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odle信息技术动态教材设计与应用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基于moodle信息技术动态教材设计与应用

编辑:制度大全2022-02-25

基于moodle的信息技术动态教材的设计与应用

摘要:针对信息技术传统教材内容更新慢,再版成本较高以及教材内容形式单一,缺少必要的互动等问题,开发出能够弥补这种缺陷的新型教材迫在眉睫。本研究结合实践教学,在符合国家课程标准的前提下,从可扩展,易更新和互动性强等角度进行了基于moodle平台的动态教材的设计与应用的尝试,以满足信息技术时代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需求。结果证明动态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能有效促进教材内容的更新,提高教材的实用性,有利于加强师生间协作交流以及提高师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本研究希望能为现有的教材开发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信息技术;动态教材;学习活动;moodle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与时代价值

(一)传统教材存在的缺陷

现代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知识的陈旧期缩短,然而,传统教科书内容固定,更正周期长,过程繁琐,通常需要两至三年的时间,教科书到学生手中,其中的部分内容已经过时。信息技术教材建设过程中存在教材内容陈旧、更新速度慢等问题,而技术发展迅速,软件更新快,如软件发展成office**,而教材依然还是office**,造成学习者学习到的技术与实际应用有脱节现象。既有教材过多关注学科逻辑,较少关注学生作为“人”的活动,其知识本位、活动缺失导致学生应有的创造力、问题解决能力得不到发展。教材的扩展性不够,课程规定的课时下,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的现象存在。

(二)信息技术教材需要活动建构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由于信息技术特有的课程性质和发展特点,以活动来建构教材,将突破信息技术教材原有框架,以活动统一学生与教材的关系,革新基础教育改革下的教材设计模式,对信息技术教材设计乃至课程建设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当然,从活动的视野构建教材,并非要一味只求活动形式,把教材做成活动课程教材或者课外活动教材。“活动”化教材并不排斥学科知识,相反,学科知识是活动的重要内容。

(三)信息时代教学观及学习方式转变的需求

信息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渐渐由传统的单一纸质教材向数字化教材发展,现有的教材设计方式还是按照传统的知识精加工学习方式为主而设计的,学习内容相对封闭,其架构通常是更新速度慢、强调识记性的知识。学习者的学习路径是同质的和线性的,学习方法单一且相对僵化,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1]。教材缺乏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表现为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及时反馈给教师,缺少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调整和修改也不能及时地共享给学生。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新教育的现代教学观还不能很好的得到体现,对现有的课程教材体制提出了挑战。教师要在围绕新课标的基础上,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的转变。教师不仅仅是教材的使用者,而且应该是教材的开发者。

二、相关概念界定

本论文从可扩展,易更新和互动性强的数字教材的角度对教材进行阐释:动态教材是指在符合国家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将学科课程范畴中的教学用书系统编制,能进行可视化编辑,具备更新快、扩展性强、支持多元输出等特点,将部分代替纸质教材的一种特殊的电子书[2]。动态教材具备的独特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容呈现方式多样,具有可扩展性

动态教材应具备极大的可扩展性,不仅要呈现传统教材中的文字、图片等内容素材,还要能够支持更加多元、变化、动态的资源,比如能够支持音频、视频、

网页甚至支持整个网站的压缩包,尽可能地拓宽学生的感知范围。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是视觉,约占83%,听觉约占11%,因此充分利用“动”起来的资源素材有利于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与技能。

(二)内容修改、更新方便

动态教材应具备动态更新修改的功能,这是动态教材最显著的特点,解决传统教材内容陈旧、更新缓慢的问题。动态教材不仅要实现横向的更新还要实现纵向的更新,既可以修改已有教材中的错误、更换过时的知识点,还可以增加新的章节,设计出更加生活化、实践化的教材内容。在更新修改的同时,还应具有查看历史记录的功能,以帮助教师根据需要恢复以前的版本。发动学生撰写使用教材后的感受和建议。经过学生和教师们的不断修订、扩充和调整,最终实现教材的最优化。

(三)实时交互功能,互动性强

动态教材应具有充分的交互功能。实验心理学家Treicher通过实验指出,人类一般能记住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3],学习者通过与教师的互动、与同伴的互动来获取知识,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协作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

(四)支持多元输出

动态教材应具备支持多元输出的功能,使学习者不仅能够在网络上在线学习、离线学习,还能在ipad,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上进行学习,或者将教材内容的打印成册,以此来满足当代学习着的需求。

三、基于Moodle的动态教材的实现

(一)教材支持平台的选择

Moodle采用了自由组合的动态模块化设计,使得该系统的灵活性特别突出,修改和扩充十分方便。moodle中的book插件可以用来呈现教材内容,批量导入单个或多个HTML教材内容文件,在设计上采用了前台显示与后台管理合二为一的方法,与动态教材的易扩充和修改方便这一特征不谋而合。Moodle由于其技术门槛低,对于大部分一线教师而言,只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就能使用,教师不用花太多的心思在技术学习上,可以方便建设教材,并对教材的内容及教学方式做进一步的完善,随时编辑平台中的内容。除了book插件外,还拥有mpage及mbook等很好地支持手机和pad访问的插件。

Wiki、book插件内嵌了功能齐全的在线编辑器,方便教师创建内容,对教材资源进行编辑时,变换字体、排版,插入图片、表格,上传文件等均可实现所见所得。Book插件可以将学习资源以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方便学生浏览,专家教师直接对教材内容进行整理,支持把教材中的资源打包为zip文件,支持下载功能,符合动态教材支持多元输出的特征。利用moodle的优势,结合教师的教学、教材改革的需求,将wiki和book插件运用到动态教材建设中。Wiki拥有历史版本记录功能,能有效记录协作者的贡献,并能将修改的版本进行对比,以便找出教材改进的地方,方便推出最佳修改版本。综上所述,Moodle平台适合作为动态教材的支持平台。

(二)动态教材平台的搭建

安装好moodle后,下载book插件压缩包“book.zip”。由于不同版本的Moodle平台对插件的要求有或多或少的出入,book插件适合在1.9版本以下的平台中安装。其它的插件如wiki及blog等,moodle1.9版本中已经集成了,可以直接使用,不用再手动安装。

四、基于Moodle的动态教材的应用

(一)教材准备及使用阶段

下面以第12课《奇妙的信息世界》作为实例进行展示。本课以介绍信息和信息技术应用为主要内容,概念等知识含量大,知识较枯燥抽象,技能操作要求不高[4]。因此在此课教材设计中,准备了多种感官的素材资料包括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来展示信息的多样性,生动形象的展示了信息的涵义。针对“整理收藏夹”这一操作知识,教材里提供了操作视频及详细的操作步骤帮助学生掌握添加网址到收藏夹的方法。教材设计了一系列讨论活动,鼓励学生多思考、多交流,在论坛里畅所欲言,促进对概念的理解。

教材操作界面简易,章节目录和教材内容呈现在同一个页面,每章节知识点按先后顺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能一目了然的看到教材的结构。学生点击章节进入具体的知识学习,学习每个知识点时能够看到与这个知识点相关的视频材料和文献材料,根据需要进行点击学习,加深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可以利用“导入(Import)”功能,在目录中插入单个HTML文件或是多个HTML文件,每章事先被分为各节的htm文件,通过导入能将每节知识小块的内容快速导入,

教材中相对的文件链接会被转换成绝对的章节链接,图片、Flash和Java文件也会被重置链接。如图1所示为教材草稿本中导入教材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

图1导入第四章第三节内容截图

同时,教材基于活动设计,体现教材的活动化,使用“信息”、“信息技术”为关键字查找资料并分组讨论,讨论主题按照学习进度分别为“说说你身边有那些信息?”、“谈一谈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哪些途径获取信息”、“信息技术应用体现在哪些方面“、“畅想信息技术的应用前景”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加深概念理解。

(二)教材修改阶段

不同身份登录book教材后的界面会不同。以学生身份登录后,学习者可学习本章的内容部分,没有“更改这个Book”、“打开编辑功能”、“关闭编辑功能”,以及插入(Import)等功能,即学生角色没有对book的编辑权限,只可以浏览书的内容和打印所需资料。教师有直接修改权,教师进入book后,在教材草稿本中每一节的后面均有,功能分别为向下移动、向上移动、编辑、删除、隐藏此节内容以及添加新的内容。Book提供的为所见即所得的HTML编辑器,允许使用者以习惯的方式修改文本。除了对文本进行格式化之外,这个编辑器还提供了一系列其它功能。如可以直接将MicrosoftWord中的内容粘贴到这个编辑器中,而其中的格式能保留下来,使用撤销上步操作,即能对修改错误的内容进行重置,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插入图片、插入表格、插入链接等,输入完毕后点击下面的“保持更改”即可。如图2所示为打开编辑界面后的教材修改稿。点击“编辑”按钮就可以对章节内容进行修改,还可以利用上移或下移图标调换章节的顺序,并且子章节会随着副章节的移动而移动。通过这种方式对修改后的内容进行整理,形成最新的教材版本,投入使用。教师和学生在线浏览教材,或者选择“整本打印(PrintCompleteBook)”或者“打印本章(PrintThisChapter)”。

图2打开编辑界面后的教材修改稿

师生使用教材时,可单击页面中的“本节知识讨论”按钮参与教材知识的讨论,发表自己对教材改进的意见,学生可以将一些学习心得,操作中的小妙招及时与师生共享,补充教材中的基础性知识、技术性知识。如图3所示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这一知识的讨论截图。

图3教材知识讨论效果截图

教师还可以将原版教材与教师修改应用的新版本进行比较,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不同的颜色显示出原版被删除了、增加了或是被修改了的内容及位置,教师在修改教材的过程中目标更加明确,还可以根据需要恢复到原版教材。

图4原版教材知识内容与教师修改版本比较效果图

学习者可以利用“本章学习笔记”做一些课堂笔记,可以是对所学习内容的理解反思,也可以是对教材重难点的抄录。学生在进入教材知识内容的学习时可查看自己的学习笔记,添加、删除和修改自己的学习笔记,同时也可以查看他人共享的学习笔记。

(三)教材完善、备份阶段

如图5所示为教材修改前后的两个版本示意图。修改稿中加入了学习任务并将每章的知识点在学习笔记中用概念知识图表示出来,清晰的图表能帮助学生更快地系统地复习巩固该章节的知识结构。

图5教材修改前后的两个版本

教材的修改是一个反复的,不断提高的过程,在整个学期结束时,教师可以通过“备份”功能对修改后的教材进行备份,在之后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导入教材内容,并根据教材系统中各要素的变化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和修改,形成一个新的版本。

五、应用效果及展望

经过为期一学期的使用后,对68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了解学生对动态教材系统功能的评价以及学习动态教材后的体验与收获。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教材的利用率还比较高,学生在浏览动态教材时所采用过的几种方式上,排在第一位的为学生网络在线形式进行浏览,占到了88%,原因是直接浏览教材,节省时间,方便修改,可以和学习者分享学习心得;选择通过将教材打包下载到本地电脑进行浏览的方式排在第二位,占59.15%。原因是保存起来可以为以后脱机时使用,还有学生课后将教材其打印出来,占25%。同时,6.38%的学生偶然会利用零散时间通过手机访问教材,用的次数非常的少,仅仅只是尝试,与网速太慢有一定的关系。对于动态教材所具备的功能特点在支持教材学习的作用上,内容修改、更新方便、扩展性强排在了第一位,占84.3%;教材设计中融入活动,提高了学习效率排在第二位,占79.42%;能插入图片,视频等内容排在了第三位,占50.63%;接下来依次是教材网络化,知识共享;教材支持多元输出,能下载,支持ipad及手机等移动设备访问。

学习动态教材过程中,学生最喜欢的是参与教材的编辑过程,补充教材中的知识等学习方式让他们从中得到启发,并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学生表示为了能保证他们自己所填知识的正确性,他们会通过其他多种途径获取相关知识,这个过程既加深自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又有利用于自我信息素养的提高。同时,对教师进行了访谈,教师认为动态教材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开发能力,促进学科教师专业发展;动态教材系统功能结构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能力;动态教材更加环保,实惠。

实践效果检验及师生反馈表明,本研究的动态教材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教学实用性和推广应用价值。动态教材可以解决教材内容更新快带来的问题,更加低碳,环保,教材中的内容可以备份并能在其他平台中恢复,学习者可以分享笔记,有利于知识共享及循环利用。教材注重师生协作不断改进教材,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师生的协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但是,本研究中信息技术动态教材的设计形式尚属于一种探索性研究,是对教材设计形式的一种尝试,由于时间和技术的限制,开发出的教材功能还不够完善,如不能实现像纸质教材一样直接在教材内容上做记号、注释并能实现共享,同时,当前开发的动态教材依赖于一定的机房环境,服务器不稳定等因素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动态教材的使用,这些都需要我们一线的信息教师进一步研究,为设计出更加实用、有效的教材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黄荣怀,陈赓,张进宝,王运武.论信息化学习方式及其数字资源形态[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6):68-73.

[2]蔡静.动态教材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篇2: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双塔初中潘改玲

内容摘要:数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而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因此,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应用,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教学运用

随着社会信息进程的不断加快,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也广泛使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它能变静为动,变复杂为简单,变难懂为易懂,以直观形象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信息技术的使用是数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

在几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生涯中,我也经常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以下就谈谈我对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的一点体会:

一、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而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妙用多媒体通过声、像、动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其新颖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创设符合其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增强了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兴趣,将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们会克服一切困难,充满信心的学习数学,学好数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我在教学中应用幻灯片、录音等方式讲述数学历史和数学小幽默,并且让学生自己收集一些小故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数学的热情。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时,我先播放在网上下载的一组受灾影片,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看着这楸心的场面,使学生爱心油然而生,我班的薛磊和张博成同学坐不住了,决定用实际行动来帮助受灾小朋友,他们两个原本各有存款160元、390元,准备全部捐款给他们,并决定从本月起薛磊节约零用钱每月捐款20元,张博成每月捐款10元,对此设计问题:如果用x表示两人捐款的月数,y1表示薛磊捐款的总额,y2表示张博成捐款的总额,问你能写出y1、y2与x得关系式吗?到第几个月时,张博成的捐款额超过薛磊的捐款额?这样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极大的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又如在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中,学生对图形的特征虽然了解,但应用上把握不定。我在设计课件这一部分时,采用动画显示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例如,可以使三角形自左飞入,然后按动画叠放次序播放,将所要平移的三角形的自动地缓缓沿着移动的方向移动,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平行移动由移动的方向和距离决定,加深了对平移的特征的掌握。

二、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帮助学生发展空间想象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认识活动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这是人类认识过程要遵循的一般规律。但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一般都是前人的实践中长期积累的间接经验,它不再是感性的,在教学过程中,解决这种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实际与理论间的矛盾,利用信息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

例如“生活中轴对称”的课件制作中,可利用网络展示生活中大量的轴对称图形。在讲授多面体的展开图时,可利用《几何画板》做个正方体,给六个面着不同颜色并标上字母,再结合实物进行演示展开,这一过程能够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数学来源于自然,抽象于实践,创设了数学教学的良好情境,建构了较理想的学习环境,收到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比较自然地接受数学概念,同时开阔了学生视野,有助于发展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又如教《勾股定理》一课时,首先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初步感知直角三角形斜边直角边的联系,再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用“割补法”推导直角三角形斜边、直角边关系的公式即勾股定理的过程,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演变过程,让学生在观察从等腰直角三角形至一般直角三角形的转化过程中,理解“两直角边的长的平方和与斜边的长的平方相等”,最后要求学生仿照图的方法剪一剪,拼一拼,整个过程中演示与讲解、观察、操作融为一体,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今中小学都是提倡减负,然而减负不等于降低学生学习要求,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显得尤为重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常常是教师讲,并利用表格、挂图、模型等等,课堂容量小,传递速度也慢。以上这些教学手段都可以用电脑替代,并且更直观,速度更快。

例如:在讲如何画反比例函数图象时,先复习画一次函数图像的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学生边回忆教师边演示列表、描点、连线的过程中用很少的时间达到了复习的目的,与传统教学相比既节省了时间又增加了课堂容量。特别针对习题课上抄写文字题,费时费力,完全可以在课件上打出,还可设计适当的随堂练习进行巩固反馈。

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全等有关知识时,可制作课件,使满足全等条件的两个或几个不同色彩三角形在鼠标的控制下,通过旋转、平移、重叠、闪烁等系列动画模拟过程,形象生动描述图形全等内涵,便于学生切实理解。动画模拟不但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似有非有、难以理解之苦,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化被动为主动,产生特有教学效果。

四、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式学习。

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能为数学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能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开阔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

例如教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以“五一旅游黄金周”为活动背景。让学生分组研究“五一旅游黄金周”旅*x程。学生学习活动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首先,让学生分小组登录互联网,查阅各旅游区和各大旅行社信息,了解相关的费用、时间及行程等。其次,将搜集到的资料汇集到一起,制成统计表。然后,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根据自己的家庭经济承受能力、旅*x程及时间,选择最佳的旅游路线,决定乘坐何种交通工具去,并且说明理由。最后,由小组组长汇报,师生评议,评选出最佳统计表和最佳旅游线路,并在网上发布。把教学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同时让学生在“做”中学习学科知识,学习信息技术,学习做事,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由此可见丰富的信息资源,开拓了视野,激活了思维,增强了想象,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确实给教学带来很大的帮助,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但是不能完全的依赖信息技术,要合理的利用。如有的教师把数学概念、性质、例题、过程等一概做在课件里,上课没有板书或很少板书,教学容量是大了,学生却只顾观看,根本无暇理解和思考,教学成了“单边”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没有体现;又如在课件中莫名其妙地来一段音乐,就会适得其反,这不仅不能增强教学效果,反而干扰学生的思考,干扰了课堂教学,削弱了课堂教学效果。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要走的路还很长,需要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共同努力。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课程整合的深入,信息技术会给我们的数学教学插上翅膀,使之更加扎实、有效。

总之,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无疑将是信息时代占主导地位的数学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数学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结合,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提高了学生数学的兴趣,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勇的《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2、黄文兴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3、林德涛的《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研究》

篇3: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应用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与课程的整合

甘肃省张掖地区临泽县第二幼儿园何清华

内容提要: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辅助教学越来越广泛地进入幼儿园教育教学领域。在各科教学中,灵活运用电教手段,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的优势,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就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作用谈点自己的感受。

关键词:直观演示、形象生动,化繁为简、寓教于乐、突破教学重难点

正文:

幼儿好奇、好动、好胜、好模仿,他们能够按自己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并在学习中尝试创新。多媒体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幼儿自主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尝试、主动体验的兴趣,使幼儿的聪明才智和各种潜能得到开发、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实践能力得到训练。*x同志早就指出:“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因此,让幼儿接触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进行幼儿教育改革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利用多媒体吸引幼儿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多媒体技术以其鲜艳的色彩、多变的动态画面、声音的配合能有效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兴趣,对于某些知识性较强的内容还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音和图象来实现,这样就更易于幼儿掌握知识,同时也符合低幼年龄的认知特点。多媒体教学技术综合运用形、声、色、光的效果,创设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虚拟了现实,再现生活物景,把静态知识动态化,抽象知识形象化,枯乏知识趣味化,从而营造了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就是凭着它的这些动性、直观性、趣味性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诱发幼儿的情感共鸣,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这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使他们能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我们通过多媒体教学使他们的感官处于兴奋状态,以至于幼儿不会产生疲劳感,可以集中注意力投人到学习活动之中。这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兴趣,陶冶幼儿的情操,还极大地增强幼儿的认知求识欲望,推动他们自觉的学习。上多媒体课连平时表现内向的幼儿也变得活跃起来,这种效果往往是其它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

二、借助多媒体,直观演示,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中,还有些重难点往往不易突破,因此教师要采用比较容易的使幼儿接受的教学手段,达到知识的迁移。而多媒体手段就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破教材重点、难点的一种有效的手段。例如,大班的美工活动:扎染《美丽的花布》的重点是掌握基本的捆扎图案的方法,难点是自己设计图例制作花布。扎染是一项手工制作活动,整个扎染过程制作起来时间比较长,如果在活动中当着孩子的面直接示范,势必延长教学时间,而5

篇4:小学作文教学与网络信息技术应用

小学作文教学与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

摘要:网络让生活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在它带来了优越生活的同时,慢慢发现了它的弊端。网络终究是让学生积累知识一个很好的途径,是学生的好朋友。但这些对作文教学的帮助效果来看,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要想让学生有什么可写,还要从这几方面着手:作文要来源于日常生活;学生的切身感受;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关注、鼓励每个学生写好作文。只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老师合理的引导才能解决作文有什么可写的问题。同时,在作文探索的路上,仍然不能停下脚步。

关键词:生活;感受;倾听;探索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脑、网络等开始进入千家万户。“科技让人变得越来越懒”,的确如此,慢慢发现,学生的作业也变得简单的从网上一抄就搞定了。

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小学生最讨厌的事情莫过于背书和写作文,对于那些学习功底差的学生无异于是“要命”的事。

网络让人欢喜让人忧愁

网络让生活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让人知道的更多了。现在的孩子接触的东西更多了。时不时玩着我们看不懂的游戏,说着我们听不懂的话。所有的知识问题,只要去网上搜索一下,大部分都能找到答案。简直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然而,在它带来了优越生活的同时,慢慢发现了它的弊端。让学生变得懒惰,不喜欢思考问题、不喜欢动脑筋。与它的学习功能相比,同时,它的娱乐功能也是相当强大。所以,成了孩子们的娱乐消遣的一种方式。比如《植物大战僵尸》就是一款很好的单机游戏,不仅要动脑筋,可操作性强,画面也很漂亮,里面还有些小游戏,特别受孩子的喜欢。因此,有的孩子沉溺其中,加上家长的管理不得法,成绩开始明显的下滑,完不成作业……

于是,我们领略到“科学这把双刃剑”的威力,真是让人欢喜,也让人担忧的一件事。

网络是学生的好朋友

作为朋友,不会因为朋友之间吵了几句就分道扬镳,而忘记朋友对我们的帮助,关怀,忘记一起走过的日子,抛弃人世间这份珍贵的情感。

网络也一样,虽然他有一些弊端,但确实是科学的进步,人类文明的进步,的确给生活带来了方便,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网络让学生获得知识的有了更多的途径。不仅限于老师、课本、生活,眼界更加的开阔,能够获取更多的资源。

作为知识,积累的过程是不可缺少的。尤其是写作文,离开了好词好句的积累,离开了对优秀作文的借鉴,不懂作文框架结构,不懂开头结尾,即使有好的作文素材,学生有表达的愿望,写出来的东西也会差强人意。

篇5: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有效应用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广西省南宁市马山县白山镇城西小学杨玉鸾黄仕通

摘要:习作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表达能力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培养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运用,就能拉近生活与学生的距离,引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对于小学生写作技巧的提升和写作效率的提高具有很大的作用。本文结合作者的习作教学实践,阐述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习作教学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小学生;习作教学;有效应用

小学生习作一般经历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构思和起草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笔者认为,信息技术与习作教学整合应该在习作初始阶段和最后阶段寻找契机。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的确,许多学生往往看到习作要求后不知道写什么好,不知道该怎么写。等到好不容易把习作完成,也不知道该怎样去加工、修改。长此以往,学生的习作水平难以逐步提高,因而逐渐失去了习作的兴趣与信心。

信息技术的恰当运用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多媒体课件集图形图像、文字、动画、音频、视频于一身,能够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激发习作兴趣,指导学生观察和想象;网络则为学生学习修改习作、展示习作、讨论交流搭建了很好的平台,能够增强学生写好习作的信心。下面谈谈信息技术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就会扼杀掌握知识的意向。”一旦我们的习作课使学生有了兴趣,学生自然就会迸发出习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信息技术可融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像于一体,以其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小学低年级的习作教学中,面对低年级的看图写话练习,我抓住儿童习惯用形象思维、直观思维的心理特点,把图片精心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叩开他们想象空间的钥匙,指导学生将画上的内容变成有外貌、有言谈举止的、活生生的人物,让静止的画面更有生气。思维被课件大大激活的学生对看图写话练习兴致盎然。

如指导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的看图写话《观猴》习作时,我把课本插图画有的:可爱的小学生、慈祥的老师、假山上千姿百态的猴子做成课件。在指导习作时,我适时将课件在课堂上展示出来,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调皮的画面,一下子就吸引了小学生,引起了他们极浓厚的兴趣。在欣赏画面时,有学生说:“多可爱的猴子,好开心的小朋友。这和我在动物园里看到的情景多么相似呀!”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都兴奋着,于是就有马上把这调皮、可爱的场景写下来的欲望。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习作教学。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观察、取材。

小学语文习作一般有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类型作文。相对而言,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写景类习作因为无法在作文课上再现景物原貌,指导学生观察,学生缺乏有效地观察和教师的引导,难度较大。此时,信息技术恰恰在这方面可以发挥其优势,帮助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取材。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语文园地一习作:观察校园的一处景物,把观察到的写下来,要求按一定顺序,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笔者布置学生观察校园景物后,一部分学生感到没有什么好观察的。站在学生的角度,的确,虽然每天在校园里面,但是因为对这些景物熟视无睹,没有有意识地观察,因而习作时无话可说。为了解决观察和选材问题,笔者在校园选取花坛作为例子,拍摄了一组花坛照片,在课堂上展示。同时,课件中还把学生感兴趣的一些花草的名称出示出来,解决了学生叙述的困难。学生看着一张张漂亮照片,都十分惊讶,不敢相信这就是每天都能看到的花坛。接着,笔者引导学生把这些照片分类:第一部分主要突出了花坛的形状千奇百怪,第二部分则主要突出了花坛里的花草品种多、数量多、色彩美。有了花坛这个例子,再延伸到其他景点,学生在观察方面就有了范例,选择作文材料就变得丰富多彩。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启发想象、开拓思维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