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钢混节点质量控制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某钢混节点质量控制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3-22

钢混节点质量控制措施

1采用高强致密、微膨胀、高性能的混凝土配合比。

2前悬臂梁施工到前次梁位置时,前悬臂梁与前次梁牛腿要整体浇筑,牛腿与牛腿撑杆间有一段钢混连接段,这一部分极为重要,极为复杂,预应力系统多,有精轧螺纹、牛腿拉杆、边跨系杆及中跨系杆锚固键,位置要准确,固定要牢靠,张拉要遵照设计和施工监控要求进行。

3前悬臂梁施工完,等待混凝土收缩徐变一定时间,边跨系杆张拉一定力后,前悬臂梁相对稳定后,用全站仪测量前悬臂梁三维空间坐标,并与设计值进行比较,调整刚构-拱结合段处空间位置到设计坐标位置,确保起拱段位置绝对准确。

4选派技术等级高,工作责任心强的混凝土工进行混凝土振捣,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加强混凝土的养护,防止钢混分离。

篇2: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方法措施

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方法

1、断桩的原因有:

1)初灌未封底

2)导管堵塞

3)导管漏水

4)导管拔除混凝土面

5)导管被混凝土埋住、卡死

6)坍塌

7)机械故障和停电造成施工不能连续进行,突然井中水位下降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断桩

8)天气影响

2、断桩处理

1)灌注初期的断桩处理

灌注初期由于初灌未封底、导管堵塞、导管拔出混凝土面、坍塌、机械故障和停电、天气影响原因造成断桩,而此时孔内混凝土面高度较小,钢筋笼可以拔出这时应终止浇注,拔出钢筋笼,重新成孔。

2)孔内混凝土面高度较高时的断桩处理

孔内混凝土面高度较高时若由于导管拔出混凝土面而断桩,在混凝土初凝前可以用二次导管插入法,将导管底端加底盖阀,插入混凝土面约1.0m,导管料斗内注满混凝土时,将导管提起约0.5m,底盖阀脱掉,即可继续进行水下浇注混凝土施工。当断桩后停顿时间较长而不能采用二次导管插入法时,可采用补桩的办法,即在设计桩位两侧补做两根加桩,顶部设盖梁以扁担桩的形式对原桩进行补强。

3)断桩位置距地面不深时的断桩处理

此时可采用接桩的办法。接桩一般用人工挖孔的办法处理,清除桩顶残渣,接钢筋笼,浇筑混凝土至设计标高。

3、孔壁坍塌原因

1)由于泥浆稠度小,护壁效果差,出现漏水;或护筒埋置较浅,或周围封堵不密实而出现漏水;或护筒底部的粘土层厚度不足,护筒底部漏水原因,造成泥浆水头高度不够,对孔壁压力减少。

2)泥浆相对密度过小,致使水头对孔壁的压力较小。

3)在松软砂层中钻孔时进尺过快,泥浆护壁形成较慢,孔壁渗水。

4)钻进时未连续作业,中途停钻时间较长,孔内水头未能保持在孔外水位或地下水位线以上2m,降低了水头对孔壁的压力。

5)操作不当,提升钻头或吊放钢筋笼时碰撞孔壁。

6)钻孔附近有大型设备作业,或有临时通行便道,车辆通行时产生振动。

7)清孔后为及时浇注砼,放置时间过长。

4、钢筋笼上浮的原因

1)混凝土质量

容易离析、初凝时间不够或塌落度损失大的混凝土,当混凝土表面上升至钢筋笼底端时,钢筋笼往往难以插入或无法插入混凝土而造成钢筋笼上浮;有时钢筋笼虽已插入一定深度的混凝土,但混凝土表面初凝结硬,也会携带钢筋笼上浮。

2)操作不当

导管过猛提升不慎钩挂钢筋笼而又未及时刹车也会造成钢筋笼的上浮。

3)灌注速度与导管的埋深

排除混凝土质量与操作的原因,单从钢筋和混凝土的比重看,灌注过程中不应该发生上浮事故,但由于灌注过程中孔内的泥浆和导管底部以上的混凝土是向上运动的,钢筋笼在孔内受到了浮力、重力和由于混凝土运动产生的顶托力;如果顶托力和浮力的和大于钢筋笼的自重,就会发生钢筋笼上浮事故。

在灌注过程中,混凝土的灌入速度是我们追求的,所以导管的埋置深度是控制钢筋笼上浮的重要手段。施工中,常常在灌注很顺利时候发生钢筋笼的上浮事故,就是因为导管的埋置深度过大而引起的。

5、钻机

1)旋挖钻机施工有两种,一是干成孔,一是湿成孔。

2)泥浆或水从钻杆进入,从井口流出,为正循环。

3)泥浆或水从钻杆吸出,从井口流入,为反循环。

6、桩的检验目的

1)了解其承载力

2)检验桩本身混凝土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3)查明桩身的完整性,查清缺陷及其位置,以便对影响桩承载力和寿命的桩身缺陷进行必要的补救,以保证工程质量,不留下事故隐患。

7、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桩基检测方法

1)钻芯检测法

2)振动检测法,分为敲击法和锤击法、稳态激振机械阻抗法、瞬态激振机械阻抗法、水电效应法

3)超声脉冲检验法

4)射线法

篇3:大桥水下炸礁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大桥工程水下炸礁施工质量及控制措施

(1)施工单位应健全工程质量检查组织,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的自检,互检和专职检查的"三检"制度。

(2)在施工过程中应定期校核各种施工定位标志和临时水准点的高程或水尺零点高程。并应将检查结果和改正措施均作详细记录备查。

(3)航槽内的水下爆破工程必须通过硬式扫床检验,航槽外的水下爆破工程无法扫床时,应加密测点详测检验合格。

(4)航道开挖线不允许欠挖,采用钻孔爆破法允许超挖1.0m,应按设计高程清挖石渣,不允许欠挖,允许超挖。

(5)对于石渣及清挖覆盖层土方和卸区,监理人员应有人在现场监管卸石及土方情况,严禁施工单位将石方、土方卸于航道内与非划定的卸区。

(6)航道水下炸礁工程施工是靠各工种和其他工作人员高度协调共同完成的,要求特别是对于技术、安全措施和规章制度要结合本工程施工的要求进行技术、安全交底,使每个减员部懂得自己的职责和应执行的技术要求和安全守则,确保安全优质施工。

篇4:钢结构工程安装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钢结构安装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①钢结构地进场时应有产品质量证明书,其焊接连接、紧固件接连、钢构件制作等分项工作验收合格。

②验算构件吊装的稳定性,合理选择吊装机械,确定经济可行的吊装方案。

③钢结构应符号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运输、堆放、吊装等造成钢结构变形或脱落,必需进行校正和修改。

④多层或高层框架结构的安装,在每一层吊装完成后,应根据中间验收记录、测量资料进行校正,必要时通知构件厂调整长度。吊车梁和轨道的调整要在主要构件固定后进行。

⑤设计要求订紧的结点,相接触的两个平面必需有70%的接触面,用0.3mm塞尺检查,边缘最大间隙不得大于0.8mm。

⑥垫铁的位置应保证柱底的刚度,垫铁的布置不应使柱子或底座承受负加荷载。

⑦每节柱的定位轴线应从地面控制线直接引上,不得从下层柱的轴线引上;结构的楼层标高按相对标高或设计标高进行控制。

⑧在形成空间刚度单元后,应及时对柱底板和基础顶面的空隙进行细石砼、灌浆料等二次浇灌。

篇5:高支模板施工技术质量控制要点规程

高支模板施工技术质量控制要点

1、将模板工程确定为关键工序,分析研究质量控制点,实行有效的管理。

2、施工前施工人员认真进行书面交底和现场交底工作。

3、选用模板及其支撑的材料,质量符合规范规定和要求,严格落实模板制作的复核和验收工作。

4、模板及其支撑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致发生不允许的下沉或变形。

5、严格按照施工测量规范进行放线,加强建筑物标高的放样,在放线完后,认真进行复核检查。

6、龙骨、支撑间距符合计算要求。

7、模板接缝严密,不得漏浆,对于接缝不严密处采取钉薄胶合板进行密封的办法进行处理,以保证不漏浆。

8、在施工过程中,执行"三检"制度,对于轴线位置,底模上表面标高、柱梁、截面内部尺寸及表面平整度进行检查,加强过程控制。

9、密切各工种之间的协调配合,预留孔洞及预埋件位置、大小、尺寸复核确认。

10、在模板安装完成后,板面上再放一次样,测量一次板面标高进行复核校对。

11、在浇灌砼过程中安排护模,如发现变形、松动等现象,及时修整加固。

12、对进场材料进行验收:○1钢管表面锈蚀深度≤0.5mm,钢管平直,不能有裂缝、压裂和深的划道。○2扣件使用前先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

13、钢管上端设置顶托,确保立杆轴心受力。顶托伸出钢管长度小于300mm。模板方木在顶托上沿中心设置。

14、吊装钢筋上楼板时轻起轻放,不得冲撞,同时不能堆放过重,每平方不超过300Kg,防止模板变形。

15、扣件拧紧扭力距控制在45~60N?M之间,搭设完成后用扭力扳手对扣件扭力距进行抽查,适当加大受力较大部位的抽检数量,抽检的数量为扣件数量的10%。

16、架体搭设完成后进行验收并形成书面验收意见,未经验收合格不得进入钢筋安装工序。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