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堂教学评价基本理念理解并举例说明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对课堂教学评价基本理念理解并举例说明

编辑:制度大全2022-03-02

浅谈对课堂教学评价基本理念的理解,并举例说明。

体育教学是一门有趣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学科,体育课堂教学评价则是一门艺术。对体育课堂教学的评价,是指对体育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作出切实中肯的分析与评价,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一些一些现象做出正确的解释。对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体育教师提高专业素养素养和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而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学生的发展,教学评价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新课标下,必须进一步拓展体育教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视野,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下面我对体育课堂评价分三个部分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改变旧的观念,树立新的评价理念

传统教学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1、评价主体单一,没有形成多元化、交互性的评价方式。在教学评价中,评价主体基本是:教师评价学生及课堂信息反馈。在日常的教学评价中,只有教师是评价主体,教师掌控着评价大权,学生几无发言权。这种评价方法虽较客观、可靠,但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教师有时不准确的批评或表扬,都会对学生产生较大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他的一生。这样的评价很容易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影响评价的效果和作用。2、传统评价过于强调终结性评价。传统评价实施过程封闭、静态,缺乏灵活性与动态性,因此评价结果不能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同时,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体的差异性。不能引发具有创造力和资优学生的杰出表现,从而影响了因材施教的实施。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发展性评价,评价的目标是为了激励、教育、促进学生发展,而不只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因此,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的整体发展和终身的持续发展为着眼点的发展性评价观念。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是根据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按一定的规则对教学效果作出确定,是促进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的有力手段。新体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指导思想有两种,即“健康第一”与“终生体育”思想。“健康第一”与“终生教育”指导思想的确立,必然对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方法、手段、内容、组织形式等方面产生全面的影响,同时对体育评价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

二、对教师“教”的评价和对学生“学”的评价

1.对教师“教”的评价

新课标强调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也关注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实施教学过程评价中,要关注教师的“教”,如:在教学环境的实施中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创设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自主探索的学习条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学习和活动的成功感,使学生都取得进步和发展;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形成合作与交流、民主、平等的和谐学习环境。在教学方式的实施是否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尊重他们的情感和体验,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参与体育活动,引导和鼓励他们自主地进行体育锻炼;是否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而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传授,并能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促使他们在探究中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基础上,是否充分指导学生动体与动脑相结合,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使之真正受益终身。在学习评价实施中是否注重多元评价,是否有针对性,讲求实效,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评价学生课堂参与活动,自主探究过程深度,学生交流、合作的技能,掌握动作情况。评价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兴趣、情感、自信心、意志等精神。注重学生自我评价的引导等。

2.对学生“学”的评价

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打破“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体育教学评价模式。即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转向学生的“学”。教师在教学实施中,学生是否真正有自主学习、交流合作、探究思考、有较高的参与热情、有很好的情绪体验呢?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学”中看到。

(1)自主学习。看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练;是否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相应的方法、手段进行自我设计、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评价。有的体育教师仅从表面上理解自主学习,认为自主学习就是淡化教师的主导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绝对尊重学生的选择,教师跟着学生走。如有的教师在上篮球课中,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只是象征性地到每一组辅导甚至把手放在身后站在旁边看着,没有具体要求、没有检查和反馈,由学生一练到底。虽然有的教师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练习,但学生在自己的活动中没有思、没有悟也是不行的。所以,自主学习不等于放任自流。

(2)交流合作。看学生之间在学练过程中能否友好的分工与合作;学生遇到困难时是否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是否语言得体;整个课堂教学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活跃等。有的教师认为课堂气氛热闹了,学生合作、讨论了,就是体现了新理念,这是对学习方式转变的一种误解。如有一种所谓的合作,教师先提出问题,马上分组,展开讨论,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仅象征性合作一二分钟,学生还没有进入状态就结束,然后教师拍板定音,这种合作是一种形式主义,其真正意义并没有达到。所以在评价中要注意合作交流的本质的意义。

(3)探究、思考。我们可以看学生在学练过程中是否积极地投入观察、分析、对比、探究;学生是否善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争论;还可以看学生的回答或见解是否具有自己的思考或创意。在有的课中,有的问题对学生来说并不难,甚至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都要探究,这是没有意义的。

(4)情绪体验。我们可以通过捕捉学生细微的表情变化去分析评判。学生有无浓厚的学练兴趣,对学练内容有无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否能长时间保持学练兴趣,能否自我控制与调节学练情绪;学练过程是否愉悦,学练的愿望是否不断得以增强。

(5)参与热情。看学生是否全员全程参与学练,是否兴致勃勃地自觉进行练习(学、练、创等);看有没有学生参与“教”,如在小组学练、讨论时给予别人帮助或大胆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

三、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在充分关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上,要看一节课是否很好达成三围目标,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中,各类学生在掌握知识发展体育技能方面达到教学要求,形成有关的学习和应用能力;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使自己达到适宜负荷,学生练习密度在30%

篇2:课堂教学话公平:学校小组评价调查反馈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不公平

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袁振国教授说:关注一部分学生,忽视一部分学生,甚至只关注少部分学生,忽视大部分学生的现象依然存在。同在一个学校里,同在一个课堂上,不同学生的学习机会和发展机会大相径庭。只关注一部分学生,只关成绩优秀的学生,忽视成绩后进的学生,被称为“厚待前10名现象”。

有时候,课堂上的不公平可能比硬件实施上的不公平更严重。很多学生辍学和厌学,并不是因为经济原因和智力原因,而是因为在班上经常受到忽视、批评甚至嘲讽。上学对他们来说没有丝毫的快乐,而是经受煎熬,因此他们宁可逃离学校。根据期望效应的心理学研究表明,被寄予更高期望的学生会得到更多雨露阳光,性格会更加活泼可爱,学习成绩也会明显比其他同学提高得更快。优秀的学生、讨喜的学生通常会得到更多的教育资源,比如会得到更多的提问,会得到更多的鼓励,作业会得到更认真的批改,做错了事也会得到更多的原谅。

当代十大教育家刘彭芝校长说:教育公平是机会公平,给能吃一个馒头的孩子三个馒头吃,和给能吃三个馒头的孩子一个馒头吃,都是不公平的。教育也一样,给天赋秉异的孩子提供一样的教育,是形式上的公平、实质上的不公平。

二、出现课堂教学不公平的原因

1.教师方面的原因:

因为情感和评比的需要,教师对学习特别好的学生寄予高期望,经常给予积极的、肯定的评价,觉得他们能做出很大的成绩,将会为学校和教师带来实际的好处,如奖励、晋级等。而那些成绩不好、不遵守纪律、不好好学习的学生或者家庭困难的学生,教师寄予较低的期待,给予更多消极的、否定的评价,很少亲近他们。

因为交往不公平的原因,单个的老师无法在课堂上和几十个学生一一交流。老师只能尽可能的多提问学生,多开展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的机会。总有一部分学生老师是顾及不到的,除了个别教师,大多时候老师是真的没有办法做到公平。

2.课堂的空间的原因

实行班级授课,班级就有空间限制,学生就会安排分布在教室。在课堂的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都比较容易注意坐在前2~3排和过道两侧的学生,上课的时候,教师信任、鼓励的目光很容易落在他们的身上,而其他学生自然就成了课堂上的观众,被边缘化。教师下讲台巡视时,教室过道两旁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教师最容易关注和了解的,其他的学生的问题就不容易被教师发现。

3.学习内容的原因

一是教师要照顾自己的学科内容教学进度和课堂教学内容的进度,所以,他提出问题,只要有学生能够回答就行了,一般顾及不到全体。二是为了达到面向全体的效果,老师经常在课堂上将不同知识分配给不同的学生。比如在提问上,教师总是把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问题交给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把一般的、书本上能找到现成答案的问题交给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然后就好了,谁都回答问题了,都关注到了,忽略了学生发展。

5.“优秀生”的原因

“优秀生”思维敏捷,很快能够理解教学内容,他们积极回答问题并回应老师“理解了”“听懂了”。几个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很快掌握新知识,并不代表其他学生也同步掌握了新知识,其他学生被“优秀生”代表了。让所有学生思考,而不是让聪明学生代替。积极思维,是好习惯,对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思考过没得出答案和不思考是两回事儿。(有些内容援引自网络)

三、深入的“小组评价”促公平

我们学校推行全面的“小组评价”,有些老师积极践行,还有教师敷衍进行,小部分教师根本不进行。这个主要是对“小组评价”认识不到位,或者缺乏开创性使用“小组评价”的做法。为了让大家明白“小组评价”的作用,我特别做一下分析和学生调查。

首先,我们的小组评价核心是“互帮互教”(课堂上)、“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和“分层评优”。课堂上“互帮互教”:四名不同层次的学生,他们互相帮助,各自用擅长的学科来帮助其他学科。“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小组成员的评价涉及到学生在校的各个方面,生活卫生纪律品德等等。“分层评优”:参照学生基础,每一层学生在评选学习之星时,要考虑增值率。一定要分层评优。比如数学竞赛:A号学生100分以上获奖,B号就96分以上获奖,CD号学生60分以上获奖。分层设作业:可以保证满足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和发展。A号B号学生要进行知识拔高,C、D号学生侧重基础知识。

其次,学生调查问卷的反馈:

1.使用“小组评价”前课堂情况:上课时该干啥干啥;走神;听不进去;听课的只有学习好的,有时候学习好的人也不认真听;上课没有一点精神;不举手发言;课堂死气沉沉。

2.使用“小组评价”后课堂表现:

听讲认真发言积极,要争分;违纪现象减少;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提高了;读背任务完成的比以前要快;课堂变得欢快愉悦;促进小组成员的团结;不走神,专注听讲;课堂气氛活跃;老师也变得可亲了。同学之间更乐于互相帮助。

各位老师,大家看看,如果我们能够认真使用“小组评价”,是不是课堂教学会更加公平一点。

篇3:课堂教学评价体会

课堂教学评价体会

临高中学唐俊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教改理念,强调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激发其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自从参加《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培训以来,我一直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以更好地投身到教学实践中。下面我就新课程下,课堂教学评价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谈谈看法。

一、关注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整合

在传统教学中,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唯一依据和资源,课堂上,教师只是依据教材传授知识。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选择和处理教学内容时,要多方面地开发和整合各种教学资源。除了教材,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更是一种资源。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整合。因此,在课堂评价时要关注教师在教学时,是单纯教教材,还是以教材为主线,科学、有机地整合各类教学资源,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关注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培养和增强新的课程意识,转变传统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打破积习已久的教学习惯,自主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并促使学生由单向思维转化为多向发散性思维,实现对课程有意义、有价值的深度构建。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上,要关注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是否尊重和信任学生,是否创设了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同时关注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教学内容、适合教学对象的需要。

三、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焦点。传统的学习方式忽视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其结果是,学生虽有很强的认知能力,却不能在真实情境中灵活运用知识。因此,课堂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比如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情绪状态等等,使得师生之间有较多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反馈,学生能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的情绪,从而得到意外的收获。

四、关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影响学生个性成长的重要因素。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这种评价一定是以对学生真诚的爱为基本出发点,以激励性为基本表达方式,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为最终目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表现为一些鉴定性的语言式的评价,更多的应是教师的一种手势、一个眼神、一种默许、一种认可、一种赞同、一个微笑,等等,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提高自我发展的信心。

我相信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课堂教学的评价形式和方法会不断发展,会最终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