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法规制度 - 制度大全
制度大全 导航

会计法规制度

编辑:制度大全2020-02-14

一、会计法律规范的层次综观世界会计发展史,法律对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影响明显而深刻,会计法律规范是整个社会法律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会计法律规范是为了保证市场正常运行而形成的,对各个单位的会计实务及其会计信息披露发挥指导作用的有关法规、准则、制度的总和。目前我国会计法律规范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以《会计法》为中心、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为基础的相对比较完整的法规体系。会计法规体系已经成为会计工作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证和促进作用。

从纵向上,我国的企业会计法规体系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会计法。会计法是我国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是从事会计工作、制定其他各种会计法规的依据。它规定了会计工作的基本目的、会计管理权限、会计责任主体、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基本要求、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的职责权限,并对会计法律责任作了详细规定。第二个层次是国务院规定的有关会计工作的行政法规,主要有《总会计师条例》、《会计专业职务试行条例》、《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1992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是以财政部部长令形式发布的,也具有行政法规的性质。第三个层次是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由会计法授权、财政部制定的有关会计工作的规章,如企业会计制度、具体会计准则。从横向上,企业会计法规体系包括:(1)会计核算方面的法规,如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保险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2)会计监督方面的法规;(3)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方面的法规,如《总会计师条例》、《会计专业职务试行条例》、《会计证管理办法》等;(4)会计工作管理方面的法规,如《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等。二、会计法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并从1985年5月1日起实施。《会计法》是会计法律规范体系的最高层次,是制定其他会计法规的依据,也是指导会计工作的最高准则。随着gg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第17号令予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这是会计法的第一次修改。1999年10月31日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对《会计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改,重新修改会计法对于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更有效地发挥会计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修改后的《会计法》由原来的30条增加到现在的52条,除了会计年度这一条规定外的其他各条款都进行了修订。修改后的会计法突出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宗旨,补充、完善了会计核算和会计记账的基本制度和规则,强化了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的责任制,加强了会计人员的资格管理,强化了对会计活动的制约和监督,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适应了当前经济和财务管理的需要。三、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是指导会计工作的规范、评价会计工作的准绳。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统一会计事务处理标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我国多年来一直重视会计准则的建设。财政部于1992年发布了第一项会计准则,即《企业会计准则》,之后又先后发布了包括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现金流量表、非货币性交易、投资、收入、或有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借款费用、债务重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中期财务报告等在内的16项具体准则。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按照立足国情、国际趋同、涵盖广泛、独立实施的原则,对上述准则作了系统性的修改,发布了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年10月30日,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从而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和解释公告等组成。其中,基本准则在整个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扮演着概念框架的角色,起着统驭作用;具体准则是在基本准则的基础上,对具体交易或者事项会计处理的规范;应用指南是对具体准则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作出的操作性规定;解释公告是随着企业会计准则的贯彻实施,就实务中遇到的实施问题而对准则作出的具体解释。四、会计制度会计制度是处理会计事项的具体规范和标准。要使各行业、各部门和各单位的会计工作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充分发挥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参与经济决策等多种职能,必须制定科学的会计制度。gg开放以来,会计制度不断改革创新,从gg开放初期为了吸引外资而建立的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到后来为了适应股份制改革而建立的股份制企业会计制度,再到后来建立的不分行业、不分所有制的统一会计制度,即《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适应了我国gg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篇2:会计电算化如何建立规章制度

会计电算化如何建立规章制度?硬件、软件、人及管理制度是搞好会计电算化的四大重要因素。为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76年发布了管理咨询服务公司第4号《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和实施指南》。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于1984年2月、1985年6月颁布了三个有关会计电算化的《国际审计准则》,对电算化环境下的审计提出了详细具体的指导,对审计证据、审计软件、测试数据、计算机数据处理环境下的内部控制等,都给出明确的描述。我国会计电算化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会计电算化发展很不平衡。为了加强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管理,规范会计核算软件,保证会计核算软件的质量,从而保证通过电子计算机核算生成的会计信息真实、准确,《会计法》作出了总括性的规定。《会计法》第十三条规定:“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也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各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财力状况,选择与本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规划相适应的计算机机种、机型和系统软件及有关配套设备,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

(一)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会计电算化的工作岗位可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包括: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各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岗位。电算化会计岗位包括直接管理、操作、维护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工作岗位。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要明确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二)划分电算化会计岗位和工作职责1.电算化主管。电算化主管负责协调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工作,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以及相关的会计电算化组织管理的经验。可由会计主管兼任。2.软件操作。各单位应鼓励基本会计岗位的会计人员兼任软件操作岗位的工作。软件操作岗位负责输入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等会计数据,输出记账凭证、会计账簿、报表和进行部分会计数据处理工作,要求具备会计软件操作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的水平。3.审核记账。审核记账岗位负责对输入计算机的会计数据进行审核,操作会计软件登记机内账簿,对打印输出的账簿、报表进行确认。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的水平,可由主管会计兼任。4.电算化维护。电算化维护岗位负责保证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正常运行,管理机内会计数据,要求具备计算机和会计知识,经过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一般应由专职人员兼任。5.电算化审查。电算化审查岗位负责监督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防止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该岗位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的水平,可由会计稽核人员兼任。6.数据分析。数据分析岗位负责对计算机内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要求具备计算机和会计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的水平,可由主管会计兼任。(三)建立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应根据本单位情况,由专人保存必要的上机操作记录,记录操作人、操作时间、操作内容、故障情况等内容;明确规定上机操作人员对会计软件的操作工作内容和权限,对操作密码严格管理,指定专人定期更换密码,杜绝未经授权人员操作会计软件;预防已输入计算机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会计数据未经审核而登记机内账簿;操作人员离开机房前,应执行相应命令退出会计软件。(四)建立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在建立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方面,保证机房设备安全和计算机正常运行是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要经常对有关设备进行保养,保持机房和设备的整洁,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确保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的安全保密,防止对数据和软件的非法修改和删除,对磁性介质存放的数据要进行双备份;在软件修改、升版和硬件更换过程中,要有一定的审批手续,保证实际会计数据的连续和安全,并由有关人员进行监督;健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出现故障时进行排除的管理措施,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性;健全必要的防治计算机病毒的措施。(五)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是重要的会计基础工作,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要做好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工作,重要会计档案应准备双份,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采用磁质介质保存会计档案,要定期进行检查、定期进行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通用会计软件、定点开发会计软件、通用与定点开发相结合会计软件的全套文档资料以及会计软件程序,视同会计档案保管,保管期截至该软件停止使用或有重大更改之后的五年。在当代高科技迅速发展的形式下,会计面临着新的挑战。随着计算机领域中网络、数据库、人工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等高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系统也将向着网络化、智能化、决策化方向发展。

篇3: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指各类事业单位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单位预算资金及经营收支过程和结果进行核算、监督的专业会计,是预算会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反映和监督事业单位预算(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执行过程及结果。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准则的规定。事业单位的各项资金和财产均应纳入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国有事业单位的会计组织系统分为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三级。向同级财政部门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下面有所属会计单位的,为主管会计单位;向主管会计单位或上级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下面有所属会计单位的,为二级会计单位;向上级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下面没有所属会计单位的,为基层会计单位。以上三级会计单位实行独立会计核算,负责组织管理本部门、本单位的全部会计工作。不具备独立核算条件的,实行单据报账制度,作为“报销单位”管理。事业单位会计的主要职责是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参与经济事业计划管理等。其基本任务概括如下。(1)反映和监督预算财务收支情况,确保国家预算收支任务的顺利实现。事业单位会计要严格执行会计制度,认真做好记账、算账和报账工作,情况要真实可靠,以确保国家预算的编制和各项收支任务的完成。(2)监督预算执行,检查资金使用情况,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事业单位会计应根据事业计划的要求,及时、合理地组织和供应、使用资金,在积极合理组织资金的同时,要合理安排资金支出,正确处理不同来源和不同性质的资金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3)检查预算收支活动,正确执行国家财经方针、政策。事业单位会计要在反映单位预算的同时,以国家的有关财经政策、法令和制度为依据,严格审核各项预算收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检查预算收支活动,促进增收节支。

篇4: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一)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概念与要求1.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是指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法律的规定,通过会计手段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的一种监督。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本质是一种内部控制制度。

2.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1)建立内部牵制制度,即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务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2)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3)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财产清查制度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全面或部分地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地盘点和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债权债务进行清查核对的一种制度。(4)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二)内部控制1.内部控制的概念与目标(1)对企业而言,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2)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2.内部控制的原则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均应遵循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和适应性原则。此外,企业还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3.内部控制的责任人对企业而言,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企业应当成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适当的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及日常工作。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单位应当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并组织实施。4.内部控制的内容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要素:①内部环境;②风险评估;③控制活动;④信息与沟通;⑤内部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工作包括:梳理单位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单位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并督促相关工作人员认真执行。5.内部控制的控制方法对企业而言,控制措施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控制方法一般包括: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信息内部公开等。(三)内部审计1.内部审计的概念与内容内部审计是指单位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单位内部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审查和评价本部门、本单位财务收支和其他经营活动以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单位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的内容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范畴,主要包括:财务审计、经营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审计和风险管理等。2.内部审计的特点与作用内部审计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都设在本单位内部,审计的内容更侧重于经营过程是否有效、各项制度是否得到遵守与执行。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较低,并且以建议性意见为主。内部审计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中的重要作用有:①预防保护作用;②服务促进作用;③评价鉴证作用。

篇5:会计岗位职责

会计岗位职责

以下就是会计岗位职责等等的介绍,希望为您带来帮助。

报账会计的职责汇总登账、结出余额、按余额编报报表等。

(一)负责编报本单位年度经费预算,掌握经费使用进度,并对单位各项支出审批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这个方面香港税务在这个方面尤其重要。

(二)负责办理本单位应缴财政专户款、国库款和其他收入的报账业务;

(三)负责办理向下级单位拨付资金的报账业务;

(四)负责办理本单位日常经费支出及专项支出的报账业务;

(五)负责保管、使用本单位的定额备用金;

(六)协助本单位负责人向上级单位和财政局申请各项经费,并将经费支出的相关文件和审批手续复印件及时传递到会计核算中心。

(七)负责将会计核算中心编制的会计报表传递到本单位,并报送到有关部门,如是香港则要通过注册香港公司中心的流程才可;

(八)负责设立和登记本单位的固定资产备查账和资金收支流水账,并定期与会计核算中心对账。

总账会计岗位职责

一、岗位概述

总账会计主要主持公司日常财务核算,编制公司财务报表等。

二、岗位职责

1.编制损益结转的记账凭证;

2.登记实收资本、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科目明细账;

3.汇总所有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依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

4.主动与各明细账会计核算对其账户余额,审核除自制凭证以外的所有记账凭证,审核出纳编制的关于资金的报表,并不定期对出纳现金进行抽盘,月末对实存现金进行监盘;

5.保管会计档案;

6.每月编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财务报表并出具报表分析。

记帐会计岗位职责

1、认真做好会计核算和监督,保证会计帐务处理及时,会计科目运用准确,会计核算信息真实完整。

2、对原始凭证的合法性、金额的正确性和手续的完备性等进行审核,对银行结算票据的印鉴、日期和背书内容是否正确进行审核。

3、录入(编制)记帐凭证,负责会计凭证汇总、帐簿登记,打印输出记帐凭证和帐簿。

4、正确、及时编制单位会计报表,并根据学院工作需要,适时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5、对会计凭证、帐簿、报表、磁盘和有关文件制度等会计资料,定期分类装订立卷,妥善保管,按规定移交档案室。

6、会同人劳处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工资、津贴、奖金的发放。

7、协助学院编制预算,做好财务分析,增强服务意识,处理好服务与监督的关系。

8、完成计财处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综合会计岗位职责

岗位职责:

1、审核各类原始票据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

2、办理各项日常业务报销、业务收款,编制会计凭证;

3、办理应付、预付款的结算,定期进行应收、预收款对账,及时清理债权债务;

4、办理收入收款手续,对已受理的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

5、编制和录入记账凭证并整理装订;

6、对长期不清的往来款项,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

7、妥善保管借款凭证、执行合同、结算单等各类辅助财务资料和文件。

8、编制各类报表并提交分析报告

9、石家庄分公司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管理

10、总部财务总监交办的其他相关事宜

任职资格:

1、财务会计类相关专业,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

2、2年以上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经验;

3、熟练运用财务各类软件,例如:用友、金蝶等;

4、工作细致,责任心强,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精神。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