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点滴体会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点滴体会

编辑:制度大全2022-02-12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现代信息技术以开放性、综合性、及时性和高效性等优势进入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使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教育信息化的实现成为各个学校提升教育科研内涵的重要举措。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强调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我认为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把握以下几点:

1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多动好动,注意力维持的时间短,这成为小学教师颇为头痛的问题,怎样才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课堂上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所以对小学生而言,好的听课习惯可以通过训练他对一件事情长久的注意力来培养。教师利用计算机可以呈现丰富的辅助教学环境,面对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经过长期的这种训练,学生们就会自觉养成课堂上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如:我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一课时,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图形爷爷今天带着他的孩子们到我们的课堂和同学们做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多媒体呈现各种颜色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手拉手向同学们走来,孩子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到问题上,“他们叫什么名字啊”,通过对图形的认识,孩子们很愿意帮着他们起名字,不但起名字,还能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这种情境,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问题情境要根据教学内容去设置,有些情境因为常规教学手段不能很好的解决,限制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打破时空的局限,开阔学生的视野,再现真实的场景,展示典型的感知材料,凸显现象的本质属性,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在情境的设计中不能为情境而情境,我曾经听过一节有关计算的练习课,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闯关游戏,从上课伊始的第一关到临近下课的第九关,学生一开始还兴致高涨,到最后一关时,已经索然无味了,回答问题的只有几个同学,大部分同学各干各的事。所以信息技术只是手段是工具,我们应该看到其工具的本质,而不是光看表面。

2培养学生初步构建数学模型的意识

数学模型是建立在数学一般的基础知识与应用数学知识之间的一座重要的桥梁,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指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展开思考,通过新旧知识间的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再综合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解决这一类问题。如:我在教学《替换的策略》一课时,认识到这节课的的替换策略,包括倍数关系的等量替换和相差关系的等量替换。在教学中通过先让学生画一画的方式,理解三个小杯可以替换为一个大杯,再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观察主题图,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只要抓住把两种量替换成一种量就可以了,学生把直观图形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其实就是把生活中的原型上升为数学模式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数学中的建模思想。最后提出的问题更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是不是解决替换这类问题,都可以采用这种画图的模式来解决。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立体图形的认识》一课时,由于以往我多是展示实物,因此,学生对课本中的透视图认知起来存在困难,怎么把原来的现实物体转移到数学本质上来?我在重新设计这节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后向学生展示了带色彩的实物图和线条组成的透视图,既解决了学生认知上的障碍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捕捉亮点资源激活学生的思维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小学数学课堂更是迸发着生命活力的课堂。学生的思维随时随地都会迸发智慧的火花。如:我在给学生上《百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有位学生说“百分数的分子只能是整数”,我适时请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举出实例或证明或驳斥这一观点,学生通过学习,不仅掌握了百分数分子可以为整数还可以为小数,并运用这些知识理解生活中的百分数。有的同学举例“今天我们班的出勤率为98.5%”、“在一件毛衣中,羊毛的成分可能为80.5%”等等,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学生们还得出,百分数的分子可以大于一百,可以为0等等。在讲《圆的认识》一课时,去利用多媒体演示一组画面,圆的车轮、圆的飞碟、圆边的餐具等等,有个学生小声说“怎么都是圆的?”我抓住这一思维亮点,组织学生讨论,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出示方形或三角形的车轮在颠簸的行驶,方边的餐具不方便使用,而且容量小等等。通过学习,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圆的认识。可见,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只有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才能让星星之火燎原,让智慧闪耀光芒。

篇2:谈小学数学教学情感教育

谈小学数学教学的情感教育

澄迈县美亭学校梁平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可见,情感往往是伴随着认识活动的出现而出现,并与认识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情感教育是指师生之间真诚的.积极的情感交流而产生的和谐的合作教学气氛,是学生学习的外在动力因素,教学过程是知识信息的传输.反馈的过程,也是精神情感融汇的过程,教学系统是知识和情感交织在一起组成的,教学不能只传授知识而无视情感,也不能只是空谈情感而脱离知识,两者应是互相融合,紧密联系.积极的情感评价不仅能够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还能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教学效果。但是长期以来,受教育体制的限制以及家长对孩子成绩过高的追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学校还保留着控制型的教学模式,我们都过多关注学生的认知因素,却忽视了学生情感因素的存在。

实践证明,这种现象违背了数学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抑制了学生在数学领域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教育家夏先生曾说:"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情感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现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如何把握情感教学教育,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谈一些看法:

一、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国教育家夏丐尊曾把教育与情感的关系,比喻为池塘与水的关系,指出,犹如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一样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陶行知先生也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心、爱护学生.不仅是一名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体现,实际上是教师应该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情感教育的前提,它有着多种效应:一是宽松,师生有安全感,因而能无忧无虑、无拘无束地愉快生活和学习,从而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其聪明才智和创造性;二是移性,教师爱学生,学生也爱教师;三是信任,指的是人际交往的意愿,即喜欢听谁的,不喜欢听谁的,师生关系好,教师输出的各种信息就会在学生的头脑里畅通无阻的出现一种易接受的心理优势,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四是期待,教师对一个学生充满信任和期待,就会使学生得到一种潜在的鼓舞和力量;五是感染,师生关系好,教师的模范言行,学习精神都会给学生以好的感染。

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低取决于学生学习的情感。学生的情感虽然与很多因素有关,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情感反应。这是因为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是认知的交流,又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体会出来;学生之所以喜欢某一学科,是与教这门学科教师的业务水平,思想素质高,忠于教育事业,对学生充满了爱...是分不开的。这是因为情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学生产生了与老师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感,即情感上的共鸣。这样,促使学生主动、积极的精神状态产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我校的三年级,该班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在课堂上教师认真讲解,授课的语言富有感染力,提问时,对学生的回答问题耐心细致,并加以点拨引导,肯定正确补充不足,讨论问题时平等待人,以理服人,对学生一视同仁.平时课后经常和学生打成一片,常关心、爱护学生,和他们交流思想,交流感情,互相沟通,增进彼此的友谊,因为教师对学生倾注了关怀与爱护,使学生感到教师不在是高高在上,而是可亲可信的,他不仅是自己的良师,也是自己生活中的朋友,因而教师的授课更有吸引力,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此班在学校抽考中数学成绩提高很大。

二.培养兴趣,以趣激学。

兴趣在儿童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起很大的作用。儿童一但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自觉地去认识、研究、占有数学知识,从而开阔他们的眼界,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内容,促进个性的发展,进而促使他们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情境导课,引起兴趣

在教学中创设某种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将会引起儿童迫不及待地探索,追究的兴趣。因为“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得见的东西,而在于深藏的奥秘,激发儿童在自然界的奥秘面前的惊奇感,这种情感能抓住少年们的心,他们就越加迫切地想要知道、思考和理解。”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计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是导入。一堂课如果有个好的开头,就能先声夺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造成追求新知识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动机,引起浓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或引趣设疑,或制造悬念,或展开争论……采用此类新颖的导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使之处于“想学、要学”的最佳状态,为新授课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在教《15的分与合》时。可创设这样一个情境:“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魔法袋子,里面装着一些玻璃球。我们先来做个游戏,老师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抓一把玻璃球,看看你一把最多能抓几个,老师能很快猜出剩下的数。你们相信吗?”经过几轮的测试,教师都能正确说出答案,这有什么奥秘呢?同学们以求知的最大欲望进入了学习。

(二)、注重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引起兴趣

学生的学习本身是一种非常艰苦的思维活动.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现有的教材及课程的特点,采用相应的直观方式组织教学.教学概念、形体、数量关系等知识时,针对少年儿童抽象思维能力差,而对具体生动的形象等感兴趣的心理特征,我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学具以及多媒体等电教手段组织教学,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使那此枯燥的数、形概念和繁杂数量的关系,具体形象地再现于课堂上,引导学生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时,我充分利用长方形的教具.生动.形象的从各个角度给学生做直观演示,把现实抽象的概念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从中启发引起学生概括出其公式,让学生在愉快兴奋得情绪中理解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同样的面积计算公式.圆柱的面积...等内容的学习,那就更离不开直观教学了.直观.生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不仅激发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变得更集中而持久,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结合教材,精心组织,渗透情感.

教材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素材、框架、起点、资源,也是教师开展情感德育的资源。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情感教育元素,把情感教育贯穿于知识中.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情感教育,是课程改革后广大教师探索的热点问题,例如;教学中巧编故事情境,激发学生乐学之情。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奇的特点,生动有趣的故事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一位老师执教的《分米、毫米的认识》一课,根据学生已经学过的“厘米、米”的实际,老师讲解了小淘气的日记:“清晨,我从2厘米的床上起来,拿起13米长的牙刷,挤出1米长的牙膏刷牙,吃完饭后走了90厘米的路来到学校参加升旗仪式,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在15厘米高的旗杆上,我心里真高兴,回到教室,打开长23米、宽17米的数学书开始学习。”听了这个日记大家为什么会笑?再引导学生比划1米、1厘米究竟有多长。小淘气这样的错误在部分孩子身上确有发生,巧妙利用这样的故事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复习旧知的积极性,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热情。

《新课标》指出:"要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情绪体验。"情感作为素质教育的三维目标之一,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能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数学素质。要发挥好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必须领悟情感教育的意义,加强自身情感修养,可以通过以趣激情、以美悟情、以爱传情、以评促情、以德升情等多种手段创设有效的情感因素,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并提高教学质量。

篇3:高一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教学

浅谈高一学生如何尽快适应高中数学教学

数学组黎凯

高一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许多学生进入高中阶段,数学成绩却不理想,数学学习缕受挫折,对学生弱小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创伤,加上这些同学不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学不得法,从而造成学习成绩的整体滑坡,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随着学习的深入,数学成绩的分化是必然的,那么成绩落后的原因何在?学习数学有困难的新高一同学应怎样顺利度过适应期呢?本文就自己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原因分析:

(一)、初高中教材内容存在落差

自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后,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删减和调整,大幅降低了难度、深度和广度。对数、二次不等式、解斜三角形,分数指数幂等内容都转移到高一阶段。这样,初中数学教材就出现了“浅、少、易”的特点。相比较而言,高中数学具有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思维性强、空间想象力丰富、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明显凸现出“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大”的特点,

(二)、.初高中教师教法存在区别

初中教师多数采用“抱着走,嚼着喂”的教学模式,常常是通过机械模仿式的重复练习达到熟记题型的程度,结果造成了“重知识、轻能力”,“重局部、轻整体”的不良倾向,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扼制学生科学发现意识的形成。高中教师则比较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通过创设陷阱、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等方法,进行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比初中有了较大的飞跃,但这种飞跃对于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来说,要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显然是十分困难的,这样学生听课的思维障碍总会增多,思维速度跟教师的启发、点拔节奏存在一个时间差,合拍更是困难。

(三)、初高中学生思维存在差异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长期在同一种环境下观察和思考问题,往往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学生已经习惯了初中教师那种“一看、二慢、三通过”的教学风格。进入高中后,教育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有了较大提高,而死记硬背显然不可能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四)、学习方法的不适应。高中数学与初中相比,内容多、进度快、题目难,课堂听懂作业却常常磕磕绊绊,由于各科信息量都较大,如果不能有效地复习,前学后忘的现象比较严重。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体会“死记硬背”与“活学活用”的区别。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不能抓重点难点,不能体会思想方法,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二、解决策略

作为一位优秀的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心里想什么、要什么、不喜欢什么等,然后耐心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让他们主动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到成功的体验。

(一)、要解决好高初中数学教材的衔接问题。

1、必须熟悉初高中数学教学大纲和教材,明确哪些数学内容由初中移到了高中,哪些在初中是新概念到高中就为这些知识的发展与扩充等等。

2、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编拟适量习题,抚平高初中数学学习题的"台阶"。以"低起点,小步距,勤反馈,重矫正"为原则,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数学知识。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1、制定计划明确学习目的。合理的学习计划是推动我们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计划先由老师指导督促,再一定要由自己切实完成,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2、课前预习是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预习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上课更能专心听重点难点,把老师补充的内容记录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是提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5、独立作业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我们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6、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三)、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些学生觉得高中数学难学,学起来枯燥乏味,因而对教学学习缺乏兴趣和热情,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改变学生这些思想认识,除向学生讲清数学这门基础课的重要性外,还可以采用以下做法。

1、用事实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因和兴趣,如向学生介绍中外数学家的成就和故事,介绍当今中学生进军国际"数、理、化"奥林匹克竞赛的历程等,以诱发学生学习动因,求知欲。

2、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趣味性,实践性,把抽象的数学内容如直线和平面的垂直关系与实际生活中的电杆和地面的关系结合起来;做到不同类型课的新课引入的不同;精心设置悬念,抓住学生的思绪,布设问题;注意练习的多样性,避免机械重复,以增强学生和新鲜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学生被动消极学习为主动积极学习。

3、有意识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动口说、动手做,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总之,高一数学是高中学习一个艰苦的磨炼,经过了这个阶段的砺炼,就会打开高中数学的学习思维,前面的道路就会豁然开朗,只要同学们增强信心,再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付出的努力一定会有回报。

高中数学,初中数学,不等式,三角形,想象力

篇4:谈二年级应用题教学几点体会

谈二年级应用题教学的几点体会

王五中心校李成传

要想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做到上述三点是不可缺少的步骤。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们还深深体会到,抓好小学低年级应用题教学的口述过关,也是提高学生解应用题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为低年级学生是从学习半图半文和以图代字的应用题,逐步开始学习完全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这些简单的应用题是小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开始,又是进一步学习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基础,简单应用题的教学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又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引导学生

在理解题意,弄清数量关系的前提下,再让学生一一口述出解题思路,这样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正确思维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例如:教第一册37页例题,这是一道以图代字的减法应用题。我们首先让学生看图,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有多少个?用剪子剪下几个?剪下的数表示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用什么方法计算?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再让他们反复口述,同桌或全班交流。这样长期训练下去学生做题总是以口述助列式,再逐步开始学习完全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里的条件和问题,确定算法便可。如:第二册36页例八,学校里养了7只黑免,12只白兔,白兔比黑兔多儿只?这是一道完全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又是小学阶段比多比少应用题的刚开始,学生接受起来有些困难。怎样才能使学生学会呢?首先让学生自己读题揣摸一个题意,然后教师提出问题结合线板图引导学生弄懂题意,人人口述解题思路。问:题里告诉的是什么事?(学校养兔的事)知道哪两个条件?(养7只黑兔,U只白兔)求什么?(白免比黑免多几只?)用什么方法才能求出?结合看图把每一只黑兔与对着的一只白兔分别用虚线连起来,再引导学生数对着的有多少只?(7只)对应着的只数是什么数?(白免和黑兔同样多的7只)没对应着的只数是什么数?(白兔比黑兔多的只数)结合算式12-7=5(只),最后让学生结合图反复口述。这样,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紧紧围绕教师的发问转,他们不仅动了脑,还动口,所学的应用题,不仅心里明白,而且能用

语言表达出来,在口述的基础上加深了印象。

篇5:盲童学校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盲童学校高效课堂的心得体会

启明部韩艳

12月6日至9日在武汉盲童学校参加了高效课堂的观模学习。这一次出去学习收获挺多的,虽然不知道这些收获在自己以后的工作中能不能运用到,但是最起码现在对我的思维冲击力还是很大的。

首先,当我拿到会议指南时,体会武汉盲童学校的师生对这次活动的认真态度:参会人员交通工具的合理安排、礼堂的座位安排到个人、听课人员所在教室听什么课……总之只要手里拿着会议指南,就没有不明白的地方。我不知道是不是我太孤陋寡闻了,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活动有这么详细的会议指南,所以还是挺新奇的。心里想着以后有什么活动,如果自己有机会组织,那么也一定要做到如此细微。前期工作做足够了,那么现场就不会那么被动。因为在这次活动的现场我没有听到参会人员向承办单位的工作人员咨询什么问题。

其次,专家讲座。全纳教育以前听说过,但是没有认真的去了解过。这次讲座让我对全纳教育有了深入的了解,并且对特殊学校未来的模式有了新的认识。只要全纳教育执行好,那么未来的特殊学校就只有接收多重残疾的学生,并且作为特教人事资源去帮助普校的老师教育好残疾学生等。同时在这三场讲座中,专家都强调了职能部门在学校、老师的各种教学项目、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是起决定性的。职能部门如果没有真正的意识,那么一切政策都只不过是走走过场,到头来只不过在总结大会的报告上出现的字眼而已。

再次,课堂观摩。从20**年起其学校就尝试了“12345”课堂教学模式,经过两年多的实践,现在全校的课堂教学都应用上了。所谓“12345”教学模式即一补、二分、三度、四动、五学。一补即面向全体、开发潜能、缺陷补偿;二分即注重差异,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三度即注重广度、把握深度、提高效率;四动即动手摸、动口说、动脑想、动笔写;五学即预学、论学、展学、助学、获学。在课堂上以五学来开展教学,学生分成四到五组,每组三到四个人。先是把下节课要学的知识设计成几个问题在本节课安排好学生在课后预习,然后在下节课开始时让各个组选择一个问题来解决。再然后每个组在回答解决问题时其他组要提出质疑,并且要求回答,并对解决问题打分。最后通过生活化的练习来证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本人观摩的是三年级的数学及九年级的按摩课,这两节课反映出学生的预习能力非常强,同时口语表达能力非常强,三年级的学生在回答数学问题时,如果忘记说“答”字,其他同学都会及时的指出来,说明学生很认真听课,非常注意听同学的话语。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九年级的按摩课是由一位学生来主持的,老师在整节课中只是补充了一个学生在提出问题时其他学生回答不是很完整时给予补充完整而已。因此我也在想以后的教学模式是不是没有老师也可以呢?“12345”教学模式能够进行,那么预学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课后的预学,课堂上的展学、助学是不可能完成的,这种模式也是无法进行下去的。反观如果这教学模式在我的课堂上能进行下去吗?肯定是不行的。因为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课后预习对他们来说不可能。但是我已经在改变那种在课堂上老师说为主的教学方式,以学生自学、练习为主,教师补充为辅。这次有机会了解学习“12345”教学模式后,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12345”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上。让学生的学习效率能有所提高。

在开会中场休息时我还观看了校园里的墙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无助日,爱,是懂得放手”这一主题。把学生带到陌生的地点,老师不提供任何的帮助,由学生自己想办法回到目的地。每个学生都用自己的方法完成了任务。这一活动的实行,也反映了该校是非常重视学生的生活技能,也特别相信自己的学生,相信自己的老师的教育成果。也如他们的校长所说“对于我们这类型的学生来说生活技能比学习更重要”。重视生活技能并不代表着学习不好,他们的学校自从高考以来升学率是百分之百,真的挺不简单的。不简单的还有190多名的住宿生,白天一个生活老师,夜班两位生活老师全部搞定。200多名学生吃饭只要半个小时就可以打完饭,并不需要老师的帮助……看到这些我真的觉得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太多了,而且也看到了我们与他们相差的距离太远了。只是因为他们办校时间百年以上,而我们只是二十年吗?但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是看得更远吗?而我认为的是办学的理念: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不同的办学理念会把学生往不同的方向拉,距离只能是越来越远。“自立”在一个生活了几年的空间里,都无法在这空间里独立的学生,拿什么来自立,自强怎么强?这真的需要我们去沉思:为什么会这样?是学生的问题?还是教育方式的问题?甚至是理念的问题???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