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燃)气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暖(燃)气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27

一、锅炉设备

1.停炉后,承压锅炉、压力容器100%由属地质监部门特检所进行年验并出具定检报告。其中定检报告结论为“停止运行”、“限制条件运行”及“整改后方可运行”的锅炉、压力容器须进行整治,达到运行条件,方可运行。锅炉按6年(管架3年)周期定期由特检所打压。

2.停炉后,常压锅炉100%由管理单位进行年检,出具检验报告,制定大维修措施。锅炉管在下个采暖期能够安全使用不漏水。禁止通气管管径不够,或堵塞带压运行。

3.制定锅炉房停炉期间安全防盗措施,防止设备损坏、丢失或造成人身伤害。

4.锅炉房、换热站、泵站、空调机组等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以及与工作无关的用品。化验药品定置定位存放,并加强保管,防止丢失或对人身造成伤害。

5.运行锅炉必须有运行证和定检报告,司炉工全部培训,具备相应级别操作证并持证上岗。

6.岗前要对全部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及突然停电、锅炉泄露、恶劣天气及其它突发事故的模拟演练,具备相应的应急处置能力。

7.司炉工要严格执行锅炉房各项规章制度,按规操作,按《温度对照表》,保持锅炉供/回水温度达标。每2小时对锅炉房内全部设备巡检一次,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报告、处置,并做好记录。

8.锅炉房内各种传动设备均安装有防护罩,定期检查,对有损坏、松动现象的进行及时处理。定期对烟管、炉内进行清灰。

9.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必须接地或接零,接地或接零电阻不大于4Ω,绝缘电阻大于1MΩ(潮湿场所绝缘电阻应不小于0.5MΩ)。动力配线线径能够满足要求。电气控制灵敏可靠。柜(箱)内定期清灰。

10.开展供暖设备安全大检查、节前安全专项整治、供暖联检、动态检查等各种形式的安全检查活动,消除供暖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责任追究。

二、安全附件

1.全部安全阀在锅炉停运后,送属地质监部门进行校验、研磨、调试并定压签封。太原房建段提供准确的工作压力,定压的压力与锅炉工作压力匹配,起跳灵敏,铅封良好。运行期间,每月手动提升一次,有记录、有验收人。

2.锅炉房压力表、温度表(计)、超温超压报警装置配备齐全,每年由具有校验资质的单位进行校验,有校验标签及校验记录,指示灵敏可靠。压力表红线划定正确,运行期间,每周冲洗一次,有记录、有验收人。超温超压报警装置报警值设定正确,连锁可靠。每月试报一次,有记录、有验收人。

3.锅炉上紧急补水、紧急泄放装置齐全。紧急补水、紧急泄放阀门开闭灵活并在运行期间,周期试验。

三、暖气设备

1.明确“暖气热交换设备”入户检查责任人、检查范围和检查周期。按规定进行入户检查,杜绝复装和新装“暖气热交换设备”。保证饮用水不受污染。

2.定期巡检暖气系统。汛期、运行期要加密巡检频次。检查井盖齐全,暖沟完好无塌陷,沟内无积水,管网无泄漏。消除暖气漏水对房屋结构造成的安全隐患。

3.消除暖气不热点。同一房屋不得连续两个采暖期存在温度不达标问题。

四、施工管理

1.路局下达计划的施工要有主管部门批准的开工报告

及施工方案;单位下达的施工要有查勘单或批复单。既有线施工前,与相关单位签订安全协议。有安全预防措施,并在现场严格卡控。施工严格执行相关《设计规范》和《施工规范》。隐蔽部位施工经相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竣工资料完善并归档管理。

2.进行挖坑作业前,与电务、通信、供电、供水等部门确认地下管线位置后,方可施工。

3.在有人员活动区域施工时,应设围栏、标志灯和警告牌;存在触电、坠落、机械伤害、气体危害等的危险作业,应两人及以上并按操作规程作业;锅炉内部、地沟作业时,应先通风确定无有害气体,检查支撑件的稳固和可靠性;在狭小或潮湿导电场所作业时禁止使用明火照明,照明电源电压不得超过12V。

4.锅炉房、换热站、泵站、空调机组等总电源发生故障或电工维修作业需供电单位切断、闭合总电源时,房建单位与供电单位联合做好现场安全卡控,双方现场监护人员确认后,方可施工。

五、燃气设施

1.路局与属地燃气公司管理的燃气设施设备分界明确。安全、事故处理、正常供应、日常维护、设施更新、监督等责任主体明确。局管燃气设施范围内无违章建筑物占压燃气管线。

2.对委托燃气公司维修管理的燃气设施,每年与委托单位签订委托协议,日常进行履约监督检查。

3.掌握燃气设施状况,对使用10年以上的燃气设施,进行探坑检查。保持燃气设施状态良好。配合燃气公司对燃气设施进行定期检查、施工,对用户进行安全宣传教育。

篇2:受限空间作业风险控制措施

受限空间作业必须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作业,具体如下:

(一)落实各类人员的安全职责

1、作业负责人的职责

⑴对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负全面责任。

⑵在受限空间作业环境、作业方案和防护设施及用品达到安全要求后,可安排人员进入受限空间作业。

⑶在受限空间及其附近发生异常情况时,应停止作业。

⑷检查、确认应急准备情况,核实内外联络及呼叫方法。

⑸对未经允许试图进入或已经进入受限空间者进行劝阻或责令退出。

2、监护人员的职责

⑴对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负有监督和保护的职责。

⑵了解可能面临的危害,对作业人员出现的异常行为能够及时警觉并做出判断。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和交流,观察作业人员的状况。

⑶当发现异常时,立即向作业人员发出撤离警报,并帮助作业人员从受限空间逃生,同时立即呼叫紧急救援。

⑷掌握应急救援的基本知识。

3、作业人员的职责

⑴负责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进入受限空间实施作业任务。作业前应了解作业的内容、地点、时间、要求,熟知作业中的危害因素和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⑵确认安全防护措施落实情况。

⑶遵守受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品。

⑷应与监护人员进行必要的、有效的安全、报警、撤离等双向信息交流。

⑸服从作业监护人的指挥,如发现作业监护人员不履行职责时,应停止作业并撤出受限空间。

⑹在作业中如出现异常情况或感到不适或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向作业监护人发出信号,迅速撤离现场。

4、审批人员的职责

⑴审查《作业证》的办理是否符合要求。

⑵到现场了解受限空间内外情况。

⑶督促检查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二)作业前必须认真进行危害辨识

1、是否存在可燃气体、液体或可燃固体的粉尘发生火灾或爆炸而引起正在作业的人员受到伤害的危险;

2、是否存在因有毒、有害气体或缺氧而引起正在作业的人员中毒或窒息的危险;

3、是否存在因极端的温度、湿滑的作业面、坠落、尖锐锋利的物体等物理危害而引起正在作业的人员受到伤害的危险;

4、是否存在腐蚀性化学品、带电等因素而引起正在作业的人员受到伤害的危险等等。

(三)进行有效的安全隔绝

1、受限空间与其他系统连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管道应采取有效隔离措施。

2、管道安全隔绝可采用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进行隔绝,不能用水封或关闭阀门等代替盲板或拆除管道。

3、与受限空间相连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孔、洞应进行严密地封堵。

4、受限空间带有搅拌器等用电设备时,应在停机后切断电源(最好的做法是安排电工停电并拆除电源线),上锁并加挂警示牌。

(四)严格清洗或置换

1、受限空间作业前,应根据受限空间盛装(过)的物料的特性,对受限空间进行清洗或置换,并达到下列要求:

⑴氧含量一般为18%~21%,在富氧环境下不得大于23.5%。

⑵有毒气体(物质)浓度应符合GBZ2的规定。

⑶可燃气体浓度: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时,其被测浓度不大于0.5%(体积百分数);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不大于0.2%(体积百分数)。

(五)采取有效通风

应采取措施,保持受限空间空气良好流通。

1、打开人孔、手孔、料孔、风门、烟门等与大气相通的设施进行自然通风。

2、必要时,可采取强制通风。

3、采用管道送风时,送风前应对管道内介质和风源进行分析确认。

4、禁止向受限空间充氧气或富氧空气。

(六)作业前、作业中严密监测

1、作业前30min内,应对受限空间进行气体采样分析,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

2、分析仪器应在校验有效期内,使用前应保证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采样点应有代表性,容积较大的受限空间,应采取上、中、下各部位取样。

4、作业中应定时监测,至少每2h监测一次,如监测分析结果有明显变化,则应加大监测频率;作业中断超过30min应重新进行监测分析,对可能释放有害物质的受限空间,应连续监测。情况异常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经对现场处理,并取样分析合格后方可恢复作业。

5、涂刷具有挥发性溶剂的涂料时,应做连续分析,并采取强制通风措施。

(七)采取个体防护措施

受限空间经清洗或置换不能达到的要求而又非进不可时(如设备内扒渣),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方可作业。

1、在缺氧或有毒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应佩戴隔离式防护面具,必要时作业人员应拴带救生绳。

2、在易燃易爆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应穿防静电工作服、工作鞋,使用防爆型低压灯具及不发生火花的工具。

3、在有酸碱等腐蚀性介质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应穿戴好防酸碱工作服、工作鞋、手套等护品。

4、在产生噪声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应配戴耳塞或耳罩等防噪声护具。

(八)保证照明及用电安全

1、受限空间照明电压应小于等于36V,在潮湿容器、狭小容器内作业电压应小于等于12V。

2、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作业或进行电焊作业时,应配备漏电保护器。在潮湿容器中,作业人员应站在绝缘板上,同时保证金属容器接地可靠。

3、临时用电应办理用电手续。

(九)做好监护

1、受限空间作业,在受限空间外应设有专人监护。

2、进入受限空间前,监护人应会同作业人员检查安全措施,统一联系信号。

3、在风险较大的受限空间作业,应增设监护人员,并随时保持与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联络。

4、监护人员不得脱离岗位,并应掌握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人数和身份,对人员和工器具进行清点。

(十)制订应急预案(措施)

1、在实施受限空间作业前,相关人员应在危险辨识、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在作业之前针对本次作业制订严密的、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计划,明确紧急情况下作业人员的逃生、自救、互救方法。并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防止因施救不当造成事故扩大。

2、现场作业人员、管理人员等都要熟知预案内容和救护设施使用方法。要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使作业人员提高自救、互救及应急处置的能力。

(十一)其它安全要求

1、在受限空间作业时应在受限空间外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2、受限空间出入口应保持畅通。

3、多工种、多层交叉作业应采取互相之间避免伤害的措施。

4、作业人员不得携带与作业无关的物品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中不得抛掷材料、工器具等物品。

5、受限空间外应备有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消防器材和清水等相应的应急用品。

6、严禁作业人员在有毒、窒息环境下摘下防毒面具。

7、难度大、劳动强度大、时间长的受限空间作业应采取轮换作业。

8、在受限空间进行高处作业应按AQ3026-2008《化学品生产单位高处作业安全规范》的规定进行,应搭设安全梯或安全平台。

9、在受限空间进行动火作业应按AQ3022-2008《化学品生产单位动火作业安全规范》的规定进行。

10、作业前后应清点作业人员和作业工器具。作业人员离开受限空间作业点时,应将作业工器具带出。

11、作业结束后,由受限空间所在单位和作业单位共同检查受限空间内外,确认无问题后方可封闭受限空间。

篇3:危险辨识风险评价控制措施程序

一、目的

为了正确地进行本公司所有在生产、办公和生活活动中的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确定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以便采取控制措施,中城投集团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特制定本程序。

二、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的施工(生产)活动及生活、办公区域及有关的相关方活动过程中的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

三、职责

(一)?本程序主管领导为总工程师,主控部门为工程部/生产安全部,相关部门为各部门、分公司/项目经理部。

(二)总工程师负责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确定控制措施的组织领导工作。

(三)?生产安全部具体负责组织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确定控制措施的实施

工作。

各相关部门/项日经理部参与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控制和策划工作。

四、程序

(一)?公司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

I.公司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确定控制指施由总工程师领导,工租都项目经

理负责自织。由生产安全部、综合部、预算合同部、财务部、项目部等部的

业技术人员和员工代表参加识别、评价和控制措施策划。

2.项日经理部由项目经理组织进行项目经理部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

施策划,其成员由技术负责人、安全员、工长、机管员、材料员、质检员等有

关人员参加。

(二)?危险源辨识的职责划分及流程:

..工程部/生产安全部负责基础施工、模板工程、脚手架、“三宝、四口”、“临

边防护”、施工临时用电、施工机具、消防、易燃气体等运行活动中及职业病

的危险源辩识的指导、汇总、分析、评价和确定控制措施的管理工作。

2.预算合同部负责物资采购活动川有毒有害物资采购、运输、贮存过程危险源

辩识的指导、汇总、分析、评价和确定控制指施的管理工作。

3.技术质量部负责组织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及施工技术措施等危

险源的辨识、评价利确定控制措施;。

4.办公室负贵办公区、生活区及公司总部办公区域的危险源辨识的指导、汇总、

分析、评价和确定控制措沲工作;

5.项月经理部对所属施1现场(生产)?作业活动、生活区域进行危险源辨识与

风险评价,并将结果进行汇总、分析、评价,评价山币大风险因素,由项目经

理审核,上报公司批准。

6.生产“安全部对公司总部洲识的危险源和项片经理部上报的危险源、重大风险

因素进行汇总、分析,评价出公司重大风险因素。

(三)?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的泸围

1.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日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过程的总目的在下,认

识和理解可能由组织活动过程所产的危险源,并确保对人员所产生的风险能够

得到评价、排序并控制至可接受程度

2.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组合本公司危险源类别为:

(1)?坠落、滚落,坠落主要指从高处坠落成从地面往坑中坠落,浪落主要指机

械、车辆滚落;

<2)?物体打击:主要指各种因素对人的打击政伤;

(3)?起重伤害:主要指因起重吊装时设备或起重指挥、操作不当造成对人的伤

害;

(4?)坍塌、倒塌:?主要指堆积物、脚手架、建筑物、起重吊装设备及塌方、滑坡等;

(5)?飞溅、落下:?包括物件落下伤人,砂轮的破裂,设备损坏零件飞溅等;

(6)?触电:?各作业场合、生活区用电和雷电击伤;

(7)?火灾;

(8)?交通事故:?包括办公车辆及成品、半成品运输车辆、场内机动车辆;

(9)?烫伤、冻伤;

(10)?爆炸;

(11)?机械伤害;

(12)?中毒窒息:?接触有毒、有害物质;

(13)?中暑;

(14)?安全管理缺陷;

(15)人的不安全行为:

(16)其它。

3.危险源辩识应考虑的因素:

(1)正常的作业活动和非正常活动;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确定程序》BHJG/C*004-2012非正常活动包括;

活动过程的临时更改、非预定的维修、厂房或设备的启用或关闭、现场外的访问、

翻亲整修、极端(候条件、本公司基础设施或公用设施的损坏、临时安排的活动、其他

紧急情况。

(2)所有进入场所人员的活动,包括:相关方人员和来访者的活动;

(3)人的行为、能力和其他人的因素;

(4)已识别的源于与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下的人员的健康

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源;

(5)在工作场所附近,由组织控制下的工作相关活动所产生的危险源;

(6)由本作之或外界所提供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

(7)组织及其活动、材料的变更,或计划的变更;

(8)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的变更包括临时性变更等,及其对运行、过程和活动的影响;

(9)任何与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控制措施相关的法律义务;

(10)对工作区域、过程、装置、机械和(或)设备、操作程序和工作组织的

没计,包括其对人的能力的适应性。

(11)各作业现场的办公区、生活区周围环境的干扰、影响,施工现场平面布

置及有毒有责作业部位,应急准备抢救设备、销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等:

(12)?工程所需成品、

半成品及原材料(?工具)?运输过程。

(四)危险源辩识和风险评价的方法

1.询问和交流;

2.现场观察;

3.专家评议;

4.查阅有关记录;

5.安全检查表;

6.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评价法

7.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详见附求一:?LBC?法)等。

由公司生产安全部、项目经理部安全员分级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识别评价,由

生产安全部汇总,报领导审批后,下发项目经理部。

(五)

危险源辨识的时间:

1.项目开工前和根据现场的情况变化随时辨识、完善;

2.公司在每年年初;

3.遇有特殊情况。

(六)?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的记录

1.各项目经理部对所属项目的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的结果,安全员填写《危

险源辩识与风玲评价表》报送公司生产安全部,生产安全部对确定的重大危险

源填写《重大危险源清单》。

2.公司生产安全部对汇总的《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表》及《重大危险源宵单》组织相关

部门讨论,填写《重大危险源清单》报送总工程师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分发

各相关部门、项目经理部。

3.公司办公区域的危险源辩识与评价工作由公司办公室负责,将辩识与评价结

果填写《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表》,对确定的重大刚险填写《重大危险源清单》报送牛

产安全部,经生产安全部审定后,报总工程师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发放给公司

各部门]。

(七)?重大风险因素的判定原则

1.直接判定:?以下几种情况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因素。

(1)?违反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

)曾发生过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措施;

(3?)相关方、员工合埋抱怨或要求;

(4)?紧急状态下的风险因素;

(5)?直接观察到的重大风险。

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I.FC?法)?当D?160?时判定为重人风险。详见附录一:

1.EC?法。

(八)?确定风险控制措施

1.确定风险控制措施的途径

(1)从根源上消除风险,不从事无法控制的危险作业;

(2)?用机械等其他方式代替人的危险作业;

(3)?制定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全可接受程度;

(4)?采用标志、警告和(或)?管理控制措施;

(5)?采用个体防护措施。

2.项月经理部对辨识出的危险源应体现在《施T组织设计》、传专项方案》与安全交底中,对重大风险因素需要制定月标和管理方案时,应制定月标或管理方案。对没有制定管理方案的重大风险因素需制定安全技术措施了以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具体体现在安全技术交底中。对一般风险需用《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评价法》程序、相关的耸理制度予以控制。

3.公司生“安全部、各级专(兼)?职安全员负责对本范围内的重大风险因素的控制进行监

视,以确保其及时有效的实施。具体执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测量和监测控制程序》。

(?L?)对参加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人员的培训,由管理者代表聘请专家、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辩识与评价方法和专业知识的讲课、考核来完成,生产安全部负责做好记录,执行《人力资源管理程序》

(十)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的更新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每年初进行评价更新,当发生下列情况时,及时更新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结果,同时更新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清单。

1.公司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变化时;

2.公司体制变更、重组咐;

3.公司的生产活动内容或工艺发生重大变更时;

公经些宗旨、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发生变更时:

5.项目经理部在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前,要预先辨识其存在

的危险源,并进行风险评价;

6.在新项日开工前或设i?发生重大变更时;

7.其它情况需要时。

五、附录:

附录一:危险源辨识、评价半定量分析LEC?评价法

附录二:?重大危险源清单

附录三:?重大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表

附录四:?秉大危险源监控情况登记表

?

中城投集团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危险源辨识、评价半定量分析LBC评价法

L?ikelihood?E*posure?Consequence)

这是一种评价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它是用与

系统风险率有关的3?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3?种因素是:

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为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为一且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取得这3?种因素的科学准确的数据是相当繁琐的过程,为了简化评价过程,采

取半定量讣值法,给3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3?个分值

的乘积D?来评价危险性的大小;?即D=1FC。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

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诚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

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

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分数值

表1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分数值

10

完全可以预料

6

相当可能

3

可能但不正常

1

可能极小,完全意外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不可能

表2?B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分数值

10

连续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0.5

非常罕见暴露

表3?C为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分数值

100

大灾难,10人以上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40

灾难、3~9?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损失。

15

严重,1~-2?人死亡或多人重伤或造成一定财产损失。

7

较重,一人重伤致残或造成较小财产损失。

3

几人轻份或造成较小财产损失。

1

轻伤,需要治疗救护,不造成财产损失。

D?(Danger)

危险性分值。根据公式就可以计算作业的危险程度,但关健是

如何确定各个分值和总分的评价。根据经验,总分在20?以下是被认为低危险的,

这样的危险比日常生活中骑自行车去上班还要安全些;?如果危险分值到达70~-

160?之间,那就有显著的危险性,需要及时整改;?如果危险分值在160~-320?之

间,那么这是一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的高度危险坏境;?分值在320?以

上的向分值表示环境非常危险,应立即停比生产直到环境得到改善为止。危险

等级的划分是凭经验判断,难免带有局限性,不能认为是普遍适用的,应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于以修正。

危险等级划分如表4?所示。

夜4?危险源危险程度(D)采用公式01.*E*C分分数值确定,其危险程度和等级

划分如下:

分数值

危险程度

危险等级

>320

及其危险

5

160-320

高危危险

4

70-160

显著危险

3

20-70

一般危险

2

<20

稍有危险

1

评价实例:?某涤纶化纤厂在生产短丝过程中有一道组件清洗T序,为了评价这一

操作条什的危险度,确定每种内素的分数值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组

件清洗所使用的三甘醇,属阢级可燃液体,如加热至沸点时,其蒸气燥炸极限

范围为0.9~9.2%,属一级可燃然气。而组件清洗时,需将三甘摩加热后使用,

致使三甘醇蒸气容易扩散的空间,如宰内道风设备不良,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

属“可能,但不经常”,其分数值L=3。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清洗人员每天在此环境中工作,取E=6。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如果发

生燃烧爆炸事故,斤果将是非常严重的,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取C-15。则

有:?D=?L,E?C=3*6*15=270?评价结论:?270?分处于160~320之间。危

险等级属“危险源等级为4?级,高度危险、制立即整改”的范畴。

篇4: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确定程序

1目的

公司对活动、过程和服务涉及的风险通过风险评价得到识别,并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实施控制,以确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保持和有效实施。

2范围

适用于公司在活动、过程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并改进其职业健康安全绩效。

3职责

3.1分管领导负责审批公司重大危险源及不可接受风险控制的管理方案。

3.2质安科负责下发《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P04/JL—01),汇总各部门、施工项目部危险源的辨识成果,组织风险评价,并从中确定公司范围内重大危险源及不可接受风险。

3.3各部门负责辨识业务范围内的风险,公司机关办公区范围内的风险由综合科组织进行。

3.4施工项目部负责辨识工程项目所涉及的全部活动、场所、人员的风险,并对其进行评价,填写《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P04/JL—01),上报质安科确认。当项目的情况发生变化时及时识别、评价风险,并上报质安科确认。

4工作程序

4.1工作步骤:业务活动→危险源识别→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风险评价→判定风险是否可接受→编制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如有必要)。

4.1.1?选择活动、过程和服务。

4.1.2?进行活动、过程和服务中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的识别。

4.1.3?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

4.2?确定活动、过程和服务

4.2.1?施工工艺与安全技术管理。

4.2.2?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业主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4.2.3?由本组织还是外界所提供的工作场所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包括设备设施的安装、维护、拆除、运行;

4.2.4?有毒有害材料、物质的使用、贮存;

4.2.5?工艺、施工、设备、材料、计划、设施变更;

4.2.6?人的行为、能力和其他人为因素;

4.2.7?已识别的源于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下的人员的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源;

4.2.8?在工作场所附近,由组织控制下的工作相关活动所产生的危险源;

4.2.9?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更改包括临时性变更等,及其对运行、过程和活动的影响;

4.2.10?任何与风险评价和必要控制措施实施相关的适用法定义务;

4.2.11?对工作区域、过程、安装、机器和(或)设备、操作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它们与人能力的适应性。

4.2.12?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可能发生的危害);

4.2.13?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情况)

4.3?危险源辨识方法

1)询问与交流。

2)现场观察。

3)查询有关记录。

4)获取外部信息。

5)安全检查表法。

4.4?风险评价

4.4.1?危险源评价方法

1)评价人员应对所辨识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

2)采用R=L×S方法进行风险评价;

式中:

S:发生事故后果的严重性,重点考虑人身伤害和健康损害程度。其取值见下表。

分值

标准

5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危险源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4

危险源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危险源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3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防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险源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

2

危险源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

1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重点考虑事故发生的频次、以及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现有措施的有效性,其取值见下表。

分值

健康损害

人身伤害程度

5

多人死亡

发生死亡等

4

造成多人重伤或单个死亡

丧失劳动能力等

3

长期疾病或损伤,需长期治疗

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等

2

需要治疗轻微伤害

轻微受伤、间歇不舒适等

1

无伤害或不需要治疗的伤害

无伤亡

3)?风险分级

风险评价按R=L×S结果规定如下分为Ⅴ级:

Ⅰ级风险

Ⅱ级风险

Ⅲ级风险

Ⅳ级风险

Ⅴ级风险

R<4

R=4-8

R=9-12

R=13-19

R=20-25

4)?风险评价时,L、S的取值,由评价小组人员根据经验进行确定。此时还应考虑法律法规的要求。

5)?公司确定Ⅳ级、Ⅴ级风险为不可接受的风险;

6)?对于Ⅲ级风险,工程部组织各部门人员进行讨论,根据实际情况和可行性确定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措施要求,见下表。

风险级别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实施要求

Ⅴ(20-25)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险源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停止作业、立即整改

Ⅳ(13-19)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立即或近期整改

Ⅲ(9-12)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

Ⅱ(4-8)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

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

Ⅰ(4)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

4.5?确定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按下述内容进行确定:

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标准,在施工过程中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被确定为重大危险源。并填入《重大危险源清单》(P04/JL—02)。

4.5.1?公司《重大危险源清单》(P04/JL—02)由质安科、施工项目部共同进行确定,报总经理进行审批。

4.5.2?确定的重大危险源按《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40号令2011.8.5)执行。

4.6?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实施

4.6.1?各施工项目经理部组织各专业人员(含施工管理、材料、设备、技术、安全等),根据项目施工特点、场地布置、施工作业工艺等对该项目进行风险识别,范围应覆?盖所有作业区域和生活区,辨识结果填写《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P04/JL—01)报质安科汇总,经评价后并建立本施工项目部的《不可接受风险清单》(P04/JL—03)。

4.6.2?综合科负责公司办公区域存在的风险,填写《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P04/JL—01),并报送质安科。

4.6.3?质安科负责组织识别公司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结果的收集、汇总、确认,建立发布《不可接受风险清单》(P04/JL—03)、《重大危险源清单》(P04/JL—02)。

4.6.4?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的主要人员应接受过专业培训,由各施工项目部、质安科会同综合科组织进行。

4.6.5?除上述常规的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外,在下列情况下,各部门应及时组织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并将识别和评价的情况和结果及时报送质安科。

1)?策划新活动(如对老产品改进、新工艺开发、技措项目、工作场所、过程、装置、机械、运行和工作组织等)的责任单位或相关部门在策划阶段就应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

2)?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主管部门应组织项目部及相关部门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包括要求对作业活动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

3)?施工设备在交付检修和交付施工前的条件确认时,设备部应组织项目部和相关职能部门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

4)?因检维修作业、设备拆除导致施工的作业环境、设备设施发生变化,设备部应组织项目部对其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

4.7?风险控制

4.7.1制订风险控制措施的原则

1)?首先是采取措施消除风险的措施;

2)?其次是降低风险的措施(降低人身伤害和健康损害发生的可能性或潜在的严重程度,可采用工程控制措施,);

3)?最后采用个体防护装备的措施;

4.7.2?风险控制措施确定

1)?质安科应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风险评价的结果进行风险控制的策划。

2)?对于Ⅲ级及以下的风险采用维持现有管理方法进行控制,但要进行定期

效监测并保持控制记录。

3)?对于Ⅳ级、Ⅴ级风险采用目标、指标和方案,运行控制和应急准备等措施进行控制。

a)?确定需要采用目标、指标和方案进行消除和控制的风险,并执行目标、指标、管理方案;

b)?需要采取工程手段进行控制的风险项目,按安全隐患治理的要求实施;

c)?对采用目标、指标进行控制的不可接受风险,在实施未到位前,应制订并落实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d)?采用运行控制进行控制的重大及不可接受风险,各部门应按各自的专业分工,组织进行运行控制。确保对危险化学品、职业病风险、要害部位、设备检维修、为施工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和承包商、为生活后勤提供服务的承包商等各种活动中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并报质安科备案。

4.8?危险源的评审与修订

4.8.1?质安科每年应至少组织一次对“重大危险源”及“不可接受风险”的重新评价工作,评价目的是确定控制措施的有效性,通过实施和控制风险是否降低。

4.8.2?当发生下列情况时,公司应按上述程序,及时进行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

1)?相关法律、法规发生变化时;

2)?项目的生产活动内容或工艺发生重大变化时;

3)?公司经营宗旨、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及目标发生重大变更时;

4)?因事件调查结果或其他来源的新认识。

5相关/支持性文件

《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标准)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40号令2011.8.5)

6记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P04/JL—01)

《重大危险源清单》?(P04/JL—02)

《不可接受风险清单》?(P04/JL—03)

篇5:变更中的风险识别评价控制措施

1目的

为了识别产品、过程和服务过程中能够控制以及可施加影响的风险(即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并确定、更新重大危害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以对其进行控制管理,特制定本程序。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厂产品、过程和服务中变更过程的风险的识别、评价、更新管理。

?职责

3.1质量安全环保科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风险识别、评价、控制、更新的组织、协调与监督管理。

3.2党群工作部负责本厂办公区域和办公活动中的风险的识别与更新,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和落实。

3.3各单位负责本单位风险的识别、评价的具体实施,风险控制和应急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4工作程序

4.1风险识别

4.1.1危害识别组织

质量安全环保科组织各相关单位成立风险识别工作小组,工作小组成员应包括各单位负责人、员工代表与岗位操作人员等。危害识别与评价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a)熟悉本单位的生产、服务规范和技术;

b)具有风险管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能力;

c)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判断能力及责任感;

d)具有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和现场经验;

e)具备质量、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相关知识培训或教育经历。

4.1.2风险识别的范围与内容

风险识别范围必须覆盖本厂所有产品、活动、服务、作业现场、设备设施、人员(包括相关方人员)中能够控制或使可加影响的因素,包括如下内容:

a)风险识别应考虑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以及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所造成的危害和环境影响;

b)八个方面:废气排放、废水排放、噪声、废弃物、土地污染、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植被和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对社区和其他相关影响。

c)七种类型: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生理、心理因素、行为因素及其它因素。

d)考虑活动、产品或服务从开始到废弃和处置的全过程,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作业场所内的设施。

4.1.3作业活动信息的收集

对于每项作业活动,在进行危害辨识前要收集作业活动的相关信息:

a)场站、设备的设计信息,设备、设施之间的安全距离;考虑在评价期限内,已有措施的适用性和效果。

b)生产施工设备、设施的运行情况;

c)物料的物理形态、化学特性、物料要用手移动的距离和高度;

d)生活配套设施和应急设施与装配;

e)生产过程中使用和产生的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噪音、粉尘、有毒气体等,以及有害气体与主风向的关系;

f)员工的不良习惯、心态、健康状况及其违章操作行为等;

g)自然条件中的气象及其地质现象,如雷击、暴雨、洪水、地震等;

h)机动车在道路行使可能遇到的人员、路况、车况、气候影响等

i)各项制度的有效性(人为因素违反管理要求)。

4.1.4风险识别方法的选择

风险识别以事故预防,控制和减少事故及污染发生为指导思想,采用现场观察、调查表、查阅记录、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安全检查表(SCL)等方法,对涉及到的全部风险进行辨识。工作危害分析法是把一项作业活动分解为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害及其程度。工作危害分析的步骤:

4.1.4作业活动的选定与划分

各单位负责识别本单位的作业活动,根据下列方法或下列方法的结合来识别和划分作业过程:

a)?按地理区域识别与划分,如:

1)地理环境,包括施工所在地地质特征及周围地区地形地貌、居民社区分布(附图);

2)社会环境,包括风俗人情、社会治安状况、交通通讯状况、医疗卫生条件、地方病及传染病情况等;

3)自然气象,气温、湿度、风、雨、冰、雾总量及分布规律;

4)水文和水质,包括河流、湖泊、池塘、水渠和地下水;

5)自然灾害,包括气候、地质灾害等;

6)可依托的抢险资源,包括消防、医疗急救等;

b)按平面布局识别与划分,如:功能分区、危害的分布、安全距离等。

c)按工艺流程、设备与装置识别与划分

1)采油系统,包括:油气、掺水总机关、分离器、计量房间、加热炉、配水间、库房、抽油机、采油树等。

2)输油转油系统,包括:罐区、化验室、配电室、泵房、加热炉、分离器、除砂器、加药间、卸油场、发电机、换热器等。

3)注水系统,包括:罐区、加热炉、配电室、值班室、化验室、泵房等。

4)污水系统,包括:罐区、化验室、配电室、泵房、加药间、沉砂池等。

d)按生活和应急设备设施识别与划分,如:

1)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和服务,包括:宿舍、食堂、饮用水、食品、娱乐活动等。

2)消防、应急、急救、劳保、警示、防护、污染防治设施等。

e)按作业中的危害对象来识别与划分

?健康危害: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低温、粉尘;

3)管理制度:工时制度、女工保护、体力劳动强度、监督管理、许可制度、工作制度;

4)环境污染:相关作业生产的废水、废气、废油、废渣、噪声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f)有计划的工作和临时性的工作,包括:设备、电器日常维修、水套炉点火、更换压力表、吊装作业、动火作业、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加盘根、手持电动工具使用等。

4.1.5在进行危害识别时,应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后果:

a)人身伤害、死亡(包括割伤、挫伤、擦伤、肢体损伤等);

b)疾病(如头痛、呼吸困难、中毒、失明、皮肤病、癌症、肢体不能正常动作等);

c)财产损失;

d)工作环境破坏;

e)水、空气、土壤、地下水及噪音污染;

f)资源消耗。

4.1.6风险识别的步骤

a)各队站按上述要求对各项作业活动每一步骤中能够控制或可使加影响、已经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填写各类风险识别表,制定削减措施,填写本单位的《危害和环境因素清单》报作业区确认,由作业区汇总成本单位《危害和环境因素清单》,再报质量安全环保科进行确认,汇总时应注意合并同类项。

b)厂机关各部门和作业区机关办公活动中的风险由各部门和作业区组织识别,填写《危害和环境因素清单》报质量安全环保科确认并保存。

c)各部门和单位应鼓励各级员工参与风险识别活动。

4.2风险评价的依据与判别准则

4.2.1质量安全环保科负责收集并建立下列评价依据与判别准则:

a)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体系文件、以及合同、协议等要求;

b)上级主管部门和顾客有关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能源、资源使用等要求;

c)危害和环境影响的规模、程度、发生频率、控制现状;

d)本厂实际状况(技术、资金、能力)以及各相关方利益。

4.2.2质量安全环保科在收集上述资料的基础上,确定危害和影响分级打分表,报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实施。

4.3风险评价

用是非判断法、矩阵法和打分法相结合的办法来确定重大危害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风险,对所有识别出来的风险先用是非判断法来直接判断,被判为“非”的危害因素再用矩阵法评价、环境因素再用打分法评价。

4.3.1是非判断法——适用于各类风险

重大危害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判定依据,满足其中任何一条则视为重大危害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危害因素:

a)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行为;

b)直接可以观察到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且无控制措施(如泄露、火灾、爆炸等);

c)曾经发生过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分数

人员伤亡程度

财产损失

停工时间

对声誉的影响

5

·死亡

·终身残废

·丧失劳动能力

≥8万元

≥30天

引起国内公众的反应;持续不断的指责,国家级媒体的大量负面报道。

4

·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职业病

·慢性病

·住院治疗

≥3万元

≥10天

引起整个区域公众的关注;大量的指责,当地媒体大量的反面报道;国内媒体负面报道,当地或地区或国家政策的可能限制措施。

3

需要去医院治疗,但不需住院

≥1万元

≥1天

一些当地公众表示关注,受到一些指责;一些媒体有报道和政治上的重视

2

·皮外伤

·短时间身体不适

小于1万元

半天

公众对事件有反应,但是没有表示关注

1

没有受伤

没有误时

没有公众反应

d)紧急状态下的危害和环境因素;

e)国家重点控制的危险化学品、危险废弃物的处置;

f)在能源消耗方面依据经营要求直接判定其中重大环境因素。

g)相关方有合理的抱怨等。

4.3.2矩阵法——适用于判为“非”者危害因素的评价分级

按风险矩阵图法对危害因素进行评价,风险评价的结果可分为以下三种:可容许的危害因素(R=L*S=1~5);一般危害因素(R=L*S=6~14);重大危害因素(R=L*S=15~25)。

注意:R值的界限值,L和S定义不是一成不变的,可由质量安全环保科组依据企业情况加以界定,报管理者代表重新审批。

评估危害后果的严重性(S)

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分数

偏差发生频率

安全检查

操作规程

员工胜任程度

(意识、技能、经验)

防范、控制措施

5

每天发生,经常

从来没有检查

没有操作规程

不胜任(无任何培训、意训不够、缺乏经验)

无任何防范或控制措施

4

每月发生

偶尔检查或大检查

有,但只是偶尔执行

不够胜任

防范、控制措施不完善

3

每季度发生

月检

有操作规程,只是部分执行

一般胜任

有,但没有完全使用(如个人防护用品)

2

每年发生

周检

有、但偶尔不执行

胜任,但偶然出差错

有,偶尔失去作用或出差错

1

偶尔或一年以上发生

日检?

有操作规程,而且严格执行

高度胜任(培训充分,经验丰富,意识强)

有效防范控制措施。

风险评估表

严重性

可能性

1

2

3

4

5

1

1

2

3

4

5

2

2

4

6

8

10

3

3

6

9

12

15

4

4

8

12

16

20

5

5

10

15

20

25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