是小班的孩子,语言表达不是很连贯,也不精炼,但每次游戏后,他们很乐意表现自己,都喜欢讲讲活动中所发生的事,于是,每次活动后我们都给幼儿讲述的机会,让孩子们来说说自己今天扮演的角色,做了哪些事情等等。如:每次游戏后,娃娃家的爸爸妈妈总是有很多的想法要告诉大家:“今天我们娃娃过生日了!”“今天我们家里有小偷来偷钱。”“娃娃尿床了,我和妈妈一起洗被子了。”等等。在一次一次的讲评中,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参与讲评的孩子也多了,声音也变得自信而响亮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讲评中,还可以通过表扬那些玩得好的幼儿来激励其他幼儿。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也可以通过这一环节来让幼儿参与讨论,共同商量、解决。比如游戏过程中,我发现一些幼儿总是把娃娃乱扔,一会儿丢在煤气灶上,一会儿又扔在篮子里。于是在讲评过程中,我将这一问题提了出来,请幼儿来说一说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该怎么做?孩子们立刻讨论开了,“娃娃要放在床上”“爸爸妈妈可以抱着娃娃”“还可以带着娃娃一起碗”……通过与孩子们的共同讨论来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在下一次游戏中能得以改进,在游戏中也能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

总之,角色游戏是幼儿期的一种典型的游戏类型,也是幼儿最喜欢,并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心理需要的一种综合性强的游戏方式。要真正实现角色游戏的教育功能,教师的指导是必要的,且是重要的,它能确保角色游戏教育作用的体现,促进幼儿多方面充分发展。适时的指导,不仅可以丰富幼儿游戏主题,增加游戏情节,促进角色交往,还能提高幼儿组织活动的能力,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能有力提高幼儿角色游戏水平,使角色游戏开展得更好,更有教育作用。

文章来

源制度大全

篇3:让角色游戏真正属于孩子

文章来

源制度大全课件

让角色游戏真正属于孩子

游戏永远是孩子的最爱,游戏中有角色、动作、语言和游戏材料等,活动非常具体,幼儿必须根据不同角色的行为相应地调节自己在游戏中的言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目的,是适合幼儿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游戏,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自主性的发展,但如何让幼儿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还需教师运用一些良好的方法和策略。

一、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强化幼儿自主游戏的意识

强调游戏环境的设计要能鼓励幼儿自主选择、自主探索,在气氛上必须是开放的、非正式的、结构松弛的、能鼓励和支持幼儿自由游戏的。

1、区域间材料的取放不是局限的。以往幼儿在各自选择的区域中游戏,他们总是小心翼翼的,仿佛被框在了已经设定好的角色之中,以及这个角色只能够取放哪些东西,完成什么样的事情。例如:玩“好再来快餐店”的幼儿扮演厨师、服务员角色的时候,常常根据角色的需要在“大家来杂货店”中购买蔬菜、水果等食物进行加工,再将其出售给快餐店的顾客,于是又诞生了一个新职业“快餐店采购员”。而这不但让孩子们觉得乐此不疲,同时又让“大家来杂货店”的生意一下子红火起来。

2、开放式还体现在游戏过程中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幼儿在观察周围世界的过程中,逐步积累经验,形成社会角色,而角色游戏能使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在假想的动作、情景和交往中反映他们眼中的世界。例如:自从班上有了“好在来快餐店”之后我发现幼儿对诸多的小吃产生浓厚的兴趣,一路上总在津津有味的谈着、议着。针对这种发现,我决定请家长星期天带幼儿去各种小吃店进行实地观察并品尝,从中幼儿不仅知道了许多小吃的名称,还了解到这些小吃都是由哪些材料做的、怎么做的?并学习与服务员阿姨交往。星期一,个个嚷着要做各式各样的点心:馒头、馄饨、饺子、黄金饼、南瓜饼、等等。有了先前这些观察和制作经验的积累,幼儿分散到各自选择的角色区中活动后,很自然地就会想到怎么玩?玩什么?他们都会相互协商好玩法,分配好角色,各司其职的真正快乐的游戏着。

开放的区域,使幼儿在游戏中玩的更加自由大胆、积极主动,更富有创造性,玩的更加开心、快乐。

二、选择提升材料,注重游戏环境,创设自主发展氛围。

在幼儿进行角色游戏之前,首先教师要保证提供充足、适当的材料。不能让孩子固定在老师准备好的成品里,所以不用特别考虑材料的性质,例如:班级里的杂货店加工厂中材料可以是废旧材料(废旧材料相对来说占的比较多),也可以是新的材料。如日常生活中的碎布、毛线、包装纸、泡沫、饮料瓶、酸奶瓶、冰棍棒、纸盒、海绵、瓶盖等废料,都是二次加工很好的材料。幼儿将这些材料进行加工在运到杂货店进行售卖。当然这些材料也要符合较高的卫生要求,以免影响幼儿的健康和安全。在选择材料方面,幼儿能不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要求、想法去选择材料是幼儿发展主动性的关键。要给幼儿最大程度的空间,材料的排放是否合理,材料是非成品或是半成品,要有多种制作方法的可能性。幼儿根据自己的方式主动的操作材料才能让幼儿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全身心的去探索。也可让幼儿参与进来选择他们想要用的材料并且运用自己的方式去收集、准备。教师引导幼儿注意收集生活中一些废旧的物品,同时和家长取得沟通,鼓励幼儿,让幼儿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三、创设有利于跨班幼儿游戏的环境,引导跨班幼儿多接触、多对话、多交往。

1、幼儿主动分享、交流

中班幼儿和大班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跨班活动,因为对自己班的角色游戏非常的了解,知道他的名称,知道他是如何做出来的以及如何去游戏。清楚明白自己的想法也就能让幼儿更好的与别人交流。例如:我们班的孩子对大班的哥哥姐姐们的角色游戏非常的感兴趣,在组织本班角色游戏的时候,他们就经常向大班角色游戏区域内张望,可见他们是很想和比自己大的哥哥姐姐们共同游戏的,在得到老师的认可下,他们很高兴的参与其中,大班的琪琪开心的向中班的雯雯介绍小舞台中是如何取放东西的、如何进行表演的,带着他玩的很开心。陈鹤琴曾说过:“幼儿是喜欢成功的。”幼儿在享受自己劳动成果时会更加珍惜,在成人和同伴面前更愿意主动显示自己的成果,更主动的提出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成果。跨班游戏让孩子的主动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他们积极主动的去互相交流。此时可以因势指导,把幼儿这种无意识的交往,培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以此来促进幼儿社会性和主动性的发展,而这种效果却不是其他方法可以达到的。

2、幼儿主动发现不足

在与同伴交流后,幼儿会主动地感知自己哪里做的不够好,哪里需要改进。例如:大班的玲玲对中班的辉辉说你做的手链不好看,如果这样设计肯定卖不出去,让我来教你吧。这也是幼儿主动思考创造延伸的一个过程。比起教师告诉幼儿,孩子和孩子之间更容易交流。

四、幼儿自主参与游戏评价,把游戏评价的权利交给幼儿。

游戏评价是教师游戏指导中重要的一环,也往往难以把握。教师应该让幼儿成为游戏评价的主角,多给幼儿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分享游戏时的感受,讨论感兴趣的问题,给幼儿自我展示,相互交流的机会。为此,教师应引导幼儿就游戏情况开展讨论,让幼儿体验和回味游戏过程,帮助幼儿整理和提升游戏中零散的经验,修正错误经验并找出存在的问题,从中促进幼儿的综合能力的发展。最后,正确处理好幼儿游戏中自由与规则的关系。在评价幼儿游戏时,教师时常会在崇尚自由与强调规则之间的动摇,其实规则和自由并不矛盾,如果规则来自幼儿,或者来于外部的规则符合幼儿的游戏心理需要,有利于游戏的开展,那么幼儿不仅能够较好的理解和遵守规则,而且也有利于幼儿游戏规则的指导下更好的在游戏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从中逐步将规则内化为自己行为的一部分,在游戏活动中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主动性对幼儿甚至每个人的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而我们可以让幼儿通过角色游戏更好的发展其主动性,使幼儿养成一种良好的主动的习惯。为他们以后的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文章来

源制度大全课件

篇4:角色游戏中幼儿自主管理能力培养三策略

文章来

源制度大全

角色游戏中幼儿自主管理能力培养三策略

1、幼儿自主管理意识提升策略:习得经验,启思明理。

在幼儿获得经验的过程中,教师借助创编浅显易懂、琅琅上口的儿歌,选择有针对性的绘本故事,

通过欣赏吟诵、阅读理解不断激发、唤起幼儿的内心感受与共鸣,引发其自主管理意识,积累其自主管理

经验。

●儿歌吟诵。教师结合游戏中所观察的幼儿自主管理游戏材料或自主解决问题的实际状况,创编出节

奏明快、生动有趣的儿歌,让幼儿在吟诵中,心智得到启迪,语言得到发展,认识得到提高。如:针对小

班幼儿玩“娃娃家”游戏后,材料到处乱放、不会主动整理归位的现象,教师创编了儿歌《小玩具要回家

》“篮子里睡,柜子里住,每个玩具都有家。从哪儿拿,放哪儿去,玩好就送它回家。”儿歌让对游戏材

料管理能力较弱的小班新入园幼儿体会到小玩具就像自己一样都有自己的家,每天都像自己一样有想回家

的愿望,让幼儿感同身受,并通过“从哪儿拿,放哪儿去”学习了具体的整理方法,所获得的经验则能自

然迁移到其他游戏材料的收拾整理过程中去。中班教师发现建构游戏中有的幼儿会为同一件材料进行争抢

,创编了儿歌《大家一起玩》“小积塑,大积木,小朋友们好喜欢,都想要玩怎么办?不争不抢轮流玩,

你拼我搭齐分享,合作游戏好伙伴。”通过学习儿歌中的轮流、分享、合作等方法,让幼儿明白要想和小

朋友一起开心的玩,就得学会用友好、正确的方法和同伴合作游戏,在游戏中再遇到此类问题则能有意识

调控自己的行为。

●绘本阅读。教师遴选适宜的优秀儿童绘本,让幼儿在阅读理解中明白道理。如:针对幼儿游戏中发

生矛盾时,有的幼儿因生气哭闹或发生一些破坏行为,教师选择了绘本《菲菲生气了》,幼儿通过阅读故

事,在对故事的理解中,感受生气乱发脾气带来的害处,学习正确宣泄情绪的方法,从而获得自主调节不

良情绪的经验。选择故事《慌慌张张的莎莎》,让幼儿明白自己的物品要摆放有序,做事情要有条理,每

天才不会慌慌张张……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研究证明“幼儿意识成长是一种自主性成长,是基于其内心心理活动的成长。”

教师将道理、方法融入一首首儿歌和一个个故事中,激发幼儿内心产生感受与共鸣,从而有了尝试管理、

控制自己的行为、情绪的愿望。儿歌与故事为幼儿明辨道理搭建了理解、内化的桥梁,使幼儿在丰富的体

验与经验的积累中获得自主管理意识的提升。

2、幼儿自主管理游戏材料的策略:创设环境,隐性引导。

角色游戏中,教师创设有准备的、丰富的、有教育作用的物质环境为幼儿创造了自主参与、自主选

择、自主管理的机会,为幼儿自主管理能力的发展起到了隐形的指导与引导作用。

●百宝箱,让幼儿参与材料收集更主动,使用更自主。教师用大纸箱制作“百宝箱”,以拟人化的

“百宝箱”和幼儿助人的愿望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幼儿不断从家中收集各种各样的废旧材料并分类摆放。

在游戏中幼儿可根据自己的需要从箱子中寻找替代物,自由使用箱子中的各种原材料。“百宝箱”让幼儿

与材料充分互动,为幼儿自主管理发展提供了前提。

●小标记,让幼儿整理材料更轻松。教师利用“小标记”来帮助幼儿,在玩具柜上和游戏材料上或装

材料的托盘上贴上同样标记,帮助幼儿明确每种材料的摆放位置,轻松有序整理材料。“小标记”在使用

过程中不仅让幼儿轻松准确的整理好物品,还渗透了分类、对应、识数等数的概念,可谓一举多得。另外

,在游戏区中教师利用标记线、标记点、标记图等,将一些游戏规则隐含其中,让幼儿自主游戏时有规可

循,使游戏秩序井然。

●收纳箱、储物盒,让幼儿使用、收纳材料更便捷。教师为一些游戏区(场地有限,平时不能固定摆

放的角色区)提供了较大的带滚轮的收纳箱与有盖子的储物盒,幼儿游戏前的材料取用、游戏后的材料收

纳变得更方便,降低了每次游戏时材料取用、收纳的困难与麻烦,幼儿自主管理材料的信心更足。

●加工厂,让游戏材料来源于幼儿的自主制作。教师根据一些角色区的特点及需要,增加了“加工厂

”小工人的角色,并赋予角色任务与职责。由于角色是幼儿自主选择的,所以在承担材料制作任务时幼儿

积极、主动、投入。

●管理员,让材料使用、整理更规范。做好自己的事是自主管理的起始阶段,能为他人服务、为集体

服务则对幼儿自主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角色的职责促使“管理员”在监督他人的同时也要不断的自

我约束,随之而来的是幼儿责任意识的增强,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

3、幼儿自主调节游戏行为的策略:提供支持,逐步隐退。

角色游戏中发生的大多问题是实施教育的良好契机。教师首先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再鼓励幼儿提出

问题、启发幼儿思考问题,最后引导幼儿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既予以必要的支持

,更注重逐步隐退,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主体性,来促进幼儿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问题指引。教师借助视频、图片或情景描述等方式,抛出自己或幼儿发现的问题,让幼儿站在比较

客观的位置上自主观察、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再经过实践验证,不断改进。如案例:“等候线的

由来”大三班熊熊银行每天游戏开始后顾客不断,排队时间一长,有些幼儿着急拥挤甚至出现插队现象。

教师将此现象拍摄下来,组织幼儿于游戏后观看、商讨解决办法。第一次,幼儿提出像银行一样用小椅子

拉一道线,实施后发现容易绊倒小朋友。于是,再次组织商讨。第二次,幼儿提出用即时贴在地面贴一道

红线做“等候线”,规定前面小朋友没有取好钱,后面的小朋友不能超过等候线,要一个一个排好队,并

提出要增设“保安”值班维持秩序,再实施,银行游戏秩序得以好转。案例表明,幼儿集体讨论解决问题

的过程,也是幼儿学习建立游戏规则的有效方式和技能的过程。教师运用问题情境激发幼儿发现问题,讨

论解决问题,自己退隐其后将解决问题、制定规则的权力交给幼儿,为幼儿自主建立规则,进而主动遵守

规则提供了机会。

●方法支持。由于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角色游戏中产生矛盾也是常见的现象。如何解决游

戏中幼儿间的矛盾与纷争?教师采用“授之渔”,而非“授之鱼”的方式。教师在幼儿集体讨论的基础上

,设计制作了“友好骰子”,在正方体每个面上分别绘上:“猜赢说了算”、“咱俩都走开”、“找人

来评理”、“一起来商量”、“轮流没意见”、“相互陪个礼”六种图文标识。当幼儿之间发生矛盾时

,可自行选用抛“友好骰子”来解决,将化解矛盾变成有趣的游戏,轻松缓解幼儿的不良情绪。教师具象

化、游戏化呈现解决矛盾的方法,为幼儿自主解决矛盾提供帮助。教师此时做隐身人不过多干预幼儿间的

冲突,为幼儿自主解决矛盾提供了空间。

文章来

源制度大全

篇5:让幼儿做角色游戏小主人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课件

让幼儿做角色游戏的小主人

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游戏是孩子获取知识的基本活动形式。”《纲要》中也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角色游戏是一种具有综合功能的游戏,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意愿,扮演不同的角色,模仿成人劳动和交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因为它的独特性,使得其它活动无法代替,所以它也是幼儿园广为开展的一项活动。幼儿在参与角色游戏时,可以充分发挥其自主性,从而培养其多方面能力的发展。而自主性对于幼儿来说是其自身成长、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新世纪人才必备的重要个性品质。因此,我们应合理地组织与指导角色游戏,充分发挥角色游戏的教育功能,利用角色游戏来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自主性,促进其发展。

但是,在目前幼儿园开展的角色游戏中,还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幼儿游戏的深入开展,也影响了幼儿自主性的发展。如:教师包办代替,超出“主导”范畴,在指导游戏过程中缺乏目的性和对游戏的正确认识,让幼儿按老师设计的主题、内容、角色进行,使用老师选择的玩具,按教师的意图进行游戏。结果,幼儿在游戏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发挥,这样忽视幼儿主体性的活动,达不到其教育的作用。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更新观念,在开展角色游戏时要充分认识到幼儿才是游戏的主人。

那如何让幼儿成为角色游戏的主人呢?

(一)给幼儿自主确定游戏主题的权利。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知识面越来越广,合作协商能力、思维能力都有了一定地提高,尤其是大班的孩子,他们已有了一定地决策能力,我们更应该鼓励他们自由的进行游戏主题的确立,这对其协商能力、表达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例如,我们利用插牌的形式,让幼儿自主的选择想玩的游戏,当孩子知道了一些与自己玩相同游戏的同伴后,教师就可引导孩子在游戏开展前,一起商量如何开展今天的游戏,让孩子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即“我想玩什么”,然后商量“怎么玩”“玩些什么”等等。教师是一根引导线,通过提问、启示帮助他们定下主题,还可鼓励孩子进一步地扩展主题,丰富游戏的内容。比如,有的幼儿想玩“娃娃家”游戏,教师可引导幼儿讨论:宝宝生日快到了,该怎样帮她过生日呢?宝宝不舒服了,是怎么回事呢?等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的想法被积极地调动起来,思考的空间变大了,思维也活跃了,自然而然地其自主性也得到了培养。

(二)给幼儿沟通协调,自主解决问题的权利。

游戏的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为了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出现问题时,我们不应急于处理,也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幼儿,而是应该尊重他们,启发他们妥善解决问题。游戏中幼儿有时出现争当角色的现象,除了启发他们谦让协调解决外,还应注意培养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次,胆小的豆豆一心想当“摄影师”,被小朋友分配扮演冲洗照片的角色,他嘴里不说,心里可不高兴了,哭了起来。我便指着墙上贴的照片问小朋友:“这些照片是谁帮我们照的?”他们说是照相馆的叔叔来幼儿园帮我们照的。我说:“豆豆以前没有当过‘摄影师’,今天他也想当‘摄影师’,怎么办呢?”小朋友就想到给他一部“照相机”,让他外出摄影,当豆豆接过“照相机”时,就转哭为笑了,在游戏中表现得很积极,这样在我的启发下,培养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创新,可以让幼儿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充分体验创新的乐趣。例如:在玩:“水果市场”的游戏时,“摊主”大声喊着:“快来买哟,有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绿绿的大西瓜哟。”我见没几个“顾客”去买,便去问“摊主”:“怎么只有这些大家都已经吃腻了的水果呢?”我让他去想想、去问问“顾客”想吃什么样的水果。过了一会儿,他便把橡皮泥制成的红苹果、黄梨、绿西瓜揉成一团重新捏了捏,又叫卖起来:“快来尝呀,最新品种:彩色多味水果哟。既有苹果味,又有梨味,还有西瓜味哟。”果然,“顾客”纷纷抢购了他的新产品。

(三)给幼儿在游戏中自由表现的权利。

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快乐自主的实践活动。要体现快乐和自主,就必须保证幼儿的游戏不是在外在强制情况下进行的,而是出于其兴趣和需要,自发、自愿、自主地进行的,才能使幼儿从中获得愉悦。因此,为使游戏活动更为完善,教师在游戏的展开中必须明确幼儿是游戏的主体,教师只能是给予建议,不能控制或支配幼儿。如果幼儿的游戏只是按着老师的意图来进行,过度重视游戏的教育性,而忽视幼儿身心的愉悦感,那就丧失了游戏的真正意义。幼儿获得的自由度越大,那他们的自主性就发挥得越好,因此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愿望,减少对幼儿游戏活动的控制以及不必要的干预,让幼儿自由的表现和体验。

但是,由于幼儿水平能力有限,教师适当适时的指导也是不可货缺的。要善于把握好指导的时机和对象,最好以间接指导的方式进行,即以游戏中的身份进入,自然而然地帮助孩子丰富游戏的情节,推动游戏的发展。例如在开展“易初爱莲超市”的游戏中,扮演“制作糖果”的工作人员生产完较多的“糖果”后不知如何处理。而老师则在这时扮演一个顾客的角色,问幼儿这些糖果是否要穿上漂亮的衣服,然后再拿到商店中卖?于是,幼儿受启发后,有的幼儿开始包装“糖果”,有的则把包装好的“糖果”送到超市的“糖果柜”中发售,游戏的情节顺利地开展下去,孩子们玩的兴致勃勃。

(四)给幼儿在讲评中自由表达的权利。

游戏结束之后的讲评环节,是帮助幼儿总结交流游戏情况,以提高游戏质量,发展游戏情节的重要环节。在讲评中,虽然老师起着主要的讲评作用,但是孩子的想法也是不容忽视的。由于每个孩子都亲自参与了游戏,他们都乐于也迫切地将自己在游戏中的情绪、体验等告诉大家。因此,在讲评中教师也要给予孩子表达的机会,不能一味地让幼儿被动地倾听,这样孩子参与讲评的积极性不高,讲评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孩子的“说”并不是漫无目的表达,他是在老师所设的“线”下有争对性的表达,教师再有争对性的进行评价,即所说的是围绕教师的指导要点,保证了讲评的质量,对幼儿的语言表达也有很大的帮助。总的来说,教师要使用适当的言行来指导幼儿游戏,以保证幼儿游戏的权利,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让幼儿自由选择游戏的内容与方式,使幼儿的自主性在角色游戏中得到更好地培养。

今天的幼儿是21世纪社会建设的主力,对于做一个有益于21世纪建设的人所需具备的素质,均应在幼儿时期奠定一定的基础。所以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他们良好行为品质、意志性格等的形成,在游戏的全过程中真正把幼儿当作游戏的主人,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发展。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课件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