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校长们谈教育困境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听校长们谈教育困境

编辑:制度大全2022-02-26

听校长们谈教育的困境

许锡良

下午给高中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学员们指导优秀论文的撰写。这个过程,我们采用各人联系自身的学校的办学情况谈谈自身对一些教育问题的考虑,看看能否激发出问题来。结果大家畅所欲言。谈兴颇浓。我感受也很深。

这些校长大多是来自欠发达的地区,而且是三类、四类学校,也就是第三或者第四批招生的学校,这类学校有许多是在乡镇里,也有个别是二类学校,在城市里。无论哪类学校,都苦不堪言。

最大的问题就是现在乡镇中学有生存的危机。危机来源于生源缺乏,师资流失严重。每个地区都有几所窗口学校,政绩工程学校,这些学校就像一个巨大的抽油机,或者抽血机,把生源与师资都源源不时地抽向那几个窗口学校,这些窗口学校多的达到100多个班,少的也有60-70个班级,每个班级都在七八十个同学以上,多的接近一百人。一间学校达到上万人,也是常见的现象。但是,你去问问这些学校的面积,经常只是几十亩地而已。有的学校已经把所有的能够住同学的房间都用来住同学了。连实验室与图书室都住上了同学。这么几千人的学校里,却没有一个可以活动的操场。校长说,没有方法,上面要求我们必需完成招收多少的指标,否则,经费拿不到,而且教育也不会有业绩可言。我们只有拼命招生,拼命地生存下去,已经开始动员每个教师下到其他学校去招生,每招到一个同学,就给予奖励。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同学招来了,我们最担心的不是他们学得怎样,而首先是同学的平安。有的是连体育课都取消了。新课程要求开设那些非考试科目,特别是非高考科目,我们基本上不开设。毕业时只有造成果,每个人多少分,就是这样直接写上去就是了。总之,上面要什么,我们就制造什么,不造假的学校根本无法生存下去。那些课程假如开设起来,根本就不够师资与条件。而且即使强行开设下去,也会在高考中吃亏。因为,开设了,又不要考试,你的时间、精力与金钱就浪费了。而他人就占了廉价。你不造假,那么在上报的资料中就是手续不全的,那么,你这间学校的同学连参与高考的资格都不会有。学校只有造假,才干够生存下去的。我们的教师与同学就在这样亲密地在合作造假中生长起来的。不当校长,你不知道这个过程有多痛苦,也有多无奈。可是,没有方法。理想总是离我们太远太远。

窗口学校在教育政策的扶持下,无限扩大,不时扩招,因为上面有优质学位扩大的教育政绩要求。怎么扩大教育政绩?就是把原来的重点中学多办几个分校,扩大学校,然后把同学多招进来。但是,这样一来,原来的乡镇中学就惨了。生源被挖走了,好生源不用说,现在许多学校连差生源也招不到了。教师稍稍拔尖的,也被掐尖挖走了。生源与师资都被挖走,校长极其难当。这些同学,以前在乡镇中学里,每学期交三四百元学费就可以上学,现在被挖到城里的窗口学校里,每年要交一到二万元。有一些班级的教师仍然是原来乡镇中学的教师,但是换了一个地方,同学要交的钱就多出上百倍。有的地方,许多学校干脆被合并了,只能到教育城去上学,而且交的费用却是原来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村民苦不堪言,却没有方法,也只能去。否则没有学上。一些乡镇中学被“抽血”以后,生源严重缺乏,师资严重缺乏。处于凋零破败的边缘,日子十分难过。而上面的政策似乎就是要让这些乡镇中学自然死亡。一边是窗口学校同学过多而带来的平安隐患,与管理上的艰难,活动空间的狭窄;另一边是单薄学校和乡镇学校无米下锅,生源严重萎缩后的教育资源浪费和破败凋零。好好的学校,为什么要折腾成这个样子?校长们实在想不通。

为什么我们就要追求这样浩大的教育工程呢?这些教育政策经常是来自上面的要求。大就有一种政绩的感觉,同时,改变门庭又可以多收费。同时还可以节约教育经费,在我们一些领导者的眼里,教育无非就是与放羊没有什么不同的一种活动。一头羊是赶,一群羊也是放。我们高级培训班上,其中一个校长曾经参与过英国的一个培训,当我们的校长自豪地介绍自身学校有三千多同学的时候,那个英国培训师惊呆了,然后就笑了。感觉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他不理解中国人的教育为什么要把一个学校弄成三千人以上。其实三千人的学校只是一个中等偏小的学校。英国的学校,日本的学校,经常都是一千人以下,甚至就是五六百人而已。一个班级也经常是三十人以下。但是,这些学校无论在管理,还是在同学培养方面,都可以做到最为有效。这是在培育人啊,而不是牧民在放牧。怎么可以这样不择手段地追求规模效应呢?

现在我们在这样的情况下,校长们最关心的教育问题是什么呢?就是平安,不要出事。然后把高考好好地抓好。整天把同学关在学校里,不要动,连课外活动,甚至体育课都取消了。即使是考音乐、体育、美术的同学,也只是在考前由学校再派一些专业教师来辅导一下。这样做,一是考虑平安问题,二是实在是没有活动场所,三是节省一些时间来应付必考科目。分数就是一切,少了一分,对同学来说就可能完全是另一种命运,对家长来说,可能就意味着要多出好几万元学费。在这样的情况下,你怎么能够要求我们不要关注考试?关注高考?各位专家教授们,你们看,我们的学校情况就是如此,你们看我们应该怎么办?给拿下主意吧?怎么解决?

讨论到这里的时候,我说到这里问题已经出来了。有些教育问题,不是一个校长可以解决的,但是即使不是我们一个校长就可以解决的教育问题,我们也必需头脑清楚。知道问题的根源。然后再从自身能够改变的地方开始,一点一滴去做。有时,也要向主争取,去说服制定教育政策的人,作一点改变。我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校长也只是一个基层的教育管理者。有些教育问题国家的教育领导部门尚且无能为力,更何况我们只是一个小小的中学校长呢?但是,我们可以先把这些问题作一个梳理,分个类,看看哪些是可为的,哪些是不可为的。哪位是经过可以有所改善的,哪些是现在暂时无法改变的。然后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时先拓展一下自身的思路,扩大一下自身的视野,改变一下自身的观念也是很有必要的。一篇优秀论文并不一定要改变什么,但要求有所认识,有所提高。有时我们的许多教育问题看似是制度与政策的问题,其实后面也包括了我们对教育的认识,对社会的认识,对人的认识。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政策会那样追求大而全的学校?追求那样的浩大的规模效应?为什么英国、日本、美国的中小学校就可以做到小型化?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包括了教育的什么理念?而我们为什么会刚好相反?有一些发达地区的窗口学校的校长去了外国发达地区的学校观赏,回来就宣称,自身的学校已经是世界一流了。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一流,真的是一流吗?还要看看人家把钱是怎样用在教育上,而我们又是用在什么方面?我们与人家比的时候,我们的视角对吗?据我所知,西方的教育经费投入大多是用在人上,特别是教师与同学身上的多,用在直接与学习和同学生长有关的设备设施上,而我们往往用在可以显示政绩工程的地方。我们假如从身边去挖掘一些现象,再提高到一定的思想理念层面来看,可能会用利于我们慢慢地改变我们的教育。

三个小时的讨论非常热烈,发言非常积极。碰撞的效果还是有点的。至少,我们了解了教育的实情,而校长们也交流了各自的意见。至于问题怎样找,优秀论文怎样写,还得慢慢酝酿一下。

篇2:教育请让小朋友坚持微笑

教育,请让小朋友坚持微笑

尚飞

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有害的,它毁坏了小朋友的天真和可爱。

小朋友刚学会说话,刚懂得让自身坚持微笑,却被送到了学校。小朋友们也许憎恨的不是学校这个场所,反而对学校这个环境至爱无比,那里有他喜欢的花草树木,时常有鸟儿陪伴,那里有他喜欢的好伙伴。他们憎恨的是学校里的老师不让他们干自身很好奇和喜欢的事情。上课,手必需背在身后,不要东张西望,不要看窗外的世界,不敢说话。小朋友被折磨成了一个驯服的小绵羊。在幼儿的心理,学校似乎被视作与外界完全隔绝的地方。美好的童年就这样无情的耗费在压制天真,活泼的牢笼之中,随之而来的是,小朋友的微笑逐渐减少。

我们的教育忽略了自然教育。如今的教育在培养人的时候,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人在生命初期类似于植物生物的有利因素。小朋友们的快乐被这样剥夺了,为缓和教育中的这种突然转变,必需把自然自身作为大局部教育工作,不要强制性命令阻止小朋友的行动举止。

蒙台梭利说过:“我们必需培养属于生物因而也属于自然界的人适应社会生活;因为社会生活是人的特殊工作,所以它也必需符合人的自然活动的表示。”[1]

让小朋友沐浴在大自然中,让小朋友自由的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让小朋友自在的伸展自身的身体。我们的教育不要把小朋友折磨得不敢尽情呼吸空气,我们的教育必需保护亲昵小朋友们的正在生长的躯体,让他们运动起来。在教育中,对小朋友应该给予某种自然特权。

“一个好母亲或是一个好教师,在今天所给予的无非是一些类似于不要践踏草地之类的忠告,似乎只通过活动双腿双脚和呼吸一些新鲜空气就能完成他身体的生理需要似的。”[2]

教育准备了什么?教育追求的又是什么呢?教育应该让小朋友享受快乐,洋溢着童真,而不是残暴的扼杀童心。教育,请还小朋友微笑。

[1][意大利]蒙台梭利著,江雪编译:《蒙台梭利方法》,天津人民出版社**年9月第1版,第110页

[2][意大利]蒙台梭利著,江雪编译:《蒙台梭利方法》,天津人民出版社**年9月第1版,第111页

篇3:教育经典案例给了我们什么

教育经典案例给了我们什么

青流

听来一个故事,一位老师看了陶行知的四颗糖的故事很感动,觉得这可是一个好的教育方法。还正凑巧,他班里的小陈同学打人了。这位老师心想,露一手的时候到了。那天,他的办公室的抽屉里还正有同事结婚没有吃完的糖。他就如法炮制地把现代版的“四颗糖的故事”扮演了一遍,小陈同学还真的被感动了!同学走出办公室后,这位老师想,教育经典就是经典!不过他很想知道小陈同学到班级里会怎样?于是就默默地跟着他,结果一切都出人意料。小陈同学到教室后得意忘形,他说:你们看呀!老师给我糖了,还褒扬我了呢?接着他就拿出一个糖剥开放到自身的嘴中,却又立即吐出来,嚷道:“这是什么糖?这么软!谁稀罕这些糖?”随手就把剩下的几颗糖全扔了!教室里哄堂大笑。只留下这位老师楞在教室后面说不出话。

想起马卡连柯,恐怕不会忘记他在《教育诗》中的过格表示。同学札陀罗夫就是不听话,在他的面前表示的桀骜不训。马卡连柯走上前去,左一个耳光,又一个耳光,札陀罗夫没有意料到,吓得连连道歉。口口声声要求原谅!从此以后,札陀罗夫把马卡连柯视为英雄。

又想起写〈〈傅雷家书〉〉的傅雷,虽然在这本家书中傅雷是位爱子心切的父亲形象,但是仍然能感受到他心怀内疚。他为自身过去的对儿子的粗暴而忏悔!傅聪是成材了,成为著名的音乐家。但是童年的家庭教育在他心灵中留下什么样的创伤也是不得而知的事。

假如我们因为陶行知、马卡连柯、傅雷所用的方法是胜利的,就视为法宝,照搬硬套,我想一定事与愿违。

时代在变、同学在变、观念在变,教育再也不是想当然的事了!范梅南说:“各种成套的事实、价值、方法和哲学可以在有计划地有准备的方式下指导我们的行动,但是在任何具体情况下,它们却不能告诉我们怎样行动。”我们从教育经典案例那里获得的应该是思想,而非具体的方法,更不能去依葫芦画瓢,那将会是个讽刺!齐白石说:“学我者生,像我者死”。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我们更应该学会在具体的教育情景中获得教育的感知力。我们需要教育机智和教育智慧。而智慧和机智是在教育的实践中对生活的反思得来的。我们需要对独特同学的观察、聆听,运用多种视角获得对这个同学的开放性的教育理解。在教育行动的过程中,不时体验和反思我们的教育行动是不是对这个同学是最合适的。对于充溢张力和矛盾的教育现象时固定的教育经典案例中的方法并不是万能钥匙,培养同学,调和教育矛盾的还应该是老师的教育机智。

篇4:教育观察日志

教育观察日志

晨风

感觉教师不单单是教书。有着非常多的琐碎的事,特别是班主任。

9.16

我大概是属于粘滞型的,一件事总是较难放下。不过经过这几年的磨练,我还是能平静对待,不过于焦虑。看来人的修炼是要一辈子的。大概只有年龄才干使人真正平静。

我不知为什么,头脑里也总是想着同学。就是在课外也如此,我感觉这样头脑很操累。是不是我做事容易“上火”?

这不知是不是因为用心的缘故。我的读书就不会让我如此焦虑,读书可以宁静,但是教书我发觉却很难宁静。特别是有很多杂事、琐碎的地方。

我连登山路上,头脑里也都是念头。所以,我觉得自身很需要激烈的运动,比方打篮球,可惜的是没有场所和固定的球友。以往我总是能在球场场欢快奔跑完全忘我。

我很希望能用心教书,然后八小时之外就是属于自身的时间。可以专心无杂念地看自身的书,和家人小朋友相处。

希望我能尽快如此安定做事。

早上写了一篇家长会纪事的文章,看了一些博文。今天可以看书了,下一周应该能进入正常的教学工作,那么也就会有了自身空闲的时间。

那天的上课,我还是有激情,声调是有变化,不像有的教师那样平淡无味。我也回想起五年前的教学,很多时候我都是有激情的,只是有时得不到相应的回响或者课堂秩序不理想,我就开始冷却。往往一节课后,我会觉得很累。这就是因为全力付出的缘故,所以,我根本做得不到不紧不慢的拖课。拖课的有效度也很值得怀疑。

现在,我不大觉得上课的累,因为我想我再累也只有几个小时的时间,这是我的上班时间,比较别的工种,我可能不算累。这也是我应该做的。因为这是我的工作。还有,我决定在心里树立为家长和小朋友服务的信念。我们的服务态度很不够,很多老师盛气凌人,或者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但我不觉得作为老师应该是这种形象。老师也应该是服务者。要树立自身应有的服务意识,而不是把自身当作糟糕的愚昧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之类的代言人。

那天教师节,我问大家今天是什么节日,好像一个小朋友知道,然后问是教师的节日同学们应该怎么做,有的说要送礼,有的说要恭喜。最后,我教大家齐声说:“祝老师教师节快乐!”

我以往可能存在进度快这样的倾向,看来以后要注意,特别是扶持那些有教才会的“一般”同学。

9.18

这几天,一个家长代表协商预收了50元钱。只有一个家长自身买了试卷习题,不交了;另一个因为家庭困难没有交。这样子,大局部都交了,也同意购买儿歌。

我考虑到买了语、数试卷和数学训练册花了18元,再加上儿歌10元多。所以,我不能一下子花钱太多,有些家长可能不大算多买训练册。我就决定不统一买语文训练册,以后的语文课堂,可以读儿歌,讲故事。对于训练册,已经统一订了新华书店的一套,所以我就通知说,要买的自身去买。这样就造成混乱。

有些人以为,都已经交了50元的钱怎么不够,还要自身掏钱再买。有人也就发牢骚了。在农村里,以往的老人碰到学校收钱,总是骂老师,他们就以为钱是被老师装进口袋的。有些人又不清楚到底要不要买,要买哪一种。因为隔壁班和其他年段都是通知家长自身买,然后交给老师。我也遭受着领导和同事的压力,因为我的做法与众不同。

那天,教育局又要来检查,那么我又在收钱又在买书,就被副校长说是“对着风拉尿”。(校长还是比较信任我,对我的做法没有丝毫指责的意思。大概是一些家长的好话也传到他耳里。我对差生的态度绝对与别的老师不同,我心底没有丝毫嘲讽的意思,我不会针对学习能力而责骂。我不会用无情的话打击“差生”。但我自身还是没有从家优点直接去听取反馈,因为我目前不大想被他人左右。)还好,我不害怕了,因为我觉得自身在做正确的的事。假如,我的意思能被家长很快领会的话,我们之间相互习惯后,那么就以后就省事多了。

于是决定明天利用放学时,给接送的家长做个说明。还要把书拿给他们过目。告诉他们,假如想给小朋友多一些作业就买,假如有课外书让小朋友读,就可以不买。这些训练册,我估计我没有时间讲评批改,所以只能靠家长自身督促。

所以,归根到底,我还是有点烦。因为我发觉自身还没有能有效处置这些事务。一些老人不能领会我的意思,到处发牢骚。这只能靠那些知道我意思的人转告,这又是低效的。

在这期间,我还要不时给一些家长解释这是自愿的,是否要购买。还有2个同学的电话还没登记好。还有请数学老师帮助填学籍卡,我还要填学号。

在这些事情没玩弄清楚的情况下,我还有授课、安排作业,修改作业。

真希望能尽快解脱这种杂事缠身,被悬挂着的感觉。

另外对于拼音教学,发觉有些同学掌握的不好。而我很难做到一对一的指导。对于拼音教学,我的兴趣也不大。只为了打个基础,我更感兴趣的是识字。

早上放学时,把统一买的数学训练册先分下来。另外叫大家做练习册,有不会做的留下来,但是全部同学都交上来,我知道有一半的同学没做完(好)。他们显然不想留下来。

上一回,因为练习册做得很差,我订正完了,还有一半以上的同学没改好。这一回,我先把题目拿到黑板上讲一回,然后分给大家做,这样也可能造成一些同学剽窃。但是因为时间不够,所以这一次又很匆促。

我们老师从没有把练习册分给同学回去做,因为那样同学会把书弄得很糟,影响到检查老师的考核分数,所以,都是在学校做。我觉得还是应该分回去,让家长承当必要的作用。不然他们都不知道小朋友做题的程度。

下午去接孩子,发现幼儿园在接送时,把门和窗都关好,这样就不会受到干扰,看来以后要留没有完成作业的,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

我发现一般不要去“喝止”,这样只能浪费自身的嗓子。小朋友的恬静有一定的程序,要顺应,要“喝止”也要用得恰当。千万不要因为外人的旁观而“歇斯底里”。有时候乱也就只能让它乱。小朋友的专注力和安宁力,一局部靠氛围,一局部靠小朋友自身的需求、素养。

但我的嗓子还是没能用好,总是堵。偶尔吃吃药和含片以消解红肿。

篇5:道德教育目标

近日在《中国德育》读到这样一段文字:“道德不是一套咒语,而是一首歌;不是一堵墙,而是一道台阶。假如是一块布,不是用来遮丑,而是用以显美;假如是一条绳索,不是用来束缚,而是用于攀登。假如它是目的,就让我们轻装上阵去奔向它;假如它是工具,就让我们轻松自如地去使用它。这样才是道德的。”说得真好,这是我至今为止看到的关于“道德”最富有诗意的诠释。

作为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道德的修养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关注个体的道德生长的学校道德教育,必需着眼于个体的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的正当性和必要性。作为社会道德,完全可能自身是并不道德的,所以保守中国才会有“以礼杀人”的问题。作为个体道德就是对于良善道德的个体的掌握和践履,即所谓“德者得也”。对于学校德育的价值,一位学界同仁说得好:“德育不能布置人的生活,却能成绩人的道德生活追求;德育不能左右生命,却能提高生命的质量;德育不能克隆美德,却能造就‘道德上幼稚的人’”。

关于学校德育实效,普遍认为很不理想。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我们的投入远远大于产出,当然还与我们过高的期望有关。我们学校德育实效低下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第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社会缺乏稳定的核心价值。什么叫核心的道德价值呢?所谓核心价值,就是每个人都能够自觉地认可,并且自觉去践履的,是其他价值的根据和理由。比方说在中国保守社会里面,就是仁义礼智信。在西方社会里面,就是自由、平等、民主、博爱、人权。我们今天说什么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大家想想这个能不能作为所有国民的核心价值?在现代西方社会,自由、平等、民主、博爱、人权,那是所有人都会拥护的,因为这些东西对每一个人生命的质量,每一个人的幸福人生密切相关。谁不渴望自由,谁不渴望平等,谁不希望民主参与,谁不希望享受更多的人权,而在我们的文化中“集体”是一个被异化了的一个东西,所以我们现在要更多的倡议西方文化意义上的个人主义。西方意义的个人主义就是强调个人的责任,强调个人的价值。我们社会为什么落后?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不尊重个人,不尊重个人的价值。

第二个原因就是我们的教育脱离同学生活实际,假大空的东西太多。在我们国人的骨子里,有一种“伪高尚”的东西。我们太容易把不是什么事的事当成一回事,太容易激动,太过敏感,太容易将平常的事往神圣上联想,这就容易导致虚情假意和伪高尚。

第三个原因就是无视我们同学道德主体性的培养。我们总是把道德更多理解成一种规则,一种要求,一种限制。其实,道德还有一个方面:它是个体和谐发展的要素,是一个人自我求取的空间,是好的生命境界的确证和表征。今天我们需要特别强调:“人不是为了体现道德而存在,道德是为了人更好的生活”。

健全的道德教育的目标应该由这样三点构成:不时提升同学的需要,培养同学理性的、自主性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协助同学形成普遍化的道德。这三个方面分别是从情意、认知和行为来说的。

第一个目标就是不时提升同学的需要。我们所有自觉自愿的行为都是由需要所推动的,你找不出哪一个行为不是由自觉自愿所推动的。人们都有需要,但需要是有层次的,有高级需要,也有低级需要。

但这些不同层次需耍的关系是怎样的?高级需要的出现是以低级需要的满足为条件的。为什么那些犯罪的人往往是那些处境不利的呢,就因为他们连生存的问题都没有解决,他们自尊的、道德的需要就不会出现。高级需要出现后就可以改造或者逾越低级需要。什么叫改造呢?比方吃食物是所有人的正常需要。但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这个需要在整个生命的系统里意义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活着就是为了吃,有的人吃是为了更好地活着。在人格发展的低层次利己和利他是对立的,而在人格发展的高层次利己和利他是相统一的。比方一个人需要救助的时候,你作为一个有高层次需要的人,你不去救助他,你就会感到很自责、很内疚、很不安,你去救他是你的一种真实的、主体性的需要。这里,我们特别要强调培养同学的感恩,培养同学的一种高级需要――敬畏与感恩。一个总是能够感动他人和容易被人感动的人,一定是比较善良的人。他的内心一定比较灵敏,比较丰富,比较细腻,比较纯真。所以要培养同学的感恩,假如一个同学对什么都麻木满不在乎,我觉得这就是道德堕落的开始。

学校道德教育的第二个目标就是要培养同学理性的、自主性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道德更多存在于有价值抵触的情境之中。柯尔柏格讲:道德其实也是一种推理,道德推理的能力基于你普遍认知的能力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反对道德蒙昧主义。我们要推崇德行,怎么去实行这个目标?那就要靠个人学问的修养。《中庸》中“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讲的就是人格修养与学识修养、博与专、伟大与平凡的关系。假如你的学识修养,学问修养很差的话,你要说你道德很高尚,这是很难令人信服的。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同学的道德生长,就需要发展他的整个精神力量,发展他的理智的判断力,培养他对于学习的兴趣,对于人类文明的兴趣,培养他对精神生活的兴趣。

道德教育的第三个目标,就是协助同学形成普遍化的道德。什么叫普遍化的道德,我觉得有这三个层面,一个是底线伦理。也就是“人之为人”你应该做到的那些最基本的要求。这个往往以法律的形式出现,这是人之为人的底线。否则,你就是衣冠禽兽。我强调底线伦理,就是我们要回到起点,不要那些假大空的东西。要面对实际,因为我们很多人连起码的东西都没做到,去过早和过多地强调那些比较高的东西无异于对牛弹琴。

教育是一项价值引导的工作。它必定有逾越性的追求。但这个追求的起点是什么?是不是越高越好?我们应该回到起点,回到日常生活的基本准则。现代社会中伦理的权威已经不可能再是、也不应该再是神或类神的圣贤,而应该是与健全的民主生活相一致的价值观念。所以我们有必要提出:学校德育首先是基于底线伦理的追求。

基于伦理底线的追求的道德教育首先需要拒绝“伪高尚”。假如哪所学校还在慢条斯理地向同学灌输“一假、二大、三空”的老生常谈,还要大张旗鼓、煞有介事地强调自我牺牲、无私奉献,我看那不是教育,而是欺骗和奴役。

普遍化道德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核心价值。所谓核心价值就是能够派生出其他更具体价值的那些更为根本的价值,是与我们所有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每一个人都愿意自觉维护并付诸实践的价值。我们今天应该倡议什么样的核心价值?我觉得那就是启蒙思想家讲的那些――自由、民主、博爱、人权、平等这样一套东西。这是全人类的普世伦理。

普遍化的道德第三个方面就是要有终极关怀。终极关怀是什么呢?中国保守思想家讨论的问题都是人应该怎样活着,而对于一个更高的问题:“人为什么活着”,却没有太多的考虑。后者是比前者更为具有形上意味的问题,是一个关于灵魂,也就是关于信仰的问题。其实,我们的好多问题都可以归结到没有信仰,没有信仰人们的眼中就只有利益,所以什么都可以用来做交易,只要对我有利就不论三七二十一,所以我们过去的无神论教育是要对我们今天普遍的道德堕落负责任?现在很多人是天不怕地不怕,没有任何敬畏感。假如一个天不怕地不怕,那这个人就很可怕。今天,我们需要强调敬畏感,同情心,感恩的心,忏悔意识。其实这都是基督教的基本精神。我经常想,假如我们的公民,我们的老师有十分之一是真诚的信徒的话,那么我们民族的素质就会大大的提高。其实我们的宪法里面就讲思想自由、信仰自由,我觉得基督教还是比较好的,对人有强大的教化和净化功能。

提升同学的需要层次,旨在强调道德教育要关注同学的道德生活和道德行为的内在动机;同学的个体道德是自主建构的,而不是通过“灌输-外铄”而成的;假如在道德教育中扼杀人的自然本性,而不是努力提升同学需要的层次,道德生活中自律精神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而当外界约束力力所不及时,行为也就可能失去约束而表示出非道德的行为来,他律的道德是造成双重人格的根源之一。目标二:培养同学理性的、自主性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旨在强调道德教育的最基本的形式和主体性道德人格形成的根本、同时也是实际的途径;既然主体性道德人格不可能通过“灌输-外铄”而生成,那么,发展同学的道德推理、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就应该是道德教育最基本的目标设定;假如说,目标一:提升同学的需要层次,所要否弃的是脱离同学生活实际和需要的教育的话,那么,目标二培养同学理性的、自主性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则是要竭力反对道德生活和道德教育中的道德蒙昧主义。目标三:引导同学形成普遍化的道德,则力图表征道德人格的确立与达成(既是个体需要层次提升的结果,也是理性的、自主性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处于高级阶段的确证)是建基于一种逾越的、向上的、能致广大的道德理念的,它力图标识在道德教育内容的选择方面应有的一个基本准则。

为了发展同学的道德,首先我们要相信每个人都有做一个好人的需要。其实,小朋友很小就会表示出这一点。1998年诺贝尔奖获者RobertB.Laughlin在谈到他的教育经历时说:“从不告诉我的同学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我只对他们说,你们要想清楚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要专注于做那些你认为是最重要的事情,因为生命的过程很短。而每个人都有责任通过自身的努力,使这个世界更美好。”相信儿童有自主判断的能力,相信人性之中潜藏着良知,这是基于伦理底线的追求的道德教育的核心信念。

我们要发明一个温馨的社会生活环境,要去唤醒人们这些美好的东西。假如一个人经常受到歧视、欺骗、蒙蔽或者压榨与盘剥,他就会在内心生出一种敌意和仇恨来。为了同学更好的道德生长,我们也要特别强调宽松、宽厚、宽容的社会生活氛围和学校生活氛围。另外要创设丰富同学道德体验的情境。有很多的案例都说明个体的道德是基于体验而生长的。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