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

编辑:制度大全2022-02-18

浅谈如何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漯河市临颍县城关镇西五里头小学贺松兰

【摘要】:“主动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任何东西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学习是一种主动性极强的行为,任何人都无法代替或强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课堂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活泼、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我们在语文课堂中要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自己动手操作、积极交流、充分展示、自主质疑、解疑,引导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创新的快乐。

【关键词】:兴趣自主民主和谐探究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通过自己的思维加工,进而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教师在教学中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应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空间和自由,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一、透视现状,诱发对课堂模式的再思考。

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较多,常常出现一种“无度”、“低效”的状态。具体表现在两方面:

1、学生存在许多心理障碍。(1)急于求成,学习文本只求“新”,不求“深”。(2)过于依赖,遇到难题不理解,只求“师”,不求“思”。(3)过于迷信教师,盲目崇拜,只当忠实的“听客”。(4)厌倦心理,机械模仿,应付了事。

2、教师存在许多担心和不放心。(1)担心学生搅乱了自己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流程。(2)担心自己无法解答学生的“怪”问题而下不了台。(3)对学生的能力不放心,讲得多。(4)对学生的活动不放手,牵得多。正是这种心态造成教师走不出自己,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种答案,一种模式,一种形式”始终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地位。

以上种种都严重削弱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训练功能。那么如何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呢?我认为:必须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就要在“动”、“活”二字上下功夫。

二、探讨模式,力促课堂训练到位。

1、引思导学,重在“动”字。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的教育就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使之得以实现。”现代课堂中,要把学生真正当做活生生的智慧动物来看待,注重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促进学生“思”,教会学生“学”。时时给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才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

篇2:组织教学随笔找到打开学生心灵之门钥匙

在刚刚涉足教学领域时,老教师曾告诉我:千万别用大喊大叫的方式吸引学生们的注意,这无异于对牛弹琴。你虽然很卖力,却收效甚微。我接受老教师的建议,开始尝试着采用其他的教学技巧,比如用教具敲桌子,咳嗽、在教室里走动,甚至用身体语言来让学生保持安静,这些方法有时确实效果不错。

科学家发现:人类有很强的猎奇心理,我们从祖先那里遗传来的天性,让我们为了生存时刻对危险保持警惕。但是,从我的教学经验上来看,猎奇心理,恰恰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

每一个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都知道,新学年第一节课的前几分钟非常重要,把每一节的的功课做足了,后面的事情就会事倍功半,课堂上的时间非常有限,如果能够不断变换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你几乎就成功了。所以适当的在我们的课堂上穿插一些易于完成且不需要花费太多课堂时间的小游戏,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参与游戏的乐趣和满足感,而且能让学生快速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这些游戏可以:

l让学生在精神上、情感上参与到你的授课中

l降低学生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l鼓励学生积极深入的思考

l创造一个方向一致的教学环境

l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l树立教师的权威

l促进师生间及学生间的合作

l在情感上鼓舞课堂士气

l是学生对学校和学习拥有积极的态度

最重要的是我们和学生在寓教于乐中真正得到乐趣。所以,作为年轻的教师,我觉得自己应该不断创新,抓住学生的猎奇心理,去找到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

篇3:小学老师教学随笔我为什么极少布置预习作业

某次到一个学校听课,五年级的《折纸》,讲的是异分母分数的加减。第一节课上,教师开门见山:“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折纸》。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学,把你认为重要或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听见老师这么说,我很诧异,想起一年前我在新课开始前安排的一次预习。学生的预习工作很毛糙,只把课本通读了一遍。第二天上课时,明显感到学生的思维已经被限制了,自此,再不敢布置预习任务。眼前的这位老师显得很放心,完全没有担心学生会看到书本上固有的解题思路,也不担心学生的思考会就此止步。

正在听课的我想起来自己看书看动画的经历。我酷爱迪士尼动画片《猫和老鼠》。后经同学介绍,看了方言配音版本的,我以为这配音是画蛇添足。观看无声版的《猫和老鼠》时,大脑的语言中枢会配合视觉中枢产生自己独特的配音,而各方言配音的版本除了剥夺我自己配音的乐趣外,更剥夺了我大脑思考的权利。方言配音不过徒增笑料罢了。

看电影《乱世佳人》前,我坚持读完了原著《GoneWithTheWind》。不少朋友说读书太慢了,还是看电影的好。先看电影在看书,道理和看配音的动画片一样,它们剥夺了我根据文字进行创造想象得到符合自己认知特点的人物形象机会。

同样的,眼前的这种预习也让我思考,学生的思路是否会被课本的举例限制,不利于学生产生更精彩思考。

篇4:小学数学教学随笔重视布置前置性作业

作为数学老师,我一直在反思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城市的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强,同样一个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城市学生很快在课堂上理解,而我们农村的一些孩子百思不得其解?具体原因有待我们每个人去探究。而我觉得家长适当的引导应是其中之一,在遇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城市的家长会耐心的给学生解释,而我们的家长缺乏这方面的的意识,那么,我们就应当给学生补上这一课。我的做法是:布置前置性作业。比如,在学习第一单元圆的认识之前,我拿着一根绳子把学生带到操场,老师站定,问:“老师现在站在这里不动,你们怎样站能每个人离老师同样的距离?”一开始学生站成了一排,结果发现中间的学生离老师近,两边的学生离老师远。接着,学生们又站成了一个正方形,比比刚才差距是小了,但角上的学生不愿意。最后学生围成了一个类似圆圈的形状,我又拿出一根绳子检验学生与我的距离是否真的一样长,结果便检验,学生边挪动脚步,最后一个完美的圆诞生了。后来在讲圆的图形特点及半径的特点时,学生很快就领悟到了。还有在学习观察的范围前,以我往年的教学经验,这一方面是教学的难点,好多学生到期末都没弄懂怎么回事?于是在上课前,我准备了这样一个活动。我把学生集中在操场上,找了一块儿大黑板立着,第一次是学生在黑板前排成一排,依次派一位学生从黑板后分别从半蹲、站立,站凳子三个高度观察哪些同学你能看得见,让学生体会站的高度不同观察的位置也不同。第二次是让学生在黑板前排成一行,一位学生分别从离黑板不同距离的地方观察哪些同学你能看得见。可以说这一单元在去年我教的班级里学生的失分较高,但今年,上新课时,90%以上学生当堂掌握了。期中测试这一单元学生没来及复习,但从整个卷面上分析,这一部分的失分率最低。

篇5:经验随笔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习探思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最近一直在学习翻转课堂,看了许多关于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的文章及论文。在阅读与思考的过程中,我试着站在每一个作者的角度,用他们的视角去看这一类新的教学模式。支持的人说的有道理,提出不同看法的人同样是据理力争。于是我的思路与观点也在这两者之间不断地跳转,来回翻滚。

起始阶段,我刚刚接触微课、翻转课堂这一新的课堂模式,也和很多人一样,感到很新鲜,很时尚。由于对于大数据时代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感受到了大数据之于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所以也认为翻转课堂这样的模式可以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但是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惑,其中就有关于如何在当前状态下实施翻转课堂?(慕课主要针对的是大学课程)我困惑这样的“高科技”课堂教学模式如何在我们的环境下展开?

在阅读各类文章的时候,我又站在了支持的对面去看待问题。呼吁最高的声音就是,将微课这样的教学视频片段放在课前让学生自己学,不就是让学生先预习吗?只不过是换了一种预习方式而已?这样的接受学习的灌输方式又和课改之前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不是这样,怎样才能显现出翻转课堂的前段,也就是课前学习是促进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呢?这样势必会增加额外的工作负担。因为老师们必须要去研究如何制作可促进学生们探究学习的微课视频。这样的困境描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因为当前我们面临的问题所在,正是大多数的微课从教育理念上来讲就太落后了,仅仅是把知识内容形象化,完全不能够在无人监护与指导的情况下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看来反对者的言论还是据理力争的。

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重视一个新的问题,这个问题的产生是因为在实验的过程中,我备课所遇到的麻烦。是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课堂翻转呢?我对此是持怀疑态度的,因为面对这样的一个新事物,我们必须辩证的去理解。也许翻转课堂等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当下并非是初露锋芒,但是谁又怀疑它在今后的教学模式中会不会脱颖而出呢?

存在即合理。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几乎所有变革在最初都会经受严酷的考验的。水到渠成的改变可能并不能干脆的,一步到位的革新。最终的学习与阅读之后,我对翻转课堂的思考仿佛是经历了一场洗礼。并非是确定了支持或者是反对,而是我们必须抱着有远见的眼光去看待这一问题。而在当前,我们需要努力的,并非去辩论什么,而是切身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学习提升,从而去发现“翻转课堂”之后的更加广阔的教育之路。我们要坚定地走在路上……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