γ源使用安全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γ源使用安全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5-06

因管廊结构原因,而导致部分固定口无法使用*射线进行RT检验,改用γ源代替进行射线作业。我公司现有一台Ir192γ源射线探伤机,焦点尺寸为3*3mm,γ源曝光头的尺寸为15*100mm,强度为16居里。射线的安全防护距离为50m。γ源射线探伤机存放在专用铅箱内,铅箱放在8吨的铅棚内,铅棚是按国际标准设计的。铅棚放在长芦预制厂。

关于射线防护距离的计算:

在50米处剂量率P=M/R2

M-以毫克镭当量为当量的射源强度;

R-到点源的距离(厘米)

Ir192的γ当量是0.56毫克镭当量/毫居里

M=0.56*38000=21280毫克镭当量

R=50米=50000厘米

代入P=21280/50002=0.00085毫克镭/时

1雷姆=10-2希沃特

P=0.0085微希沃特/时

公众受到的年剂量当量低于50毫希沃特,作业人员每天受到的剂量当量低于175微希沃特,非作业人员每天受到的剂量当量低于17.5微希沃特。

一天按8小时计算。

在50米处一天受到的最大剂量=剂量率*时间=0.0085*8=0.07微希沃特

0.07微希沃特低于17.5微希沃特。

所以在50米处是安全的。

为保证射线安全作业,不发生事故,特制定以下措施。

γ源安全防护措施

1.从事γ射线作业人员,除了必须具有政府劳动部门组织考核颁发的资格证书外,还必须经过政府部门放射卫生防护知识培训取得合格证和公司劳资处、安全处的安全操作训练,并具备射线源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凡未经以上培训或培训不合格者不准上岗。

2.γ射线作业人员需经职防部门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有职业禁忌症的人员严禁从事射线探伤作业。?

3.在现场进行探伤作业时,操作人员应提前填写《现场γ射线探伤作业通知单》,按通知单内容实施。

4.在工作现场,每次工作开始前,应根据射源强度大小,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划出安全防护区范围界线。

5.射线作业人员必须在安全防护区界线四周设置警戒标志,并设专人监护,防止其它人员进入安全防护区界线内。

6.白天设置用红黄小旗组成的警绳,其中黄色小旗上写着“射线作业,注意安全”字样;绳子距地面高度80cm-100cm。

7.夜间工作,除警绳外还需设置警灯,均匀分布在安全防护区界线四周。

8.操作前应检查主机、附件、备件是否完好;γ射线探伤机应用剂量仪测试γ射源是否在主机内,屏蔽是否良好;特别要注意检查管(缆)和输源导管有无砸扁,伸缩性能;管内是否有异物或毛刺等,接头是否有磨损或弯曲,若有异常,必须修复合格方可使用。严禁设备及附件带病作业。

9.γ射线探伤机每天工作结束后,必须将装有射源的主机送回固定的源库内,不允许在现场存放。

10.使用γ射线探伤机作业时,必须有剂量仪,对整个工作过程进行不间断监测。

11.剂量仪按规定定期送有关部门进行校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2.操作人员接受的剂量不得超过国家标准规定,操作人员应具有明确的自我防护意识。

13.正常情况下,射线作业人员接受的剂量应控制在1mSv/?之内。

14.操作人员工作时,必须穿个人防护服和佩戴个人剂量报警仪。工作时佩戴个人剂量元件牌,并定期交回职防部门。

15.γ射线作业人员应定期进行职业性体检,体检不合格者应给予适当的处理或脱离射线作业岗位。

16.γ射源应统一存放在γ射源库的专用储源箱内,并不得与易燃、易爆和腐蚀性物质一起存放。

17.γ射源由专人保管,源库门设两道安全锁,钥匙必须由两人分别保管,两人共同到时方可开门取源。

18.γ射源出入库必须严格执行领用、交接制度,认真做好登记、签字和记录。

γ射线机操作规程

1.按公司《γ射线探伤安全操作规定》取得体检合格和操作及安全卫生防护培训合格并通过空机模拟操作、切实掌握操作技能的人方可进行γ射线操作。

2.将γ射线机运到现场后,选择平衡牢固的地方安放好主机并指定出辐射头安置的位置。依据辐射头的位置确定防护场半径,并沿防护场界限设置警戒标志。

3.将输源导管辐射头安放在所需探伤部位,并用固定夹(架)牢固地固定好。认真检查输源管有无砸扁或其他异常现象,弯曲半径一定要大于500mm。铺设控制导管,弯曲半径不得小于900mm。认真检查控制部件各接头是否磨损(弯曲),操作是否灵活,有无卡死现象,行程计数是否回零。

4.打开计量仪,确定其工作状态良好,通知主机手在计量仪的监测下,取下主机体“护套”将传输软管轴端部的阳极头与屏蔽连杆的阴极头相连接关检查阴极头连接情况同时将软管接头插入机体输入端。

5.主机手将机体的输出端、“封堵”卸下,同时将输出端接头旋入机体的输出端再将输源导管接头插入输出接头并检查是否牢固。

6.以上操作完毕后,用该机专用钥匙将主机上的安全锁打开,旋转机体上的搬把呈红色标志处,并推至红色标志上端。

7.全体操作人员撤到输送导管手摇机构安放处,付机手确证剂量仪工作状态良好,主机手在剂量仪监测下,稳定快速地摇动手柄、将源送至曝光位置,在摇动过程中,付机手观察剂量仪指示应是剂量突然增大,继而随源被送出的距离增加而剂量逐渐减少到一定值,若使用周向或单向曝光头,剂量应明显下降,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予以处理。

8.主机手在摇动手柄时,观察行程计数器,当源快到曝光位置时,用力不要过猛,摇不动(即到位)停止摇动。注意计数器上显示的该数是否与输源管相符(前段为到位行程5m,加长后段到位行程为8m)。该数不符时,应立即出来,全体人员进入紧急源泄漏处理。躲在屏蔽物后面或在控制室内,同时用表记录曝光时间。

10.曝光结束后,主机手反向摇动手柄,直到摇不动为止。注意行程计数器的显示该数应为零,否则,应按紧急源泄漏处理,付机手应注意监测,在此过程中剂量仪的读数逐渐升高,然后回到本底值。此时,源已回到主机内。这时,主机手将机体上搬把推到红色标志下端再旋至绿色标志处。

11.付机手用剂量仪进一步检查源是否已回到安全屏蔽位置。当计量仪指示区表示发生紧急源泄漏处理。

12.需再次曝光时,同样将搬把推旋至开,曝光结束后,将搬把推旋至关、每次曝光重复以上步骤。

13.当移动工作场所、需拆卸下前后端软管时,应由原安装人员拆卸,此时除关闭“闭锁”外,同时必须由主机手将安全锁压下锁好。在曝光透照时仍按2-10规定顺序操作。

14.当使用自动电控装置时,必须熟练其程序,检查电源线接头,自控装置与主机连接管接管是否正常、牢固。

15.工作结束后,应由原安装人员将γ源收回到机体内,将搬把推旋至关的位置,安全锁压下锁好,取下机体两端的软管和输出端接头,装上“护套”和“封堵”,使机体密封可靠。工作中的仪器工作情况应由记录员做好记录,应认真填写“射线机运转记录表”。最后将主机送回射源库,办好交接手续。

γ射源泄露事故的紧急处理

1.?本预案适用于我公司范围内铱-192同位素放射源作业时的事故处理。

2.?射线作业人员上岗前必须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并能熟练掌握γ射线探伤机的操作原理和技能,严格执行公司《γ射线探伤安全防护管理规定》。

3.?作业时一旦发生事故,作业人员应立即上报班长、安全部门和保卫部门,并成立由主管领导、探伤班长、主机手、γ源库管理员和安全、保卫、施工等部门组成的事故处理小组,直接负责处理事故。

4.?应立即疏散现场人员,保证人员不受大剂量照射。保卫部门应负责保护好事故现场,事故发生区域内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更不得使射线源丢失,并用明显标志标出防护警戒区,设立监护人。

5.?事故处理小组应立即分析事故,弄清放射源所在位置,制定出处理方案,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并组织实施。

6.?对于分析清楚的事故,一般采取以下措施:

1)?发生在探伤间的事故,立即撤离所有人员,将探伤间封闭并报请有关专业人员处理。

2)?发生在探伤间以外的事故,如确认放射源卡在输源管内,可用铅罩将输源管罩住,并采用远距离操作,同时用仪器进行监测。当确认源已置于铅罩内,用机械方法将输源管切断,迅速用长臂钳将带有放射源的输源管段放入已准备好的铅罐内封存,并立即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或专业厂家处理。

3)?如确认源已掉出输源管,在可确定源位置的情况下,可用长臂钳迅速将源夹入已准备好的铅罐内封存,并立即转移到安全区域或送专业厂家处理。

4)?对于较复杂的情况,可用仪器监测出安全范围,设置警戒区,立即报请专业人员处理。

7.?事故处理过程中,处理人员应尽量穿戴好铅衣等防护用品。作业时间尽量利用墙角、建筑物等屏障物防护,动作迅速,尽量缩短作业时间,必要时可采用多人轮流作业的方式。作业时尽量远离放射源,严禁用身体任何部位直接接触放射源。

8.?事故处理过程中,处理人员应佩带个人剂量仪和剂量牌,对一次受照有效剂量当量超过50mSv的人员,应给予医学检查;对一次受照有效剂量当量超过100mSv的人员,应及时给予医学检查和必要的处理。

9.?及时做好事故处理的各项资料的记录,以备汇报、存档和查询。

篇2:有机溶剂使用安全措施

一、有机溶剂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对策

在化学工业有机合成行业中,绝大部分的化学反应都是在溶剂中进行的。溶剂是一个重要的媒介,它可以使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分子得以均匀分布,增加分子间碰撞接触机会,加速反应的进程。溶剂可以传导热量,通过它可以向反应物质提供热量,促进反应的进行;通过它也可以将反应放出的热量传出,保证反应的安全。溶剂的选择还可以直接影响反应的速度、反应的方向、反应的完全程度以及反应产物的构型等等。因此,正确地选择和使用溶剂,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对实现有机合成的经济目标和安全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机溶剂主要危险

1、大多为易燃物质,遇引火源容易发生火灾;

2、大多具有较低的闪点和极低的引燃能量,在常温或较低的操作温度条件下也极易被点燃;

3、大多具有较宽的爆炸极限范围,与空气混合后很容易发生火灾、爆炸;

4、大多具有较低的沸点,因此具有较强的挥发性,易散发可燃性气体,形成燃烧、爆炸的基本条件;

5、大多具有较低的介电常数或较高的电阻率,这些溶剂在流动中容易产生静电积聚,当静电荷积聚到一定的程度则会产生放电、发火,引发火灾、爆炸。

6、大多对人体具有较高的毒害性,当发生泄漏、流失或火灾爆炸扩散后还会导致严重中毒事故;

7、少数溶剂如乙醚、异丙醇、四氢呋喃、二氧六环等,在保存中接触空气会生成过氧化物,在使用升温时会自行发生爆炸。

(二)有机溶剂使用过程中的主要安全对策措施

1、科学优化工艺

在研制试验阶段和工艺设计阶段,必须考虑对溶剂安全性进行选择和优化试验。尽可能选用不燃或不易燃的有机溶剂代替易燃溶剂;尽可能选用高沸点溶剂代替低沸点溶剂;尽可能选用电阻率较小的溶剂代替电阻率大的溶剂;尽可能选用无毒或毒性较小的溶剂代替剧毒或毒性较大的溶剂;最大限度的降低易燃溶剂使用量。通过前期安全试验工作,从本质上消除或降低溶剂的危险、危害性。

2、做到密闭生产

对生产设备、储存容器应尽可能做好密闭工作,尽量避免敞口操作,杜绝滴漏跑冒,减少可燃、有毒溶剂挥发气体散发造成作业场所内火灾、爆炸、中毒的危险。对于带压或减压设备,在投产前、检修后以及运行中都应检查密闭性和耐压程度,既要防止内部的可燃、有毒物质气体向外界泄漏,又要防止外部空气进入设备容器内部,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并达到爆炸极限,造成更大危险。

3、加强通风换气

(1)为保证易燃、易爆、有毒溶剂泄漏的气体在生产环境中不超过爆炸、中毒的危险浓度,化工生产装置应尽可能采用露天、敞开或半敞开的布置方式。对于设置在厂房内的化工生产装置,必须采用通风换气措施。

(2)通风换气应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对于易燃、易爆物质气体,在车间内浓度一般应低于爆炸下限值的25%;对有毒物质气体,不应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

(3)通风换气方式一般宜采用自然通风,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机械通风措施(例如制药厂的GMP厂房)。对有火灾、爆炸、有毒危险的厂房,通风气体不得循环使用,送风、排风设备应分开独立设置风机室。送风设施的进风口位置应设在室外空气比较洁净的地方,排风口宜设在建筑高处排放。

(4)部分生产设备由于短时间投料、放料等需要,存在着作业人员暴露于易燃、有毒溶剂气体的操作,需要设置管道通风系统和局部吸风罩,对作业人员起到保护作用。设计时应考虑到布局位置适宜,风量足够并设有闸板阀控制防止不同岗位有害气体串流。设计时还应充分考虑到通风管道内的不同物质气体混合是否会引起燃烧、爆炸或其他可能的危险,如果存在,则应单独设置通风系统,不得互相连通。值得着重指出的是厂房内的反应设备或储存容器排出的浓度较高的易燃、有毒气体是不应该排入通风系统的,应单独引入回收、净化处理装置,经处理达标后再引至屋顶以上高空排放。

4、惰性气体保护

由于大多数可燃有机溶剂的沸点较低,常温或反应温度条件下都有较大的挥发性,与空气混合容易形成爆炸型混合物并达到爆炸极限。因此,向储存容器和反应装置中持续的冲入惰性气体(氮气、氩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可以降低容器和装置内氧气的含量,避免达到爆炸极限,消除爆炸的危险。惰性气体置换措施适用于低闪点、易产生静电类有机溶剂的生产设备、储存容器的微正压保护;易燃有机溶剂的管道输送和压滤作业;投产前、动火前、检修后对涉及易燃有机溶剂化工设备的置换处理;当有机溶剂发生火灾事故时也可用惰性气体进行隔离、灭火。

5、消除、控制引火源。

为了防止火灾和爆炸,消除、控制引火源是切断燃烧三要素的一个重要措施。引火源主要有明火、高温表面、摩擦和撞击、电气火花、静电火花、化学反应放热、雷击等。当易燃溶剂使用中存在上述引火源时会引燃溶剂形成火灾、爆炸。因此,必须特别注意消除和控制以下可能产生引火源的情况。

(1)带入明火:

①禁止在有易燃、易爆有机溶剂的生产、储存场所吸烟、动火,严格控制机动车尾气、非防爆通讯工具等移动明火源。

②厂区内散发明火的施工或其他活动与使用甲类火灾危险性有机溶剂的生产储存场所必须保持30米的防火安全距离。

③生产储存现场动火作业必须将易燃溶剂清除干净移出现场,并以水清洗容器和设备并用水灌满。动火地点应用不燃物挡风板隔离,防止火星四处飞溅,特别是高空动火作业还应考虑下风向可能影响的范围。

(2)高温表面:

使用高温导热油和熔盐加热设备的热载体和设备高温外表面也可能引燃有机溶剂。因此上述设备的周围要避免存放有机溶剂和其他可燃物质。

(3)易自燃物品:

①易自燃物品在空气(或其他氧化剂)中易发生氧化,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常见的如黄磷、镍催化剂、固体甲醇钠、活性炭、代森锰锌、硝化纤维素片、保险粉、硫氢化钠等。

②当上述物质与易燃有机溶剂共存时应防止溶剂挥发造成易自燃物质暴露于空气、氧气或其他氧化性物质,引起火灾。储存中易自燃物品与易燃有机溶剂必须采用隔开贮存的方式。

(4)遇湿易自燃物品:

①此类物质遇水或受潮时可发生化学反应,放出易燃气体和大量热量而发生燃烧。常见的有金属锂、钠、钾、镁、钙、铝、钡、铝粉、锌粉、氢化钠、氢化钾、氢化铝锂、五硫化二磷、硼氢化钾、硼氢化钠、保险粉、代森锰锌、碳化钙(电石)等。

②此类物质储存中必须确保包装完好,防止受潮,防止受到水淹、雨淋,遇湿易自燃物品与易燃有机溶剂必须采用隔开贮存的方式。

③此类物质原料在车间存放时应注意避免受潮,并远离有机溶剂及其他可燃物质,当天领用当天尽快用完,剩余原料应退库保存。

(5)化学不稳定易爆物质:

①此类物质有过氧化物、叠氮化合物、异氰酸类化合物、重氮盐、多硝基化合物、硝化纤维素、硝酸铵、硝基胍等,在受热、振动、摩擦时会引发火灾、爆炸。

②含有上述不稳定物质和易燃有机溶剂的化学反应必须对加热温度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超温。反应中搅拌停止可能造成局部过度受热或者反应放热不能导出而超温,必须采取搅拌中断自动报警措施以及加热蒸气限压措施。

③不稳定物质的投料操作必须防止震动和摩擦,投料中如有不稳定物质粘附在反应釜内壁上应及时用溶剂冲洗掉,防止反应釜升温时局部受热发生爆炸。

④生产中易燃有机溶剂的多次回收套用可能存在化学不稳定物质,当蒸馏接近干底时由于局部过热可发生分解爆炸事故,因此溶剂回收不得蒸干。当减压蒸馏完成后釜内温度较高时应以氮气破空,如果用空气破空可能引起爆炸。如没有氮气条件则应先将蒸馏设备冷却至常温后再以空气破空。

⑤储存日久的乙醚、异丙醇、四氢呋喃、二氧六环等可能含有过氧化物,使用前应采用淀粉碘化钾试剂测试其是否含有过氧化物,如果含有过氧化物,则应采用还原剂进行处理,去除过氧化物后方可使用。

⑥存放化学不稳定易爆物质的场所周围不得存放可燃物质,在生产场所必须严格控制化学不稳定物质原料的存放量。

(6)摩擦撞击:

机器轴承的摩擦发热起火、车间内提升机导轮与导轨的摩擦火花、离心机刹车盘与刹车片的摩擦发热、车间内钢制器件相互撞击或与混凝土地面的撞击、作业人员传递钢制工具不慎坠落地面、用钢制工具修理或操作时敲击、装卸时铁桶与硬物撞击产生火花等等都属于摩擦撞击。上述因素和行为不应存在于易燃有机溶剂的生产、储存场所。

(7)电气火花:

短路、过载、接触不良是产生电气火花的主要原因。

①电气设备、电气线路必须保证绝缘良好,特别是防止生产场所高温管道烫伤电缆绝缘外层,防止发生短路;电缆线应穿管保护防止破损;生产现场电器检修时应断开电源,防止发生短路。

②合理配置负载,禁止乱接、乱拉电源线。保持机械设备润滑、消除运转故障,防止电机过载现象发生。

③经常检查导线连接、开关、触点,发现松动、发热应及时紧固或修理。

④使用易燃溶剂的火灾爆炸场所应按照危险特性使用防爆电器(含仪表),防爆电器应符合规定级别,防爆电气安装应符合要求。有时防爆电气密封件松动、绝缘层腐蚀或破损等,仍存在不易被发现的电气火花,这常常是有机溶剂火灾、爆炸事故的明火原因。

(8)静电火花:

当电阻率较高的有机溶剂在流动中与器壁发生摩擦或溶剂的各流动层之间相互摩擦,由于存在电子得失产生静电积聚,当积聚的电量形成一定的高压时就发生放电火花。有机溶剂输送流动中流速过快可能产生静电积聚和高压放电;反应设备内部有机溶剂及物料搅拌转速过快过激烈易产生静电积聚和高压放电;有机溶剂与有机绝缘材质的管道、容器、设备之间特别容易发生静电积聚和高压放电;有机溶剂进料时从上口进入容器设备冲击容器底部或液面时很容易发生静电积聚和高压放电;含有机溶剂的物料采用化纤材料过滤时施压过大易发生静电积聚和高压放电;皮带传动设备的皮带上容易发生静电积聚和高压放电;离心机刹车制动过猛可能发生静电积聚和高压放电;作业人员穿化纤、羊毛、丝绸类服装容易发生静电积聚和高压放电。

预防静电的措施:

①首先是尽可能选择不易产生静电的溶剂,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②设计中应正确选择设备容器管道材质(尽可能使用金属,避免使用非金属)以减少静电产生和便于静电导出。

③限制易燃有机溶剂在管道中的流速,可以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④也可以采用增加溶剂的含水量或增添抗静电添加剂如无机盐表面活性剂等方法,使溶剂的电阻率降低到106-108Ω·cm以下,有利于将产生的静电导出。

⑤采用静电接地的方法是化工生产普遍采用的重要防静电措施。所有金属设备、容器、管道、构架都可以通过静电接地措施及时消除带电导体表面的静电积聚,但是对非导电体是无效的。

⑥对于绝缘设备、容器、管道内部可设置静电消除器并将内部溶剂的静电及时导出接地中和。在此需要提及的是,还有一些化工生产单位抽吸有机溶剂不采取任何防静电措施,仍然采用聚乙烯软管直接插入溶剂桶的真空抽吸方式。这类抽料方式发生静电爆炸事故已是屡见不鲜了。应尽快改换成具有静电接地的金属软管、导电橡胶管或其他含导电材料的管道。

⑦工艺设备、容器、管道、金属构架等金属体应连接成一个连续的导体并加以接地,不允许设备系统内存在任何与地绝缘的金属体。设备、管道之间用法兰的连接处的螺栓接触面积应大于20cm2,至少应有5个以上的M10螺栓作妥善连接,安装前应除锈并加镀锡垫圈,不足5个螺栓的法兰应采取防静电跨接。

⑧在容易引起火灾、爆炸的危险场所,人体产生的静电不可忽视。操作者工作时不应穿化纤服装、毛衣和丝绸,应穿防静电工作服、帽子、手套和工作鞋,工作场所也不能穿脱衣物。场所应设人体接地棒,工作前应赤手接触人体接地棒以导出人体静电。人体在行动中产生的静电需要通过场所地面导出的,因此场所地面应具有一定的导电性或洒水使地面湿润增加导电性。作业场所一般不能做成环氧树脂地面,如防腐需要则应添加导电物质成份。

(9)雷击:

①露天设置的有机溶剂储罐、油桶堆场如果未设防雷保护装置、不在防雷保护区内或防雷装置损坏、锈蚀、断路、接触不良等都可能导致雷击,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②每年进入雷雨季节之前应对防雷装置进行检查、并且测量接地电阻情况,确保完好。日常也应对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加强检查,防止腐蚀、断损。

③露天设置的易燃液体储罐当储罐壁厚不小于4mm,其放散管、呼吸阀装设阻火器时可不装接闪器,但是必须接地,接地点不少于2处,其间距不大于30m。雷电时必须停止易燃液体的灌装作业,此时作业会有易燃气体从呼吸阀中排出,遭受雷击或雷电感应可引燃易燃物质蒸汽造成火灾、爆炸。当使用金属浮顶罐储存易燃液体时,由于金属浮顶与金属罐壁之间有绝缘的密封垫层和污物,使金属浮顶与罐壁之间不能形成导电通路,因此在浮顶与罐壁之间会设有多股挠性金属跨接线,必须确保跨接线接触牢固、可靠。

(10)防止日光照射或聚焦:

阳光照射或聚焦也可能成为某些化学物质的起爆能源,也可引起可燃物着火成为引火源。例如氯气与氢气在日光作用下会剧烈反应而爆炸;硝化纤维在日光照射下会自行着火等。因此生产、储存中对所有化学原料都必须防止强光的直接照射。

6、配备灭火器材

在生产、储存场所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可应对突发的火警事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针对有机溶剂来说,水及酸碱式灭火器通常是不适用的,干粉灭火器、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能够适应有机溶剂的灭火。

生产场所的管道蒸汽、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都能够起到对燃烧物体隔绝空气的作用,也可作灭火用。但是高温蒸汽易造成人员烫伤,氮气、二氧化碳有窒息作用,在使用中必须加以注意。

7、及早发现、防止蔓延

(1)设置早期检测报警:

为了及时掌握险情,防止事故扩大,对使用、储存易燃有机溶剂的场所应在危险部位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火灾检测报警装置、高低液位检测报警装置、压力、温度超限报警装置等。通过声、光、色报警信号警告操作人员及时采取措施,及时消除隐患。通过视频监控网对全厂范围进行安全监控和调度指挥。

(2)采取安全连锁:

在化工生产中,利用自动控制技术对压力、温度、流量、液位等连续变化的参数进行连锁控制和自动调节,确保工艺过程始终处于安全的状态。

(3)设置安全保险装置:

易燃有机溶剂的储罐必须配备液位计,排空管应配备呼吸阀和阻火器。高危罐区必须设置高液位报警和进料自动切断装置,或采用氮气置换保护措施等。

当火灾事故正在发生,又不能排除险情时,安全保险装置应能紧急自动切断重要的阀门,局部断电,开启自动灭火装置(水喷淋、蒸汽灭火或惰性气体灭火等)。

以上提出的对策只能作为化工生产企业参考,实践中还应结合各自的生产实际来具体考虑和应用。

?

二、化工蒸馏安全操作

化工蒸馏,是根据液体混合物各组分挥发度的不同,使其分离为纯组分的操作,用来产品的提纯和回收或原料的精制。

液体混合物各组分的沸点是不相同的,蒸馏分离是以其沸点为依据的,蒸馏时采用加热方式通过加热载体完成传热过程,使得分离的两种(或以上)物质在汽、液相上产生变化,沸点低的物质,首先从溶液中变成气态,成为蒸汽。溶液中其含量随着加热过程而逐渐减少,进入汽相的物质经过冷凝变成该物质的液体,此过程完成了能量的转换和相的变化。

(一)蒸馏过程风险

1、需从溶液中分离的,往往是有机的溶剂,其具有燃爆性能,在加热产生其蒸汽过程中,气态易燃物一旦泄漏,与空气混合组成易燃易爆的混合气体,气体向外喷射过程中,产生静电放电而引爆气体混合物,产生空间爆炸,空间爆炸的能量、热源又可引发蒸馏装置中物质的燃烧和爆炸,导致次生灾害的发生。

2、蒸馏分离,物质急剧升温、浓缩,甚至变稠、结焦、固化、安全运行困难,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3、蒸馏过程液体挥发成气态,系统中压力增大,如排气不畅,蒸汽冷却介质不足,会导致蒸馏系统压力升高,造成冲料甚至爆炸。

4、如溶液蒸馏中组分不清(有些组分起初时含量极低,不易辨识,但多次循环套用,其含量因累积原因而增高),在操作失误(如蒸干、蒸馏温度超指标、挂壁等)时,引发分解爆炸,尤其对那些用苯、二甲苯等作清洗剂洗涤油漆容器后的溶剂进行蒸馏,其成份中有硝基,在一定的温度下分解爆炸的威力达到“爆震”级;当残留物中含有热敏性、燃烧爆炸性物质时,则火灾爆炸危险性更大。

5、在负压蒸馏中,蒸馏结束必须透空,如采用空气透真空,高温液体或气体,一旦接触空气会产生燃烧、爆炸。

6、蒸馏是溶液浓缩过程,溶液中的介质随着溶剂的减少,粘滞力增加,凝固,堵塞管道、阀门,造成系统阻力大而发生爆炸事故。

7、蒸馏中高速流动的烃类物料会产生静电,引发火灾。

8、工艺中的明火成为蒸馏爆炸的引火源,在一部分加热蒸馏中,采用炉灶或电热加热,有的是内部或外部加热盘管加热,在蒸馏过程中,有引发火灾、爆炸的可能。

(二)蒸馏过程的安全控制

1、根据物料性质,选用不同的蒸馏方法和蒸馏设备。

选用蒸馏方法时,从操作压力及操作过程加以考虑。

在处理难以挥发的物料(在常压下沸点150℃以上)时应采用真空蒸馏。这样可以降低蒸馏温度,防止物料在高温下变质、分解、聚合和局部过热。

在处理中等挥发性物料时(在常压下沸点为100℃左右),采用常压蒸馏较为适宜(如采用真空蒸馏反而会增加冷却的困难)。

常压下沸点低于30℃的物料,则应采用高压蒸馏,但应注意系统密闭。

2、根据蒸馏方法和物料品种不同,选用不同的加热介质。

常压蒸馏中易燃液体的蒸馏不能采用明火,而应采用水蒸气或过热水蒸气加热。

蒸馏腐蚀性液体,应防止塔壁、塔盘腐蚀,造成易燃液体或蒸气逸出,遇明火或灼热的炉壁而产生燃烧。

蒸馏自燃点很低的液体,应注意蒸馏系统的密闭,防止因高温泄漏遇空气自燃。

对于高温的蒸馏系统,应防止冷却水突然漏入塔内,如果漏入,水迅速汽化,塔内压力突然增高而将物料冲出或发生爆炸,在开始蒸馏前,应将塔内和蒸气管道内的冷凝水放空,然后再开车。

3、冷却系统的冷却水或冷冻盐水不能中断,如中断,未冷凝的易燃蒸气逸出使局部吸收系统温度升高,或窜出后遇明火而引燃。为防止冷却系统中断而不能发现,建议增加冷却系统的温度报警、连锁;在冷却器的最上部安装防爆膜(在加压蒸馏中,视情况可安装安全阀),在超压时自动泄压(泄爆)。

4、蒸馏硝基类溶剂或聚合类溶剂时,采用真空蒸馏,降低温度,但是在蒸馏时,严防蒸干,具体方法:

蒸馏釜设置液位计,且有低液位报警,釜内设温度超标报警。蒸馏釜应根据实际情况安装自动泄爆装置。

蒸馏结束时,绝对禁止直接打开透气阀放空气透真空,而应采用充氮气透真空;在硝基溶剂蒸馏釜上安装大面积的防爆膜;在放蒸馏残液时,应做好静电消除措施,不允许直接飞溅排放,产生冲击力而使静电放电引发火灾、爆炸事故;高温残液排放时,要防止接触空气自燃;

苯乙烯等易聚合的物料,在高温时聚合,应采用阻聚剂防止其聚合,这些蒸馏釜上尽量采用防爆膜泄爆,不应采用安全阀,防止聚合物堵塞安全阀的排气通道。

真空蒸馏使用的真空泵应安装单向阀,防止突然停车时空气流入设备内。

5、加压蒸馏时,应设置双道安全泄放装置;自动泄爆措施和手放排放措施;系统的排气管应通至厂房外,管道上安装阻火器,安全阀的出口管、防爆膜的泄爆口均应引至室外,防止在安全阀、防爆膜动作时,高速气体(带有易燃液体的液滴)喷出,造成静电放电而引发空间爆炸。

6、蒸馏岗位应设置蒸气灭火设施,泡沫灭火系统,其控制阀应安在便于操作的地方,保证装置一旦出现火情能迅速、及时、有效地扑灭。

7、电气按照相应的防爆等级安装;大型搅拌器的电动机带有油泵,其电机也必须是防爆型,否则在易燃蒸气泄漏时,因油泵电机不防爆而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8、采用内盘管或蛇管加热的蒸馏装置,其蛇管或盘管应置于液面以下,防止加热管露出液面后,高温表面上积聚的残渣被烤而引燃。

9、用于蒸馏中测量温度的热电偶套管,应伸入液面以下,防止气、液温差而使蒸馏温度控制不当。

篇3:液化气使用安全技术要求措施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地下车库外墙防水卷材为SBS改性沥青,要求热熔法满粘施工。施工时拟采用液化石油气作为燃料,用喷枪火焰对卷材加热至熔化后,卷材之间及卷材与基层之间进行无缝粘接,达到防水渗透的要求。而液化气的使用应作为施工中重大危险源来控制,特别是现在正值夏天高温季节,液化气钢瓶在高温下易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故正确使用液化气钢瓶,避免发生安全事故,是防水卷材施工中的重点。

二、安全组织机构

组长:王永明

副组长:程家华

专职安全员:于振海、张明江

施工员:白小全

班组长:王富成

三、安全控制措施

1、进场液化气钢瓶必须是经过技术监督部门检验合格,未经检验合格的一律不得使用(钢瓶5Kg、15Kg每4年检测一次;50Kg每3年检测一次,严重损伤者,应提前检测)。

2、液化气钢瓶要远离明火和高温。本工程属于露天作业,为防止阳光照射,故应对钢瓶进行遮挡或用湿麻袋覆盖,。

3、钢瓶使用时应直立,严禁倒置倒卧。

4、连接钢瓶与喷枪的胶管两端应用喉箍箍紧,胶管长度不得超过2米,钢瓶与喷枪距离不得小于1.0~1.5米。

5、液化气钢瓶内因瓶内液体减少,压力减小,火不旺时,严禁用火或用热水对瓶体加热。当液化气压力不足时不能正常燃烧时,应将钢瓶送回供气单位进行残液处理,操作人员不得将残夜倒出,避免引起火灾。

6、经常检查钢瓶、角阀、胶管、喷枪开关等是否漏气。当发现瓶体缺陷或零部件损坏时,应及时送钢瓶检验单位检测修复,不得私自拆卸。

7、当嗅到液化气味道时,说明有漏气的地方,应立即关闭角阀及喷枪开关,断绝一切明火,送供气单位保修。

8、点燃喷枪时,先全部打开钢瓶角阀;使用完毕后应关闭喷枪开关和钢瓶角阀。

9、遇到钢瓶与调压器连接处着火时,或者不小心将钢瓶碰倒而扩大火势时,要立即抓住钢瓶的护栏将钢瓶扶起,用湿毛巾盖住护栏,关闭角阀,火即灭。或者用干粉灭火器投撒着火处,待火灭后关闭角阀,将钢瓶送供气单位检修。

10、当外界火源威胁到钢瓶时,应关闭钢瓶角阀,摘掉调压器,将钢瓶置于安全处。

11、当钢瓶开关失灵,关闭不严时,火焰不能熄火时,要立即停止继续旋转角阀,以免加重损坏角阀,造成火灾事故,可直接关闭喷枪开关,送供气单位检修。

四、安全注意事项

1、进场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

2、严禁酒后作业,赤裸作业,严禁穿拖鞋。

3、严格遵守液化气钢瓶使用操作规定。

4、高登上作业时必须系好安全带。

5、注意防暑降温,调整作业时间,避开高温作业,多喝盐开水及藿香正气液。

6.六级以上大风、大雨天气停止作业。

五、安全技术交底及安全检查监督

工人进场前进行三级教育,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班组长应随时检查钢瓶、胶管、开关等是否漏气,并纠正工人不当操作行为。施工员、安全员应随时进行复查,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落实。

篇4:液氯钢瓶使用安全要求泄漏抢救措施

一、通用安全:1、新建、扩建、改建的氯气生产、使用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管理权限,向公安、劳动、环保等部门申报,未经批准不得建设。

2、氯属于Ⅱ级(高度危害)物质,直接接触氯气生产、使用、贮存、运输等作业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取得特种作业合格证后,方可上岗操作。

3、氯气生产、使用、贮存、运输车间(部门)负责人(含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工艺过程和设备性能,并能正确指挥事故处理。

4、氯气生产、使用、贮存、运输等现场,都应配备抢修器材,见表1。有效防护用具及消防器材,见表2。

表1常备抢修器材表器材名称常备数量易熔塞2~3个六角螺帽2~3个专用扳手2把手锤1把克丝钳1把活动扳手1把竹签、木塞、铅塞5个,O6铁丝20m铁箍2个橡胶垫2条密封用带1盘氨气,10%200mL表2常备防护用品表名称种类常用数备用数防毒面罩防毒面具与作业人数相同6个操作工备2套防毒口罩隔离式防毒面具送风隔离式面具与从事紧急作业人数相同隔离式氧气面具防护服橡胶或乙烯材料与作业人数相同防护手套防护靴5、氯气生产、使用、贮存等厂房结构,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条件换气,在环境、气候条件允许下,可采用半敞开式结构;不能采用自然通用的场所,应采用机械通风,但不宜使用循环风。

6、生产、使用氯气的车间(作业场所),空气中氯气含量最高允许浓度为1mg/m3。

7、定期清除滞留在反应设备和管道内的反应生成物,消除堵塞。

8、氯化设备和管道处的连接垫料应选用石棉板、石棉橡胶板、氟胶料、浸石墨的石棉绳等,严禁使用橡胶垫。

9、液氯气化器、蒸发器、贮罐等,必须装有压力表、液面计、温度计等安全装置。

10、设备、管道检修时,必须切断物料来源和传动设备电源,然后泄压,放尽物料,进行气体置换后,取样分析气体合格,方可操作。操作时应有专人监护。需要动火时,必须事前办理动火手续。

11、使用液氯钢瓶,必须执行原国家劳动总局颁发的《气瓶安全监察规程》有关规定。

二、使用安全:1、?液氯钢瓶使用前要认真检查,确认钢瓶是否有缺陷,如有问题停止使用并报车间处理。2、应采用经过退火处理的紫铜管连接钢瓶。紫钢管应经试验合格。连接好后应试压合格,方可进行加氯。3、不得将钢瓶设置在楼梯、人行道口和通风系统吸气口等场所。

4、应有专用钢瓶开启扳手,不得挪作它用。

5、开启瓶阀要缓慢操作,关闭时亦不能用力过猛或强力关闭。

6、钢瓶出口端应设置针型阀调节氯流量,不允许使用瓶阀直接调节。

7、瓶内液氯不能用尽,必须留有余压。一般应保留5kg以上的余氯。

8、作业结束后必须立即关闭瓶阀,记录钢瓶重量。9、严禁使用蒸汽、明火直接加热钢瓶。可采用45oC以下的温水加热。10、钢瓶与反应器之间应设置逆止阀防止物料倒灌,并定期检查以防失效。11、加氯时严格按工艺要求,认真控制好加氯压力和速度,确保加氯安全。三、液氯泄漏的抢救:

1、严格执行氯气安全操作规程,及时排除泄漏和设备隐患,保证系统处于正常状态。

2、氯气泄漏时,现场人员应立即组织抢修,撤离无关人员,抢救中毒者。并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抢修、救护人员必须佩带有效防护面具。

3、液氯钢瓶瓶体泄漏应转动钢瓶,使泄漏部位位于氯的气态空间。及时使用铁箍箍紧,将泄漏钢瓶返回充装单位。

4、易熔塞处泄漏时,应由竹签、木塞做堵漏处理;瓶阀芯泄漏时,拧紧六角螺母。5、严禁在泄漏的钢瓶上喷水。

6、泄漏无法处理时,应立即联系吊车或铲车(相关人员佩带好氧气呼吸器)将液氯钢瓶铲入事故槽进行吸收处理。附:氯气信息卡氯气标识信息CAS号:7782-50-5危险货物编号:23002?UN编号:1017危险性类别:第2.3类?有毒气体?理化性质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分子量:70.91熔点:-101℃?沸点:-34.5℃相对密度(水=1):1.47相对密度(空气=1):2.48临界温度:144℃?临界压力:7.71Mpa饱和蒸气压(KPa):506.62/10.3℃溶解性:易溶于水、碱液。?燃烧爆炸危险特性燃烧性:助燃建规火险分级:乙闪点:无意义自燃温度:无意义爆炸上限:无意义爆炸下限:无意义危险特性:本品不会燃烧,但可助燃。在日光下与易燃气体混合时会发生燃烧爆炸。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燃烧(分解)产物:氯化氢。稳定性:稳定禁忌物:易燃和可燃物、醇类、乙醚、氢。灭火方法:不燃。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毒性资料属高毒类?LD50:LC50:293ppm?1小时(大鼠吸入)?中毒途径吸入健康危害对眼、呼吸系统粘膜有刺激作用。可引起迷走神经兴奋、放射性心跳骤停。急性中毒:轻者出现粘膜刺激症状:眼红、流泪、咳嗽,肺部无特殊所见;中度者出现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表现,病人胸痛、头痛、恶心、较重干咳、呼吸及脉搏增快,可有轻度紫绀等;重者出现肺水肿,可发生昏迷和休克。有时发生喉头痉挛和水肿,造成窒息。还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发生呼吸骤停死亡。慢性中毒: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肺水肿;可引起职业性痤疮及牙齿酸蚀症。卫生限值最高允许浓度:1mg/m3?急救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按酸灼伤处理。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和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呼吸困难时给输氧。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就医。防护措施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排风。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防护服:穿相应的防护服。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进入罐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特别推荐的化学防护服(完全隔离)。避免与乙炔、松节油、乙醚、氨等物质接触。切断气源,喷雾状水稀释、溶解,然后抽排(室内)或强力抽风(室外)。如有可能,用管道将泄漏物导至还原剂(酸式硫酸钠或酸式碳酸钠)溶液。也可将漏气钢瓶置于石灰乳液中。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篇5:焦炉煤气正确使用安全措施

焦化系统中,焦炉煤气是宝贵的二次能源,用途十分广泛。它既能作为焦炉加热用煤气,又是冶金行业各种工业炉加热的燃料,也是提供千家万户居民生活用燃料气。正确使用煤气,能造福社会。但是,在煤气设施的操作和检修中,如果缺乏完全知识,违背客观规律,有引起煤气爆炸事故的危险。本文就焦炉煤气的安全知识,介绍煤气爆炸事故的预防和安全措施,供大家参考。

一、焦炉煤气有哪些特点

1.焦炉煤气发热值高达17564~18819kJ/m。,煤气热值波动小,便于调节操作,与低热值的煤气相比,消耗煤气量少,且废气量也少。

2.焦炉煤气含氢多,迭54~59%,不可燃成份少,燃烧速度快,火焰较短。

3.焦炉煤气含碳氢化台物多,高温时能分解石墨,易在烧咀上挂结,影响燃烧。

4.焦炉煤气与空气混合到一定比例时,可形成爆炸性的气体,遇火就爆炸。引起爆炸的成分范围为5~3O。

5.焦炉煤气较脏时,煤气管道,管件易被焦油,萘堵塞,煤气中的冷凝液还会腐蚀管道和管材,增大操作和检修难度。

二、焦妒煤气爆炸事故的预防和安全措施

(一)焦炉煤气的危险特性

煤气爆炸事故的破坏性极大,工作中的粗心大意和不慎都会引起煤气爆炸事故的发生。为此,焦化职工都应懂得煤气的这种特性,懂得预防,处理煤气事故的安全常识,各种煤气的危险特性见表1。

?

从表1中可以看出:焦炉煤气和天然气爆炸下限低,爆炸危险性大。主要成份是氢和甲烷,中毒的危险性较小。高炉煤气和发生炉煤气的主要成份是一氧化碳,剧毒且无色无味,中毒的危险性大,爆炸下限高,爆炸的危险性较小,所以,焦炉煤气主要是预防煤气爆炸事故。

(二)煤气的安全操作

从煤气的危险特性中可知,只有当煤气达到爆炸极限时才可能发生爆炸事故。那么,什么情况下煤气容易达到爆炸极限呢?主要有三种情况:

1.煤气系统,特别是负压系统进入空气,煤气含氧量升高,达到爆炸极限}

2.煤气管道设备泄漏,在室内或容器内达到爆炸极限'

3.操作加热妒不当或违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炉膛内达到爆炸极限。

上述三种情况煤气容易达到爆炸极限的安全预防措施,关键是在操作中预防煤气达到爆炸极限和严禁明火。煤气操作的安全措施要做到如下几点:

(1)煤气管道设备保持正压操作,避免空气进入煤气系统。当设备停止生产而保正压有困难时,应切断煤气来源,并将设备内的煤气吹扫干净。

(2)鼓风机前的负压系统应保持严密。

保持冷凝物排水器的水封高度,焦炉集气管翻板调节压力正常,以避免负压系统吸入空气。

(3)吹扫置换煤气设施内部的煤气,应用蒸汽或氨气、烟气,在吹扫过程中,严禁火源。

(4)发现室内有煤气味时,应当即打开门窗通风,不要开关电闸,禁止一切火花的活动。如果查不到煤气泄漏点,可用气体报警仪测试。如条件不具备,可用肥皂水涂抹阀门、压盖、法兰接口、活接头等处,有冒泡处就表明漏气。应及时处理,不可马虎了事。

(5)对有炉膛的煤气炉灶,点火前应做到如下安全措施:

①检查煤气燃烧器的阀门确实处于关闭状态,才可以点火,『:煤气,否则,点火前煤气巳进入炉膛,如果达到爆炸极限,点火时就会发生爆炸事故。如1985年IO.H10日,某市焦化厂7蒸汽锅炉点火烘炉时,司炉工检查煤气阀门不仔细,6个燃烧器的阀门中有2个呈一定开度,点火前煤气已进入炉膛,点火时爆炸,司炉工炸死,5人受轻伤,锅炉炸毁。另外,考虑到有些阀门因长期受冲刷腐蚀的影响,严密性下降或因有杂物及沉积物而关不平造成漏气。因此,操作工点火前一定认真检查确定炉膛内无煤气才可点火,万不可大意。

@操作工一定要遵守先点火,后开阀门送煤气的点火制度。做到“火等气”,决不可“气等火”。如1982年3月15日,某钢焦化厂焦油蒸馏釜点火时,工人朱某先开煤气,然后用钳子夹住火种点火,引起爆炸。另外,燃烧器多的炉膛,应该用点火捧逐个点燃燃烧器,禁止先点燃一个燃烧器,然后开其它燃烧器勾火。

③如果点火没有点燃,或者点燃后又灭了,禁止第二次点火。应立即关闭阀门,将炉膛内的煤气排净后再按操作规定重新火点。因为此时,炉膛内已形成了爆炸气体。如1985年7月10日,某钢焦化厂粗苯管式炉因煤气压力突然下降熄火,当班工人没有及时关闭煤气阀门,当煤气压力回升后,煤气进入炉膛,形成爆炸气体后遇灰火爆炸。

(三)煤气的安全检修措施

在煤气爆炸事故中,检修时发生的最多。据《焦化事故150例》统计;在煤气爆炸21起事故中,检修事故有15起,占71.4D%。因此,煤气检修中的安全措施十分重要。煤气安全检修包括在煤气管道设备上检修、堵漏、抽堵盲板和动火作业等几种。现分别介绍如下:

1.在煤气管道设备上安全检修措施

检修中,应严禁明火。此外,还应使用铜工具。没有铜工具时,应将钢铁工具表面涂满黄油使用。在无法杜绝明火的地方检修,就必须杜绝煤气泄漏。如焦炉地下室就不能杜绝明火,检修时就不允许煤气泄漏。《焦化安全规程》定:禁止在烟道走廊和地下室带煤气抽堵盲板。

2.在煤气管道设备上动火的安全措施

(1)在运行的煤气管道上动火

焊补煤气管道设备可以不停止生产,不清扫置换,带正压进行。其安全条件是;①煤气含氧量低于1,设备内不会形成爆炸气体。②正压焊补,空气不会进入设备,不可能形成爆炸气体。漏出的煤气可能燃烧,但设备内氧浓度低,不会回火。③虽然焊接温度高,但煤气是流动的,不会加热膨胀到危险程度。④补焊应在堵漏后煤气泄漏量减小的条件下进行,没有煤气设备爆炸的危险。

(2)在停'的设备上动火最安全的办法是将设备内充满水蒸汽后动火。如果不能达到上述条件,就必须采取如下的安全预防措施:①把与之相连的煤气系统用盲板隔断②因惰性气体将设备内的煤气浓度降低到0.5%。分析、检试工作须在动火前半小时之内进行。

(3)在煤气区域内动火

①所有动火的管道与煤气管连接处要分开,用盲板堵塞管道阀门或拆除隔开。

③动火焊接管道时,现场要用水浇湿地面,对有沟遭或盖口的外排口要认真检查是否有易燃成份,尽量远离此处动火j

③所有动火点须通过确认并有安全员现场监护下方可施工。

④动火前应做好联保措施,确保联保制度的执行,消防器材应放在现场。

(四)事故处理的方法

1.泄漏煤气事故的处理

煤气管道设备因破损或腐蚀泄漏时,可采取临时应急堵漏措施,主要有:

(1)用锥形木楔堵漏,适用于洞,用木楔和石棉堵漏,适用于破口。

(2)打卡子,适用于管道裂缝的堵漏。

方法是制作紧贴管道的环向钢板覆盖管道裂口,内补橡胶软垫,外面用带锕卡子固定后补焊。

(3)用粘结剂堵漏。如环氧树脂、高压固化剂等。

(4)应急堵漏,必须使用铜工具,严禁火种并配戴防毒面具。

2.着火事故的处理

煤气设施着火时,处理正确能迅速灭火,处理错误,可能造成爆炸事故,煤气灭火的要点是;①降低煤气压力,减少火势,对直径100mm及以下的煤气管道,可直接关闭阀门灭火。对直径150mm以上的管道设备着火,禁止突然关闭闸阈或水封,以防回火爆炸。应逐渐关阀门降低煤气压力。最低压力不可小于100Pa(10mm水柱)。@通入大量水蒸汽(或氮气),蒸气浓度达35以上耐火自熄。@用水保护周围设备不被烧红、烧坏。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