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复习教学反思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说明文复习教学反思

编辑:制度大全2022-04-09

说明文复习教学反思

在我校进行的公开课活动中,我上了一堂《说明文复习课》,课后有许多感受,现反思如下:

以往我们的做法都是先把说明文的相关知识抛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利用这些知识去套用、去阅读,这就致使我们的说明文阅读教学变得死气沉沉、枯燥乏味,不能把说明文的文本内容及相关知识融入到学生的血液中去。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使说明文教学变得鲜活灵动,借以提高说明文阅读教学效率呢?我在这堂课中做了如下探索:

1、趣味导入,激发兴趣。说明文相对于文学作品来说,内容枯燥,即使是文艺性说明文,它也没有小说那样有动人的情节,没有散文那样优美的意境,没有诗歌那样有和谐的韵律,因此学生对说明文大多没有多大的学习热情,因此课堂导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尽量搜集所教课文的相关图片资料,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效果不错。

2、紧扣文本,探寻规律。说明文作为一种实用文体,必然有其自身的规律,阅读说明文自然也有其规律可循,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努力用教材教给学生方法,给学生一把打开说明文阅读的金钥匙,然而文章千变万化,没有一种规律可以套住每一篇文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依据文本特点进行教学,根据文本特点,点示一些方法,探寻一点规律。在上课之前,我给学生做了相关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并且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在课堂上用练习加以考察,学生都能将知识点灵活运用,课堂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灵动机智,生成课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学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是灵动机智的,这样才能在“教学预设”的基础上生成灵动的课堂。在对学生进行提问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某个问题出现了概念的混淆,于是便要求学生就此问题展开小组讨论,事实证明,经过讨论,学生对该问题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这是在上课之前没有预设过的环节,虽然占用了几分钟的教学时间,但对学生来说这样的调整和变动使他们掌握了更为细致的知识点。所以这样的调整在今后的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样也是教师智慧的体现。

除了以上几点之外,我也发现,本堂课我的教学内容在时间的把握和习题的设置上均有待加强,还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做练习,在练习中强化知识点。同时,我本人也该深入到学生当中去,与他们共同讨论,共同学习,这样会给学生更多的亲切感,也让学生更加关注课堂。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总结经验,弥补不足,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

篇2:教学日记:复习阅读求新意

教学日记:复习阅读求新意

今天上复习课,到了八单元《尊重与平等》。从主题词入手,孩子们很快回顾了三篇课文主要内容:《最美的花束》讲全世界儿童平等;《这个规矩不能有》告诉我们彭总虽然自己是领导,却不搞特殊化,把自己放在与老百姓平等的位置看待;《苏珊的帽子》讲述老师精心为患病掉发的苏珊营造和谐氛围,通过大家戴帽子学帽子的活动让苏珊重新建立了自信,让每个孩子都学会把自己放在与人平等的位置,学会尊重他人。

这些内容,学生在前期阅读教学中已经通过阅读体会到了,那么在复习课时,如何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再阅读读出新意?

在让学生回顾了各课的主要内容后,我通过提问提示:“你在《最美的花束》这首诗歌中,找到了哪些描写人物外貌的词句?”

听到提问,马上有学生开始重新阅读课文,在课文中仔细找。很快有学生找到了“人人都有一双眼,星星一样亮晶晶”。

我再启发:“这是描写的那一方面?写出了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这是描写的眼睛,写出了眼睛亮晶晶的特点。”

我马上鼓励:“回答正确,你真会读句子。还有吗?”

受到启发,有学生又找到“你的头发漆黑,他的头发金黄”,知道这句描写头发,写出头发的颜色不一样,从而体会到不管头发颜色怎样,世界的每一个儿童都是平等的。

我再接再厉,启发学生:“除了这课,本单元的其他课文呢?”

学生马上到《“这个规矩不能又”》《苏珊的帽子》以及语文天地中的《爱因斯坦和小姑娘》这三篇文章中去主动寻找值得研究的语句。

从《最美的花束》到其他三篇课文,学生复习阅读的范围拓展开来,从眼睛从头发学生对描写人物外貌的语句阅读赏析也拓展开来。在复习课中,学生还从“然而每天顶着一颗光秃秃的脑袋到学校去上课”了解到患病后的苏珊头发掉光了,此刻的外貌是一颗光秃秃的脑袋,对于六七岁的苏珊是严重的打击,这让她的自尊心很受伤。所以这里的“光秃秃”描写出了事情的严重程度。

有学生还找到了“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深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我马上启发:“找得真好,你知道这句描写了哪些外貌特征吗?”

学生再阅读此句后回答:“写了胡子、眼睛还有头发。”

我立即帮助学生总结:“对了,描写外貌,不仅可以写眼睛、头发,还可以写有特点的胡子等。”

还有学生找到“小姑娘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上是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我又启发:“你从这句中了解到描写外貌,除了描写五官长相,还可以描写什么?”

他回答:“还可以描写穿着。”

我会心一笑说:“你真能干,会从作者的描写中找到外貌描写的方法。”

阅读复习到这里,学生对八单元课文的再阅读已经有了新意,那就是找到并学习作者在记叙中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所以,我在学生找到了人物描写可以写五官可以写穿着后,我再次启发:“为了让文章显得生动,作者还从哪些方面描写了主要人物?”学生又仔细寻找,找到了“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冷不丁被小姑娘撞了一下,他抬起头,友好地朝小姑娘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说完,不等小姑娘回答,又低头向前走去。”从这里学生找到了描写人物还可以描写动作、神态、语言。我马上把他们的思维拉回到前面的主体课文,在《苏珊的帽子》一文中,正是通过老师的语言来表现老师对苏珊的爱护,《“这个规矩不能有”》也正是通过彭总的语言来表现彭总对搞特殊化的强烈不满,表现彭总要求自己与民平等的高尚品质。通过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处人物的语言,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然后,我告诉孩子们想让自己的人物描写更加活灵活现,还要有人物的心理活动,找找课文中,看看有没有。学生又一次兴致勃勃阅读课文,在《爱因斯坦和小姑娘》一文中,他们发现了“嘿!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书里走出来的”,“小姑娘直纳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这些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通过阅读体会到小姑娘的内心是人人平等的,她遵从自己的眼睛看到的事实。

通过前面的复习教学,我已经让孩子们从作者的记叙中悟到了写人的一部分方法,就是可以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我不想到此为止,因为我想趁热打铁,让学生把悟到的表达方法通过运用使之成为能力,所以,我布置了即兴习作:写你和他人之间。平等、尊重的故事,用上学到的写人方法,为自己的习作增色添彩。

篇3:《鲸》说明文教学反思

《鲸》说明文教学反思

《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这类课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本文在表达上运用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多种说明方法,对鲸的特点进行一一说明。同时,作者准确用词,形象描述也是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我执教的是《鲸》第一课时,五年级学生年龄虽然处于高年级阶段,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还是比较短,回答问题不是很积极。结合学生的这些年龄特征,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没有一讲到底,而是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任务完成后,就及时设计了突破难点鲸生活在海洋里,体型像鱼,因此有很多人管它叫鲸鱼,连汉字的写法也是带着鱼字旁,为什么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呢?

然后让学生再来读课文,突破教学难点这一个教学环节。突破难点之后,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学习,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提问、画画、表演、朗诵等形式)学习,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学习收获特别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由于课前设计严密,上课时组织得当,效果很好。这种做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枯燥无味的知识,学生自己解决起来问题来头头是道,条理清楚。除了课文介绍了鲸这么多特点之后,我又用课件展示了鲸的浑身是宝这个特点,面对鲸浑身是宝,很多不法分子为获取自己的经济利益捕杀鲸,出示课件,学生看后发出倡议,要保护珍稀动物。

另外我在语文教学时,一直重视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既注意自己语言表达的规范,又注意及时纠正学生语言表达的错误,让学生尽量把语言表达的准确完整。我还注意板书规范、书写工整。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这节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学生回答问题举手不是很积极,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偏重于客观公正而鼓励的话语少些,教学活动忽略了学困生的参与和接受能力等等,这些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

篇4:中考总复习散文阅读方法指导的教学反思

中考总复习散文阅读方法指导的教学反思

复习课是对所学内容进行一个系统地复现,巩固与内化的教学活动,同时,它又是一个有针对性地诊断教学。通过一定的复习,老师应解决一些学生混淆不清的知识,弥补一定的知识漏洞,并帮助他们建构起自身的知识体系。

所以,我觉得在复习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和重组是必要的。我们需要总结出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提炼出知识点的重中之重以及罗列出学生容易犯错的知识点,然后重组教学内容,经过这样的筛选之后,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课堂教学也更为有效了。

内容确定了,我们就要找准教学切入点,能在问题症结处对症下药,使学生更好的理清知识联系,帮助他们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比如,把动词的不同形式作为教学切入点展开教学,然后展现使用这三种结构的不同句型,最后要求学生柔和这些句型进行表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这样教学思路更为清晰,学生在建构知识体系时也更容易了。

复习课既然是对所学知识的复现,那势必会存在一定的重复,而重复教学却是教学中最忌讳的,因为学生生性好奇,他们热衷于新鲜的事物,一旦一样东西重复两次以上,他们就会感到索然无味,失去学习兴趣。

既然学习内容上的重复是不可避免的,那我们就应该尽量减少在教学方式上的重复。通过多种渠道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课本资源及多媒体资源,采用比一比,赛一赛,说一说等多种方式开展活动,而且内容都是非常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引起他们的学习共鸣。

在复习课上增加适量的笔头练习是必要的。一方面,写作能力也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之一,另一方面,适当的笔头练习可以及时向老师反馈学生的学习状态,便于老师及时调整以下的教学步骤。讲练结合,精讲精做,针对主要教学内容设计习题,在习题设计上充分考虑到了层次性,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操作过程中,即讲即练即反馈,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与困惑。

篇5:《方程解应用题复习课》教学反思

《方程解应用题复习课》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总结以下几点

一、本节课的复习重点在于找准数量关系式,在课堂上大量提问了学生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并进行了专项训练,不断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启发,努力使学生理解掌握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不能很好地掌握这一要领,这也是学生解答应用题的一个突出弱点,还是出现了许多错误,如找等量关系中的第5题,有的学生两根铁丝做了两个正方形,没有重点理解“分别”两个字,我在反馈时虽然说到不可以学生自己增加条件,没有深入地帮助指出错误的根源。同样的,在只列方程的这道练习中第3题很多学生没有仔细审题,3.5倍变成了3.5(有十来个同学是这样错的)有的学生就直接变成整个积的3.5倍,没有抓住重点的字,是“它的3.5倍”,课堂中强调了“它”指的就是“一个数”也就是“这个数”,如果把三者再拎出来强调三个量其实是同一个量,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

很多学生的等量关系是6×瓶数+14=总朵数,或是8×瓶数=总朵数,两个数量关系都没有错,但在这道题中并没有告诉我们总的朵数,我通过两个错例的对比让学生去发现总朵数是一样的,可以作为一个中间量把两个算式连接起来即6×瓶数+14=8×瓶数,这样的过渡让学生感到不会那么突然,分析时讲清不变的是花的总朵数,只是在分的时候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不过讲过之后还有几个学生还不是很明白。在进行列方程时,只满足了让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是什么,应该让中下学生再说说关键句是什么,是根据哪句话找出来的,要让他们知道怎样去找,这样学生可能更有的放矢。

二、在本课中,我注重练习的设计,充分体现练习的针对性、层次性、综合性。如在找等量关系这一专项训练中,我设计了五道基本类型的问题,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找等量关系的几种方法,又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紧接着,安排了两道综合型练习。通过这环节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在学生解答的过程中,我及时捕捉学生的解法,允许学生出错,并利用学生生成的错误资源,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在相互交流、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地挖掘,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每个环节及时进行小结,在复习了一般的等量关系之后回顾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这并不是让学生背出这些步骤,而是为了勾起学生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回忆,通过知识的再现,让学生的思维很快地投入专项的复习中。重点强调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第二步找等量关系并列方程。在第二次练习之后小结寻找等量关系的策略与方法。由于时间的关系有点急,没有让学生自主去归纳老师自己进行总结。这就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学会随机应变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