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学院关于课程表编排的规定 - 制度大全
制度大全 导航

工程学院关于课程表编排的规定

编辑:制度大全2023-09-21

工程学院关于课程表编排的规定

课程表是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环节,是学校组织、实施和检查教学过程的依据。为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有序地进行,对课程表的编排做如下规定:

第一条课程表编排的原则与依据

课程表的编排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和遵循教学规律的原则,强化教学质量意识,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注重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在具体安排课程时,应从课程的性质、类型和特点出发,根据学生的身心健康、接受能力的情形,根据教室和实验室等教学设施设备的类型、容量等实际;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适当考虑教师的合理要求,科学统筹、合理安排、精心编制,使课程表的课时分布合理,师生配置合理、教学资源组合合理,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教学运行系统的优化。

课程表的编排要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直接依据,体现人才培养方案的各种要素。课程表中的课程及其学时数务必与教学计划相符。如确需变动的,应在制定开课计划前做好调整教学计划的申请及报批手续,批准后方可编排课程表。

第二条开课计划的制定

开课计划是编排课程表的前提。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二级学院制定开课计划,明确教学任务,合理安排任课教师。每位教师每学期承担的授课任务,原则上每位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周课时不超过16节。新上岗的教师第一学年上课周课时不超过12节。

第三条课程编排的要求

(一)各教学单位均按照教务处指导方式进行课程表的编排。

(二)各类课程的排课顺序:全校性公共课程、专业必修课、实验课、专业选修课。有关的开课单位在排课时应密切联系、加强合作。各类专业选修课应在排课工作前确定实际开课的教学班数量和教学班人数。

(三)为充分利用教室等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学时的课程应采用半学期制(即前半学期每周4节,后半学期每周2节或前半学期每周2节,后半学期每周4节)或单双周制(单周4节双周2节或单周2节双周4节)。

(四)公共体育课程一般不安排在上午1、2节。如确需安排的,体育课后不再安排其他室内课程教学。

(五)任课教师要服从教学管理部门对课程授课时间地点的具体安排。如有特殊要求的,应在课程表编定前向所在专业、二级学院提出申请。相关专业、二级学院对任课教师提出的要求应认真研究,在符合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适当予以考虑;不能解决的,任课教师应该服从安排。凡课程表制定后原则上不得变动或调整。

第四条排课流程

(一)教务处负责布置课程表编排工作任务。

(二)二级学院须核准各年级、各专业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中个别课程的教学安排若需调整,应填写《泉州信息工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审批表》,经二级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后,报教务处审批。

(三)二级学院制定开课计划,确定教学任务,遴选、确定专业任课教师;并与通识教育中心或其他学院沟通确定排本学院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的任课教师。

(四)通识教育中心编排公共课程课表之后,交给各二级学院。

(五)各二级学院安排各学院课程表编排、校对,统一报教务处汇总形成全校课程总表。

第五条课程表的公布

课程表正式公布后,原则上不再变动。如情况特殊,确需调整的,须经二级学院审核同意,并报教务处批准。课程表一经确定,任课教师不得擅自随意更改上课时间和地点,严禁擅自调课、停课,违者按《泉州信息工程学院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办法》有关规定处理。

第六条任课教师因故短期内不能按课程表上课的,应填写调课申请单,专业课程报二级学院审批,送教务处备案;公共课程经教研室所在二级学院(中心)审批,送教务处、学生所在二级学院备案。

篇2:高中教师新课程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20**高中教师新课程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一、培训目标

*年暑期普通高中新课程全员培训,通过远程研修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在学科课程专家和指导教师引领下,以教师为主体开展学科教学案例分析和问题研讨,帮助广大教师整体把握、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和有效实施高中新课程,促进我省高中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二、培训对象与条件

培训对象为全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师,以学校为单位集体组织报名,全员培训,原则上不得缺额。根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中“落实课程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活动,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的要求,对学校尚未开设的课程,也要选派教师参加培训。

高中学校要提供教师上网学习条件,教师要具有上网学习交流的能力,能够坚持全过程的远程学习。培训期间平均每天学习视频课程2学时,每天参与学校及区域组织的面对面研讨和在线交流研讨时间不少于4小时。

三、培训时间

全省高中教师按市地分两批培训。

第一批:7月13日―25日(淄博、烟台、东营、枣庄、潍坊、泰安、临沂、聊城)

7月13日,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6学时;

7月14日―25日:完成各学科6个专题的研修。

第二批:7月27日―8月8日(济南、青岛、济宁、日照、威海、莱芜、滨州、菏泽、德州)

7月27日,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6学时;

7月28日―8月8日:完成各学科6个专题的研修;

高中政治学科课程学习时间为10天,每天6学时,共计60学时。其他学科课程学习时间为12天,每门学科课程分为六个研修专题,每个专题2天,每天学习6小时(其中观看视频2小时,其余时间为教师面对面研讨、提交作业和参与网上研讨时间),共计72学时。

每个专题第一天学习通过高中新课程的视频案例分析,引导学员进入情景,直面问题和不同观点,各抒已见,互动交流,并以作业或讨论等形式,发表看法,分享智慧。第二天学习,通过视频讲课、专家文稿、相关*、评论、课程简报,学员提交作业及互动交流,获得相关理论知识,提高教学能力。各学科研修进度以课程团队制定的课程表为准。

培训期间,研修平台24小时开放;集中培训结束后,所有参训教师仍可凭个人账号和密码登陆研修平台参与讨论。

四、培训方式

采取远程网络研修和校本培训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网络远程培训的优势,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管理与互动研讨。充分发挥行政和学校管理优势,推动远程网络为平台的校本培训的深入开展。

――学员学习:包括学习视频课程、参与面对面研讨、参与在线研讨和专题讨论,按要求完成并提交作业,与指导教师及课程专家互动答疑;

――指导教师:组织、督促学员学习,进行学习指导,评判作业,点评学员观点,组织并引领学员进行研讨;

――专家团队:对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定期在线与学员进行交流,编辑课程简报,对典型问题进行集中互动答疑。

――网络平台系统:提供学习资源、交流平台,记录学员网上学习时间、作业完成情况、参与互动研讨点评情况、讨论记录和作业成绩等,并根据相关标准进行综合成绩评定。

五、培训工作流程

1、管理系统数据审核(6月1日―10日,各高中学校)

各高中学校利用已经注册的“山东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管理员账号和密码登陆管理系统,补充、修订、审核确认参加培训的教师名单及个人信息。

2、综合管理培训(6月9日,各市教育局)

各市教育局选派相关人员参加省项目办组织的集中培训,熟悉“山东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了解数据审核、报名、编班以及指导教师配置等工作要求与流程。

3、报名、编班和配置指导教师(6月11日―15日,各高中学校、各市教育局)

各高中学校利用“山东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填报参加培训的教师名单,本工作于6月10日―13日完成。各市教育局按照区域就近原则(以县区为单位,对于教师人数少的学科,各市可根据实际情况跨区域,或以市为单位组班),每学科、每100人左右编为一个学科虚拟班级;各市教育局根据相关标准选拔成立本市的指导教师团队,根据本市各学科班级数,为每个学科班配备指导教师1-2人。此项工作于6月14日―15日进行。

4、指导教师团队及技术人员培训(6月19日,省项目办及各市教育局)

6月19日,省项目办通过山东省教师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对各市指导教师及各级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各学校领取课程资源,并下发至参加培训的教师手中。

5、熟悉学习平台(6月21日―7月10日,各市教育局、各高中学校)

指导教师、各级技术人员熟悉学习平台,下载整理各类手册,对参训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检查各校培训场所、设备是否正常,为正式培训做好准备。

6、试点培训

6月21日―7月初,拟组织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培训。试点培训方案另行通知。

7、培训实施(7月13日―8月8号)

(1)各学校根据统一要求,根据课程表的安排播放已经准备的课程资源,组织各学科教师观看;

(2)学校在区域教科研部门指导下组织本校学科教师开展面对面的互动研讨;

(3)各市指导教师在学科课程专家团队指导下对研讨内容和学员作业根据相关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点评和互动研讨。

对于培训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及账号密码错误等问题,由各校技术人员在本校依托“山东教师继续管理系统”予以解决。

六、考核评价

为保证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省项目办将制定、下发课程专家团队、指导教师团队、技术人员工作手册和学员学习手册;制定优秀、合格组织单位(市和学校)、指导教师、学员评价标准,明确工作职责,量化学习标准,作为培训考核的重要指标。高中教师达到合格标准,在本人《继续教育证书》记a类学分10分。对达不到合格标准的指导教师、参训学员由所在市和任职学校进行通报。

研修过程中,研修主页每天公布各市、各学校参与研修情况的实时数据。研修工作结束后,各高中学校向本市教育局提交研修总结报告,各市教育局向省厅提交总结报告;两批研修任务完成后,依据研修平台后台管理数据和各市总结报告形成培训工作的总结评价。依据有关标准评选优秀组织单位,优秀学校,优秀班级,优秀学员,优秀指导教师

篇3:中职课程体系改革建设方案

中职课程体系改革建设方案

一、项目描述

课程体系设计目来源于学校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及项目建设任务书,依据**X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严格按照示范校项目实施步骤及项目推进计划,通过两年时间,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和建设体现**X专业岗位要求的、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的《**技术》、《***》、《**x》、《***》等专业课程,形成与现代职业教育相适应,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一体化课程体系,编写出基于工作过程的**X专业人才培养的一整套课程标准。

二、组织机构

1.成员组成

成立课程设计实施工作小组,负责该子项目的实施工作,成员如下:

组长:*X

副组长:**

成员:*X*X*X***X*X*X

企业专家:*x*X***X*X

课程专家:*X、*X、*X

2.课题小组职责

(1)组长负责子项目实施的组织、监督及协调工作,负责子项目评审与完善工作

(2)副组长负责研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岗位调研报告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

(3)成员负责编写课程标准

(4)企业专家参与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和分析职业工作能力

(5)课程专家参与指导课程体系的开发,学习任务确定及课程标准编写的指导工作

三、重点工作内容

1.研读课程体系设计相关内容

课程体系设计子项目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岗位调研报告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基础。组织课程体系设计实施工作小组,认真研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确定的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规格、课程模式、教学模式及评价模式,更加明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为课程体系设计奠定基础。

2.学习课程开发流程

聘请课程开发专家解读课程开发流程,讲解工作任务分析、职业能力分析、学习任务确定、课程转换等方面的方法及相关要求,按照“分析工作过程→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分析→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设计教学情境→形成课程体系”的流程完成课程开发,为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开发流程图如下:

工作任务分析:

根据专业对应工作岗位及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行动领域归纳: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形成行动领域

学习领域转换: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课程

学习情境设计:根据课程标准及职业特征分解学习领域为学习单元

工作岗位

工作任务分析

课程门类设置

教学设计实施

工作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分析

3.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职业能力,转换学习领域课程

以企业数控设备、生产项目为载体,从实际工作岗位出发提炼典型工作任务,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对**X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及工作内容实施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分析,并根据能力复杂程度归纳总结知识、技能、素质相关要求,整合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体现专业特色的行动体系课程结构,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提交专家委员会评审。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过程见下表:

岗位群

岗位

工作任务

工作内容

能力分析

任务整合

学习领域课程

学习情境

**X岗位群

岗位1

工作任务1

工作内容1

知识

技能

素质

学习任务1

课程1

学习单元1

工作内容2

知识

技能

素质

学习单元2

学习任务2

……

……

……

课程2

学习单元1

工作任务2

工作内容1

知识

技能

素质

学习单元2

学习任务3

……

……

……

课程3

学习单元1

……

……

……

……

岗位2

工作任务1

工作内容1

知识

技能

素质

学习任务4

课程4

学习单元1

……

……

……

……

……

……

4.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标准

依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在课程框架结构确定的课程门类、层次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课程体系,组织课程专家、项目工作小组研讨课程目标及学习内容,确定课程标准编写案例及规范要求,由项目开发成员分工编写一体化课程标准,初稿完成组织专家委员会评审,根据修改意见修改后提交学校学术委员会评审课程标准,最终定稿,为后续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情景设计提供依据。

5.学习情境设计

依据课程标准、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特征和企业用人需求、学校学生情况、师资队伍和专业的实际办学条件,根据职业特征分解学习领域课程,编写一系列学习单元,设计具体的学习任务,详细描述学习任务,确定学习目标、教学时间、学习内容、教学条件、评价标准。

四、实施步骤

依据学校示范校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及项目建设任务书要求,按照示范校项目实施步骤及项目推进计划完成课程体系设计子项目,实施步骤如下:

1.认真研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岗位调研报告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更加明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20**年3月)

2.聘请企业实践专家,召开行动领域分析会,从实际工作任务出发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职业工作能力及国家职业标准,归纳总结知识、技能、素质相关要求,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组织专家委员会评审。(20**年3-4月)

3.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课程体系,编写一体化课程标准,组织专家委员会评审。(20**年5月)

4.提交学校学术委员会评审课程标准(20**年5月)

五、子项目成果及其评审

1.课程体系设计子项目分研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分析职业工作能力及国家职业标准、编写一体化课程标准几个阶段实施,组织专家委员会进行阶段性自查、评估、小结,发现问题进行补救或改进,编写完成一体化课程标准。

2.按学校要求,随时迎接项目办公室对项目实施情况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提供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表及专业指导委员会佐证材料。

3.课程标准初稿完成,组织专家委员会评审,提出修改意见,完善课程标准。

4.将修改完善后的课程标准提交学校学术委员会评审,提出意见修改后,确定终稿,为后续教材编写及教学情景设计提供依据。

六、保障措施

为改革工作小组提供摄像机、照相机、录音笔、扫描仪、打印机,设备由教务统一保管,工作小组借用,需要复印资料,由教务协助。

附件:子项目实施工作进度

序号

建设时间

建设内容

责任人

1聘请企业专家与教师成立项目工作小组

2研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调研分析报告,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

3从实际工作任务出发提炼典型工作任务

4分析职业工作能力及国家职业标准

5归纳总结知识、技能、素质相关要求

6确定学习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

7专家委员会评审、总结

8研讨、编写一体化课程标准

9编写课程标准编写案例及规范要求

10专家委员会评审

11编写一体化课程标准

12组织专家委员会评审课程标准

13组织修改课程标准

14修改定稿

篇4:丝网花艺术课程实施方案

丝网花艺术----20**年课程实施方案

第一部分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理论背景:二十一世纪是以创新和应用为课题的知识经济时代,因此,未来将是以教育和学习为核心的时代。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将基础教育课程除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以外,强调学校和教师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设置符合实际情况的校本课程,形成了具有良好适应性的丰富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改革给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成为教育发展与实施的重要环节,同时也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

社会背景:

我校终坚持全面育人的方针,以培养现代化素质人才为目标,以创新教育为方向,努力使每个特殊儿童都有所长,为以后能够自食其力奠定基础。我校师资力量比较雄厚,教师队伍正朝年轻化发展,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这为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校本课程的实施存在着很大的难题。对于学校教师而言,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需要大量课程资源的支持,而且校本课程具体实施的内容和形式则完全由学校来决定,是在实践过程中动态生成的,没有固定的模式,更不用提及丰富的经验。这些就使得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关键之所在。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成为重中之重。

二、课程开发的意义。

《丝网花制作》作为一门比较新的校本课程,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的能力,将丝网花艺术引入到教学之中,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收益十分明显.

三、课程实施所体现的基本理念

1.课程实施的宗旨:勤于动手、自主创新

创新意识的激发,创新思维的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中最具活力的课题。在学习活动中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巧和方法等创造个性,从而在更高层次上落实素质教育,适应并超越时代发展。这是校本课程实施的最高目标。“丝网花”这种新型的课程资源不但完全符合我们的教学宗旨,更以其独特的感染力将教学融入到美育之中,具有持续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2.校本课程开发的要求:立足本土,体现本土特色。

立足本土,体现本土特色,就是要发掘本地区与其他普通学校不同或非常突出的课程资源。所以,我校根据本校特色将“丝网花”作为美育及创新教育的突破口,深入开展校本课程,创学校特色,

三、课程的实施过程

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自发探索阶段。在20**年4月份,我校开展丝网花课程

2.初步酝酿阶段。于是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丝网花艺》作为一种新开发的课程资源,进入了培智学校课堂上。一根根普通的铁丝,一条条废弃的丝袜,通过一双双小手的创造,变成一朵朵美丽的鲜花绽放在课堂上,让孩子们告别了枯燥乏味的知识积累,在轻松愉悦的制作中体会到了创新的魅力。

黄河晚报、内蒙古晨报报道了我校新的教学资源--《丝网花》。就这样,这种新的课程资源很快就成为我校的教学特色,为我校的校本课程及综合实践课程创出了特色。

经过广泛深入的讨论,学校决定将我校校本课程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

3.逐步规范阶段。为了使培智学校的丝网花课程资源的开发工作逐渐规范。首先,学校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制定了《培智学校校本课程《丝网花艺》开发实施方案》,加强校本管理。

五、方法措施

1、充分利用校内外及周边的教育资源和旅游资源,重视社会实践。

2、认真学习《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确保校本课程的方向性。

3、注重学生兴趣爱好、坚持自主,发展学生特长,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此宗旨的指引下开发校本课程。

第二部分课程的设计

一、课程设置目标

(一)、课程实施的总体目标

1、总目标:

本课程以校本课程为载体,坚持将“丝网花艺”与创建“创新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本着“塑造完美,自主创新”为目标,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创造潜能,”为宗旨,通过学生对“丝网花”的感知、制作、与创新,激发他们美的情感、美的想象,从而养成一种美的情操、美的道德、美的品质。进一步培养保护环境的主人翁意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在活动中能够主动参与,自主创新,勤于动手,重视彼此交流,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能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拓展学习空间,让花儿在课堂绽放,让创新使智慧闪光。

积极组织和引导全校师生讨论研究、亲手制作,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课程,在课内外兴起美与创新的学习热潮,营造良好文化氛围,真正让学生在丝网花艺术的传承中受益、进步、成长、成材,让花儿创新你的人生。同时,通过该课程的实施,促进花香校园的营造,学校建立“创新百花园”用以收集师生具有创意的作品,从而打造人人学习、人人创新的文化氛围学校。让“丝网花”这一支花卉奇葩盛开在小部落小学这片原始而又肥沃的校园沃土上,为我的创新教育写下壮丽的诗篇。

2、具体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各种花卉,掌握其制作方法,懂得插花艺术的基本规律.

2、养成善于思考、勤于动手、乐于实践的良好习惯

3、增强对美的感知能力,善于发现美、捕捉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

4、增强其合作探究、自主创新的能力,掌握丝网花艺创新的基本技法。

情感与价值观:

1、在学做的过程中,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养成美的道德树立美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2、让学生在“兴趣教学”、“特色活动”中,使其自我价值得以体现。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创新的积极体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3、通过对废弃丝袜的回收利用,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环保就在我身边,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4、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让教师成为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引路者.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智力程度较差的学生):赏析认知阶段

1、认识各种常见的花卉名称,简单了解基本常识。

2、认识并可以简单运用制作丝网花常用的一些工具。

3.大体掌握丝网花制作的主要步骤

4、通过教师的指导、小组合作,能够制作一些比较简单的花卉如:玫瑰等

5、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

第二学段(智力程度中等的年级):尝试制作阶段

在初学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能力:

1、掌握一些常见花卉的常识。如:花瓣的数量,花叶的形状,等等

2、熟练的运用工具

3、通过自己参照书籍或资料,独立制作丝网花。

4、通过指导或小组合作,可以完成一株或一盆完整的作品,花与叶子的搭配基本和谐。审美能力进一步提高

5、了解一些插花的基本常识:不同种类丝网花之间的搭配,与花盆的搭配、配草的搭配等

第三学段(智力程度较好的):独立创作阶段

1、能基本掌握一些花卉常识,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2、具有一定的插花水平,懂得插花的一般规律,。

3、可以通过参相关书籍或材料,独立制作丝网花作品,有独到之处。

4、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一些小饰品,如胸针、发卡、头花之类。

5、具有独立的审美判断能力。

篇5:书法课程实施方案

书法课程实施方案

20**年9月宋池学校书法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开发背景及意义

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具有很强的美学意义。书法教育的功能不仅对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力、鉴赏力、创造力有巨大的作用。还可以通过教育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我校把书发教育作为校本课程主要基于一下几方面的考虑。

1.是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艺术的需要,在我国以书法作为教育手段已有相当长的历史。隋唐以后是书法发展过程的鼎盛时期,人们更是以书法作为取仕的条件之一,不仅提高了书法的地位,也增强了人们对书法技艺的追求热情。唐代楷书的镌美,被人们誉为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在书法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也是以一种审美的眼光看待书法的。人们都是以审美的眼光来衡量其艺术价值的。

gg开放后吸收外来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先进文化确实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发展,给中国人带来了实惠,但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泱泱华夏,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几千年的传统精髓也应继承与发扬,民族性的东西属于世界性的。

2.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书法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增高,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近年来,到中国高等院校进修或考书法学位的韩、日、新加坡等国的书家日益增多。这也促使我们要更加重视书法教育。否则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公民如何将祖国灿烂的文化与外国学者交流。目前,国家科委定书法为二级学科。书法学科也形成了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的完整体系。随着我国的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书法教育更应有连续性与系统性,这也是时代的要求。新一论全国课程改革,在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的同时,应结合我国的国情走中国特色的教改之路,中小学生应继承我过传统文化精华,对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养是有裨益的。

3、是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要。

我校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决定把书法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平台,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提供舞台,不断提升学校的内涵发展。

二.课程目标

1.通过正确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良好坐姿与正确执笔方法。

2.通过书法的基础知识学习、掌握书法的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基本智力即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

3.通过书法史的学习了解博大精深的书法内涵。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力、鉴赏力、创造力有巨大的作用。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

4.通过对优秀书家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好的书品要有好的人品。

5.通过学习写字学会做人做事。通过书法教学,让学生认识笔画的弹性、节奏、力感,能用中锋、藏锋、回锋等笔法写出具有美感的笔画方法,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有独立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中,通过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形象、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通过指导学生临摹书法名碑法帖,从中可以汲取文学素养,提高文字修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6、通过学习书法,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并自觉地承担起继承发扬的责任,从写字的进步中得到学习的动力。

7、在一笔一画的训练中,培养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和耐心稳妥、善于体贴人的良好品质,克服马虎草率、不负责任的不良习惯。在书法练习中,学生通过自身刻苦努力获得艺术上的提高,使学生认识到做任何一件事都必须有耐心、有意志才能获得成功。

三.课程内容

1.了解中国书法的历史发秦书法(甲骨文、金文)--秦汉书法(篆书)--三国两晋南北朝书法(篆、楷、隶)--隋、唐、五代书法(草书)--宋(金)代书法--元代书法--明代书法--清代书法。

2.书法各体的艺术欣赏。

小篆小篆是篆书发展至高峰期的标准体,它用笔纯净、圆润、稳健、流畅笔画均匀,结体规范,转多折少,主笔次笔不明显向上或向下引长的线条成为其强调纵势的主要特征。

大篆主要代表是甲骨文、金文和石鼓文。书写时当留意表现刚挺的基本特征,与小篆共同的特征是强烈的纵势感。

隶书由粗细轻重之分,用笔又提顿,起笔有方圆,最重要的是有了明显的主笔次笔之分。楷书字形极为方整,尤其典型的标志是在点画形态上。

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a.二王行b.颜行c.魏行草书用简化的点画符号或引带来替代文字的结构和部首。用连笔的方法加快书写的速度。一般分为章草、今草、狂草三种。

3.书法作品鉴赏与创作。

书法艺术创作的文字内容是相当广泛的。古今中外的诗、词、文、赋、警句名言、成语等皆可入书,若自作自书则更佳。少则一、二字,多则长篇均可写成书法作品。

书体甲骨、金文、篆、隶、草、行、楷皆可。

样式中堂、对联、条幅、屏条、横幅、长卷、斗方、册页、扇面。

落款落4.书法笔画训练。(欧阳询《九成宫》选字)

执笔、用笔

运笔中锋运笔、偏锋运笔、侧锋运笔、藏锋起收、露锋起收、平移、提按、转折、换锋。

墨法浓墨、淡墨、涨墨、枯笔和渴笔

选帖--读帖--临帖--摹贴--出贴

5.书法结构的训练。(欧阳询《九成宫》选字)

重心的安排、态势的表现、黑白的布置、点画的呼应

6.书法用品“文房四宝“知识。款也是书法作品的一个组成部分,应与正文相映衬,但不能喧宾夺主。笔毛笔有硬毫、软毫之分。硬毫有狼毫、紫毫等类,笔毛刚健,富有弹性利于起到适宜些小楷或行草书。清代以前书家多用纸。软毫以羊毫为主。笔毛柔软、细腻、含墨量大,宜于写大字或楷、隶、篆书。软毫少弹性。行笔有一定难度。另为将软、硬毫按一定比例制成的毛笔叫“兼毫“,其性能在软硬毫之间。

纸书法用纸一般用宣纸。宣纸分生、熟两种。生纸吸水更能写出枯湿浓淡的效果。宣纸以安徽所产的为佳。此外还有元书纸、皮纸等用于临写或创作。

砚细腻而又容易下墨者为上品如端砚等。初学者也不妨用小碟子盛墨汁来蘸墨,同样可以学习书法。

7.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四、课程的组织实施

(一)、组织机构

1.实验班级全校书法爱好生。

2.建议家长主动配合教师。

(二)学校书法课程的落实。

学校将各班的阅读课改为书法教育课。每周三最后一节,为书法练习课。

(三)教师的落实。有三名书法教师,为学生上课,落实实施方案。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等渠道,去获取书法的书写方法,做好上好每节课的准备。

五.评价方式

以小组活动的模式进行课堂练习、课余练习、实际活动评价。教师评价,学生之间评价,自我对比评价,书法作品评价,比赛成绩评定等等。

1.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具体方式自我阐述与评定、其他同学推举与评说等。

2.成果展示具体方式调查报告、成果展示等。

3.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具体方式实际操作(课堂练习、课余练习、实际活动)、活动记录等。

4.教师评价

具体方式评语、档案袋、活动记录等。

5.书法作品评价

具体方式资料收集、个人感受等。

6.比赛成绩评定。

六.实施过程存在问题

1.有一部分同学,对学习书法不感兴趣,,也很难入门,课堂上信手涂鸦。“2.破坏卫生。有的学生不小心把墨汁弄到脸上、手上、衣服上等等。

3.目前宋池学校没有专门的卖书画用品的商店,学习书法的毛笔、字帖、毛边纸、宣纸等用品不方便购买。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