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储存火灾原因分析预防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危险化学品储存火灾原因分析预防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27

?危险化学品储存是指危险化学品在离开生产领域而尚未进入消费领域之前,在流通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停留。对于易燃、易爆、腐蚀、毒害、危险性的化工原料以及化肥、农药、化学试剂等危险品储存场所,若发生火灾爆炸时,其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可能导致群死群伤等恶性事故,其人员伤亡大、经济损失大、政治影响大的后果已成为当今消防部门及整个社会安全防范的重要对象之一。

1危险化学品储存火灾原因分析

1.1着火源控制不严

?着火源是指可燃物燃烧的一切热能源,包括明火焰、火星、火花、化学能等。在危险化学品储存过程中的着火源主要有2个方面:一是外来火种。如烟囱飞火、汽车排气管的火星、房屋周围的明火作业、吸烟的烟头;二是内部设备不良、操作不当引起的电火花、撞击火花和太阳能、化学能等。如电器设备、装卸机具不防爆或防爆等级不够、装卸作业使用铁质工具碰击打火、露天存放时太阳曝晒、易燃液体操作不当产生静电放电等。

1.2性质相互抵触的物品混存

?由于经办人员缺乏知识或者是有些危险化学品出厂时缺少鉴定;也有的企业因储存场地缺少而任意临时混存,造成性质抵触的危险化学品因容器渗漏等原因发生化学反应而起火。

1.3产品变质

?有些危险化学品已经长期未使用仍废置在仓库中,又不及时处理,往往因变质而引起火灾。?.

1.4养护管理不善

?仓库建筑条件差,不适应所有物品的要求,如不采取隔热措施,使物品受热;因保管不善,仓库漏雨进水使物品受潮;盛装的容器破漏,使物品接触空气或易燃物品蒸汽扩散和积聚均会引起火灾或爆炸。

1.5包装损坏或不符合要求

?危险化学品容器包装损坏,或者出厂的包装不符合安全要求,都会引起火灾事故。

1.6违反操作规程

?搬运化学品没有轻装轻卸;或者堆垛过高不稳,发生倒塌;或在库内改装打包,违反安全操作规程造成事故。

1.7建筑物不符合存放要求

?危险化学品的库房的建筑设施不符合要求,造成库内温缺少保温设施,使物湿度过大、漏雨进水、阳光直射,有的缺少保温措施,达不到安全储存的要求而发生火灾。

1.8雷击

?危险化学品仓库一般都设在城镇郊外空旷地带独立的建筑物或是露天,储罐容易遭受雷击。

1.9着火扑救不当

?因不熟悉危险化学品的性能和灭火方法,适当的灭火方法使火灾扩大,造成更大的危险。

2危险化学品储存防火措施

2.1正确选择库址。合理布置库区

?(1)危险化学品仓库一般都设在城市的边缘地带,与周围的其他建筑物保持一定的距离,应选在当地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方向,但这样仓库周围就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空旷地带,容易遭受雷击。因此,仓库周围应安装自动监测器和火灾报警系统。

?(2)大型库房一般为分设置,仓库内设置库区和生活区,并用2m以上的围墙隔开,围墙与库区内建筑物的建筑距离不小于5m,危险化学品仓库与周围公共建筑物、交通干线、工矿企业等距离至少保持1000m。

2.2库房建筑设施要符合安全规定

?(1)要有合格的危险化学品仓库。危险化学品仓库应用不导热的耐火材料作屋顶和墙壁的隔热层;屋檐要适当加长,库墙要适当加厚;不开窗,采用间接通风洞,应设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通风管、采暖管道和设备的保温材料必须采用非燃烧材料。

?(2)危险化学品库房与其他建筑物之间应设防火间距。甲类化学危险物品库房之间至少保持20m防火间距。甲类化学危险物品仓库距重要公共建筑之间的距离至少为50m,乙类化学危险物品库房之间至少保持30m防火间距,与其他民用建筑的防火距离至少为25m。

2.3严格储存管理制度

(1)危险化学品仓库要有专人管理。工作人员要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专业技术知识,熟悉各区域储存的化学品种类、特性、地点、事故的处理程序,负责检查、保养、更换和添置各种消防设施和器材,保证完好随时可用。

(2)库内禁止明火。进入危险化学品库区的机动车辆应安装防火罩。机动车装卸货物后,不准在库区、库房、货场内停放和修理;进入可燃固体物品库房的电瓶车、铲车,应安装有防止火花飞出的安全装置。

(3)严格控制库内温度。在仓库内地面上设置冷却水管,气温在30。C以上时喷水降温,库内温度保持28。C以下为宜。根据物品性质和包装情况,可以在仓库地面上浇水、放冰块、安装空调降温。早晚开窗通风,中午关闭门窗,防止热空气进入。

(4)定期检查,做到1日2查,做好检查记录,发现其品质变化、包装破损等及时处理。

(5)不同种类毒害品要分开存放,危险程度和灭火方法不同的要分开存放,性质相抵的禁止同库混存。

(6)危险化学品出入库前均应按合同进行检查验收、登记,方可出入库。

(7)检查建筑设施、照明线路和避雷装置。

(8)对散落的毒品、易燃、可燃物品和库区的杂草及时清除。

(9)装卸、搬运危险化学品时应按照有关规定,做到轻装、轻卸。严禁摔、碰、撞击、拖拉、倾倒和滚动。

(10)各类危险化学品分装、改装、开箱检查等应在库房外进行。

(11)装卸易燃易爆物料时,装卸队员应穿工作服,戴手套、口罩等毖需的防护用具,操作中轻搬轻放,防止摩擦和撞击。

篇2:矿井电气火灾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随着我国煤矿采掘机械化和电气化程度的提高,外因火灾发生的比例也逐年增高。低压电缆着火、矿用变压器着火、架线电车电弧引燃木支护棚着火等电气火灾事故也时有发生,而且矿井中环境复杂,电气设备众多,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具有很大的危险性。

近几年多次发生的矿井电气火灾事故,给矿井安全生产带来重大威胁,并造成重大损失。根据1949年~1995年的统计资料,我国煤矿共发生58次一次死亡3人以上火灾事故,其中电气设备引起火灾有27起,占总次数的46.55%。作者对矿井电气火灾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和对策。

1电气火灾主要特征

1)隐蔽性强。由于漏电与短路通常都发生在电器设备内部及电线的交叉部位,因此电气起火的最初部位是看不到的,只有当火灾已经形成并发展成大火后才能看到,但此时火势已大,再扑救已经很困难。

2)随机性大。矿井中电气设备布置分散,发火的位置很难进行预测,并且起火的时间和概率都很难定量化。正是这种突发性和意外性给矿井电气火灾的管理和预防都带来一定难度,并且事故一旦发生容易酿成恶性事故。

3)燃烧速度快。电缆着火时,由于短路或过流时的电线温度特别高,导致火焰沿着电线燃烧的速度非常快,另外再借助巷道风流及其它助燃物质,使燃烧速度也大大加快。

4)扑救困难。电线或电气设备着火时一般是在其内部,看不到起火点,且不能用水来扑救,所以带电的电线着火时不易扑救。此外,矿井井巷众多,电气线路错综复杂,给火灾扑救也带来难度。

5)损失程度大。电气火灾的发生,通常不仅会单纯导致电气设备的损坏,而且还将殃及井下众多生产设备。另外,电气火灾也会引发其它一系列的矿井事故,损失更为重大。

2电气火灾危害性

矿井电气火灾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会在井下引起“连锁”反应,火焰借助电缆线、电气设备、矿井风流、瓦斯和煤尘等引发其它事故,不仅造成财产损失,还会造成人员伤亡。其危害性主要表现为:

1)造成矿井电气设备、生产材料的损失和破坏。

2)火灾可能会烧毁生产设备或破坏现场工作条件,给矿井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3)引发其它事故的发生。火灾往往会改变通风机原来的工作状态,导致井下通风系统紊乱,火烟弥漫井巷,烧毁巷道和井筒,有时甚至可能引起瓦斯或煤尘爆炸等事故,造成更大的损失。

4)造成矿井内部环境污染。矿井电缆、电线及电气设备的绝缘材料大多为易燃物,燃烧时会放出各种有毒有害气体,造成整个矿井内部或者局部的空气污染。

5)造成人身伤害。火灾时有毒气体会借助风流作用,波及的范围较大,使灾区或波及区的工作人员受有毒气体侵袭而中毒、窒息或死亡。

3电气火灾原因

在使用电能时,引起火灾的源由可能是电弧、火花,以及炽热与发热的高温导电部分。起初可能致使电气设备中的绝缘材料燃烧,接着火焰传到巷道的支架、煤尘、瓦斯及矿内其它可燃材料上,这就发生矿井电气火灾。引起井电气火灾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过载、短路、接触不良、电弧火花、漏电等原因。

1)短路。导线短路时,因有大量电流流过而使导体的发热特别快,在几秒钟,有时更快些,导体就炽热了,并且可能烧着与其连接的绝缘、木支架、煤尘和邻近的可燃物品,造成火灾。在有瓦斯及矿尘危险的矿井条件下,炽热的导体与含有瓦斯或煤尘与空气的爆炸混合物相接触,到达爆炸条件,就可能引起爆炸。

2)过负荷。当过负荷不是短接的结果发生时,导体的发热通常进行较慢,但是长时间积累,设备将达到使自己失去绝缘性能的危险温度,最后就常常引起电气设备中线路的短接而发火。

3)接地故障。中间接地的漏电,特别是矿内电缆线路两相短接时漏电也会产生火花引起燃烧。

4)接触不良。线路中个别部分接触电阻的增加,主要是接触不良的结果。实践证明,井下电缆与电缆或者电缆与设备的连接部分(接头)做得不好,往往是矿井巷道内因电流以产生火灾最常见的原因。

5)漏电。漏电是引起电气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更普遍更隐蔽。使用电器介电强度不够或电线绝缘材料性能不好等,都容易发生漏电。另外由于绝缘材料的性能下降是不能逆转的,因此漏电电流会逐渐加大,造成打火引燃周围的可燃物而形成电气火灾。

6)静电。在井下,静电的产生可能是因为:砂砾或其它含在压缩空气中的混合物与橡胶管、金属管壁相摩擦,胶带与轮子摩擦,橡胶带在带式输送机卷筒上摩擦等,从而产生电弧及火花。静电的电压能达到极高的值(约数万甚至数十万伏),极易引起瓦斯爆炸与火灾。

7)电气照明设备引起火灾。井下如果不很好地处理照明灯罩上覆盖的煤尘,有时也能引起火灾。细小的煤尘由于堆积在电灯的灯脖上或玻璃罩上,阻碍灯炮内部热量的扩散,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致使煤尘发火。

4电气火灾预防对策

矿井电气火灾仍要坚持“预防火主”的原则,严格参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确定。笔者认为做好矿井电气火灾的预防工作的基本对策有如下几处方面。

4.1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中的电气设计及防火的要求

1)井下电气设备的选用和安装要严格按照规程进行。在特定的工作场所,如在井下存在瓦斯、煤尘等易燃、易爆场所,必须按照专业的安全规程选用特制的电气设备,如隔爆型电气设备,以保证使用的安全性。为了防止电缆起火,必须选择矿用阻燃电缆,电缆线路的连接和敷设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不准许盘圈成堆或压埋送电,在使用过程中防止线路的过负荷,以避免出现短路失火等现象。

2)加强对井下电气设备的管理,做好日常的检查和维护工作。井下的各种电气设备,要严禁超负荷运转,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使用。同时也要防止因设备内部的故障等原因导致设备起火。要定期检查电缆线的绝缘程度及设备的运行完好状况,并做好相应记录。此外,应经常加强对矿井职工安全用电教育,防止人为造成电气设备及线路的机械损伤造成漏电短路而引起火灾等现象。

3)矿井电气设备要有过流,过压、漏电和接地保护措施。井下高压电动机、动力变压器的高压控制设备,应具有短路、过负荷、接地和欠压释放保护。在井下由采区变电所、移动变电站或配电点引出的馈电线上,应装设短路、过负荷和漏电保护装置。低压电动机的控制设备,应具备短路、过负荷、单相断线、漏电闭锁保护装置及远程控制装置。井下配电网路均应装设过流、短路保护装置。电太在36V以上和由于绝缘损坏可能带有危险电压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铠装电缆的钢带(或钢丝)、铅皮或屏蔽护套等必须有保护接地。

4.2加强矿井电气管理,提高防火意识

1)建立、健全井下各项规章制度。井下电气工作人员要各司其职,做到每台电气设备都有专人负责。建立各种电气设备的操作规程,建立矿井电气设备的检修和维护制度,建立矿井电气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制度、矿井职工持证上岗制度等等,用制度来规范预防电气火灾的具体要求。

2)做好矿工的安全教育,提高防火意识。对广大矿井职工进行安全用电教育,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一条重要措施,也是避免电气火灾事故的可靠保证。对新工人,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要掌握安全用电的知识、电气火灾的处理方法、电气设备的操作规程等,使其在思想上对电气火灾事故高度重视。

3)进行专项整治工作,消防电气火灾事故隐患。矿井企业内部应经常组织井下消防的专项整治工作,消防措施和设备是否齐全,安全职责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存在其它事故隐患等等,如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切实降低电气火灾的发生概率。

4)建立矿井电气火灾应急预案,并进行必要的事故模拟演练。各矿井应当建立电气火灾的应急预案,并进行电气设备预防试验性事故演习,以及模拟电气事故处理演习,确保在一旦发生火灾的情况下,具有相应的扑救、避难、救援等具体防范措施。

4.3应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提高防灭火能力

1)应用火灾自动报警装置。目前应用在电气防火的产品主要有防漏电报警系统、防过载报警系统、电缆温度报警系统等类型,其特点是能准确地探测到电缆线路的异常状态,通过处理将信息提供给维护人员,这样可以将电气火灾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积极开展对矿井电气火灾发生、发展机理和规律研究,不断研究开发矿用火灾报警设备、灭火设备和逃生设备;使矿井电气火灾在预防、监测和扑救三方面,实现立体化的防治措施。

5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地预防矿井电气火灾的发生,减少因矿井火灾造成的巨大损失,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注重预防,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电气设备的使用、检查和维护;充分加强对井下电气设备的管理,做好职工的宣传教育,提高防范意识;建立应急预案,应用新技术和新装备,提高防灭火应变和防治能力。

《矿业安全与环保》(时训先、蒋仲安、何理)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