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氮系统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注氮系统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5-06

一、演练概况

为加强我队员工对注氮系统的操作熟练程度,检查、检验注氮系统的完好,特举行本次注氮演练。

二、演练地点:注氮车间

三、演练时间:

四、演练组织

1、技术负责人:

2、演练负责人:

3、安全负责人:

4、演练?人员:

五、演练安全技术措施

第一章上岗条件

第1条身体健康适合本岗位要求。

第2条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持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方能上岗。

第3条必须掌握注氮系统运行流程及工艺,必须熟知液氮物理性能及危险因素。

第4条上岗时必须佩戴专用防冻帽、专用防冻手套和专用防冻鞋,严禁皮肤直接接触液氮及设备。

第二章装置开车

一开车前的检查

1.设备及附近的地面清洁干净,现场整洁、无易燃易爆物品堆放。

2.检查确认工艺管线、和阀门均处于完好状态。

3.对检修和改造后的设备和系统应充分了解,并掌握其操作方法。

4.阀门开关确认,各阀门应处于正常开关位置上。

5.确认仪、电正常,各仪表指示正确。

二、开车过程应注意事项

?1.增压泵

(1).开启液氮储罐底部出液阀,由储罐底部出氮,因输送管路处

?于热状态。出液阀开度要小,待管路冷却至低温液体温度,放空阀排气稳定时,可开大出液阀,加大出液液速度。

(2).打开放空阀、测满阀,压力表根部阀,并启动液位计。(压力表、液位计投用前将连接活接打开进行置换,检测出口露点小于-70℃时置换合格)

(3).出液进行时,应检查储罐各连接法兰是否有漏液现象,储罐本体是否出现形变确保储罐的安全运行。

(4).开启增压泵进、出阀门,对增压泵进行预冷,预冷温度至-185℃再行起机操作。

(5).增压泵设备运行时,应专人操作。

(6).储氮罐出液情况应有专人观察,并及时通报。

2、液氮气化系统

(1)确认变频器运行正常,各仪表、电气元件正常,泵已送电具备启动条件。

(2)检查液氮气化装置是否完好,装置有无开裂,紧固件有无松动,各仪表指示是否正确。

(3)手动开启手动进气阀,电控操作气动阀100%

3、辅热装置

(1)确认电加热辅热装置前后进气阀处于开位100%;旁路阀前后截止阀打开。

(2)确认稳流稳压装置进气阀门处于开位100%。

(3)氮气温度不低于10℃时,可不进入电加热辅热装置,此时应打开旁路管道。

(4)确认稳流稳压装置进气阀门无法打开时,可利用旁路管道使氮气进入稳流稳压装置。

4.稳流稳压装置

(1)不进行注氮时,稳流稳压装置内应保持不小于0.3MPa的氮气压力。

(2)稳流稳压装置压力表完好,安全阀完好,氮气流量计完好。

(3)进行注氮时,稳流稳压装置内压力应保持在0.5-1.0MPa范围内,温度不高于40℃

(4)进行注氮时,压力表、氮气流量计应有专人看守,并及时通报压力及流量情况。

三.注氮系统运行期间注意事项

1.液氮储罐出液时,应平稳流畅,无间歇性液流声响发生,如出现液流不平稳时,应切换至其他液氮储罐。

2.启动增压泵前,应充分的排空液氮中的气态氮,利用排污阀和排气阀充分的调节液氮流量。

3.气化装置的投入应为一用一备,注氮量大或气化装置上结霜严重,气化效率降低时,可启用备用气化装置。

4.辅热装置是在气化后的氮气温度低于0℃时启用,装置内温度保持在60-70℃之间运行。

第三章装置停车

一、装置停车

?1、停用液氮增压泵,电机转速逐渐降低至零。

?2、缓慢打开液氮回流阀至全开,降低氮泵出口压力;

?3、按停止按钮停用液氮泵;

?4、全关泵出口阀、回流阀、储罐进泵总阀,打开泵体排气阀直至无气体排除,关闭泵进口阀、排气阀;

?5、停用电加热辅热装置;

?6、关闭电加热辅热装置进、出口阀。

二、停车后的处理过程中应注意事项及应达到的标准

?1、检查确认阀门已关死,无液氮泄漏。

?2、确认液氮泵,及电加热辅热装置已断电。

?3、确认液氮泵及液氮气化装置回温正常,如有管壁结霜持续不化现?象,说明有阀门内漏。如发现此现象,用水浇灌漏液阀门同时关

紧阀门,仍无法关严时说明阀门已坏需进行更换。

?4、确认储罐增压装置和对空放散装置处于自动状态,保证储罐压力在0.2MPa内的正常工作状态。

?5、停车后场地干净整洁,无杂物。

?6、确认各单体设备完好,处于备用状态。如有故障设备应及时进行?检修。

?7、工艺管道设备无泄漏现象。

?

第四章正常操作

一、储罐增压装置?

1.储罐增压装置的操作(当储罐压力<0.1MPa时投用储氮罐中的一台,将储罐压力稳定在0.2MPa)。

2.打开储罐增压装置中一台的进口阀。

3.缓慢打开需要增压的储罐去增压泵的出液阀,对管道及增压泵进行预冷。

4.增压泵挂霜后,打开出口阀。

5.出口压力设定在0.2MPa后,将自调阀投自动。

二、安全放散系统

1.安全放散系统在储罐压力>0.22MPa时投用,将储罐压力稳定在0.2MPa;

2.打开对空放散装置的进、出口阀;

3.将气体排放阀投自动,压力0.22MPa时自动打开。保障储罐内压力稳定。

三、储罐切换注意事项

1.当储罐内液体到达低液位报警时,要切换到有液的储罐。

2.将要投用的储罐去液氮增压泵的出液阀打开进行预冷,当管道挂霜后全开此阀门。

3.缓慢关闭正在使用的储罐出液阀们,操作过程中不得引起泵进口压力的大幅波动。

4.如泵入口压力大幅波动,则打开泵排气阀进行排气仍无法排除故障时可先停泵,重新预冷后再启动液氮泵。

四、液氮气化器的切换

1.液氮气化器在长时间连续运行后,由于结霜会严重影响液氮与空

气的换热效果,所以在液氮气化器连续运行6个小时后就需切换。

2.缓慢打开备用气化器的进口阀,对备用气化器进行充压。

3.待备用气化器压力与管网压力相同时,打开其出口阀。

4.关闭正在使用的气化器进、出口阀,待回温到环境温度后作为备

用。

5.液氮泵的切换

6.全开备泵的回流阀、排气阀。

7.缓慢打开液氮泵的进口阀,对泵进行预冷待排气阀排除的全为液体时预冷结束。

8.启动备用液氮泵。

9.将备用泵的转速提高到80%。

10.缓慢关小回流阀至和主泵压力一致。

11.缓慢打开备泵出口阀。

12.缓慢全开主泵的回流阀,降低主泵负荷。

13.将主泵转速降至0,做备泵运行。

14.如需检修则停泵,将泵的进、出口阀、回流阀全关,排气阀全开待泵体温度回到常温后,断电交出检修。

第五章?系统故障、紧急情况的处理

一、液氮泄漏应急处理

1.预冷过程中,一旦发生管道泄漏,应先停止充液,关闭设备的进出阀门,排放管道的残液。

2.在进液过程中,若出现异常,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设置隔离区域,严格限制出入。

3.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寒服,戴防寒手套。?

4.避免泄漏液体流入地下室或其他密闭有人工作空间,如无法避免时,应立即通知相关部门。

5.严禁直接接触泄漏物。?

6.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7.可用雾状水喷淋加速液体蒸发,但不可使水枪射至液体。

8.防止气体在低凹处积聚,用排风机将漏出气送至空旷处。

9.禁止人员在低洼或下风处停留。

10.漏点消除后,氧含量分析合格后人员方可进入作业。

二、设备故障应急处理

(一)、增压泵

1、启用备用泵,迅速将备用转速提至90%,关闭主泵进液阀、回流阀。

2、将液氮泵出口压力升至与氮气管压力相等时,打开出口阀向管网送气,保证氮气管网压力稳定。

3、检查跳车原因,若停用在20min以上,将跳车液氮泵排液升温,保证液氮泵的安全。

(二)、电加热辅热装置故障处理。

?1、缓慢开备用装置进口阀,待与管网压力一直时全开进出口阀。

?2、备用装置送电启动,将出口温度设置在10℃。

?3、主装置断电,关闭进出口阀。联系电气、仪表人员检修。

第六章?

未尽事宜,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矿相关规定执行。

篇2:脱硫内部检修安全作业指导书

作业内容脱硫内部检查作业部位脱硫塔内部班组名称作业负责人作业监护人作业人数1、作业危害危险因素辨识:窒息、中毒、摔伤等2、作业项目的实施步骤或方案:1)首先主抽停机,脱硫增压风机停机,所有循环泵等电器全部停机,并在配电室挂好检修牌。2)打开脱硫上部人孔,用对流方式使空气进行内部残存的烟气置换。置换最低30分钟以上,在人进入电除尘内部前半小时以内,进行气体检测,标准23%≦O2≦19.5%;CO的浓度应<24PPm。安全员监测合格后方可进入脱硫内部检查。同时应检测塔内的温度,低于40度以下时方可进入内部检查作业。3)进出入脱硫塔内部的人员应签署《进出入密闭空间签字确认表》,戴好防酸碱手套、安全绳、安全带、手灯或由电工接临时的低压行灯等。4)人孔门处设置监护人,监护人在监护期间不许私自离开监护岗位,确有特殊情况离开的应指定专人替班值守。监护人随时监控内部人员作业状况,一旦有呼救声应及时采取救援措施。5)进入脱硫塔内部必须两人或两人以上,做好互保监护工作。6)进入脱硫塔内部时,应系好安全绳,挂好安全带应高挂抵用,检查人员不许站在玻璃钢管道上,应沿着钢架梁行走,安全带的坠落高度不许超过1米,防止人员掉进脱硫浆液中造成窒息事故。7)人员撤出时应将所有使用的工器具或下线的备件等物清理出来,并及时清点人员和工具设施,不许遗漏物品,确认无误后方可封堵人孔。3、作业中的安全要求:1)未经安全员进行内部气体检测合格,作业人员不许进入脱硫塔内部作业。2)人员在脱硫塔内部作业时,不许给脱硫塔的任何电器实施送电调试、试车作业。3)进入脱硫塔内部防护用品必须穿戴齐全,内部照明充足4)进出入脱硫塔必须签署《进出入密闭空间签字确认表》,封堵人孔前必须核对人员和工器具。5)内部检查时应系好安全带,办理受限空间和高空作业票。4、作业项目的应急防范措施脱硫塔内部作业人员一旦出现中毒、摔伤等事故,严格按照相关的应急救援措施将受伤人员及时抬出,按照受伤的类型进行现场急救,并及时拨打公司的急救电话(5761120)及时送往医院救治。交底人被交底人车间:作业时间:年月日

篇3:清罐作业防护应急措施的安全技术要求

一、目的

为做好清罐作业安全防护及应急工作,减少或消除事故发生,确保发生事故后人员安全,控制或消除事故的影响特制订本应急措施。

二、防火、防爆安全措施及技术要求

2.1油罐清洗作业前,应在作业场所的上风向处配置好适量的消防器材,现场消防值班人员应充分做好灭火的准备;清罐作业人员严禁携带任何火种进入作业现场;严禁穿着化纤服装,不得使用化纤绳索及化纤抹布等;气体检测人员必须穿着防静电服及鞋。

2.2做好清洗油罐的废物处理,油垢和残渣等应及时运出罐区,清洗油罐排出的污水不可随意排进下水管道,可通过专用污油水线排入污水池或用罐车拉到有资质处理污油水的单位处理;采用化学清洗油罐排出的废水,要经过化学处理后统一排放。

2.3控制和消除引起火灾的引火源。油罐人孔和清扫孔打开以后,油蒸汽可能漂入防火堤范围内,因此带入防火堤内的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和电器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检查和试验电器设备距离油罐应在35m以外进行;引入油罐的气管、水管、蒸汽管道及其喷嘴等金属部件以及排油胶管和有关机械设备,均应与油罐进行电气连接,并有可靠的接地;清扫工具应采用与钢铁碰撞不产生火花的防爆型工具;雷雨天应停止油罐清洗作业。

2.4彻底清除油罐内的可燃物。对于还需焊修的油罐,必须预先将罐内污垢和油蒸汽彻底清理干净,如果是浮顶油罐,则应将密封部位的油气混合气要吹扫干净,不得留有死角;对罐内其他附件部位的油垢也要情理干净;对于被油品浸过而污染的泥土要挖除,然后用干净泥土封闭垢坑面及用干净沙子在上充填;对于罐壁和底板处的锈皮要清除,以防止积存此处的可燃物质在修焊作业时发生火灾;

2.5被清洗油罐,应与输油管线脱离,并在法兰处加盲板封堵,防止油气进入油罐;同时应打开人孔、采光孔及量油孔,拆下呼吸阅、安全阀、阻火器等附件,使被清洗罐得到充分的自然通风而往外排出油蒸汽,直到罐内油气浓度符合安全规定的标准为止。值得注意的是,当遇有六级以上风力的天气时,不宜进行油罐的通风作业,清洗作业亦应停止。利用化学清洗时应选用能满足工艺要求的不燃或难燃性清洗剂;

2.6必须严格执行油罐清洗规定,其清洗作业应在严密组织下进行,准备好必用的专用检查工具和清罐器材,包括充分的消防器材。清洗作业应按操作技术规定和安全要求清洗,作业期间,现场应有专职人员做监护,并随时做好灭火扑救准备。

三、防中毒、窒息安全措施及技术要求

3.1任何浓度条件下进入含毒化石油化工储罐内进行清洗作业的人员,必须内着白色衣裤,外着整体防护服,对全身进行保护后作业。为避免有毒介质和油泥与皮肤接触。不准使用橡胶手套和长靴,如没有聚氨乙烯长靴时,应穿白色长袜再穿长胶靴。

3.2当油气浓度低于该油品爆炸下限4%以下时,可视为“无油气”,允许作业人员不佩戴呼吸器进罐作业。

3.3隔离式防毒面具,应选择罐外空气呼吸。呼吸管内径一般要大于20mm,长度不少于20m。

3.4防毒面具和防护用品,其规格大小应保证佩戴合适,性能良好,在使用中必须严格遵守“产品说明书”中的各项技术规定。呼吸软管内外壁表面不应被油类污染,不得使用橡胶质呼吸供气软管,应选择聚氯乙烯或尼龙等制成的软管。

3.5防毒用具,防护用品及其他机具设备每次使用后,必须擦拭干净,专管、专用,防毒用具和防护用品使用之前应仔细检查。

3.6清洗人员作业前严禁饮酒。

3.7严禁在作业场所用膳或饮水。作业人员每天饭前应在指定地点洗澡更衣,换下工作服,用肥皂洗净脸和手并刷牙漱口,然后就餐。

3.8作业场所应备有急救箱,并有专人值守。

3.9因作业影响而使罐内油气浓度上升超标时,施工人员应迅速撤离现场,重新进行通风,直到油气浓度降到规定值时,方可继续作业。

四、防静电安全措施及技术要求

4.1清洗作业人员严禁穿着化纤服装。不得使用化纤绳索及化纤抹布等。入罐(塔、槽)作业时必须穿着防静电服装。?

4.2当油气浓度超过该油品爆炸下限20%时严禁使用压缩空气,禁止使用喷射蒸气及使用高压水枪冲刷罐壁或从油罐顶部进行喷溅式注水。

4.3引入油罐管线的喷嘴等金属部分以及用于排出油品的胶管都应与油罐作电气连接,并做好接地。引入罐内的金属管线,当法兰电阻值大于0.03Ω时,应进行金属跨接。

4.4通风机械应与油罐做电气连接并接地,风管使用电阻率不大于108Ω帆布材质,禁止使用塑料管,并应与罐底或地面接触,以使静电很快消散。

五、防受伤安全措施及技术要求

5.1清洗作业时,为避免罐(塔)顶构架,罐(塔)内附件、工具或其它物件落到作业人员身上,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

5.2清除罐底污杂时,作业人员,应穿着合适的工作鞋,以防落物或搬运过程中砸伤脚趾及污染皮肤。

5.3防止从脚手架、斜梯上摔下或在油污表面上行走时滑倒碰伤。

5.4使用隔离式呼吸器具时,其软管末端应放置在空气新鲜的上风处并注意供气压力适宜,同时要进行过滤,防止空气中的砂粒被吸入而伤及面部。

5.5采用人工手动吊运油污时,其麻绳耐拉力应大于荷重的5倍,且每次作业均应检查有无破损断股和机械损伤。

5.6作业人员腰部宜系有救生信号的绳索,绳的末端留在罐(塔)外,以备随时抢救。

5.7清洗油罐污杂的绵纱应保持湿润状态,以防自燃。

六、清罐作业应急措施

6.1一般应急处理与事故报告

6.1.1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拨打119火警电话,请求支援;

6.1.2发生触电、窒息、中毒等人身事故,对伤者实施急救措施,并拨打120急救电话,请求救护;

6.1.3发生物体击打、机械伤害、烧烫伤等人身事故,对伤者实施急救措施,并根据受伤情况,拨打120急救电话请求救护或将伤者送往医院治疗。

6.1.4发生各类安全事故,要及时向安全主管部门报告。

6.2清罐现场发生火灾应急措施

6.2.1如发生火灾,应立即切断电源,组织有关人员利用现场灭火器进行扑救,如火势蔓延,应立即撤离现场内的易燃、易爆物品、疏散人群。

6.2.2储罐口失火,应用石棉布捂盖,用干粉灭火器扑救,力争尽快控制火势并将火险消灭在初起状态,切忌用水喷洒造成助燃。

6.3抽油时,管道口或油罐车辆油口着火

6.3.1司机迅速将油罐车驶离现场,开到安全区域进行灭火扑救。

6.3.2如果油罐车罐口着火,可使用石棉被或其它覆盖物(如湿棉衣等)将罐口盖住,堵严罐口窒息火源。当火势较猛时,应使用手推式及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对准罐口进行扑救。

6.3.3当专业消防人员尚未到场,且火势无法控制时,应立即将作业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同时做好周边交通疏散和人群隔离工作。

6.3.4因临时用电不当造成火灾,如在操作中发生火情,应立即切断现场临时电源并利用现场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6.4作业人员触电的应急措施

6.4.1立即脱离电源,可用“拉”、“切”、“挑”、“拽”、“垫”五种方法:

“拉”就近拉开电源开关、拔出保险;

“切”用带有绝缘的利器切断电源线;

“挑”如果电线搭落在触电者身上或压在身下,可使用干燥的木棒、竹竿等挑开电线或干燥的绝缘绳套拉电线或者触电者,使之脱离电源;

“拽”救护人可戴上绝缘手套或手上包缠干燥的衣服、围巾、帽子等绝缘物品拖拽触电者使之脱离电源;

“垫”如果触电者由于痉挛手指紧握电线或电线缠绕在身上,救护人可先用干燥的木板塞进触电者身下使其与地绝缘来隔离电源,然后再采取其他办法切开电源。

6.4.2当触电者脱离电源后,立即检查伤者的身体情况,特别是呼吸和心跳,发现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就地抢救。

6.4.3对伤者进行人工呼吸时,吹气和放松时要注意伤员胸部应有起伏的呼吸动作。吹气时如有较大阻力,可能是头部后仰不够,应及时调整;

6.4.4如果伤员牙关紧闭,可口对鼻人工呼吸。口对鼻人工呼吸吹气时,要将伤员嘴唇紧闭,防止漏气;操作频率:每分钟12-16次。

6.4.5胸外按压操作程序:

A、使伤员仰面躺在平硬的地方,救护人员站立或跪在伤员一侧肩旁,一手掌根部紧贴于胸部按压部位,另一手掌放在此手背上,两手平行重叠且手指交叉互握稍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双臂绷直,垂直于按压部位,利用上半身体重和肩、臂部肌肉力量垂直向下按压,按压必须有效,按压过程中可以触及颈动脉搏动。

B、操作频率:胸外按压要以均匀速度进行,每分钟80次左右,每次按压和放松的时间相等,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抢救前,现场抢救人员不得放弃抢救。

C、伤员好转后的处理:如果伤员的心跳和呼吸经抢救后均已恢复,可暂停心肺复苏法操作,但心跳呼吸恢复的早期有可能再次骤停,应严密监护,要随时准备再次抢救。初期恢复后,神志不清或精神恍惚、躁动,应设法使伤员安静。

6.4.6若有2名以上抢救人员,可同时对伤者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有1名抢救人员,可对伤者按2:30比例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

6.5清洗储罐人员昏厥应急措施

6.5.1当发现与作业人员问话无回答时,应及时将作业人员从储罐中救出,将伤者抬到空气流通较好的地方进行抢救。

6.5.2在保持伤员气道通畅的同时,先连续对口吹气两次,每次1-1.5秒。如两次吹气试测颈动脉仍无搏动,可判断心跳已经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胸外按压;

6.6物体击打、机械伤害、烧烫伤等人身事故应急措施

6.6.1根据伤者的受伤原因、部位、程度,采取初步处理措施,通知医疗救护。

6.6.2伤者伤口出血紧急止血:一般性出血,先用消毒纱布覆盖伤口后,再用棉花团卷折成垫子放在伤口敷料上面,然后用绷带包扎,以达到止血目的为度。急救箱物品不足时,可用干净衣服、毛巾、帽子等物包扎,伤口有碎骨存在时,禁用此法;较剧烈的动脉出血,用手指在伤口上方(近心端)的动脉压迫点上,用力将动脉血管压在骨骼上,中断血液流通。指压止血是较迅速有效的一种临时止血方法,止住出血后,需立即换用其他止血方法;四肢大动脉血管出血,可用止血带止血,在出血的上端(近心端),先用纱布、毛巾、衣服或其他软织物垫好,将止血带适当拉长,缠绕肢体两圈,在外侧打结固定,靠止血带的弹性压迫血管,达到止血的目的。完全阻断受伤肢体的血液,如果时间过长,受伤肢体就要坏死。每隔三四十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时间约一分钟。

6.6.3伤者骨折紧急处理:伤者肢体骨折要将断骨上、下方两个关节固定,也可利用伤员身体进行固定,在固定的肢体要垫些棉花、纱布、衣服、毛巾等防止夹板压伤皮肤和浅表神经,可选用夹板、木板、木棒等固定肢体。伴有大出血者,先止血,再固定。

6.6.4电灼伤、火焰烧伤、高温烫伤紧急处理:将受伤部位及周围的衣服鞋袜用剪刀剪开后除去,先用清洁冷水冲洗,然后用纱布覆盖,防止感染。

6.6.5强酸或强碱腐蚀紧急处理:根据具体情况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或用布搽净再用大量清水冲洗,并迅速将被腐蚀的衣物剪去,未经医务人员同意,不宜敷搽任何药物;如稀硫酸腐蚀直接用大量清水冲洗,浓硫酸腐蚀要用布搽净再用大量清水冲洗。

6.7液体泄漏应急措施

6.7.1立即关闭相关阀门,停止作业,控制泄漏液体的污染范围,易燃易爆液体泄漏,要拨打119火警电话,请求消防监护;

6.7.2如有油品等液体流入下水道、明沟、暗渠,要根据其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性质,及时布控。

6.7.3利用应急设备、物资清理现场,将收集到的泄漏液体和污染物运送到具有相应资质的厂家进行处理。

6.7.4处理事故不要慌乱,防止发生火灾、爆炸、人身伤害等次生事故。

篇4:电石炉更换炉舌安全作业指导书

作业目的

防止作业人员在电石炉更换炉舌时造成人员伤害。

作业范围

更换炉舌作业

作业流程

闭炉舌水路吹水拆除废旧炉舌维护炉眼吊装新炉舌加固及焊接相应水管通水调试投入使用

操作要求

按照本作业指导书中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操作电石炉更换炉舌安全作业指导书

操作程序

巡检工关闭炉舌进水阀门并悬挂“禁止通水”牌。

2、巡检工对相应水路进行吹水操作吹水时撤离相应出炉口人员。

3、搭建作业平台使用岩棉填充炉眼维修工拆除旧炉舌。

4、对炉眼外沿(炉舌根部)进行维护直至适合新炉舌安装。

5、搭建作业平台吊装新炉舌进行焊接加固。

6、用电极糊沫对炉舌根部及周围进行铺垫通知巡检工对炉舌通水、调试合格后清理现场。安全事项

1、作业人员必须按要求穿戴劳动防护用品佩戴防火面屏及安全带。

2、作业前必须对炉眼进行封堵防止跑眼并清理现场轨道。

3、作业前必须使用岩棉填充炉眼防止人员高温灼伤。

4、手动吊葫芦悬挂点必须牢固防止坠物伤人。

5、进行吹水时水管必须扎牢并连接两端,缓慢开启气阀,防止水管崩裂伤人。

6、作业平台必须稳固可靠严禁站在锅沿上作业防止人员滑落摔伤。

7、监护人必须密切关注炉眼情况发现异常立即撤离现场人员。

8、炉眼维护人员必须正确操作防止烧穿炉门框及炉壁。

篇5:油罐车使用安全作业指导书

1、油罐车应配备专用灭火器,并应加装拖地铁链和避电杆。行驶时,拖地铁链应接触地面;加油或放油时,必须将避电杆插进潮湿地内。

2、油罐加油孔应密封严密,放油阀门、放油管应无渗漏,油罐通气孔应畅通,油泵进油滤网应经常清洗,送油胶管用完后应立即装上两端接头盖,不得有脏物进入。

3、内燃机的气化器和排气管不得有回火。排气管应安装在车辆前方。

4、油罐车工作人员不得穿有铁钉的鞋。严禁在油罐附近吸烟,并严禁火种。

5、停放时,应远离火源,炎热季节应选择阴凉处停处。雷雨时,不得停放在大树或高压线下方。行驶中途停放时,应有专人看管。

6、在检修过程中,操作人员如需要进入油罐时,严禁携带火种,并必须有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罐外必须有专人监护。

7、车上所有电气装置,必须绝缘良好,严禁有火花产生。车用工作照明应为36V以下的安全灯。

8、油罐沉淀槽冻结时,严禁用火烤,可用热水、蒸汽融化,或将车开进暖房解冻。

9、在车底下进行保养、检修时,应将内燃机熄火、拉紧手制动器并将车轮楔牢。

10、车辆经修理后需要试车时,应由合格人员驾驶,车上不得载人、载物,当需在道路上试车时,应挂交通管理部门颁发的试车牌照。

11、在坡道上停放时,下坡停放应挂上倒档,上坡停放应挂上一档,并应使用三角木楔等塞紧轮胎。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