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价管理制度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价管理制度

编辑:制度大全2019-05-07

1、目的

为实现公司的安全生产,做到事前预防,达到消除减少危害、控制预防的目的。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遏止事故,避免人身财产的伤害和工作环境破坏。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安全生产风险辨识额评价评价管理工作。

3、危险源辨识

(1)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可分为直观经验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两大类.

(2)常见危险、危害因素为易燃易爆物质、腐蚀和腐蚀性物质、生产性毒物、生产性粉尘、噪声、振动、辐射、高低温、采光与照明等.

(3)危险、危害因素的识别要全面、有序地进行,禁止漏项,按规定以厂址、总平面布置、道路及运输、建筑物、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装置、作业环境、安全管理措施等顺序和方面进行.

(4)重大危险源辨识申报登记工作须按国家标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一2009)进行.

4、评价方法

(1)工作危害分析法

工作危害分析法:从作业活动清单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该方法是针对作业活动而进行的评价。

(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安全检查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工艺、作业场所或操作规程的分析。

5、评价时机

常规活动每年一次,非常规活动开始之前.

6、评价准则

采用风险度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的评价法,具体评价准则规定为: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等级

标准

5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4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3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类似事故或事件。

2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事故或事件。

1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

等级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人员

财产损失

/万元

停工

公司形象

5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死亡

>50

部分装置(>2套)或设备停工

重大国际国内影响

4

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

丧失劳动能力

>25

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

行业内、省内影响

3

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

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

>10

1套装置停工或设备

地区影响

2

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

轻微受伤、间歇不服

<10

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

公司及周边范围

1

完全符合

无伤亡

无损失

没有停工

形象没有受损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R

风险度

等级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实施期限

20-25

巨大风险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立刻

15-16

重大风险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立即或近期整改

9-12

中等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2年内治理

4-8

可接受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

有条件、有经费

时治理

<4

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

7、评价组织

评价活动是由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进行评价

公司的各级管理人员应参与风险评价工作,岗位员工要积极辅助风险评价和参与风险控制工作。

8、其它要求

根据评价结果,确定重大风险,并制定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评价出的重大隐患项目,应建立档案和整改计划。

风险评价的结果由各部门组织从业人员学习,掌握岗位和作业中存在的风险和控制措施。

按照实际情况不断完善风险评价的内容。

9、附则

8.1?本制度自批准之日起实施。

篇2: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

1.管理职责1.1项目部安全保障体系小组建立符合本项目部实际状况的危险源辨识制度,负责指导检查各施工工地危险源辨识工作,并制定相关控制措施。2.内容及要求2.1危险源辨识的主要范围危险源辨识覆盖企业生产活动、产品或服务活动的全过程,包括:1)作业地质及环境条件。2)作业场所平面分布。3)建(构)筑物。4)采购服务过程。5)作业设备、装置。6)粉尘、毒物、噪声、振动、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场所。7)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8)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人机工程学因素等。2.2危险源辨识条件2.2.1辨识时应充分考虑三种状态,即:1)正常态:指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按照其工作任务连续长时间进行工作的状态2)异常态:指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周期性或临时性的进行工作的状态,如设备的开启、停止、维修等。3)紧急态:指发生火灾、爆炸、人员伤亡等状态或其发生的临界状态。2.2.2辨识时应充分考虑三种时态,即:1)过去:指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过去的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人身伤害事故2)现在:指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现在的安全控制状态。3)将来:指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或设备等在发生改进、报废、退役等活动时产生的安全控制状态变化。2.2.3六种能量逸散类型,即:动能、势能、电能、物理能、化学能、生物能。2.2.4四种事故起因,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缺陷、管理缺陷。2.3危险源辨识方法2.3.1进行危险源辨识所必须的知识和经验。1)关于对象系统的详细知识,诸如系统的构造、系统的性能、系统的运行条件、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的流动情况等。2)与系统设计、运行、维护等有关的知识、经验和各种标准、规范、规程等。3)关于对象系统中的危险源及其危害方面的知识2.3.2危险源辨识方法可以粗略地分为对照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法两大类:1)对照法。与有关的标准、规范、规程或经验相对照来辨识危险源a安全检查表。运用已编制好的安全检查表,对组织进行系统的安全检查,可辨识出存在的危险源。b询问、交谈法。与生产现场的管理、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交流讨论,获取危险源资料。c现场观察法。到施工现场观察各类设施、场地,分析操作行为、安全管理状况等获取危险源资料。d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通过事先准备好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到现场察看和与人员交谈的方式来获取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的信息。e查阅相关记录。查阅组织的事故、职业病的记录,可从中发现存在的危险源。f获取外部信息。从有关类似组织、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等方面获取有关危险源信息加以分析研究可辨识出组织存在的危险源。g工作任务分析。通过分析组织成员工作任务中所涉及的危害,可识别出有关的危险源。2)系统安全分析法。系统安全分析是从安全角度进行的系统分析,通过揭示系统中可能导致系统故障或事故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联来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a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是一种对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源实行严格审查和控制的技术,它是通过指导语句和标准格式寻找工艺偏差,以辨识系统存在的危险源,并确定控制危险源的对策。b事件树分析。事件树分析是一种从初始原因事件起,分析各环节事件“成功(正常)”或“失败(失效)”的发展变化过程,并预测各种可能结果的方法,即时序逻辑分析判断方法。应用这种方法对系统各环节事件进行分析,可辨识出系统的危险源。c故障树(事故树)分析。故障树分析是一种根据系统可能发生的或已经发生的事故结果去寻找与事故发生有关的原因、条件和规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分析,可辨识出系统中导致事故的有关危险源。2.4风险评价方法按照风险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评价方法可分为定性风险评价法和定量风险评价。常见的风险评价方法有两种:专家现场询问观察法和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2.4.1专家现象询问观察法由专业人员组成专家评价小组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定性判断该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一旦危害事件发生后所带来的后果,并确定该危险源的风险级别,参考评价准则如下:1)曾经发生过且无良好控制措施的重大事故或事件,评为不可容许风险。2)曾经发生过已制定有效控制措施的重大事故或事件评为重大风险。3)违反法律法规的预计可能导致的事故结果在重伤或重伤以上的评为不可容许风险。4)违反法律法规的预计可能导致的事故结果在重伤以下的评为重大风险。5)相关方强烈抱怨的事故或危害事件评为重大风险。6)除上述5项以外的事故或危害事件评为一般风险。2.4.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对于一般风险源的评估采用本方法。1)判定准则a危险性指数大于320的,确定为一级;b危险性指数大于等于161但小于等于320的,确定为二级;c危险性指数大于等于71但小于等于160的,确定为三级;d危险性指数大于等于20但小于等于70的,为四级;e危险性指数小于20的不列入等级。2)判定方法作业危险性指数是下列三个因素的乘积:危险指数D=L×E×CL-----发生危险事件的可能性E-----作业者在危险环境下的状况C-----事故的可能后果a发生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L分数完全预料到10相当可能6不经常,但可能3意外,很少可能1可以设想,但极少可能0.5极不可能0.2实际上不可能0.1b作业者在危险环境中的状况(E)E分值连续处在危险环境中10每天在有危险的环境中工作6每周一次在危险环境中工作3每月一次在危险环境中工作2每年一次在危险环境中工作1极难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工作0.5c事故的可能后果(C)现象可能后果分值大灾难多人死亡100灾难数人死亡40非常严重一人死亡15严重严重致残7重大手足伤残6较大受伤较重3引人注目轻伤1d危险指数评价(D)D危险程度风险等级>320极度危险,不能继续作业不可容许风险161-320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重大风险70-16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重大风险20-70一般危险,需要注意一般风险≤20稍有危险,可以接受一般风险2.4.3定性或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1)项目部安全生产部应组织对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及相应应急预案等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编制风险评估报告。2)风险评估报告经监理单位审核后向建设单位报备。3)风险等级分为4级:包括一般(Ⅰ级)、较大(Ⅱ)、重大(Ⅲ)及特大(Ⅳ)风险。2.5风险控制2.5.1风险控制原则风险控制措施应首先考虑风险消除的原则,然后再考虑风险降低的措施(降低风险概率,降低伤害潜在的严重程度),将使用个体防护措施作为最后的手段。2.5.2重大危险源1)对评价出的重大危险源,各部门要分析原因,实施纠正及预防措施。2)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辩识》构成重大危险源、Ⅲ级及以上风险的施工专业活动必须严格执行相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的要求。3)对于存在技术、资金问题的风险源,职能部门将分期列入当年或来年的整改方案进行整改。4)项目部安全生产办公室和各施工项目部分别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台帐。2.5.3一般危险源1)一般危险源由基层单位和从业人员按要求进行风险控制,从业人员执行按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操作规程。2)基层单位要建立一般险源管理台帐,根据危险源的特点进行分时分级控制。2.6危险源的控制2.6.1重大危险源所在单位重点控制,项目部每半年检查一次,基层单位每月检查一次,班组每周检查一次,作业人员每天检查一次。2.6.2一般危险源所在部门严格控制,项目部安全生产办公室每月检查一次,各项目部每周检查一次,作业人员每天检查一次。2.6.3检查人员应认真填写检查记录,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应采取防范措施并限期整改。2.6.4项目部安全生产办公室负责按要求上报备案重大危险源工作。2.6.6项目部安全生产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对危险源对应岗位制定监控组织措施,措施中要求明确职责、岗位人员培训、防护器具配置要求及安全控制措施。2.6.7Ⅲ级及以上风险的施工专业活动的风险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1)重大风险源的监控与防治措施、应急预案经项目部安全副总或总工程师审批后需上报监理及建设单位,有建设单位组织相关论证会议。2)建立Ⅲ级及以上风险源的监控及验收、日常巡查及记录、定期报告的工作制度。3)项目经理或项目技术人员在工程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及交底;施工现场需设立相应的危险告知牌。4)适时组织对典型的重大风险源开展应急救援演练。5)当专项风险等级为Ⅳ级且无法降低时,必须提高现场防护标准,落实应急处置措施,视情况开展第三方施工监测。未取得有效措施的,不得施工。3危险源的编号和标志3.1危险源编号1)重大危险源由项目部统一编号,按重大危险源进行管控。2)一般危险源由各基层单位参照项目部编号的原则自行排列编号。3.2危险源标志重大危险源,要设立醒目的危险源标志及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并悬挂在明显位置,以便提示。3.3标志内容标志牌上定好名称、编号、危害及责任者,并写清注意事项(提示)。详见图一。其中:1)名称--危害部分称谓;2)地点--所在位置、岗位;3)危害--可能引起的事故危害;4)责任人--危险部位单位负责人;5)注意(提示)--注意事项或预防事故的主要措施。3.4危险源的更新3.4.1项目部每年至少应进行一次危险源的重新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3.4.2当发生下列情况时,要及时进行危险源的重新识别与风险评价,以确保相关资料的有效性。1)法律、法规及自身要求发生变化。2)经营形式发生变化。3)设备、设施、技术发生变化。4)作业现场发生变化作业方式发生变化。

篇3: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

1.管理职责1.1项目部安全保障体系小组建立符合本项目部实际状况的危险源辨识制度,负责指导检查各施工工地危险源辨识工作,并制定相关控制措施。2.内容及要求2.1危险源辨识的主要范围危险源辨识覆盖企业生产活动、产品或服务活动的全过程,包括:1)作业地质及环境条件。2)作业场所平面分布。3)建(构)筑物。4)采购服务过程。5)作业设备、装置。6)粉尘、毒物、噪声、振动、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场所。7)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8)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人机工程学因素等。2.2危险源辨识条件2.2.1辨识时应充分考虑三种状态,即:1)正常态:指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按照其工作任务连续长时间进行工作的状态2)异常态:指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周期性或临时性的进行工作的状态,如设备的开启、停止、维修等。3)紧急态:指发生火灾、爆炸、人员伤亡等状态或其发生的临界状态。2.2.2辨识时应充分考虑三种时态,即:1)过去:指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过去的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人身伤害事故2)现在:指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现在的安全控制状态。3)将来:指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或设备等在发生改进、报废、退役等活动时产生的安全控制状态变化。2.2.3六种能量逸散类型,即:动能、势能、电能、物理能、化学能、生物能。2.2.4四种事故起因,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缺陷、管理缺陷。2.3危险源辨识方法2.3.1进行危险源辨识所必须的知识和经验。1)关于对象系统的详细知识,诸如系统的构造、系统的性能、系统的运行条件、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的流动情况等。2)与系统设计、运行、维护等有关的知识、经验和各种标准、规范、规程等。3)关于对象系统中的危险源及其危害方面的知识2.3.2危险源辨识方法可以粗略地分为对照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法两大类:1)对照法。与有关的标准、规范、规程或经验相对照来辨识危险源a安全检查表。运用已编制好的安全检查表,对组织进行系统的安全检查,可辨识出存在的危险源。b询问、交谈法。与生产现场的管理、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交流讨论,获取危险源资料。c现场观察法。到施工现场观察各类设施、场地,分析操作行为、安全管理状况等获取危险源资料。d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通过事先准备好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到现场察看和与人员交谈的方式来获取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的信息。e查阅相关记录。查阅组织的事故、职业病的记录,可从中发现存在的危险源。f获取外部信息。从有关类似组织、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等方面获取有关危险源信息加以分析研究可辨识出组织存在的危险源。g工作任务分析。通过分析组织成员工作任务中所涉及的危害,可识别出有关的危险源。2)系统安全分析法。系统安全分析是从安全角度进行的系统分析,通过揭示系统中可能导致系统故障或事故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联来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a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是一种对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源实行严格审查和控制的技术,它是通过指导语句和标准格式寻找工艺偏差,以辨识系统存在的危险源,并确定控制危险源的对策。b事件树分析。事件树分析是一种从初始原因事件起,分析各环节事件“成功(正常)”或“失败(失效)”的发展变化过程,并预测各种可能结果的方法,即时序逻辑分析判断方法。应用这种方法对系统各环节事件进行分析,可辨识出系统的危险源。c故障树(事故树)分析。故障树分析是一种根据系统可能发生的或已经发生的事故结果去寻找与事故发生有关的原因、条件和规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分析,可辨识出系统中导致事故的有关危险源。2.4风险评价方法按照风险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评价方法可分为定性风险评价法和定量风险评价。常见的风险评价方法有两种:专家现场询问观察法和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2.4.1专家现象询问观察法由专业人员组成专家评价小组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定性判断该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一旦危害事件发生后所带来的后果,并确定该危险源的风险级别,参考评价准则如下:1)曾经发生过且无良好控制措施的重大事故或事件,评为不可容许风险。2)曾经发生过已制定有效控制措施的重大事故或事件评为重大风险。3)违反法律法规的预计可能导致的事故结果在重伤或重伤以上的评为不可容许风险。4)违反法律法规的预计可能导致的事故结果在重伤以下的评为重大风险。5)相关方强烈抱怨的事故或危害事件评为重大风险。6)除上述5项以外的事故或危害事件评为一般风险。2.4.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对于一般风险源的评估采用本方法。1)判定准则a危险性指数大于320的,确定为一级;b危险性指数大于等于161但小于等于320的,确定为二级;c危险性指数大于等于71但小于等于160的,确定为三级;d危险性指数大于等于20但小于等于70的,为四级;e危险性指数小于20的不列入等级。2)判定方法作业危险性指数是下列三个因素的乘积:危险指数D=L×E×CL-----发生危险事件的可能性E-----作业者在危险环境下的状况C-----事故的可能后果a发生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L分数完全预料到10相当可能6不经常,但可能3意外,很少可能1可以设想,但极少可能0.5极不可能0.2实际上不可能0.1b作业者在危险环境中的状况(E)E分值连续处在危险环境中10每天在有危险的环境中工作6每周一次在危险环境中工作3每月一次在危险环境中工作2每年一次在危险环境中工作1极难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工作0.5c事故的可能后果(C)现象可能后果分值大灾难多人死亡100灾难数人死亡40非常严重一人死亡15严重严重致残7重大手足伤残6较大受伤较重3引人注目轻伤1d危险指数评价(D)D危险程度风险等级>320极度危险,不能继续作业不可容许风险161-320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重大风险70-16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重大风险20-70一般危险,需要注意一般风险≤20稍有危险,可以接受一般风险2.4.3定性或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1)项目部安全生产部应组织对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及相应应急预案等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编制风险评估报告。2)风险评估报告经监理单位审核后向建设单位报备。3)风险等级分为4级:包括一般(Ⅰ级)、较大(Ⅱ)、重大(Ⅲ)及特大(Ⅳ)风险。2.5风险控制2.5.1风险控制原则风险控制措施应首先考虑风险消除的原则,然后再考虑风险降低的措施(降低风险概率,降低伤害潜在的严重程度),将使用个体防护措施作为最后的手段。2.5.2重大危险源1)对评价出的重大危险源,各部门要分析原因,实施纠正及预防措施。2)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辩识》构成重大危险源、Ⅲ级及以上风险的施工专业活动必须严格执行相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的要求。3)对于存在技术、资金问题的风险源,职能部门将分期列入当年或来年的整改方案进行整改。4)项目部安全生产办公室和各施工项目部分别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台帐。2.5.3一般危险源1)一般危险源由基层单位和从业人员按要求进行风险控制,从业人员执行按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操作规程。2)基层单位要建立一般险源管理台帐,根据危险源的特点进行分时分级控制。2.6危险源的控制2.6.1重大危险源所在单位重点控制,项目部每半年检查一次,基层单位每月检查一次,班组每周检查一次,作业人员每天检查一次。2.6.2一般危险源所在部门严格控制,项目部安全生产办公室每月检查一次,各项目部每周检查一次,作业人员每天检查一次。2.6.3检查人员应认真填写检查记录,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应采取防范措施并限期整改。2.6.4项目部安全生产办公室负责按要求上报备案重大危险源工作。2.6.6项目部安全生产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对危险源对应岗位制定监控组织措施,措施中要求明确职责、岗位人员培训、防护器具配置要求及安全控制措施。2.6.7Ⅲ级及以上风险的施工专业活动的风险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1)重大风险源的监控与防治措施、应急预案经项目部安全副总或总工程师审批后需上报监理及建设单位,有建设单位组织相关论证会议。2)建立Ⅲ级及以上风险源的监控及验收、日常巡查及记录、定期报告的工作制度。3)项目经理或项目技术人员在工程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及交底;施工现场需设立相应的危险告知牌。4)适时组织对典型的重大风险源开展应急救援演练。5)当专项风险等级为Ⅳ级且无法降低时,必须提高现场防护标准,落实应急处置措施,视情况开展第三方施工监测。未取得有效措施的,不得施工。3危险源的编号和标志3.1危险源编号1)重大危险源由项目部统一编号,按重大危险源进行管控。2)一般危险源由各基层单位参照项目部编号的原则自行排列编号。3.2危险源标志重大危险源,要设立醒目的危险源标志及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并悬挂在明显位置,以便提示。3.3标志内容标志牌上定好名称、编号、危害及责任者,并写清注意事项(提示)。详见图一。其中:1)名称--危害部分称谓;2)地点--所在位置、岗位;3)危害--可能引起的事故危害;4)责任人--危险部位单位负责人;5)注意(提示)--注意事项或预防事故的主要措施。3.4危险源的更新3.4.1项目部每年至少应进行一次危险源的重新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3.4.2当发生下列情况时,要及时进行危险源的重新识别与风险评价,以确保相关资料的有效性。1)法律、法规及自身要求发生变化。2)经营形式发生变化。3)设备、设施、技术发生变化。4)作业现场发生变化作业方式发生变化。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