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尘工安全操作规程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测尘工安全操作规程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25

㈠准备工作

⒈认真检查仪器的可使用状态。

①仪器外表要清洁,附件要整齐。

②蓄电池的电压,电量要达到要求。

③要检查电键或旋转按扭(包括校正开关等),使用灵敏,可靠。

⒉作好该班所要测尘地点采样数量的计划。

⒊要认真地称量采样过滤膜,用塑料镊子取下滤膜两面的夹衬纸,将滤膜轻放入分析天平上进行称重,然后记下所称数据,并编好号码,再放入滤膜盒内,旋紧盒盖,注意不得使滤膜有折皱,滤膜和滤膜夹之间不得有缝隙,如果使用的是光电测仪(镇江产)要有足够用的滤膜纸带。

⒋下井时带全仪器、仪表、工具、记录等。

⒌井下行走过程中,将仪器随时携带在身上,严禁碰撞,挤压等。不得让他人代拿和摆弄。

㈡使用称重测尘仪操作规程

⒈要掌握所测粉尘的性质和工作场所的情况,注意观察顶板及运输等情况,保证测尘过程中人身安全。

⒉将测尘仪固定在尘源的回风侧,粉尘扩散较均匀的工人操作地点,距地面1.5m高的呼吸带,具体位置的选择,按照原煤炭部颁标准《粉尘浓度和分散度测定方法》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⒊对连续性产尘作业,应在生产达到正常状态5min后进行采样,对间断性产尘作业,要在工人作业时采样。

⒋采样采用2个装有滤膜的采样夹(未称重的滤膜即可)。调节好后所需流量(一般在15—30L/min),流量计应半年校正一次。并检查有无漏气,然后取出准备好的滤膜夹,固定在采样器上,采样器的受尘面必须迎向风流。

⒌开始采样,立即记录采样起始时间,采样中注意保持流速的稳定,并估计滤膜上的粉尘增重(一般在1—20mg不应小于11mg),来决定时间的长短(但不应该少于10min),采样完毕,立即记下终止时间。同时要详细记录采样地点,作业工序,样点和流及防尘措施等。

采样持续时间可按下式估算:

T=W*1000/(CQ)

式中:T——采样持续时间,min

W——粉尘应达到的重量,mg

C——预计作业面的粉尘浓度,mg/m3

Q——采样时的流量,L/min

⒍采样后,将滤膜固定圈取出,受尘面向上,迅速放入采样盒内⒎采样后的滤膜被污染或失落是时,应作报废需重新采样。

⒏采样前的滤膜应置于干燥器内干燥2小时后,再有用电光分析天平称重,以后每隔30min干燥和称重一次,重复操作,直至相邻两次重量差不超过0.1mg为止,并记录所称重量。

⒐计算可根据下式来计算所测地点粉尘浓度

C=(W2-W1)/(QT)*1000

式中:C——空气中粉尘浓度mg/m3

W2——采样后滤膜重mg

W1——采样前滤膜重mg

Q——采样时流量L/min

㈢使用光电测尘仪操作规程

⒈使用光电测尘仪,应检查仪器内部电池的电压,当电池电压低于使用电压时,应按要求进行充电。

⒉应校正仪器的采样流量和采样时间,并按仪器的使用说明调整。

⒊测尘时,仪器的进气口必须迎面风流。

⒋测尘时,每个测尘点连续测定数不少于3个,取其平均值。

㈣注意事项

⒈采样滤膜用合成纤维滤膜,采样地点粉尘浓度小于100mg/m3时,用直径40mm的手面滤膜,最大增重得超过20mg,粉尘浓度大于100mg/m3时,用直径75mm的漏斗形滤膜。

⒉滤膜不耐高温,在55℃以上的采样现场,不宜使用。

⒊滤膜除油:当采样现场(岩巷掘进使用风钻)空气中有油雾时,应将滤膜用NY—120溶剂油(或NY—90溶剂油或航空油)浸洗脱油后再称重。

⒋所使用的测尘仪器必须是符合规定的合格产品。

⒌测尘员应熟练掌握所用测尘仪器及附件的性能用途和操作方法。

⒍测尘人员必须能够熟练地使用光电分析天平。所使用的光电分析天平必须精确,并按计量部门规定,每年检验一次。

⒎采样上井后,要擦试,检修仪器,整理原始记录,填写台帐。

⒏旬末填写好本旬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方法和游离二氧化硅(SIO2)的测定方法。

篇2:密闭检查工安全操作规程

㈠安全规定

⒈检查井下火区和可能发火地点的密闭时,必须2人同行。

⒉操作时,2人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并做到1人操作,1人监护。

⒊操作时,首先要观察顶、帮状况,严禁冒险作业。

㈡操作准备

带齐光学瓦斯检测仪、需用的检定管、一氧化碳检定器和多种气体检定器、U型压差计、取样气囊、温度计、尺子、记录工具等。认真检查各类器具是否完好,检定管是否过期或失效,禁止使用过期或失效的检定管,不合格的器具不准携带下井。

㈢操作顺序

检查仪器、工具→测定气体参数浓度(瓦斯、一氧化碳、温度等)→检查防火设施、墙体情况等→填写记录。

多种气体检定器应符合下列标准:

⑴检定器唧筒活塞严密不漏气,拉推润滑正常。

⑵检定器经过检定,有效、完好。

⑶检定器要完好有效。

㈣正常操作

A、检查火区及可疑发火的地点

⒈检查火区及可疑发火的地点时,在进入检查地点后:

⑴先检查风流上风侧的瓦斯及一氧化碳浓度;

⑵然后逐步检查下风侧的瓦斯及一氧化碳浓度;

⑶按顺风方向进入检查区域检查;

⑷进入火区后,2人应相隔一定距离(5米左右),边检查边进入,严禁不经检查直接闯入;

⑸当发现有异常时,应立即退出,并设好栅栏、揭示警标,同时汇报有关部门和领导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⒉对于密闭前的检查应以甲烷、氧气、二氧化碳为主;当温度达到35℃以上或闻到火灾气体气味时,以检查一氧化碳为主。对于未灭的火区、高温点及已熄灭的火区,以检查一氧化碳为主。

⒊火区密闭要检查密闭状况(是否被压坏、烧坏,是否能符合要求)和墙温、气温、水温及密闭内外各种气体浓度及压力的变化,重点掌握一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⒋密闭内气温的检查,可以使用红外测温仪等测温仪器进行检查。

⒌检查时,发现有人工作的地点风流中一氧化碳浓度超过24×10-6时,要将人员撤出,在适当地点设好栅栏、揭示警标,并向通风部门及调度室汇报。

⒍高冒地点应挂牌管理,按规定进行检查,检查时要用长条工具。发现温度高于常温且有上升趋势或有微量一氧化碳时,应增加观察次数,并向有关部门和领导汇报,以便采取有效措施。

B、一氧化碳检定器使用方法

⒈测定一氧化碳时,应在欲测地点先推拉活塞3~5次,以清洗取样唧筒;然后再抽取气体,并迅速将锥形阀杆打到45°关闭位置,离开取样地点到安全地方;破开检定管两端,将其低浓度端插入唧筒胶座,将阀杆打开垂直位置,然后按检定管说明书所规定的时间推动活塞,使气体均匀地通过检定管。根据变色环的位置读出一氧化碳的浓度,如果为比色管则按其变色深浅程度与比色板对照后,查表得出一氧化碳浓度。

⒉根据被测气体中的一氧化碳浓度选取合适的检定管。如果一氧化碳浓度高于检定管上限,可以先稀释气体,然后再将结果扩大同样倍数即为被测气体中一氧化碳的真实浓度;如果一氧化碳浓度低于检定管的下限,则可增加送气次数,或用一支检定管连续测几次,将结果按送气次数缩小相同的倍数或除以测量次数。

⒊若被检测地点附近存在放炮作业,在检测一氧化碳浓度时要避开放炮时间,防止炮烟影响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C、U型压差计使用方法

⒈使用前先检查U型压差计玻璃管是否完好,能否能够正常使用。确认完好后将纯净水或蒸馏水导入U型玻璃管至一定高度(高度必须确保能够准确读数),将一小段胶皮管(长度一般不宜超过50厘米)与U型玻璃管一端连接好。

⒉打开被测地点观测管上的小铜管,检查管路是否畅通。若被堵塞或有流水必须进行处理,确保管内气体流动畅通。

⒊将U型压差计吊挂或摆放至适当位置,并将U型玻璃管内水平面调至水平状态。

⒋将胶皮管另一端连接到小铜管上,读取U型压差计上的刻度值,并计算出高度差值即为被测地点密闭内外压差。若风流由内向外记为“-”,由外向内记为“+”。

㈤特殊操作

应每月填写反映火区检查情况的“火区检查日志”,重点情况记入“火区管理卡片”,填绘火区示意图。连续检查时,当班检查的情况应向下班交接清楚。

㈥收尾工作

⒈现场检查完毕后,要及时将检查结果填入记录手册、检查箱和观察牌板。

⒉如果当班工作未完成,需要现场交接班;如果当班工作进行完毕,需做好记录,填好有关卡片。

篇3:封孔工安全操作规程

㈠操作准备

根据当天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带齐所有要封孔的材料、工具,并保持完好。

㈡操作顺序

进班前要清楚所封孔的数量→带好封孔的所用的材料→封孔前清深孔内的煤粉或岩粉→配好封孔液进行封孔→封好孔后连接抽放系统→填写好工作日志及台帐。

㈢正常操作

⒈初次封孔操作

⑴上向孔:向上孔施工完毕后,选择直径Ф1′长度为12~16m的钢管或PVC管作为预抽管(必须使用符合煤矿安全标准的管材,即有“MA”标志的PVC管材)和长度2~3m直径Ф1/2′的注浆用钢管放入孔内,然后采用聚氨酯和毛巾或棉布在离孔口不小于1.5m处将孔封住。封孔时采用一条毛巾或0.5m左右长度的棉布,各半瓶聚氨酯药剂混合使用。

⑵下向孔:下向孔施工完毕后,选择直径Ф1′长度为12~16m的钢管或PVC管,在预抽管靠孔底一侧距预抽管末端2m处采用聚氨酯和毛巾或棉布进行封堵。封孔长度0.5m左右,聚氨酯药剂各半瓶混合使用。在涂刷聚氨脂时应力求均匀,切不可将钻孔前段封堵。

⑶水平孔:水平预抽孔施工完毕后,选择直径Ф1′长度为12~16m的钢管或PVC管作为预抽管和长度2~3m直径的注浆用钢管及长度为9~10m排气管放入孔内,然后采用聚氨酯和毛巾或棉布分别在预抽管靠孔底一侧距预抽管末端2m处和离孔口不小于1.5m处将孔封住。封堵的聚氨酯长度分别为底部0.5m,孔口0.5m。聚氨醒量分别与上向孔及下向孔相同。在封孔时注意切莫将排气管的末端管口封堵。1、瓦斯抽放钻孔的封孔应满足密封性好,操作方便,速度快等要求。

㈣收尾工作

⒈封完孔后,将剩余封孔材料带好,打扫好封孔现场。

⒉将封好的孔连接抽放系统。

⒊带齐所用的材料和工具上井,并填写好记录和台账。

篇4:内线电工安全操作规程

一般规定

矿井内线电工必须持合格证上岗,无证不得上岗工作。

矿井内线电工必须熟知《煤矿安全规程》、《煤矿机电设备完好标准》、《煤矿机电设备检修质量标准》及《电气设备防爆规程》等中的在关规定和标准,掌握触电急救的方法,并具有电气防、灭火知识。

矿井内线电工必须遵守各种有关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做好检修和维护工作。

矿井内线电工必须掌握工作扬辖区域供电系统、设备性能、各种保护装置及运行状况,并有维修及故障处理等,技能和基础理论知识。

操作前的准备

准备材料、配件、工具、测试仪器仪表及工作中其它使用的用具。

穿工作服、绝缘鞋,携带验电笔和绝缘用具。工作服要扎紧袖口。工作前先进行检查,经验电、放电、装设短路地线后再进行工作。

操作

使用起重工具时,应先检查手动葫芦、三角架、起重梁、卡子、绳套等工具的强度是否合乎要求。起重工具应牢固可靠。

检查、检修、安装、挪移机电设备时,禁止带电作业,必须遵循验电、放电、封线(装设短路地线)的顺序进行工作。

检修电机、变压器吊芯抽转子时,必须防止碰撞线圈和损坏绝缘。变压器、电机更换线圈时,应在拆开后绘出草图,并记下一切数据,作为绕制新线圈的依据。

检修开关时,不准任意改动原设备上的端子序号和标记。要保护好防爆面,对失爆或不合格的防爆面要按规程要求进行修理。

检修所用的零配件必须合格。

检修前、后的设备均需测试绝缘电阻。受潮或绝缘电阻低于堆积要求的设备均应进行干燥处理。

设备检修后都要经过检查、试验,合格后填写检修试验记录,否则不准出厂。

电气维修电工从事电气作业时,必须有2人以上工作。操作高压时1人监护,1人操作。

操作电气设备时必须按下列规定执行;

操作高压电气设备时必须执行工作票制度。应遵循验电、放电、挂短路地线的顺序进行工作。装设短路地线应先接接地端,后接导体端。拆短路地线时顺序与此相反。

在由变电站(所)配出线路的各机房、车房内进行停送电工作时,应事先与变电站(所)联系,与变电站(所)的值班员配合好,依照工作票的顺序进行操作。操作按本条1款执行。

在有可能反送电的开关上工作时,必须有切断前一级反送电的电源开关。并在前后两级反送电的开关上悬挂“有人工作,禁止送电”的标志牌和装设短路地线。送电时必须联系好,由专人联系,专人送电。严禁不经联系盲目送电或约定时间送电。

在有可能反送电的开关的门上应加锁和悬挂“反送电开关,小心有电”的标志牌。

操作高压开关应接下列顺序操作:

送电合闸操作顺序应为:先合电源侧刀闸(隔离工关),后合负荷侧刀闸,最后合油断路器。

停电拉闸操作顺序应为:先拉油断路器,后拉负荷侧刀闸(隔离开关),最后拉电源侧刀闸(隔离开关)。

禁止带负荷拉或合刀闸(隔离开关)。

操作刀闸(隔离开关)时应果断迅速。

同一供电系统和同一控制系统有多人同时工作时,必须注意互相之间的影响和相互之间的安全。凡因停送电影响他人安全的地点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一般不准同时作业。

必须有可靠的安全措施,以保障他人安全。

必须同时工作时,要分别挂停电牌,并指定专门联系人负责联系各相关工作环节的进度,各环节均结束工作且人员撤离后方可送电。

在继电保护、仪表等二次回路上工作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严禁将带电的电流互感器二次侧开路,不得将二次侧永久接地点断开。

短路电流互感器二次线圈必须用短路片或不小于2.5平方毫米的铜线。短路片和铜芯线必须坚固,接触良好。

严禁将带电的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短路和接地。

在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上工作时,必须停电后再工作。如停母线电源确有困难时,也必须断开油断路器及上下刀闸(隔离开关),放置绝缘隔板后再进行工作(停电时按第15条中的5、(2)款执行)。

在二次回路上进行通电试验时,为防止由二次向一次反送电,应将二次回路断开并取下二次回路的保险后,方准进行工作。

检查、检修各种大型固定设备的电气系统时,必须按下列规定执行:

必须经主管领导和主管技术人员批准。

维修电工必须将检修、检查内容、时间和停电的范围及有关的注意事项向值班司机讲明,并做好检修、检查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后,方准进行工作。

检修、检查时,停、送电操作应用司机按操作顺序规定进行操作。维修电工做好监护工作,严禁违章作业。

?第19条两条线路并联回路中的电缆被砸重新接头时均需定相。找好相序后才准许并联运行,其定相步骤和方法如下:

准备一个一次电压与线路电压同等级的电压互感器和量程大于200伏的电压表。互感器与电压表必须正常可靠。

将电压表接于互感器二次侧。

将一条线路停电,经验电、放电,确认无电压后,将线路中的一相用铜导线接于互感器的一个接线柱上。

从电压互感器的另一个接线柱上引出一根导线,并将导线固定在高压试电笔的一端。操作人员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或站在绝缘台上,持验电笔的一端。操作人员应与互感器和导线保持安全距离,将停电的线路送电。

将高压试电笔由远至近缓慢地去接触另一带电线路的其中一相,此时电压表的指示为零时表示相接触一相为相同相序。如果电压表指示有电压且电压值等于或大于100伏时,相接触的一相为不同相序。

依上述方试其它两相。三相试完找出相同相序后,做好标记。依此方法再核对一次,准备无误后再准备接线。

定好相后,两条线路按停送电的顺序停电,经验电、放电、挂接地线后进行接线并联。

定相应选在场地宽敞,便于操作,停送电方便、与另一路电源停电开关较近的开关处工作。定相场地应设遮栏,禁止无关人员靠近。

定相停送电时应由专人指挥,专人停送电。1人操作,1人监护。必须由有经验的人做此工作。每停一次电后必验电、放电、确认无电压后再进行工作。

收尾工作

第20条清点工具、材料、配件、仪器、仪表,做好检查、检修记录。

第21条检修好的设备经质量验收合格签字后上卡入账,入库保管。

第22条电气维修电工检修完后,经试运转一切正常后方可离去。

篇5:煤矿电焊氧焊工安全操作规程

工作前要准备好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并事先检查现场排除易燃易爆物品,工作时要穿好工作服,胶鞋,戴上工作帽,电焊手套、眼镜、面罩、脚罩、滴水大的地方作业必须穿好雨衣、雨裤、戴好绝缘用乳胶手套,所用工具用品都应完好无缺。

电焊机、氧气瓶、乙炔瓶不能置于易燃易爆物品附近,并要远离火源或高温点,三者之间应相距4米以上,氧气瓶、乙炔瓶周围4米内严禁烟火,乙炔瓶、氧气瓶不能放在阳光下暴晒。

使用电焊机时,应先送电检查是否有漏电,短路等现象,使用氧焊设备在点火前应检查是否有漏气现象,氧气、乙炔管是否接错,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排除故障后才可进行工作。

用氧气冲洗过的乙炔管在使用前应静置一段时间再接入乙炔瓶,接上乙炔瓶后不能立即点火,应打开切割器的乙炔阀,让其通气几分钟后方可工作。

焊枪点火时不得将枪口对着自身或其他人员,拿点火工具的手应从侧向慢慢接近枪口。

发生失火事故时,应立即将乙炔管折死,迅速从乙炔瓶上拔下。

敲打焊碴时,眼睛不能直视,并要提醒旁人注意避让。

焊补油箱时,焊前要经过多次清洗,直到洗净后才能进行焊补工作,凡补焊桶类工件,都应将盖子打开以防桶内气体澎涨爆炸。

工作完毕后,应拉下电焊机电源闸刀,关好氧气瓶和乙炔瓶,检查工作现场,扑灭余火,清点工具和材料。

对电焊机应定期进行检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搬运氧气瓶及乙炔瓶时应轻起轻放,禁止滚地运送,开关氧气和乙炔时,操作人员应站在瓶口一侧。

有关电焊、氧焊的其它技术操作,应按局矿有关操作规程执行。

暗井系统进行电焊、氧焊作业时,要注意保护好主、付索,电焊时,接地线要跟钳子线走,并一定要接牢,钳子线不得靠近钢绳,移动钳子线必须先停电。

电焊工作时,接地线不得跨接运动付,禁止将电缆线搭在氧气瓶或乙炔瓶上。

进行井下电焊时,除遵守以上各条外,还应该执行专题报告中的有关规定,在高空或在容器内进行焊接时,必须制定有关安全技术措施,并设一名监护人员,随时监护联络。

高空作业时,严禁将氧气瓶和乙炔瓶放在操作者的垂直下方,如遇下方有其它易燃易爆物品,必须事先搬开。

进行焊接工作时,不得将焊件压在电线或氧气,乙炔胶管上,电焊工在电器设备上(包括架空高压线或靠近带电设备)工作时,必须切断电源,按一般电气安全工作规程做好安全技措,并设置监护人,如需送电,必须先通知电焊工和其他人员。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