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集输安全技术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采油集输安全技术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5-06

一.采油集输的概念

采油集输,是将油井采出的油,水,气混合物进行收集,暂存,初步处理并输送到指定容器或装置的全部生产过程.其主要任务是:

(1)收集油井产出物。

(2)对油气混合物进行油,气,水,轻烃,杂质的分离和净化等初步处理,输出四种合格产品(净化原油,轻烃,净化伴生气,净化污水)。

(3)分别对油,气进行计量

(4)分别将油,气输送到指定的油库(站)或炼油厂和化工厂等用户。

二.采油集输风险特点

采油集输的危险性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集输介质易燃,易蒸发,易爆炸,易产生静电,升至一定温度时,易膨胀或沸溢。二是集输工艺设备运行流程构成一个压力系统和热力系统,若管理或操作不当,易导致憋压,跑油,抽空,火灾,爆炸等事故。三是对人体的毒害,原油中含有大量的轻烃成分,在储运过程中,如遇到泄漏,原油中的轻烃就会迅速挥发扩散,这些轻烃组分属于麻醉性毒物,现场工作人员大量吸入石油气体就会立即失去知觉,甚至会立即丧失生命。

三.采油集输流程及其安全技术

(一)流程的种类和适用范围

在油田生产过程中,对油井采出物(油,水混合液和天然气)进行收集,计量,输送,初步处理和储存的过程称为采油集输流程或集输系统。由于集输系统各环节的先后顺序不同或某些环节间的工艺设施,结构不同,而构成了不同的采油集输流程。

1.标准流程

(1)单管计量站流程。在单井单管计量站,分别计量油气后将油气密闭混输至中转站集中处理的流程称为单管计量站流程。该流程适用于原油性质较好(粘度较小,含蜡量较少,凝固点较低)单井产量较高,井口压力较高的油田。

(2)双管计量站流程。双管掺热水(或热油)保温输送到计量站,分别计量后,将油气密闭混输至中转站集中处理,掺入的活性热水(或热油)由计量站(间)供给的流程,称为双管计量站流程。该流程适用于原油性质较差(粘度较高,含蜡量较高,凝固点较低)单井产量较低,井口压力较低的油田。

2.非标准流程

3.除单(双)管计量流程外,其他均为非标准流程。如油气分输(双管)流程和三管热水伴随流程等。非标准流程有的是为了适应具体的油田特点而选用的,有的是形成于标准流程的应用之前,尚未进行改造的。

(二)选择采油集输流程的原则

(1)流程的适应性强。满足油田的地质特点和原油物性要求;满足油田初期生产,便于油田中后期的调整和改造。

(2)油,气密闭集输,最大限度地降低油气损耗。

(3)合理利用地层能量,尽可能减少动力和加热设备,节约电力和燃料。

(4)流程各环节要配套。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处理油,气,水生产合格品。有利于原油脱水,油气分离,天然气脱轻质油;有利于回收天然气,污水和轻烃,防止环境污染。

(5)计量仪表化,生产自动化,减少生产管理人员,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

(三)采油集输流程的投产和管理

(1)采油集输流程中和容器设备的投产。

油气和设备投产前,应指定详细的投产方案,要有周密的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投产前的准备和启动投产,必须执行规定的操作规程。

(2)输油管道的试运行和投产。

1.管道投产前必须扫净管道内杂物,泥沙等残留物,保证流程畅通。

2.管道试压。使用规定的的介质(液体或气体),按设计规定的试验压力和有关技术标准,对管线进行系统强度试压。

通常以水为介质进行强度试压,缓慢升压,当达到要求的压力时稳压1min,无泄漏,目测无变形为合格。需要做掺水实验时,试验压力为设计要求的压力时,掺水量应不大于允许值。气压试验时,压力应逐渐提高,达到试验压力后,稳压5min,无泄漏且检测无变形为合格。强度试验为合格后,降至设计压力,无泄漏,稳压30min,压力不降为合格。真空系在严密性试验合格后,在联动试运转时,还应以设计压力进行真空度试验,持续时间为24h,增压率不大于5%为合格。

4.投油。管道输送的原油,其凝固点高于管道周围土壤温度时,投油前应用热水预热方式提高土壤温度,防止原油在管道中凝固冻堵。

a.热水出站温度,应根据原有性质和管道防腐保温材料的耐热程度及工艺要求确定。

b.短距离管道可采取单相预热,长距离管道可采用正反输交替输送热水预热。热水量应不少于预热管道容量的1.5倍。

c.投油前,管道末端进站水头温度必须高于原有凝固点温度3~5℃。

d.投油时要增大油流量,一般应大于预热水量的一倍。投油后无特殊情况,在稳定的温度场还没有建立起来之前,一般不准停输。

(3)外输工艺流程的操作与安全技术。

1.原油外输工艺流程的操作,有调度统一指挥,除特殊情况(如发生火灾,爆炸,凝管等重大事故)外,任何人不得擅自操作外输工艺流程。

2.流程操作,遵循“先开后关”的原则。具有高低压部位的流程,开始操作时,必须先倒通低压部位,后倒通高压部位:关闭时,必须先关高压部位,后关低压部位。

3.管线运行时如发生通讯中断,应迅速恢复通讯,保持流程正常运行。

4.防止超压的泄压装置必须保持完好,长期投入使用。

5.在输油管道上进行科研时,实验方案应通过有关工程技术部门论证,主管负责人批准后,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方可进行。

6.正常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规定的操作规程。

7.对停用时间较长的管道,必须采取置换,扫线,活动管线等措施,保持管道畅通。

四.采油集输站库安全概述

油井产出的油气在矿物场集输过程中,一般要经过计量间,中转站,联合站等环节,这些环节或“点”之间使用不同管径的管线连接起来的,采油集输系统安全管理就是对这些“点”和“线”进行管理,以保证油气在整个采油集输系统中安全平稳收集,处理和输送。

(一)计量间的主要功能是收集油井来的油,气,集中输往中转站,同时可以对进行计量间的每口油井的产量进行计量。其安全技术要点:

①控制好各油井的掺水(液)量与油井回油温度,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②做好各种参数(油压,温度,单井量产油量)的记录,按时准备测定油井产液量。

③平稳地向中站输送含水原油和天然气。

④搞好计量间的卫生,保持管线,阀门,容器不渗不漏。

(二)中转站的安全技术要点

中转站主要负责接收计量间输来的油,气,进行油,气相分离,天然气进入集气管网,原油(含少量水)输到联合站,同时给计量间供应热水(以用于油井掺水与热洗)。其安全技术要点:

(1)做好原油加热,分离,缓冲的操作控制工作。保证三合一装置和缓冲罐的液面2/1~2/3之间,压力在0.08~0.15Mpa之间,确保除油器液压低于2/1,高于此值时,立即进行污油回收。

(2)检查各计量间来油温度是否在要求范围内,如不在要求范围内,应要求计量间控制单井掺水量,使回油温度达到要求。

(3)控制好掺水加热炉各项参数,确保二合一出口温度在70~75℃之间。确保火筒炉炉体压力在0.15~0.3Mpa之间。

(4)做好计量间工作,对站内油,气,水电进行准确计量,建立各种计量数据台账。

(5)确保向联合站平稳地输送原油与天然气。

(6)做好消防安全工作,消防设备设施配备齐全。

(三)联合站的安全技术要点

集中处理站,注水站,污水处理站及变电站建在一起的叫联合站。联合站主要负担原油脱水,原油稳定净化,污水处理和外输(污水回注)等三大任务。联合站是采油集输系统设备中的大型生产场所,是安全生产的要害部位。其安全技术要点:

(1)做好原油脱水的操作控制,确保外输原油含水率不大于0.5%,对原油脱除器,压力沉降罐,电脱水器平稳放水保持各段操作压力平稳,根据工艺要求保持容器内油水界面相对稳定,合理投加原油破乳剂,用一句话来说,即在操作上做到五平稳(水位,压力,温度,流量,加药量平稳)

(2)维护增压站的设备,保证压缩机组正常运行,压缩机的各种自动保护系统灵活好用,具有自我保护功能。

(3)处理全部含油污水,外输净化含油率不大于20mg/L定时反冲洗滤罐,定时回收储油罐内原油,保证污水处理系统功能健全。

(4)对站内设备合理应用,科学操作,加强维护保养,使设备完好率达到100%。

(5)做好计量工作,对站内油,气,水,进行准确计量,建立各种计量数据台账。

(6)落实好站内有水化验工作,保证不出不合格的净化油和水。

(7)抓好安全工作,联合站是油气最集中的地方,应建立严格的安全消防制度,组织健全消防设备,设施完好,配有专职安全员。

(8)仪表管理,加强对自控仪表的维护和保养。是站内的仪表四率(装表率、完好率、使用率、检测率)达到98%以上。

第二节集输站库设计安全

一.总平面布置的安全要求

从安全角度来讲,集输库总平面布置就是要根据站库规模,介质性质,当地的气象条件,地势,水源,交通以及消防等情况,合理布置建(构)筑物,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科学的进行防火设计,以减少火灾损失,防止事故扩大,保证站库的生产过程能顺利的进行,并尽可能地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一)站库总平面布置的一般要求

集输站库的总平面布置必须依照国家及有关部委颁布的有关安全、防火、卫生规范、规定及法令来执行,从全局出发,合理布局库内各种建(构)筑物,合理布置交通运输和管网线路,充分考虑到绿化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

一般来讲,布置集输站库总平面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按使用功能要求分区布置

由于站库内建(构)筑物的储存、生产操作条件不同,火灾危险性差别很大。为方便站库的安全管理,便于区别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并根据储存、生产中的火灾危险性和经营管理的需要进行分区布置。站库按功能划分,中转站一般分为油罐区,掺水加热炉区、泵房区、阀组间区、生活区。联合站一般分为输油区、化验区、锅炉区、注水区、污水处理区、变电区、沉降区、行政管理区和生活区等。

?2.合理组织库内交通路线

由于站库内储存的是易燃可燃的原油与天然气,危险性较大。因此,合理组织交通路线,对于保证站酷内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1)合理组织交通路线避免库区道路的往返交叉。

(2)库内道路至少应在不同方向设两个以上出入口。库内道路口可视距不小于20m。

(3)库区各建筑物间应有道路连接。地面油罐区应有环形消防道,若设环形道路有困难时,可在末端或中间是当地段设回车场。

?3.正确处理建筑物的组合安排

建筑物的组合安排涉及建筑类型、建筑朝向、建筑间距、布置方式、空间组合以及所在地段的地形、道路、管线的协调配合等。

为了防止可燃蒸气在建筑物内弥漫和影响,便于利用自然风将其排除。站库内易于产生和积聚可燃蒸气的建筑物,如油泵房,化学危险品库房等,其长轴应与主导风向垂直或不小于45°交角,这样就可以利用人为的穿堂风,加速气流的扩散,减少油气浓度。

建筑物的方位应能保证室内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为有利于自然采光,各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相对建筑物中最高屋檐的高度。

对于散发有可燃性蒸气的建(构)筑物,应布置在产生明火或含有引燃源的建(构)筑物的下风方向。

5.绿化和环保

在库区内有计划的种植树木花草,即可美化环境,又可以净化库区的空气;在库区内种植防火林带,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而且还可以起到阻止火灾扩散的作用,保证站库安全。在站酷总平面布置时,还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问题,尤其是污水处理问题

(二)防火间距

防火间距一般是指两座建筑物之间或构筑物之间留出的水平距离。在此建(构)筑物之间不得搭建任何建筑物或对方其他可燃易燃材料,不得设置其他储油可燃物料的装置及设施。

在站库建(构)筑物之间设置防火间距是保证站库今后安全使用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1.设置防火间距的目的

(1)避免或减少发生火灾的可能性。

站库内储存有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在储存于日常管理中,往往会发生油气溢出现象。而站库内的锅炉房,变配电间,修理间,生活区等生产区又经常有明火存在,为防止油气与明火接触引起火灾,相互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防火间距,使油气与火源隔离,避免或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2)尽量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

站库内的建(构)筑物发生火灾时,火势猛、辐射热大,为防止火灾向邻近建(构)筑物蔓延,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各建(构)筑物之间也应保持一定的防火距离。

(3)为消防扑救创造条件

站库发生了火灾,需要消防力量到达火场进行扑救,因此,火场应有一定的活动场地。根据站库内建(构)筑物的火灾特点,有些需要用水枪进行冷却保护,有些需要用泡沫扑救。建(构)筑物的火灾不同,消防设备各异,扑救方法不一样,就需设置不同的防火间距。

2.防火间距的确定

防火间距大小确定主要是从热辐射这个因素来考虑的。站库内建(构)筑物着火后,辐射热大,对周围邻近的建(构)筑物的影响很大。如果建(构)筑物着火以后,没有及时控制和灭火,火势就可能很快向周围建(构)筑物蔓延,使小灾变成大灾,造成重大损失。但是,如果站库的建(构)筑物之间留有很大的防火间距,就需要很大的占地面积,不利于土地的节约,投资也大。因此,确定站库防火间距需要综合考虑,既要保证安全,还要做到经济节约。

防火间距的确定还要考虑到建(构)筑物的耐火等级、建(构)筑物的使用性质、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大小及其特点,以及有无防火隔离措施。消防人员能否及时到达并迅速扑救等因素。由于火灾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建筑物在着火的初始阶段或是辐射的作用范围较小,而在火灾的猛烈阶段时其影响较大,所以,如果灭火人员能在起火后的20min之内,即在火灾的初始阶段到达火场把火势控制和消灭,就可以不需要设置较大的安全距离。

3.油罐之间的防火距离

储存易燃、可燃液体的油罐之间的防火距离是指油罐罐壁之间的距离.

(1)确定油罐之间的防火距离考虑的主要因素。

①油气扩散

②火焰辐射热

③油罐类型

④消防设备

⑤消防力量和灭火战术水平

(2)油罐之间的防火距离

油罐之间的防火距离不应小于下表的规定

油罐之间的防火距离

油品类别

固定顶油罐

浮顶油罐以及内浮顶油罐

卧式油罐

地上式

半地下式

地下式

甲乙类

1000m^3以上的罐0.6D(,企鹅D为罐直径),且不宜大于20m;1000m^3及以下的罐,当消防采用固定冷却方式时为0.6D,采用移动冷却方式时为0.75D

0.5D且不宜大于20m

0.4D且不宜大于15m

0.4D且不宜大于20m

0.8m

(三)油罐区安全技术要求

在进行油罐区的设计规划时,主要是使油罐区有一个安全的生产环境、良好的卫生条件和消防设施。在油罐区设计中的安全技术要求主要有:

(4)选择良好的布置场地。油罐区的场地不能选在容易塌陷的地域,地下水位高、地面松软以及腐蚀性较强的土壤不能作为建设罐区的场地。应选在不受洪水,冰雪融化水淹没的地方。

(5)罐区的建设必须严格遵守消防安全规定,罐区油罐的数量、每个油罐的容量以及油罐(罐组)的布置都应严格遵守有关的规范、规定、标准,应该从油罐的火灾特性及考虑到油罐发生火灾后,便于进行扑救出发,来进行油罐的配置。

(6)油罐选型时首先应保证使用可靠和安全,要求油罐结构密封性好,以减少油罐内石油及石油产品的蒸发损耗,这样既保护了环境免遭污染,有防止了油罐区内可燃蒸气的积聚,减少了油罐区的不安全因素。

(7)油罐区范围的大小,站库容量的大小,也取决于油罐的直径、罐与罐之间的距离,以及从罐壁到防火堤脚的距离。立式油罐壁到防火堤脚的距离不应小于5m。

(8)罐区应敷设污水排放管及设置水封井,以便排出清洗油罐的污水以及失火时喷浇油罐的冷却水,油罐的油底水等,并送至专门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以保护环境。设置水封井,以防止火灾从其他场所沿下水管蔓延至油罐区,或由油罐区的火灾蔓延至其他场所。

(9)油罐安装的所有电气设备和仪器仪表,必须符合相应的防暴等级和类别。还应按有关规定在油罐上安装避雷装置,以防雷击。油罐区的所有油罐、管线都应按有关规定进行静电接地。

(10)油罐区以设置固定式或移动式探测系统,灭火系统,报警系统,以便及时发现火灾并把活在消灭在初起阶段,减少火灾损失。

(11)油罐区应设防火堤,防火隔堤。由于油罐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时,可能会造成原油流散及火灾的蔓延扩大,因此,油罐区应设防火堤与防火隔堤。

(四)输油泵房的安全技术要点

在设计上对输油泵房及其设施的安全技术要求主要有:

(1)通常,油泵房宜为一层的地上建筑,其耐火等级应不低于三级。地面应为防火地面,门、窗开在泵房的两端,泵房门应向外开,且应设有不少于两个向外开启的疏散门。泵房的自然采光面面积不小于泵房面积的六分之一,室内应通风良好。

(2)房基不能与泵基连在一起。

(3)泵房的所有电气设备、仪器均应采用防爆装置。

(4)泵房内严禁安装临时性、不符合要求的设备和临时管道。不得采用皮带转动,以免静电引起火花。

(5)油泵内的人行过桥及管线支架(墩)应该使用不燃材料建造。

(6)泵房与相邻的变配电间必须用不燃实体墙隔开。隔墙只允许穿过与泵房有关的电缆线导管,其穿墙导管洞口应该用不燃材料密封,并各设单独出入口。泵房门窗与变配电房门窗之间的距离不小于6m,否则门应设自动关闭装置,窗应为固定窗。配电间房间应高于泵房地平面0.5m以上。

(7)泵房阀组应与油泵放在同一室内,阀组设在地沟内,以便将漏出原油引入集油坑。

(8)泵组突出部分最外缘距墙壁应不小于1.5m。相邻两泵管件突出部分间的净距为0.8m。油泵、管线、阀门应不渗不漏,附件仪表齐全。

(9)按有关规范要求及实际情况,正确选泵,连续运转的油泵应设置为备用泵。

(10)泵房内阀门和管线的布置,因考虑到发生火灾事故时可以进行倒灌。

(11)电动往复泵,螺杆泵,齿轮泵的出口管线上应设安全阀。蒸汽往复泵的出口管线上的压力如有可能大于管线配件所能承受的压力时,也应设置安全阀。安全阀的放空管应接至入口管线上。

(12)泵房应有足够的灭火器材,或设置自动探测灭火系统

(五)输油管线的安全技术要求

站库输油管线主要有地上、埋地,管沟三种敷设形式。

站库内输油管线一般采用地上敷设,若地上敷设有困难时可采用埋地或管沟敷设形式。库外管线最好采用埋地敷设。

输油管线的连接形式有电焊连接和法兰连接。电焊连接不易渗漏,但检修时不能拆下移动,进行明火作业,危险性大。法兰连接拆卸方便,需要动火时可以移至安全场所,但接头处易渗漏。

地上或管沟内的管线应设在管墩或管架上,并宜设管托。

输油管路的材质应为钢管。安装之前应按规定进行检验,并应按设计技术及工艺要求安装。油管相互间距离与建筑物的距离、上下交错管线的距离,均应按有关规定设计安装。

油管与各种地下管道、管沟及电缆等的相互水平净距和垂直交叉净距按相关规定执行。

输油管路之间、输油管路与管沟壁之间的距离不但与管路直径大小有关,而且与有无保温层有关,应按相关规定执行。

阀门之间的间距按下表规定执行。

阀门中心线间距

公称直径,mm

50

76

100

150

200

250

阀门中心线间距,mm

300

350

375

450

550

600

埋地敷设管线管顶距地面的距离在耕种地段不应小于0.8m,其他地段不应小于0.5m,以防车辆压破或机耕时损坏。敷设深度超过1.5m以上,应作管沟。

输油管沟进入泵房、油罐区防火堤处,必须用隔墙严密隔断,以防火灾从管沟向内蔓延。输油管沟应用耐火材料砌筑。地上、埋地及管沟敷设管线均应进行热力计算。当自然补偿不能满足热膨胀要求时,应设补偿器。补偿器的形式有伸缩管补偿器、波纹管补偿器及弯道补偿器等。

热有管进入泵房,灌油间,油罐前,应进行固定,防止管线伸缩损坏设备,造成漏油火灾事故。

为防止地上输油管线与相邻设施相互影响,地上敷设的油管应与有门窗、孔洞的建(构)筑物的墙壁保持不小于3m的距离,与无门窗,孔洞的建(构)筑物的墙壁保持不小于1m的距离。

油罐与输油管线连接的第一道阀门应采用铸钢阀。

输油管想的法兰,螺栓等连接件均应按设计要求制作,不能任意更换成其他法兰,螺栓。

从高处自流井油的油管线在进入油罐前10m处应设控制阀门。

输油管线应采取防静电措施,如在设计中选取合理的管径,各处法兰连接处应跨接,是整条输油管线成为一个电整体。每隔200m应作静电接地,在管线进入输油泵房、油罐之前均应设置接地装置,其接地地阻不应大于30。输油管线之间的距离小于0.1m时,其相互间隔每200~300m亦应用跨条连接。

应定期进行输油管线耐压试验,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以检查油管能否承受规定的压力。

管线及附件的外表面,必须进行防腐处理。对于埋地管线还应根据当地情况采取有效的防腐措施,以延长管线的寿命,减少漏油事故发生。

(六)站库道路及围墙

1.道路

站库道路的布置应力求做到联系方便、线路短捷,便于排水,避免与管路交叉、符合安全防火要求。

库区内道路尽量布置成环形。库区各建筑物之间应有道路连接,油罐区周围应设环形车道,油罐组之间应有道路连接。以便发生火灾时能及时赶到进行扑救。油罐区消防车道应尽量采用双车道,消防道路两边不宜栽种树木。

站库内的路面应高出附近地面0.3m以上。

站库一般应设两个出入口,对于容量较小或在山区、丘陵地带的站库,设两个出入口有困难时,可设一个。

管线、椅架等跨越消防道路时,路面上的净高不应小于4.5m。管线和电缆在穿越道路时,应敷设在涵洞或套管内。

在站库内不允许用可燃材料建造通过消防车的桥涵或过道。

2.围墙

站库围墙主要是气隔离和防护作用的。一方面,组织无关人员及车辆等进入库内的危险场地,另一方面,可以防止野火侵入站库,防止火灾爆炸事故。

站库区应该用非燃材料,建造高度不低于2.5m的实体围墙。设计时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铁丝网作围墙时,在其四周应设防火隔离带,防止山火对油罐的威胁。

站库内的储罐,泵房,化学危险品仓库等建(构)筑物,与围墙之间应留有消防扑救的场地。一般情况下,站库内建(构)筑物与围墙之间应保持5~10m的距离。

二站库设备和设施的安全设计

(一)安全设计的基本要求

站库设备主要有:(1)用于油气输储于处理设备,如脱水器,加热炉,油罐,管线泵,锅炉等;(2)用来保证输储与处理安全的设备,如消防设施,阻火器,通风设施,防雷,防静电等设施等。这些设施,设备受环境因素以及自身结构性能的影响,就可能产生一系列不稳定的因素而处于不安全状态,导致事故发生。因此站库的设施,设备设计中,必须预先尽可能充分考虑到所有不安全因素,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首先就是要提高设备的自身安全性,防止发生事故。其次,要从设计上保证发生事故以后尽可能的防止事故扩大,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再就是要有完善的消防设施。

1.提高站库设备,自身的安全性,防止发生事故。

(1)避免因工艺设计错误而发生的事故

站库的工艺设计包括站库工艺流程设计,加热区工艺设计,输油管路工艺设计,泵房工艺设计以及储油区工艺设计等内容,

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基本要求:

①站库工艺设计必须满足主要作业要求,工艺流程尽量简单,管线尽量短,阀门尽量少。使其操作方便,经济合理,安全可靠,避免由于管线过长,而增加发生跑,渗,漏的机会,以及由于阀门过多而出现操作上的混乱,发生事故。

②机器,设备的结构应以最高的危险条件为设计基础。

③泵房,油阀组间,化学危险品库房等场所尤其浓度容易达到爆炸浓度范围,这些场所的危险性很大,因此,在这些场所应进行充分的通风换气,设计的通风量,换气次数,应能满足要求,通风管得布置应合理,防止一些场所出现通风死角,油气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有条件的站库,应安装油气浓度测量报警装置,随时了解场所内油气浓度情况。

④设置安全装置,防止事故的发生。全面分析站酷工艺设计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因素以及不安全状态,以便选用可靠的设备,设置安全装置。为防止输油管线的热应力损坏管线,应设置补偿装置。为防止外界火源从透气管进油罐,应设置阻火器。为防止油罐吸瘪,应设置单项进气阀,或负压报警装置。为防止油罐溢油事故,应设置防溢联锁装置。为防止静电事故,应设置静电接地装置等。

(2)从设计上尽可能考虑到减少站库设备(施)在使用运转中的事故发生。

站库设备投入使用以后,也可能因设计不当而造成事故或引起事故的扩大。为减少站库使用中的事故,从设计上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设置放空罐。一旦油罐,管路发生事故,能及时放空,减少事故损失。

②在油泵的吸入口设置止回阀,一旦作业中停电,能防止原油的回流。

③设置过滤器,过滤不但可以清除原油中混入的杂质,保证原油的质量,而且可以防止杂质对泵,流量表等设备的损伤。

④防止操作上的失误。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阀门的布置以利于操作,防止不同用途的阀门混乱,不同用途的阀门要有标记,阀门开启状态要有标示,最好采用明杆阀。在危险场所内的电气设备的启动要有连锁机构。在进行危险作业时,如清洗油罐,油罐保养时悬挂警戒标记。要注意危险场所的照明。要防止操作事故,应尽可能采用即时误操作也能及时识别和安全的方式。

⑤防止发生意外事故,以免使设备受到破坏而发生事故。如对于库区内的地上管线,道路拐弯处,应设防护栏,并且在站库其他露天设备都应设防护栏,以防汽车的碰撞而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故。对于油泵,通风机等旋转机械的旋转部分都应设防护网或防护罩。

2.防止站库事故的扩大

虽然在站库设备,设施的设计,安装,检查维护,操作管理上采取了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措施,但这些措施只能减少站库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并不能完全杜绝站库事故的发生。站库一旦发生事故,如果没有防止事故扩大的措施,就可能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为了防止事故的扩大,还应采取如下一些防止事故扩大的措施。

①慎重选择库址。

②精心布置设备,设施。站库各区要合理布置,距离符合安全要求。库内各种设备设施的间距要符合安全要求。

③为防止建(构)筑物因火灾而倒塌,造成二次事故,站库的泵房,阀组间,化学危险品库房等均应采用耐火结构及采取防爆措施。

④地面油罐周围应设防火堤,防止溢出原油的四处扩散。

⑤为防止火灾蔓延及爆炸冲击波的破坏。可以采取设置防火墙,防爆结构以及组火分隔等措施。

⑥为了控制火灾,防止火势蔓延,应备有消防设备,如灭火设备,,冷却喷水设备,以及紧急通风,联络设备等。

篇2:气田集输系统HSE作业指导书

HSE管理方针

强化健康环保意识,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增强企业文化内涵,提高全员综合素质。

HSE管理目标

施工中实现安全管理“六无”目标,即:无因工死亡和重大伤亡事故;无因我公司施工原因引起的安全等级事故;无设备大事故;无火灾事故;无重要设备被盗和爆炸事故;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及行业的有关施工技术安全规则。实现安全生产达标。

.1安全预案和应急措施领导小组

组长:任勇

职责:全面负责本大修施工安全预防方案、应急措施的现场组织、指挥,是本预案实施的直接组织、指挥人。

组员:蒋玲、于东

安全监督员:文朝锦(兼)

负责本大修施工安全预案和应急措施日常管理和组织。

技术质量:周晓斌

具体负责本大修施工技术管理、资料收集等工作,负责施工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检查工作。

物质供应:周宏伟

具体负责施工的物质供应工作。

.2施工安全预案实施力量构成

施工安全事故预防和应急实施小组下设:安全预防小组、事故抢险小组、救护小组、后勤保障小组。

安全预防小组:计2人?由文朝锦、潘亚林负责。文朝锦重点负责安装全过程的安全监控;潘亚林重点负责系统改换全过程的安全监控。

事故抢险小组:计4人?(作业班组)由潘亚林负责。

负责改造施工安全出现事故后紧急抢险工作。

救护小组:计3人、车辆1辆(物资组)由杨志军负责

负责改造施工安全出现事故后紧急救护、伤员转移工作。

后勤保障队:计2人?由周宏伟负责

负责改造施工安全预案和抢险、救护的物质材料、生活等后勤保障落实工作。

.3紧急情况联络电话

火警:119

急救中心:120

道佐卫生院:120

邛崃人民医院:120

邛崃作业区地建部

重庆庆云石油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基地办公室:028-

4施工安全预防方案

.4.1施工人员安全培训

1)施工人员在进入跨越施工现场前,必须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培训内容为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施工现场的特点、条件、职责等,特殊工种如驾驶员、电工等安全规程等。

2)进入施工现场的临时工,必须进行和HSE管理规定的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并及时签定“安全责任书”。

3)培训急救人员的基本技能,心脑复苏知识和技能,如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挤压、输氧、止血等。

4)培训抢险人员的防毒面具穿戴、救生衣的使用、消防灭火器的使用等基本技能。

4.2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措施

1)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坚持班前的安全讲话,使每一位施工人员明白自己施工范围、施工步骤、施工过程会出现的危险和所采取的措施。

2)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程进行施工,坚决杜绝违章作业和野蛮施工。

3)专职的HSE监督员和施工作业队安全员及班组兼职安全员应经常巡回检查,及时处理事故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4)立体交叉施工时应有专职人员协调、指挥、防止扎伤、碰伤等施工事故发生。

5)任何人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施工人员工作前要穿戴相应合格的劳动保护用品。操作旋转机械严禁戴手套,不许穿高跟鞋、拖鞋、凉鞋等进入施工现场作业。

6)在作业区设置警戒线,设置醒目标志,疏通安全通道,派专人值班。

7)施工现场物料要堆放整齐,易燃、易暴、易腐蚀、有毒物品不得随地乱放,设专库存放并符合防火、防暴、防腐蚀、防失散的安全要求。

8)进入施工现场人员,班前不准饮酒,要坚守岗位,不准打闹、睡觉或启动别人的机械设备。

9)施工现场的临时电线要用绝缘良好的橡皮线或塑料线,架设高度室内不底于2.5m,室外不低于3.5m,禁止在树上、金属设备上或脚手架上挂线,不准用金属线绑扎电线;

10)施工现场的临时油库和气瓶库等要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和工具,周围10m以内不准有火源;

11)现场开挖的或施工未完的沟槽,抓紧回填或加盖,不能及时回填加盖的,应设“前面施工禁止通行”的路障牌,夜间应设红灯标志,以避免失足跌伤。

12)现场的危险作业区域,如大型吊装现场、射线作业区、爆破作业区等,应有明显的警告标志,禁止非工作人员入内。

13)夜间施工现场应设置固定的、足够的照明设施。

.4.3作业安全预防措施

1)进入站内人员必须正确穿戴好劳保用品,佩带好准入证方可入内;

2)严禁在站内吸烟;

3)进入装置区的作业人员,未得到上级指令,不准擅自动用站内生产设备区的各种设施;不准擅自开启各种阀门。

.4.4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1)施工现场机具、设备、材料堆放整齐,做到施工现场井井有条。

2)施工人员穿戴好统一的劳动保护用品,文明施工,优质施工。

3)所有施工人员听从指挥,服从安排,不得窜岗乱岗,遵守劳动纪律。

4)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条例,作业中协作配合,不违反操作,发生问题及时处理,不留隐患。

5)遵守劳动纪律,严守工作岗位,不脱岗。

6)严禁在作业区内吸烟,违反者第一次罚款50元,第二次违反退回基地劳资部,做待岗处理。

7)各班组兼职安全员要坚持搞好安全工作,作好记录,对不执行安全生产的职工,班组安全员有权停止其作业。

8)发生大小事故,限1小时内上报项目部、作业队,休息一天以上的填写事故登记表并报安全部门。

9)对违反安全管理制度,已造成责任事故的,根据责任大小给予50-100元罚款,造成重大责任事故的,给予行政处分,对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者,给予奖励。

5主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在改造站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主要有以下几种事故:天然气泄露中毒、着火、爆炸事故;施工摔伤、撞伤、扎伤事故;触电事故;物体打击事故;等,应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5.1报警应急措施

1)当突发施工事故时,现场工作人员在保护好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及时通知班长、作业队队长,迅速汇报至应急领导小组,视其情况严重程度再拨打电话报警。

2)报警内容包括

?事故单位名称:

?事故发生时间、地点:

?事故的性质:(火灾、爆炸、伤亡事故等)

?危害程度,有无人员伤亡:

?报警人姓名及联系电话:

3)应急措施力量保证

?抢险队的人员编制应齐全,应随时可以组建成来则战、站则胜的抢险队伍。

救护队的医生、救护人员和救护车辆应随时待命,储备足够的常见扎伤、烧伤药品和氧气等急救药品等。

?后勤保障队应储备足够的安全措施和应急措施的设备材料等。

5.2漏着火事故的应急处理

1)泄漏着火事故发生后,现场领导及安全人员应及时组织消防车、救护车及施救人员到场施救。

2)值班人员查明火情后及时向领导汇报火情,如事态严重,应及时拨打火警119,并详细告诉消防部门着火单位,着火地点,着火物资,着火时间,着火事态,请求消防部门支援;如发生轻微火情,原则上就地组织人员,使用消防器材进行灭火。

3)发生着火事故后,在查清着火位置,火情的同时,应重点查清是否有人员伤亡,赶到的施救人员、消防人员、抢救人员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分组,并明确各自的责任,分别进行伤员的救护、人员的疏散和倒换气流,尽快切断气源和控制火势,防止火势蔓延,同时对着火设备和周围的设备进行高压清水降温,以防设备管线内气体受热膨胀,发生爆炸。

5.3施工摔伤、撞伤、扎伤事故应急措施

1)施工摔伤、撞伤、扎伤事故发生后,及时救护伤病人员,救护小组应准备好临时药箱,及时包扎伤口。

2)如果骨折,应及时用布巾、绷带等固定伤肢,视情况采用止痛药品。

3)伤员伤情严重时,应及时用待命的救护车辆送往道佐乡卫生院或邛崃人民医院;失血过多的伤员应在现场由医护人员进行输血措施。

4)摔伤人员在救护时须用木板担架抬送,严禁拖拉伤员。

?5.4触电事故应急措施

1)尽快让触电者脱离电源、关闭电源。

2)如心跳、呼吸停止,马上进行心脑复苏,可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积压法进行抢救。

3)根据病情应用急救药品。

5.5物体打击事故应急措施

1)立即止血,包扎伤口,立即送道佐乡卫生院。

2)如心跳、呼吸停止,可马上进行心脑复苏,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积压法进行抢救。

3)根据病情应用输血、输液等急救药品。

5.6其他应急处理措施

1)无论发生哪种形式的施工事故,参加应急小组的人员都需听从指挥和统一协调,指挥人员应保持头脑清醒,熟悉事故现场的环境和平面布置。

2)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各领导和各相关人员立即自觉迅速地赶到现场接受施救和抢险任务。

3)事故发生后应立即组织保卫人员进性安全警戒,以防无关人员窜入引发伤亡。

4)施工过程中,医疗人员、救护车辆及救护抢险人员要随时待命,不得擅自离岗。

6安全通道设置

?根据各井站的布置情况和安全通道的设置情况,在施工期间,设置各井站进站大门和逃生门为安全通道。

篇3:化工生产装置检修作业安全措施

在化工生产装置检修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如果作业人员没有能够充分地进行风险识别和安全评价,防范措施不到位,很可能导致在工作中产生某种失误,造成事故的发生。有关数据表明,在化工企业生产、检修过程中发生的事故中,由于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88%,由于工作中的不安全条件造成的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10%,其余2%是综合因素造成的。可以看出,在相同的工作条件下,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著名的冰山安全理论指出:所发生的事故中,人员死亡事故、严重伤害(致残)事故、损失工作日事件、轻微伤害事件、不安全行为事件在事故总数中占有的比例约为1:30:300:3000:30000。从事故等级最高的“死亡事故”起,自上而下按比例排列,其组合形状近似于金字塔。故又冰山安全理论称为“金字塔理论”。该理论同时指出:将“金字塔”的底边向里收缩时,“金字塔”将会随之缩小。当新“金字塔”的塔顶低于原“金字塔”中“严重伤害(致残)事故”线下时,新“金字塔”中只剩下“损失工作日事件、轻微伤害事件、不安全行为事件”。即:将工作中的不安全行为次数降低到某一个程度时,“严重伤害(致残)事故”等级以上的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趋近于零。美国杜邦公司提出的“所有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安全管理理论与冰山安全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效。杜邦公司制定了一整套风险识别和安全评价实施体系,有效地控制了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使其在长达100年的时间、全球135个生产和加工设施中没有发生过一起“严重伤害(致残)事故”等级以上的事故。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有效地进行风险识别和安全评价,认为落实防范措施,杜绝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是安全生产、检修的基本保障。在此,对化工生产装置区内6种典型的检修作业所存在的风险以及相应安全措施进行综合分析、归类。

1.腐蚀性介质检修作业

1.1作业风险

泄漏的腐蚀性液体、气体介质可能会对作业人员的肢体、衣物、工具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坏,并对环境造成污染。

1.2安全措施

(1)检修作业前,必须联系工艺人员把腐蚀性液体、气体介质排净、置焕、冲洗,分析合格,办理《作业许可证》。

(2)作业人员应按要求穿戴劳保用品,熟知工作内容,特别是有关部门签署的意见。

(3)低洼处检修,场地内不得有积聚的腐蚀性液体,以防作业时滑倒伤人。

(4)腐蚀性液体的作业面应低于腿部,否则应联系相关人员搭设脚手架,以防残留液体淋伤身体、衣物、但不得以铁桶等临时支用。

(5)作业时,根据具体情况戴橡胶手套、防护面罩,穿胶鞋等相应的特殊劳保用品。

(6)拆卸时,可用清水冲洗连接面,以减少腐蚀性液体、气体介质的侵蚀作用。

(7)接触到腐蚀性介质的肢体、衣物、工具等应及时清洗;若有不适,应及时治疗。

(8)作业完成后,工完料净场地清,做好现场的清洁卫生工作。

2.转动设备(含阀门、电动机)检修作业

2.1作业风险

转动设备检修时,误操作电、汽源产生误转动,会危及检修作业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设备(或备件)较大(重)时,安全措施不当,可发生机械伤害。

2.2安全措施

(1)检修作业前,必须联系工艺人员将系统进行有效隔离,把动火检修设备、管道内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排净、冲洗、置焕,分析合理,办理《作业许可证》。

(2)在修理带电(汽)设备时,要同有关人员和班组联系,切断电(汽)源,并在开关箱上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标示牌。

(3)作业项目负责人应落实该项作业的各项安全措施和办理作业许可证及审批;对于危险性特大的作业,应与作业区域安全负责人一起进行安全评估,制定安全作业方案。

(4)作业人员应按要求穿戴劳保用品;熟知工作内容,特别是有关部门签署的意见,在作业前和作业中均要认真执行。

(5)拆卸的零、部件要分区摆放,善加保护,重要部位或部件要派专人值班看守。

(6)在使用风动、电动、液压等工具作业时,要按《安全操作使用说明书》规范操作,安全施工。

(7)设备(或备件)较大(重),需要多工种协同作业时,必须统一指挥,令行禁止。

(8)加强油品类物质管理,所有废油应倒入回收桶内。

(9)作业完成后,工完料净场地清,做好现场的清洁卫生工作。

3.高处检修作业

3.1作业风险

作业位置高于正常工作位置,容易发生人和物的坠落,产生事故。

3.2安全措施

(1)作业项目负责人安排办理《作业许可证》、《高处作业许可证》,按作业高度分级审批;作业所在的生产部门负责人签署部门意见。

(2)作业项目负责人应检查、落实高处作业用的脚手架(梯子、吊篮)、安全带、绳等用具是否安全,安排作业现场监护人;工作需要时,应设置警戒线。

(3)作业人员应按要求穿戴劳保用品,熟知工作内容,特别是有关部门签署的意见;使用安全带工作时,按照《安全带使用管理规定》执行;使用梯子工作时,按照《梯子安全管理规定》执行;使用脚手架工作时,按照《脚手架使用安全管理规定》执行;在吊篮或吊架内作业时,参照《起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执行。

(4)高处作业时不应上、下同时垂直作业。特殊情况下必须同时垂直作业时,应经单位领导批准,并设置专用防护棚或采取其他隔离措施。

(5)避免夜间进行高处作业。必须夜间进行高处作业时,应经有关部门批准,作业负责人要进行风险评估,制定出安全措施,并保证充足的灯光照明。

(6)遇有6级以上大风、雷电、暴雨、大雾等恶劣天气而影响视觉和听觉的条件下或对人身安全无保证时,不允许进行高处作业。

(7)高处作业过程中,安全监护人要经常与高处作业人员联络,不得从事其他工作,更不准擅离职守;当生产系统发生异常情况时,立即通知高处作业人员停止作业,撤离现场;当作业条件或作业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必须重新办理《高处作业许可证》。

(8)作业完成后,工完料净场地清,做好现场的清洁卫生工作。

4.动火检修作业

4.1作业风险

加热、熔渣散落、火花飞溅可能造成人员烫伤、火灾、爆炸事故,弧光辐射、触电等也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4.2安全措施

(1)检修作业前,联系工艺人员将系统有效隔离,把动火设备、管道内的易燃易爆介质排净、冲洗、置换。

(2)分析合格后,办理《作业许可证》、《动火作业许可证》分级审批;取样分析合格后,任何人不得改变工艺状态;动火作业过程中,如间断半小时以上必须重新取样分析。

(3)《动火作业许可证》由动火作业人员随身携带。所有作业人员必须清楚工作内容,特别是有关部门签署的意见。

(4)作业人员必须按要求穿戴劳保用品,持有相应的资格证;在进行焊接、切割作业前,必须清除周围可燃物质,设置警戒线,悬挂明显标示,不得擅自扩大动火范围。

(5)动火作业应设监护人,备有灭火器;作业时,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动火现场。在甲类禁火区进行动人作业,项目负责人要按规定提前通知专业消防人员到现场协助监护。

(6)进行电焊作业时,要检查接头、线路完好,防止漏电产生事故。

(7)气焊作业时,氧气瓶与乙炔气瓶间的距离应保持在5m以上,2气瓶与动火点距离应保持在10m以上,检查气管完好。

(8)高处焊接、切割作业时,需安放接火盆,防止火花溅落;同时,要清除下方所有的可燃物,地沟、阴井、电缆等要加以遮盖。

(9)可燃气体带压不置换动火时,要有作业方案,并落实安全措施。同时,设备内压力不得小于0.98kpa,不得超过1.5691mpa,以保证不会形成负压;设备内氧含量不得超过0.5%。否则,不得进行动火作业。

(10)作业人员离开动火现场时,应及时切断施工使用的电源和熄灭遗留下来的火源,不留任何隐患。

(11)作业完成后,工完料净场地清,做好现场的清洁卫生工作。

5.密闭空间检修作业

5.1作业风险

密闭空间内存在有缺氧、高温、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等隐患,安全措施不到位,易发生燃烧、爆炸,可造成人员伤亡等事故。

5.2安全措施

(1)联系工艺人员切断设备上与外界连接的电源,并采取上锁措施,加挂警示牌;有效隔离与有限空间或容器相连的所有设备、管线。

(2)密闭空间经排放、隔离(加盲板)、清洗、置换、通风,取样分析合格后,作业人员办理《作业许可证》、《进入密闭空间作业许可证》,分级审批。取样分析合格后,任何人不得改变工艺状态。

(3)作业前,准备好应急救援物资,包括安全带、安全绳、长管面具、不超过24V的安全电压照明、防触电(漏电)保护器以及配备通讯工具。

(4)监护人员应按要求穿戴劳保用品,选择好安全监护人员的位置;监护过程中,要经常联络,发现异常应立即通知作业人员中断作业,撤离危险区域;同时,必须注意自身保护。

(5)作业人员应按要求穿戴劳保用品。第一次进入密闭空间,必须佩戴好防毒面具(长管或空气呼吸器),必须系安全带和安全绳;熟知工作内容,特别是有关部门签署的意见;密闭空间作业人员实行轮班制,按时换班,及时撤至外面休息。

(6)密闭空间移去盖板后,必须设置路障、围栏、照明灯等,以免发生事故。

(7)进人密闭空间作业,必须在线分析,若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撤离。

(8)作业完成后,工完料净场地清,做好现场的清洁卫生工作。

6.电气检修作业

6.1作业风险

电气检修作业时可能发生电击危险、电弧危害或因线路短路产生火花造成事故等,使人体遭受电击、电弧引起烧伤、电弧引起爆炸冲击受伤等伤害。此外,电气事故还可能引发火灾、爆作以及造成装置停电等危险。

6.2安全措施

(1)检修作业前,联系运行人员切断与设备连接的电源,并采取上锁措施,在开关箱上或总闸上挂上醒目的“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标志牌。

(2)所有在带电设备上或其近旁工作的均需要办理《作业许可证》,执行《许可证管理程序》。

(3)作业人员应按要求穿戴劳保用品(符合“变电所工作时个人防护器材要求”),熟知工作内容,特别是运行人员签署的意见。

(4)电气作业只能由持证合格人员完成,作业时必须2人以上进行,其中1人进行监护。

(5)电气监护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上岗合格证,有资格切断设备的电源,并启动报警信号;作业时防止无关人员进人有危险的区域;不得进行其他的工作任务。

(6)在维护检修和故障处理中,任何人不得擅自改变、调整保护和自动装置的设定值。

(7)电弧危害的分析和预防,对于能量大于5.016J/m2的设备,必须进行电弧危害分析,以确保安全有效地工作。

(8)对于维修中易产生静电的过程或系统,应该进行静电危害分析,并制定相应措施和程序,以预防静电危害。

(9)金属梯子、椅、凳等均不能在电气作业场合下使用。

进行生产作业时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要靠全体员工的劳动和创造共同实现。重视生命,爱护环境;全员参与,全程控制。只有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地进行风险识别和安全评价,落实防范措施,才能保障安全生产、安全检修。

篇4:一氧化碳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为进一步加强我矿一氧化碳气体现场管理,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特制定如下措施:

一、安全技术措施:

(一)采空区闭墙一氧化碳管理

1、通安队及时对采空区、老区进行封闭,并保证封闭质量,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涌出。

2、通安队加强采空区闭墙的检查与管理,掌握采空区内的气体情况,每班至少检查一次闭墙处的瓦斯浓度和一氧化碳浓度。当一氧化碳浓度大于0.0024%时,必须汇报矿调度,并进行处理。

3、闭墙封闭完毕后要设栅栏、警标、说明牌板和检查牌,并定期检查,采空区密闭内气体浓度每半月至少进行一次气体分析,并检查闭墙的完好状态及漏风情况,并建账管理。

(二)综采工作面一氧化碳管理

1、瓦检工加强综采工作面上隅角及其回风流中一氧化碳及其它有害气体检测检查。

2、上隅角挂风帘,引导新鲜风流进入上隅角冲淡并排除一氧化碳使之达到安全规定值0.0024%以下。

3、在综采工作面上隅角安设一氧化碳监测探头,监控探头随支架移动,并按规定挂设(距顶不得大于300mm,距侧壁不得小于200mm),地面监测监控人员要加强对综采工作面回风一氧化碳的监控,发现异常时,立即通知通安队及分管领导进行处理。

4、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上隅角以内区域,并设置安全警戒。

5、瓦检员必须按规定如实填写瓦斯检查牌板,做好记录,做到“三对口”。

6、瓦检员每班检查风帘,如有损坏立即更换确保风帘完好。

7、队干部经常对上隅角进行抽检,做到安全万无一失。

8、工作面割煤推移支架后,立即将风障重新挂好。

9、采煤期间瓦检工加强对机尾及回风流中过往人员的看护,严禁人员在回风流中逗留、休息。

10、对综采工作面的风量进行合理分配,加强进、回风布障的管理,稀释和冲淡上隅角和落山角的有害气体浓度。

(三)爆破期间一氧化碳管理

1、综采工作面爆破,必须落实“远距离爆破”制度,且启爆地点必须设在进风流中,严禁在回风流中启爆,爆破时工作面所有作业人员必须撤至启爆地点后方的进风流中。

2、井下爆破作业,必须使用煤矿许用炸药和煤矿许用电雷管。

3、爆破员必须按照《爆破员安全操作规程》装药、封眼,炮眼封泥应采用水泡泥。装药时不要用力过猛和压的太紧,以防捣破水泡泥,不得使用漏水的水泡泥。

4、爆破作业地点,严格按爆破措施执行,严禁违章作业。

5、装药时按规程让炸药接触密实,封泥应用不燃性的粘土,杜绝燃物当封泥炮眼,严防炸药爆燃引起火灾。

6、爆破前,将迎头喷雾打开,以稀释爆破所产生的烟尘。加强通风管理,使爆破后产生的一氧化碳尽快吹散。

(四)井下各硐室一氧化碳管理

1、加强井下各硐室风量管理,测风员每三天对各硐室测风一次,使其风量不低于计划风量。

2、加强对井下各硐室防灭火设备的认真检查落实,检查各种电器设备的保护装置,并保证保护装置的灵敏可靠。

(五)无轨胶轮车尾气

1、加强无轨胶轮车的运输管理,尽量减少车辆的运行来降低一氧化碳的产生。

2、加强通风管理,尽量将尾气冲淡防止一氧化碳积聚。

二、安全注意事项:

1、加强对井下各地点传感器的日常维护工作,保证传感器吊挂在积水处上风侧,以防止传感器因潮气、水珠等受潮报警。

2、加强矿井监测监控系统维护工作,各传感器显示、传输必须正常监测值班人员如发现异常问题时要立即汇报通风调度及总调,通风调度要立即派监测专人负责查明原因,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一氧化碳传感器每7天必须使用校准气体和空气样调校一次,每个传感器每次调试标校不低于3次,保证传感器灵敏可靠;安全监测设备发生故障时,必须及时处理,保证一氧化碳传感器设备完好。

4、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在井下各工作面、回风流及其它地点安设一氧化碳传感器(报警浓度为≥24ppm),随时监测井下一氧化碳浓度变化情况。

5、加强员工的职业危害的认识,对一氧化碳的危害要加深了解,要会正确使用自救器和佩带个人防护用具。

其它未提之处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和《通风瓦斯管理细则》

中相关规定执行。

篇5:柴油物质安全管理措施作业办法

凯帝晋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KAIDEEJINPRECISIONINDUSTRY(SHENZHEN)CO,LTD文件类别三级文件文件编号KDJ-EM-W-QD-000-A/0柴油安全技术说明书发行部门总务课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柴油化学品俗名分子式化学品英文名称Dieseloil英文名称Dieselfuel分子量生产企业名称地址联络方式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No.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环境危害燃爆危险第三类易燃液体皮肤接触可为主要吸收途径,可致急性肾脏损害。柴油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油性痤疮。吸入其雾滴或液体呛入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能经胎盘进入胎儿血中。柴油废气可引起眼、鼻刺激症状,头晕及头痛。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易燃,具刺激性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眼睛接触吸入食入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尽快彻底洗胃。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有害燃烧产物灭火方法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储存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卤素接触。充装要控制流速,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呼吸系统防护眼睛防护身体防护手防护其他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一般作业防护服戴橡胶耐油手套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凯帝晋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KAIDEEJINPRECISIONINDUSTRY(SHENZHEN)CO,LTD文件类别三级文件文件编号KDJ-EM-W-QD-011-A/0柴油物质安全管理措施作业办法发行部门总务课第九部分: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熔点(℃)闪点(℃)沸点(℃)相对密度(水=1)溶解性引燃温度(℃)稍有粘性的棕色液体-1838282-3380.87-0.9-------257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性禁配物避免接触的条件聚合危害分解产物——氧化剂、卤素——————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刺激性致敏性致突变性致畸性致癌性——————————————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生态毒理毒性生物降解性非生物降解性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建议不要让其进入环境。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破坏水生生物呼吸系统。对海藻应给予特别注意。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废弃物性质废弃处置方法废弃注意事项————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包装标志运输注意事项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卤素、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运输车船必须彻底清洗、消毒,否则不得装运其它物品。船运时,配装位置应远离卧室、厨房,并与机舱、电源、火源等部位隔离。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参考文献填表时间填表部门审核单位修改说明MSDS修改日期《化学品管理程序》《废弃物管理程序》《应急准备和响应管制程序》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