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音乐游戏中几点策略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小结:音乐游戏中几点策略

编辑:制度大全2022-04-10

文章来源制度大全

qiquha.coM

小结:音乐游戏中的几点策略

音乐游戏是以发展幼儿的音乐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游戏活动,在听听、唱唱、跳跳、玩玩

等自由愉快的活动中,培养了幼儿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让幼儿获得了很大

的快乐。音乐游戏是最为幼儿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艺术形式。在音乐游戏中我主要

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借用音乐图画书,激发幼儿的兴趣。

音乐图画书上的图案既简单,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幼儿易懂,能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如:大班的音乐游戏《热闹的池塘》,幼儿观察后都能说出其中的画面上有谁?他们

在干什么?

二、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和旋律。

在熟悉歌曲旋律的时候,我会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让幼儿随音乐拍手,拍肩、跺

脚,还让幼儿自由创编各种动作,帮助幼儿熟悉歌曲旋律。如:《热闹的池塘》,在播

放歌曲的时候,引导幼儿来创编泡泡的动作,圆泡泡,扁泡泡、三角形泡泡,自主变泡

泡等。多次倾听后熟悉了歌词与旋律。

三、运用多种形式来演唱,提高幼儿参与性。

一尘不变的演唱歌曲,幼儿会无趣厌倦,我就利用音乐游戏中出现的动物、人物、或者

歌曲中可以发出的声音来哼唱,如:《热闹的池塘》中涉及到青蛙、螃蟹,我就让幼儿

用青蛙的“呱”来哼唱,螃蟹的泡泡破了的“啪啪”唱,幼儿兴高采烈的演唱着。

四、教师参与角色扮演,促进游戏有趣,增进师生关系。

刚开始时游戏,孩子们不熟悉游戏玩法,教师可以扮演角色来引导,如:音乐游戏《热

闹的池塘》刚接触时,幼儿总是忘记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我参与其中的角色后,能带

动幼儿一起和谐的做动作,积极性也提高了。熟悉了游戏玩法,教师角色加入也能让游

戏更有趣,能使孩子们兴趣倍增,融洽了师生关系,同时教师以角色身份影响指导游戏

,也特别得心应手。

音乐游戏教学策略是灵活多样的,策略的使用也是因人而异。以上是我在组织幼儿音乐

游戏时常用的策略。一个有效的音乐游戏,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摸索,不断的实践,让我

们一起尝试有效方法,一起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满足与快乐吧。

文章来源制度大全

qiquha.coM

篇2:小结: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几点收获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小结: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几点收获

音乐是一门充满灵性色彩和智慧光芒的艺术学科,也是向幼儿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幼

儿学习音乐的动机并非为主动完成教师预定的教育目标,而是服从于自身兴趣和需要。

根据以上的特点和自身对音乐活动教学的了解,说说在音乐教学中的几点策略:

1、教师熟悉教材,用情绪情感来感染幼儿。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对音乐作品的熟悉,情绪情感表达都能感染影响幼儿情绪情感

。如在音乐欣赏《狮王进行下曲》,我对这个音乐作品比较熟悉,所以在活动中我能自

然而然的创设一种与作品相协调的氛围,引导幼儿用表情、动作、吼声来表达对作品感

受。由于我有意识、有目的地将自己的快乐高涨情绪表达出来,活动中孩子们深受老师

的感染自然而然的跟随老师进入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

2、在音乐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

为了能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能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在一节音乐

活动中,必须调动幼儿除听觉以外的多种感官来参与音乐活动。如:大班的歌曲《小狗

抬轿》除了让幼儿倾听、观看图谱歌唱外,还让幼儿创编抬花轿的动作,扮演角色小狗

和老虎,使他们对乐曲的理解更深刻、更生动和更形象,记忆掌握歌词更容易更简单。

3、善于观察幼儿的活动需求。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锐地察觉他们的需要”是《纲要》对教师提出

的要求。在音乐活动中我们要随时密切观察幼儿的反应,教师才能及时了解幼儿的困难

和需求,才能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如中班音乐游戏《喂小鸟》中的小鸟飞,“

小鸟”们听音乐自由飞翔、嬉戏的这一环节中,孩子们忘我地表现着自己心中的小鸟,

却又不时被他人碰到或撞到别人,我就以语言伴随动作,用鸟妈妈的口吻对全体幼儿说

:“孩子们,大家在一起飞的时候,一定要用注意安全,瞧瞧身边的小伙伴,如果身边

的小鸟向上飞,你就应蹲下;它张开翅膀,你就应将翅膀收拢;还可以一个方向有规律

的飞行,你们还可以随鸟妈妈的儿歌来做飞行的动作。这样我们就不会受伤,而且会玩

得更开心!”几次游戏后,幼儿在我的儿歌提示指导下,逐步学会了通过改变动作姿态

、幅度以及行进顺序、速度等来避开干扰并互相配合的方法,孩子们快乐又安全的表现

着,游戏着。

4、善用鼓励激发幼儿更强烈的学习动机。

音乐活动中的鼓励主要是为了培植幼儿自信,激发他们更强烈的学习动机,而这种鼓励

要渗透于音乐活动的动态过程中。教师要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来鼓励幼儿,如:轻轻的抚

摸、微笑、语言等。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更浓厚的兴趣,幼儿对下次活动的期待和更强

烈的学习动机也会应运而生。

一个有效的音乐教学活动,不仅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并灵活运用有效教育策略,更需要教

师将这种“教”的策略转化为幼儿“学”的策略,只有教师用心思考、精心设计教学活

动中的每一个环节,让幼儿在音乐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使教学过程得以优化,从

而使师幼共同获得音乐活动带来的满足与快乐。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篇3:小结:请把游戏权还给孩子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小结:请把游戏权还给孩子

最近两年,随着各地幼儿园对“自主性游戏”的高度重视,“自主性游戏”这一课

程研究项目被推到了幼教改革的风头浪尖。最近这几天,我正巧有机会观摩了本区域内

几所公办幼儿园,特别留意了这几所幼儿园的“自主性游戏”,从中发现了一些“不得

不说、不能不说”的共性问题。

幼儿园游戏,有别于“幼儿的游戏”

幼儿园的游戏,几乎都是由幼儿教师自行设计的。教师精心布置游戏空间,精巧制

作游戏玩具并设计出相应的游戏玩法和游戏规则,甚至会做成“图文公约”布置在该游

戏区角内,便于全班幼儿按照一定的游戏规则入区玩耍。在幼儿玩游戏的过程中,教师

会重点观察、认真评价幼儿的“游戏任务”是否顺利完成,而很少关注孩子们在游戏过

程中的“快乐的源头、烦恼的原因”,这样的“自主性游戏”在本质上具备明显的“学

习任务”,却丧失了“自主性游戏”的游戏本质和内在价值,无法真正萌发幼儿“自主

自发、自觉自愿”地玩游戏的兴趣。

幼儿园游戏,呈现“虚假的繁荣”

当我走进每一所承担“区域游戏”展示任务的幼儿园,每个班级或每个班级区角内

,我看到所有参与玩游戏的孩子们,都有明确的游戏任务意识,甚至在某一个小班,我

竟然看到38个孩子分散在5个大区域(内有16个小区域)这样的空间内玩游戏,这么多的

游戏区域和游戏项目,2-3个孩子分别在进行不同的游戏内容,他们之间没有相互学习、

借鉴模仿和自由交流的机会。表面上看似每一个孩子都在“材料丰富、内容有趣、多种

玩法”的游戏区角内进行游戏,但是,从孩子们的呆板表情中可以看出来,这些游戏内

容并不是孩子们真正想玩的游戏,而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组织他们玩的,

在教师的示意下进行“表演”性质的玩游戏,希望能够获得观摩教师的“肯定、夸赞”

。但是在这一群3-4岁的孩子们脸上,我们很难看到开心、舒心、开怀的笑容,或许,这

样的“自主性游戏”活动内容和具体玩法,他们已经玩过N次了,这些游戏材料、游戏内

容和游戏任务对于这个班级的孩子们来说,已经失去了应有的“好玩、有趣、新奇”的

特点,于是,孩子们脸上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了“老师非让我们玩游戏”这样的尴尬表情

幼儿园游戏,教师成了“最忙碌的人”

幼儿教师是一群最为忙碌的人,虽然幼教主管部门一再强调幼儿教师需要观察、留

意幼儿的具体游戏行为和游戏表现,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价值判断,因势利导地以“支

持者、合作者”的角色身份融入游戏,进行适时、适切的游戏指导和游戏管理。但是,

我们在观摩过程中发现,只要幼儿教师的眼睛里看到某些幼儿“不在玩、不会玩”,她

们马上会忍不住跑过去热情地引导:“你在玩什么呀?你可以这么玩!”其实,教师不

妨静下心来,安安静静、踏踏实实地观察孩子们的游戏活动,反而能够捕捉到孩子们和

游戏材料之间是否发生着“有效互动”这样的教育契机,因势利导地获悉这样的信息:

某些游戏材料对孩子们来说,结构性太强,不具备挑战性,孩子们不爱玩;某些游戏任

务对孩子们来说,或许太难了,需要教师降低要求,孩子们才能够获得成功体验。我相

信,一个连5分钟时间都不能够静下心来进行观察的教师,她们班的孩子很难做到“安静

、持续、深入”地玩游戏。幼儿园“自主性游戏”活动过程中,如果幼儿教师一不小心

成为了那个“最忙碌的人”,那么,这样的幼儿教师,反而会成为孩子们玩游戏的“强

干扰因素”,使得孩子们无法安静、自主、自由、快乐地玩游戏,说不定,孩子们反而

会辜负了这些教师的“良苦用心”!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篇4:第一学期小班家访小结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qiquha.CoM

第一学期小班家访小结

8月25日、26日利用两天的时间,我们对班级23个孩子进行了全面的家访,家访率达100%

。由于家访之前都与家长约定了时间,因此,每一个孩子的爸爸或者妈妈都有在场,便

于我们的沟通交流。具体对家访情况小结如下:

1.对孩子的认识:大多数的孩子在家长,尤其是奶奶、外婆的眼里是比较聪明的,很多

家长告诉我们,孩子能自己吃饭,自己解小便,自己睡觉。有些家长也对自己的孩子的

社会交往能力比较自信,认为孩子不会跟别的孩子争抢玩具,也比较愿意和同伴一起玩

。但是有些家长也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其他孩子来争抢玩具的时候,也会出手打人,希望

老师多给予关注。有好几个家长说,孩子在家午睡之前需要喝奶粉,担心在幼儿园不喝

奶粉会吵闹。

2.入园的心情:很多家长都非常关注班级幼儿的人数,担心23个孩子老师会照顾不过来

。也有不少家长非常担心孩子入园几天会吵闹,会使孩子的喉咙发炎等等。

3.对个别幼儿的关注:在家访中,我们特地询问了孩子的过敏史等方面的事项,有个别

孩子体质比较弱,像陈*因为动过手术,身体一直很虚;有个别孩子对有些食物过敏,

如邱嘉怡不能吃芒果,王*青霉素过敏,胡至昀、胡宇轩是过敏性体质等等。

4.入园简介:在家访中,我们向家长介绍了幼儿园、班级的情况,同时也向家长提出了

一些需要家园配合的事项,比如接送制度、需要携带的物品等等。

从这些交流的情况中,我们发现:

1.现在很多年轻的家长还是比较懂一些教育的,尤其是在保育方面,家长们也十分注重

。但这些年轻的家长却往往因为贪图方便、轻松,或者工作繁忙的原因,将孩子交由祖

辈看管。祖辈的教育还是比较滞后的,因此,两代人形成了不同的教育行为,使得孩子

个性方面出现两面性。我们建议,家长之间关乎教育的,还是要形成统一的战线,使孩

子明白地了解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2.对于孩子的能力,我们在家访中也发现,大多数孩子还是比较好的,自理能力基本上

都能自己完成。但也有一部分孩子在午睡前还是有喝奶的瘾。我们建议,在开学初让孩

子还是按照家里的习惯,慢慢地将这一习惯改掉,也希望家园进行配合,家长们也表示

赞同。

3.在交流中,我们发现奶奶对老师的要求很高,希望老师对孩子“顺毛摸”,多表扬孩

子。有奶奶甚至说:“老师说话声音不能太响,要把宝宝吓坏的!”而事实上,这个孩

子是比较顽皮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分析,第一,这个奶奶对老师的要求苛刻,特别

宠溺孩子;第二,有可能是奶奶在孙子入园前,自己先产生了紧张、恐惧的情绪,生怕

孩子受到委屈。我们再三安抚奶奶,孩子入园会哭闹是很正常的,但是大人不能自己先

紧张,你的紧张会感染孩子,使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会延长。我们在接下来的家长工作

中虽然有难度,但还是有心理准备迎接、应对好这项挑战。

4.对于个别幼儿的特殊性,我们建议家长能详细地将情况写下来,便于我们工作中进行

特别操作,能更好地照顾孩子。

虽然很辛苦,但在家访结束后,我们发现自己收获了很多,对孩子也有了很多的了解,

为更好地开学迎接孩子做好了前期的准备。希望能让孩子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qiquha.CoM

篇5:第一学期亲子活动小结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qiquha.CoM

第一学期亲子活动小结

为了更好地让幼儿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们在8月27日上午开展了亲子活动。本次活动我

们以游戏为主,包括儿歌《学说话》和绘画《吹泡泡》。现对整体情况总结如下:

1.关于幼儿:大多数的幼儿在家长的陪同下,还是能比较好地参与游戏,尤其是在《学

说话》儿歌的延伸活动“母子交谊舞”,孩子们都玩得很开心;在给小鱼添泡泡的时候

,孩子们也画得很认真。有些孩子比较有表现欲望,因此,和老师打招呼的时候,会和

老师抱抱,有些孩子比较羞涩,不会主动和老师打招呼。

建议:我们要给有表现欲望的孩子更多的表现平台,让孩子展示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要

给羞涩的孩子更多的自信,当他们获得一点进步时,要给予表扬,使孩子更有参与的欲

望,逐渐让孩子形成开朗、自信的性格。

2.关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在我们亲子活动中表现地一览无遗。

很多家长还没有等老师把话说完,就要求孩子做这做那的,所以教室里一片叽叽喳喳的

声音。有些事情孩子已经做得很好了,家长还在指指点点,使得最后孩子什么也不愿意

做了。

建议:家长的这种心情,我们很理解。但是我们应该让家长明白放手才能让孩子有收获

。其实包含在这事件中蕴涵了家长很多的教育理念是比较滞后的,因此,我们在与家长

交流的时候,要适时地转变家长不科学的教育理念,让家长的教育行为和幼儿园同步一

致,把孩子教育地更加好!

3.关于保教人员:由于本次活动组织得比较匆忙,因此我认为两位老师和保育员之间的

交流还不够多,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该怎么做,都需要有很好的默契,而我们三个

人都是第一次合作,因此配合方面有待提高。比如,王晋秋小朋友的妈妈丢下孩子,去

听家长学校的讲座了,孩子一个人哭闹不停,配班的老师和保育员就不知道怎么办了。

建议:团队合作在工作中是比较重要的。由于新老师、新保育员接触的时间也不是很多

,因此这种默契感还是需要进一步培养,这样对今后开展班级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4.关于课程:本次活动,我们选用了语言和美术这两个领域的游戏活动,期间还穿插了

手指游戏和亲子游戏,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家长们也玩得非常开心。动静结合,安排得

还是比较合理的。

建议:小小班的孩子还是比较喜欢简短的手指游戏,喜欢在动手、动脚中学习本领。这

符合2~3岁幼儿的年龄特征。因此,在日后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多创设情境,多用游戏,

让幼儿对此产生兴趣。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qiquha.CoM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