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教育资源应用问题与对策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农村学校教育资源应用问题与对策

编辑:制度大全2022-02-18

农村学校教育资源应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国教育带来重大变革,尤其对农村基础教育的优化,缩小城乡之间的鸿沟,实现农村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农村学校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应用现状,研究了影响现阶段农村学校信息化教育资源应用的因素,探讨了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化教育资源应用的可行性策略,发表了自己的建议和设想,试图推动当前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进程。

关键词:农村学校教育资源应用问题与对策

我国教育信息化迅猛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加快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步伐。在全国中小学实现“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实践中,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步伐日益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也日渐突显,并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作为信息技术教育人员,目睹着农村学校教育资源应用的发展现状,发现在农村学校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有很多制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难题,尤其是教育资源应用上急需要找出相应的对策,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推进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良好、持续、健康地发展。

一、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应用的现状分析

1.基础设施落后,信息化设备少

硬件是所有软件运行的基础,没有必要的硬件支撑,软件就是一条放置在沙漠中的船,永远无法到达沙洲的彼岸。目前多数农村学校的基础建设还很落后,信息化设施设备的配置只在蜻蜓点水式的阶段,远不具备对教育资源全面应用的硬件条件,尽管近几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关心下,农村学校先后配备了一两台教师办公电脑和一些必须的教学设备,但数量或人均量远远达不到实际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象我的老家这些农村小学,到目前学生连信息技术课程都无法开展,他们没有计算机室,没有信息技术老师。有些地方网络的延伸还没有到位,严重影响着教学信息的交流和沟通,教师更难接触到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

2.农村教师信息化教育资源应用能力欠缺

“兵家儿早识刀枪”。不错,没有见过,没有用过,哪里来的认识?就更不用说技能了。只有见识了,应用了,才会有体验和经验,才会有技能的提升。没有电脑,怎么会用电脑;没有打印机,怎么知道打印机的使用……我觉得学习而来的理论知识在现实工作、生活中永远只能是一种指向,但永远代替不了实际的操作和体验。在基础设施落后,信息化设备少的农村学校,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从何而来?这确确实实成了摆在我们面前越不过的一道坎儿。从教师年龄方面看,大多数农村教师一般都是从教多年的年纪比较大的老师,说实情,他们本来就不存在什么信息技术能力一说,即便有也是微乎其微,知之甚少,就根本跟不上现代教育的信息化要求:不会操作电脑、投影、电子白板,不会打字,甚至不会上网浏览网页……基本没有对信息化教育资源应用的能力。要求课件制作和开发以及应用对他们来说就是“赶着鸭子上架”。当然,这不是我对农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贬低,我觉得究其原因与时代的造就、环境的影响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分不开,这不怪罪于勤勤恳恳、辛勤劳作的农村老师!

篇2:巧借信息技术助推农村体育教师专业化成长

如何巧借信息技术助推农村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米易县第四初级中学校高峰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和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使教育在思想、手段、形式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为学校体育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同时也为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一个系统的,长期发展的过程,农村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之路尤其艰巨。信息技术的环境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用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正成为教师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潮流。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村体育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助推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改变着人类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信息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教育领域的发展,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更丰富的资源和更优质化的教育过程,为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成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教育,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各学科教学当中,信息技术正成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教师走上专业化成长的道路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前由于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体育教学工作压力加大,要想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必须采取有效途径来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成长。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一个系统的,长期发展的过程,农村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尤其艰巨。

在当前信息技术的环境下,用信息化促进教师教育现代化正成为教师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潮流。

一、加强培训与学习,提高农村体育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与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特别是对农村的体育教师而言,由于学科的特殊性,体育课大多是室外实践课,信息技术运用的涉及比较少,体育教师尤其是农村体育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的能力相对来说就比较薄弱。因此,在工作中,我们首先要强调理论学习,通过宣传教育、上机操作等手段来转变自身的观念,理解并重视信息技术对现代化教育的促进意义。其次,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是参差不齐的,农村体育教师更是如此,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农村专职体育教师人数目前仍较少,不少都是兼职体育教师担任日常的体育课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农村学校的体育器材和运动场地等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差,这些

都导致了学校的体育教学和常规体育活动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必须要切实加强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针对本学科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校本培训内容,定期组织教师统一学习,由学校信息技术教师或聘请校外教师进行集中教学辅导,切实提高农村体育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能力。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办公自动化课程的学习以及其他信息技术方面的外出培训学习,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观摩,互相介绍经验,互相切磋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并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创新能力。最后,为每位教师建立专业成长档案,完善人事的管理制度,关心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道路。同时积极开展教学、课题研修活动,课题研究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反思、撰写论文、课题研究等研修活动,激发教师的潜能和创造力,增强教师间的凝聚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二、构建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面临资源匮乏的窘境,成为学校信息化发展的障碍。我们必须建立和健全一个学校共享资源库,这里面可以是教师自行从网上下载或上传的资料,可以是教师自己制作的教学课件,也可以是教师的电子备课稿、集体备课稿等等,这些都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体育理论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合理运用资源库里的资源,如:课件,视频等优化课堂教学。信息技术融合到体育课堂教学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伴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积极学习和应用网络技术促进了教育和教育者自身的共同发展。

篇3: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制约因素和对策

浅谈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制约因素和对策

摘要:当前农村教师专业素质普遍较低,专业知识结构老化、教学能力不足、教育科研能力不强以及自主专业发展意识淡薄等,这样的状况难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难以跟上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因此,通过各种渠道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整体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制约因素对策

一、何为教师专业化

所谓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新课改要求把教师的职业看成专业,教师的专业化就是要求教师应成为更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普通人所不具备的那种专业素质的过程。其实,教师这种职业并不是人人都可胜任的。教师应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等诸方面的素质,才符合从教的整体要求。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普通的文化知识、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研究学科知识三方面,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指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教师的专业态度也可称为专业道德、专业精神或专业情意。

二、制约我国农村教师发展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的制约

1、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工资普遍偏低,缺乏专业培训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工资与城市同级、同龄教师的工资待遇差距较大;农村地区教师的医疗保险、住房补贴、“菜篮子”补助等福利待遇也很难得到真正的落实到位。代课教师的待遇就更低,一些贫困地区代课教师的月工资收入才500元左右,这要满足教师购书、进修、专业发展的需求是极为困难的。

2、农村地区教师专业培训效果差,不能有效地保证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小学教育受“科学量化”教学评价的影响,农村教师的工作常被用学生的成绩来衡量,以应试为中心的评价标准加大了农村教师的心理压力和工作压力,使他们很难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脱出来;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往往是走走过场,流于形式,甚至单以收钱为目的,让农村教师苦不堪言:培训目标不明确;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方式方法单一;培训时间无法保障;培训的管理机制缺乏有效性等等。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帮助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教师队伍规模庞大、分布不平衡、结构不合理,使得教师专业发展的难度加大。一是地区不平衡,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教师数量充足,甚至出现富余;中西部地区、老少边穷地区教师紧缺。二是城乡不平衡,在同一个地区,城市教师过剩,农村教师不足,一些农村学校因缺乏师资而不得不采取大班额教学,或聘用临时代课教师上课。

4、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严重。在优秀教师引进困难的情况下,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的流失更是加重了专业化师资力量建设的难度。农村骨干教师流失的方向主要有两个,上面城市的公办学校和沿海发达地区的私立学校,在此情况下,一些中小学出现教师短缺情况,于是一些地方出现了拔高使用教师的现象,即小学教师到初中学校任教,初中教师到高中任教,这样一来,本来就紧缺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就更加捉襟见肘,且教学水平令人堪忧。

(二)学校条件制约

1、农村中小学校的硬件设施在各方面都比较落后,许多农村中小学缺乏必要的教学实验设备,教师无法演示实验教学;而且教学中缺少必要的硬件设施,如多媒体等都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学校图书缺乏,教学资源缺乏;学校办公条件差,有相当多的农村中小学校连一台电脑都没有,更谈不上互联网的应用了,这些硬件上的匾乏势必会极大地影响教师的专业化顺利发展。

2、学校管理体制比较落后。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的管理阶层的官僚作风比较严重,习惯于对教师发号施令,甚至会因一些行政上单方考虑而武断的干涉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缺乏对中小学教师的人文关怀,使教师几乎处于一个“边缘”状态,这样的工作环境,使教师趋于保守,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了纸上谈兵。

3、学校经费相对紧张。尤其是农村或偏远地区财政收入不景气,给学校的经费投入非常有限,这样一来,学校生存的经费都显得紧张,就更谈不上教师的再学习、进修、专业发展的经费了。

(三)家庭因素制约

1、家庭劳务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农村地区教师家住农村,家里有地有田,教师一方面要教书育人,另一方面又要操持家务,特别是农忙时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学、学习、培训和发展专业。

2、家庭人员的态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由于上述诸多原因,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教师的家庭成员不支持教师的进修、自学等方面的专业发展。

(四)自身因素的制约

篇4:让语文电教课开启并滋润农村留守孩子心灵

让语文电教课开启并滋润农村留守孩子的心灵

摘要:“民风民俗”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但实际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或是老师轻描淡写,或是学生寥寥数语,因此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成为农村语文老师们不断探索的课题。本次口语交际课从学生所接触和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入手,进行探索。从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然后分6人小组进行交流各自了解到的“民风民俗”,让学生畅所欲言,在小组内相互交流。接着各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了全班交流和互动。最后让学生以交流收获的方式进行小结,教师适时点拨和引导,突破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并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不仅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同时也感受到了华夏儿女的团结统一和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关键词:电教课;留守孩子;民风民俗;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民风民俗”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课。安排这次口语交际,一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继续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二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口语交际能力。本次口语交际,选择的内容可以是节日习俗、民族服饰、特色民居,也可以是风味小吃、风俗习惯、民间故事等;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的,也可以是调查访问了解到的。

二、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但由于年龄的增长他们不愿意当众表达,尤其是农村小学的孩子,说话经常吞吞吐吐、含糊不清;他们思维较慢,注意力容易转移,加上紧张的心理,他们不愿意与人说话;沟通时也抓不住重点,漫无边际。不善于按照一定的逻辑思维顺序组织要说的内容,语言连贯性差,缺乏条理性,所以在教学中尽量利用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努力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有条理的表达成为口语交际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1.围绕“民风民俗”进行口语交际,做到特点突出,表达流利;

2.了解并积累关于“民风民俗”方面的知识,为本次习作做准备;

3.感受祖国民族文化的魅力,尊重并热爱各地不同的“民风民俗”。

教学重点:围绕“民风民俗”进行口语交际,了解并积累关于“民风民俗”方面的知识。

教学难点:感受祖国民族文化的魅力和中华儿女的团结统一,尊重并热爱各地不同的“民风民俗”。

四、教学理念与策略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口语交际的目标是: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也清楚地认识到口语交际课的重要性,然而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老师们却束手无策,或是老师轻描淡写,或是学生寥寥数语。所以在教学中老师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尽量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变被动为主动,努力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快乐学习,在课堂学习中品味生活。

篇5:利用班班通资源铸造农村高效语文课堂

利用班班通资源,铸造农村高效语文课堂

摘要:在现代技术还不完全成熟的条件下,尤其是在我们这样偏远的农村学校,要想提套我们的课堂效益,让学生动起来,我认为,最好将班班通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完美的结合起来。班班通在农村小学教学中的推广运用,为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它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促进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优化教学过程的组合,以它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学习兴趣,以它特有的优势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渠道,更好的表现出传统教学技术所不能表述的内容,取得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为优化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服务,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把学生领入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班班通教学语文课堂质量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永恒的课题。班班通资源的配备,让教师能更好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学科的整合,提高教学质量,为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结合语文学科的性质,利用互联网信息广、资源多的特点,发挥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动画等功能于一体的优势,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情感和注意力,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直观的学习环境,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

创设一种使学生主体参与,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唤起和增强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培养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先决条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起决定作用,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揭题时采用了观看唐山大地震的电影片段。在播放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眼睛紧紧地盯着屏幕,生怕看漏了什么,然后让学生谈论《唐山大地震》中,地震所带来的危害,感动着地震中人们所表现的镇定,坚强,大爱……学生因而变得非常专注,对于教师的问题显得很感兴趣,这时教师适机地深入提问点拔,学生们畅所欲言,把老师的问题较轻松地回答了,对于文章的内容也有了较清晰的认识。达到了教育教学的目的,在这次教学活动中,不仅学生们有了较新的感受、参与教师也有同感。有的教师说:“这样的课堂,时时有动画相伴,节节有音乐相随,孩子们又怎么不极感兴趣呢?”。

二、改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方式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中其一是教给学生中国民族最优秀的语言文字,二是使学生们继承发杨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既包含素质能力训练,又是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一个过程。这样一来,语文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借助自己的智慧努力探索,不断建构的过程,是一个需要学生的理智和思维参与的过程。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道德认识的理解,促进道德内化。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由于圆明园的遗迹遭破坏严重,很难再见原始的圆明园,见证它真正的辉煌。我也不可能带学生到北京参观圆明园的遗址,单凭学生看书中的插图,根本就不可能对圆明园有清晰的认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在课前就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已查找有关这篇课文的资料。另一方面,我利用班班通观看有关圆明园的现在遗址及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片段。当学生看到这清晰的画面,他们不由自主地感受到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过程。我在设计课件时,充分考虑了学生们主体地位,课文内容中的图片以学生的需求而点击出现,可谓时机适当,让学生观察画面谈感受,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发言也非常踊跃,纷纷谈了自己对课文的认识,并把自己课前找到的资料都派上用场。通过学习,学生不但能充分想象到当时清朝的无能、国力的衰败,还提高了对勿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