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小结:在一日生活中逐渐养成幼儿环保意识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教育小结:在一日生活中逐渐养成幼儿环保意识

编辑:制度大全2022-04-09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教育小结:在一日生活中逐渐养成幼儿的环保意识

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灵的深处”小班幼儿对于很多知识都非常匮乏,对于环保的意识一比较薄弱,我们可以将环保知识渗透在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中。

一、日常行为中的渗透。

在日常生活教育过程中,单靠一节环保课程是很难引导幼儿形成环保习惯的,需要我们在幼儿的日常行为中,渗透环保教育。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双有“心”的眼睛,及时把握住教育的契机,比如每天我们都会有吃点心的时间,幼儿在吃水果,扔果皮的时候,就会注意他们是否扔到垃圾桶,有没有随便乱扔东西。在外面参与户外活动的时候,有没有随便乱踩草坪、采摘小花等,都需要我们及时提醒,从而在一点一滴的行为中,养成一种环保的意识。

二、游戏活动中的渗透。

小班幼儿对于游戏的开展都非常感兴趣,将环保活动融入到游戏中,在游戏的促进中,形成一种环保习惯。在开展游戏活动中,会需要一些游戏材料,利用一些废旧材料,如:易拉罐、硬板纸、牛奶盒等废旧材料,与幼儿一起讨论可以变成什么,制造出新的游戏材料,知道有些物品还可以循环利用,而且还能做出更好玩的玩具,让幼儿感受到这些物品也是非常宝贵的。以幼儿喜欢的方式,儿歌、故事等游戏形式,使环保活动变得更加游戏化、趣味性。

二、教学活动中的培养。

教学活动是幼儿活动中的一大环节,教师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使幼儿得到各个方面的发展。在环保教育的活动中,针对性的围绕环保的话题,从而得到更好的环保教育效果。

在一次活动活动《青青的草地》中,请幼儿感受草地的一片绿意,在观察图片的过程中,由绿油油的草地变成枯萎的杂草,幼儿的心情也随之转变,在讨论的过程中,他们自己能领悟到这种心情的变化,在出示各种污水、废旧排放等图片的时候,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会把小草给破坏,有人去踩草地的时候,也知道我们应该走在石板路上,让小草也能健康的成长。在一次次的教学过程中,让幼儿了解到环境的重要性,也培养了幼儿环保的意识,从而形成一种环保习惯。

总之,在幼儿日常生活中,已与环保环环相扣,未来的环境是今天的幼儿所创造的,他们的思想将是我们未来环境的一大重要因素。将环保的意识融入到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将环保意识转变成一种环保行为习惯,共同为我们环境所努力,还我们一片绿色的世界。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篇2:教学心得体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心得体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人们渴望上天赋予自己高智商,盼望拥有大智慧,却往往忽略了最大的智慧--习惯。

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卢致新在谈到成功的人们似乎永远在成功,失败的人们似乎永远在失败的原因时说:“习惯两个字在起作用,一个人习惯懒惰,他就会无所事事地到处溜达,一个人习惯于勤奋,他就会孜孜以求,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

可见,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它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在《培根论人生》一书中,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曾专门论述了习惯与命运的关系。他深刻地指出:“人们的行动,多半取决于习惯。一切天性和诺言,即使是人们赌咒、发誓、打包票,都没有多大用,都不如习惯有力。”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

“是在幼儿园。”

“您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

“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最主要的东西就是这些。”

这段对话是颇让人深思的,从幼儿园学到的最基础的东西,直到老年时还记忆犹新,说明从小养成的习惯会伴随人的一生,时时处处起作用。

有这样一首小诗:

丢了一颗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战匹马,伤了一位骑土;

伤了一位骑土,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国家。

这首小诗,它雄辩地说明了一颗钉子与一个国家的关系,细细品味,就可以看出小诗里寓含着一个大哲理,那就是:要想成功,必须有良好的习惯,而这种良好的习惯就是要从小事做起,诚如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三岁决定一生。”因此从小就应该养成好习惯。

篇3:关于学生养成教育的反思

关于学生养成教育的反思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新一代全面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而素质教育的基础首先是建立在做人的基础上。

英国诗人德莱敦曾说:“首先,我们培养习惯,后来,习惯塑造我们。”习惯影响着生活的所有方面。习惯是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而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娇惯,因此在生活、学习各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良习惯,这些不良习惯成为学生发展的最大绊脚石。如能从小开始就关注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培养,学生一旦养成良好习惯,那就达到“不管”的目的,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小学孩子心智急剧发展变化,容易受外界各种各样的影响,可塑性很大;他们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教师的教育引导对他们习惯养成起关键作用。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对与一个人的良好习惯有过绝妙的比喻--“良好习惯乃是在神经系统中存入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整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因此,良好行为习惯是人才成长、终生发展的基础。重视对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力求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打实基础,创出新意。

养成教育是近几年来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简单的说,养成教育是以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为根本,把品德养成、行为习惯养成和生活能力养成为基本内容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它既是一种基础教育,也是一种综合教育,可以存在于教育的每一个细节。养成教育是一种关怀一生的教育。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习惯的关键期,是养成习惯的“模具”。小学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有责任、有义务为孩子存储更多的文明素养,使之成为孩子们享用一生的高尚人品和精神财富。但是,作为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实施者和监督者,教师应该有以下的几点转变。

一、养成教育的目标:要“从圣人”走向“合格公民”。养成教育要紧扣人的底线,贴近学生,科学合理的设计循序渐进的目标,使目标兼有现实性和理想性。

二、养成教育的过程:要“从速成”走向“养成”。人的良好德行的生成更多的是要靠“养成”。

三、养成教育的方法;要从“外形”走向“内化”。养成教育重要的就是在于学生的感受,而非知识和技巧。因此,我们要从最现实最根本的生活去共鸣学生心灵深处,才能让养成教育长得茂盛,结出硕果。

良好习惯的培养,除以需要学生家长配合和生活环境的影响,作为一名班主任,我认为在学校中可以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培养。

一、注重有层次的培养。小学低年级和中高年级在养成教育上要有层次,低年级重在行为习惯,中高年级除了习惯,还重在事理情感,层次上要有一致性和统一性。

二、注重在课堂中的渗透。课堂是培养教育的主渠道,重视在各学科中有机渗透养成良好习惯,把新课程实施中的德育目标、美育目标教育落到实处。

三、注重在活动中的体验。养成教育应该以丰富的活动为载体,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精心组织,详细宣传,不断强化。教师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教师的精心付出,才会有学生心灵的收获。

四、注重在校园文化中的熏陶。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能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作用。如升国旗制度、黑板报、雕像等等,都有环境育人的作用。五、注重节日的浸润。充分利用民族节日、重要节日和事件纪念日等时节,把养成教育充满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浸润到学生的思想、情感、言行之中,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由于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少,信息来源不广,接收信息慢,再加上广大教师长期在农村小学工作,忙于日常工作,工作量大,学习机会和时间少,往往是凭自己以往的经验,传统的观念和方法,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专业发展水平在经验型教师的层面上停滞不前,给新课改的实施和学校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为此,在校本培训中,采取有效的途径和策略,引导教师主动地依照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自觉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教育反思,增强教师的反思意识,逐步提高反思能力,是书香校园建设和校本研训的主要目的所在。

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之一,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关注人的发展。新课程的一系列变革,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空间与平台,同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观念和方法,以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必须在校本培训中,通过适当的途径和策略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使全体教师自觉地、积极主动地自我完善和提高,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教育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改进自己的言行,是达到不断提高自我,不断完善自我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篇4:《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主题班会教学反思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主题班会教学反思

由于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反复的过程,所以除了在班会课上展开习惯养成教育,其实在平时任何时间都需要不断重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对于这一次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与学习习惯为主题的班会。班会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到习惯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告别不良的行为习惯。班会的形式主要形式是:讨论。我们班学生大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道理从他们自己或者小伙伴的口中讲出比从老师说教更为容易接受,事实证明,讨论式班会效果也更好。

从内容环节上看,整堂班会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一、班上最近存在的不良习惯,习惯的重要性。

二、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如何告别不良习惯。

其中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这三个部分展开,主线索比较明朗,但在三个内容的衔接过渡方面还需要改进和锤炼,使之更加自然流畅。内容选材也比较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有些事例能够引起中学生的兴趣,增加了趣味性,也使学生从故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但由于这三个方面范围较宽,每个部分拿出来都可以讲一节班会课,所以内容略显臃肿,时间有些紧张,没有做到知识点的深入挖掘。还需要精简内容,进一步深入展开,让学生体会的更加深刻。

从形式上看,这次班会采用了多种形式。例如,运用事例感悟让学生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通过故事续写让学生体会到不良行为习惯带来的危害。运用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找出身边的不良行为习惯并拿出解决的对策。但是讨论时间比较难控制,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可以适当减少讨论次数,增添知识抢答之类的环节。

班会存在的不足:

1、班会准备不充分,没有让学生搜集相关方面的材料。

2、问题设问不具体,没有更加密切的联系学生实际。

如果提前搜集关于同学们现状关于习惯方面的照片作为讨论,效果可能会更好,尤其是学生讨论时候能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从学生主体地位上来看,基本上能够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去体会,让学生去找,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但学生举手发言不是很踊跃,提问范围也太窄,没有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其中去。在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探讨方面做得不够好。

总之,这堂班会课让我感到了自己的很多缺点和不足,需要通过更加努力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从而争取更快的成长和进步!

在班会课以外,时时刻刻都要落实关于习惯养成的培养,只要一出现问题,及时以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反复教育,最终才能使得良好习惯真正落实,总之,良好习惯养成教学是持久战,班主任必须和学生共同努力,一旦松懈的话,坏的习惯可能又浮出水面,不利于班级管理。

篇5: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读题习惯数学教学心得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读题习惯数学教学心得

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有许多大大小小的习惯要着重从头培养,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比如课前准备的习惯,专心听讲的习惯,勤于思考的习惯,敢于说的习惯,认真写的习惯等等,需要培养的习惯很多,但有一种习惯往往被别人忽略的--认真读题习惯的养成。读题是审题的前提,是解题的基础。通过读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理清条件与问题,明确条件与问题的种种联系,使要解决的问题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印象,为解题作良好的铺垫。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方法和习惯,很有必要。

小学一、二年级的小朋友由于年龄比较小,识字量较少,而阅读理解能力和生活经验又有限,再加上在思维方式上与成人也不同,所以读题及对题意的理解就成为了部分孩子学习上的拦路虎。我们可以发现,不少孩子本身很聪明,学习也很认真,可是一独立做题就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错误,下来单独询问,其实孩子是会做的,只是在读题上出现了问题,才导致了错误。这个问题看似不严重,但是,却足以影响到孩子的一生。经过认真分析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1.漏读。

2.只读了题目要求的前半部分,剩下的不读了,或看到了却没在意,导致孩子在做题时只完成了题目要求的一部分。

3.有的孩子对题目中的字都认识,但对题目中某些字、词的意思不理解。因此,作为教师,从低年级就要着手从培养孩子良好的读题习惯抓起,为孩子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来培养低年级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呢?

一、相信学生,多给他们读题的机会。

刚入学的一年级,识字量很少,在最初一段时间由老师或家长为其读题,这样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小学生的依赖思想,这是难免的。但是当拼音教学告一段落后,我们便可应该把读题的权利交还给学生,千万不能因小学生读题速度慢或拼读出声而越俎代庖,一包到底。因此,在我们的练习中,要考虑到这一点。对于学生不认识的字应加上拼音,让学生拼出字,然后读出字词,并引导他们自己理解题意。这一点语文教师会很注意,但是数学教师便很“勤快”,这对以后学生读题的能力是很不利的。所以老师不能贪图省快而放弃了拼音这个工具。应充分利用拼音这个工具让学生自己读题解题。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老师更应该放手让孩子去读题,如果老师把题目的要求自己一手包办,仔细地帮学生分析题目的要求,没有让学生养成独自读题的习惯,所以解决问题时,学生就会对要求一眼看过,不求甚解。在读题习惯的培养上,我的原则是教师一定要做一名“懒”老师,该让学生理解的要求,读的题目一定要让学生独自完成,学会抓住重点的词,逐步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因此,我们必须相信学生,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就会给你一个惊喜。

二、教给正确的读题方法。

读题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作准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如可以大声读、轻声读、默读,要读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等,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这就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读题方法的指导。

解决音义,读通。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少,认识生字是读懂题的基础。当我们教师呈现有文字的题目时,必须把学生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带领学生认读,把学生不理解的生字和词语适当进行解释。

认真仔细,读准。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经常凭经验做题,所以对题常会一扫而过,就动笔了。而事实上题目并不是他们“经验”里的样子,题目的意思发生了改变。为了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字字出声读题慢”。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默读能力,出声轻读、用手指读能帮助他们不漏字、不添字,读懂意思。同时,要求学生轻读后再默看题,详细理解题目的意思,逐步提高读题能力。

咬文嚼字,读懂题意。咬文嚼字就是要善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或句,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义。如:一年级30人,二年级33人,一年级和二年级一起做游戏,平均分成7组,每组多少人?在反复读题后,让学生划出关键字(和、平均),并理解和是让我们求和要用加法,平均是让我们分得一样多要用除法,而且是先用加法再用除法。在最初可以让学生先划关键字,慢慢地让学生试着说去对关键字的理解,从而培养其理解能力。

三、高质量读题-理解题意

对题目意思能正确领会,还需要对题目进行正确、全面的观察。心理学认为,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它是知觉的高级形式。同时,观察与思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观察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地伴随着思维活动。低年级题目大多都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审题的能力,教师还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读题就要求学生眼到、口到、手到。低年级题目大多都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在一些情境中,学生会去观察与题无关的信息如白云、蓝天等,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注意主要信息。在课堂上,教师要语言简练明确,对学生的观察要求要指向清晰,尽量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有价值的信息中去。慢慢地,学生就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画面,然后再读题,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很多时候读题不仅要求眼到、口到,要求手到。一是划出关键字,还有就是在特殊的题型上更应该去动手。比如在解决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折折剪剪的过程中,理解题意,解决问题。如:把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次可以得到哪些图形?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图形?等等。教师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折折拼拼,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题意,正确思考,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空间观念。

四、提高学生读题的兴趣

当做练习有了一定的经验,学生便有了凭经验做题的贪懒思想,而忽视题的要求。在这时,我们不妨采用多种形式,变换读题方式来刺激学生读题,比如让读题最棒的小朋友当小老师为大家读,当小老师是小朋友觉得最荣耀的事,因此大家都努力地把题读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那个。再比如开火车读,分角色比赛读等这些都是小朋友们喜欢的读书方法,应用到读题中来,同样也受小朋友的欢迎。这样摒弃了单一的读题方式,把读题置于比赛、活动甚至游戏中,自然学生的兴趣就提高了。

最好,要求家校联系,共同促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有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二者始终都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同样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因此每当学生带回必须读题做的练习时,教师要在家长会或是平时的交流中,要让家长明白孩子独立作业的重要性,友情提醒家长督促好孩子认真读题,认真完成作业。

小学低年级阶段良好读题习惯的养成是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也是小学阶段要养成的重要学习习惯之一,教师必须重视。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和思维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加以引导,真正帮助学生提高审题能力,要求学生读题要做到“眼到、口到、手到”,教师和家长共同合作,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审题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为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