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适合读会计_为什么进行会计制度设计 - 制度大全
制度大全 导航

什么样的人适合读会计_为什么进行会计制度设计

编辑:制度大全2020-02-14

会计学专业属工商管理学科,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该专业设有企业会计、国际会计、注册会计师等三个专业方向。专业以企业会计为主,兼顾计算机与财务管理。在教学方法上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倡启发式与案例教学,多方位培养学生处理会计业务与管理财务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那你知道什么样的人适合读会计吗?接下来小编就告诉你什么样的人适合读会计。

什么样的人适合读会计:

从职业规划的角度出发,会计工作大多是案头工作,如果不能静下心来,是没有办法做好这项工作的,所以运动型性格的人不适合做会计;

其次:面对纷繁的数据,一个合格的会计必须有清晰的条理,有清晰的处理思路,面对枯燥数据无所适从的人也应该在会计工作面前止步;

第三,会计是一个既要与单位内部上下进行沟通,又需要面对税务、银行进行外部交流的工作,缺乏交际能力,性格过于内向的人是不能做一个管理型会计的,除非你只想一辈子做一个记账员;

第四,一个性格过于急躁,做事过于蟒撞的人也不要去做会计,财务工作是有章可循的,财务工作却不能意气用事,应该按财务制度与法律法规处理各类经济业务,

还有一点特别重要:不能抗拒巨大利益诱惑的人最好远离会计工作,否则只会掉入泥潭。

如何判断你是否适合做会计:

您是否对数字敏感呢?

顾名思义,会计就是所谓计算工作占一大部分,真正步入工作后就是你要每天面对大量的数字,你每天都要和数字打交道,所以,首先要对数字很敏感,这样你才能融入熟悉的世界,会计的世界,对数字的加减乘除,综合,研究,要有很大的深入,这是会计的前提。

你是否比较谨慎?

会计是与数字打交道,但是同时数字也是比较严谨的,一堆数字加加减减,小数点蹦来蹦去,最后的数字必须是,准确的,这是所谓的谨慎,工作中不能有一丝疏忽,不能出差错,所以你够谨慎吗?

你是否有耐心?

有些人很容易急躁,这对会计的工作是没有一点帮助的,会计人员之所以要有耐心,因为每天面对着很多对内对外的业务,你是一定要去完成的,虽然可能会有很多重复的业务,而且要认真的完成,不能因为你的没有耐心不想去完成或者拖延,这样会违背会计的原则的及时性,所以耐心也是很必要的!

你是否稳定?

稳定很重要,会计不像销售之类的工作,需要你去跑各种业务,而是有分工,你是哪一个模块的会计就要老老实实的负责哪个模块,稳稳定定的,不能杂乱无序,所以无论什么时候也要负责好自己的模块,稳定好!

为什么进行会计制度设计:

(一)设置会计制度有利于贯彻落实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二)设置会计制度有利于企业内部互相监督,互相制约,有效地杜绝腐败现象发生。(三)设置会计制度是保证会计工作质量,降低成本,提高会计信息使用价值的途径。财务、会计制度是企业利用价值形式组织生产和进行分配和交换的必要手段,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完整、全面地揭示了公司资金运动地基本情况等经济信息。一般说来,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组织企业资金运动、处理企业与各方面的财务关系的一系列经济管理工作的统称。会计是运用凭证、帐簿和专门报表,采用以货币为主要计算单位的各种计量方法,收集、分类、记录、报告、分析、比较和评价特定单位经济活动和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工作。中国对会计制度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由财政部制定统一的会计制度。会计制度着重对公司的经济活动和财产情况进行连续、系统和综合的反映。严格遵守会计制度,是顺利进行会计工作、保证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重要前提。公司法第一百六十四条规定:“公司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建立本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公司财务、会计虽是企业内部事务,但事关股东、潜在投资者、债权人、公司职工和社会公共利益等,影响甚大,因此,《公司法》特作专章加以规定。一般来说,公司财务、会计制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投资者除参加决定一些重大事项外,一般不参与日常的生活经营活动,投资者往往是通过了解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和公司的财务状况,来维护自身利益。公司的资产作为其对债权人的担保,资产状况如何,资产的经营状况如何,直接涉及债权人的债权能否得到清偿。财务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可以保证公司正确核算经营成果,合理分配利润;可以保证公司资产的完整;使债权人的利益得到保护。(2)有利于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职工集体利益。公司,尤其是股份有限公司,比起一般企业的社会经济影响大得多,为维护其稳定、健康地发展,进而维护社会秩序,因此,有必要对公司的公积金提存等作出统一的规定。同时,为防止公司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职工经济利益,对公益金作出规定也是十分重要的。

会计制度设计人员为什么不采用普通日记账:

会计账簿种类:

(1)按用途:序时账簿(普通日记账、特种日记张)、分类账簿(总分类账、明细分类帐)、备查帐簿(记载金额的备查帐、记载数量的备查帐、记载金额和数量的备查帐)

(2)按账簿的外形:订本式账簿、活页式帐簿、卡片式帐簿

日记帐:指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

分类账簿:是指对全部经济业务按照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帐户进行分类的账簿。

备查账簿:是指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中未能记载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

会计账簿的设计原则:(账簿设计是会计核算形式设计的核心)

(1)适应企业规模和特点

(2)适应会计报表的要求

(3)简明实用,满足业务需要

(4)便于审核,满足业务需要

篇2:什么是预算执行会计制度_仪器计入什么会计科目

从表面上看,编制部门预算似乎与预算会计没有大的关系,但从实质上看,预算会计信息是编制部门预算时的一个重要依据,是编制部门预算的基础。那你知道什么是预算执行会计制度吗?接下来小编就告诉你什么是预算执行会计制度。

什么是预算执行会计制度:

预算会计制度是指以预算管理为中心,是国家财政和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的规范。

1.预算会计制度形成。

我国预算会计制度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1950年,财政部根据原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的《预算决算暂行条例》和《中央金库条例》提出了建立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的设想,并于同年12月12日正式制发了《各级人民政府暂行总预算会计制度》和《各级人民政府暂行单位预算会计制度》。从此,我国第一套适应国家财政经济需要的、崭新的、统一的预算会计制度建立了。

2.预算会计制度改革。

从1951年起,财政部根据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和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需要,对预算会计制度进行了不断的修订。到1965年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成型的预算会计制度。它是以总预算会计为主导,以单位预算会计为补充,以会计制度形式固定下来的有别于企业会计的独立的会计体系。

为适应财政体制和财务改革的要求,财政部于1983年和1988年,两次修改预算会计制度。形成了一个以总预算会计为主导、事业行政单位会计为补充的、以制度形式确定的独立会计系统。

预算执行会计制度有什么问题: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使财政资金的流向发生了重大变化,如预算单位用于发放工资、购建固定资产、购买材料及服务等所需要的财政资金不再由财政通过主管部门拨入用款单位,而是由财政部门从单一账户或采购专户按规定程序直接拨入职工工资账户或直接拨付给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供应商,行政、事业单位收到的财政资金不再表现为货币资金,而是一方面表现为收入的增加,另一方面表现为费用的增加(如工资支出等)或非货币性资产的增加(如存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这就需要对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的核算内容进行相应的修改。同样,在财政总预算会计中,也要核算和反映这一资金流向的变化。尽管财政部已针对改革试点情况在预算会计制度中作了一些相应的修改,并制定了试点核算办法,但是,该办法仅适用于中央试点单位,不适用于地方财政和所属预算单位,目前,各地区均在开展财政支出方面的改革试点,如“集中核算”、“集中支付”等形式,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全国统一的会计制度,而试点办法又没有兼顾地方做法,不利于各地开展会计核算。

另外,由于尚未突破收付实现制基础,试点办法也不尽完善,例如,在采购材料物资过程中,可能出现不同的情况,有的材料物资已到,但发票账单未到;有的发票账单已到,但材料物资未到;有的可能采取一次付款方式;有的可能采取分期付款方式,等等。这样,在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上遇到的问题是何时确认购入的资产?购入资产按什么金额入账?在总预算会计上遇到的问题是何时确认财政支出?支出按什么金额入账?在收付实现制下,行政、事业单位只能在实际收到拨款单据时按拨款金额确认和计量购入的材料物资,如果采购过程跨年度,则不能完整反映该项经济业务活动;在收付实现制下,总预算会计只能在实际拨款时按拨款金额确认和计量财政支出,如果在年末时,采购已基本完成,但款项尚未付清,或按照采购合同须扣留部分保证金,则在年末会形成财政资金结余,这种会计处理不能真实反映预算执行情况。

仪器计入什么会计科目:

仪器校准费入的会计科目具体如下:

1、如果属于生产车间使用的仪器,发生的检测费用:

借:制造费用--检测费

贷:银行存款等

2、如果属于生产经营使用的仪器,发生的检测费用

借:销售费用--检测费

贷:银行存款等

3、另外请教测试生产用工装费用,计入哪个会计科目(二级)

借:制造费用--工装费或其他贷:

银行存款等注:

二级明细科目可以根据单位实际情况,自行设置。

借:制造费用--检测费

贷:银行存款等

计量器具的检定费应该计入什么科目:

1、计量器具是指能用以直接或间接测出被测对象量值的装置、仪器仪表、量具和用于统一量值的标准物质。计量器具广泛应用于生产、科研领域和人民生活等各方面,在整个计量立法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全国量值的统一,首先反映在计量器具的准确一致上,计量器具不仅是监督管理的主要对象,而且是计量部门提供计量保证的技术基础。

2、如果是材料仓库或车间生产使用的,记入制造费用,

3、如果是成品仓库或销售部门使用的,记入销售费用,

4、如果是管理部门使用的,记入管理费用

篇3:参公事业单位实行什么会计制度_会计信息采集有什么用

会计制度(accountingsystem)是对商业交易和财务往来在账簿中进行分类、登录、归总,并进行分析、核实和上报结果的制度,是进行会计工作所应遵循的规则、方法、程序的总称。那你知道参公事业单位实行什么会计制度吗?接下来小编就告诉你参公事业单位实行什么会计制度。

参公事业单位实行什么会计制度:

1、由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复杂性和滞后性,新修订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对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的适用问题,均提出“由财政部另行规定”。现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制度的适用,均将参公事业单位排除在外。

2、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还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参公单位的财务管理、会计制度则不能长时间出现“空挡”。参公单位从单位性质来看属事业单位,但从履行职能和经济业务事项来看,则更多地靠近行政,《公务员法》也将参公人员纳入了公务员管理。从法律衔接、会计实务的角度,建议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过渡期,参公事业单位适用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待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对参公单位分类定性后,按改革定性来调整制度的适应问题。

事业单位执行什么会计制度:

本制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负责解释。未经财政部批准,各地区、各部门不得自行制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本制度自1998年1月1日起执行。财政部1988年发布的《事业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同时废止。各地区、各部门在本制度生效前制度的会计制度,凡与本制度不一致的,应停止执行。

本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国有事业单位。根据财政部规定适用特殊行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不执行本制度;事业单位有关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按有关规定执行,不执行本制度;已经纳入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事业单位,按有关企业会计制度执行。

国有事业单位的会计组织系统分为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三级。向同级财政部门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下面有所属会计单位的,为主管会计单位;向主管会计单位或上级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下面有所属会计单位的,为二级会计单位;向上级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下面没有所属会计单位的,为基层会计单位。以上三级会计单位实行独立会计核算,负责组织管理本部门、本单位的全部会计工作。不具备独立核算条件的,实行单据报账制度,作为“报销单位”管理。

会计信息采集有什么用:

会计证信息采集指的是,主管机关采集会计从业资格证持证人员的基本信息,包括学历、职称、工种、就业、行业、单位、部门、年龄、性别、照片等基本信息。一般是自行申报,机构审核,给财政部提交数据信息使用。

主要作用收集与识别信息需求,也就是弄清收集数据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即确立收集会计信息的目的;其次是确立收集对象,即决定收集单位,一般是经济活动或从事经济活动的社会机构或个人;然后是制定收集纲领,即规定收集容体的属性,以及这些属性如何描述;最后是资料的实际收集,包括现成资料收集和原始资料收集。现成资料收集主要是各种可读,可视听的文字和声象资料的收集;原始资料的收集主要是从实际直接调查中所取得的第一手资料,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测量、试验和各种专门调查方法获得。

会计证信息采集的网站是什么:

会计从业人员信息采集,只针对已持有河南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会计人员,未持证人员不予办理。

(1)持证人员请登录河南省财政厅门户网站—河南省会计管理系统,按照要求进行网上信息填报,持网上打印好并加盖单位公章的《河南省会计从业人员信息采集表》和填表所涉及的相关证件原件到发证机关或其办事大厅确认。

(2)相关证件原件:会计从业资格证、二代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专业技术资格证等。(3)本次会计从业人员信息采集内容,均按照财政部新的“会计从业人员管理基本信息”内容进行配置,请务必认真、如实填写“河南省会计从业人员信息采集表”各项内容。所填信息,准确可靠,无任何虚假信息,否则自愿承担所造成的一切结果。

篇4:会计法规制度

一、会计法律规范的层次综观世界会计发展史,法律对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影响明显而深刻,会计法律规范是整个社会法律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会计法律规范是为了保证市场正常运行而形成的,对各个单位的会计实务及其会计信息披露发挥指导作用的有关法规、准则、制度的总和。目前我国会计法律规范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以《会计法》为中心、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为基础的相对比较完整的法规体系。会计法规体系已经成为会计工作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证和促进作用。

从纵向上,我国的企业会计法规体系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会计法。会计法是我国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是从事会计工作、制定其他各种会计法规的依据。它规定了会计工作的基本目的、会计管理权限、会计责任主体、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基本要求、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的职责权限,并对会计法律责任作了详细规定。第二个层次是国务院规定的有关会计工作的行政法规,主要有《总会计师条例》、《会计专业职务试行条例》、《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1992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是以财政部部长令形式发布的,也具有行政法规的性质。第三个层次是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由会计法授权、财政部制定的有关会计工作的规章,如企业会计制度、具体会计准则。从横向上,企业会计法规体系包括:(1)会计核算方面的法规,如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保险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2)会计监督方面的法规;(3)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方面的法规,如《总会计师条例》、《会计专业职务试行条例》、《会计证管理办法》等;(4)会计工作管理方面的法规,如《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等。二、会计法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并从1985年5月1日起实施。《会计法》是会计法律规范体系的最高层次,是制定其他会计法规的依据,也是指导会计工作的最高准则。随着gg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第17号令予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这是会计法的第一次修改。1999年10月31日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对《会计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改,重新修改会计法对于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更有效地发挥会计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修改后的《会计法》由原来的30条增加到现在的52条,除了会计年度这一条规定外的其他各条款都进行了修订。修改后的会计法突出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宗旨,补充、完善了会计核算和会计记账的基本制度和规则,强化了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的责任制,加强了会计人员的资格管理,强化了对会计活动的制约和监督,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适应了当前经济和财务管理的需要。三、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是指导会计工作的规范、评价会计工作的准绳。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统一会计事务处理标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我国多年来一直重视会计准则的建设。财政部于1992年发布了第一项会计准则,即《企业会计准则》,之后又先后发布了包括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现金流量表、非货币性交易、投资、收入、或有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借款费用、债务重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中期财务报告等在内的16项具体准则。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按照立足国情、国际趋同、涵盖广泛、独立实施的原则,对上述准则作了系统性的修改,发布了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年10月30日,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从而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和解释公告等组成。其中,基本准则在整个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扮演着概念框架的角色,起着统驭作用;具体准则是在基本准则的基础上,对具体交易或者事项会计处理的规范;应用指南是对具体准则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作出的操作性规定;解释公告是随着企业会计准则的贯彻实施,就实务中遇到的实施问题而对准则作出的具体解释。四、会计制度会计制度是处理会计事项的具体规范和标准。要使各行业、各部门和各单位的会计工作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充分发挥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参与经济决策等多种职能,必须制定科学的会计制度。gg开放以来,会计制度不断改革创新,从gg开放初期为了吸引外资而建立的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到后来为了适应股份制改革而建立的股份制企业会计制度,再到后来建立的不分行业、不分所有制的统一会计制度,即《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适应了我国gg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篇5:会计电算化如何建立规章制度

会计电算化如何建立规章制度?硬件、软件、人及管理制度是搞好会计电算化的四大重要因素。为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76年发布了管理咨询服务公司第4号《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和实施指南》。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于1984年2月、1985年6月颁布了三个有关会计电算化的《国际审计准则》,对电算化环境下的审计提出了详细具体的指导,对审计证据、审计软件、测试数据、计算机数据处理环境下的内部控制等,都给出明确的描述。我国会计电算化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会计电算化发展很不平衡。为了加强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管理,规范会计核算软件,保证会计核算软件的质量,从而保证通过电子计算机核算生成的会计信息真实、准确,《会计法》作出了总括性的规定。《会计法》第十三条规定:“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也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各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财力状况,选择与本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规划相适应的计算机机种、机型和系统软件及有关配套设备,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

(一)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会计电算化的工作岗位可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包括: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各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岗位。电算化会计岗位包括直接管理、操作、维护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工作岗位。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要明确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二)划分电算化会计岗位和工作职责1.电算化主管。电算化主管负责协调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工作,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以及相关的会计电算化组织管理的经验。可由会计主管兼任。2.软件操作。各单位应鼓励基本会计岗位的会计人员兼任软件操作岗位的工作。软件操作岗位负责输入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等会计数据,输出记账凭证、会计账簿、报表和进行部分会计数据处理工作,要求具备会计软件操作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的水平。3.审核记账。审核记账岗位负责对输入计算机的会计数据进行审核,操作会计软件登记机内账簿,对打印输出的账簿、报表进行确认。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的水平,可由主管会计兼任。4.电算化维护。电算化维护岗位负责保证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正常运行,管理机内会计数据,要求具备计算机和会计知识,经过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一般应由专职人员兼任。5.电算化审查。电算化审查岗位负责监督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防止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该岗位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的水平,可由会计稽核人员兼任。6.数据分析。数据分析岗位负责对计算机内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要求具备计算机和会计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的水平,可由主管会计兼任。(三)建立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应根据本单位情况,由专人保存必要的上机操作记录,记录操作人、操作时间、操作内容、故障情况等内容;明确规定上机操作人员对会计软件的操作工作内容和权限,对操作密码严格管理,指定专人定期更换密码,杜绝未经授权人员操作会计软件;预防已输入计算机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会计数据未经审核而登记机内账簿;操作人员离开机房前,应执行相应命令退出会计软件。(四)建立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在建立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方面,保证机房设备安全和计算机正常运行是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要经常对有关设备进行保养,保持机房和设备的整洁,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确保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的安全保密,防止对数据和软件的非法修改和删除,对磁性介质存放的数据要进行双备份;在软件修改、升版和硬件更换过程中,要有一定的审批手续,保证实际会计数据的连续和安全,并由有关人员进行监督;健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出现故障时进行排除的管理措施,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性;健全必要的防治计算机病毒的措施。(五)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是重要的会计基础工作,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要做好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工作,重要会计档案应准备双份,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采用磁质介质保存会计档案,要定期进行检查、定期进行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通用会计软件、定点开发会计软件、通用与定点开发相结合会计软件的全套文档资料以及会计软件程序,视同会计档案保管,保管期截至该软件停止使用或有重大更改之后的五年。在当代高科技迅速发展的形式下,会计面临着新的挑战。随着计算机领域中网络、数据库、人工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等高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系统也将向着网络化、智能化、决策化方向发展。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