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吹扫和试压安全对策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焊接吹扫和试压安全对策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5-06

1、氧气管道阀门及管件等应当无裂纹、鳞皮、夹渣等,接触氧气的表面必须彻底除去毛刺、焊瘤、焊渣、粘砂、铁锈和其他可燃物等,保持内壁光滑清洁管道的除锈应进行到出现本色为止。2、管道、阀门、管件、仪表、垫片及其他附件都必须脱脂,阀门及仪表当在制造厂已经脱脂,并有可靠的密封包装及证明时,可不再脱脂,对黑色及有色金属的脱脂件宜采用四氧化碳或其他无机溶剂,脱脂石棉垫片等非金属脱脂件宜采用四氧化碳脱脂,脱脂后宜用紫外线检查法或溶剂分析法进行检查达到合格标准为止,脱脂合格后的管道应及时封闭管口并宜充入干燥氮气。3、氧气管道的连接,应采用焊接,但与设备、阀门连接处可采用法兰或螺纹连接。螺纹连接处,应采用聚四氟乙烯带作为填料,不得采用涂铅红的麻或棉丝,或其他含油脂的材料。碳钢管道的焊接应采用氩弧焊打底。不锈钢管道采用氩弧焊;4、氧气管道焊缝质量应采用射线照相检验或超声波检验。对液氧管道及输送设计压力大于或等于10MPa时,应进行100%的射线照相检验,其质量等级不得低于Ⅱ级;输送设计压力大于或等于3.0MPa时,可抽样检验,其比例不得低于20%,其质量等级不得低于Ⅱ级;其余氧气管道抽检比例不得低于5%,其质量等级不得低于Ⅲ级;5、氧气管道的强度、严密性试验的介质及试验压力,应符合下表的要求;氧气管道的试验用介质及压力管道设计压力强度试验严密性试验P(MPa)试验介质试验压力(MPa)试验介质试验压力(MPa)P<0.1空气或氮气0.1空气或氮气1.0P0.1≤P≤31.15P1.0PP>3水1.5P1.0P注:①空气或氮气必须是无油脂和干燥的。②水应为无油和干净的。对于奥氏体不锈钢管,试验水中的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25×10-6。③以气体介质做强度试验时,应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并经有关安全部门批准后进行。6、强度及严密性试验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1)用空气或氮气做强度试验时,应达到试验压力后稳压5min,以无变形,无泄漏为合格。用水做强度试验时,应在试验压力下维持10min,以无变形,无泄漏为合格。2)严密性试验应达到试验压力后持续24h,平均小时泄漏率对室内及地沟管道应以不超过0.25%;对室外管道应以不超过0.5%为合格。7、泄漏量试验合格的管道,应采用无油、干燥的空气或氮气,以不小于20m/s的流速吹扫,直至出口无铁锈、焊渣及其他杂物为合格。

篇2:运行过程安全对策措施

1、正常情况下出液阀和调压阀前后阀常开,放空阀常闭。液量低于储量的25%时,当班应及时通知供应商,当联系发生困难时及时汇报动力主管,联系送气。

2、巡视人员不得随意拨弄阀门,减压装置,发现问题及时通知,修理工作,由气体供应商专业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3、巡视人员对液氧储槽必须做到每小时抄表一次,并作好记录。加液时必须在现场监护,加液压力不能影响生产。做好加液数量统计,并记录。液氧储槽充液后,24小时内应密切注意储槽内的压力变化,如压力波动较大,应立即排放,保持压力正常。密切注意液槽的储存量,若达到规定下限,应及时联系送气。

4、操作人员开闭阀门管道附件时,必须戴好防冻用具。

5、对于设备、管道、阀门的解冻,只能用水冲,严禁敲打,火烤和电加热。

6、液氧储槽严禁油类,严禁酸、碱、油物质接触设备。

7、非工作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液氧区域。

8、贮槽必须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和防雷击装置。防静电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防雷击装置最大冲击电阻为30Ω,并至少每年检测一次。

9、贮槽的充满率不得大于95%,严禁过量充装。

10、压力表严禁去油,并定期校验;安全阀必须是不锈钢或铜制,定期校验,严格去油。

11、当设备上阀门、仪表、管道等冻结时,应用70~80℃的氮气、空气或热水解冻,严禁明火加热。

12、贮槽内有液体时,禁止动火修理,必须加温至常温才能修理。

12、操作人员要经专业培训,并考试合格才能上岗。不得穿戴有油污或有静电效应的化纤服装,不得穿带钉子的鞋子。操作中启闭阀门要缓慢。停用时增压阀要关严。

14、定期(例如15天)分析液氧中的乙炔浓度,其浓度控制在0.1×10-6以下,否则应排放液氧。

15、液氧密闭贮存时,必须有人监视压力,不得超压。

16、液氧不允许溅到无保护的皮肤上,以免发生严重冻伤。

17、当贮槽已经排空液体,又不能马上进行加热时,必须立即关闭全部阀门。因为槽内温度很低,湿空气会通过相连的管道侵入内部,造成结冰堵塞管道的事故。

18、本建设项目工艺控制中应具有报警系统和连锁系统,确保在误操作或非正常状况下,物料始终处于安全控制中。

19、重要的阀要有旁通,设计布局要有利于操作、检修。在生产过程中应加强对各类阀门的日常检查和维修保养,保证阀门严密不渗不漏、开关灵活。

20、为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和监控,生产装置中所配备的各种压力表、流量计、温度计、液位计、安全阀、可燃气体、报警器等仪表必须齐全。

21、控制系统是保证项目建成投产后进行安全生产的关键设施,因此控制系统必须确保正常运行,并要有一定数量的备件。

22、严禁液氧储罐的使用压力超过设计的工作压力。

23、使用液氧储罐前,须用无油干氮吹刷干净,在罐内气体露点高于-45℃方准投入使用。

24、定期测定粉末真空绝热式液氧罐夹层的真空度,使其绝对压力保持在1.86~6.8Pa范围内。珠干砂绝热液氧储罐,应向绝热层充入无油干燥氮气,并保持正压。

25、水浴蒸气器水位,应不低于规定线,还应设水温调节控制系统,要求水温应保持在40℃以上。

26、空气换热液氧蒸发器,应严格控制液氧蒸发量,确保罐口氧气温度不低于0℃。

27、液氧的储存、汽化装置的安全要求,参照相应的储存汽化装置的有关要求。

篇3:储存运输安全对策措施

1)储存区域,应按规定配置消防水枪、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砂箱等灭火器材。

2)氧气贮存、运输及装卸过程的所有金属设备均应进行防静电设计和静电接地。灌装和装卸区的地面,应设计成不发火花地面。

3)贮运区域应设明显标志,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从事危险化学品装卸的机动车辆驾乘人员,应进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的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4)贮运的操作人员,应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在危险品贮运区操作的人员应根据所操作危险品的性质,配备相应的个人劳保用品,如工作服、防护手套、防毒面具等。

5)在液氧作业区和一旦物料泄漏对人体可能造成皮肤冻伤、眼灼伤的危险区域,应按规定配备事故淋浴和洗眼器。

6)从事危险化学品操作的人员,应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不允许带病带伤工作。

7)应教育从事危险化学品操作的工作人员,要做好个体自我保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上班应更换工作服,下班应淋浴更衣;污染的工作服应及时换洗。

8)配送车辆安全要求

a.配送车辆的质量必须满足压力容器的相关规定,各种设施有效。槽车必须按规定实行周期检定。

b.槽车在车体上固定牢固,倾斜度不超过允许范围。

c.槽车焊缝质量符合要求,无影响强度的损伤、变形;无渗漏、无严重锈蚀,漆层完好,不露本体。

d.槽车配套附件性能完好,使用有效,各部件螺栓、螺帽齐全紧固,量油孔口密封垫完好。

e.罐体按规定设置静电接地端板,并安装静电橡胶拖地带。

f.槽车应有良好的隔热性能。

g.槽车必须相应配置灭火器,安放位置适宜,使用方便,并应配置石棉被1块。

h.槽车应统一喷制规定标识。车门喷制单位全称及编号,车顶安装“危险品”标识标志。

i.槽车车容清洁,附件及工具放置有序。

9)槽车运输安全管理

在行驶中速度适宜,不准超速行驶和急转弯,避免急刹车。在行驶、停车期间,槽车应与高压线、高大建筑物、树木、人口稠密区及其他车辆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槽车应避免高温曝晒和在不安全处停放,严禁槽车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在道路上停放。无特殊情况,槽车不得在外过夜。严禁使用槽车进行驾驶教练或让实习驾驶员驾驶。

10)槽车装卸安全管理

a.槽车只有得到有关灌装操作人员同意后方可进入槽罐(区)充装。液氧(或液氨)15m内不准有明火,操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按操作规程(操作法)操作。

槽车进入作业现场后,槽车在连接液体气体贮罐充装管道前,必须处于止动状态,防止滚动,必要时应设挡块。应熄灭发动机,槽车停靠位置应满足装卸要求。驾驶员应协助有关人员按货单核实品种、数量、检查设备完好状况。

b.罐装前,槽车应接好静电接地线等安全装置;装液量必须符合规定要求,不得超装,高温季节要留一定的空容量,以防在运送过程中溢出。

c.卸液前,核对槽车与罐中物料的品名、牌号是否一致等,各项准备工作检查无误后,液氧应控制流速。卸液时,驾驶员不得远离车辆。卸液完毕,排空余液,关闭阀门,收整设备,收起静电接地线,并办妥交接手续。

d.雷雨期间宜暂停进行装卸作业。在装卸作业过程中,严禁擦洗槽车物品、按喇叭、修车等,对器具要轻拿轻放,夜间照明使用防爆灯具。

e.适时清洗罐体。清罐时必须按清罐安全要求进行,以防发生中毒、窒息和燃烧爆炸事故。

f.槽车充装结束后,在解脱连接时,输液软管内残液须排尽,连接头盖上盖子,槽车应立即离开。如遇充装时间较长(过夜或节假日中断)贮罐接头必须解脱。

11)液氧槽车应配装安全阀、液面计、压力表、防爆片和导静电等安全装置。

12)槽车首次罐装液氧前,应使用无油干燥氮气吹扫,并经充分预冷。罐装的液氧不准超过储罐容积90%,接头软管必须专用,严禁油脂污染。

13)罐装液氧时应防止外溢,并有专人在场监护,罐装过程槽车应为熄火状态。

14)液氧槽车行驶时,应监视槽内压力,严禁超过规定值。放出液氧时,应控制排放速度。液氧槽车内有液氧时,不宜修理汽车。

15)液氧槽车内液氧不宜长期储存,更不应混装其他液体,漆色标志应符合安全规定。

16)液氧槽车应监视其保温层真空度,当表面结霜,真空度下降时,应及时处理,严重时停止使用。

篇4:储罐区安全对策措施

(1)储罐的输送物料的泵应设置在防火堤外,罐区内的电气设施应采用防爆型。污水排水管在出防火堤处应设置水封设施,雨水排水管应设置阀门等封闭装置。

(2)储罐区宜设防晒设施或措施,并设防火堤,防火堤应采用非燃材料建造,防火堤的实高应在计算高度高出0.2m,防火堤实高为1.0-1.6m为宜,防火堤应能承受所有物料的静压力,严禁在防火堤上开洞,防火堤内侧基脚线至立式储罐外壁的距离不应低于罐壁高的一半,卧式储罐至防火堤内基脚线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m。

(3)罐区内储罐可成组布置,罐间距离不应小于2m。泵房、汽车装卸鹤管与储罐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5m,与防火堤外侧基脚线的距离不应小于5m,泵房与鹤管间的距离不应小于8m。鹤管与相邻的建筑物(一、二级)间距不应小于14m。

(4)储罐应规定设置通气管,并设呼吸阀、阻火器,储罐应规范要求设相应的梯子和栏杆。

(5)罐区应配备适用的消防水系统。

(6)进入罐区的车辆,必须佩戴阻火器,装料时必须先将槽车罐接地。罐区严禁烟火,且不能使用移动通讯工具。

(7)储罐上应设温度、液位显示仪表。

篇5:格氏反应危险因素分析安全对策措施

一格氏反应的主要危险因素

1水分的影响。反应设备.原料在投料前没有有效去除水分直接影响反应的进行,且镁易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并大量放热,极易导致冲料.爆炸事故。特别是如采用蒸汽.盐水或水作为加热和冷却媒体,一旦反应设备腐蚀穿孔,水进入反应体系,将会立即发生爆炸事故。

2溶剂的影响,格氏反应使用的溶剂均为易燃.易爆物质,与空气混合后很容易发生火灾.爆炸

3镁的用量和细度的影响,镁的用量和细度直接影响反应的活性。

4引发剂的影响,若不能有效引发会使未反应物料大量积聚,造成釜内物料在局部过热的情况下突然发生反应形成高温高压而发生爆炸

5反应温度对格氏反应的影响,温度对于引发非常重要,若反应初期温度太低,则反应无法引发,当反应一旦开始后会急剧.大量放热,造成冲料,爆炸事故,若温度太高,则易发生偶联反应生成副产,或造成易燃介质冲料,爆炸事故。

6惰性气体对反应的影响,若反应釜未采取氮气置换,反应过程釜内溶剂蒸发产生大量易燃气体,格式制备的副反应中也会产生少量烃类可燃气体,它们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极易发生爆炸的危险

二格式反应的主要安全对策措施

物料和设备的要求

格式试剂对水十分敏感,因此,在制备格式试剂时,应该使用无水试剂和干燥的装备。

1溶剂的选择,在格式试剂制备中,溶剂的选择是关键,一般选择乙醚.无水四氢呋喃和无水甲基四氢呋喃这三中溶剂。四氢呋喃.甲基四氢呋喃的沸点比乙醚高,比用乙醚要安全一些,芳香族卤化物一般选用四氢呋喃做溶剂,因为它们在乙醚的沸点时候一般不能引发,需要升高反应温度才行,而用烷基卤化物格式反应时一般用乙醚做溶剂,因为它们在低温度下就可以引发。溶剂使用前应该使用淀粉碘化钾试剂测试其是否含有过氧化物,如果含有过氧化物,则应使用还原剂亚硫酸氢钠溶液进行洗涤处理,去除过氧化物后方可使用。

2、镁料的选择。镁的用量和细度应根据原料的反应活性来确定,在投料前绝对禁止镁提前打开包装暴露于空气环境中。每次用后,如有剩余,应及时进行密闭保存。一般应选用镁屑而不用镁粉,以控制反应剧烈程度。

3、设备的选择。生产格氏试剂的操作条件要求无氧、无水,所以反应釜应采用氮气保护。反应釜搅拌的桨叶应足够低,搅拌效果强,要能将镁料搅动起来,以保证反应充分。温度计套管也应足够长,能接触到反应液,以保证在反应物料较少时,能够实时监测反应物料实际温度。有条件时宜釆用反应釜壁直插式温度计,直接接触料液,并建议采用双温度计。建议通过温度变化在线监控判断反应的引发。

4、载体的选择。在严格控制使用溶剂水分情况下,建议选择非活泼质子类物质(与镁、格氏试剂不发生反应的物质如油类、烷烃类)且本身安全可靠的物质作为加热和冷媒的载体。

(二)反应操作过程安全要求

1、投料时应注意的问题。投料前应确保反应设备绝对干燥,原料管道跟溶剂的管道应分开,否则会把在管道中的死体积的原料带入反应釜中,易引发冲料。投料前必须对涉及的设备进行置换处理,有条件应做氧含量检测。投料时一定注意镁是否已加,数量是否准确,反应过程中严格禁止补加镁,防止发生冲料。

2、体系中水分的控制。严格控制体系中水分,所使用溶剂(含重复使用的回收溶剂〉中的水分越低越好,一般乙醚含水量应不大于0.06%,四氢呋喃及甲基四氢呋喃含水量一般应不大于500ppm。

3、引发过程控制反应引发阶段需要活化引发剂格氏反应本身是最好的引发剂,引发速度最快,而且不会引入杂质,引发时溶液不能过浓,否则易犮生偶联反应;引发时溫度不能过低,否则反应无法引发。应仔细观察现象的变化,如反应溫度和体系颜色的改变等,

如确定反应已引发成功。原则上不在生产车间格氏试剂制备釜做首批引发的制备,应预留一部份格氏试剂或通过实验室制备一部份格氏试剂作为引发试剂。格氏试剂应现制现用,不宜长时间存放。

5、反应过程控制。格氏试剂制备引发阶段经观察判断引发后,应取样检测卤代烃的含量,从而准确确认格氏试剂制备反应已得到有效引发。格氏试剂制备的滴加过程应随时观察控制温度,杜绝反应温度忽高忽低,滴加结束应观察残余镁量及检测齒代烃的含量。反应结束应检测格氏试剂的残余含量,以防后处理过程反应过于剧烈而引发事故。

6、格氏试剂的转移。当工艺采取滴加格氏试剂与其它物质进行格氏反应时,建议将格氏试剂制备釜置于格氏反应釜上方,尽量避免出现从格氏试剂制备釜中转移格氏试剂的情况,以防转移过程中因操作或保护不当引发的危险。

7、活性物质淬灭的要求。未反应完全的反应液或者不符合要求的格氏试剂不建议再重新制备,应该作不合格品,淬灭后处理。多余不用的格氏试剂以及对于停产的格氏试剂制备釜、格氏试剂中转槽等,也应做淬灭处理。淬灭时应加入无水溶剂,彻底冷却,并在氮气保护下慢慢滴加饱和氯化铵溶液等淬灭剂,淬灭其中的反应活性物质。淬灭过程中产生的氢气、烷烃等易燃气体不应在室内排空,应通过管道接至室外排放,放空口应设置阻火器防止回火。淬灭过程应严格控制淬灭剂滴加速度并观察反应釜压力情况,避免反应釜内大量放出气体造成反应釜超压危险。

(三)安全设施要求

建议设置反应溫度、压力指示和搅拌电流的监控报瞀,为避免局部过热造成分子问脱卤,反应釜夹套预热应设有温度度指示.反应釜必须有防爆片等安全泄压装置,并设事故收集槽。回流冷凝器的冷却液宜选用非水介质,防止管程破裂,冷却水进入反应釜。建议将格氏试剂制备反应涉及装置独立设置,或与其他装置用防爆墙分隔,并采用DCS和ESD自动控制。

(四)安全管理要求

企业应制定完善格氏反应工艺操作规程、安全技术规程以及各类应急处置方案,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并加强对关键岗位的人员培训。格氏反应岗位操作人员应具有熟练操作经验,能够正确判断引发是否完全,如实记录各参数,如不引发应及时报告,严禁擅自处理。涉及格氏反应的装置应加强维护保养,严格执行设备检维修制度。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