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全国设备管理工作纲要 - 制度大全
制度大全 导航

"九五"全国设备管理工作纲要

编辑:制度大全2020-04-03

1996年2月13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以国经贸资[1996]75号文印发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确定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纲领,为促进“九五”期间全国设备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制订本纲要。

一.工作回顾与面临的形势

二.主要目标和基本任务

三.加强法制建设

四.依靠技术进步,加大设备更新改造的力度

五.完善企业设备管理机制,推进设备管理现代化

六.积极培育和规范设备要素市场

七.加强设备管理人才培训和交流

八.加强设备管理工作的指导与监督

一、工作回顾与面临的形势

(一)“八五”期间取得的成绩

1.据对全国8万户县及县以上所属独立法人工业企业调查,到1993年底,设备资产原值已达1.l万亿元(净值757O亿元),占固定资产6O%,其中约有16%的设备(按设备台数计)具有国际水平或国内先进水平,主要生产设备完好率基本稳定在80%,对国民经济在“八五”期间持续、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

2.国务院颁布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国发「1987」68号,以下简称《设备管理条例》)得到了不断深入地贯彻。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相继制定了实施细则或办法。大中型企业也普遍制定和完善了设备管理规章制度。《设备管理条例》的实施使设备管理纳入了法制化的管理轨道,登上了一个新台阶。

3.许多企业结合设备大修理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和淘汰了一大批老旧设备,提高了企业技术装备素质。运用经济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设备改造工作取得突破。为配合风机、水泵节能改造工作,财政部颁发了《关于调整节能改造风机、水泵折旧年限的通知》(财工发[1995]28号),将经过改造的风机、水泵的折旧年限调整为3~5年,从而探索出一条通过加速设备折旧,从而加快老旧设备更新改造的路子。

4.企业增强了设备综合管理的意识,逐步应用了设备管理现代化方法和手段,提高了设备的综合经济效益;许多企业加强了对设备管理工作的领导,开始逐步建立起设备管理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5.设备维修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工作逐步得到开展。一些中心城市对这项工作已积累了一些经验;一批大中型企业的机修分厂(车间)不同程度地面向社会开展设备维修的社会化、专业化服务。

6.1991年,国务院生产办等7部门颁发了《关于印发(企业闲置设备调剂利用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生调度「1991」7号)。几年来,共调剂闲置设备价值68亿元,盘活了部分闲置设备资产。

(二)主要问题

1.设备整体技术状况老化,约有15%的生产设备(按台计算)属于国内落后水平。目前,企业还没有形成对老旧设备(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的老旧设备)进行不断更新改造的良性循环机制。

2.一些行业、地区和企业的领导对设备管理工作重视不够,设备管理滑坡。企业设备管理模式陈旧、管理水平不高。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设备市场服务系统尚未形成。

3.设备利用方面仍存在较大的资源浪费。一些行业的主要生产设备平均利用率仍然较低。设备事故和故障时有发生。企业约有原值182亿元以上的闲置设备,其中包括相当数量的进口设备。

(三)面临的形势

设备是实现“九五”和2010年目标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设备科学管理是优化资源配置和实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是企业进行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新形势下,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应重新认识设备管理工作的内涵,积极适应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改革传统的管理方式、方法,加强宏观管理。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主要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等手段对全社会的设备资源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进行宏观调控和指导,积极探索建立适应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设备资源宏观管理模式。

二、主要目标和基本任务

(一)主要目标

1.大中型企业的主要生产设备完好率稳定在80%以上。力争杜绝特大设备事故发生,重大设备事故比“八五”期间有明显降低。

2.企业主要生产设备利用率(装置开动率)、主要生产设备故障停机率和单位产品(产值)设备维修费用等指标达到行业规定标准。

企业生产设备闲置率(按原值计算)降低到1%。

3.基础工业和支柱产业主要生产设备的技术水平比“八五”有较大提高,重点行业的风机、水泵节能改造取得明显成效。

4.在全国开展培育规范化的设备要素市场工作。

(二)基本任务

适应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积极探索并建立设备管理新机制和新模式,培育规范化设备要素市场,促进设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在继续贯彻《设备管理条例》的基础上,深化设备管理改革,开拓创新,把全国设备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保证国民经济到2010年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法制建设

(一)在当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要继续贯彻《设备管理条例》,并根据经济体制转变的需要进行补充和完善。

(二)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级设备管理的法规制度。重点在关键和成套设备监督管理、设备要素市场管理、设备技术鉴定和价值评估、闲置设备调剂等方面。

(三)各级政府经济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执法监督。在执法监督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四、依靠技术进步,加大设备更新改造力度

(一)政府经济管理部门要积极支持和鼓励企业依靠技术进步,采用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利用各种资金更新改造老旧设备,提高行业和企业技术装备整体素质。

(二)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主要运用经济政策引导企业建立自主改造、自我发展的设备更新改造的良好机制。要指导企业充分利用财政部颁布的风机、水泵节能改造加速折旧政策,参照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风机、水泵节能产品目录,加快风机、水泵更新改造步伐。

(三)要定期颁布各行业设备技术水平分等标准,指导企业不断提高装备技术水平。

加强设备管理各项技术标准制定工作,使企业设备管理工作逐步标准化。

(四)政府经济管理部门通过公布推荐设备目录和淘汰设备目录等,引导企业正确选用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的设备。

对于国家公布的淘汰设备,要依照有关法规限制生产、使用。对于在用的严重老化设备,要进行强制报废。

(五)推动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以及社会团体的科研力量的协作,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设备维修和改造技术的研究工作,广泛开展设备维修和改造新技术的交流和推广。

五、完善企业设备管理机制,推进设备管理现代化

(一)企业要继续贯彻《设备管理条例》,树立设备综合管理的指导思想。适应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向设备管理要质量、要市场、要效益。

(二)按照“改革、改组、改造,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和完善设备管理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企业要有较完善的设备管理规章制度,要在厂长(经理)职责中明确对设备资产完好、有效的职责。强化生产现场的设备维护管理。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推动企业设备维修向社会化、专业化发展。

(三)继续推进企业设备管理现代化,广泛采用先进的设备管理方法和维修技术。建立价值形态与实物形态的相结合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在采用设备状态监测、故障诊断等技术的基础上,使设备维修方式逐步转向以状态维修为主的维修方式。

六、积极培育和规范设备要素市场

(一)政府经济管理部门要积极培育设备维修市场、设备调剂市场、设备备品配件市场、设备租赁市场和设备技术信息市场等设备要素市场。

培育和规范设备维修市场。主要是对进入市场的设备维修单位的资格认定、维修质量和价格以及维修交易纠纷的调解等进行规范化管理,为企业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设备维修体制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促进设备维修专业化、社会化。

完善备品配件市场。在供应渠道上向连锁店、代理制等形式发展,发挥零配件供应主渠道作用,为企业提供质量可靠、价格合理、快捷周到的服务,减少企业备件占用资金。

建立和完善设备租赁市场。探索建立以城市为中心的工程设备、运输设备、起重设备等可租赁设备资源信息系统,为企业提供设备租赁信息。资金短缺的企业,可以通过设备租赁进行设备更新改造。

完善闲置设备调剂市场。既要促进企业盘活闲置资产,又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逐步建立设备技术信息市场。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加速科技成果向实用维修技术的转化。

(二)大力规范设备要素市场,制定和完善市场规则,加强监督管理,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七、加强设备管理人才培训与交流

(一)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的设备管理负责人必须熟悉国家有关设备管理的法规、政策和有关理论知识。实行设备管理负责人岗位培训制度。

(二)指导企业加强设备管理人员培训工作,把对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对维修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和对操作工人的设备保养培训列入设备管理工作计划,把岗位培训和设备管理知识与技术的培训相结合,定期对上述人员进行全面轮训。

(三)有条件的大专院校以及中专技校,应积极开展设备管理工程专业的正规学历教育。

各级设备管理协会、学会和设备管理培训中心等机构都要加强设备现化管理理论与技术培训、研究工作,组织经验交流活动。

积极开展军地间的设备管理和维修技术方面的经验交流。

(四)积极开展设备管理国际交流活动,加强国际间的设备管理培训和维修技术交流等方面的合作。

八、加强设备管理工作的指导与监督

(一)政府经济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设备管理工作指导和监督。明确主管职能机构,配备适应工作需要的人员,履行管理职责。在管理体制上要理顺关系,提高效率,增强对设备管理工作的指导力度。

(二)政府经济管理部门要依据法规加强对企业的设备管理进行审评与考核。对设备管理混乱及发生重大、特大设备事故的企业要予以通报和警告,情节严重的,要追究企业法人代表的责任。

(三)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行分类指导、典型示范、重点突破的工作方法。选择一些大中型企业作为联系单位,重点调查、研究和协调解决设备管理改革方面的问题,推广典型经验,以指导面上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

(四)政府经济管理部门要制定设备管理的经济技术指标,建立统计、分析制度,对企业生产设备的技术状况、管理状况进行定期的考核,为决策提供依据。

篇2:设备管理科工作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仪器设备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

2.统筹全校仪器设备采购计划;

3.负责全校仪器设备的采购、调配、维修等工作,初审各类采购合同,报资产管理处审定;

4.负责进口科教仪器设备的免税申报工作;

5.负责学校公用车辆定编工作;

6.负责全校固定资产的报增、建帐、建卡等管理及有关报表的统计和上报工作;

7.负责定期同财务处财会科核对固定资产明细账,保证帐帐相符;

8.检查各单位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9.指导各二级单位仪器设备专(兼)职管理员对本单位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

10.负责全校仪器设备报废、报损、报失的初审、冲销及废品拍卖工作。

11.负责所采购设备档案的收集、汇总,并及时移交校档案室。

12.完成学校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篇3:消防设备管理工作执行标准

一、全公司的烟感器每年由消防中心组织测检1~2次。

二、自动灭火喷淋管道污水,每年由消防中心和管工班组织排放检查一次。

三、每季度由消防中心或水泵班放水检查一次公司内地上消火栓。

四、消防水泵每半年由消防中心和水泵班手动或自动启动检查一次。

五、油库的灭火装置每半年由消防中心检查测压一次。

六、气站的电子鼻的信号每季度由液化站测试一次。

七、消防加压、送风、排烟风机,每月由工程部门启动运行测试检查一次。

八、消防总控制联动系统每年由消防中心和工程部及有关部门联合启动运行检查一次。

九、公司的各种电器设备,每年联合进行一次检查。

十、备用发电机,由工程部根据设备检查安排时间定期启动检查。

十一、油库的固定泡沫灭火装置,每隔一年至一年半由消防中心监督油库更换药剂一次。

十二、各部门的轻便手提式10升、推车式65~100升的泡沫灭火器,每年由消防中心监督各部门更换药剂一次,其他器材损坏的要及时更换。

十三、公司建筑物内凡存放有物品的地方,有人员活动的地方、公共场所、娱乐场所,楼层间、机房、电房、气站、油库、厨房、办公室等部位视不同情况配备轻便手提式灭火器材,由管辖部门负责维护保管及外表的清洁卫生,摆放消防器材的地方不得堆放杂物,改变消防器材摆放的位置时,要经消防中心同意,有意损坏消防器材要罚款,情节严重的要追究责任。

篇4:起重设备管理工作标准

一、起重机司机室

1.司机室必须安全可靠。司机室与悬挂或支承部分的连接必须牢固。

2.司机室的顶部应能承受2.5kPa/m2(250kgf/m2)的静载荷。

3.在高温、有尘、有毒等环境下工作的起重机,应设封闭式司机室。露天工作的起重机,应设防风、防雨、防晒的司机室。

4.开式司机室应设有高度大于1050mm的栏杆。并应可靠地围护起来。

5.除流动式起重机外,司机室内净空高度不应小于2m。

6.除流动式起重机外,司机室外面有走台时,门应向外开;司机室外面没有走台时,门应向里开。司机室外有无走台都可采用滑动式拉门。

司机室底面与下方地面、通道、走台等距离超过2m时,一般应设置走台。

7.除流动式起重机和司机室底部无碰人危险的起重机外,与起重机一起移动的司机室,其底面距下方地面、通道、走台等净空高度不应小于2m。

8.桥式起重机司机室,一般应设在无导电裸滑线的一侧。

9.司机室的构造与布置,应使司机对工作范围具有良好的视野,并便于操作和维修。司机室应保证在事故状态下,司机能安全地撤出,或避免事故对司机的危害。

10.司机室窗子的布置,应使所有的窗玻璃都能安全地擦净。

窗玻璃应采用钢化玻璃或夹层玻璃,并应只能从司机室里面安装。

11.内部工作温度高于35℃的和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起重机如冶金用的起重机司机室应设降温装置。工作温度低于5℃的司机室,应设安全可靠的采暖设备。

12.在高温环境直接受热辐射的司机室,应设有效的隔热层。受热辐射的窗玻璃应采用防红外线辐射的钢化玻璃。

13.司机室应设有舒适可调的座椅、门锁、灭火器和电铃或警报器,必要时还应设置通讯联系装置。

二、栏杆的安全要求

1.高度应为1050mm,并应设有间距为350mm的水平横杆。底部应设置高度不小于70mm的围护板。

2.栏杆上任何一处都应能承受lkN(100kgf)来自任何方向的载荷而不产生塑性变形。

3.因在空中润滑或维修,而在臂架上设的栏杆,其扶手应能悬挂安全带挂钩,并应承受4.5kN(450kgf)的载荷而不被破坏。

三、直立梯的安全要求

1.梯级间距宜为300mm,所有梯级间距应相等;踏杆距前方立面不应小于150mm,梯宽不应小300mm。

2.当高度大于10m时,应每隔6~8m设休息平台;当高度大于5m时,应从2m起装设直径为650~800mm的安全圈,相邻两圈间距为500mm。安全圈之间,应用5根均匀分布的纵向连杆连接。

3.安全圈的任何位置都应能承受1kN(100kgf)的力而不破断。

4.直立梯通向边缘敞开的上层平台时,梯两侧扶手顶端比最高一级踏杆,应高出1050mm,扶手顶端应向平台弯曲。

四、斜梯的安全要求

1.应按下表的要求设置,在整架斜梯中,所有梯级间距应相等。

2.斜梯高度大于10m时,应在7.5m处设休息平台。在以后的高度上,每隔6~10m设休息平台。

3.梯侧应设栏杆。

表1对斜梯的安全要求

与水平面夹角/°梯级间距/mm踏板宽度/mm

五、吊钩

1.吊钩的安全要求

(1)吊钩应有制造单位的合格证等技术证明文件,方可投入使用。否则,应经检验,查明性能合格后方可使用。使用中,应按有关要求进行检查、维修和报废。

(2)起重机械不得使用铸造的吊钩。

(3)吊钩宜设有防止吊物意外脱钩的保险装置。

(4)吊钩表面应光洁,无剥裂、锐角、毛刺、裂纹等。

2.吊钩的报废标准

(1)出现裂纹。

(2)危险断面磨损达原尺寸的10%。

(3)开口度比原尺寸增加15%。

(4)扭转变形超过10°。

(5)危险断面或吊钩颈部产生塑性变形。

(6)板钩衬套磨损达原尺寸的50%时,应报废衬套。

(7)板钩心轴磨损达原尺寸的5%时,应报废心轴。

3.吊钩上的缺陷不得焊补。

篇5:某钢铁公司机动设备部设备管理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公司的正确领导下,通过设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公司的设备管理工作有了较大的起色,设备管理水平跃上了一新的台阶。现就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和超过公司下达的目标计划

1、设备管理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src=""width="522"height="86"border="0"alt="1.jpg"title="1.jpg"/>

2、设备事故情况: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src=""width="564"height="86"border="0"alt="2.jpg"title="2.jpg"style="width:564px;height:86px;"/>

二、一年来所做的主要设备管理工作:

(一)我们健全设备管理机构,有效开展设备点检定修:

1、按点检定修管理模式,完善点检管理体系,各主体生产单位设立点检站,确立了点检站长为二级主管的管理职责,对各二级主体单位的点检体系重新进行了确认,并从人员配备、职责分工及作业效果等环节进行全面清查与改进。

2、逐步推行点检作业规范化,建立维修作业标准,对检修(隐患整改)的工时工序进行了跟踪管理,工时工序表已成为点检作业的一项基本记录。

3、逐步建立了各主要设备定修模型,按模型组织实施,初步确立了大高炉等设备的定修周期。

(二)积极开展TPM全员设备管理活动,在全公司推行六位一体的TPM管理模式:

1、组建维修工程师协会、技师协会,完善运作机制,充分发挥其在全员设备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2、上半年,机动部组织有关人员收集编写,并印制了《设备管理常识》宣传册共1800份,并于6月15日前下发到公司各单位,做到了设备管理(技术)人员人手一册,各生产和维修班组每班一册;

3、7月份,机动设备部组织对各单位上半年的设备管理工作进行了检查,并从中评选取以下5个单项先进单位:

点检管理先进:转炉炼钢厂、润滑管理先进:棒材二厂、

现场管理先进:型材厂、定修管理先进:制氧厂、

培训管理先进:检修厂

4、7月中旬至8月下旬,每晚在XX电视台黄金时间段(“今日新闻”后)播出设备管理知识100问,积极向公司职工宣传设备管理知识;

8月份,在XX电视台推出“创新设备管理”栏目,向广大职工宣传报道公司设备管理方面的最新动态;

5、7月下旬至8月下旬,与XX电视台合作,推出设备管理知识有奖问答活动,公司共有5000余人次积极参与了此项活动,并通过抽奖的形式从中抽出了300名幸运的参与者,每位参与者均获得了一份奖品,许多二级单位认真组织,积极参与了此次活动,其中:带钢厂、烧结厂、制氧厂等三个单位分别获得此次活动的一、二、三等奖。

6、下半年以来,由机动部组织,各单位均开展了一系列的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如对公司电缆隧道的隐患排查、对公司各工业排水沟的隐患排查等,同时各主要生产单位均开展了动力设备的反事故演习活动;

7、8月下旬,机动部组织开展了设备管理知识竞赛初赛,各单位均积极参与了此次竞赛,部分单位如带钢厂等还在本单位内部预先组织了选拔赛,初赛参赛队达29个;通过初赛,有6个参赛队进入了最后的决赛。决赛于10月13日上午在科协的科技讲座室举行,公司XXX副总经理到现场观看了此次决赛。最后仓储部获得此次竞赛的一等奖,热电厂、检修厂获得二等奖,转炉炼钢厂、动力厂、汽运公司获得三等奖,烧结厂、技术中心获得此次竞赛的组织奖。

8、2004年10月开始,由机动设备部组织开展了设备管理论文征集活动,各单位投稿都非常踊跃,共收到论文56篇。经过初审和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共有10篇论文进入了2004年12月3日举行的论文发布会。最后,《小方坯连铸机结晶器水泵改造》、《热电厂1#电动风机轴承振动大原因分析及处理》、《变位五瓣解决VG554空压机振动问题》等论文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