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教育在课堂》读书收获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民主教育在课堂》读书收获

编辑:制度大全2022-02-19

民主教育是充满自由精神的教育,这种自由精神集中体现在对学生自由精神的尊重,尊重学生心灵的自由,教师自己必须是一个心灵自由的人。只有民主的环境,民主的老师,学生才有学习的动力。

假期里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民主教育在课堂》,李镇西,他的很多东西虽然听过很多,真正是什么,还没有弄出来。人总是这样,听过的过往烟云,实践起来还需要一个过程,在加上工作在农村,学校总缺人手,一个人老得泡在教室里,前卫的东西接受起来似乎不那么容易。可是我借助于假期认真读了这本书,倒还弄明白了许多。

李镇西是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他的很多观点我很认同,“教师的成长,是我当校长成功的唯一标准!”坚持每天做好五个一:上好一堂课,找一个孩子谈心,思考一个教育问题,阅读一万字的书,写一则教育随笔。

对照自己,上好一堂课,我做的很认真。每天我提前备课,课上和学生互动,课后进行反思。教师的成长主要在课堂。李老师的话站得住脚。

找一个孩子谈心,我也能做到,每天和孩子在一起,无所不谈,理想,愿望、爱好、志趣,我和学生就是朋友。

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我也力求做到。今天刚开学,我接手了一个新班,听说是不太好管理,男生多,女生少。当时校长找到我说:“刘老师,你的管班经验丰富,你教这个班吧。”说实际话,我是不情愿的。我早就打算和我上期的三十几个孩子一起升班了,假期里我已经备好两单元的课了。那个班我带了两年了,我和那些孩子已经有了感情,我和那些孩子配合得很默契。为了学校的工作我还是觉定迎接挑战。开学第一课怎么上,经过思考,我设计了第一课,两个论题。

一、寻找学校的变化。

同学们,欢迎你们在度过了一个愉快而充实的假期后重新回到我们朝思暮想的学校。用你智慧的双眼观察我们的学校,看看我们的老师、同学、校园、教室等,都发生了什么

生1、我发现教室外面的墙壁变白了;

生2、我发现园地里的花儿开了,草长高了;

我顺势引导大家,要保护粉白的墙壁。怎么保护好墙壁呢?大家想想主意吧!

我们一同研究出来一个办法,寻找一个主人来保护墙壁。很多公共财物都需要有专人来负责,否则他们的卫生和安全都将无法得到保障。寻找自己的“朋友”,当然这里的朋友是自己喜欢的公共财物,比如窗户、门、墙壁、黑板等。

找到后,自己起个名字,写上主人的名字,做个标记卡,贴在合适的位置。不一会,教室里的所有财物,包括墙壁全部被同学承包下来了。大家给自己的朋友命为不同的名字,比如,开心桌、智慧闯、魔法椅、雪花墙……

二、让我认识你

我给了孩子们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我在开学第一课,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话题。心理学讲,人的成长就是不断寻找自己是谁的问题,为什么很多人能成才是因为他不断给自己定位。每个人都是在认为自己是怎样的人而去做人。我先做自我介绍,展示自己,然后让同学们自己写一写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自己在这个学期的打算。魏书生先生开学总是让学生写我,我也在开学让学生说说我自己。“我叫*X,今年十岁了,我喜欢跳舞,升入四年级了,我要好好学习,争取好成绩,我很友善,我希望和同学们成为好朋友,我的理想是做个飞行员。”大家流利地介绍自己,同学们掌声鼓励,老师也耐心得聆听。我做总结,教大家唱歌,经典老歌“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一起来了。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位战士,一切革命队伍地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在歌声中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粘合力。

“五个一”当中的读一万字的书,也是我今后一段努力的方向。读书是提升自己的好办法。不汲汲于贫贱,不戚戚于富贵。宁静中追求向上,平凡中沉淀思想,豁达中求取深刻。

写教育随笔,现在就开始实践这一点。《民主教育在课堂》这本书中有很多老师们写的教育随笔,后面还有李镇西老师的点评,我读着,也尝试着写一点。

篇2:小学教育教学感悟教育时机把握

要上好课,设计课程、备课必不可少。一次课包含多个方面,设计多元素质的多个面,更是要精心设计,否则,40分钟的“戏”怎么教授孩子们觉得有趣又有意义的知识呢。

常常在半夜里醒来,睡不着的时候,不便看书、不便看电脑,于是就想,很多教学的灵感就在茫茫深夜中迸发。赶紧在手机的上记录关键词,在脑海中假设着各种教学情境,怕稍纵即逝。

可是,教学,仅有计划性没有灵活性,不能抓住教学中稍纵即逝的“教机”(即教育机会),灵活调整,我认为还不能成为好老师。

比如:开学第一课,由于是新接的班级,师生相对陌生,同时班级有几个转学而来的孩子,于是,我临时调整,将第一个环节改成了“自我介绍”。这不仅可以训练孩子的公众表达能力,还能提升孩子的自信。并且,我与孩子们还能很快彼此熟悉,相处会更融洽。

就是这个“自我介绍”,临时开出了一个“小叉”:有个孩子自我介绍的顺序是:姓名、学号、班级、学校。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训练孩子顺序感、逻辑感的“教机”,于是,组织孩子们讨论,怎么的介绍顺序才比较合适。孩子们各抒己见,分歧很大,好不热闹。待孩子们各自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后,孩子们思考之后,我才开始带着孩子们剖析“顺序”。

因为这个临时开出的小“枝杈”占去了一部分时间,最后,原定的课程主题有一个没能上。

记得那是刚上班的时候,希望培养三年级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常常引导学生体会儿童诗的美感。

那是一个周三。一场早雨,一点意外,一点仓促,一个意外的收获。早晨,匆匆从家出门,给周三渲染了一丝丝的灰意。本应是英语早读,可是年轻貌美的英语老师,有事没来。为了不让孩子早读时间白白浪费,我临危受命,匆匆上阵,试试小诗朗诵吧!算是给我孩子的早读换换口味……索性来他一首《毛虫和蛾子》

孩子们面对这首小诗,那个兴奋啊,未等我稍作解释纷纷引吭高歌起来了,这阵势前所未见啊!

那好吧,索性把时间交给你们,让你们自己去感受诗歌的美丽。

孩子就是你给他多大的空间,他就给我多大的惊喜!

徐文哲一个平时玩耍的小帅哥,吸引了我!他在哪里手舞足蹈,自我陶醉!为师深感佩服!那我索性给你个舞台!来上一首吧!

只见他身体扭动,似乎真把自己当成了一个毛虫。在诗歌最后的高潮处他又将自己化身为一只蛾子来展示自己!

计划性与随机性的结合,几乎每次课后的总结,我都有这样的感觉:尽管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可是,实际上课时,根据孩子们当时的实际反应,做了调整,效果常常超出我的设想。

篇3:感受水墨情韵体验水墨魅力小学美术教育

感受水墨情韵,体验水墨魅力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绘画。它以线条、水墨为绘画之根本,体现了独特的中国艺术精神。传统的绘画理论比较注重绘画中运笔和墨色的讲究。但是新《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应体现在:“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同时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因此我在中国画教学中,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分年级开展教学活动。

在探索中学中国画。

在小学美术课正式教授中国画以前,大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中国画。因此,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和形式对于学生来说都十分新奇。而孩子很容易对新奇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孩子在兴趣中探索、学习正是美术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

在一年级时,学生已经初步玩过水墨材料,但是对这些材料的运用还存在神秘感,所以在二年级再次接触水墨画时,我开始渗透中国画的教学,让学生学一些水墨技法,如握笔姿势、调色方法等。首先我让学生欣赏一系列的水墨画作品,它特有的绘画效果令同学们十分惊奇。为什么会形成这些效果呢?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了起来。归纳起来大致有:使用到的纸张比较特殊、绘画的工具比较特殊和绘画的颜料比较特殊这三点。让学生自己来探究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同学们针对归纳的这几个问题,又进行了再次思考,提出了动手试一试的想法。通过设计,在课堂上用一些材料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比如,为找到宣纸的特殊性,同学们可以试着往宣纸上滴水、滴墨、滴颜料,用心观察,同学们马上发现了宣纸有良好的吸水性和渗化性。又如:在让学生研究画中国画的工具时,让学生欣赏一些现当代的国画作品,并对一些特殊的画面效果大胆猜测:可以用什么东西或者什么方法制作出这样的效果?同学们认为:可以用笔把水、墨甩到纸上,还可以用针筒把水、墨喷到纸上,还可以用揉皱的纸、抹布、海绵等,沾了水、墨和颜料印到宣纸上。为了验证这些设想,孩子们分小组进行了试验。通过试验,产生了一幅幅颇有创意的现代派中国画。

用探索的方式来学习中国画,使同学们能真正了解中国画这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并真正做到在兴趣中学习艺术,感受艺术。

在音乐中学习中国画。

在高年级的水墨教学中,教师要更注重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中国画历来注重文字趣味和诗情画意,而中国古典音乐与中国书画艺术也是一脉相承的。像古曲《高山流水》、《平沙落雁》等音乐中蕴涵的是一幅幅流动的美妙图画。

音乐是一种较抽象的艺术,它给人更大的想象空间。如:播放古曲《汉宫秋月》时欣赏唐寅的名画《秋风纨扇图》,同学们很容易就被画面的空灵和音乐的沉郁所感染。一位同学在欣赏感受中写道:在音乐声中,我仿佛看到秋风吹起那位年轻女子的长裙、衣带、发丝和团扇。她那么无助地站在秋风中,美丽的脸上带着淡淡的哀愁。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国古典音乐的氛围中学习中国画,能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是我这个学期在教学时对国画教学方式方法的思考。通过让学生在探索中、音乐中学习国画,能让学生更了解我国民族文化,并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用自己的智慧对传统艺术进行大胆的仿效、改造和创造,为我国民族文化的继往开来发挥重要的作用。

港下实验小学胡鸣芳

美术教育,中华民族,中国画,美术课,神秘感

篇4:小学教育教学叙事物质奖励背后

前些天,去他校上公开课时,排在我前面的一位老师,为了激励孩子们在课堂上积极表现,允诺给孩子们一些精致小巧的记事本。而待到我上课时,孩子们仍意犹未尽,纷纷围着我:“老师,如果我这堂课好好表现,你会给我们什么奖励啊?”

我不由地愣了,我从来没有想过孩子们会主动提出这个要求,况且学生上课学习不也正是理所当然的事吗?我不由地脱口而出:“为什么还要奖励呢?上公开课是多么难得的学习机会啊,你们不仅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知识,还能得到锻炼,如果表现好,老师自然会大大表扬你的……”孩子们并不能理解我的用心,一听到没有奖励,他们叹了口气,一脸失落地望着我,甚至已有个别孩子不情愿去上课了,一旁的主任见此,赶忙“救火”:“有奖励,认真表现的都有。”孩子们瞬间兴高采烈……

而在即将上课时,也不时有孩子对我说:“老师,你看我坐得多直,学习工具老早都准备好了,你一定别忘了给我奖励啊!”他们人小鬼大的模样让我忍俊不禁。

其实,这些孩子的要求并不高,一个小本子、一块橡皮、一支笔都能让他们欣喜满足,可看那一张张稚嫩的小脸,目光中流露的鲜少是对知识的渴望,他们对老师的表扬肯定也不以为意,他们向往的只是一个个小小的物品……这不由得引起我的深思。

平日里,为了激励孩子们努力学习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也会对表现良好的孩子进行奖励:每周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分发精美的明信片,对平日里表现突出的班干部发崭新的作业本,对期末考试成绩优异、进步突出的孩子赠送笔记本……这些小小的奖励,在我和孩子们看来更多的是一种肯定,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有了精神上的动力,孩子们不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努力向前。

物质奖励,重在激励,而非物质本身。当放大了“物质”,孩子渐渐会感受不到获取新知的快乐,视野渐渐狭隘,目光局限于物质本身,而忽略了精神的需求,这样过早功利化的心态不由得让人心生悲凉。

今后在实行物质奖励时,我要明确告诉孩子最可贵的是你学到了知识,你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与欣赏,你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你做了件有意义的事……而非得到了一样物品。物质是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但心灵上的富足、充实、愉悦才是最终的目的,它们比具体实际的物质更有价值,更值得我们为之付出努力。

篇5:教育叙事我教学工作中两个小故事

我刚刚入职的时候,年轻气盛,耐性极为缺乏,火气也比较大,班内一个屡屡捣乱的学生又再课堂上说话,被我逮个正着,气头上,我让他站了出去,而且一站就是一下午。最后,我和他之间起了言语冲突,影响很不好。

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锋利的棱角已经慢慢圆润起来,想起最近教学过程中的两件小事儿,忍俊不禁,写下来,偶尔回味一下。

有次上课,当时是讲卷子,课堂气氛很好,但是,当我提问一个平时上课比较积极,但是有点儿皮的学生回答问题时,他站起来就用嘻嘻哈哈的语气和我说:“老师,为啥要我回答啊?!”。我当时挺生气的,但是,我控制自己,压下火气说:“那好,老师换个人回答,你别后悔啊!”然后我就让他坐下了。学生说那句话的时候,大概是没想很多的,就是平时自认为的俏皮话说多了,一时没刹住嘴,说完就知道自己错了。等到我再讲下面的题,再想请同学回答问题时,他的手举得高高的:“老师,叫我回答吧,我知道错了,让我弥补下吧!”当然,我微笑着说:“好的。”

还有一次,讲过一道题后,由于题目有一定难度,我让学生再自己回味一下刚刚讲过的题目,我站在讲台上看着他们,我一动不动站着,突然有个学生说:“看,老师睡着了!”接着另外一个学生说:“老师又不是属驴的,怎么会站着睡觉!”接着班里哄堂大笑。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发脾气,只是静静的看着他俩。很快,班里静了下来,我说:“题目都订正好了吧,我们来看下面的题。”而对于刚才的事,只字不提。很快,下课了,我拿起课本走出教室,在后门处,两个学生拦住了我:“老师,我们错了,你别生气。”说着,两人还鞠了个躬。我忍不住笑了出来:“行了,以后注意啊,要不以后我可不喜欢你俩了。”

写下这些的时候,我的心情是灿烂的,我想,每位读到我的小故事的老师,心情也会灿烂吧!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