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教师必学五项教育新思维》讲座提纲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好教师必学五项教育新思维》讲座提纲

编辑:制度大全2022-03-02

《好教师必学的五项教育新思维》讲座提纲

第一章:以人为本

(一)什么是以人为本

核心价值:把人当做人。

把自己当作人,把别人当做人。

把握好两个观点:

1、学生是一个人。

2、教师是一个人。

(二)从学生的角度看老师。

最受学生欢迎的六种老师

第一种:像父亲一样“严而有度”。

关键词:严厉、严格、宽容、有正义感。

第二种:像母亲一样“慈爱”。

关键词:慈爱同情无私

第三种:实习老师。

关键词:年轻、平等、激情

第四种:善于理解和鼓励学生的老师。

关键词:务实真实理解

第五种:有自由思想的老师。

关键词:自由自主

第六种:有“能耐”的教师。

关键词:文武双全多才多艺

我的教师生涯片段(电影视频片段)

大宅门片段(电影视频片段)

第二章:整体和谐

一、什么是整体和谐

整体

篇2:微型课题研究讲座材料

一、什么是微型课题

所谓“微型课题”,是短平快的课题。

①短。短小性。

②平。草根性,平民化的研究方式,使课题研究真正“飞进寻常百姓家”。

③快。见效快。随时发现问题了,随时研究,随时出成果,可以先研究后申报,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得到一点收获。

4、意义:

①明确了中小学教科研的定位。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准确定位应该是:以教师为主要研究者,研究立足课堂一线。

特别是在省“五严”禁令之后,老师需要教科研,需要通过研究解决时间加汗水,起早贪黑,死楸蛮干,日光加灯光的原始低效劳动问题。我们的课堂需要改变,需要提质增效,这里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但我们需要适合老师的教科研。从上分析,微型课题研究能担此重任。苗主任说:“如果我们每次教研活动都能发现一个问题、研究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那效益不可估量。”

②改变老师的角色定位。

目前,社会对教师是不是专业存在不同的看法,争论的焦点是:教师在专业上是不是具有不可替代性?大多数人都认为教师是可以替代的,即专业性不强,只要有学科知识就可以做教师。其实,教师的专业性更多地体现在面对着复杂的教育情境、最为活跃多变的服务对象人-学生,处理复杂的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这需要大量的创造性劳动、教育教学的智慧和经验,这是教师专业的研究性特征。因此具有学科知识只是教师从业的入门条件,没有学科知识做不了教师,没有教育教学能力则做不了好教师。

微型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教师积累教学案例、知识与经验,提升老师理性智慧,完善专业素养,提高教育教学品质,实现从教书匠到专业教师的转变,从而使教师专业象医生一样不可替代。虽然社会将教师定位于不是“大树”,而是“芦苇”,但老师不能安于现状,不能自暴自弃地随风摇摆,而要通过科研“做一棵有思想的芦苇”,傲立风中。

③实现精致、有品位的教育生态。

微型课题研究使“课题研究”真正走进教师日常生活,使教学状态发生改变:不再是比拼时间、耗精力,而是比窍门、比效率;不再消极地抱怨学生差、环境差,而是主动寻找问题、找对策;不再在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环境中麻木不仁,而是在不断学习、积极对话、享受在研究中进步的快乐,从而实现精致、有品位的教育生态。我们这次以指导学生自学为主题的微型课题研究,也将悄悄地改变我们的课堂教学生态。

二、怎么做微型课题

1、如何选题

①微型课题的来源

与规划课题不同,规划课题往往来自教育发展的前沿、来自最新的教育理论,象我市的教育部规划课题

篇3:教育讲座《合力教育促进学生发展》听课笔记

一、我们要做合力教育

家校合力,师生合力,生生合力,师师合力,人物合力,家家合力,亲子合力,班级合力,斑斑合力,班子合力,干群合力,校校合力,学校与社会的合力。

二、合力教育的核心词“借景”

“借景”是苏州园林建设的特色,也是实验小学的办学理念之一。我们以“借景”促“互补”。

班子要求: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不若事,分工不分家,到位不越位,补台不拆台

精通本职,熟悉相关,了解全面。

点成线,线成面,面成体。令行禁止,雷厉风行。正身和影子。

三、合力教育的两个目标,三个着眼点,三层队伍,三种资源

两个目标:成就学生,成就教师。三个着眼点:要让学生快乐的学,要使家长快乐的学,教师就要智慧的教。三层队伍:老年教师是学校的财富!中年教师是学校的骨干!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

我们要熟悉三种资源:硬件资源,软件资源,潜件资源。硬件资源要利于师生成长,

软件资源要方便师生成长,潜件资源激励师生成长。

学校文化:务实,求新,包容,博大

教师发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05)

关注内涵发展,做智慧型教师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篇4:专家讲座参考德国为何立法禁止学前教育

在德国弗赖堡大学做学术访问期间,住在湖边的一套公寓里。离公寓不远,有一个小沙坪,里面有一些儿童玩耍的设施。每次经过这个地方,总会看到三四个小孩在沙坪里面玩耍。旁边站着一位女士,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些孩子,即使孩子满脸的泥沙,衣服上到处是沙子,但她并不干涉。

一起散步的另一位中国同事不由自主地感叹:“老杨,你看这些孩子脸上好阳光,这在国内孩子的脸上几乎很难见到。”对此我也深有同感。我女儿在一所北京最好的小学之一上学,尽管才8岁,但说话和脸上的表情已经和成人已经没有多大差别。尽管孩子的妈妈感到很满意,但我却有些难过。

湖四周是宽阔的大草坪,不过还有些树木可以遮阴。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草坪上有人在打排球、网球、羽毛球,也有人在踢足球。有的人则在草地上铺上布,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不知道是有一搭无一搭的聊天还是只想晒晒太阳,有的则在烧烤。我习惯坐在咖啡馆的凉棚下观察草坪上的人,其中一幕至今难以忘怀。

在离我不远处有一家子在踢足球:丈夫、妻子、大男孩和小男孩(大约四五岁的样子)。这四个人分成两组:一组是丈夫和小男孩,另外一组是妻子和大男孩。虽然被分为两对,实际上是丈夫和两个男孩在玩,妻子只是在一边有一搭无一搭地踢上一脚,并不上去争抢,但眼睛从来没有离开丈夫和两个孩子。父亲把球传递给小儿子,大儿子上前去抢球。父亲担心踢伤大儿子,所以动作很轻,有时故意出现失误,让大儿子把球抢到。小儿子比较勇猛,但球技不精,见哥哥跑来,远远就把球传给父亲。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孩子玩耍的劲头十足,脸上的表情可以用“阳光灿烂”一词来形容。

出于好奇心我走过去和这一家子聊天。男士告诉我,两个孩子都在上幼儿园,周末带他们出来玩。我问:“你们不利用周末时间带孩子参加各种学习班?”这位男士用不解的表情看着我:“参加什么学习班?”我说:“比如跳舞、体操、绘画、钢琴、外语、奥数之类的,我女儿在幼儿园期间,除了奥数,几乎把所有的课程都学了。”男士回答:“我们这里,学前教育是被禁止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不允许教授专业知识,社会上也没有类似的培训班。”

原以为只有幼儿园的孩子不允许学习专业知识,后来才发现上小学的孩子也不能学习额外的课程,即使这个孩子的智商超过同龄人。来自科隆的桑德拉写道:“今年我儿子7岁,我向学校老师提出,能否额外教他一些东西,因为他5-6岁的时候就自己在家学会了基本的阅读、书写和简单的数学计算。老师表示反对并说:‘您应该让您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保持同步’。一个星期后我再次去见老师,并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证书,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但老师用一种奇怪的眼光看着我,似乎我像来自外星的人一样”。

老师进而解释,孩子智力被过度开发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必须给孩子的大脑留下想象空间。过多的知识会使孩子的大脑变成了计算机的硬盘,长此下去,孩子的大脑就慢慢地变成了储存器,不会主动思考了。

尽管如此,我对德国禁止学前教育的做法还是不太理解。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专门请教了德国的教育人士,他们让我找《基本法》来看看。翻开联邦德国《基本法》(即宪法)。让我大吃一惊。其中第七条第六款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

我还是不明白德国宪法为何这样规定,只好再请教有关的教育专家。他们告诉我,孩子在小学前的“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因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应该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如果说在上学前对孩子非要进行“教育”的话,那“教育”的重点只有三个方面:

一、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不大声说话等。

二、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幼儿园期间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手工制作,让他们从小就主动做具体的事情。

三、培养孩子的情商,特别是领导力。

原以为只有德国才有如此奇怪的规定,后来查了一下欧洲有关国家的情况才发现他们对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异。例如匈牙利立法规定:严格禁止教授幼儿园期间的孩子学习写作、阅读、计算等。欧洲许多国家,幼儿园的教育是免费的。

篇5:讲座提纲解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近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作为教育人,对此内容我们应该及时学习,认真领会其精神。边学习,边梳理,拉出了如下一个体系:

背景:

近年来,素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宜性不强,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等具体问题。同时,党的教育方针从宏观层面规定了教育的培养目标,世界各国都在思考21世纪的学生应具备哪些核心素养才能成功适应未来社会这一前瞻性战略问题。

研究历程简介:

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受教育部基教二司委托,会同国内多所高校近百名专家,在总体设计、统筹谋划的基础上,综合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国际比较研究、教育政策研究、传统文化分析、现行课标分析、实证调查研究,历时三年集中公关,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后,最终形成研究成果。

研究的基本原则:

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

研究核心: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征求意见稿

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

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发布稿:

人文底蕴科学精神;

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审美情趣、身心健康);

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

核心三个方面六大素养18个基本要点

为一文化基础1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

了2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

生二自主发展3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

全4健康生活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发三社会参与5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

展6实践创新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

基本内涵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3.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4.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三社会参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5.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6.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主要表现

一文化基础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