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安全技术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道路交通安全技术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28

道路交通安全技术包括道路交通安全设计技术、道路交通安全监控与检测技术、道路交通安全救援技术3大类。

1.道路交通安全设计技术

通过设计来从源头上减少事故发生,是保障交通安全的最佳手段。道路交通安全设计技术包括道路线形设计、路面设计和安全设施设计。

道路线形设计要考虑线形与地区的土地利用相协调,同时要使道路线形连续、协调,并能满足施工、维修管理、经济、交通等各方面的要求。

为保证安全,路面设计应具有一定的平整度和粗糙程度。路面的平整度直接影响到行车平稳性、舒适性、轮胎磨损程度等;为防止产生汽车滑水现象,路面还需保持一定的粗糙度。

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应以《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交通部行业标准《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施工技术规范》(JTJ074—1994)为依据,设置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系统。其中路侧安全护栏能防止失控车辆冲出路外,碰撞路边障碍物或其他设施,它的设置主要以路侧事故严重度为依据,间断布设,具体布设地点为:路堤填土高度大于3m的路段;路侧有河流、池塘等危险路段;互通立交进出口三角地带及小半径匝道外侧;路侧有需要提供保护的结构物(桥墩、大型标志柱、紧急电话等);路侧护栏最小设置长度为70m。

2.道路交通安全监控与检测技术

道路交通安全监控与检测技术分两大类,一类是基于事故避免的监控与检测技术,一类是基于维护和维修的检修与诊断技术。

基于事故避免的监控与检测技术主要有:

驾驶警报系统。由于驾驶员疲劳或注意力不集中而导致车辆发生事故的情况非常常见。为解决这一问题,可用监视转向盘输入和车辆位置的办法检查驾驶员状态,并通过“刺激”方法给予驾驶员警告,以便及时纠正驾驶员状态,减少事故发生。

视觉增强系统。为使风窗玻璃在雨天保持良好清洁的视野,需采用降水防护薄膜等措施;为解决盲区视野问题,需在现有灯光系统上增加额外措施。

汽车行驶记录仪。汽车行驶记录仪是安装在汽车上,记录、存储、显示、打印车辆运行速度、时间、里程以及有关车辆运行安全的其他状态信息的数字式电子记录装置。这些记录的信息在遏止疲劳驾驶、车辆超速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保障车辆行驶安全,提高营运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将为事故分析鉴定提供原始数据。

车辆导行系统。汽车导行系统是一种以GPS为基础的技术扩展。导行系统可根据驾驶员的目的地、交通密集程度及其他环境因素,通过信号站和卫星信号选择最佳交通路线,从而可提高交通运输效率、节约旅行时间,有益交通安全。

速度控制系统。为使行驶在同一条路线上的车辆始终保持一定距离,车辆应装有速度控制装置。该装置可调节车速,使跟随车辆始终与前面车辆保持正确的距离,以减轻驾驶员劳动强度并避免事故发生。

基于维护和维修的检测与诊断技术主要有:

汽车检测。汽车检测是对汽车技术状况和工作能力进行检查,目的是判别汽车技术状况是否处于规定水平,是否达到合格指标。检测内容包括:侧滑检验、制动检验、车速表检验、前照灯检验、噪声检验、CO检验、烟度检验等。

道路的养护。定期检查道路的负载能力、路面粗糙度、平整度等,对路基、路面应实行定期养护,以保持道路的安全要求。经常清扫路面,保持路面整洁;降雪或路面结冰时,撒盐或加防滑链;路基损坏、路面坍塌凹陷,应及时修复。

安全设施的维护与管理。道路安全设施应定期保养,及时修理和更换损坏部分。设施不全或没有设施的公路,应根据公路性质、技术等级和使用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增设。如对护栏、交通标志、交通标线、隔离栅、防眩设施和视线诱导设施的维护与管理。除日常巡回检查外,还应进行定期检查,发现损坏松动的应予及时修复或更换。

3.道路交通事故救援技术

道路交通事故救援包括事故调查和救护救援两部分。

交通事故调查包括事故的分类与等级划分、事故调查的目的、事故调查的方法、事故调查的内容四个部分。

事故的救护救援包括事故救援的组织、事故救援的设备、事故救援的程序等要素。

篇2:道路交通安全防护技术措施

道路交通安全与防护技术

1.1研究现状与意义

一、交通安全和防护技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道路交通运输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交通安全自然成为人们比较关心的社会话题。目前,由于我国道路交通供需矛盾难以及时缓解、安全设施不尽完善等原因,导致交通事故频发。2004年我国发生交通事故达567753起,死亡人数99217人,受伤人数451810人,直接经济损失27.7亿元,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为9.2人/万车[1],其中因机动车驾驶人过错导致交通事故465083起,造成93550人死亡、435787人受伤,分别占总数的89.8%、87.4%和90.6%。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许多发达国家在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如美国、日本等国的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较低(低于2人/万车)。

道路交通安全的研究首先是针对道路交通事故进行调查、统计与分析,再对发生过程、结果进行模拟、预测等方面展开研究,总结出交通事故发生的总体规律和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具体方案、措施等管理方法和工程防护技术。

在现存的道路交通标志管理体系中,存在着较大的不合理性,交通部、公安部以及许多相关部门都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在国家级的报刊杂志中屡屡提及。现存的建设程序参见下表:城市道路与公路交通标志建设程序比较

建设程序城市道路公路投资财政、贷款路公司、财政、贷款建设公安交警、城市建设部门交通路政、路公司、交通局设计公安交警设计部门、路政施工交通设施企业交通设施企业管理维护城市建设部门、公安交警交通路政、路公司、交通局建设程序城市道路公路投资财政、贷款路公司、财政、贷款建设公安交警、城市建设部门交通路政、路公司、交通局设计公安交警设计部门、路政施工交通设施企业交通设施企业管理维护城市建设部门、公安交警交通路政、路公司、交通局现有的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投资为财政拨款或贷款;建设由城市建设部门或城市建设部门委托公安交警部门建设;设计由公安交警根据城市路网情况完成或者由公安交警负责审查设计方案;施工则交由专业的交通设施企业完成;管理维护由城市建设部门或公安交警负责。公路的建设程序与城市道路建设程序在各个环节上都有一些区别。目前公路交通设施的投资:收费道路由路公司投资或贷款,不收费道路由财政拨款;建设由路公司或交通路政承担;设计由设计部门或路政完成;施工亦交由专业的交通设施企业完成;管理维护由交通路政或路公司负责。由上述的建设程序来看,道路交通标志在其整个建设程序中出现了多头管理、多头参与,在交通标志的整个生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跟踪,对交通标志的正常使用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这就是我们经常所遇到的该有标志的地方没有标志,不需要标志的地方出现冗余的标志,或者在短距离路段上出现前后矛盾的标志。国家标准和规范在整个标志建设过程中被不同的解读,各个单位对于标志的使用出现了极大的差异。交通标志建设的混乱,降低了整个道路的使用效益,增加了道路的不安全性,减弱了交通标志服务社会的功能。

二、国内外技术发展状况及研究意义目前我国参与交通标志研究的单位并不是很多,而且主要局限于标志版面的可视认研究,而对于标志的设计研究较少。对交通标志的研究集中在几个零星的重点的领域,没有相关的文献阐述交通标志整个建设程序的合理性管理,相关的产品更是缺乏。国外对于交通标志的研究较深,与交通标志建设程序相关的软件也相对成熟。他们的软件包含版面设计、布置设计、成本效益分析、维护管理跟踪等功能,并非常普及,在各个与交通标志相关的部门均有类似的产品使用,大大节约了标志建设的费用,提高了效率,增强了可靠性。对于我国来讲,交通标志的使用已越来越频繁,数量也越来越多,道路上的交通标志也显得越来越混乱。改变这种混乱的状况,提供良好的辅助手段,对我国道路充分发挥其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减少交通事故提供帮助。本课题拟为交通标志的设计、制作提供辅助手段,将整个交通标志的设计、制作过程置于国家标准和规范框架之内,使道路交通标志更为规范。同时,本集成系统跟踪交通标志的整个生命过程,使标志在各个不同部门的使用能够协调统一,减少出现矛盾的机会,提高道路效益。

1.2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和依据本课题的研究理论基础和依据主要包括交通标志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管理信息系统三个部分。交通标志设计道路交通标志是用规定的图形、符号、文字、立面标记、突起路标等一系列传递特定信息、表示特定管理内容和行为规则的交通设施。它的作用在于组织、管理、指导交通的运行,向道路使用者提供运行路线,给予指路、指示、警告或禁令。交通标志是保障车辆安全、畅通行驶的交通安全设施,也是实现道路工程交通组织设计思想的具体措施。为了实现和发挥交通标志的作用,在标志的总体布置设计中,一定要充分考虑、满足交通组织设计要求,结合道路路线走向,线形条件等具体情况合理设置。同时,在技术上要根据我国关于《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国家标准(GB5768—86)中的具体规定执行。交通组织设计是交通标志总体布置设计指南,《国标》是交通标志技术设计依据。

计算机辅助制造70年代以来,随着机械、电子、自动化、控制及计算机等各项技术在制造业的推广及应用,制造技术在传统技术基础上有了质的飞跃。机械制造和设计方法也日新月异,以往许多机械加工的方法,正在逐渐被先进的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所取代。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作为CAD/CAPP/CAM集成系统的重要一级,向上与CAD、CAPP实现无缝集成,向下方便、快捷、智能、高效地为数控生产服务。CAD中设计的结果经过CAPP工艺编排产生工艺流程图后,最终在CAM中进行加工轨迹生成与仿真,产生数控加工用代码,从而控制数控机床进行加工,进而直接生产出符合需求的标志产品。

管理信息系统本课题管理信息系统模块开发工作遵循下列基本原则:实用原则:把系统的实用性作为评价系统的标准。实用的系统是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满足用户在一定时期内的需求,并带来一定的效益,系统实用性强,才具有真正的价值。开放原则:系统设计充分考虑系统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变化,使系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扩充能力,因此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应采用“拿来主义”或称“买珍珠串项链”的方法,加快系统开发进程,减少低水平的重复工作、提高系统对外的适应性。时效原则: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项目实施计划,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项目按计划规定的要求和进度进行,在制定计划时,不仅考虑确保开发费用按时到位,也考虑在各阶段工作人员的管理方法和工作制度的调整,确保及时、准确地采集数据和商务管理信息系统的顺利实施。优化原则:系统设计基于现行系统又高于现行系统,对现行系统的整体优化,使现行管理模式能大大提高。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