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击预应力管桩施工控制技术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锤击预应力管桩施工控制技术

编辑:制度大全2019-03-21

锤击预应力管桩施工控制技术

本标段工程全部采用锤击预应力管桩基础,地基设计等级为乙级,基础采用锤击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桩身强度为C80,桩径为Ф400mm,桩长约为40m,桩端持力层为强风化岩层,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1000kN。桩顶嵌入承台k=100mm。

1、材料要求

预制钢筋混凝土桩: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并有出厂合格证。

焊条(接桩用):型号、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确的规定,一般宜用E4303。

钢板(接桩用):材质、规格符合设计要求,宜用低碳钢。

2、主要机具

一般应备有:柴油打桩机、电焊机、桩帽,运桩小车,索具、钢丝绳、钢垫板或槽钢,以及钢尺等。

3、作业条件

桩基的轴线和标高均已测定完毕,并经过检查办了预检手续。桩基的轴线和高程的控制桩,应设置在不受打桩影响的地点,并应妥善加以保护。

处理完高空和地下的障碍物。如影响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使用和安全时,应合同有关单位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

场地应辗压平整,排水畅通。保证桩机的移动和稳定垂直。

根据轴线放出桩位线,用木橛或钢筋头钉好桩位,并用白灰做上标志,便于施打。

打试验桩。施工前必须打试验桩,其数量不少于2根。确定贯入度并校验打桩设备,施工工艺以及技术措施是否适宜。

要选择和确定打桩机进出路线和打桩顺序制定施工方案,做好技术交底。

4、操作工艺

工艺流程:

就位桩机。打桩机就位时,应对准桩位,保证垂直、稳定,确保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动。

起吊预制桩。先拴好吊桩用的钢丝绳和索具,然后应用索具捆绑住桩上端吊环附近处,一般不宜超过30cm,再起动机器起吊预制桩。使桩尖垂直对桩位中心,缓缓放下插入土中,位置要准确;再在桩顶扣好桩帽或桩箍,即可除去索具。

稳桩。桩尖插入桩位后,先用落距较小冷锤1~2次,桩入土一定深度再使桩垂直稳定。10cm以内短桩可目测或用线锤双向校正;10cm以上或打接桩必须用线锤或经纬仪的双向校正,不得用目测。桩插入时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

桩在打入前,应在桩的侧面或桩架上设置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观测,记录

打桩。用落锤一或单动锤打桩时,锤的最大落距不宜超过1m;用柴油锤打桩时,应使锤跳动正常。

打桩应重锤低击,锤重的选择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的类型、结构、密集程度及施工条件来选用。

打桩顺序根据基础的设计标高,先深后浅;依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由于桩的密集程度不同,可自中间向两个方向对称进行或向四周进行,也可由一侧向单一方向进行。

接桩:

桩长不够的情况下,采用焊接接桩,其预埋件表面应清洁;上下节之间的间隙应用铁片垫实焊牢;焊接时,应采取措施,减少焊缝变形。焊缝应连续焊满。

接桩时,一般在距地面1m左右进行。上下节桩的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10mm,节点弯曲,高不得大于1‰桩长。

接桩处入土前,应对外露铁件,再次补刷防腐漆。

送桩。设计要求送桩时,则送桩的中心线应与桩心混合一致,方能进行送桩。若桩顶不平可用麻袋或厚纸垫平。送桩留下的桩孔应立即回填密实。

检查验收。每根桩已打到贯入深度要求,而桩尖标高进入持力层接近设计标高时,或打至设计标高时,应进行中间验收在进行控制时,一般要求最后三次十锤的平均贯入度,不大于贯入的数值,或以桩尖打至设计标高来控制,符合设计要求后,填好施工记录。然后移桩机到新桩位。如打桩发生与要求相差较大时,应经有关单位研究处理。

打桩过程中遇见下列情况应暂停,并及时与有关单位研究处理。

贯入度剧变;

桩身突然发生倾斜;

桩顶或桩身出现严重裂缝或破碎。

待全部桩打完后,开挖至设计标高,做最后检查验收,并将技术资料提交总包。

冬期在冻土区打桩有困难时,应先将冻土挖除或解冻后进行。

质量标准

保证项目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并有出厂合格证。

打桩的标高或贯入度、桩的接头节点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允许偏差项目:见如下表:

打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允许偏差

项次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

1桩中心位置偏

移有基础梁

的桩垂直基础梁的中心线方向100用经纬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

沿基础梁的中心线方向150

2桩数为1~2根或单排桩100

3桩数为3~20根d/2

4桩数多于20根边缘桩d/2

中间桩d

成品保护

桩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0%方可起吊,达到100%才可运输。

桩在起吊和搬运时必须作到吊点符合设计要求,应平稳和不得损坏。

桩的堆放应符合下列要求:

场地应平整、坚实,不得产生不均匀下沉。

垫木与吊点的位置相同,并应保持在同一平面内。

同桩号的桩应堆放在一起,桩尖应向一端。

多层垫木应上下对齐,最下层的垫木应适当加宽。堆放层数不宜超过四层。

妥善保护好桩基的轴线和标高的控制桩,不得由于碰撞和振动而位移。

打桩如发现地质资料与提供的数据不符时,应停止施工与有关单位处理。

在邻近有建筑物或岸边、斜坡上打桩时,应会同有关单位采取有效措施。施工时应随时进行观测。

打桩完毕的基坑开挖时,应制定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技术措施,防止桩压的位移和倾斜。

应注意的质量部题

预制桩必须提前订制,打桩时预制桩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并应增加养生期一个月后方准施打。

桩身断裂。由于桩身弯曲过大,强度不足及地下有障碍物等原因造成,或桩在堆放、起吊、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断裂没有发现而致。

桩顶破碎。由桩顶强度不够及钢筋网片不足、主筋距桩顶太小,或桩顶不平,施工机具选择不当等原因造成。

桩身倾斜。由于场地不平,打桩机底盘不水平或稳桩不垂直,桩尖在地下遇见硬物等原因造成。

接桩处接脱开裂。连接处表面不干净,连接

铁件不平、焊接质量不符合要求、接桩上下中心线不在同一条线上等造成。

篇2:安置房基础基础梁施工控制技术

安置房工程基础及基础梁施工控制技术

1、桩承台及基础梁土方开挖工艺流程:

确定开挖顺序坡度--机械开挖--人工修边和清底

2、桩承台及基础挖土方案:采用小型WY-60型钩机挖土,暂留30cm底土不挖,以便在抄平后,由人工挖出。在机械施工不到的地方,应配合人工随时进行开挖。抄水平线时需钉上小木橛,同时由两端中心线引桩拉通线,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以此修整槽边。最后清除槽底土方。槽底修理铲平后,进行质量检查验收。土方开挖应分成七个施工区,分区同时开挖。

3、桩头处理

破管桩头,其桩头处理方法见右图

4、桩承台模:底用C10素砼胎模,四侧采用木模,模板用木枋支撑在承台坑内的四周。

5、钢筋绑扎:工艺流程:核对钢筋半成品>钢筋绑扎>预埋管线和铁活>绑好砂浆垫块。先长轴后短轴,由一端向另一端依次进行。操作时按图纸要求划线、铺铁、穿箍、绑扎,最后成型。受力钢筋搭接接头位置应正确。其接头相互错开,上铁在跨中,下铁应尽量在支座处。所有受力钢筋和箍筋交接处全绑扎,不得跳扣。

绑砂浆垫块:底部钢筋下的砂浆垫块,一般厚度不小于50mm,间隔1m,侧面的垫块应与钢筋绑牢,不应遗漏。

6、砼浇筑方案:较密集的承台施工应按有关图纸处理。承台采用平铺法,分层进行,每层高度控制在300毫米左右。按每层浇筑高度交替浇筑,严格控制初凝时间,后层混凝土必须在前层砼初凝前复盖,通过轮流分层浇筑,加快热量散发,推迟混凝土温升峰值出现的时间和控制温升。浇筑时,砼的坍落度控制在120±20毫米,初凝时间6小时以上。

7、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在常温条件下12h内应覆盖浇水养护,浇水次数以保持混凝土湿润为宜,养护时间不少于7d。

8、土方回填:承台及地梁施工完成后要即时做好土方回填工作,回填时严格控制好填料的土质、含水量、铺土厚度(30cm)和分层夯实遍数,避免因填土质量不好而引起室外地面沉降。夯压时拟采用小型锤式打夯机分层夯实,夯迹应互相搭接,夯压来回各一遍,由质检员旁站检查是否漏夯,以确保回填质量。

四、白蚁防治措施

广州市气候温暖潮湿,适宜白蚁生长繁殖,属蚁害地区,白蚁具有种类多,密度大,危害重的特点,在防治上不可掉以轻心。我单位如荣幸中标,将在开工前,尽快与具有市建设局颁发的施工企业承建资格证书的白蚁防治单位采取以下的方案措施,以确保白蚁的防治效果。

1、施工准备

1)药剂的选择和要求

由于工程的地理位置,结构上的差异,施药及材质的处理方法不尽相同,遵循"高效、低毒、残效期长、污染小"的原则,确定采用氯丹。它同时也是国家建设部[1993]166号文件附件中提出用于白蚁预防工程的药剂。氯丹原油各异构体的有效成分应不低于60%氯丹乳剂,根据要求稀释后24小时内不得产生沉淀和分层。材料进场前首先检查药剂名称、生产厂家、剂型、浓度和出厂日期是否齐全,并应附有说明书和合格证。使用前抽样送专业检测单位复测,其测得的有效成分应与厂家所提供的数据基本相符。

2)技术人员的准备

白蚁防治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经过上岗培训,取得全国白蚁防治中心,建设部认可培训中心或广州市建设培训中心颁发培训合格证书方可上岗操作。

3)预防工程勘查

在本工程实施白蚁防治工作前,首先会同有关方面,对施工场地进行实地勘察,查看设计资料,了解业主、规范要求,调查施工场地的自然条件,制定白蚁预防施工方案。

2、土方回填

我公司在基坑土方回填时,负责场地清理,去除土壤中含纤维素的腐殖物质,保证回填土也不含上述物质,以根除白蚁种类。

3、工程施工

对本工程各个方面的土壤和地基下适宜白蚁生存的部位采用药剂进行喷洒处理形成药物屏障,隔绝白蚁通往室内的通道,防止白蚁进入房屋进行危害。具体施工技术要求如下:

1)地梁、基础底处理

垫层完工后,绑扎钢筋网之前,在垫层上喷药。要求喷洒均匀,严密附着,不留空白点。

2)侧壁处理

待做好防水层后,回填土之前,对其护壁进行药液处理喷施剂量3L/m2,喷洒高度离地面1m。

3)墙体处理

室内墙体在抹灰前进行墙施药,卫生间等经常受潮的地方是药剂处理的重点。

4)洞口处理

由土壤进入室内的通道、通讯、电力电缆、上下水管道等,其入口处周围的土壤或堵洞处均需采用"室外毒土"的方法进行处理,在管道通过的外墙洞口用1:30的药液拌和灰沙土,填堵管口四周。

5)施工缝处理

施工缝处,都要沿缝向下灌注药物,防止白蚁沿缝侵入。

6)周围处理

在回填完毕,建筑物周围基本清场后,应对建筑物周围一定地带及预备绿化带进行处理。以上所用药剂浓度除说明外均为1:50-100。

4、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本项目白蚁防治施工可以顺利进行,我公司将首先确定白蚁防治队伍的施工责任人,对工程的白蚁防治事务进行专职管理,并在整个工程施工中做到以下几点:

1)事前勘察

项目负责人在合同签署10天主动与业主联系,安排人员到工程现场进行勘察,查看有关建筑设计资料及地质勘探资料,了解原始地貌地质条件,土壤植被和水位高低状况,填写施工现场勘察登记表。

2)不漏项目

项目负责人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掌握工程的具体施工进展,绘制详细的项目进度表和施工进度表,并记录在案,并组织人员进行白蚁防治配合施工。

3)施药到位

白蚁预防施工必须对工程的底板与洞口等以及设计中指明的特定部位进行白蚁预防施工,在施工中的用药量必须达到规定的要求。

4)事后回访

白蚁防治有效期要确保15年,即保证处理过的建筑结构在15年内无蚁害。白蚁主防治施工单位要定期定人到使用单位了解情况,填写房屋白蚁预防回访表,并接受使用单位的投诉,对发现蚁患的工程及时派人免费进行灭治。

5)档案完整

建立每次施工档案资料,在施工中被其覆盖层(土壤、水泥砂浆、砼垫层等)隐蔽的部位进行施药时,作好隐蔽验收记录;整个工程施工结束后,应在隐蔽工程验收的基础上,再整理如下资料:

工程合同书(原件);

施工单位资质证明(复印件);

白蚁防治方案及有关变更

条件;

使用药剂质量证明;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药剂检测报告;

试样抽样报告。

待项目施工全部完成后由白蚁防治公司技术部归档,并各送一份给建设单位及监理公司等。

5、施工安全

预防在露天施工,必须在无雨天时进行,室内预防施工后,要防止建筑施工用水的冲洗和浸泡。

白蚁防治施工用药,施工器械在装运前均要检查,对松动的药筒盖要盖紧,凡有裂痕的盛药容器严禁使用,装卸车时做到轻搬轻放,施工器械确认完好后方准使用。

进入施工现场,所有人员必须配带安全帽,穿工作服,中长筒水鞋,胶手套,严禁穿高跟鞋,拖鞋,裙子进行施工作业,喷洒药物要带好口罩和手套,严禁抽烟和吃食物,在脚手架施工时,必须系好安全带,施工后对沾到皮肤上的药物要及时清洗。

临时堆放在施工工地的药剂,要定点存放,专人保管,出入库登记,领用人签名。施工完毕后,对盛药容器必须认真清理,注意保护场地环境不受污染。容器和工具严禁在水井、池塘里刷洗,残渣带回单位集中处理,不得随地乱泼,使用后的剩余部分交回仓库妥善保管。须及时处理的残液只能倒泼到基础墙角等预防位。

如发现各种中毒状态,立即采取措施或及时送医院抢救。

白蚁预防工程的竣工优先于建筑物的竣工,建筑物竣工时,所有施工药部位不得裸露。详细进度计划的安排随着实际土建工程计划安排再进行详细白蚁防治计划安排。

6、工程验收

1)药物取样方法

根据施工技术方案处理的范围分不同部位和不同药土深度的位置,随机取样。土壤处各取3-5特点,土壤样品重12公斤,分装于瓶中,写好标签,送专门质检单位进行检测。测定样品中的含药量以及样品中的药物对白蚁在24-48小时以内的死亡速度、死亡率和驱避率,测定后写出检测报告。

2)工程结束后,由工程部门负责组织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城建档案共同参加验收,根据预防工程的资料,现场检查情况,药物检测结果,由质检部门填写验收证明,四方共同签名。

篇3: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制

一、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

高层建筑中,由于上部荷载大,大都采用混凝土体积较大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实体结构。这种混凝土的特点是:结构截面大、混凝土强度等级高、水泥用量多,水泥水化所释放的水化热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变化和收缩作用,由此形成的温度应力是导致钢筋混凝土产生的原因。裂缝大致有两面裂缝和贯穿裂缝二种。

1.表面裂缝产生的原因是:混凝土浇筑后,水泥在水化过程产生大量水化热,使混凝土温度上升。由于混凝土表面散热快,混凝土内部散热慢,形成混凝土中心温度高,表面温度底,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强度时,混凝土会产生表面裂缝。这种裂缝危害较小,可采取加强表面抹面、保温、保湿等措施来弥补和避免。

2.贯穿裂缝产生的原因是:混凝土浇捣初期,混凝土由于水化热引起升温,浇捣数日后,混凝土逐渐降温,降温差引起的变形,混凝土多余水分蒸发引起的体积收缩变形,上述二种变形相加在受到地基和结构边界条件约束时引起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混凝土整个截面就可能产生贯穿裂缝。贯穿裂缝会影响结构整体性、防水性,钢筋锈蚀影响构耐久性,所以贯穿裂缝必须坚决控制。

综上分析,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就是要避免出现表面裂缝和坚决控制贯穿裂缝的发生。

二、大体积钢筋混凝土施工

1.标准:避免表面裂缝,不出现贯穿裂缝,经养护后达到设计强度等级和抗涌等级。基本项目中的蜂窝、孔洞、主筋露筋、缝隙夹渣层按混凝土工程的要求控制,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抗裂要求高,为此以上缺陷应从严控制。允许偏差项目按混凝土分项工程进行控制。

2.施工方法: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大大小于抗压强度,这是混凝土容易开裂的一个原因。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离散性大,它与水泥用量、水泥浆量、水灰比、粗细骨料品种、砂石含泥量、混凝土的搅拌和振捣以及养护条件有关,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创造各种条件,确保混凝土的均匀密实,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达到坚决控制贯穿裂缝出现的目的。

(1)材料质量控制:选用低热和中热的水泥品种,降低水泥的水化热。加入一定数量的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改善混凝土的粘塑性。使用外掺剂减水,推迟水化热释放速度和放热高峰。尽量选用5~40mm石子和中、粗砂来减少用水量和水泥用量,达到降低水化热的目的。控制石子含泥量不大于1%,砂子含泥量不大于2%,来增加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2)施工温度的控制:为了降低混凝土的总温升,减小结构物的内外温差,控制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也很重要。

①混凝土出机温度的控制:混凝土出机温度影响最大的是石子和水温度,砂的温度次之,水泥的温度影响最小。为此应重点控制石子的温度,气温高时,在砂、石堆场搭遮阳装置,夏季运输过程要防晒。

②混凝土浇筑温度的控制:混凝土从搅拌机出料后,经运输、卸料、浇筑、振捣、平仓等工序后的混凝土温度称为浇筑温度。浇筑温度对结构物的内外温差影响不大,但温度过高会引起较大的干缩,给混凝土浇筑带来不利。根据实践经验建议最高浇筑温度控制在40℃以下为宜,这就要选择合理的浇灌时间,完善浇筑工艺和加强养护工作。

(3)采用二次振捣工艺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对浇筑后的混凝土,在振动界限以前给予二次振捣,能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的裂缝,减少内部微裂,增加混凝土密实度,使混凝土的抗压强提高10%~20%,从而提高抗裂性。振动界限是指混凝土二次振捣的恰当时间,即混凝土经振捣后尚能恢复到塑性状态的时间。

(4)改进混凝土搅拌工艺:提高混凝土硬化后界面过渡层的结构致密,加强粘结。传统的搅拌工艺水分直接润湿石子表面,在混凝土成型和静停的过程中,形成石子表面的水腊层。在混凝土硬化后,由于水膜的存在而使界面过渡层疏松多孔,削弱了石子与硬化水泥浆之间的投料,使砂浆或净浆裹石,可以有效地防止水膜存在于石子与砂浆之间。

(5)混凝土养护:为了严格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养护是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必须切实做好。混凝土养护主要是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保温措施常伴有保湿作用,保温同时保湿能收到极好的养护效果。

①保温保湿材料选择上尽量考虑就地取材、施工方便和价格便宜。一般用的有油布、塑料薄膜、草包、锯末、炉渣、砂等不易透风的保温材料或蓄水养护。保温养护:减少混凝土表面裂缝。延长散热时间,使混凝土平均总温差所产生的拉应力小于混凝土抗拉强度,防止发生贯穿裂缝。

②保温养护:刚浇筑不久的混凝土,尚在凝固硬化阶段,水化的速度较快,适宜的潮湿条件可防止混凝土表面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混凝土在潮湿条件下,可使水泥的水化作用顺利进行,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防止贯穿裂缝发生。

(6)升、降温控制信息化施工:上述保温保湿材料厚度、升降温控制都是通过计算得到的数据,而实际施工中各种变化因素、气候因素都会影响到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的。为了摸清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的大小及不同深度温度场升降的变化规律,随时监测混凝土内部温度情况,在混凝土内不同部位埋设铜热传感器,用混凝土测定记录仪,进行施工全过程的跟踪与监测,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确保工程质量。

(7)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大体积混凝土一般具有面积大、厚度大的特点。同时由于混凝土量大,大都采用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浆量多、泌水多,所以在浇筑质量控制中有别于普通混凝土的浇筑。

①浇筑方法:一般混凝土在大面积施工时可采用分层分段踏步式推进(图2-39)。大体积泵送混凝土浇捣时由于流动度大,上口浇筑点插入振动器后,混凝土可2m高度内斜向流淌14~15m,不能形成跳步,也无法分段(图2-40)。所以一般大体积混凝土采用"分段定点、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方法。这种自然流淌形成斜坡混凝土的浇筑方法,能较好地适应泵送工艺,避免经常拆卸输送混凝土管道,提高泵送效率,简化凝土的泌水处理,并保证了上下层混凝土不超过初凝时间。

②混凝土振捣:根据泵送浇筑时自然形成一个坡度的实际情况,在每条浇筑带前、后布置二道振动器。前道振动器布置在底排钢筋处和混凝土的坡脚处,确保混凝土下部的密实;后道振动器布置在混凝土卸料点,解决上部混凝土的捣实(图2-41)。

③混凝土的泌水处理:大流动性混凝土在浇筑和振捣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浆顺混凝土坡面流到坑底随混凝土向前推进,在支模时,应在混凝土浇筑前进方向二侧模板底部留孔排出泌水和浮浆。少量来不及排出的泌水被混凝土推至基坑顶端,由顶端模板下部的预留孔据出坑外。当混凝土坡

脚接近尽端模板时,立即改变混凝土浇筑方向,由尽端往回浇,另外二侧加强混凝土的浇筑,使最后混凝土的浇筑形成四面会合,这样泌水和浮浆就在蹭开成水潭,用软轴泵及时排除。

④混凝土表面处理:大体积泵送混凝土,排除泌水和浮浆后,表面仍有较厚的水泥浆,在混凝土浇完后一定要认真处理,经4~5h左右,按标高用长括尺括平,在初凝前用滚筒来回碾压数遍,用林蟹打磨压实,待接近终凝前,用木蟹再打磨一遍,使收水裂缝团合,然后覆盖保温材料保温保湿养护。

⑤混凝土测温:将铜热传感器用绝缘胶布绑扎好,放到预定的测点位置与钢筋扎牢(一定要与钢筋隔开不能直接接触),待各个铜热传感器绑扎后,把铜热传感器的信号馈线收成一束,固定在横向钢筋下引出到机房。馈线与仪器接好后,对铜热传感进行试测,待浇筑混凝土后测试。

混凝土浇筑至中心部位时,就可开始测温,一般测温记录要求:

第1d~第5d,第2h测温一次;

第6d~第25d,每4h测温一次;

第26d~第30d,每8h测温一次;

第31d~第37d,每12h测温一次;

第38d~第60d,每24h测温一次。

测温时间延续多久,由温差决定,测温频率大小,也应由温差梯度大小确定。如温差小而稳定,可以提前结束测温。

(8)后浇带的施工:这是施工期间的临时伸缩缝,用以释放大部分变形,减少约束应力,达到控制裂缝的目的。后浇带保留时间一般不宜少于40d,在此期间内早期温差及30%以上的收缩已经完成。当地上、地下都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时,根据设计图的位置,混凝土应贯通底板、墙板、顶板整个结构,后浇带部分的钢筋应连续不断。

①后浇缝可留成企口缝、阶梯缝或平直缝,

②后浇带混凝土应在其两侧混凝土浇筑完毕,并间隔6个星期后浇筑,在此间隔期间,应保持该部位清洁。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其养护时间不应少于4个星期;

③后浇带应优先选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同原结构。施工前,原结构两侧面浮浆要凿清、形成毛面,隔夜清洗,保持湿润,并刷水泥净浆。

篇4: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

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

1、桩身断裂:

主要原因:一是桩制作时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要求,管壁厚薄不均匀,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桩尖偏离桩的纵轴线较大,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产生裂纹或断裂未被发现;二是沉桩过程中桩身发生倾斜或弯曲,或是接桩焊缝不饱满,焊后自然冷却时间不够,接桩时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了曲折;三是地质土层软硬变化或有坚硬障碍物时,把桩尖挤向一侧;四是施工场地不平、烂泥、积水多,造成压桩时机身不平稳。

防治措施:一是对桩身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桩的堆放、吊运应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二是在压桩过程中应经常观测桩身的垂直度。当桩身垂直度偏差大于1%时,应找出原因并及时纠正;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处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三是施工前应对桩位下的障碍物进行清理;四是应保证施工场地平整坚实。

2、沉桩达不到设计要求:

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地质勘察报告中未能特别强调浅层障碍物及局部的土层分布深度和性质,导致沉桩时遇到老基础、大孤石,硬塑老粘土和非常密实砂层、沙砾石层等无法施工;二是桩机及配重太小或太大,使桩沉不到或沉过设计要求的控制标高。

防治措施:一是探明工程地质情况,必要时应作补勘,正确选择持力层或标高;二是选用的桩机大小应与设计要求、桩径、桩长及地质情况相匹配。

3、桩顶位移:

主要原因:一是测量定位放线不准,桩位偏差较大;二是桩数较多、桩间距较小,或是压桩线路选定不合理,产生挤土效应土体向上隆起,引起相邻的桩身上浮;三是土方开挖方法及顺序不正确,引起桩身倾斜。

预防措施:一是认真按设计图纸放好桩位,设置明显标志,并做好复查工作;二是选择合理的压桩路线,出现桩身上浮情况应对桩进行复压;三是制订合理的制定合理的基坑开挖施工方案和施工程序。压桩期间不得同时开挖基坑,待压桩完毕后相隔适当时间方可开挖;基坑开挖注意有一定排水措施,留置边坡;基坑边缘顶部地带不得堆土及其他重物,基坑较深应分层开挖。

4、小结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工程质量主要取决于二个方面:一是管桩本身制作质量,二是压桩施工质量。只要我们严格把握住管桩进场质量关,遵守压桩施工操作规程,精心施工,就一定能够减少和避免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篇5:预应力管桩施工对周围建筑物的防护措施

预应力管桩施工对周围建筑物的防护措施

预应力管桩施工时会产生挤土效应,随着桩的沉入,地层中的土体产生位移变形,土体中不同形态的水和气体被排出形成超静孔隙水压力,产生垂直向上隆起位移和水平方向挤土位移,对其影响范围内的地面围墙、道路、住宅等建筑物产生影响。采用静压施工时由于桩机重很大,施工区不会隆土,挤土应力主要向四周扩散。本工程距离周围建筑物较近,压桩施工挤土应力会对其产生一定影响。根据设计工程桩抗土置换量和地质土层特性,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1、控制压桩速率

在靠近建筑物的一排桩,适当控制日压桩速率,安排最高日压桩量15根以内,以降低超静孔隙压力的增量。必要时在外围设置应力释放孔。

2、加强监测

及时监测驳坎及周围建筑物是否有异常现象,如发现有挤土、位移现象发生将及时在相应位置设置单排应力释放孔。

在管桩施工过程中,以15m间距测施工现场地表的标高,并记录。及时监测场地内土体标高的变化,以指导桩基施工的压桩速度。防止压桩过快导致周边建筑物受挤土影响造成危害。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