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化发展中问题及对策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化发展中问题及对策

编辑:制度大全2022-02-22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一.教育信息化概述

概述: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教学是教育领域的中心工作,教学信息化就是要使教学手段科技化、教育传播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教育信息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对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来的。1993年9月,美国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简称NII),俗称“信息高速公路”的计划,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

19*x,中国正式颁布了《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纲要》,从1993年着手建立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2000开始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年开始教育政务信息化的建设工作,重点建设教育政务“三网一库”。

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信息化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呈现出发展速度快、使用效率比较低、教育信息资源管理分散和信息化人才队伍与优质资源比较短缺的特点。

二.大悟教育信息化现状分析

1.网络环境下大悟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悟教育信息化整体实力显著增强,服务的业态也不断创新,铁路、高速公路、高铁横跨而过,使得物流业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大悟被确定为新的发展区域中心。大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时间不长,但近年来发展迅速。统计显示,**年中国教育IT投资总规模为304.8亿元,硬件投资占68%,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200多座城市,联网的大学、教学机构和科研单位超过1800个,用户超过2000万人,各校进行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共享。近年来大悟县职学校基本普及班班通,乡镇学校相对落后点,但一般学校至少有一套白板设施。对不能上网的村小学各教学点有条件的学校安装地面卫星接收设备。但具体使用情况不太乐观。不过教育部门也在积极组织各学校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先对少数教师进行培训,再以少数带动大数来普及教师的操作能力。大悟教育信息化将迎来全面提速,提质发展新时期。

2.与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现状对比情况

1)与国内一线城市及国际水平情况:国内城市比较:长沙20**年提出班班通,到**年底,全市班班通实现率达94%,建有校园网站1500多个。武汉自**年以来,武汉教育系统以“新课程改革”为核心,“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为基础,“校校通”工程为起点,武汉教育信息网的建设为重心,初步建立起了武汉教育的信息化网络应用体系。至20**年止,全市共有市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183所,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5所、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51所。全国信息技术实验区1个,省级信息技术实验区4个,市级信息技术实验区4个。

2)国外水平比较: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就开展了一系列有关计算机辅导教学的研究和应用,截至**年秋季,美国所有公立学校已接入宽带,69%的学校拥有无线网络。1998年,英国全国学习网送行面向教育系统启用,接着推广至社会,到**年,英国全国学习网的网络已连接英国所有家庭、街道、社区、医院、工作单位、社会服务心腹大众媒体传播体系,能满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职业教育、终身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需求。

篇2:以信息化手段助推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持续深入发展

以信息化手段助推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持续深入发展

摘要:根据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体会和近几年我市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区域城乡学校校际远程协作教研经验的回顾思考对新形式下以信息化手段助推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持续深入发展,促进区域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一些思路和构想。

关键词:应用信息化手段城乡学校共同体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教育领域提出了“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的具体要求。《决定》的提出和部署对进一步推动我市教育信息化深化发展,以信息化推动我市城乡教育更好更快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年)》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刘延东同志在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会上讲话时指出,“教育信息化是共享教育资源的最好载体,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本较低、便捷高效的途径”。从“纲要”和刘延东同志讲话中我们可以认识到,教育均衡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教育信息化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育信息化具有扁平化、跨时空的交流特点,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将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快速便捷地向农村和边远地区扩散,较快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辅之以相应的管理措施,可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低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缩小城乡、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这一点可以从近几年来我市开展城乡校际远程协作项目学习和城乡学校共同体远程协作教研所取得的成效中得到更深的感受和体会。

**年以来,南宁市以参与实施中外合作“远程协作学习”项目和开展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为契机,组织开展区域城乡学校校际远程协作教研,取得显著成效。

一、南宁市实施中外合作“远程协作学习”项目和开展城乡学校共同体远程协作教研的做法和经验。

我市参与实施的中外合作“远程协作学习”项目包括“中国

篇3: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论文三通两平台探索与研究

关于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发展的论文三通两平台的探索与研究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力争实现四个新突破,即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新突破、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新突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新突破、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机制新突破。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

一、三通两平台的意义

(一)宽带网络校校通

“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实质内容有两个,一是基本解决各级各类学校的宽带接入条件,二是基本完成各级各类学校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建设。所以“宽带网络校校通”从建设角度讲是要完成两项任务,为学校提供宽带接入条件和在学校内部建成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什么是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一是为学校建设能上网的多媒体教室,二是为教师提供一套基本的软件工具和教学资源,三是一定比例的教师配有计算机并且经过培训能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备课授课。

宽带网络接入条件的建设方式是“政府政策支持,企业投资建设,学校持续使用”。很多省(区、市)已经这样做了。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提出整体规划、整体要求和政策指导,并和电信运营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由电信运营企业为学校建设并提供优惠的宽带网络接入服务,学校按协议付费使用。校内的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建设,应该由政府资助学校完成,中央财政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支持的手段是在“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里增加内容和投资。“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建设目标是到**年基本覆盖乡镇及乡镇以上的所有校舍条件允许的中小学校。

(二)优质资源班班通

“优质资源班班通”的根本目的是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和教研活动中的普遍应用。不能把它理解成为每个班级安装多媒体设备。所谓“优质资源班班通”,就是要使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学校的大部分班级的课堂教学能够使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能够通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要通过不同的应用模式,把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教研活动以及跨校教学中的应用变成一种常规行为。为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还应重点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的建设。“专递课堂”是指利用网上同步上课的方式,使边远地区上不齐课、上不好课的农村学校与拥有相对丰富教育资源的城市中心学校同上一堂课,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名师课堂”是指组织特级教师、教学名师开设网络课堂,形成更多更好的优质网络教育资源,探索网上教研活动的组织形态,使名师资源得到更大范围的共享。“名校网络课堂”是指利用网络课堂的形式,使名校丰富的教育资源更多更广地扩散,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优质资源班班通”最核心的工作,就是要使每一个基本具备网络条件的学校和教师自觉地运用信息技术,要使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教学、教研活动的常态。

(三)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要引起各地足够的重视。不能把“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简单理解成在资源网站开通实名注册的个人空间。“网络学习空间”首先应该是以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以教师、学生、家长为服务对象的一个网络化的社交平台,为教师在网络上开展教学和教研活动、为教师和学生、学生家长的网络互动提供支撑。其次应该是一个具有汇聚优质资源能力“资源超市”,为各类资源提供者提供高效的资源交易服务,使教师和学生有更丰富的优质资源可用。再次还应该是一个使教师尽快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服务平台,平台主动推送资源的功能帮助教师依托空间快捷地获取合适的资源,平台容易使用的开发工具帮助教师提高自主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最后还应该是一个管理的平台,平台的机构空间帮助助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管理所有的教师空间和学生空间,统计教师利用网络从事教学活动的频率、效果和教师内生的、自己创造的课件资源的数量,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及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进展进行统计分析,为学校或区域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网上教学活动提供技术条件支撑。这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是把教育信息化推进到第三阶段的技术支撑和运行模式,所以我们要提高认识、主动设计。要把“网络学习空间”建成网络条件下从事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的基本平台,建成一个实名制的、组织化的、可控可管的体系,为所有想在网上进行教学活动或教研活动的教师提供一个网络阵地,逐步形成网络条件下教学活动管理、组织和服务的基本体系。所以我们强调网络学习空间建设要整校推进,资源服务和空间建设要统一到一个平台上,优质资源服务和空间建设服务必须是一体化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对教育部门来讲,主要是一个组织应用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建设问题。平台的建设一定要贯彻“政府规划引导、企业建设运营、学校购买服务”的思路,必须依托电信运营商和企业的力量,建设好应用环境,提供并持续改进网络空间服务。教育部门要把主要精力放到组织、推动应用和相应的政策机制建立上,广大师生真正应用起来,网络学习空间就会越做越好,为教育质量的提升和促进教育公平发挥的作用就会越来越大。

篇4: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我校素质教育跨越式发展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我校素质教育跨越式发展

摘要:现在已进入信息时代、网络时代、e时代,教育如何应对,教育部接连发出了《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等。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口号。当然,早在1984年*x同志就提出了“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我们是做娃娃工作的,计算机的普及任务自然就落在了我们这些人的肩上。如何搞好我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我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我校素质教育跨越式发展”为题作一简单介绍。

关键词:信息化;现代化;素质教育;信息技术

一、基本情况

(一)学校规划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农村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及省地有关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文件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结合“农远项目”和我校实际,**年秋建成学生、教师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室各一座,安装微机50台(学生30台,教师20台),接通因特宽带网,联接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并启动“校校通”工程。**年秋建成校内闭路电视网及广播网,使多媒体教学走进每一间教室。20**年底建成多媒体阶梯教室一座。

(二)课程总任务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的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印象。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它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中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

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信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四)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中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上机课时不少于总学时的70%。

模块一信息技术初步:⑴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如计算机、雷达、电视、电话等。⑵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件的作用,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⑶认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它学科的学习中的一些应用。⑷认识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

模块二操作系统简单介绍:⑴汉字输入。⑵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作用。⑶学会对文件笔文件夹(目录)的基本操作。

模块三用计算机画画:⑴绘图工具的使用。⑵图形的制作。⑶图形的着色。⑷图形的修改、复制、组合等处理。

篇5: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刻不容缓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刻不容缓

摘要: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21世纪,农村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刻不容缓。如何推进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我个人认为首先要正确认识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然后稳步完善信息化设施设备的配置,再次逐步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计算机水平这就是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途径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是一个上世纪就提得很响的话题。在21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学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从很大意义上说就是学校的教育教学与日常治理要融合计算机技术,走信息化之路,加大学校信息化建设力度。

由于经济条件和自然环境的束缚,农村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还用很多空白。农村学校如何推动信息化建设进程?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农村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应该注重以下三个环节。

一、首先要正确熟悉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学校的日常工作,无论是教学活动,还是学校日常治理,都离不开计算机。通过计算机网络,师生可以共享网上教育资源;通过计算机网络,师生可以了解国内外最新的教育动向;通过计算机系统,师生可以方便快捷地对学校档案进行治理;通过计算机网络,师生可以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师生从被动的学习中解救出来……信息技术是当今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渗透力最强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了巨大冲击。

但是,现在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却存在许多的问题,我归纳了一下,大致存在一下的问题:

1.硬件设备匮乏。如我们学校,在**年才在区技术装备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拥有了“班班通”设备,有了投影机和展示平台和真正的微机教室。在有限的条件下,学生的信息工具、信息技术使用技能较差,绝大多数学生只会计算机的开关、文件存取、简单文字处理等基本操作,尚不具备使用计算机网络的能力,更不可能从网络上获得学习资源。

2.资金不足。要在农村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就需要有成套设备。虽然我们的校长已经认识到建校园网、更新升级的重要性,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计算机房的日常维护费和电费,使有限经费更加紧缺,致使学校的计算机无法及时修理和更新。

3.教育资源不能共享。目前我们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建设还局限于添置硬件设备、网络建设滞后的层面上。我们学校只能保证老师办公室电脑能够联网,这还是依靠20**的“农远工程”实现的。导致城市优质教育信息资源无法通过信息化基础设施传送到农村地区实现共享。

4.软件资源短缺。农村学校十分缺乏教学软件,软件建设落后。表现在学校本身缺少信息技术教育资源,而网上的丰富资源又无法获得。我们仅有几盘教师讲课光盘和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资源网接收的资源,但内容大多已过时或者存在和教材不配套等等问题。

5.对信息技术教育认识不够明确。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仍然偏低。有些学校领导人缺乏现代教育意识,农村教育基本上还徘徊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许多学校领导还是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中高考的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不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的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也影响着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和体系结构。

6.师资短缺。目前农村中小学由于受重视程度、人员编制和教育经费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专业教师数量不足,许多学校几乎没有配备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多数教师是改行任教的。而且由于农村学校待遇低,造成教师敬业精神不够,一旦有机会就会另求发展,专业队伍不稳定。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专业教师质量不高、培训机会少,各学科教师大多数也没有受过正规信息专业的培训。有不少教师只具备基本的电脑常识,而应用软件的使用、课件制作等不能达标,基本的网络知识甚少。这样的师资状况,难以胜任信息技术课教学工作。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