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检修项目安全技术要求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特殊检修项目安全技术要求

编辑:制度大全2019-05-06

1.存有自聚物的设备管线的安全检修

检修存有自聚物的设备管线时,经过破坏处理后,需要清理其残留物。丁二烯自聚物在阳光曝晒下和在蒸汽热源附近,会受热自燃着火。为防止“死角”,还要在半水封下用木质工具或扫把进行清理工作。把清理的自聚物按指定地点烧除,不能存放在车间或热源地方。

某些管线、阀门,受条件限制,不能达到破坏处理要求时,则要拆卸下来,在指定地点烧除。在烧除过程中,特别注意管线、阀门内自聚物局部受热膨胀,发生“突然喷射”现象。如系管线自聚物烧除,应从两头向中间烧;设备烧除时,凡连接管线、法兰、人孔的盖要打开,现场人员不得站在管线两头或法兰、人孔处,以免人员烧伤。

2.积附氧化铁、硫化铁类沉积物的设备、管线的安全检修

积附氧化铁、硫化铁类沉积物的设备、管线检修时,清洗处理一般均先采用加温除油,然后酸洗。酸洗时有硫化氢气体产生,反应式:

2FeS+4HCl2FeCl2+2H2S↑

设备内壁和添加剂表面吸附的硫化物,在检修过程中,有可能产生硫化氢。为防止硫化氢危害人体,可用5%~10%的苏打(无水碳酸钠)溶液吸收硫化氢气体,必要时准备长管式防毒面具和氧气呼吸器。

化学清洗后的废液应经处理后排放,一般采用稀释沉淀、过滤,或采用化学药品中和等方法。

3.使用三氯化铝(无水)设备的安全检修

这类物质带强腐蚀刺激性,用氮气置换吹扫设备,周围设警告标志。检修、吹扫人员戴防毒面具,穿特制防护服。不要直接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木材、纸、油等)接触,应用清洁的铲子,收集于密闭容器中,作好标记,等待处理。如有着火或大量泄漏,不能用水扑救,可用砂土、干粉处理。

4.传动机械安全检修

检修传动机械,要停电、停机并挂“禁止合闸,有人检修”的警告牌。机泵内物料应清理干净,在出入口管道上加上盲板,切断物料来源。

5.带压不置换补焊

带压不置换动火,是指有可燃气体的设备、管线在一定条件下,未经倒空置换直接动火的作业。此种动火补焊,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危险性极大,一般情况不主张采用。带压补焊应遵守以下几点:

(1)正压操作:补焊前和整个作业过程中,系统必须保持稳定的正压,这是确保带压不置换动火安全的关键,一旦出现负压,空气进入补焊设备、管线,就将发生爆炸。带压不置换动火,其压力一般宜控制在0.0015~0.005MPa之间。

(2)氧含量:带压不置换动火必须保证系统内的氧含量低于安全标准,一般要求氧含量不得超过1%(环氧乙烷例外)。

(3)焊前准备:首先测定壁厚、裂缝处和其部位的最小壁厚,应大于强度计算所确定的最小壁厚,并能保证焊时不烧穿,不满足上述条件,不准补焊。现场要准备一台或数台轴流风机,几套长管式防毒面具和灭火器材(若是高处作业,应搭好不燃的脚手架或作业平台,并能满足作业人员短时间内迅速撤离危险区域的要求)。

(4)动火补焊:动火前分析泄漏处周围空气中可燃气体的浓度,若是有有毒气体,还应分析有毒物质的含量。补焊过程中,对系统中的氧含量不间断地分析,若超过规定范围,应立即停止补焊。

6.干燥系统

检修工作进入中后期阶段,某些生产系统须提前进行生产准备工作。如乙烯装置干燥系统,就是在紧张检修中装干燥剂、拆盲板、引进燃料气等。凡有类似情况的检修装置,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这时各工区均要挂“防火、防中毒、防窒息”等警示牌,提醒全体检修人员按规定办理好各类检修票证。各工区安全负责人要上岗检查系统隔离情况,防止危险物料窜进装置系统,影响检修。

篇2:检修中动火作业安全要求

石油化工装置检修动火量大,危险性也较大。因为装置在生产过程中,盛装多种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料,虽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工作,但是由于设备管线较多,加之结构复杂,难以达到理想条件,很可能留有死角,因此凡检修动火部位和地区,必须按动火要求,采取措施,办理审批手续。

审批动火应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动火设备本身,二是动火的周围环境。动火施工,必须经过生产单位负责人检查,措施落实,办好动火证,签字认可后方可动火。要做到“三不动火”,即:没有动火证不动火,防火措施不落实不动火,监护人不在现场不动火。动火人接到批准的动火证后,应检查动火部位和防火措施是否都已落实。如未落实,动火执行人有权拒绝动火;切不能接到动火证后不闻不问,盲目动火。由生产单位指派的动火监护人,应熟悉工艺流程,了解介质的化学物理性能,会使用消防器材、防毒器材,会急救。动火前应按动火证要求检查防火措施落实情况,动火和监火过程中应随时注意环境变化,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动火。收工时要检查现场,不得留有余火。动火监护人一定要自始至终在现场监护,不能擅离岗位或玩忽职守。

1.电焊作业的安全措施

为防止触电,电焊工所用的工具必须绝缘;电焊机壳接地必须良好;电线必须完整不破皮,防止受外界高温烘烤或压轧而破坏;在闭合或拉开电源闸刀时,应带干燥的绝缘手套,防止触电和保险丝熔断时产生弧光烧伤皮肤;在金属容器设备内或潮湿环境作业,应采用绝缘衬垫以保证焊工与焊件绝缘;电焊工不要携带电焊把钳进出设备,带电的把钳应由外面的配合人递进递出;工作间断时,把钳应放在干燥的木板上或绝缘良好处。焊工施焊应穿绝缘胶鞋,戴绝缘手套;电焊与气焊在同地点作业时,电焊设备与气焊设备以及把线和气焊胶管,都应该分离开,相互间最好有5m的距离,防止辐射。

2.气焊及气割安全措施

目前气焊作业,已陆续淘汰浮筒式乙炔发生器,使用操作简便的溶解乙炔瓶。

乙炔瓶是用低合金钢焊接而成,瓶内充满硅酸钙多孔填料,并加入丙酮14.1kg,充装乙炔7.3kg,适合于40℃以下的工作环境。在钢瓶肩部和瓶阀上各设置易熔塞一个,其熔化动作温度100℃±5℃,瓶阀外设有保护瓶帽,瓶体径上下有防震胶圈两个,以防止运输中碰撞,破坏瓶体、瓶阀。

钢瓶里的丙酮是均匀分布在多孔的固体硅酸钙填料里,然后注入的乙快就溶解在丙酮里,由于乙炔气分子为丙酮液体分子所隔离,产生连锁爆炸反应受到限制,因此,就不易产生爆炸。

乙炔瓶在使用时必须垂直放置,严禁倒放使用,防止液体丙酮随乙炔流出遇明火造成火灾事故。乙炔瓶不应受剧烈震动和撞击,以防瓶内硅酸钙多孔填料震碎下沉而形成空洞,影响乙炔贮存,同时禁止横卧滚动。如发现滚动,必须垂直放置1h后方可使用。乙快瓶表面温度不应超过40℃,因为乙炔温度过高会降低丙酮对乙炔的溶解度,而使瓶内压力增高,因此夏季要避开炽热的阳光曝晒,露天作业最好用掩体遮盖,瓶体禁止与热源接触。冬季使用时,如发现瓶阀冻结,严禁用明火烘烤,必要时可用40℃以下的热水解冻。乙炔瓶距明火、热源不能小于5m。乙炔减压器与瓶连接必须牢固可靠,严禁在漏气情况下使用。如发现瓶阀、减压器、易熔塞着火时,用干粉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扑救,禁用四氯化碳灭火器扑救。遇孔隙率低的乙炔瓶,使用时丙酮外流,经稳定处理后,可将瓶阀稍打开一点(约半扣),将乙炔减压器调节到所需最低工作压力。如还不能奏效,立即停用,将瓶退回乙炔站。乙炔瓶在使用过程中,其低压工作压力不宜超过0.098MPa,一般应为0.0294~0.0687MPa为宜。乙炔瓶用完之前保留瓶内最低余压值,使瓶内丙酮损失减少。乙炔瓶和氧气瓶应尽量避开同车运输,迫不得已同车装运时,瓶嘴不应对面放,应相互平行和相背放置,防止震动阀漏,发生事故。

篇3:油气设备检修动火安全技术措施

油气生产涉及到的很多介质具有易燃易爆性,油气设备检修时更涉及到切割、焊接等动火作业,因此,油气设备检修中动火必须十分谨慎,采取周密细致的安全技术措施。

在石化及许多其他行业,油气设备(包括管道)数量多,分布广。油气设备随着使用年限的推移,在高温、化学或电化学腐蚀作用下所存在的材料、

结构、制造上的缺陷,常会发生裂缝、穿孔等问题。油气生产涉及到的很多介质具有易燃易爆性,油气设备检修时更涉及到切割、焊接等动火作业,因此,油气设备检修中动火必须十分谨慎,采取周密细致的安全技术措施。本文重点对油气设备检修中所采用的各种动火安全技术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

动火的风险与危害

油气设备检修中因动火引发的爆炸、人身伤亡事故屡有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2005年4月25日,南化公司有关人员检修老合成氨1#电除尘器故障。经采样分析,电除尘器内可燃气含量超标。现场人员擅自决定在除尘器周围动火,并申办动火票。管理人员未到现场核实就签发了动火票。作业过程中电除尘器发生爆炸、顶盖飞出,现场5人受爆炸气浪冲击、摔落至地面及附近平台,4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2006年6月29日,杭州炼油厂槽车内壁刷漆作业,没有办理任何票证,且使用了非防爆的电器(对油气场所的临时用电须同时按动火管理)。溶剂油蒸发形成爆炸气体,遇电火花发生闪爆。正在槽车内作业的2人被烧伤致死,另外2人被烧伤。

2006年10月28日,独山子炼油厂的一座油罐在检修时,由于违规用电(易燃易爆油气场所的临时用电须同时按动火管理),发生爆炸,造成13人死亡,12人受伤。

风险消减与危害控制

严格执行在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内动火办理动火许可证的申请、审核和批准的制度,是确保油气设备安全动火的有效措施。

动火许可证的内容应包括:动火部位、动火方式、动火时间、危险性分析、安全技术措施、具体方案以及项目负责人、操作人员、监护人员等责任人。动火许可证的审批要层层负责、人人把关。项目负责人、生产(技术、设备)管理人员、安全监督、监护人员都要审查并各负其责,重点是检查督促动火许可证制度和内容的落实上,做到没有动火证或动火证手续不全不准动火,超过动火期限、动火内容或地点更改,不准动火。

油气设备、管道虽有阀门控制,但阀门若出现泄漏或关闭不严、误操作等,使易燃、易爆介质进入动火设备或空气中形成爆炸混合物,遇明火就会燃烧或爆炸,因此,局部检修需要动火作业时,必须与生产系统隔绝。应将与动火设备相连的管道、阀门等拆下,然后在法兰上装设盲板,如无法拆卸,则应在动火设备和相连的生产系统的管法兰之间插入盲板进行隔绝。抽、堵盲板前应检查设备和管道内是否有剩液和余压,并防止形成负压吸入空气发生爆炸。此外,应考虑与周围设备、易燃物的安全隔离;在设备内动火时,对较深的容器应分层隔绝,防止工具或物体坠落引发火星;凡可以拆卸迁移的动火设备或管道,均应拆迁到固定动火区或其他安全区域进行动火,尽量减少禁火区内的动火作业。

为保证检修时动火作业的安全,必须对动火设备进行置换处理。置换方法一般用不可燃介质(如清水)充入设备或管道内,将易燃介质排出;或用注水排气法将易燃介质压出。若被置换介质有滞留性质,或其密度与置换介质相近时,应注意置换是否彻底,以及两种介质相混合的可能性。操作时,判断置换是否彻底,不能以置换介质的用量多少或时间长短确定,而应根据化验分析得出结论。

对吸附有油垢、残渣、沉淀物的油气设备和管道,置换后应用蒸汽吹扫。吹扫要集中用汽;对分离器、稳定罐、热交换器等设备吹扫时,要选择最低部位排放,并要注意防止出现死角和吹扫不净,动火时还需采取强制通风。

经置换和吹扫无法清除的沉积物,要采取清洗措施。根据积垢性质采用酸性、碱性溶液或溶剂进行清洗,但所选用的清洗剂不能与沉积物形成危险混合物,且以不燃、低毒为宜。为提高清洗效果,可通入蒸汽进行清洗。清洗干净后要通入清水进行二次清洗。前述几种方法均清除无效的沉积物要用人工铲除。需要进入设备内作业的要符合罐内作业安全规定;铲除可燃物时,要用木质、铜质、铝质等不产生火花的铲、刷、钩等工具。铲刮下来的沉积物应及时清扫并妥善处理。

应将动火地点周围10m以内的一切可燃物,如汽油、易燃溶剂、油棉纱以及盛放过易燃物质尚未清洗的空桶等移到安全场所。乙炔和氧气瓶不得有泄漏,二者间距不小于5m,应距明火10m以上。电焊机应放在指定地方,接地线应接在被焊设备上,接地点应靠近焊接处,不准采用远距离接地回路。对周围不能移动的设备,如易燃气体管道、容器等,应用水喷湿或盖上石棉板、湿麻袋等来隔绝火星,高处动火要采用接火盘,装设铁皮遮挡,或用石棉布围栏,捕集熔渣,并注意火星飞溅方向,防止火星落入危险区域。遇到5级以上大风,应停止室外高空动火。

动火现场必须指派经验丰富的人员负责监护。监护人员必须熟悉动火现场情况,能及时发现异常现象,恰当地处理出现的危险和突发事件。监护人员严禁脱岗或擅自进入设备容器内。

凡油气容器上用火前,应首先切断物料来源并加好盲板;经彻底吹扫、清洗、置换后,打开人孔,通风换气;打开人孔时,应自上而下依次打开,并经分析合格,方可用火;若间隔时间超过1h继续用火,应再次进行检测分析,或在容器中充满水后,方可用火。凡需要用火的油罐、容器,应进行内部和环境气体浓度检测分析。当可燃气体爆炸下限大于4%时,分析检测数据小于0.5%为合格;可燃气体爆炸下限小于4%时,分析检测数据小于0.2%为合格。

油气设备有时会一边检修,一边生产,现场环境复杂,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因此,动火现场应配备适用的灭火器,需有足够的备用来水。在集油站等危险大的场所的容器、油罐动火,消防车和消防人员应到现场监护,做好火灾的扑救准备。

动火安全技术措施的应用

2010年3月份,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在南阳油田古城油矿3号集油站2号油罐罐壁动火前,采取了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可供读者借鉴。

抽空罐内混油,对来油管线阀门加盲板以达到隔绝的目的;打开了人孔自然通风两天;清罐人员进罐前检测罐内含氧量;清除罐内油污;用蒸汽蒸洗油罐内壁;用非金属用具清净油罐焊接部位;罐内使用安全电压照明灯具;在人孔处架设防爆的排风扇对油罐内实施强制通风;检测可燃气体浓度;按程序进行了动火审批;现场配备消防器材;明确现场监护人员。

通过实施以上的具体安全措施,将动火的风险与危害降到了可允许的程度,保证了动火作业的安全。

篇4:氯碱设备常压动火检修安全措施

常压置换动火是氯碱厂在设备检修过程中常用的一类动火方式,对其安全措施的要求非常严格,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检修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也直接影响着检修的进度和质量。为此,着重阐述了氯碱设备常压动火的理论依据及三个环节(置换环节、分析环节、后备环节)具体所应采取的安全措施和办法,真正为氯碱设备动火检修的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氯碱厂在对设备和管道进行检修时,经常会遇到常压置换动火(以下简称常压动火)作业,而常压动火作业又是一项技术性强、危险性大的特殊作业,稍有不慎就会使设备和管道内的可燃物发生燃烧或爆炸,因此,切实做好氯碱厂设备常压动火检修的安全措施,是确保检修顺利进行的关键。

氯碱厂在对设备和管道进行常压动火检修前,必须认真掌握好以下三个环节,真正为动火检修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1置换环节——保证动火安全的关键

氯碱生产中常接触的可燃物主要有氢气、氯乙烯、乙炔、氨气等,它们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分别是:H2为4.1%~74.2%(V/V以下同)、C2H3Cl为3.6%~33%、C2H2为2.3%~82%、NH3为15.7%~27.4%,其中H2和Cl2的混合气也是一种爆炸性混合气,H2在Cl2中的爆炸极限为5%~87.5%。根据可燃物的性质,如果对动火检修的设备和管道不进行彻底置换,动火时就很容易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为此,完全彻底地进行置换是保证设备和管道动火检修的关键。至于置换所用介质,应根据检修设备内的介质情况而定,可采用水、蒸汽(P98%的N2、其中含O296%的CO2、其中含H2<0.5%、含CO<1%)。

1.全系统生产停车检修,应先将系统降温泄压、排净物料,然后用蒸汽或惰性气体进行全系统置换,最后用空气进行置换。在置换过程中,应将设备和管道上的排污阀和放空阀全部打开,不断地进行置换。对于个别积存有其他物质的设备,应根据设备内积存的介质情况,采用水洗、碱洗、酸洗、或蒸汽热煮的方法继续置换,不留死角,至分析合格为止。

2.局部设备动火检修,在与其他系统完全有效隔绝(如在管道上加堵盲板、拆掉一段管线等)的情况下,当以水为置换介质时,应将设备灌满,确认没有未置换或清洗到的死角后,将水从设备的顶部排出,这样才能转换彻底,并要反复置换几次,至分析合格为止。当以惰性气体为转换介质,并且其比重大于被置换介质的比重时,应从设备的下部进入,顶部排出;反之,则应从设备上部进入,底部排出,至分析合格为止。

3.在特种设备液氯钢瓶、液氯储罐上动火必须完全消除被三氯化氮(NCl3)污染的剩余液氯,因为当液氯残液中NCl3含量超过5%或气相中含量达到5%~6%时,即有爆炸的危险;NCl3如接触温度在60℃时受震动或在超声波条件下,可分解爆炸,在90℃时能自燃爆炸。

2分析环节——保证动火安全的依据

所谓动火分析,就是在动火30min前对动火的设备和管道内的可燃物或环境所做的测试及化学分析。其目的就是测定可燃物的浓度是否在动火安全范围内,以此来决定是否可以动火。

1.动火分析的安全要求

(1)为防止动火设备和管道或动火周围场所可燃物的浓度发生变化,因此,分析取样或测试与动火间隔不得超过30min,如超过此间隔或火作业中断时间超过30min时,必须重新取样分析,严禁使用明火试验现场空气中是否有可燃气体或蒸气。对连续作业的的特殊危险动火和一级动火,每隔2h应监测1次,对复杂的动火设备和周围环境必须跟踪监测,以确保动火过程中的安全。

(2)动火分析的取样必须具有代表性,防止死角。当被测的气体比重大于空气比重时,取样应取设备的中、下部,重点是下部;反之,则应取设备的中、上部,重点是上部。对于容积较大的设备可多取几个样,取样深度至少在容器内径1/2以上。

(3)取样分析时,人工分析应尽量减少分析误差,用测爆仪分析要用标准气样较验,以保证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分析人对分析结果负责,必须在《动火安全作业证》上填写分析结果,并签字。

2.动火分析数据的合格标准

根据HG23011-1999《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中的有关规定,可燃物分析数据的合格标准是依据这种可燃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LEL)大小而确定。

(1)使用测爆仪或其他类似手段时,被测的气体或蒸气的浓度应≤20%LEL。为防止因测爆仪失灵出现假象,检测时应用2台以上的测爆仪同时进行。

(2)使用其他分析手段时,被测的气体或蒸气的LEL≥4%时,其被测浓度≤0.5%;当被测的气体或蒸气的LEL<4%进,其被测浓度≤0.2%。

(3)混合气体各组分含量太少,其动火分析合格标准以可燃物总含量低于爆炸下限最低的可燃气体为准。

(4)在生产有毒有害气体的设备和管道内部检修动火,还应分析有毒有害气体的含量,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允许浓度标准,氧含量18%~21%为合格。

3后备环节——保证动火安全的措施

由于物质发生燃烧或爆炸的机理非常复杂,同时又由于考虑不周,置换不彻底,分析数据不准确等原因,也可能在动火中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因此,动火前应做好以下后备措施加以预防。

1.在氯碱生产中,由于长期受到内部介质的冲刷或腐蚀,各种阀门和的严密性大为减弱,用关闭阀门的方法与生产系统隔绝是严格禁止的。气焊作业时,应拆去一段管线或加上金属盲板与生产系统隔绝;电焊作业时,必须拆去一段管线或采用非金属固定件的非金属盲板与生产系统隔绝;这样做,既可以彻底切断可燃物或有毒介质窜入动火检修的设备内,同时又可以防止在电焊作业时,电焊回路系统产生的火花引燃或引爆生产系统中的可燃物。

2需要动火检修的小件设备和管件,能从主体设备和管道上拆下来的,必须拆下移到安全的场所动火,这样不仅可以大大减少设备处置的时间,而且也大大增加了动火检修的安全性。但动火前也应按有关动火安全的规定和要求进行必要的处理。

3.将动火检修设备的入孔、放空阀、大盖等打开,使其有足够的泄压口,以免发生爆炸时,造成人员的伤亡和设备的损坏,动火时人员严禁站在泄压口方向。

4.动火前应清除动火点周围10m以内的可燃物,并封闭周围的排水沟、窨井、水封井等,以防止焊接火花乱飞,引起其他部位的燃烧或爆炸。

5.动火前应检查电、气焊工具,保证安全可靠,不准带病使用。气焊动火作业时,氧气瓶与乙炔气瓶的间距应≥5m,二者与动火作业地点均应≥10m,并不准在烈日下暴晒和在地面上滚动、撞击。

6.高处动火作业,应将动火点垂直下方10m范围内的可燃物清除干净,并严封此范围内的地漏、下水井、脱水池等;同时必须采取防火花飞溅的措施,如用石棉板或浸湿的海草席等不燃物遮挡或捕集溅落的火花。

7.在有可燃气体或蒸气的室内动火检修,应将门窗打开,增加通风,以降低可燃物的浓度,并对空气取样分析合格;室外动火检修还要注意风向,上风侧不得有可燃物排出。

8.有些设备在动火分析合格的情况下,动火中却发生了火灾或爆炸事故,原因大多是由于设备底部有可燃性沉积物造成的。所以在设备底部动火,沉积物应用木质、铜质工具清除或刮净,再进一步冲洗,不可马虎大意;在设备上部动火可以在沉积物基本除净后注入一定高度的水盖住设备的底部,防止它与火星接触。

9.由于设备动火检修的现场很复杂,条件随时可能突然发生变化,危险随时都存在,所以动火现场必须有专人监护,并要备有一定数量的防护装备和消防设施。

10.检修动火作业中,如动火现场条件发生变化时,应立即停止动火,并立即报防火安全部门,认真处理后方可继续作业。动火完毕后,有关人员必须清理现场,清除残火,确认无遗留火种方可离开现场。

综上所述,氯碱厂在对设备和管道进行常压动火检修,必须制定科学周密的安全措施做保障,严格按科学规律办事,结合实际狠抓落实,切不可麻痹大意,坚决禁止违章蛮干,冒险作业,要严格履行动火审批手续,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后,方能动火作业。进入设备内或在高处动火作业同时也要办理设备内安全作业证或高处安全作业证。

篇5:氨制冷系统检修动火注意事项

由于氨在制冷系统的管道、设备中有与机油混合的可能,使得氨制冷系统在安装、检修过程中异常危险,极易造成火灾、爆炸事故。

石家庄电化厂在近两年内对氨制冷系统的一些设备、管道更新和维修过程中总结了一些经验。

首先,要拆除的管道、设备必须通过加盲板、关阀门等方式与运行系统完全隔绝,以防引起运行系统的燃烧爆炸。

其次,由于管道、设备内残存的氨油混合物极不易除净,因此如动火拆除必须进行有效地处理。

该厂在处理时一般先用水转换化验合格后,在注满水的情况下,上部充氮,拉断法兰螺丝进行拆除。在设备、管道未充满水的情况下动火是极其危险的,例如该厂于2003年4月拆除8℃水蒸发器的过程中,在注满水的情况下割断了上部的管路法兰,下部连接法兰处,由于水未满过法兰,虽经化验氨含量合格,但在拉螺丝时仍然出现了局部爆鸣。因此,拆除氨管道与设备时,为确保安全,必须在注满水的情况下动火,否则应当用手锯沾黄油割断。

需更换的管路或设备与运行的氨系统连接,同样存在很大危险,因此必须采取安全可靠的措施。以下为该厂从实际操作中总结出的几项措施:

1)与所连接的管路或设备加设阀门或短节双盲板隔绝,否则动火温度高达1300℃以上极易使盲板受热,引起设备或管道内氨油混合物着火,进而引起爆炸。

2)在较长管路更换中,由于管路太长,焊缝较多,因此除采用加阀门或双盲板隔绝点焊碰头外,还必须采用先打压试漏,再与氨系统连接,方可避免通氨后有漏点造成补焊危险。

3)对于无法加阀门及短节双盲板的管路,只能通过充氮的方法,边充氮边动火。如该厂在20**年更换蒸发器过程中,由于原压缩机进口管(ф159)与旧气液分离器室内连接处无法兰,因此必须割断旧管,但此管离地面5~6m,手锯难度很大,而动火断管容易造成管内积油遇火燃烧,为此技术人员经过多次选点,进行分析最终确定采用压缩机进口持续充氮的方法动火操作,在操作中通过持续充氮阻断了火焰往管内的延伸,确保了管路的安全连接。

收货部制度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