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好和平基金会工作人员考核奖惩制度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友好和平基金会工作人员考核奖惩制度

编辑:制度大全2019-06-04

友好和平基金会工作人员考核奖惩制度

为科学规范管理基金会,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形成激励竞争机制和营造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参照国家《公务员奖励规定》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考核内容和标准

围绕工作目标与任务,考核工作人员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综合能力素质,重点考核思想品德和工作实绩。

(一)考核内容分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

德:指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表现。

能:指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

勤:指勤奋敬业和工作态度。

绩:指工作数量、质量、效率和贡献。

廉:指工作务实、清廉,不谋私利。

(二)考核标准以工作人员的职位(岗位)、职责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为基本依据。

二、考核办法

采取年终考核制。

(一)自我总结。即被考核人对职位(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和年度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书面总结,填写《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登记表》。

(二)述职测评。工作人员的述职测评由基金会领导班子统一安排时间,集中进行述职测评。实行自我评价、群众评价、领导评议的综合测评方式。

正、副秘书长的测评采取自我述职、理事长评议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的测评方法。正、副秘书长述职测评应有业务主管单位人员、理事长和基金会全体工作人员参加,进行术职和综合考评,考评采取不计名投票方式。

(三)考核等次的确定

1.考核等次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

优秀等次的人数比例,应掌握在参加考核总人数(除正、副秘书长外)的20%以内。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年度考核一般应确定为基本称职(基本合格)等次:

(1)无正当理由连续矿工3天或一年内累计超过10天的;事假连续15天或一年内累计超过45天的;病假连续30天或一年内累计超过90天的;

(2)无正当理由拒绝参加工作人员基本素质教育培训或参加工作人员培训考试不合格的;

(3)因直接责任事故造成公共财物或他人财物损失价值达到1.5万元以上并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的;

(4)工作责任心不强,责任差错在两次以上并造成不良后果的;

(5)上班时间经常脱岗、串门、网上聊天、打游戏、搬弄是非、破坏团结、影响工作,经查证情况属实的;

(6)工作效率低,办事拖拉、推诿,服务态度不好,违反工作程序,在工作中被投诉两次以上且情况属实的;

(7)当年度受行政警告处分、党内警告处分的;

(8)其他应确定为基本称职(基本合格)等次的。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年度考核一般应确定为不称职(不合格)等次:

(1)年度考核民主测评基本称职、不称职票数达40%以上,其中不称职票数占20%以上的;

(2)作风散漫、纪律松驰、经常迟到早退或上班时间经常办私事,经领导两次以上正式谈话、批评教育仍不改进的;

(3)无正当理由拒绝参加平时考核、年度考核、经教育仍拒绝参加考核的;

(4)在公众场合散布有损党和政府形象的言论,造成不良影响的;

(5)在外事活动或业务工作中做出有损国家荣誉及尊严的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的;

(6)有贪污、盗窃、行贿、受贿、威胁、敲诈行为的,或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或他人谋取私利的;

(7)因打架、酗酒闹事等严重违反社会公德,被有关部门处罚或告知本单位的;

(8)参与赌博、迷信、色情等活动,被有关部门处罚或告知本单位的;

(9)因主观原因完不成本职工作任务或达不到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要求的;

(10)因责任事故造成公共财物或他人财物损失达到3万元以上并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的;

(11)工作责任心不强,责任差错在三次以上并造成不良后果的;

(12)弄虚作假骗取荣誉,或虚报、谎报成绩欺骗领导、群众,经查情况属实,造成不良影响的;

(13)在政治是非问题上立场动摇,参加非法组织或非法活动的;

(14)在工作中吃、拿、卡、要,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且情况属实的;

(15)工作效率低,办事拖拉、推诿,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或被投诉三次以上且情况属实的;

(16)当年受党内严重警告处分,错误性质较重的;

(17)其他应确定为不称职(不合格)等次的。

三、奖惩办法

(一)对当年考核被确定为优秀等级的工作人员给予嘉奖,发放一次性奖励金800元;对连续三年考核被确定为优秀的工作人员晋一级工资。

(二)对考核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的工作人员,给予第十三个月工资的奖励。

(三)对考核被确定为基本称职的工作人员,不享受第十三个月工资的奖励。

(四)对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的工作人员,降一级使用,相应的工资级别也将作出调整,不享受第十三个月工资的奖励。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工作人员将予以辞退。

四、本办法经4届6次理事会批准生效,最终解释权归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理事会。

篇2:友好和平基金会工作人员聘任制度

友好和平基金会工作人员聘任制度

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创办并作为业务主管单位。基金会理事长、秘书长、副秘书长由业务主管单位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派出干部并经基金会理事会通过后任命。根据工作需要,基金会其他工作人员采取聘任制。

一、聘用制度的基本原则

(一)基金会工作人员的聘用制度,应坚持贯彻《基金会管理条例》及《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二)聘任工作人员须经决定。

二、全面实行公开招聘制度

为了规范用人行为,基金会所有工作岗位,除涉密岗位确需使用其他方法选拔人员以外,均实行公开招聘。

三、规范人员聘用程序

为了保证人员聘用工作公平、公正,提高工作效率,人员聘用的基本程序是:

(一)基金会网站、微博、微信和全国友协网站或其他方式发布招聘信息;

(二)整理、筛选应聘人员情况;

(三)必要时请业务主管单位相关部门协助考试;

(四)由理事长批准任用;

(五)与受聘人员签订劳动合同;

(六)聘用合同期满,岗位需要、本人愿意、考核合格的可以续签聘用合同;

(七)人员聘用实行回避制度。受聘人员凡与基金会负责人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者近姻亲关系的不得被聘用从事基金会负责人的秘书或者人事、财务、纪律检查岗位的工作,也不得在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岗位工作。

四、规范聘用合同内容

(一)聘用合同由基金会理事长或委托人与受聘人员以书面形式订立。聘用合同必须明确工作任期、工作职责、工作纪律、工资福利、国家规定的各种保险等,保证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

(二)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在聘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培训和继续教育、解聘等条款;

(三)基金会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一般不超过3个月,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被聘人员为应届毕业生的,试用期可以延长至12个月。试用期应包括在聘用合同期限内。

五、建立和完善考核制度

(一)基金会对受聘人员的工作情况实行年度考核,必要时,还可以增加聘期考核;

(二)考核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实行领导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考核工作实绩与考核工作态度相统一的方法;

(三)考核的内容应当与岗位的实际需要相符合;

(四)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4个等次

(五)考核结果是续聘、解聘或者调整岗位的依据。受聘人员年度考核或者聘期考核不合格的,聘用单位可以调整该受聘人员的岗位或者安排其离岗接受必要的培训后调整岗位。岗位变化后,应当相应改变该受聘人员的岗位工资待遇,并对其聘用合同作相应变更。受聘人员无正当理由不同意变更的,聘用单位有权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但应当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拟被解聘人员。

六、规范解聘辞聘制度

(一)基金会和受聘人员双方经协商一致,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二)受聘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基金会可以随时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

1.连续旷工超过10个工作日或者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20个工作日的;

2.未经聘用单位同意,擅自出国或者出国逾期不归的;

3.违反工作规定或者操作规程,发生责任事故,或者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

4.严重扰乱工作秩序,致使基金会及属下机构工作不能正常进行的;

5.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收监执行的,或者被劳动教养的;

6.对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本岗位要求又不同意单位调整其工作岗位的。

(三)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受聘人员可以随时通知基金会解除合同:

1.在试用期内的;

2.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3.未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的;

4.未依法为受聘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七、本制度未尽事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执行。

篇3:友好和平基金会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友好和平基金会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为加强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制度建设,根据《基金会管理条例》和《基金会章程》,特制定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一、下列重大事项需向理事会报告,并按有关要求报民政部备案。

(一)制定、修改章程;

(二)选举、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聘请名誉职务;

(三)决定由秘书长提名的副秘书长、财务会计的聘任,表彰爱心单位与奖励对基金会有贡献人员;

(四)重大募捐、投资、建设或资助项目、资金运作(100万以上);

(五)年度收支预算及决算审定;

(六)向媒体公布基金会年度工作计划、项目执行情况、会计审计报告等;

(七)决定设立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

(八)决定本会的分立、合并和终止。

二、下列活动需要以书面形式向主管单位报告,经许可后方可实施。

(一)大型募捐、义卖、义演等筹资活动;

(二)与外单位联合举办大型公益慈善活动;

(三)举办大型经济、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卫生、环保论坛;

(四)大型培训咨询活动。

三、下列涉外活动需按照外事审批权限报告有关主管部门。

(一)一般涉外活动要以书面形式上报全国友协,经批准方可立项实施。内含副部级以上人员需按国务院相关规定依程序报批;

(二)大型涉外文化活动,包括展览、演唱会等需报文化部批准;

(三)涉及港、澳、台的活动,应根据审批权限上报相关国家主管单位审批。

四、重大事项报告程序。

(一)实行逐级上报制度。凡重大事项本级无权决定的,要逐级报告,不得超越权限;

(二)凡需要报告的重大事项由报告部门或个人用书面、口头或其他形式报告,要做到事前有请示,事后有报告;

(三)重大突发事件必须在第一时间报告主管领导,来不及报送详细情况的,可先初报,然后根据事态进展和处理情况做到随时进行续报。

篇4:友好和平基金会内部管理办法

友好和平基金会内部管理办法

为认真落实《基金会管理条例》和《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章程》,使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内部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特制定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内部管理办法。

本“办法”解释权属于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

第一章会议制度

基金会实行理事会、监事会议制度、专题会议和日常办公例会制度。

(一)理事会会议

1.理事会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二次,原则上在上半年和下半年各开一次,特殊情况下可提前、推迟或增加召开。

2.理事会会议须三分之二以上理事出席会议方能召开,如有重大事项或三分之一以上理事提议,也应召开理事会议。参加理事会的人员包括:名誉会长、名誉副会长、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理事、监事等。理事会会议决议须超过与会理事的半数通过方为有效。

3.理事会会议由理事长或理事长授权秘书长负责召集和主持。

4.理事会会议主要任务是:

(1)制定、修改章程;

(2)选举、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讨论通过新理事;

(3)决定重大业务计划,包括基金募集、管理和使用计划;

(4)审定年度收支预算及决算;

(5)审议、修订内部管理制度;

(6)决定设立基金会分支机构、代表机构;

(7)听取、审议理事长工作报告;

(8)决定基金会的分立、合并或终止;

(9)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5.理事会会议应形成会议“记录”、“纪要”并经与会理事签名,通晓全体理事。

6.理事会会议前,秘书处要做好提供会议讨论内容的材料准备工作,重要议题应在会前征求理事的意见。

(二)监事会会议

1.监事会会议议原则上每年召开两次,会议由监事会主席主持,全体监事参加,必要时邀请理事会有关人员参加。

2.监事会会议的召开及其决议的通过采取“两个复杂多数”的原则。

3.监事会会议主要依据《基金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基金会章程》规定的程序,审核基金会财务和会计资料,监督理事会遵守法律和章程的情况,向理事会提出质询和建议,听取秘书处有关情况的汇报,并向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以及税务、会计主管部门反映情况。

4.监事会会议应形成会议“纪要”,必要时,应将讨论和研究的问题向基金会理事长或理事会及有关部门通报。

(三)专题会议

专题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部门在工作中涉及面较大的某个重要问题。会议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本基金会专项工作的部署和落实;协调、及处理专项工作中的重要事务。

专题会议由理事长、秘书长或副秘书长召集和主持,相关业务部门和有关负责人参加。专题会议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会议的组织、记录、纪要由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会议纪要由秘书长审核后作为档案由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保管。

(四)日常办公例会

日常办公例会根据各部门工作需要,可随时召开,但要确保每两周至少召开一次,由秘书长或部门负责人召集和主持。主要内容为通报现有公益项目、其他事项进展情况;通报即将开展的公益活动及重要事项;协调和解决相关问题。

第二章秘书处工作制度

秘书处作为基金会常设办事机构,为本会的行政和协调机构,在理事会闭会期间,在秘书长领导下承办基金会日常工作,对理事会和理事长负责。

(一)机构设置

秘书处工作分五个部门管理:办公室、财务部、法务部、项目部、信息宣传部,分别由秘书长和副秘书长分工负责,分工不分家,大型活动需要时,不分岗位,全体参加。

1.办公室工作任务是:

(1)负责文电处理、档案管理;

(2)承担理事会等重要会议的组织筹备工作,起草有关报告和文件;

(3)负责日常接待咨询工作;

(4)各类证书、纪念品的制作及发放工作;

(5)负责后勤保障、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和安全保密工作;

(6)负责综合协调日常事务性工作;

(7)办理理事、监事人选的增补和协调事宜;

(8)制定基金会工作人员培训计划和组织实施;

(9)其他临时性工作。

2.财务部工作任务是:

(1)负责财务管理、基金运作和资金安全增值工作;

(2)负责编制年度预算、决算及其实施;

(3)负责对现金收、付业务进行核算、检查与监督;

(4)负责财政、金融信息和市场情况的调研,为基金安全增值提供决策参考;

(5)根据监事要求,提供相关资料;

(6)负责接收捐赠和专项基金的使用工作,建立完整的捐赠和资金使用档案,使每一项资金的捐赠与使用都有案可查。定期向捐资人提供协议执行情况,实行透明管理,让捐赠人满意放心;

(7)及时与民政部门、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联络,掌握政策变化,向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

(8)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3.法务部工作任务是:

(1)负责各项协议的审查;

(2)把控项目运作的法律风险;

(3)与捐赠及合作方探讨项目可行性分析;

(4)其他一切涉及法律的事项;

(5)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4.项目部工作任务是:

(1)负责项目开发和实施工作;

(2)负责基金会对国内外的宣传工作,各类宣传用品的制作和发放;

(3)负责外事活动的协调工作;

(4)负责合作协议的洽谈和跟踪办理;

(5)负责项目大事记收集、整理工作;

(6)加强项目信息收集和资料积累,完善基金会工作档案;

(7)募资工作;

(8)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5.信息宣传部工作任务是:

(1)负责项目大事记的归总、上传工作;

(2)负责项目活动的媒体联系;

(3)负责网站维护管理;

(4)负责网站内容信息的搜集、整理,内容包括重大事务、外事活动、访问考察活动、访华团考察活动、重要出访活动等信息;

(5)及时对各部门提供的信息,进行统一分类、整理、汇总成发布稿件并按照程序审批后发布。对于登录信息,要及时存档备查;

(6)应按照规定及时对基金会网站进行管理、维护与更新,保证信息及时性、通达性、有效性。有关设备要定期巡检,保证网站每天24小时正常开通运转,以方便公众访问;

(7)负责对服务器和网站进行定期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黑客利用系统漏洞和弱点非法入侵;

(8)其他临时性工作。

(二)秘书处工作人员守则

1.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依据《基金会管理条例》和《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章程》及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有关规定为理事会当好“参谋”。

2.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努力提高政治、业务水平。

3.坚持以人为本,竭力为捐资单位、个人和友好和平发展事业服务。

4.严守工作纪律,按时上下班,重大事项必须请示报告,个人不得擅自主张,不得随意对外表态,严格遵守保密规定。

5.团结友爱,分工协作,本分做人,踏实做事;文明礼貌,廉洁自律。

(三)加强信息收集和资料积累,完善基金会工作档案;发挥网络作用,重大活动及时上网公布;加强与理事和新闻媒体的沟通。

(四)根据监事要求,提供相关资料。

(五)办理理事、监事人选的增补和协调事宜。

(六)建立请示汇报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下列重大问题,须书面向理事长请示:基金募集、基金运作、项目资助、接待来访、组团出访、国内出差、年度赞助计划、年终工作总结、年度预算决算、非计划内单项重大支出、人事问题等。

(七)休假制度。

1.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基金会严格执行国家年休假制度,年休假本着统筹安排兼顾职工意愿原则,可在1个年度内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但不跨年度安排。为保障工作有序开展,休年休假要提前10个工作日以书面表格形式向部门负责人提出并报秘书长同意后方可。具体年休假标准为:

(1)入基金会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

(2)入基金会累计工作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

(3)入基金会累计工作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4)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

(1)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

(2)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

(3)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

(4)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

(5)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2.事假、病假制度。事假不得先斩后奏,休3天以内须经分管副秘书长同意,7天须经秘书长同意,7天以上须报理事长同意;病假须提供正规医院出具的病假证明,特殊情况可于病假中或病假后提供。

第三章各级人员工作职责

(一)理事长职责

1.理事长是基金会的法人代表,领导基金会的全面工作。

2.召集和主持理事会会议。

3.检查理事会决议的落实情况。

4.代表基金会签署重要文件。

5.审批限额以上及预算外的开支,检查财务收支情况。

6.章程和理事会赋予的其他职责。

(二)秘书长职责

1.秘书长在理事长领导下开展工作,按照《章程》规定行使权力,并经理事长授权审批基金会财务收支工作(本“办法”经党组批准或理事会通过视为授权)。

2.主持基金会日常工作,组织实施理事会决议、决定。

3.参与基金会重大事项的决策。

4.协助理事长对基金会进行管理。

5.组织起草需提交理事会议的各项工作计划、方案、制度和工作总结。

6.根据《基金会年度检查办法》,组织起草上一年度的年度工作报告。

7.筹备召开理事会的各项工作。

8.完成理事长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副秘书长职责

1.协助秘书长工作。

2.做好基金运作和项目开发实施工作。

3.做好本“办法”第五章(一)、(二)款中的工作。

4.做好为理事会会议和年度工作报告提供分管工作的情况素材工作。

5.完成秘书长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会计职责

1.认真学习和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各种财经政策、纪律和有关财务制度。

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设置各种会计帐薄、科目,并依法进行会计核算。

3.根据年度收支预算,控制资金使用。

4.负责填制和审核收支凭证,监督和抵制一切不符合财经政策和纪律的收支凭证。

5.及时整理财务凭证,认真清理基金会的财务收支帐目,及时编制会计报表,月末向秘书长报告当月财务收支情况。

6.建立会计凭证、帐薄表册、财务文件、会计报表等档案,资料分月装订,年终建档,妥善保管,未经批准不得销毁;妥善保管财务专用印章、法人代表名章,并按规定使用印章。

7.会计人员调离或因故离职,应将经手会计凭证、帐册、文件资料及未了事项如实移交,并由会计主管人员或主管领导负责监交;移交人、接交人等均要在移交清册上签字。

8.财政、银行、审计、税务等部门及上级机关检查基金会有关财务情况,需抽查会计资料时,经理事长或秘书长同意后,会计人员应如实反映有关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9.注意了解国家财经政策,观察金融市场动向,跟踪本基金会资金运作市场情况,保证资金运作安全,并及时提出调整资金运作建议,供决策参考。

(五)出纳员职责

1.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国家的财经政策、法规和有关的财务制度,不断提高政策和业务水平。

2.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认真审核报销单据和支出原始凭证,必须有经手人签字和相关领导审批同意,并核对领导审批权限,对违反财经规定的应拒绝办理。

3.坚持原始凭证逐日登记入帐,并及时掌握银行存款数额,所有帐目必须数字准确、摘要清楚、填写工整。

4.贯彻执行银行结算制度和货币管理制度,财务印鉴必须与会计分管,不得签发空头支票,签发一切支票和现金借出,必须办理审批手续。

5.严格执行安全制度,认真管理好现金、空白支票、空白收据及其他有价证券,库存现金超过银行规定限额,应及时存入银行,不得转借和坐支,不得“白条”抵库,更不得贪污挪用。违反制度造成损失,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6.负责固定资产的登记、立档工作。

(六)办公室人员职责

1.负责基金会文件保管,做好文件收发、催办、归档等工作。

2.负责办公用品、礼品的采购和管理,不得假公济私。

3.负责接洽来人来访,并做好上传下达工作。

4.负责资料上报工作。

5.负责基金会的各种文字材料的整理、装订和保存。

6.负责基金会有关资料的网上操作。

7.负责基金会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管理工作.

8.负责办公室其他日常行政工作。

9.完成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

(七)业务人员职责

1.募资工作。

2.负责项目开发和实施工作。

3.负责外事活动的协调工作。

4.负责合作协议的洽谈和跟踪办理。

5.负责项目大事记收集、上传工作。

6.网站维护管理。

7.各项协议的审核及项目运作的风险把控。

8.领导布置的其他工作任务。

第四章公文管理制度

(一)收文管理

1.基金会收到公文、函件后,由专职人员统一登记并报送秘书长阅处,涉及重大问题的公文,由秘书长报送理事长审批。

2.报批文件应明确提出处理意见。

3.一份文件或一个项目的多份文件在处理完毕后,要及时收集齐全存档。

(二)发文管理

1.以基金会名义发文,由理事长签发;以基金会名义发便函,由理事长或理事长授权秘书长签发。

2.对外公文代表一个单位的形象,要求公文格式正确、文字精练、语言通顺、打印整齐。

3.以基金会发出的所有文件必须用印。

4.重要和涉密文件收文单位在本市的可以通过机要交换或直接送达,外省市的可通过机要交换或使用特快专递邮寄,并电话跟踪收件情况。

5.所有发文的原始批件都要留存归档。

(三)公文处理办法

为进一步规范本基金会公文处理工作,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的有关规定及《全国友协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工作情况,特制定本办法。办法中涉及的具体公文字体、字号、模版请参阅《全国友协机关公文处理办法》(2012版)中具体规定。

1.公文种类

本基金会公文种类有决议、决定、通知、报告、请示、函、接待计划、简报、谈话参考、电报、记录、纪要。

(1)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2)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3)通知。传达需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

(4)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5)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6)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函的格式同通知格式。

(7)接待计划。适用于对来访团组各项接待事务进行合理安排。

(8)简报。适用于对组织的公益活动有关情况进行不同种类、不同重要程度、不同发放范围的文字汇报。

(9)谈话参考。适用于领导人会见重要人士、举行会谈时的谈话参考资料。

(10)电报。分明电和密电。适用于向有关单位快速通报有关情况、征求意见。

(11)记录。适用于会议、会谈、会见,如实详尽反映会议情况。

(12)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

2.公文格式

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等组成。

(1)份号。同一件公文印制若干份时每份公文的顺序编号,涉密公文一定要标注份号。用6位3号黑体阿拉伯数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1行。发文时必须登记公文发往单位以及与其对应的号码段。

(2)密级和保密期限。涉及国家秘密的公文必须标明密级。非涉密公文在履行公布程序之前也要做好安全保密工作,禁止未经批准就挂在网上。

本基金会公文最高密级为“机密”;保密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特殊情况例外。密级和保密期限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2行,保密期限中的数字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密级和保密期限中间用“★”隔开。

(3)紧急程度。紧急公文应当根据紧急程度分别标注“特急”“加急”,电报根据紧急程度分别标注“特提”“特急”“加急”“平急”。公文(不含电报)的紧急程度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如需同时标注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依次自上而下排列。

(4)发文字号。由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组成。根据文种需要,使用3号仿宋字,标注在文件的适当位置。

(5)签发人。上报公文应当标准签发人姓名,体现机关负责人应对对所签发的公文负责。“签发人”使用3号仿宋字,姓名使用3号楷体字,右空1字标注在红色分隔线上方。

(6)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使用2号加粗宋体字编排于红色分隔线下空2行位置。

(7)主送机关。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应当使用机关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报关外交部的公文不写主送机关。使用3号仿宋字编排于标题下空1行位置,居左顶格,回行时仍顶格,最后一个机关名称后面标全角冒号。

(8)正文。公文的主体,用来表述公文的内容。公文首页需显示正文,首个盖章页应当显示正文。正文用3号仿宋字编排于主送机关名称下1行。

(9)附件说明。公文如有附件,应在正文中涉及附件内容处加括号注明(见附件)或(附后),并使用3号仿宋字在正文下空1行左空2字位置编排“附件”二字。后标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单一附件不标顺序号。

(10)发文机关署名。发机关名义发文应署: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或全国友协,以基金会名义发文应署: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

(11)成文日期。署会议通过或者发文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联合行文时,署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

(12)印章。公文中有发文机关署名的,应当加盖发文机关印章,并与署名机关相符。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公文和电报可以不加盖印章。

篇5:友好和平基金会差旅费管理办法

友好和平基金会差旅费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国内差旅费管理,推进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根据财政部印发的《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财行〔2013〕531号)并参照《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差旅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结合基金会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差旅费是指工作人员临时到常驻地以外地区公务出差所发生的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和市内交通费。

第三条建立健全公务出差审批制度。出差必须按规定报经有关领导批准,从严控制出差人数和天数;严格差旅费预算管理,控制差旅费支出规模;严禁无实质内容、无明确公务目的的差旅活动,严禁以任何名义和方式变相旅游,严禁异地部门间无实质内容的学习交流和考察调研。

第二章城市间交通费

第四条城市间交通费是指工作人员因公到常驻地以外地区出差乘坐火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所发生的费用。

第五条出差人员应当按规定等级乘坐交通工具。乘坐交通工具的等级见下表:

(略)

部级及相当职务人员出差,因工作需要,随行一人可乘坐同等级交通工具。

未按规定等级乘坐交通工具的,超支部分由个人自理。

第六条到出差目的地有多种交通工具可选择时,出差人员在不影响公务、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应当选乘经济便捷的交通工具。

第七条乘坐飞机的,民航发展基金、燃油附加费可以凭据报销。

第八条乘坐飞机、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的,每人次可以购买交通意外保险一份。所在单位统一购买交通意外保险的,不再重复购买。

第三章住宿费

第九条住宿费是指工作人员因公出差期间入住宾馆(包括饭店、招待所,下同)发生的房租费用。

第十条财政部分地区制定住宿费限额标准,并统一发布作为中央单位工作人员到相关地区出差的住宿费限额标准。

对于住宿价格季节性变化明显的城市,住宿费限额标准在旺季可适当上浮一定比例,具体规定由财政部另行发布。

第十一条部级及相当职务人员住普通套间,司局级及以下人员住单间或标准间。

第十二条出差人员应当在职务级别对应的住宿费标准限额内,选择安全、经济、便捷的宾馆住宿。

第四章伙食补助费

第十三条伙食补助费是指对工作人员在因公出差期间给予的伙食补助费用。

第十四条伙食补助费按出差自然(日历)天数计算,按规定标准包干使用。

第十五条财政部分地区制定伙食补助费标准,并统一发布作为中央单位工作人员到相关地区出差的伙食补助费标准。

第十六条出差人员应当自行用餐。凡由接待单位统一安排用餐的,应当向接待单位交纳伙食费。

第五章市内交通费

第十七条市内交通费是指工作人员因公出差期间发生的市内交通费用。

第十八条市内交通费按出差自然(日历)天数计算,每人每天80元包干使用。

第十九条出差人员由接待单位或其他单位提供交通工具的,应向接待单位或其他单位交纳相关费用。

第六章报销管理

第二十条出差人员应当严格按规定开支差旅费,费用由基金会承担,不得向下级单位、企业或其他单位转嫁。

第二十一条城市间交通费按乘坐交通工具的等级凭据报销,订票费、经批准发生的签转或退票费、交通意外保险费凭据报销。

住宿费在标准限额之内凭发票据实报销。

伙食补助费按出差目的地的标准报销,在途期间的伙食补助费按当天最后到达目的地的标准报销。

市内交通费按规定标准报销。

未按规定开支差旅费的,超支部分由个人自理。

第二十二条工作人员出差结束后应当及时办理报销手续。差旅费报销时应当提供出差审批单、机票、车票、住宿费发票等凭证。

第二十三条财务部门应当严格按规定审核差旅费开支,对未经批准出差以及超范围、超标准开支的费用不予报销。

实际发生住宿而无住宿费发票的,不得报销住宿费以及城市间交通费、伙食补助费和市内交通费。

第七章监督问责

第二十四条强化工作人员出差活动和经费报销的内控管理,严格出差、差旅费预算的审批制度。相关领导、财务人员等对差旅费报销进行审核把关,确保票据来源合法,内容真实完整、合规。对未经批准擅自出差、不按规定开支和报销差旅费的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各单位应当自觉接受审计部门对出差活动及相关经费支出的审计监督。

第二十五条财政部、民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对基金会差旅费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主要内容包括:

(一)单位差旅审批制度是否健全,出差活动是否按规定履行审批手续;

(二)差旅费开支范围和标准是否符合规定;

(三)差旅费报销是否符合规定;

(四)是否向下级单位、企业或其他单位转嫁差旅费;

(五)差旅费管理和使用的其他情况。

第二十六条出差人员不得向接待单位提出正常公务活动以外的要求,不得在出差期间接受违反规定用公款支付的宴请、游览和非工作需要的参观,不得接受礼品、礼金和土特产品等。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一)单位无出差审批制度或出差审批控制不严的;

(二)虚报冒领差旅费的;

(三)擅自扩大差旅费开支范围和提高开支标准的;

(四)不按规定报销差旅费的;

(五)转嫁差旅费的;

(六)其他违反本办法行为的。

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的,由财政部会、民政部会同有关部门责令改正,违规资金应予追回,并视情况予以通报。对直接责任人和相关负责人,报请其所在单位按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涉嫌违法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八条工作人员外出参加会议、培训,举办单位统一安排食宿的,会议、培训期间的食宿费和市内交通费由会议、培训举办单位按规定统一开支;往返会议、培训地点的差旅费按照规定报销。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附表:1.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住宿费和伙食补助费标准表

2.中央和国家机关国内差旅住宿费标准调整表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