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手前掷实心球教学反思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双手前掷实心球教学反思

编辑:制度大全2022-04-09

双手前掷实心球教学反思

本节课,准备部分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基本部分提供必要的心理与生理准备,因此,我设计了课堂常规、慢跑热身、双人专项准备活动。

基本部分:

(1)教学过程重视学习方式的转变,体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通过坐在垫上、双膝跪垫、前后站立三种姿势的练习。提出问题:三种姿势分别是身体哪个部位在发力?如何发力能够让我们的球投的更远呢?然后师生共同分析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完整的实心球投掷练习。

(2)通过双手向前掷实心球的徒手模仿练习来作为铺垫,回忆并巩固基本技术,加深动作技术体验,让学生有一个学习的过渡。

(3)学生进行投远练习,让学生有目标的练习

(4)师生互评:学生交流、比赛。每组出1位同学,进行前掷实心球的示范,请学生评价,哪些学生投掷的更远,为什么?并让投掷较远的学生来谈谈他的体会,教师归纳总结,让学生知道掷实心球不光是用手臂的力量,而是全身协调用力,形成有效的合力

(5)重视安全意识的教育,在学习技术的同时,让学生知道投掷实心球一定要注意安全,本次课要求小组长负责本组练习秩序和捡实心球。

(6)游戏练习,活跃课堂气氛,发展学生的腰腹力量、下肢力量以及小组团结合作精神。

那么,什么样的课是好课呢?

1.高效的课。

我的这节课,总体上来说,讲解集中时间过多,实际练习时间相对减少,学生在45分钟内身体要得到一定的负荷强度还不够。要想实现高效的课,还需要把握讲解的时机和讲解的重点,队伍调动能最优化,采用多样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没时间分心思玩。分组练习时,小组长还是很认真负责的指挥本组练习,教师能重点辅导技术困难的学生,小组内能在别的同学练习时,互相观察、互相指导动作。

2.学生喜欢的课。

学生喜欢的体育课,就是能够自己主动参与练习,不拘束。体育课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体现学生为主体,确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而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可以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学习,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为一体,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体育教师要学会把传统、枯燥的运动素材,加以整合和提炼,合理组织和利用教材;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手法,尽快形成自我教学特色;要有深度地领会课程本质,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来配置每一节体育课堂。

3.师生身心愉悦的课。

投掷项目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组织好学生。双手原地头上前抛实心球能够发展学生身体各部肌肉力量,能培养学生健壮的体魄,充沛的精力,开朗的心情,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在课堂中,特别是我们体育教师,对学生有一定的“特权”,如何使用好这种“特权”,如何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权力使用的尺寸,唯一的标准是学生的自我感觉,有时你不得不放下自己的“尊严”,不得不让学生“量力而行”。

当然,体育课堂中的生命教育,也包括执教教师自己,我想一节好的公开课、一节受同行赞赏的公开课,最有成功感的应该是执教教师,最有收获的也是执教者自己。

篇2:物理教学反思:一堂好课的标准

物理教学反思:一堂好课的标准

学习了阿基米德定律后,学生对浮力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初二学生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要求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他们的激情。他们不喜欢枯燥的理论分析和教条式的计算,但乐于参与动手实验、观察现象、了解与物理规律有关的图片。在玩中学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初二学生已经不满足简单的例题计算,他们喜欢探索自己熟悉的或与所学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科学事件。教学中布置贴近学生生活的作业,为他们提供一个适合个性发展的空间,这样才更能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

物体浮与沉的探究活动,由于学生已经学过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和二力平衡条件,我未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究浮沉条件,而是通过理论去探究浮沉条件,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

本节课分为四个活动,活动一通过演示实验和生活经验,设置疑问,引出课题物体的浮沉现象;活动二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改变物体浮沉状态,小组讨论总结方法;活动三教师从力与运动的关系引导学生对于浮沉进行理论推导,得出浮沉条件;活动四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潜艇、热气球、孔明灯、气艇的原理,进一步理解浮沉知识,增强学生物理知识生活化的意识。

在物理教学中,提倡“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根本转变。但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要的是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仍然停留在原先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那么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无从谈起。把课堂教学的重点由重教法转为重学法、由教师的讲转化为学生的主动学,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进行学习。

要达到这个目的,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是关键,更重要的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来设计教学,使教学过程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和谐状态,这就要求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转变角色。在课堂中营造民主、合作、互助的教学气氛和愉悦轻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尊重、理解、合作和关心”进而学会交往,改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个性品格。

篇3:全国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实验经验交流:加强教学反思促进教师发展

全国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实验经验交流:加强教学反思促进教师发展

我校自20**年使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至今已经六年了。在这六年中,学校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校的课程实验与我们申报的自治区级课题《运用反思性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相结合,教师在新课程的实验过程中,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努力实现“以反思促进教学,以反思成就教师,以反思发展学校”的目标。

一、加强领导,优化课改管理

学校成立反思性教学领导小组,加强对课程改革的领导与实施,周密制订课改工作计划。学校领导经常深入课堂进行调查、研究、指导,并注意加强对课改年级的调控、管理工作。每一个课改年级均派一名学校领导指导教师开展课改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学校还注意营造有利于教师自我反思的文化环境,充分重视教师时间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尽量避免占用教师的有限时间,并努力创造各种条件大力支持教师开展反思性教学实践活动,将反思进行到底。

二、强化培训,转变教育观念

课程标准规定了各学科、各学段的不同培养目标,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通过组织学习课程标准,教师们明确了理念、角色、行为的变化势在必行,明确了教学改革的路径。同时,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反思性教学的理论文章,了解反思性教学的背景、特点、目标、意义等,进一步明白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通过培训、学习,教师们不但了解反思性教学理论,而且愿意投入实践,在实践中深化认识,提升教学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三、大胆探索,不断调整充实

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在课改初始阶段,我们要求教师形成教学反思的意识:首先让教师对本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填写在专用的教学反思记录本的“问题集锦”中;然后选出本周教学中最精彩的片段写在“精彩回眸”中;第三部分是反思一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思考存在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我们认识到这样的教学反思还缺少评价与反馈的内容。这种评价与反馈有教师自我的,有来自学生对老师的,对教师的自我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于是,我们又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评价与反馈的内容。

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现行的教学反思内容比较分散,没有集中、明确的关注点,所以问题的研究难以深入,对教师改进教学所起的作用不明显。于是,我们对现有文本做了及时调整,不设定具体的板块让教师们填写,而是建议大家从反思的关注点、情境描述、情境分析、困惑与反馈等几个方面进行反思,给教师留有合适的自主创造的空间。

四、认真总结,形成实验策略

经过全体实验教师的共同努力,学校初步探索出一套科学的反思方法,提高反思性教学实践的效率。

反思总结法。它是反思性教学实践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是总结自己或他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经验与教训的方法。

教学实践活动前的反思。这种类型的反思主要在备课阶段进行,它有助于发展教师的教学智慧。过去,我们的教师备课主要存在两种不良的倾向:一是照搬现成的教案,以“他思”取代“我思”,不考虑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二是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在备课时,过分依赖多年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不注重反思,凭原有的经验设计教学方案,有的甚至照抄以往的备课笔记。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以往经验与教训进行思考的基础上。例如,想一想自己或其他教师以前在教授这一教学内容(或相关内容)时,曾遇到哪些问题?是采用什么策略和方法解决的?效果如何?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预测学生在学习这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新问题?针对这些新问题,可采取哪些策略和方法?在反思过去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再写出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实践活动前的反思,一是可以增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二是可以逐步培养教师良好的反思习惯。

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还需要经过教学实践的验证。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直接指向课堂教学,主要解决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涉及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障碍?如何机智地处理这些问题?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出现争议时,如何处理?当提问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该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时,如何调整原先的教学设计?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某一问题时,思维异常活跃,如果让学生继续讨论下去,就难以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针对这种情况,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控?实践证明,课中有效的反思,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请看下面我校教师一则课中反思的案例:今天准备讲评练习卷,我提前把批改后的卷子发了下去。上课时发现,不少学生拿着卷子交头接耳。于是几个学生举手说:“老师,这道题您改错了。一千克鸡蛋约8个,我认为是对的。”“我填的约是22个,我认为也是正确的!”“老师,我在店里帮妈妈卖过鸡蛋,确实有特别大的,也有小的。”......面对学生的各种意见,教师有些始料不及。于是赶紧说明:“我们只是考虑一般情况,答案可以填12~20。”可是学生不依不饶:“那特殊情况也有的,我在电视上就看过,有一种鸡下的蛋很大。”“对,《中国少年报》上也有过介绍。”学生依然坚持己见。教师灵机一动,说:“那么给大家一次机会,如果你能找到有关的资料证明你的答案也是对的,老师就给你加分。”学生欢呼起来。第二天,他们找来了各种“证据”,有的跟着家长去菜市场实地调查,有的从网上、课外书上找来了答案。在这一“证明”的过程中,学生搜集、获取信息的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有自己的见解,而不再将教师当作权威。

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这一阶段的反思主要是教师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思考性回忆,包括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等。例如,当课堂气氛沉闷时,是如何进行有效调控的?哪些教学环节没有按计划进行?为什么?在授课过程中,是否出现了令人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假如再教这个内容,教学方案还可以作怎样的更改?等等。

录像反思法。录像反思法是通过录像再现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主体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的方法。这种反思方法能起到“旁观者清”的效果。

档案袋反思法。档案袋反思法则是以专题为反思线索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包括课堂提问的形式是否多样,课堂提问的内容是否是课堂的重点、难点,对某学生提问的形式、难度是否符合该学生的实际能力等等。

在运用这种方法时,首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确定反思的专题,并进行分类,如创新教育类、转化差生类、课程开发类等。然后在每个专题下,由教师本人通过回忆与反思,记录自己在教学观念、教学行为等方面的变化以及自己尚需努力之处。档案袋建立的过程是教师对已有经验进行整理和系统化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反思、自我评估、自我教育的过程。

交流反思法。交流反思法可以就某一问题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也可以是在听完某教师的一堂课以后,针对这堂课而进行交流。这样可以反观自己的意识与行为,了解其他人与自己不同的观念,进而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这种方法类似于我们平常采用的专题性的研讨会。其操作程序为:

(1)执教者围绕研讨专题上课,其余教师带着问题听课。

(2)执教者阐述自己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以及这样设计的理论依据。

(3)执教者与其他听课教师展开对话,产生思维碰撞。

(4)执教者根据讨论结果重新修改、完善教学设计方案,并写出反思性总结。

以上反思方法进行反思性教学实践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可以相互结合使用。

五、喜获丰收,品味实验喜悦

课改实验给学校带来了旺盛的生命力。学校形成了以科研促教学的特色,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正在形成,课堂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建立起共同发展、平等的师生关系。学校现涌现出城区级以上优秀教师30人,市级优秀教师15人,全国园丁工程A类教师1人、C类教师2人。教师获区级以上奖600余人次。学生获区级以上各类奖项700余人次。

实验开展以来,对于反思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我们经历了从陌生到初步了解的过程,虽然在实践与探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困惑甚至盲点,但是我们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凭借对反思性教学的正确认识与执着追求,我们的课改实验一定会取得成功。

篇4:《龟兔赛跑》音乐教学反思

《龟兔赛跑》音乐教学反思

上段时间我上了堂《龟兔赛跑》的欣赏课,为避免落入俗套,我延伸了本课的寓意,把本课的重难点定位在第二次龟兔赛跑的故事创编上和创作表演上,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兴趣高涨。上完后,许多老师给了我许多的启示:“虽然是音乐整合活动课,是不是音乐的东西缺少点,语言的成分多了点,”诚然我上课设计的时候没有更具体的考虑到这一点,我是更注重考虑从学生的兴趣和课的寓意上出发去设计这堂课,听完,我陷入沉思......平时,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也常常写一些“教学后记”或“课后随笔”但一般只是记载音乐课堂的真实情况,缺乏对教学的深层次反思,即忽略了“教什么?”“怎么教?”“效果、目标达到了没有?”“为什么?”“如何改进?”等一系列问题。往往使课后的随笔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教学--反思--调整--改进教学的积极作用。

其实,反思性教学是指运用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续教学提供重要的条件。实践与研究证明,“反思性教学”是一种用来提高教师自己的专业素养,改进教育实践的学习方式。特别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利用平行班教学的有利条件,运用现代教育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内容、目标、过程和方法在教学之后重新进行审视、评价,从而调整和改进后面的教学。以下通过对本人教学《龟兔赛跑》这一案例进行反思,具体地分析探索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方面的反思与调整的过程与方法。

一、注重音乐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反思

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学内容不仅应具有音乐性、审美性,更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教学内容只有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调整教材内容以适合现代学生审美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学力水平重组教材,把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去,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让教学内容真正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在教学《龟兔赛跑》时,我在安排了欣赏三段不同音乐的音乐:第一段是兔子、小鸟和小猫;第二组是乌龟、鸭子和小羊;第三组是大象,小熊和老牛。第一步让学生聆听音乐并思考:这段旋律表现了哪一组小动物呢?第二步问为什么你会认为是这组小动物呢?此时学生会根据他平时积累的经验告诉我们:大象的腿很粗,它走起路来很笨重,所以它的音乐听上去很强也很沉重,而乌龟呢,它爬得慢,但身体没有大象那么庞大,所以音乐听上去很平稳。而小兔子呢是一蹦一跳的,所以音乐听上去很轻松,也很活泼。第三步让学生聆听音乐模拟这一组动物走路的情景。可除了小兔子的动作表现不错之外,大象和乌龟还很模糊,经反思调整后,在欣赏完不同的节奏,力度表现的不同的音乐形象的基础上,我加入了一个环节,区分不同的音色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从大象入手,欣赏低沉的大提琴声中引入大象的主题,然后我模仿了大象的步子是三步一走,重拍是第一拍,一下子学生马上在节奏中领悟了大象伸着长鼻子一摇一摆的向我们走来的情景,接着引入由大管演奏的乌龟的音乐形象,分成好几段,让学生区分此时的乌龟在干什么么?(有平时走路的音乐,有紧张快速爬的音乐)为之后的创作表演打下基础。最后由单簧管吹出的小兔子的音乐,一蹦一跳的感觉马上立体的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

反思: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节奏,旋律,速度表现的不同的音乐形象,只粗略的停留在表面上,而一加上音色的区分,立刻使大象,乌龟,兔子的形象一下子饱满了许多,事后孩子们都说,大象乌龟兔子的音乐真有趣,作曲家真能干,同时还嚷着问我大管,单簧管,是怎么吹的呢?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音乐,增长见识,发展自己的音乐情感,只有通过教学内容的分层递进,引发对音乐内容的层层情感体验,才能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内化,体会音乐艺术的美感。

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教学目标的反思

由于学生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是多样化的。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要充分体现

以人为本的科学的音乐教育观,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联系学生的客观实际,根据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灵活设计课堂教学的音乐审美、情感态度和知识技能目标,提高教学目标设置的合适度,增强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性,真正起到教学目标的导向、调控、评价作用,成为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在设计《龟兔赛跑》这一课时定下了三个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的节奏,旋律,速度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形象

2、通过创编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3、通过创作表演第二次龟兔赛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是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渗透团结友爱的思想教育。在其中第二个教学目标的完成上,由学生讲述第一次龟兔赛跑的故事到快节奏念儿歌,这一系列活动之后我提问:你们说得真好,兔子决心改正了,参加第二次龟兔赛跑“那么你们觉得第二次龟兔赛跑又会是一副怎样的情形呢?”在学生讨论完自己设置的龟兔赛跑,我就截取他们其中的一种思路,加以自己的想法把这一故事创编完整,小兔子与小乌龟共同取得胜利的这一情景让学生进行创编,最终让学生在尽情的表现中延伸这一故事的寓意:齐心协力,团结协作的精神。

可课后学生告诉我说有不同的想法,小兔子与小乌龟碰见拿枪的猎人了等等,兔子与乌龟共同取得胜利的这一情景让学生进行创编,最终让学生在尽情的表现中延伸这一故事的寓意:齐心协力,团结协作的精神。

反思:音乐是情感艺术,课堂情感目标的达成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本例根据小学生情感易受暗示性和喜爱小动物的特点,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去体验音乐情境。由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与农村孩子的生活经验密切结合,所以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情感激活和体验成功地达到了审美情感教育的目标。音乐情感目标只有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经验,才能更有效地落实,适应现代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反思调整后,我先截取了学生说出小兔子与小乌龟共同胜利的那一环节,问:小兔子与小乌龟为什么取得并列第一,这其中肯定有奥秘,谁能来说说吗?这一下子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其中来,拓展他们的思路和创新意识。

反思:音乐是审美艺术,本例由于偏重音乐教学的认知目标,不适合学生学习的心理实际,以至使音乐审美目标不能顺利达成。小学生好动、好玩、好奇,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应增加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只有注重选择直观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通觉作用,才能牢牢把握住音乐审美情感这条主线,提高音乐审美目标达成的实效。

通过反思,围绕着学生年龄特征和音乐感知等特点,重新设立教学目标:“通过对钢琴的直观介绍及有关乐曲欣赏,充分体验钢琴丰富的表现力,同时形象感受和理解作品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及情绪。”课堂上,拆开钢琴外套,请学生直观了解钢琴的发音原理,同时通过讨论欣赏、比较欣赏、选择欣赏等多种形式,学生们惊喜愉悦、课堂气氛活跃。

三、把握学生认知心理,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反思

音乐课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教学策略的实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平等的融入学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教学。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心理、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等,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策略,尽可能的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全身心的感知并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此课中较满意的地方是让学生进入大森林的情境中,聆听小鸟的声音,小动物门、们都出来了一幅热闹欢腾的景象。反思:看动画片是小学生最喜爱的,也是他们进行认知活动的重要途径。本例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设置情境,赋予动画的音乐性激活教学,在动态画面与节奏配合的实践中,有效地进行音乐基本节奏的感知、内化、提高,从而优化课堂教学。还有一点在表演的过程中我让学生演小兔小乌龟,小动物,森林里的小花小草还有大树,请在座的同学做拉拉队员,让他们创编出不同的节奏为小兔子小乌龟喊加油。在其中让每位学生都有事做,都积极的让学生的欲望得以释放。让他们的个性在此得以张扬。

四、围绕主体,紧扣主题,集体协作是反思教学必要补充。

反思教学使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经验有一个新的认识,更自觉、更理性的去研究完成教学,从而提升实践的质量。然而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通过集体智慧、专家启迪,在集体协作中能更有效地促进反思教学。

最后让学生合作把你想对冠军说的话创编成一首儿歌,集体反思:“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本,以音乐为主线的音乐教学。”本课应以学生对歌曲“哈达献给北京城”的感受学习为主线,以旋律中的典型节奏型为教学着落点,进行多媒体“菜单设计”,让学生自由“点菜”,随机进行学习。专家更指出: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进行“点菜”后的小组合作学习,同时根据教师的专长,进行个性化教学。使音乐课的学科综合不仅音乐化而且个性化。

反思:本课例通过教师个人--集体--专家三个阶梯式层次的协作,充分体现“提倡学科综合”的教学理念,从学科综合的简单组合设计到随机教学设计最后到个性化随机教学设计,层层递进,激发主体兴趣,通过学科综合实现音乐教育的协同效应,达到美育的整体效果,并且以艺术化的方式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对相关学科的学习。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小学音乐的反思性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心理出发,通过对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多角度、多形式进行科学反思。从成功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成功?”“成功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教学的设计与过程有什么特色?”“如何锦上添花富有创意?”等等,从中总结规律,提炼经验、指导实践。从失败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例如:是教育思想还是教育理念的问题、是目标的设定还是内容的失当、是教学设计还是方法手段的应用等等”,从中吸取教训,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教学随笔”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是艺术,而音乐教学更是艺术中的艺术。反思性教学是“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教育教学,为了教育教学”的研究。开展音乐的反思性教学,建立教学反思回路,可以使教师更好地掌握教与学的规律,将音乐课堂教学得失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剖析,从而追求更高层次的教学主体合理性。丽莲?凯兹指出:“教师专业化的起点,在于愿意去思考问题,并尝试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新世纪呼唤“思考问题与改进教学”的反思型音乐教师!

篇5:《想吃苹果的鼠小弟》综合活动反思

《想吃苹果的鼠小弟》综合活动反思

每组织完一个活动多少都会让我颇有感触,而经过“千思万虑”的活动感受自然会更不一样。

一、成功中收获经验

1、取之捷径、用之有道。接到开放活动任务的同时,教管部的领导为我提供了两个现有教材(两个教学活动碟片)供我选择,虽然需要自己写教案,但有了捷径,就已经让我少绕了许多弯路,因为一个成功的活动重要的第一步就是选材。在观看了两个活动后我选择了以语言为主的综合活动:《想吃苹果的鼠小弟》。首先我“百度”了一下,目的是想进一步了解教材;而后我将碟片中的组织过程和本班孩子特点结合起来进行了分析,于是敲下了两个版本的教案(原碟片过程和自己修改后的过程);接着我在它班进行试教(用的是原碟片过程那个版本的教案),试教后与贺老师一同讨论了关于组织过程的调整,感觉对照自班孩子特点分析过的那个版本教案应该更合适(开放后的确如此)。在经历了这个过程后,我觉得他人再好的教材,也要内化为自己的才会更合适--所谓“取之捷径、用之有道”。

2、以人为本、有效回应。很多时候在组织活动时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的回答和自己的预设问题或答案“背道而驰”,以前我可能会回避或是想方设法扭转局面,但这样问题的本质都未得到解决。在本次活动中谈到大象有长鼻子能否吃到树上的苹果时,佳佳第一个举手,我以为他会给我一个满意的答案,没想到结果不是我想要的,而且他固执的表示大象的长鼻子只能卷地上的青草吃,卷不到树上的苹果,当时家长们都开怀大笑(一是孩子的回答有意思、二来估计是看我怎么“收场”),我没有否定佳佳的答案,立马让孩子们肯定他大胆积极、声音响亮的发言,接着马上问谁有不同的意见,这时有孩子终于为我解围了,然后再请其他幼儿判断,最后巧妙的以PPT图片揭晓答案。这样类似的问题在活动中有不少,我也感受到这样的解决方式会更尊重孩子,不去回避孩子的问题,大家共同解决。

3、合理整合、提炼价值。在教材分析时,重点对教育价值做了提炼,充分考虑到教材整合的综合性、完整性和融通性,因此尽管是整合了语言、社会、数学、科学等科目,但在组织过程中几乎是“无痕”的,不刻意、自然的划过。如:在让幼儿感知数的递减时,就是通过来一个动物吃掉一个苹果的方式,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吃了一个苹果,苹果少了一个;*吃了一个苹果,苹果又少了一个?所以到老师出示第三个动物的时候,孩子们就能很自然的说出:*吃了一个苹果,苹果又少了一个,这既是语言的表达,又是数的感知,还有观察。

二、不足中酝酿思考

1、若能“同中求异”会更具吸引力。在引导孩子理解故事时,五个动物的出场我采用的都是图片和PPT相结合的方式,虽然能通过较生动的语言紧紧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但形式却是一成不变的,没有太多的新意,呵呵~~孩子和大人一样也是有“审美疲劳”的。记得在一次周丛笑老师的培训中听到过这样一个词:“同中求异”(引用了应彩云老师的一段活动感受),很好的方式--多变,适合孩子的特点,可惜的是在活动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到。

2、“细节决定成败”,再忙也要有条不紊。在向家长说完课后,急急忙忙地就想着赶快去领孩子们进活动室来上课,却忘了将刚刚向家长介绍活动内容的PPT(与孩子上课要用的是同一PPT)回到首页,相当于提前揭晓了故事答案(幸亏只有一个孩子关注到了),导致我提出最后一个动物时,还没有出示海狮图片朱朱就说是海狮来了。而且由于我的粗心大意,在组织完活动后一心忙着想家长和孩子一起去登岳麓山,竟然忘了请张主任点评活动,让家长又丢失了一个获得家教指导的机会。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