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公开课有感课前谈话请少一些离题东西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上公开课有感课前谈话请少一些离题东西

编辑:制度大全2022-02-16

借班上课,尤其是到外地借班上课,老师在课前往往要进行课前谈话,也可称为课前暖场,以此拉近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距离,这也是一种课前准备,为以下的课堂教学尤其是师生互动做好铺垫。但是,过分地铺垫,尤其是谈一些与课堂教学无关的话,有的纯粹为了讨好学生,其实没有任何必要,因为要想让学生真正地参与课堂,不在乎与他们套近乎,而在于课堂的进行中抓住他们的心与老师共同经历与文本对话的过程。

请看一位老师的课前谈话。“请同学们说说我与刚才上课的老师,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说说你的发现。”有同学说:“你们都是五年级的老师。”老师夸奖:“你真会发现。”(是反语,还是真心夸奖?)有同学说:“刚才上课老师是女的,你是男的。”老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说相声呢,还是上课?)有同学说:“刚才老师白富美,你有些黑。”老师补充:“长相黑,你说的对,说得老师没有自信。”所有同学包括听课老师都笑。“不过老师只是皮肤黑,心不黑。”“老师,我夸夸你,你风流倜傥。”“谢谢你,能与老师交个朋友吗?”老师伸手与这位同学握手,表示感谢,接着说:“你能用本地方言把刚才的话再说一遍吗?”学生用方言表达。教室里充满了欢笑。“下面与同学们一起学习《在大海中永生》。”老师收敛了笑容。课堂正式开始。

试想,那么多的逗乐,那么多与语文学习无关的说笑,有必要吗?孩子仍然沉浸在欢声笑语中,能很快进入《在大海中永生》一文的感情基调中吗?

课前谈话,应该设计与要学习的课文情感基调相协调的话题,课前谈话为课堂教学服务绝不能喧宾夺主,否则,将会得不偿失。

篇2:把每节课上成公开课样子:《编码》教学后记

不记得是哪位高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公开课要有一股“人来疯”的精神,听课的人越多,越应该激情满怀。可是自己总觉得激情这东西好办,但是实力呢?上课的内容呢?真是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一节课,不同的老师来上,效果却是千差万别。

今天上了一节普通的课,不是公开课,也没有人来听,但是课前是做了充分准备的。讲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好玩”中的第二课时------“编码”。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了解编码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

2.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在编码中所表示的具体含义,体验编码中的一些规则和方法,会运用数描述某些事物的特征,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逐步建立数感。

3.在利用编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欲望,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是破案。首先是黑猫警长接到一个电话,说小白兔家的东西被偷了,警长就派白猫警员和白鸽探长去调查。调查发现了嫌疑人身上的破损的身份证和银行卡。还有四位嫌疑人出生的信息和所持银行卡的信息。通过判断,孩子们确定了罪犯。用到了身份证上1972的编码信息和银行卡上666543的编码信息。破案的环节,孩子们很兴奋。

第二个环节,让孩子们来认识身份证和银行卡上的编码信息,每个数字所代表的含义是什么。

第三个环节是了解生活中的编码,在这个环节上,在课件缓缓出示图片信息时,音乐声也随之响起,孩子们立刻很安静,在音乐的流淌中欣赏一幅幅有着编码信息的图片,对生活中编码的应用更感兴趣了。

第四个环节,编码的应用。根据淘气出示的编码信息,理解编码所对应的学籍信息,比如20**03321表示“20**年入学的(3)班学号为32的同学,该同学是男生”。按照这个规则,**04172表示的是哪位同学?让孩子们独立思考并完成这道题。孩子们了解了每部分编码所表示的信息,很快就确定了编码所表示的含义。

第五个是拓展环节,让孩子们写出自己的编码,在这个环节当中,孩子们很多都高高举起了小手,想要说出自己的编码是什么。那一刻,我知道大部分孩子都学会了,当他们都举手并喊着“老师,我,我”的时候,我知道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大半。

最后,在缓缓的音乐声中回顾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这节课与以往不同的是,在课中插入了音乐,在做练习时也插入了不常用的音乐。孩子们一反常态,做练习时也非常认真,没有一个人说话。音乐让他们安静下来,静静地思考着问题。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感觉自己讲的速度有些过快了,可能大部分学生学会了,还有一小部分反应慢的孩子也许掌握的不是太好。总体来说,还比较满意。

这节课在准备的时候,看了很多备课资料,在网上下载了几个课件,综合在一起,做了一个自己比较满意的课件,尽管没有人听课,但是还是要努力上最好的课。

课虽然不是公开课,但要努力上出“公开课”的样子,如果每节课都这样准备,还愁学生们学不好吗?还愁自己的能力不会提高吗?印象中似乎每次上公开课都比平时上课的效果要好。

不为别人,只是为了让孩子们获取更多学会知识所带来的快乐,也为了让自己获得小小的成就感!

那就努力把每节课都上成“公开课”的样子吧!

篇3:教师教研笔记听《高效课堂》有感

课堂,没有高效率,就没有好的效果。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是永恒不变的话题,也是老师们需要进修一生的命题。

根据这个话题,老师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几个老师迫不及待的发言了,话筒传来传去,听着他们毫无保留的分享,真是收获颇丰呢!

张艳华老师把自己多年的管理心得于大家详细的讲解,说明。她的分大组,给每个组起名字,喊口号,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作为老师的小助手,以组为单位进行比赛,进行提问,进行检查作业,这无疑无形中激励了同学们。这一方法也给老师们很大的启发,都在等开学后在自己的班级里跃跃欲试呢!

任忠艳老师的方法更是我们没有用过的,她说:在平时的班级测验中,因为每个学生的水平不同,做题的速度也不同,她会在黑板上写两道附加题,要求学生先做考试试卷,做完后可以做黑板上的附加题,多做多得分。这样,无形中,孩子们的做题速度提高了不少,考试中先做完的同学也不会再捣乱了。真是一举两得呢!后来的一次考试中,他们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李艳老师提到的纠错本,也是我们老师感触颇深的,是期末复习时的利器。

高水平教师是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高水平教师注重教方法,高水平教师注重整体建构。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们老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打好基本功,给学生带一个好头儿。

篇4:教师教研活动笔记听《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有感

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一位老师用拆字的方式给出了定义: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分成小组进行合作,互相学习的一种形式。孙主任夸奖这个定义下的好,便于理解,言简意赅。

那么,什么样的情况下适合小组合作呢?如何使小组合作更有效呢?

抛出了一个个问题后,下面咱们先来分析一下当下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1.准备不充分,流于形式。这个不充分包括了思想上准备不充分和操作上准备不充分。2.要求不到位,做而不舍。这个包括没有明确宣布要求,没有及时宣布要求。3.时间不充足,合而无质。4.指导不及时,合作无果。评价不到位,合作低效。

什么样的情况适合小组合作呢?1.学生完全可以依赖自己的能力解决时。2.有探讨价值的问题。3.学生学习时出现思维障碍而无法排出或者意见分歧较大时。4.进行知识总结或者探索知识规律时。5.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6.重点、难点知识。

我们在教学操作中,很容易把“合作学习”片面等同于“小组讨论”。未能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指导合作方法,表面“合作学习”,实则“不合作”。而老师又缺乏充分的教学准备。讨论内容、讨论时间、讨论时机、讨论方式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缺少有效的评价方式。

要想使小组合作学习做到更好,更高效,我们必须做到:分组的合理化,分组应该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要明确分工的目的就是为了合作。教师要明确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教师是学习的导师、合作的伙伴、交往的对象。当然合作技能并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可以后天训练养成的。只要着重培养学生听的技能、说的技能、交往的技能,就一定能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

篇5:怎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怎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新课标》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朗读,在学习语文中有着特殊的功能,它既有吸收课文语言、内容的功能,又有发展语言、发展思维、激发朗读者情感的功能,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也充分表明了朗读的重要性。

要想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首先应该做到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只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生才能有语气、有感情地读好课文,如果字音还读不准,还不知道在哪里断句,学生就不会读出自己的感情、自己的体会。在训练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时,对于低年级学生特别要注意:

(1)、停顿。

朗读中的停顿主要分语法停顿和语意停顿,即知道各种标点符号所表示的不同时间的停顿,还要使学生掌握没有标点符号的一句话之间的短暂停顿。

(2)、重音。

一句话的表意重点在朗读上要作重音处理,以示强调。我认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以下几种方法。

1、教师范读。

教师范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而且为学生树立了样板,对于课文中难理解的句段,教师可以分析,讲解,但对于朗读时语言的轻重缓息,光靠讲解,学生仍不明白,而范读则可把两者结合起来,使学生听到了正确的声音形象,学生就可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出来。范读,最好是在课堂上面对面地使学生听到声音,看到神情,较之听录音效果强得多了。

2、创设情境,引发共鸣。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要为学生创设课文内容所需要的情境。引导学生入境、入情,调动起他们的想象,借助他们已有的生活经历、经验感受来理解体会课文的内容,可以用教师的语言描绘情境,用图画展示情境,用表演模拟情境,用音乐烘托渲染情境……学生进入情境,甚至进入角色,便容易"情动辞发"而读出情感。

3、品读与评读结合。

自读品味,听读评议。自读时,品味意境,找到感觉从而读出感情;听别人朗读时,可以与自己的体会相比较,指出理解上的正误与表达上的得失,从而找到朗读的正确形象。

4、注重教师的评价。

教师在学生朗读时给予适时适当的评价是很重要的,一句肯定可以建立学生的信心,一句鼓励可以让学生读的更好,同时也可以让其他学生学到他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

5、指导读好重点词语。

课文中一些优美的句子中有含义较深的词语,读懂并读好这些词语才能读好整句话。这就需要教师借助一些方法帮助学生,一是借助动作,二是联系生活实际,三是借助图片。

当然,在教学实际中,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朗读,把对学生的朗读训练落实在实处,落实在每一节课,这样,学生的朗读能力才能真正的提高。

6、恰当地运用各种朗读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效果。

师生对读,问答读是一种效益较高的朗读方式,教师可与全班学生对读或问答读,也可以和一个学生、几个学生对读、问答读。问答读,由教师提问,学生用朗读方式回答教师的问题,既练习了朗读,又了解了文章成段落的层次,结构。师生对读,可由教师读文中的解释语,学生读描写人物语言的句段,由教师读总起句,总括句,学生读分述,具体描写部分,在这种朗读方式中,教师的读,起到提示,创设情境的作用,体现了对学生的启发、指导。

分角色读,是指导有感情朗读的常用的方式。特别是在写人、叙事为主的课文中。分角色朗读,既可在指导的初始阶段,体会和把握各人物的思想感情,语气语调,又可展示和检查学生朗读的效果。分角色朗读,可以由一个人或一组同学或男女同学集体朗读某个角色的语气,教师也可参与充当某个角色,并可互换角色,反复练习,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朗读兴趣。

总而言之,只有在读正确的基础上做到流利地读才可能要求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无论指导正确地读还是流利地读,都需要反复练习,因此课堂上要多读,才会使学生熟悉课文的内容,从语言文字入手,才有可能深入理解、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进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