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开挖回填土施工监控要点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土方开挖回填土施工监控要点

编辑:制度大全2019-03-23

土方开挖、回填土施工监控要点

1土方开挖施工监控

1.1督促承包商编制土方开挖方案,包括:开挖路线、顺序、范围、基底标高、边坡坡度、排水沟、积水井位置以及挖出的土方堆放地点等内容。应坚持"多利用机械,减少机械超挖和人工挖土"的原则。

1.2开挖边界线、标高、土方边坡的稳定作为关键控制点。土方开挖的分层按照基坑维护的施工要求进行分层。土方工程施工前,应设置测量控制网,包括基线和水平基准点,要求设在不受基础施工影响之处。在基坑开挖施工前,根据龙门板桩上的轴线,放出基坑的灰线(边线)和水准标志。龙门板桩一般离开基坑边缘1.5倍基坑深度以利保存。灰线、标高、轴线应进行复核检查无误后,方可进行挖土施工。

1.3机械按控制线开挖,不得超挖,土方的放坡系数满足方案要求,太陡易产生坍塌。

1.4开挖要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随时作成一定的坡势,以利泄水,并不得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积水。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如出现滑坡迹象(如裂缝、滑动等)时,应立即采取下列措施:

1.4.1暂停施工。

1.4.2立即采取处理措施。

1.4.3根据滑动迹象设置观测点,观测滑坡体平面位移和沉降变化,并做好记录。

1.5土方开挖时,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等是否符合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要求。

1.6基坑底部的开挖宽度,除基础底部宽度外,应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排水设施和支撑结构的宽度。

1.7土方开挖应按组织设计顺序进行,严格按测量标高控制挖土深度,必须留300mm~400mm厚度用人工清土,以防止超挖、扰动土层。

1.8开挖基坑不得超过基底标高,如超挖深度

篇2: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施工质量监控要点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施工的质量监控要点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系指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代号PHC)、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代号PC)和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代号PTC)。预应力砼管桩基础,因其在施工中具有低噪声、无污染、施工快等特点,在工程上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为了保证其施工质量,在预应力管桩的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应对其进行控制。根据对预应力管桩施工监理工作的实践总结,特拟定预应力砼管桩基础监理要点,供监理工程师在工作中参考、使用。

一、预应力砼管桩基础施工相关标准及技术规范

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

3、建筑地基与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

4、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

5、砼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6、先张法预应力砼管桩GB13476-1999;

7、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图集)03SG409.

二、施工准备:

1、场地要求:

1)施工场地的动力供应,应与所选用的桩机机型、数量的动力需求相匹配,其供电电缆应完好,以确保其正常供电和安全用电。

2)施工场地已经平整,其场地坡度应在10%以内,并具有与选用的桩机机型相适应的地耐力,以确保在管桩施工时地面不致沉陷过大或桩机倾斜超限,影响预应力管桩的成桩质量。

3)施工场地下的旧建筑物基础、旧建筑物的砼地坪,在预应力管桩施工前,予以彻底清除。场地下不应有尚在使用的水、电、气管线。

4)场地的边界与周边建(构)筑物的距离,应满足桩机最小工作半径的要求,且对建(构)筑物应有相应的保护措施。

5)对施工场地的地貌,由施工单位复测,作好记录;监理人员应旁站监督,并对测量成果核查、确认。

2、桩机的选型及测量用仪器:

1)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施工方提交进场设备报审表,并对选用设备认真核查。桩机的选型,一般按1.2-1.5倍管桩极限承载力取值。桩机的压力表,应按要求检定,以确保夹桩及压力控制准确。按设计如需送桩,应按送桩深度及桩机机型,合理选择送桩杆的长度,并应考虑施工中可能的超深送桩。

2)建筑物控制点的测量,宜采用有红外线测距装置的全站仪施测,而桩位宜采用J2经纬仪及钢尺进行测量定位。控制桩顶标高的仪器,用水准仪监测即可。测量仪器应有相应的检定证明文件。

3、对施工单位组织机构及相关施工文件的审查:

1)审查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建立健全,管理人员是否到岗。

2)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内容是否齐全,质量保证措施,工期保证措施和安全保证措施是否合理、可行,并对其进行审批。

3)核查其施工设备、劳力、材料及半成品是否进场,是否满足连续施工的需要。

4)审查开工条件是否具备,条件成熟时批准其开工。

4、对预应力管桩的质量监控:

1)检查管桩生产企业是否具有准予其生产预应力管桩的批准文件。

2)检查管桩砼的强度、钢筋力学性能、管桩的出厂合格证及管桩结构性能检测报告。

3)对预应力管桩在现场进行全数检查:

a.检查管桩的外观,有无蜂窝、露筋、裂缝;色感均匀、桩顶处无孔隙。

b.对管桩尺寸进行检查:桩径(±5mm)、管壁厚度(±5mm)、桩尖中心线(<2mm)、顶面平整度(10mm)、桩体弯曲(<1/1000L)。

c.管桩强度等级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并且要达到龄期。

d.管桩堆放场地应坚实、平整,以防不均匀沉降造成损桩,并采取可靠的防滚、防滑措施。

e.管桩现场堆放不得超过四层。

5、管桩桩位的测量定位:

1)管桩桩位的定位工作,宜采用J2经纬仪及钢尺进行,其桩位的放样误差,对单排桩≤10mm,群桩≤20mm。

2)管桩桩位,应在施工图中对其逐一编号,做到不重号,不漏号。

3)管桩桩位经测量定位后,应按设计图进行复核,监理对桩位的测量要进行旁站监督。做到施工单位自检,总承包方复检,监理单位对测量定位成果进行检查(简称"两检一核")无误后共同验收。

三、预应力管桩的施工:

1、施工工艺:桩位测量定位→桩机就位→吊桩→对中→焊桩尖→压第一节桩→焊接接桩→压第N节桩→送桩→终压→(截桩)。

2、压桩:

1)压桩顺序,应遵循减少挤土效应,避免管桩偏位的原则。一般说来,应注意:先深后浅,先大后小;应尽量避免桩机反复行走,扰动地面土层;循行线路经济合理,送桩、喂桩方便。工程桩施工中,对有无挤压情况造成测放桩位偏移,应督促施工单位经常复核。

2)压好第1节桩至关重要。首先要调平机台,管桩压入前要准确定位、对中,在压桩过程中,宜用经纬仪和吊线锤在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监控桩的垂直度,其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0.5%.监理工程师应督促施工方测量人员对压桩进行全程监控测量,并随时对桩身进行调整、校正,以保证桩的垂直度。

3)合理调配管节长度,尽量避免接桩时桩尖处于或接近硬持力层。每根桩的管桩接头数不宜超过4个;同一承台桩的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

4)在压桩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压桩压力、压入深度,当压力表读数突然上升或下降时,应停机对照地质资料进行分析,查明是否碰到障碍物或产生断桩等情况。如设计中对压桩压力有要求时,其偏差应在±5%以内。

5)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暂停压桩,并及时与地质、设计、业主等有关方研究、处理:

a.压力值突然下降,沉降量突然增大;

b.桩身混凝土剥落、破碎;

c.桩身突然倾斜、跑位,桩周涌水;

d.地面明显隆起,邻桩上浮或位移过大;

e.按设计图要求的桩长压桩,压桩力未达到设计值;

f.单桩承载力已满足设计值,压桩长度未达到设计要求。

6)按设计要求或施工组织设计,在预应力管桩施工前,宜在场地上先行施工砂袋桩,袋装砂井施工完成后进行管桩施压,不得交叉作业。砂袋桩的布置及密度,应满足地基深层竖向排水和减弱挤土效应的要求,其桩长宜低于地下水位以下,且大于预应力桩的1/2。

7)桩压好后桩头高出地面的部份应及时截除,避免机械碰撞或将桩头用作拉锚点。截除应采用锯桩器截割,严禁用大锤横向

敲击或扳拉截断。

8)对需要送桩的管桩,送至设计标高后,其在地面遗留的送桩孔洞,应立即回填覆盖,以免桩机行走时引起地面沉陷。

9)预应力管桩的垂直度偏差应不大于1%。

10)应随机检查施工单位的压桩记录,并抽查其压桩记录的真实性。

3、接桩:

1)接桩时上下节桩段应保持顺直,错位偏差不应大于2mm。

2)管桩对接前,上下端板表面应用铁刷子清刷干净,坡口处应刷至露出金属光泽。

3)为保证接桩的焊接质量,电焊条用E43,应具有出厂合格证。电焊工应持证上岗,方可操作。施焊时,宜先在坡口周边先行对称点焊4-6点,再分层施焊,施焊宜由两个焊工对称进行。

4)焊接层数不得小于3层,内层焊渣必须清理干净后方可在外层施焊。焊缝应饱满连续,焊接部分不得有咬边、焊瘤、夹渣、气孔、裂缝、漏焊等外观缺陷,焊缝加强层宽度及高度均应大于2mm。

5)应尽可能缩小接桩时间,焊好的桩接头应自然冷却后,方可继续压桩,自然冷却时间应>8min.焊接接桩应按隐蔽工程进行验收。

4、终压:

1)正式压桩前,应按所选桩机型号对预应力管桩进行试压,以确定压桩的终压技术参数。

2)其终压的技术参数一般采用双控,根据设计要求,采用以标高控制为主、送桩压力控制为辅或者相反。应视设计要求和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

3)终压后的桩顶标高,应用水准仪认真控制,其偏差为±50mm.

四、注意事项:

1、加强预应力管桩的进场检查验收工作。

2、压桩施工过程中,应对周围建筑物的变形进行监测,并做好原始记录。

3、对群桩承台压桩时,应考虑挤土效应。对长边的桩,宜由中部开始向两边压桩;对短边的桩,可由一边向另一边逐桩施压。

4、如地质报告表明,地基土中孤石较多,对有孤石的桩位,采取补勘措施,探明其孤石的大小、位置。对小孤石也可采取用送桩杆引孔的措施。

5、土方开挖时,应加强对管桩的成品保护。如用机械开挖土方,更应加强保护。土方开挖,宜在压桩后,不少于15天进行。

6、雨季施工预应力管桩,其场地内宜设置排水盲沟,并在场地外适当位置设集水井,随时排出地表水。使场地内不集水、不软化、无泥浆。操作人员应有相应的防雨用具。各种用电设施,要检查其用电安全装置的可靠性、有效性,防止漏电或感应电荷可能危及操作人员的安全。

7、预应力管桩施工结束后,应对桩基做承载力检验及桩体质量检测。承载力检测的桩数不应小于总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其桩体质量检测不应少于总数的20%,且不应少于10根。

篇3:某工程监理质量监控制度

工程监理质量监控制度

1、专业监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一般质量问题,可随时口头通知承建单位进行整改。对较大质量问题或工程隐患应发书面整改通知。整改通知由项目总监签署,应及时送达承建单位并办理签收手续。当承建单位未经检验即进行下道工序作业时;

2、工程质量下降、未采取有效改正措施、或采取了一定的措施而效果不好继续作业时;擅自采取未经认可或批准的材料时;擅自变更设计图进行施工时;没有可靠的质量保证措施盲目施工,已出现质量下降征兆时;均应及时下达暂停施工指令。

3、暂停施工指令由项目总监签署,但事先应报告业主同意。项目总监对于下发的各类书面整改通知,事后都应记明承建单位整改的情况,保存归档。

篇4:道路智能交通监控系统工程监理工作报告

道路智能交通监控指挥系统工程监理工作报告

**市**路(**二道)智能交通监控指挥系统工程经过招投标,承建单位为**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承建单位基本完成工程实施前期准备工作的前提下,于2010年3月,提交了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方案,施工进度计划,经交警支队最后确认的点位图及施工图。经我公司审查上述提供的资料和核查现场准备情况,确认承建单位的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满足开工条件,报经交警支队同意,我公司根据监理程序于2010年3月17日下达了开工令,项目正式进入施工阶段。

一、项目现场施工阶段的监理情况

1.系统外场基础工程施工方面:**路(**二道)智能交通监控指挥系统的外场工程分布于17.8Km的城市主干道上,针对现场施工特点,我们主要采取了现场旁站的监理方式,严格执行国家标准GB50339-2003《智能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中对隐蔽工程的质量控制要求,重点对各类立杆基础、防雷接地、系统引电、线缆敷设等关键点进行质量监督,强化现场检查记录,对每个点都进行相应部位施工过程质量监督检查,有效的将施工质量控制在过程中。由于**二道为新建道路,大部分防雷接地点为回填毛石土质基础,电阻极不稳定,因此对接地工程推行多次复查制度,直到接地阻值稳定合格为止。凡是满足要求的,同意进行下一步工序,并及时填写隐蔽工程检查记录表和施工点位的影像资料,确保了施工质量和质量记录文件的真实可靠。截止到6月底,承建单位累计完成了以下工程量:

完成76个道路视频监控点、5套道路信号控制系统、8套超速抓拍系统、6套微波检测系统、3组高清卡口系统、1套闯红灯抓拍系统的基础施工和杆件(龙门架)安装,32套现场UPS系统基础和设备箱安装、86套防雷接地系统的施工、7组电源取电点施工;累计敷设各种规格室外光缆6万多米,电源线缆4万余米,各种信号电缆3千余米。

经过承建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共同努力,外场施工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经过几个月的运行,尤其是经过整个夏季雷雨天气的考验,外场工程没有出现施工质量安全事故和雷击事故,施工质量符合国家相关规范。

2.在系统设备质量控制方面:我们严格执行质量控制标准和监理工作程序,采取了会同建设单位进行合同设备材料进场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开箱检验,批量材料抽检、合同设备全检,设备现场拍摄影像资料,从源头上控制质量。从2010年4月20日第一批设备到货时起,共进行了5个批次的设备检查验收,出具开箱检验报告5份,(详见设备开箱检验报告资料,时间分别是4月21日、4月30日、5月21日、6月15日、7月17日)。经过对进场设备质量的管理和控制,全部进场设备满足合同要求,符合国家对电子产品的质量要求。由于采取了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本项目没有发生不符合质量要求的设备和工程材料进入施工现场的情况。

3.系统软件二次开发方面:采取了承建单位提交了经建设单位同意的软件详细需求报告,监理按照需求报告的要求进行软件二次开发的监理工作。该项工作从2010年3月开始。承建单位2010年4月23日和5月15日承建单位分别提交了两份软件部分的详细设计。2010年6月,承建单位基本完成软件二次开发工作,并按相关标准提交了软件测试计划,并进行相应的测试工作,详见软件测试报告。

4.系统硬件设备安装调试方面:采取内场设备安装和外场设备安装同步进行,并随同施工的进行认真做好设备安装调试记录,对于其中的问题,严格要求承建单位及时进行完善,

5.系统7月中旬顺利地完成单点硬件安装及设备功能调试、系统连网调试和软件二次开发及系统调试工作。系统功能调试结果满足合同和设计要求。质量符合国家规范要求。

二、项目深化设计及变更工作的监理情况

1.为了优化系统功能,满足建设单位需求,承建单位对原设计进行了优化设计,并通过专家的评审。承建单位因此提出设备变更232.6万,

2.经过监理对承建单位提出的深化设计及变更要求,根据专家的评审会的意见和相关程序,我公司对变更部分进行了严格市场价格调查询价和认真的比对,最后审核变更增加金额为160余万元。

三、项目运行阶段的监理情况

1.在7月完成全部施工的基础上,从7月中旬开始,监理单位会同承建单位对全部的外场施工系统质量进行了验收检查,主要依据是GB50339-2003《智能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和相关标准,产生外场工程质量检测记录(工程安装质量及观感质量验收记录、防雷接地系统施工质量检查记录表),共有76套道路视频监控点、5套道路信号控制系统、8套超速抓拍系统、6套微波检测系统、3组高清卡口协调、1套闯红灯抓拍系统。经过检查,安装基本满足设计要求,对存在的问题也要求承建单位进行相应的整改。

2.2010年7月,经建设单位同意,系统进入试运行阶段,经过4个月的试运行,对于运行期间的问题都及时进行整改,形成试运行记录。最终出具试运行报告。

3.2010年10月,承建单位对建设单位相关人员进行了培训工作,培训结果满足合同要求和相关标准要求,实现了用户操作人员能熟练操作,设备管理人员能进行简单的系统设备故障检查和故障排除

四、项目验收准备工作的监理情况

1.2010年12月,建设单位、承建单位和监理单位对系统进行了验收前的最后一次测试工作,经过检查,系统运行情况符合设计要求和合同及深化设计要求,系统工程质量符合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项目实施达到验收条件。

2.从2010年11月起,承建单位开始进入项目实施文档准备工作,根据建设项目的相关程序和文档标准,监理配合承建单位对工程过程资料、设备安装资料、系统技术调试资料、系统软件二次开发资料、系统运行记录等进行了全面的监督和审核。目前,项目文档满足验收条件。

五、监理总结

**路(**二道)智能交通监控指挥系统采用了大量的先进技术,是全省科技含量最高的城市快速道路。在监理过程中,针对相关标准较少的情况,我们采用坚持以GB50339-2003为主导,参考行业、企业标准为辅助的方法,圆满地完成了实施阶段的监理工作,为我市在智能交通监控指挥系统建设项目的监理工作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计通集训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2011年1月21日

篇5:墙面渗水原因分析监控要点

墙面渗水的原因分析及监控要点

1、砌体结构裂缝导致的墙面渗水

(1)产生部位

①砌体填充墙与混凝土框架柱接触处产生竖向裂缝。

②房屋底层窗台墙上出现竖向裂缝。

③在错层砖砌墙体上出现水平或竖向裂缝。

④顶层墙体产生水平或斜向裂缝。

(2)酿成原因

①砌体材料由于膨胀系数不同、收缩量比不均匀,伸缩变量不同,受温差影响而引起的裂缝。结构裂缝将影响主体结构强度、使用功能和美观,损害结构的整体性和安全性,降低住宅使用寿命。

②房屋底层窗台墙上出现的上宽下窄竖向裂缝,一般是由于窗间墙与窗台墙荷载差异、窗间墙沉降、灰缝压缩不一而在窗台边产生剪力,而在窗台墙中间产生拉力造成的。

③房屋两楼层标高不一时,由于屋面或楼板胀缩或其他因素而产生推挤,形成在楼层错层处出现水平裂缝或纵墙上出现竖向裂缝。

④顶层墙体因温差产生变形,或屋面、楼板设置伸缩缝而墙身未相应设置,以致墙体被拉裂产生斜向裂缝,或在女儿墙根部产生水平方向裂缝。

⑶监理措施

①对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墙体应采取技术措施,混凝土与砌体应采用钢丝网片连接加固,以解决受材料收缩量比不均匀和伸缩变量不同而产生裂缝。

②窗台墙竖向裂缝为住宅工程常见的结构裂缝。为防止窗台墙产生竖向裂缝,一是在窗口下砌体中配筋或者做反拱,二是调整基础底的宽度和加大

基础的刚度。

③屋面应严格控制檐头处的保温层厚度,顶层砌体砌完后应及时做好隔热层,防止顶层梁板受烈日照射变化因温差引起结构的膨胀和收缩。

④女儿墙结构层因温差变化或冻融产生变形,将女儿墙根推开而产生水平方向裂缝。为防止出现这一质量通病,铺设结构层、保温层材料时,必须在结构层或保温层与女儿墙之间留设温度缝,并用柔性密封材料填嵌。

2、墙体细部处理不当造成的墙面渗水

(1)产生部位

①围护墙渗水。

②窗台与墙连接处渗水。

(2)酿成原因

①砌体的砌筑砂浆不饱满、灰缝空缝,出现毛细通道形成虹吸作用;室内装饰面的材质质地松散,易将毛细孔中的水分散;饰面抹灰厚度不均匀,导致收水快慢不均,抹灰易发生裂缝和脱壳,水格条底灰不密实有砂眼,造

成墙身渗水。

②门窗口与墙连接密封不严,窗台板外边缘下口未设鹰嘴和滴水线,室外窗台板高于室内台板。室外窗台板未作顺水坡,而导致倒水现象。

③后塞口窗框与墙体之间没有认真填塞和嵌抹密封膏,或窗框保护带设置不当,窗下框未留泄水口,导致渗水。

④脚手眼及其他孔洞堵塞不当。

⑶、监理措施

①组砌方法要正确,砂浆强度符合设计要求,保证砂浆饱满密实。

②对组砌中形成的空头缝应在装饰前将空头缝采用勾缝方法修整。

③饰面层应分层抹灰,分格条应在初凝后取出,注意压灰要密实,严防有砂

④门窗口与墙体的缝隙,应采用加有麻刀的砂浆自下而上塞紧);勾灰缝时要压实,防止有砂眼和毛细孔而导致虹吸作用;若为铝合金和塑料窗应填塞保温材料,缝隙封堵密封油膏。

⑤门窗口的天盘应设置鹰嘴和滴水线;室外窗台板必须低于室内窗台板并应做成坡度利于顺水,或者在窗框的下框处加钢板带挡水板,防止雨水倒流入室内。

⑥脚手眼及其他孔洞,应用原设计的砌体材料按砌筑要求堵填密实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