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炮警戒人安全培训教案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放炮警戒人安全培训教案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23

一、课题

放炮警戒人安全培训

二、教学目的

掌握本专业的工作职责和管理制度,掌握应知应会的内容,经过培训和考核合格,具备上岗资格。

三、重点和难点

1、应知应会知识和管理规定

2、事故案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

根据工作实际进行理论培训,事故案例分析,实行闭卷考试

五、教具

?无

六、内容:

第一部分?淮北矿业集团公司放炮管理特别规定

第一条放炮工作是采掘生产过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为消除放炮事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当班采掘班(队)长是现场放炮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现场撤人、警戒、下达放炮命令、撤除警戒、验炮等工作;放炮员是现场放炮行为的责任主体,必须亲自连接雷管脚线和母线,进行网络测阻、放炮、验炮等工作。

第三条放炮员必须由经过二级培训机构培训,取得爆破资格证书的人员担任;采掘班(队)长、警戒人员、运药工、装药工、打眼工、库管员须经四级培训机构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第四条雷管发放前必须进行导通测阻,退库雷管发放前必须再次导通测阻,未经导通测阻的雷管不准发放;爆炸材料的领取、使用和退库要建立台帐,并有领、用、退人员的签章;雷管领送、退库必须由放炮员专人进行,炸药由放炮员领取后交使用单位运药人员,放炮员检查验收并入箱。

第五条严格放炮现场安全确认制度。一是打眼前安全确认:班(队)长、打眼工必须确认是否有落炮、瞎炮、残炮。二是放炮前安全确认:放炮员确认装药、联线、网络测定是否符合规定;测气员确认现场瓦斯是否符合规定;班(队)长确认警戒是否到位。三是放炮后安全确认:测气员确认现场瓦斯是否符合规定;班(队)长和放炮员确认是否有落炮、瞎炮、残炮。

第六条每次放炮前必须由当班班(队)长亲自安设警戒人,警戒人必须在放炮手册上签字,只有在人员全部撤出放炮区域、“三警戒”到位,并经班(队)长确认后,由班(队)长下达放炮命令,放炮员才能放炮。放炮结束后,警戒人必须在接到班(队)长亲自下达撤除警戒指令后,方可撤除警戒。

第七条掘进工作面要严格执行“清底验炮”制度,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做到当班放炮当班验,验炮工作必须由当班班(队)长和放炮员共同完成,验炮清底到巷道实帮实底,长度不少于2米。

大断面巷道采用多循环作业,或因特殊原因不能做到当班清底验炮的,班(队)长和放炮员必须进行现场确认、现场交接,并做好记录,下班次不安排放炮员的,当班放炮员不得离开现场,直至验炮结束。

第八条瞎炮、残爆的处理。若发现有欠挖、底鼓或留有阻燃彩带,由当班班(队)长和放炮员负责清查是否留有瞎炮或残爆。如有瞎炮或残爆,必须在班(队)长的指导下按照规定在当班处理完毕。

第九条严格坚持使用阻燃彩带、抗水型雷管、机制炮泥。采煤工作面底部炮眼、掘进工作面底部两排炮眼都必须使用阻燃彩带,彩带外露炮眼长度不少于300mm;掘进工作面底部两排眼(上山巷道除外)必须使用抗水型雷管。

第十条加强特殊地段放炮管理。巷道拔门、贯通、透老空、遇断层、卧底及天然焦区域等,必须补充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及时调整爆破参数。

第十一条?严格执行“放炮三汇报”制度。放炮前、放炮后、验炮后,班(队)长、放炮员同时向调度所汇报。放炮员必须现场交接班。

第十二条?处罚规定

(一)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按照严重“三违”进行处理:

1、撤人、警戒工作落实不到位下达放炮命令的;

2、班长没有下达放炮命令放炮员放炮的;

3、警戒人警戒不到位,擅离职守的;

4、放炮员未亲自进行连线、其他人连线的;

5、掘进工作面未按规定做到“清底验炮”的;

6、采、掘工作面未按规定进行装药、起爆的;

7、未按照规定使用阻燃彩带、抗水型雷管的;

8、未按规定进行雷管导通发放的;

9、瞎炮或残爆未按照规定在当班处理的;

10、当班班(队)长、打眼工、放炮员未执行放炮安全确认的。

(二)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管技干部按违章指挥论处:

1、采煤工作面一人联线、另一人放炮或采用一次联线,掐断放炮的,追究跟班区(队)长的责任;

2、掘进工作面生产工序安排不合理,未能按规定进行清底验炮的,追究区(队)长的责任;

3、放炮员违章装药、联线、放炮的,雷管未导通发放的,追究分管放炮区(队)长的责任;

4、特殊地段爆破作业未补充安全技术措施、及时调整爆破参数的,追究施工单位主管技术员的责任。

(三)分管副矿长、总工程师、通风副总应对所辖范围的放炮管理负责,凡出现放炮事故的,对照集团公司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部分?集团公司对采煤工作面放炮的安全距离规定

(1)薄煤层或倾角30度以上的采煤工作面爆破安全距离不得小于25米;

(2)倾角30度以下的中、厚煤层采煤工作面爆破安全距离不得小于30米;

(3)工作面有夹矸或开采天然焦在上下部都有自由面的煤垛,应根据夹矸出现长度,影响范围,其爆破安全距离在作业规程中另行规定,并经总工程师批准,但最小爆破距离不得小于50米;

(4)采用其它方法采煤,工作面需要爆破时,应制定安全措施,其安全距离的确定由矿总工程师批准,但最小爆破距离不小于30米。

第三部分?案例分析

某矿“5.17”放炮崩人事故

事故经过:

1997年5月17日早班,某区二队在S322改造风巷施工,当班副班长阎××带领9名工人作业。9点50分,迎头打好炮眼,阎××协同放炮员花××和魏××三人开始装炮,其它人撤离迎头到南二东翼放水巷绞车窝躲避。10时15分,装炮及迎头联线工作就绪,阎、花、魏三人撤出迎头,放炮员花××让同伴通知副班长阎××安排人警戒,自己拉好放炮母线准备放炮。此时,矿副总工程师带领地测科副科长、地质工及某区主管技术员高×,从南二采区经S322风巷到该头查看地质情况,10时20分,四人刚到迎头,突然迎头炮响了,当场将臧××和某区主管技术员高×崩倒,地测科副科长胡××高喊“崩人了”,某区副班长阎××听到喊声,立刻带人赶到迎头,一面组织抢救,一面叫人向调度所汇报。10时33分,矿有关领导和值班医生下井赶到南一采区车场遇到运出的伤员,立即护送升井,用救护车送到矿工总医院抢救。在送往医院抢救途中,高×因伤势过重死亡,臧××经抢救脱险,但左眼崩伤,左腿截肢。

事故原因:

1、现场没有严格执行放炮“三警戒”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2、当班放炮员花××和魏××在没有安设好警戒人的情况下放炮。

3、当班副班长阎××没有严格执行放炮“三警戒”制度,未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放炮时所有通道口都必须安设警戒人。

防范措施:

1、加强职工技术培训,认真学习《煤矿安全规程》及有关放炮制度,提高安全意识及专业技能。

2、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执行放炮“三警戒”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等有关制度。

3、加强现场安全监督、强化联保互保,形成安全人人管,人人反“三违”的浓厚氛围。

4、加强现场安全确认,严把安全关。

篇2:金属公司员工消防安全培训教案

一、火灾的定义及分类

所谓火灾,就是指违背人们的意愿,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根据燃烧对象可分为:建筑火灾、露天火灾、交通运输火灾、山林与草原火灾等。根据物质燃烧特性,可分为:A类(固体火灾)、B类(液体火灾及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C类(气体火灾)、D类(金属物质火灾)。根据火灾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分为:一般、重大、特大。

二、燃烧条件在消防中的利用。

了解物质燃烧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个道理,就可以了解制定预防和扑灭火灾的基本措施及方法。

1、?防止火灾发生的基本措施。

?一切防火措施,都是为了防止同时产生燃烧所需要的几个条件。

①?控制可燃物,以难燃烧或不燃烧的材料代替易然或可燃的材料。

②?隔绝空气。使用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应在密闭设备中进行。

③?消除着火源。如隔离、控温、接地,避雷安装防爆灯等。

④?阻止火势蔓延。在建筑物之间筑防火墙,设防火间距,不使新的燃烧条件形成,防止火灾扩大。

2、现行的灭火基本方法。一切灭火措施,都是为了破坏已经产生的燃烧条件或使燃烧反应的游离基消失。

①隔离法。就是将火源处或其周围的可燃物质隔离或移开,燃烧会因隔离可燃物而停止。火场上的破拆就属于这一种。

②窒息法。就是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泡沫灭火的主要作用就是窒息。

③冷却法。就是将灭火剂直接喷射到可燃物上,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使燃烧停止,或者将灭火剂喷到火源附近的物体上,使其不受火焰辐射热的威胁,避免形成新的火点,水就是很好的冷却剂。

④抑制法。就是使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历程中去,使燃烧因素消失,中止燃烧反应。如干粉灭火剂。

?四种灭火方法应综合运用,有机结合,如二氧化碳灭火剂同时有冷却、窒息的作用。常温下,二氧化碳灭火器喷出-78℃的雪花状固体CO2。(干冰)。在迅速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从而降低燃烧区的温度,同时由于CO2大量的喷出,减少火场氧气的含量,也就起到一定的窒息作用。

三、火灾报警及火场逃生。

1、报警的对象。

①向周围人员报警,召集他们前来扑救。

②向消防队报警。

2、报警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报警的方法有使用电话报警、直接派人前去消防队报警、大声呼喊三种。

?向集团公司消防队报警,应拨通报警电话“110”(座机)或“8821644”(手机、座机均可)后,向值班人员讲清着火地点、着火单(岗)位名称、燃烧物质种类、数量、报警人姓名、报警电话号码等。

②报警注意事项。

1、记清、拨准电话号码,不能谎报火警。

2、讲话要清楚,最好使用普通话,要做到急而不慌,讲话稍慢点,一定让值班员听清楚。

3、要讲清火灾的详细情况。

4、当值班员讲“消防队去车了”方可将电话挂断。

5、打完电话后要派人去火场附近主要路口迎接消防车,以便带路。

四、各种灭火器材使用及保养

1、干粉灭火器使用及保养:

分类:以碳酸氢钠(NaHCO3)或碳酸氢钾(KHCO3)为基料,易于扑灭易燃液体(B类)、气体(C类)和带电设备火灾;以磷酸三铵((NH4)3PO4)、磷酸氢二铵((NH4)2HPO4)、磷酸二氢铵(NH4H2PO4)为基料,易于扑灭可燃固体(A类)、可燃液体(B类)、可燃气体(C类)及带电设备火灾;以氯化钠(NaCl)、氯化钾(KCl)、氯化钡(BaCl2)、碳酸钠(Na2CO3)为基料,用于扑灭轻金属(D类)火灾。

?不宜用干粉扑灭的火灾:扩散性很强的易燃气体,如乙炔(C2H2)、氢气(H2);精密机械仪器仪表;要注意及时冷却降温,以免复燃。

其使用方法为:上下摇晃三下以上,距火源3-5米处,在上风方向由近及远,对准火焰根部,左右扫射,向前推进。

?优缺点:优点是灭火速度快,无腐蚀,对人,畜无毒害。缺点是抗复燃性差。

保养方法:必须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各连接部件拧紧,喷嘴堵好,以防受潮结块,应避免日光暴晒和高温烘烤,封闭保存,以免瓶体受有害气体腐蚀,老化。

推车式干粉灭火器使用方法:

1、当发生火灾时将灭火器推至现场;

2、拔出安全梢,筒体与地面垂直手握胶管。

3、选择上风位置接近火点,将皮管朝向火苗根部

4、用力压下握把,摇摆喷射,将干粉射入火焰根部。

5、熄灭后以水冷却除烟。

2、二氧化碳灭火器使用及保养

二氧化碳灭火器充入的灭火剂是二氧化碳,适用于扑救各种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的初起火灾。它的最大特点是使用以后不留痕迹,因此更适用于扑救精密电子仪皿和贵重设备的火灾,但是不能用来扑救钾、钠、镁等轻金属火灾。

使用方法:在距火源3-5米处,在上风方向将喷筒对准火焰根部,右手拔出保险销,打开开关,左右扫射,向前推进。

注意事项:使用二氧化碳要注意安全,当空气中含量达到8.5%时,人会呼吸困难,血压升高,含量达到20-30%,人会呼吸衰竭,精神不振,严重的可窒息致死。另:液态CO2从钢瓶中放出时变成气态,其体积比原来扩大450倍左右,由于蒸发吸热作用,其温度会急剧下降-78.5℃,此时应防止冻伤人体。保养方法同干粉灭火器。

3、灭火毯

灭火毯是由玻璃纤维、石棉等材料经过特殊处理编织而成的织物,能起到隔离热源及火焰的作用。

按基材进行分类:由于所用基布不同,所属产品名字如下纯棉灭火毯、石棉灭火毯、玻璃纤维灭火毯、高硅氧灭火毯、碳素纤维灭火毯、陶瓷纤维灭火毯等等。

?特点:

1.没有失效期;

2.在使用后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3.绝缘、耐高温;

4.便于携带,配置简单,能够快速使用,无破损时能够重复使用。

由于灭火毯是一种质地非常柔软的消防器具,在遇到火灾初始阶段时,能以最快速度隔氧灭火,控制灾情蔓延,还可以作为及时逃生用的防护物品,只要将毯子裹于全身,因为毯子本身具有防火、隔热的特性,在逃生过程中,人的身体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不燃、耐高温(550-1100℃)、质地柔软、光滑、紧密、且不刺激皮肤、,对需远离热源体的人、物是一个理想有效的外保护层,并且非常容易包扎表面凹凸不平的物体,在无破损的情况下可重复使用。

灭火原理:覆盖火源、阻隔空气,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使用方法:在起火初期,将灭火毯直接覆盖住火源,火源可在短时间内扑灭。

4、使用灭火器的注意事项。

①使用各类灭火器,要注意瓶体正直,不能倾斜、倒立。

②灭火时站在上风方向,灭火后尽快离开,以防中毒。?

③灭火剂对准火焰根部左右扫射,并向前推进。

④尽量靠近燃烧物,提高有效喷射量。

⑤针对不同燃烧物质,选择正确的灭火器。

⑥平时注意观察灭火器放置的位置、数量、种类,以备不测。

⑦所有的灭火器都不能针对人体喷射。紧急情况下,可对燃烧的人体喷射干粉灭火剂。

⑧取用灭火器时注意观察压力表,在绿色区、黄色区说明正常,红色区则不能用。

五、稀土金属火灾预防措施

1、建立和健全各项防火安全制度,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各级防火责任制和岗位防火责任制。每个职工都要在自己的岗位上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2、加强消防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形式使员工提高防火警惕性,并结合各自工种要求和工艺生产特点,掌握灭火器等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懂得如何报告火警和扑灭初起火灾。

3、结合生产组织建立群众性志愿消防队,配备相应消防器材,明确人员分工,建立健全防火检查,学习消防知识和进行操练等制度,使之在群众性防火、灭火工作中,发挥作用。

4、在金属生产、运输环节,岗位员工要杜绝野蛮操作,做到轻拿轻放。无安全措施时避免重力撞击。在存储环节,存储场地要做到密封、防止空气流通、防水、防火、防静电。库房要有专人负责,严格执行重点部位每日防火巡查制度。金属堆垛不得过大过高,堆垛之间至少留出一米防火间距。堆垛不得与地面直接接触,以防遇湿自燃。堆垛防潮垫应加装滑轮或类似装置,便于一旦发生火灾时能迅速将其转移。

5、两种金属保护法:

电化学保护法:利用原电池原理进行金属的保护,设法消除引起电化腐蚀的原电池反应。电化学保护法分为阳极保护和阴极保护两大类。应用较多的是阴极保护法。比如外加电流的保护法,就是将被保护的金属和电源的负极连接,另选一块能导电的惰性材料接电源正极。通电后,使金属表面产生负电荷(电子)的聚积,因而抑制了金属失电子而达到保护目的。电化学保护的的另一种方法叫阳极保护法,即通过外加电压,使阳极在一定的电位范围内发生钝化的过程。可有效地阻滞或防止金属设备在酸、碱、盐类中腐蚀。电化学保护法简单易操作,但对稀土金属防火效果如何,目前尚无实验数据。我们有条件的话可以进行一些实验。

惰性气体保护:利用隔绝氧气的原理,在密闭的环境中,充填大量惰性气体,以氩气、氦气居多,使金属与氧气隔绝,从根本上杜绝氧化反应。这种方法安全系数高,防火效果明显,但代价较高。

六、稀土金属初期火灾火灾扑救措施。

1、稀土金属灭火器材种类。

扑救稀土金属火灾,目前比较常用的灭火器材有:消防砂、灭火毯、D类氯化钠灭火器(目前技术还不太成熟)、ABC干粉灭火器。

消防砂:砂、土比例以7:3为宜,存放应保持干燥和良好的流动性,注意防潮,避免灭火时吸潮水加大火势或降低灭火效果。

D类氯化钠灭火器:这种灭火器对金属钾、钠、镁、铝等轻金属有较好的灭火作用,分为手提式及推车式两种。主要成分为氯化钠(90%)。驱动气体为惰性气体。此种灭火器对稀土金属灭火效果尚不明确。

2、稀土金属初期火灾灭火战术。

根据稀土金属火灾火势发展迅速、蔓延方向不确定、燃烧温度极高、随时发生爆燃等特性,我们在扑救稀土金属火灾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A.?发现火情立即报警。(公司消防队、主管领导、现场人员。)

B.?疏散现场无关人员,快速组织力量投入灭火。

C.?集中灭火器材,做好个人防护。

根据以往灭火作战总结的经验,扑救稀土金属火灾最忌零打碎敲,打消耗战,搞添油战术。所以我们在灭火行动中必须要做到“快、准、狠”。“快”就是人员集结快、器材集中快。“准”就是战术运用准确、灭火器材选用准确。“狠”就是狠下决心,舍得投入灭火器材,以优势兵力一击制敌。

具体做法是:首先使用干粉灭火器对火势进行强力压制,待火势较小后,使用灭火毯(以3-5条为一组)将燃烧金属覆盖。然后以最短时间往燃烧区投放大量消防砂,彻底消灭明火。明火消灭后,迅速组织力量将周边未燃金属转移至安全地点(如现场条件允许,可边灭火边转移)。物资转移后,对燃烧区派专人看守,并配备相应灭火器材,以防复燃。干粉压制-灭火毯隔离-消防砂覆盖。

七、电气火灾预防措施:

电气线路故障是引起火灾的常见原因之一,下面简单介绍电气线路起火的主要原因和预防措施。

电气线路起火的主要原因:(一)线路短路。所谓短路就是交流电路的两根导线互相触碰,电流不经过线路中的用电设备,而直接形成回路。由于电线本身的电阻比较小,若仅是通过电线这个回路,电流就会急剧增大,比正常情况下大几十倍、几百倍。这么大的电流通过这么细的导线,由于电阻越大,所产生的热量就越多,会在极短的时间内使导线产生高达数千摄氏度的温度,足以引燃附近的易燃物,造成火灾。而造成线路短路是由于输电线路使用过久,绝缘层老化、破裂,失去绝缘作用,导致两线相碰;或者是由于乱拉乱接电线,使电线的"外套"机械损伤,引起短路。

(二)接触不良。由于电线接头不良,造成线路接触电阻过大而发热起火。凡电路都有接头,或是电线之间相接,或是电线与开关、保险器或用电器具相接。如果这些接头接得不好,就会阻碍电在导线中的流动,而且产生大量的热。当这些热足以熔化电线的绝缘层时,绝缘层便会起火,而引燃附近的可燃物。

(三)线路超负荷。一定材料和一定大小横截面积的电线有一定的安全载流量。如果通过电线的电流超过它的安全载流量,电线就会发热。超过的越多,发热量越大。当热量使电线温度超过250℃时,电线橡胶或塑料绝缘层就会着火燃烧。如果电线"外套"损坏,还会造成短路,火灾的危险性更大。另外,如果选用了不合规格的保险丝,电路的超负载不能及时发现,隐患就会变成现实。

(四)线路漏电。即由于电线绝缘或其支架材料的绝缘性能不佳,以致导线与导线或导线与大地之间有微量电流通过。人们常说的走电、跑电就是漏电的一种严重现象。漏电严重时,漏电火花和高温也能成为火灾的火源。

(五)电火花和电弧。电火花是两极间放电的结果;电弧则是由大量密集的电火花构成,温度可达3000℃以上。架空裸线遇风吹摆动,或遇树枝拍打,或遇车辆挂刮时,使两线相碰,就会发生放电而产生电火花、电弧。另外,绝缘导线漏电处、导线断裂处、短路点、接地点及导线连接松动均会有电火花、电弧产生。这些电火花、电弧如果落在可燃、易燃物上,就可能引起火灾。

(六)电缆起火。电缆之所以会燃烧,是因为敷设电缆时其保护铅皮受损伤;或是在运行中电缆的绝缘体受到机械破坏,引起电缆芯与电缆芯之间或电缆芯与铅皮之间的绝缘体被击穿而产生电弧,致使电缆的绝缘材料黄麻保护层发生燃烧;或因电缆长时间超负荷使电缆绝缘性能降低甚至丧失绝缘性能,发生绝缘击穿而使电缆燃烧;或是因为三相电力系统中将三芯电缆当成单芯电缆使用,以致产生涡流,使铅皮、铝皮发热,甚至熔化,引起电缆燃烧。

防止电气线路起火的措施

(一)按照要求安装线路。安装电气线路必须严格按照电气安装规程,要专门的电工铺设线路。电工必须持证上岗。

(二)选择正确的电气线路。要根据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需要,可能造成的负荷选用适当规格的电气线路,不要采用过细的或者劣质的电线。选用电线时要注意检查是否是合格产品。

(三)安全使用电气线路。已安装好的电气线路,不能乱拉、乱接、乱加用电装置,增加整个线路的用电负荷量。要注意了解所使用电路的最高负荷,使用过程中不得超过这个限度,否则容易造成事故。

(四)经常检查电气线路。要坚持经常性地检查,每隔一段时间都要由专门的电工检查电气线路,发现绝缘层破损,要及时修理。电线使用年限一般是10~20年,发现超龄的必须及时更换。

(五)选用安全的电气开关。要选用安全系数比较高的空气开关,尽量不要使用闸刀开关。闸刀开关在开关的时候会产生电火花,容易产生危险。而选用空气开关可以断电保护的作用。使用保险丝时,要选择合适的保险丝,以免发生故障,电流增大时,能及时切断电流。

八、电气火灾扑救措施:

1、切断电源以防触电

发生电气火灾时,首先设法切断着火部分的电源,切断电源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切断电源时应使用绝缘工具。发生火灾后,开关设备可能受潮或被烟熏,其绝缘强度大大降低,因此拉闸时应使用可靠的绝缘工具,防止操作中发生触电事故。

(2)切断电源的地点要选择得当,防止切断电源后影响灭火工作。

(3)要注意拉闸的顺序。对于高压设备,应先断开断路器,然后拉开隔离开关;对于低压设备,应先断开磁力启动器,然后拉闸,以免引起弧光短路。

(4)当剪断低压电源导线时,剪断位置应注意避免断线线头下落造成触电伤人或发生接地短路。剪断同一线路的不同相导线时,应错开部位剪断,以免造成人为短路。

(5)如果线路带有负荷,应尽可能先切断负荷,再切断现场电源。

2、不能直接用水冲浇电器

电器设备着火后,不能直接用水冲浇。因为水有导电性,进入带电设备后易引触电,会降低设备绝缘性能,甚至引起设备爆炸,危及人身安全。

变压器、油断路器等充油设备发生火灾后,可把水喷成雾状灭火。因水雾面积大,水珠强小,易吸热汽化,能迅速降低火焰温度。

3、带电灭火安全要求

有时为了争取灭火时间,来不及断电,或因实验需要以及其他原因,不允许断电,则需带电灭火。带电灭火需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适当的灭火器。二氧化碳、四氧化碳、二氟一氯一溴甲烷、二氟二溴甲烷或干粉灭火器的灭火剂都是不导电的,可用于带电灭火。泡沫灭火器的灭火剂(水溶液)有一定的导电性,对绝缘有一定影响,不宜用于带电灭火。

(2)人体与带电体之间应保持安全距离。用水灭火时,水枪喷嘴至带电体的距离:电压在110V以下不小于3m,在220V以上应不小于5m。使用二氧化碳或干粉灭火器等器材,距离不应小于40cm。

(3)架空线路等空中设备灭火。对架空线路等空中设备进行灭火时,人体位置与带电体之间的仰角应不超过45°,以防止导线断落危及灭火人员的安全。

(4)设置警戒区。如带电导线断落的场合,需划出警戒区。?

篇3:五气安全知识培训教案范本

五气氮气:黄色、氧气:天蓝色、蒸汽:红色、煤气:黑色或灰色、电气一、氮气、氧气及乙炔的技术知识:(1)氮气:工业氮纯度≥99.5%,无色、无味、无嗅,空气中氧含量低于18%则威胁生命,缺氧症状为恶心、困倦,皮肤、眼睑变青,无知觉直至死亡。液氮对眼、皮肤,呼吸道会造成冻伤。吸入氮气应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输氧或施行人工呼吸。危险特性:氮本身不燃烧,但盛装氮气的容器与设备遇明火高温可使容器内压力急剧升高直至爆炸,应用水冷却火中容器。

(2)氧气:工业氧浓度≥99.6%,无色、无味。长时间吸入纯氧会造成中毒,缺氧会引起人体组织处于缺氧而窒息。不同浓度的氧气对人体的影响如下:氧气浓度(V/V)症状40-60%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80%以上面色苍白,眩晕,心动加速,呼吸衰竭而死亡,19.5~23.5%正常氧气浓度15~19%工作能力降低、感到费力12~14%呼吸急促、脉搏加快,协调能力和感知判断力降低10~12%呼吸减弱,嘴唇变青8~10%神智不清、昏厥、面色土灰、恶心和呕吐6~8%在其中,≥8分钟:100%死亡6分钟:50%可能死亡4~5分钟:可能恢复4~6%40秒后昏迷、抽搐、呼吸停止,死亡救护措施:吸氧中毒应迅速脱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停止时施行呼吸复苏术,心跳停止时,施行心肺复苏术,氧中毒后要就医观察24-28小时。消防措施:一旦发生氧气引起的着火应立即切断气源或用水冷却容器,以防受热爆炸。(3)煤气:煤气是无色、无味、有毒、易燃、易爆的可燃气体。转炉煤气毒性最大,高炉煤气温度高、压力大。焦炉煤气易燃烧、易爆炸。通常由CO、H2、CH4、CnHm(不饱和碳氢化合物)、H2S、CO2、SO2、N2、H2O等组成。一氧化碳中毒与浓度的关系:CO浓度(ppm)症状停留时间50最高容许浓度8小时200轻度头痛,不适3小时600头痛,不适1小时1000~2000轻度心悸30分钟站立不稳,蹒跚1.5小时混乱,恶心,头痛2小时2000~5000昏迷,失去知觉30分钟(4)乙炔:乙炔为无色微毒气体,具有麻醉或阻止细胞氧化作用,使脑缺氧引起窒息。氧气:天蓝色乙炔浓度(V/V)症状20%出现明显缺氧症状20%--40%以上多语、哭笑不安40%以上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嗜睡救护措施:一旦吸入应迅速脱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气。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乙炔的危险特性:极易燃烧爆炸。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消防措施:一旦发生乙炔瓶着火应立即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丙酮二、氧气和乙炔安全使用知识:(一)氧气安全技术知识1、运输(1)在运输前要检查瓶嘴气阀安全胶圈是否齐全,瓶身瓶嘴是否有油类等。(2)装卸时,瓶嘴阀门朝同一方向,防止互相碰撞,损坏和爆炸。(3)不准装运其它可燃气体。(4)在强烈阳光下运输时,要用帆布遮盖。2、氧气瓶保管与存放(1)库房周围不得放易燃物品。(2)库内温度不得超过30℃,距离热源明火在10米以外。(3)氧气瓶减压阀,压力计、接头与导管等,要涂标记。3、氧气瓶安全技术操作规程(1)氧气瓶未装减压器前应略为打开氧气阀门把污物吹除干净,以免灰尘、垃圾进入减压器而堵塞,造成事故。

(2)禁止把氧气瓶和乙炔瓶以及其它可燃气体的钢瓶放在一起;凡易燃品、油脂和带有油污的物品,不能和氧气瓶同车运输。

(3)搬运氧气瓶和乙炔瓶时,应将瓶口颈上的保护帽装好,使用时,应放在妥善可靠的地方,才能把瓶口颈上的保护帽取下。在扳瓶口帽时,只能用手或扳手旋下,禁止用金属锤敲击,防止产生火星而造成事故。

(4)氧气减压表螺母在氧气瓶嘴上至少要拧上6~8扣。螺丝接头应拧紧,减压表调节螺杆应松开。

(5)在把氧气瓶、减压器装好后,慢慢地打开氧气阀门,检查减压器连接氧气瓶的接头是否漏气,表指示是否灵活,开启氧气阀时,头脸不要对着减压表,应站在减压器侧面或后面。检查漏气时不得使用烟火或明火,可用肥皂水检查,检查不漏后方可使用。

(6)严禁氧气瓶口接触油脂,或用油污的扳手拧氧气瓶阀和减压连接螺丝。也不允许戴油污的手套,以免产生燃烧爆炸事故。

(7)氧气瓶、乙炔瓶及减压器在使用前后应妥善安放,避免撞击和振动。

(8)使用乙炔瓶、氧气瓶时应垂直立放,并设有支架固定,防止跌倒。

(9)氧气瓶与乙炔瓶、易燃易爆物品或其它明火要保持8~10米以上的距离,确实难以达到8~10米时,应保证不小于5米,同时加强防护。

(10)氧气瓶中的氧气不允许全部用完,至少留0.1—0.2Mpa的剩余压力。

(11)冬天如遇到瓶阀和减压器冻结时,可以用热水、蒸汽或红外灯炮给予解冻,严禁使用明火加热。

(12)禁止使用铁器猛击气瓶各部,也不能猛拧减压表的调节螺杆,以防气流高速冲出,因局部磨擦产生高温而发生事故。

(13)夏天露天操作时,氧气瓶和乙炔瓶应防止直接受烈日曝晒,以免引起气体膨胀发生爆炸,必须放在凉棚内或用湿布掩盖。(二)乙炔气瓶安全技术操作要求1、乙炔气瓶在使用、运输、贮存时,环境温度不得超过40℃。2、乙炔瓶的漆色必须保持完好,不得任意涂改。3、乙炔瓶在使用时必须装设专用减压器,回火防止器,工作前必须检查是否好用,否则禁止使用,开启时,操作者应站在阀门的侧后方,动作要轻缓。4、使用压力不超过0.05Mpa输气流量不应超过1.5-2.0米3/时瓶。5、使用时要注意固定,防止倾倒,严禁卧入使用,对已卧入的乙炔瓶,不准直接开气使用,使用前必须先立牢静止十五分钟后,再接减压器使用,否则危险。禁止敲击,碰撞等粗暴行为。6、气瓶不得靠近热源和电器设备,夏季要有遮阳措施防止暴晒,与明火的距离要大于10米(高空作业时是与垂直地面处的平行距离)。7、工作地点频繁移动时,应装在专用小车上,乙炔瓶和氧气瓶应避免放在一起。8、瓶内气体严禁用尽,必须留有不低于下表规定的余压。9、运输乙炔瓶时严禁抛、滑、滚、碰。吊装搬运时,应使用专用夹具和防雨的运输车,严禁用电碰起重机和链绳吊装搬运。10、装运时,应直立排放并妥善固定,且装车高度不得超过车箱高度,且车辆禁止烟火。11、作业现场乙炔瓶或班组小库内储量不得超过5瓶,放置乙炔瓶相邻的墙应是无门窗洞的防火墙,严禁任何管线穿过。12、乙炔瓶贮存时要保持直立,并有防倒措施,严禁与氧气瓶及易燃品同室贮存,贮存间与明火及可能飞溅火花的地点距离不得小于10米,不应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13、乙炔瓶严禁放在通风不良及有放射线的场所,不得放在橡胶等绝缘体上,瓶库附近要有消防器材,要有醒目的防火标志。(三)、气瓶相关安全知识1、空瓶与实瓶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2、严禁用温度超过40℃的热源对气瓶加热。3、气瓶投入使用后不得对瓶体进行修理。4、运输可燃气体气瓶时运输工具上应备有灭火器材。?5、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气瓶阀芯、密封垫等漏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更换。安全组2010年4月26日

篇4:厂级安全培训教案内容

一、安全培训的意义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对作业风险的辨识、控制、应急处置和避险自救能力,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综合素质,防止产生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失误。二、厂级安全教育培训安排?见《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表》三、安全教育培训职责与分工根据《鞍山盛盟煤气化有限公司安全教育培训制度》规定,安全教育培训职责与分工:1.主管部门:综合培训中心。负责厂级安全教育,负责全公司安全再培训计划的编制,负责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安全再培训工作的组织与实施,负责生产岗位作业人员安全作业证发放、复检工作。2.相关部门:公司各部门、各车间。负责车间级、班组级安全教育,负责本单位安全再培训计划的编制、组织与实施。四、安全教育培训一般规定1.公司经理级领导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经过安全生产培训,由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并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由经国家或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认定的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生产培训机构进行培训。2.部室、车间级领导及各级技术负责人,必须经过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并考核合格,方可任职、上岗;首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以本公司自主培训为主,以参加集团公司及其他有资质的安全培训机构培训为辅。3.生产岗位员工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凡新入厂员工(包括合同工、学徒工、外单位调入员工、代培人员和实习人员等)必须经厂级、车间级、班组级三级安全教育,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生产岗位工作和学习。入厂三级教育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厂级安全教育不少于16学时,由安监部组织培训和考核,并存档;车间(部门)级安全教育不少于24学时,由车间(部门)主任负责组织培训;班组级教育不少于32学时,由各车间(部门)按实际情况进行,由班长负责组织培训。每年接受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各岗位人员的再培训工作由所在部室、车间组织实施,并考核。4.未经三级安全教育或考试不合格者,不得分配工作。违反规定造成事故的,由分配及接收单位的一把领导负责。5.新员工要按规定的时间接受岗位技能培训,经过三个月后,再由车间对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技术进行全面考核,合格并取得安全作业证后,方可独立顶岗操作。6.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或者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主管部门应组织编制新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对有关从业人员重新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7.员工在本生产经营单位内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必须进行相应的车间、班组级安全教育,并将安全教育卡填写完毕后送回安监部存档。8.各级领导和各部门要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生产思想、技术和遵章守纪教育,增强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法制观念,并要定期研究职工安全生产教育问题。9.各单位应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活动,班组安全生产活动每周一次(即安全生产活动日),车间安全活动每月一次。安全活动内容包括:1)学习安全生产有关文件、安全技术规程及其安全技术知识;2)结合典型事故汇编,讨论分析典型事故,总结吸取教训;3)开展事故预想的模拟演习和岗位练兵,组织各种安全应知应会知识的学习和考试;4)检查安全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和消除事故隐患;5)开展安全技术讲座、攻关和其它安全科研活动等。10.在大修或重点项目检修,以及重大危险性作业(含重点施工项目)时,安全技术部门应督促指导各检修(施工)单位进行检修(施工)前的安全生产教育。11.违章职工及重大事故责任者和工伤人员复工,应由所属车间(部门)领导或安全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并将内容记入本人“安全生产培训”档案内。12.发生事故后,企业主管部门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教育,吸取事故教训,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13.“三违”人员及工伤复工人员由安环部指定安全培训人员对其进行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五、三级安全教育内容1.厂级安全教育(1)本单位安全生产情况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2)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3)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4)有关事故案例等;(5)事故应急救援、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及防范措施等内容。2.车间(部门)级安全教育(1)工作环境及危险因素;(2)所从事工种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3)所从事工种的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4)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处理;(5)安全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6)本车间(部门)安全生产状况及规章制度;(7)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应急注意的安全事项;(8)有关事故案例等。(9)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3.班组级安全教育(1)岗位安全操作规程;(2)本岗位(工种)的生产流程、工作特点和注意事项;(3)本岗位(工种)应知应会及安全技术操作规程;(4)本岗位(工种)设备、工具的性能和安全技术装备、安全设施、监控仪表的作用,防护用品的使用与保管方法;(5)本岗位(工种)事故案例及危险因素的预防措施等;(6)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与职业卫生事项。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六、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一个公民既有劳动的权利,同时又有劳动的义务。并且劳动者的权益受到法律的保障,《劳动法》《就业促进法》和《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规范和促进了就业,合理界定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1.?劳动者的权利(1)劳动者有平等就业的权利劳动权,也称劳动就业权,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获得职业的权利。劳动是人们生活的第一基本条件,是一切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源泉,它是有劳动能力的公民获得参加社会劳动和切实保证按劳动取酬的权利。(2)劳动者有选择职业的权利劳动者选择职业的权利,是指劳动者根据自己意愿选择适合自己才能、爱好的职业。建国以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对劳动就业实?行统一分配,提倡劳动者“干一行爱一行”。但国家统包统分的计划经济模式也存在弊端,企业是政府的附属物,它不能自主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劳动,同时劳动者不能自主地选择职业和企业,造成了社会生产力的浪费。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改革。劳动者成为市场的主体,劳动者与企业通过双向选择实现就业。(3)劳动者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是公民的一项重要劳?动权利。我国宪法不仅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而且给予劳动者的劳动权利以现实的物质的和法律的保障。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各尽所能、按劳力分配的原则,是我国的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宪法还规定,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国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4)劳动者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是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对享受劳动权利的主体切身利益最直接的保护。由于劳动总是在各?种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的,在生产中存在着各种不安全、不卫生的因素,如不采取防护措施,就会造成工伤事故和引起职业病,危害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目前我国已制定了大量的关于劳动安全保护方面的法规,形成了安全技术法律制度,职业安全卫生行政管理制度,及劳动保护监督制度。(5)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职业技能培训是指对准备就业的人员和已经就业的职工,以培养其基本的职业技能或提高其职业技能为目的而进行的技术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教育和训练。(6)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社会保险是国家和用人单位依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的约定,对具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暂时失业时,为保证其基本生活需要,给予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自建立以来,随着生产建设的发展,不断地得到补充和完善,但目前我国社会保险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社会保险基金制度不健全,保险?基金筹集渠道单一,国家负担过重,企业负担畸重畸轻,社会保险的实施范围不广泛,发展不平衡,社会化程度低,影响劳动力的合理流动等。2.?劳动者的义务劳动者的义务是指劳动法规定的对劳动者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权利和义务是密切联系的,任何权利的实现总是以义务的履行为条件,没有权利就无所谓义务,没有义务就没有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条第二款规定,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劳动者有完成劳动任务的义务。劳动者有劳动就业的权利,而劳动者一旦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关系,就必须履行其应尽的义务,其中最主要的义务就是完成劳动生产任务。这是劳动关系范围内的法定的义务,同时也是强制性义务。劳动者不能完成劳动义务,就意味着劳动者违反劳动关系范围内的法定约定,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关系。?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是作为劳动者的起码条件。宪法规定遵守劳动纪律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其意义是重大的。劳动纪律是劳动者在共同劳动中所必须遵守的劳动规则和秩序。它要求每个劳动者按照规定的时间、质量、程序和方法完成自己应承担的工作。劳动者应当履行规定的义务,不断增强国家主人翁责任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劳动,保质保量地完成规定的生产任务,自觉地遵守劳动纪律,维护工作制度和生产秩序。?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职业道德是在职业生活中形成和发展,调节职业活动中的特殊道德关系和利益矛盾,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体现,其基本要求是忠于职守,并对社会负责。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是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需要。现代社会化的大生产,客观上要求每个劳动者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以保证集体劳动的协调一致,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产品质量。?劳动者在维护企业和自身利益的同时,还要就自己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向社会负责,这是现代社会法律要求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既是劳动者的义务,也是劳动者完成劳动任务的保证。劳动者努力提高职业技能,提高技术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使劳动者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熟练劳动者,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劳动者对国家以及企业内部关于劳动安全卫生规程的规定,必须严格执行,以保障安全生产,从而保证劳动任务的完成。3.?生产操作工人的安全生产职责(1)遵守劳动纪律,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听从指挥,和一切违章作业的现象做斗争。(2)保证本岗位工作地点和设备、工具的安全、整洁、不随便拆除安全防护装置,不使用自己不该使用的机械和设备,正确使用保护用品。(3)学习安全知识,提高操作技术水平,积极开展技术革新,提合理化建议,改善作业环境和劳动条件。(4)及时反映、处理不安全问题,积极参加事故抢救工作。(5)有权拒绝接受违章指挥,并对上级单位和领导人忽视工人安全的错误决定和行为提出批评。4.?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是权利义务理论的基本内容。法律关系主体所拥有的全部权利,一部分以他人履行义务而获得,一部分以自己履行义务而获得,除此之外,再没有第三种形式。从这一立论出发,权利义务关系对同一主体就形成了两种形式:当他人履行义务而自己是单纯的权利主体时,权利和义务是以分离的形式统一于一组关系中的;当该主体既享有权利又履行义务而具双重性时,权利和义务是以相合形式统一于一组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关系对同一主体两种形式的结论来自于马克思关于“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的思想,由此,可以概括为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1)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劳动者权利和义务的统一表现在: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离。任何权利的实现总是以义务的履行为条件的。没有权利就无所谓义务,没有义务就没有权利。劳动者在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的同时,还必顺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如劳动既是权利,又是义务,两者是统一的。作为权利,宪法规定“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让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充分享有就业机会和获得报酬的权利。作为义务,宪法规定“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要求每一个劳动者都要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劳动。开展劳动竞赛,倡导义务劳动,表彰劳动模范。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能够得到统一呢关键就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主人。也就是说,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在劳动者是主人翁这一关键点上得到了统一。劳动者主人翁的地位具体表现在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即应该享有权利和应履行义务。只有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才能充分体现劳动者主人翁的地位。(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受法律保障的??以上我们所讲的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是受法律保障的。这里所说的“保障”不能完全等同于保护。应该从两方面来理解,即劳动者的权利要受法律保护,同时,劳动者的义务要受到法律的制约。法律既有保护的作用,也有制约的作用。只有从这两层含义上来理解,其包含的意义才是完整的,也就是说,当法律规定的劳动者的权利受到某种损害时,劳动者可以据理力争,将损失补回来,这是受法律保护的;同时当法律规定的劳动者的义务没有履行时,也必然会受到法律的制约、制裁。

篇5:危险岗位(冲剪压)作业人员安全教育教案

培训目的:了解冲剪压设备工作原理,知道冲剪压设备常见伤害事故的防范措施,熟悉冲剪压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培训对象:冲剪压设备操作人员培训内容:一、?冲剪压设备的工作原理1、?冲床

冲床是一种用于单工程金属板料及连续模零件之下料、冲孔、折曲、成型等冲压工作的机床。冲床的工作原理:把模具的上模部分安装在冲床的上滑块,下模利用压板固定在冲床的工作台上,开启电源后电动机带动飞轮,当离合器闭合时,曲轴转动,连杆跟着曲轴的转动带动滑块沿导轨作上下直线往复运动。当制动器制动时,离合器离开,曲轴停止转动,滑块也停止上下运动。把旋转运动转变为滑块的往复运动,模具在冲床的一次行程中完成相应的冲压工序。2、?剪切机械剪料机----主要是对板料或塑料进行多条分割或长板修边分条的设备,其广泛应用于板料加工的各个行业。具有剪切速度快生产效率高等特点,可单机使用也可配于生产线工作。

剪料机结构简单紧凑操作方便,主要包括固定立柱、移动立柱、上下刀轴、动力箱体及底座等部分组成。其中固定立柱宽度较大主要用于移动立柱移出时支撑两悬臂刀轴;移动立柱可沿导轨左右移动,以便更换刀片或调整刀片轴向间隙,立柱的移出与退回用手轮通过旋转丝杠完成,上下刀轴两端均用轴承支撑,转动灵活

?手动剪切机------利用常规的手动剪切机,如果剪刃锋利,可以剪切0.9mm以下的不锈钢。但是由于每剪剪切长度较短,所以在剪切过程中,钢板易卷曲,而且切边的质量较差。步进式冲裁机-----该工艺使用圆形和三角形冲子冲出一列搭接的孔。采用这种工艺显然无法使切口十分平滑,但是,通过采用良好的工具设计和使切口重叠,可使切边满足大多数用途的要求。手提式步进冲裁机通常用于切割碳钢薄板,如果用来切割奥氏体不锈钢,需要增加60%的力。而且,也要降低机器切割的最大厚度。3、液压机械液压机通常指液压泵和液压马达,液压泵和液压马达都是液压系统中的能量转换装置,不同的是液压泵把驱动电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油液的压力能,是液压系统中的动力装置,而液压马达是把油液的压力能转换成机械能,是液压系统中的执行装置。

?液压系统中常用的液压泵和液压马达都是容积式的,其工作原理都是利用密封容积的变化进行吸油和压油的。从工作原理上来说,大部分液压泵和液压马达是互逆的,即输入压力油,液压泵就变成液压马达,就可输出转速和转矩,但在结构上,液压泵和液压马达还是有些差异的。二、?冲剪压设备常见的机械事故伤害1、机械的齿轮、皮带轮等运动时造成的绞伤和物体打击伤害;2、剪压切机械在加工过程中造成的剪切伤、压伤、碰伤、挤伤等;3、刀具造成的切割伤及产生的切屑造成的烫伤、刺伤等;4、被加工零件固定不牢,甩出机床造成的打伤;5、手动工具使用不当造成的伤害;6、电气系统造成的伤害。?事故举例:?1998年10月,某厂冲压车间吴某,在60吨冲床上冲件时,不用取放工具,而直用手取放工件,吴某的手还未从冲头底下退出时,制动机构突然失灵,冲头下降,把吴某右手食指冲掉一节,中指冲掉2节的重伤事故。?2007年8月6日下午17时5分左右,某厂员工何某在上班过程中操作冲压机冲压手机后盖时,因为快下班了注意力不集中不小心用脚碰到了冲压开关,左手放在冲压机危区内来不及收回,被冲压机压伤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后被公司送往医院住院治疗。某五金加工厂某工人在操作有双手按钮的冲床时,被压断手指,厂方觉得奇怪。后经安监部门调查发现,该厂实行计件工资,工人为贪快,利用夜班厂方无人巡查的情况下,用牙签顶塞其中一个按钮,使之处于常合状态,进行单手操作,因双手协调出错,导致一手指被压断。三、预防机械伤害应注意的事项1.?操作规程一定要根据设备说明书的要求制定。2.?操作会产生铁丝等飞溅物的设备时,要戴防护眼镜。3.?冲床工要佩戴耳塞、手套。手不能直接进入危险区(上下模之间)。在危险区域要用辅助工具,双手按钮要同时操作脚踏开关要有护罩。4.?剪板机的压紧器必须有防护装置,操作者要要戴手套。5.?设备出现意外或处理故障时必须先关闭电源。6.?操作手持式电动工具,要检查有无漏电和漏电保护装置,实行一电一闸一保护。7.?不要乱动车间的电气设备,不要乱拉乱接电线。8.?移动电气设备如落地扇、照明灯时必须切断电源。9.?电气的保险丝熔断了,不准用钢丝及其他金属丝代替。10.?机床上使用的局部照明灯、电压不得超过36伏。11.?在雷雨天,不要进入高压电杆、铁塔、避雷针接地导线周围20米之内。12.?如遇高压线断落在地上,以导线断落点为圆心,周围半径10米内,应用单足或并足跳离危险区,千万不能奔跑,以免发生跨步电压触电;带电的电线断落在水中,千万不能触水。13.?打扫卫生,擦拭机械设备时,严禁用水冲洗或用湿布擦拭,也不要用湿手和金属物去板带电的开关,以免发生短路和触电事故。四、冲剪压设备安全通则1、冲压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浙江省劳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为了预防冲压作业伤害事故,保障劳动者的人身安全,特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冲压作业是指从事各类冲床、压模机等压力加工机械设备的作业。?本省范围内从事冲压设备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修的单位,都必须遵守本规定。?第二章?冲压设备安全第三条?冲压设备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应严格按照GB5083-85《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进行设计,对所设计的冲压设备安全性能负责。设计图上应有设计负责人和审核者签字,设计总图上应盖单位公章。?冲压设备设计单位应将设计总图、安全装置配置和主要构件的安全可靠性计算等主要安全技术资料,报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第四条?凡手距模区100毫米以内作业或冲模经常变换的冲压设备,必须安装可靠、有效的安全装置和防护设施。?第五条?各类安全装置和防护设施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安全装置的机械系统、电气系统应可靠、稳定;?(二)安全装置的机械结构应简单、有效,并便于拆卸、维修;?(三)安装装置和防护设施安装后,应对冲压操作没有干扰或只有微小干扰;?(四)正确、合理使用安全装置时,应达到灵敏、准确、手臂无痛感;?(五)采用光电感应控制式安全装置的使用环境、温度、抗干扰、接地等,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当出现故障时,应能够实现紧急制动,并发出音响、灯光报警信号。?第六条?冲压设备的制造单位必须具备必需的加工能力、技术力量和检测检验手段,建立产品安全质量保证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制造,并对出厂产品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负责。?第七条?批量生产的冲压设备产品必须经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安全性能鉴定。鉴定时企业必须提供冲压设备的安全性能测试报告。?经鉴定,符合国家安全标准或行业安全标准的产品,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予以公布。冲压设备产品的安全性能测试工作由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安全技术检测机构进行,测试大纲另行颁布。?第八条?冲压设备的新产品,必须经过试制和鉴定,符合安全技术性能,才准批量生产。新产品的鉴定,应有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代表参加。?第九条?任何单位不得出售、转让、使用无安全装置和防护设施的或不合格的冲压设备。?第三章?冲压作业安全第十条?冲压设备使用单位(以下简称《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厂长(经理)对本单位冲压作业的安全负责。?第十一条?使用单位必须建立、健全以下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一)作业人员岗位责任制;?(二)冲压设备安全操作规程;?(三)冲压设备检查制度;?(四)冲压设备检修制度;?(五)作业人员安全培训、考核制度;?(六)检修人员安全培训、考核制度。?第十二条?使用单位必须建立冲压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其主要内容包括:?(一)设备出厂随机技术文件;?(二)安装验收测试记录和验收报告;?(三)检查记录;?(四)检修记录;?(五)设备及人身事故记录;?(六)模具设计及工艺文件。?第十三条冲压设备必须具有防止手进入模具闭合区为主的安全防护措施。使用单位可以根据冲压设备种类、生产产品工件形状等不同情况,采用自动进出料、加装安全防护装置、安全模具及使用取送料工具等方法进行冲压作业。?第十四条?使用单位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擅自停用或拆除冲压设备的安全装置和防护设施。?无安全装置和防护设施的冲压设备,使用单位不管任何理由,都应封存停用。直到安装安全装置和设施,经检测检验合格后,方可启用使用。?第十五条?在用冲压设备需要进行改装安全装置和防护设施的,使用单位应请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进行安全技术鉴定,符合国家有关安全性能标准,经本单位有关负责人签字后,方可使用。?第十六条?冲压作业工艺和冲模设计应符合安全设计原则,保证作业人员手入模具闭合区时的安全。模具设计和工艺文件必须经安全技术审定。安全技术审定工作由本单位负责,并经本单位有关部门负责人签字。必要时可邀请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有关专家进行审定。未经安全技术审定的模具图纸和工艺文件,不得制造和使用。?第十七条?使用单位应配备冲压作业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冲压作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管理人员应经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认可的安全技术培训机构培训。使用单位也可以向社会聘用具有注册安全主任资格的人员,行使冲压作业安全管理职能。?第十八条?在用冲压设备实行定期检修制度。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全面检修工作。运行中发现冲压设备有异常情况或发生伤亡事故的,必须及时停机,提前进行检修。?第十九条?在用冲压设备定期检修工作,由具备检修资格的检修单位进行。从事检修工作的人员,必须持有相应的《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才能承担冲压设备检修工作。?第二十条使用单位必须对冲压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作业。大中型冲压设备作业人员应经有资格的单位培训考核,取得相应的《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方可上岗作业。?第二十一条?使用单位应严格执行法定的工时制度。冲压作业人员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八小时。?冲压作业人员在同一设备,对同一产品连续冲压作业每隔二小时,使用单位应安排不少于10分钟的工间休息,经缓解疲劳,保证安全。?第四章?冲压设备的改装与检修第二十二条?冲压设备的安装与验收,应符合国家TJ231(三)-78《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第二十三条?冲压设备安装验收时,应进行试运行,对安全装置和防护设施进行安全性能测试,达到设计技术要求后,方可移交使用。使用单位应将安装后试运行的测试和验收记录归档备查。?安装验收时,必须由冲压设备检修单位进行试运行的技术测试工作。?冲压设备的异地重新安装或改装,也应按上述规定执行。?第二十四条?从事冲压设备检修工作的单位,须经市级或市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取得检修资格,方可从事冲压设备检修工作。?2、冲床安全操作规程冲压机床安全操作规程?1、暴露在外的传动部件,必须安装防护罩。禁止在卸下防护罩的情形下开车或试车。2、开车前应检查设备及模具的主要紧固螺栓有无松动,模具有无裂纹,操纵机构、急停机构或自动停止装置、离合器、制动器是否正常。必要时,对大压床可开动点动开关试车,对小压床可用手扳试车,试车过程要注意手指安全。3、模具安装调试应由经培训的模具工进行,安装调试时应采取垫板等措施,防止上模零件坠落伤手。冲压工不得擅自安装调试模具。模具的安装应使闭合高度正确,尽量避免偏心载荷,模具必须紧固牢靠,经试车合格,方能投入使用。?4、工作中注意力要集中。禁止边操作、边闲谈或抽烟。送料、接料时严禁将手或身体其它部分伸进危险区内。加工小件应选用辅助工具(专用镊子、钩子、吸盘或送接料机构)。模具卡住坯料时,只准用工具去解脱和取出。5、两人以上操作时,应定人开车,统一指挥,注意协调配合好。?6、发现冲压床运转异常或有异常声响,如敲击声、爆裂声,应停机查明原因,传动部件或紧固件松动,操纵装置失灵发生连冲,模具裂损应立即停车修理。?7、在排除故障或修理时,必须切断电源、气源,待机床完全停止运动后方可进行。?8、每冲完1个工件,手或脚必须离开按钮或踏板,以防止误操作。严禁用压住按钮或脚踏板的办法,使电路常开,进行连车操作。连车操作应经批准或根据工艺文件执行。9、操作中应站稳或坐好。无关人员不许靠近冲床或操作者。?10、生产中坯料及工件堆放要稳妥、整齐、不超高,冲压床工作台上禁止堆放坯料或其它物件,废料应及时清理。?11、工作完毕,应将模具落靠,切断电源、气源,并认真收拾所用工具和清理现场。?3、剪切操作规程剪板机安全操作规程一、禁止超长度和超厚度使用剪床,不得使用剪床剪切淬了火的钢、高碳钢、合金工具钢、铸铁及脆性材料。二、按照有关规定检查设备,做好开车准备工作。电动机不准带负荷起动,开车前应将离合器脱开。三、工作前用手扳动皮带轮转数转,观察刀片运动有关阻碍,再开空车检验正常后才能开始剪料,严禁突然起动。四、经常注意拉杆有无失灵现象,紧固螺钉有无松动。五、送料时要注意手指安全,特别是一张板料剪到末了时,不要将手指垫在板料下送料或将手指送入刃口。严禁两人在同一剪床上同时剪两件材料。剪床后不准站人,接料。六、刀片的刃口必须保持锐利。切薄板时,刀片必须紧贴。上下刀片需要保持平行,刀片间的间隙不得大于板料厚度的三分之一。七、调整清扫必须停车进行。八、调整刀片(对刀)后,需要做用手板车的试验和开空车检验。九、工作台上不得放置其他物品。十、剪板机出现异常时,应立即停机,将情况报告维修人员,机床进行维修时,必须切断电源,并在开关处挂“正在修理禁止开动”的警示牌。必要时应将开关箱上锁或设人监护。五、其他注意事项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