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教学反思:摸摸这儿摸摸那儿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幼儿园中班教学反思:摸摸这儿摸摸那儿

编辑:制度大全2022-04-09

幼儿园中班教学反思:摸摸这儿、摸摸那儿

活动目标:遵守游戏规则,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并能正确传达。

教学设想:

“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这是《纲要》的实施原则。所以我设计的这个活动就是在培养幼儿倾听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同时将规则意识渗透在其中。<<纲要>>指导我们:“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在幼儿园的教育中,语言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努力营造语言运用的环境,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幼儿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在设计“遵守游戏规则,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并能正确传达。”这一活动时,我采用了两个传统游戏贯穿在整个活动中。

活动描述:

1、教师先与幼儿交谈,“你们还记得摸摸这儿,摸摸那儿的游戏怎么玩吗?怎么才能正确的摸对呢?”幼儿说出当教师发指令时要认真听。

2、教师小结:“听别人讲话时,最好将手里正在做的事情停下来,眼睛要看着对方,这样才能更好的听清听懂别人说的话。”

3、请幼儿做游戏--摸摸这儿,摸摸那儿,幼儿根据教师发出的指令去摸相应的东西。

4、教师再一次发指令时,故意说得很快,孩子们都没有动,而是不解的看着老师,教师问“你们怎么不动啊?”孩子们大声的说“不知道摸哪里?”“为什么呢”有个别孩子说“你说的太快了,没说清楚”在这里教师引导幼儿知道想让别人听清楚自己说的话,那讲话时速度要适中,不快不慢;语言要准确,吐字要清楚。

5、请个别幼儿发指令,教师和其他幼儿共同游戏。教师的参与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请个别幼儿发指令则是让幼儿自己尝试体验并肯定自己。

6、小结:再一次强调听别人说话要认真听,对别人讲话要说清楚。

请幼儿玩传话游戏,并用图式的方法强调游戏规则

1、更新游戏方法,继续玩游戏:摸摸这儿,摸摸那儿。

l将幼儿分成几组,教师将要摸的地方悄悄的告诉每组的第一个幼儿,然后依次传话,最后一个幼儿收到指令后,马上跑去摸相应的东西。

2、听特征请小动物

l教师将要摸的小动物的特征悄悄的告诉每组的第一个幼儿,然后依次传话,最后一个幼儿收到指令后,马上跑去将相应的小动物的图片取回。

l逐渐加深指令的难度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一组

猴子

戴蓝帽子的小狗

穿绿衣服吃冰糕的小猫

第二组

鸭子

戴绿色花的小猫

穿黄衣服踢足球的小狗

第三组

青蛙

戴黄色花的兔子

穿红衣服跑步的小兔戴

。。。。。。

3、师生共同找到出错的原因,再一次强调传话的要求:认真听、说清楚、不着急。以及游戏规则。

课后反思:

规则意识的建立是幼儿社会性培养的必然要求,能加强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而游戏则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他们最早、最基本的交往活动,游戏过程本身就是儿童交往的过程。传统游戏是游戏的一种形式,大多数传统游戏配有琅琅上口的童谣,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而且传统游戏的玩具材料简单,玩法易学、易会,游戏开展具有很强的随机性;游戏中具有很强的挑战性、竞争性,符合幼儿好奇、好胜、好满足的心理,深受幼儿的喜爱。所以我在本次活动中采用了两个传统游戏。活动中幼儿与同伴共同游戏、共同配合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但在玩传话游戏时个别幼儿求胜心切没有遵守游戏规则,我没有用语言干预,因为《纲要》指出,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对其进行社会性的培养,要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所以我运用了图式的方法,借用简单明了的图画进行干预如,(表示一个接一个的传话,最后一个幼儿去实施听到的指令)等,引导孩子们学习自我管理。

在传统游戏“摸摸这儿,摸摸那儿。”中,孩子们知道要有良好的语言习惯,讲话时速度要适中,不快不慢;语言要准确,吐字要清楚。说话时,要看着对方,不要东张西望。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而传话游戏就是让孩子在游戏中去听、去说,直至会听、会说,并且要遵守游戏规则。整个活动我都力求给幼儿创设一个很好的环境,通过游戏去丰富幼儿的语言经验,使幼儿的语言和社会性在积极互动的环境中得到真正的全方位的发展。但在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预设的传话内容对于中班下学期的孩子来讲有些难,所以我临时做了调整,降低了难度,使孩子们感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在第一次传话时我发现如果我一个人为3-4组的第一个小朋友传达指令就会造成等待和遗忘的现象,所以第二次传话时,我就请配班的老师和我共同传达指令,尽量减少了等待现象。

活动结束后,我听到有孩子抱怨自己没有机会去实施指令,所以我想可能我还是没有能关注到孩子们的需要,如果在活动中能适当的为孩子们调换一下座位,或传话的方向做一个调整,那可能就会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我想在以后的教育活动中,我会吸取这次的经验,尽量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篇2:中班今天我搬家社会活动教学反思

中班今天我搬家社会活动教学反思

课题生成

每个幼儿的成长都离不开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的生活环境也随之有所变化。于是我通过“今天我搬家”这一社会活动,让幼儿了解搬家前应做的准备工作以及搬家的一般程序与常识,学习分类整理物品,初步尝试给物品打包,体验搬家时的辛苦以及对新家的向往。通过操作、游戏、交流、交往等,体验与他人交往的乐趣,并在实践中提高自我服务的能力。

活动分析

本节课以故事导入引起幼儿对新家的的向往。同时利用小猫手偶和小朋友们谈话,请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经验想像一下搬家的一般程序与方法。小朋友对小猫这个动物形象很感兴趣,讨论的积极性很高。接着引导幼儿观看图片,请幼儿说说图片上的人们是怎样搬家的,看看他们搬家的程序和方法是不是和我们讨论的一样,然后观察图上的人们搬进新家是什么样的心情,是不是很开心的样子。最后让幼儿操作实践,让幼儿动手操作整理物品,给物品分类,并尝试给物品打包。通过操作实践,幼儿体验到搬家的辛苦。本次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了。但是由于幼儿没有实际搬家的经验或者是搬家经验少,在分组操作实践时,孩子们手忙脚乱,整个课堂秩序很乱,只能任务式的完成操作任务。于是我对这节课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1、活动前准备工作不充分

由于搬家对于幼儿来说,很少经历过。所以活动前仅仅请家长对孩子多讲一些搬家的经历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多想一些其它的办法,让幼儿直观的看到搬家的过程。其次,让幼儿实践操作活动的材料不够丰富,导致幼儿在尝试整理时相互争抢。

2、教师的语言有效性不够

在提问题时,我的语言有效性不够,导致有的幼儿答非所问。如:搬家前我们需要做哪些事呢?有的幼儿回答:我想整理衣服。这样的提问范围太大,孩子们在回答时就抓不住要点,也就达不到老师想要的答案。另一方面,在语言组织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推敲,争取语言的准确和有效。

3、幼儿的主导性不够

在分组时间操作游戏时,我只是将幼儿分为六个小组,每组准备了一只打包用的纸箱和打包用的胶带、绳子等,然后只是给每组进行物品整理上的分工,如:第一组整理书本杂志;第二组整理餐具;第三组整理鞋袜;第四组整理上衣;第五组整理裤子;第六组整理床上用品。而在整个操作活动中,课堂秩序乱,有的幼儿整理活动没能有始有终,需要老师的帮助才能完成整理活动,在实践操作后,没有让幼儿自己讨论搬家的东西怎样摆放,只是由老师来安排每样东西分别搬到哪里,没有体现孩子的主导性。

4、没有体现幼儿对新家的向往

在分组实践操作后,没有让幼儿讨论自己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家,还需要添置哪些新的家具,怎样才能让新家变得更漂亮、更舒适,在整个活动中没能体现幼儿对新家的向往。

针对以上的不足,于是我对本次活动进行了重新调整。

1、首先是材料的准备:

课前我收集了一些小动物搬家故事和碟片,让幼儿直观的看到小动物搬家的过程。其次丰富幼儿的操作材料,除了老师准备的一部分外,还发动幼儿自己带了一部分鞋、袜、衣服之类的物品,让他们有足够整理的物品,这样实践操作时就不会互相争抢。

2、在语言方面,我将提问的范围缩小,有针对性的提问,另方面,我对自己的语言进行逐句推敲,对课堂无关的话争取少说,争取语言的准确和有效。

3、在分组操作游戏时,我给每一组选一个能力强的幼儿当组长,让他安排自己小组的物品整理活动。这样,课堂秩序可能就不会乱,其次在搬家前让幼儿自己讨论将整理好的物品放在哪里最合适,这样就更能体现幼儿的主导性。

4、在幼儿操作游戏后,我让幼儿讨论给新家起名,然后请幼儿说说新家还需要哪些东西,怎样才能让新家变得更漂亮更舒适,小朋友们都抢着回答,有的说要给新家添置电脑,有的说要添置空调,有的说要添置一张新床,然后在床头上挂一张很大的照片等,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既能体验到搬家的辛苦,同时也体现了孩子们对新家的向往。

篇3:中班教育活动《大西瓜》及反思

文章来源制度大全

qiquha.coM

中班教育活动《大西瓜》及反思

【教育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尽量做到声音自然,吐字清楚

2、在游戏中理解并记忆歌词,唱准有趣的休止符。

3、体验歌曲的快乐情绪,能和小朋友快乐的游戏。

活动准备:勾线笔、认识大西瓜

活动过程:

一、教师速写“大西瓜”,请小朋友说说这是什么?大西瓜长得什么样?速写切开的两个半圆的西瓜,用游戏的形式请小朋友吃西瓜。让小朋友熟悉理解歌词内容“大西瓜呀圆又圆,切开变成两大碗,你吃一大碗,我吃一大碗,留下空碗当小船呀”。

二、学唱歌曲

1、听老师完整的演唱歌曲

请小朋友说说你最喜欢老师唱得哪一句?老师对小朋友的回答给以肯定并把小朋友的回答用完整的语句唱出来(这一环节可以让小朋友理解记忆歌词大意)

2、小朋友跟随老师学唱歌曲。

3、重点学唱第三、四句,唱准休止符。指导语:我吃多少西瓜,你吃多少西瓜?留下空碗干什么?(听老师范唱,小朋友学唱)在这一环节可加入小朋友的创编。

三、练唱歌曲

1、分角色演唱。老师唱前半段,小朋友唱后半段,或者男孩子唱前半段,女孩子唱后半段

2、分小组演唱

3、个别孩子演唱

4、全体小朋友共同演唱

四、游戏《切西瓜》

小朋友围成大圆圈手拉手做大西瓜,请一个小朋友站在中间做切西瓜的人,小朋友一起唱歌曲《大西瓜》,当唱到最后一个字时,切西瓜的小朋友伸出手去切拉手的两个小朋友。西瓜切开后,这两个拉手的小朋友向相反的方向跑,谁先跑到自己的座位,谁就做切西瓜的人,游戏继续进行。

【教学反思】

《大西瓜》是“夏日水世界下”的一节音乐活动,歌词简单富有情趣,活动内容贴近小朋友的生活。《纲要》指出,幼儿没有经历就没有经验。可见生活已有经验对幼儿学习的重要性。尤其像音乐这种对小班幼儿而言相对较抽象的内容,更应顾及到他们的已有经验与需要。西瓜对于幼儿来说很熟悉,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水果,所以幼儿们很快就能接受并投入到课堂中来。而且活动开始开始的老师对西瓜的一个速写,既吸引了小朋友的注意力,而且把歌词内容做了一个具体形象化的处理,让小朋友轻松地了解记忆了歌曲大意。

在小朋友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老师的一个开放性的提问“留下空碗还可以当什么”极大的激发了小朋友的想象力,有说当帽子的、有说当小碗的,有说当屋顶的,于是老师根据小朋友的回答把他们都编入了歌曲,有了小朋友自己的创作,演唱也就变得更有趣了。

纲要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是能让幼儿获得快乐的、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的、不同寻常的一种行为。幼儿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游戏是促进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发展能够得到更快地发展。在活动的最后环节,我把新教歌曲《大西瓜》和体育游戏《切西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小朋友在体验到游戏快乐的同时,又对新教的歌曲进行了一个复习巩固的作用。

最后,在小朋友说:“老师我还要来”的要求中我们结束了本次的活动。

文章来源制度大全

qiquha.coM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