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险因素识别检测管理制度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职业危险因素识别检测管理制度

编辑:制度大全2019-03-25

1.目的

为提高对本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能力,有效控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确保其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以达到控制职业病危害风险的目的,制定本制度。

2.职责

安全生产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和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和检测工作。

3.协助机构

生产经营部门。

4.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方法

4.1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和使用的物品的性质来识别有害成分。

4.2根据生产机器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成分进行识别。

4.3通过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部门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来识别。

5.识别后的处理

5.1检查识别出的职业病危害项目是否已经如实向当地卫生部门申报,如未申报应及时申报或补充申报,并保留申报回执。

5.2发现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时,及时上报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申请替代现有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

5.3发现存在《高毒物品目录》里的毒物,或者经常发生职业病事故的高危险化学品时,检索有无低毒或无毒的替代品。若有,及时上报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申请替代。若无,当及时上报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申请通过工程控制(如改善工艺流程和加强防护设施)、行政控制(如减少接触时间)、加强个人防护等途径来预防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

6.检测项目的确定

6.1参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根据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检测项目。

6.2若工作场所中存在《高毒物品目录》所列出的项目,工作场所中存在三氯乙稀、正已浣,应作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重点项目。

6.3检测项目经所委托的检测机构现场调查确认。

7.检测机构的确定

应委托具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的机构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识别、风险评估及检测。

8.检测周期的确定

8.1按照《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第二十六条要求,对《高毒物品目录》所列出的项目及三氯乙稀、正已浣,每半年至少检测一次。

8.2其它职业病危害因素,每年至少检测一次。

8.3对检测结果有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情况下,必须按卫生部门规定的期限进行整改,直至检测合格为止。

9.检测结果的记录、报告和公示

9.1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应建立检测结果档案。

9.2每次检测结果应及时上报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及所在地卫生部门。

9.3每次检测结果应及时公示,公示地点为检测点及人员较集中的公共场所(如食堂),公示内容包括检测地点、检测日期、检测项目、检测结果、职业接触限值、评价等。

10.检测费用列入职业病防治经费开支。

11.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检测情况的内部审核,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监督。

9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篇2:建筑公司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控制工作程序

建筑公司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控制程序

1目的

辩识公司范围内的职业健康安全相关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评价其风险程度,环境影响大小,确定重要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为体系建立和运行提供依据,并进行有效控制。

2范围

适用于公司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服务管理管理活动中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的管理,包括:

--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

--作业场所内所有人员的活动;

--作业场所内所有的设施、设备;

--能够控制及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因素。

3职责

3.1工程部是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和督促公司各部门以及相关供方进行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辩识和评价、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和因素控制的策划。

3.2工程部负责工程现场环境因素辩识和评价、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和因素监督与控制。

3.3各部门负责公司各自办公区内的环境因素的辩识。

3.4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职能范围的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资料收集整理,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策划和环境因素识别,并统一将相关信息传递到工程部。

3.5管理者代表组织对公司重要危险源、不可接受的风险和重要环境因素进行评价,并制定控制措施。

4管理内容与方法

4.1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辩识、环境因素的识别方法:

4.1.1主要通过现场观察、人员活动、设备的运行状况,以及相关方的意见等作为依据。

4.1.2辩识和判定时应考虑:

--两种活动: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

--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

--七种职业健康安全危害:机械、电气、化学、辐射、热能、生物、人机工程;

--七种环境因素:大气、水体、土壤、噪音、废物、资源和能源、其他。

4.1.3根据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标准,对照公司项目的特点,对可能造成施工现场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等产生影响的所有危害进行分析、辩识,评价,确认其危害,工程部在此基础上,组织公司有关部门、人员编制《危险源清单》、《环境因素清单》,并按各部门情况,汇总后再将《危险源清单》、《环境因素清单》递交各部门确认。

4.2职业健康安全风险、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原则、方法:

4.2.1重要环境因素评价:

4.2.1.1直接评价法:

--超标排放;

--危险废料;

--相关方投诉。

4.2.1.2环境影响因素评分法(见表1):

当Σ=a+b+c+d+e+f+g+h+j≥35时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表1环境影响重要度评价权分数确定准则

影响的类型影响的重要度分值备注

a影响环境的范围涉及周围地区10

本组织管理范围内5

本岗位管理范围内1

b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影响极为严重10

影响程度中等5

几乎对环境无影响1

c环境影响的持续时间影响持续持久10

影响持续数日5

影响持续瞬时(短暂)1

d环境影响的概率已经或正在发生10

较易发生5

几乎无发生可能1

e影响企业形象对企业形象有损10

对企业形象稍损5

对企业形象无损1

f技术改善难度难以接受10

可以接受5

容易解决1

G危险程度有较大危险10

有中等危险5

几乎无危险1

h能、资源使用量超出正常使用量10

接近正常使用量5

正常使用量1

j可利用程度几乎不利用10

利用率不高5

完全不利用1

4.2.2风险评价及风险等级评定准则;

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D=LEC)对每一项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价,并确定风险等级。

4.2.2.1风险评价(见表2)

表2风险评价表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频繁程度分数值后果

10完全可以预料10连续暴露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6相当可能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40灾难,数人死亡

3可能,但不经常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15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2每月一次暴露7严重,重伤

0.5很不可能,可能设想1每年几次暴露3重大,伤残

0.2极不可能0.5非常罕见地暴露1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健康安全要求

0.1实际不可能

注:风险值D=L×E×C

4.2.2.2危险程度和风险等级划分准则

表3危险程度及风险等级划分准则

D值等级危险程度

>320Ⅰ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160-320Ⅱ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70-160Ⅲ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20-70Ⅳ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20Ⅴ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注:Ⅱ级以上确定为重要危险源及不可承受的风险

4.3评价人员

从事危险源辩识、环境因素识别的人员应接受评价准则专项培训,并应具备:

--具备相应的施工管理专业知识和安全、环境管理的基础知识;

--了解GB/T28001标准及GB/T24001标准的内容;

--了解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4.4辩识步骤

4.4.1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辩识

各有关部门应对本部门及供方所有施工设备、设施、危险品、服务、作业活动、人员情况、可能产生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调查。

4.4.2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和重要环境因素评价

4.4.2.1工程部组织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和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并形成《危险源清单》、《重大危险源清单》、《环境因素清单》及《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4.4.2.2《重大危险源清单》、《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将作为公司制定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的依据之一,采取相应的措施,实施控制,消除或降低危害。

4.5危险源辩识和环境因素的更新

在下列情况下,《危险源清单》、《重大危险源清单》、《环境因素清单》、《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应进行更新:

--危险源和环境因素或对其的控制发生较大变化;

--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发生较大变化;

--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变化(包括颁发、修订、替代、废止等情况);

--公司经营活动的重大调整和变化;

--新项目、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

--相关方的抱怨明显增多时;

--发生重大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事故、事件和不符合时。

5相关文件

《事故、事件调查、不符合控制程序》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法律法规控制程序》

《监测和测量控制程序》

《工程安全管理规定》

6相关记录

《危险源清单》

《重大危险源清单》

《环境因素清单》

《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