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讲座笔记学生核心素养与基础教育评价改革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听讲座笔记学生核心素养与基础教育评价改革

编辑:制度大全2022-02-27

辛涛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记录时间:**年9月26日上午9:40-10:40

记录人:郑州龙门实验学校邱朴智

提纲:

一核心素养的提出缘起与概念内涵

二我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框架

三通过评价改革促进核心素养的思考

一、核心素养的提出缘起与概念内涵

回归原点的反思与追问:

我们到底培养怎样的人?如何培养既清楚又模糊

相关背景:

1、贯彻**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

2、国际教育发展和变革的趋势(a国力竞争、b核心素养:解决的两个问题:个人自我发展和社会健康发展c国际趋势:各国纷纷将核心素养放在教育改革的首位)

3、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迫切需要

基本定义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是所有学生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基础素养

核心素养是贯彻三维目标的综合表现

核心素养可以通过接受教育来形成和发展

核心素养具有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

核心素养兼具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个体系,其作用具有整合性。

基本定位:

历年文件的时间数轴图

1.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2.围绕“德智体”主线,

3.强调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

教育目标:宏观、抽象、代表国家利益

对学生的能力、素养提出了要求

二、我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框架

1.理论思考与指标遴选依据

a.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b.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体现学生应该具有的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信念和价值要求;

d.注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

e.重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一个基点:全面发展的人

三个核心:1.主体性(自主发展)培养和发展身体、心理、学习方面的素养;

2.社会性(社会参与):处理好个体与群体、社会、国家、国际等之间的关系

3.文化性(工具性)(文化修养):掌握和运用人类智慧文明的各种成果

三、通过评价改革促进核心素养的思考

国际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与特点

1.关注学生发展,强调培养适应现代社会所需的能力

2.强调课程的整合性,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STEAM)(需要着力思考)德育、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跨学科

3.在课程中融入了质量评价标准,强调问责(以前基本都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建议。现在多引入了质量评价标准。)

4.教育管理权力的下放与课程评价权力的集中

Q:改变知识传授和学科本位,转向现代社会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搜集、或许和分析能力

重新梳理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

1.课程标准体系的组成部分

2.课程标准体系各部分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3.评价观念:为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A:Assessmentoflearningandteaching

B:Assessmentforlearningandteaching

C:Assessmentaslearningandteaching

根据介词使用的变化,从A到C是不断深化的问题。

评价依据:基于学业质量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是核心素养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

根据核心素养体系研制的学业质量标准,主要内容是规定学生在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一方面,学业质量标准不再是基于学科内容的表现标准,而是基于能力和素养的标准;另一方面,利用基于核心素养建立起来的学业质量标准知道教育评价,可以促进评价打破学科限制,使跨学科能力的综合评价成为可能。

评价内容:强调对软技能和软环境的评价

监测学科:语文、数学、科学、体育、艺术、德育

监测内容:

1.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

2.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相关影响因素

监测周期:数学+体育;语文+艺术;科学+德育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

学校积极心理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

安全和秩序,接纳与支持,公平与公正,鼓励自主与合作。

良好的学校心理环境,有助于调节、修正不良家庭背景对学生发展的消极影响;有助于减小城乡学生之间的发展差异

评价技术:创新突出核心素养导向的测评方法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教和学的方式正在发生根本变革

数据融合、MOOC、翻转课堂、智慧学习、数字教师、教育大数据、智能服务、适应性、教育公平、电子书包、开放教育、教育大数据、教育公平。

Q:城乡差距+家长投入,造成了学生个体化差异越来越大。

音乐电子化测试:指定时间段、作答可不联网、每校一台电脑即可、相继完成

数据评分:(机评+人评,大面积机评,小部分人评)

评分指标:

信息技术助推命题方式的改进

对学习过程数据的深度挖掘

对学生阅读素养与写作素养的评价:识字量、用词量;各种句型的使用情况

图像是从三维压缩成二维,所有机评目前还有一定的难度。

篇2:讲座材料寻找核心素养落地力量

引子:

王阳明龙场悟道后不久,有弟子问他:“尧舜那样伟大的圣人为什么不制作礼乐,非要等到周公呢?”他回答道:“圣人的心是面明镜,物来则照,物不来也不去强求。尧舜没有制作礼乐,只是因为他们那个时代不需要,没有这件事来找他们。周公制作礼乐,只是因为礼乐这件事刻不容缓,来找周公了。”

一、核心素养是什么

学校一切的教育教学活动,本质上都是为了培育最关键、最必要、居于核心地位的素养,也就是“核心素养”。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核心素养”就成为全球范围内教育政策、教育实践、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国际组织与许多国家或地区相继构建起了自己的学生核心素养框架体系。

**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深入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并提出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研制与建构,作为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关键环节,以此来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年2月26日中国教育学会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

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能让国际、国内教育人共同聚焦呢?

背景一:

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学业评价

篇3:听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讲座心得

本周一,在二七区大学路第二小学的报告厅,有幸聆听了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胡远明主任关于课题研究的一次讲座,感触颇多。除了胡主任专业的讲解之外,他幽默风趣,自然洒脱,直来直去的演讲风格也让人印象深刻。

自**年上班以来,关于课题研究的一些讲座和报告很少涉及。借着共同体名班主任工作室学习的机会,让我有了一次不一样体会。如果说课题研究有什么吸引我的地方,说老实话,就是在每个教师晋职之路上,它是一个你必须迈过去的门槛。而且也听到同事们有关课题立项的一些讨论,言外之意似乎是难度较大。有人说课题立项要紧跟当下的教育理念,有人说课题立项要求新,“陈辞滥调”的主题只能是“炮灰”。

但是,在听了这次讲座之后,让我对课题立项又抱起了“信心”,或者说压根就不应该对他失去信心,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纠正自己的心态。课题立项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晋级所需的“功利”的地位上,而是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胡一把利器。否则,这样的教师只能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进行重复而机械的工作,成了一台机器,而学生则成了机器里生产出来的产品。其次,胡主任的讲授风格也不一样。通过胡主任的课件,可以看出他是做了精心的准备。或者说,他是充分察看了“病历”,直接拿着药箱来开方子的。首先,胡主任先让我们从一节录像课中找出优点和不足,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指出课题的本质--解决问题的过程。接着,结合一些真实的课题案例,他又从课题的内容、格式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解释了这些课题未能成功立项的原因。同时,胡主任以大学路第二小学部分教师课题为例,帮助在场的教师找出这些课题的不足。最后,胡主任和我们一起一道修改课题,让我们亲自体验了如何修改课题,如何立课题。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课题都被人研究过,这是讲座过程胡主任几次提到的一句话。但是他也在提醒着我们课题立项就是在这些已经被研究过的课题中,而且我们完全可以结合自己的教育经历重新立课题,而不是背道而驰,一味的求新,忽视课题立项的本质和初衷。

讲座从4:30一直持续到将近六点,也早早过了下班时间。但是老师们听的仍然很认真,我也有种很久没有听到肺腑之言的感觉,真的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篇4:讲座整理笔记:教育

一.概念解释:

1.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2.谈话教育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概括已有的知识经验,积极思考,从而使学生得出结论获得新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3.课程标准:是指根据课程计划制定的有关学科教学的目标、水准、结构与教学要求的纲领性文件。

4.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与丰富,成为成熟专业人员的过程。

5.《白鹿洞书院揭示》: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是中国书院发展史上的一个纲领性的学规,书院学规的一个范本,标志着宋代书院开始走向制度化。概括了儒家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体现了古代封建教育的主要精神,不仅是南宋时期书院的学则,而且对元明清三代书院有着指导作用,还为一般官学所采用,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

6.六艺是指的孔子提出来的几种技艺.分射,御,礼,乐,书,数六个部分.

7.骑士教育:就是世俗奴隶主子弟所受的教育,它同时也是一种培养为世俗封建主服务的、保护封建制度的武夫的教育。

二.简答题

1.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答:(1)劳动任务的综合性。首先教师需要同时完成培养学生多方面发展的任务上。其次在每一学科的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关注和指导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第三,教师要善于协调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教育影响,以指导学生良好发展。

(2)劳动对象的复杂性。首先表现在其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其次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参与客观上影响并改变着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3)劳动手段的主体性。首先教师的劳动手段一方面是由人类智慧结晶的教材来充任,另一方面是由教师自身的学识、能力、人格来施行。其次教师必须理解消化教材才能有效的传递人类文化的精华。再则其示范作用也充分体现了教师劳动的主体性。

(4)劳动过程的创造性。教师要有极强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才能有效的完成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完善学生个体,帮助学生实现内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都需要教师灵活的运用其智力水平。

(5)教师劳动的长效性。首先从人的整体发展来看,人才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其次就学生某一具体、局部的发展来看,也往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

2.简述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的关系?

答:在我国的教育方针中,全面发展教育包含了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教育,都是学校教育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共同完成全面培养人才的任务。

一、各育都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因素

五育各具不同的作用、地位,担负着不同任务,德育是灵魂,体育是基础,智育、美育、劳动教育是重要内容。它们都有是学校教育的有面组成部分,因此不能互相替代,互相等同,它们是缺一不可的。

二、五育互相联系,共同构成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

(一)五育必须统一在一个人身上,它们之间具有一种不可分的结构上的联系,人的全面发展应该是五方面整体性的协调发展;(二)各育互相渗透,互相包含,在教育实践中不能截然分开;(三)各育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会影响人的长远发展。所以我们在学校教育中必须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3.简述观察学习的理论并评论?

答:观察学习又称无尝试学习或替代性学习。是指通过对学习对象的行为、动作以及它们所引起的结果观察,获取信息,而后经过学习主体的大脑进行加工、辨析、内化,再将习得的行为在自己的动作、行为、观念中反映出来的一种学习方法。

4.隋唐时产生的科举制度的积极意义是什么?

答:一.起了抑制门阀的作用.

二.扩大了官吏来源.

三.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四.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5.举例说明洋务学堂的类型

答:方言学堂,即外国语学堂,主要培养翻译人员

技术学堂,1867年李鸿章在上海开设的机器学堂

军事学堂,1893年,李鸿章在天津创办军医学堂,这是中国人自设西洋医学的开始.

篇5:讲座提纲导学案运用对教学有效性提升

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个题目很大,我看了大家收集的资料。方方面面都谈了,如果有所取舍的整理整理,一篇论文是没问题的。在动起来结合自己的学科实践实践,课题就成了。

不管是那个学科,在谈这个问题之前,都要首先明确一个问题,教学有效性的标准是什么?老师教的好,效率高,一节课讲几节的内容?教师教的认真,管理严格,每个学生都认真听,没有打瞌睡的?我想这都不是最主要的。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有效教学不仅关注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还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这一点上,从大家收集的资料里发现这是共识。我再次说一说,仅仅是强调一下。

那如何使学生学得有效,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教学和管理两个方面来看。从教学上来说肯定要涉及到教学方案的设计、实施、评价。从管理上来说,课堂气氛的调整、学生引导、课堂纪律的维持,课堂生成的机智解决、突发事件的处理,课后作业的监督等等。当然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素养,提升人格魅力,达到让学生爱屋及乌的目的。

这么多方面,大家都有涉及,我觉得也很有道理,我就不重复了,仅从操作层面来谈一谈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