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大巷轨道调整安全技术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煤矿井下大巷轨道调整安全技术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21

一、工程概况:

鉴于目前井下南北大巷轨道阴阳道范围较大,已经影响到轨道运输安全,为了提高井下大巷轨道质量标准化水平,确保运输系统安全可靠运行,保障安全生产需要,现决定对井下大巷轨道进行大范围调整,为确保轨道调整质量和施工安全,特编制本施工措施。

二、工程名称及施工目的

名称:井下大巷轨道调整

目的:提高轨道质量标准化水平,确保运输安全

三、施工组织

施工地点:新田煤矿大巷

项目负责人:张嘉博

技术负责人:袁松

安全负责人:袁松

操作负责人:涂正明

四、工作内容

1、对南翼轨道大巷阴阳道段调平调直。

对北翼轨道大巷阴阳道段调平调直。

五、铺设技术参数与质量要求

1、永久轨道规格为30kg/m,水泥轨枕;道岔部分为木质轨枕。

2、铺轨主要质量要求:

(1)基底工程:巷道底板达设计要求,整平、密实、无淤泥、无杂物。

(2)道床工程:道碴道床铺设高度为200mm,石子粒径为20~50mm,无杂质。

(3)轨枕、岔枕工程:选用30kg/m的水泥轨枕,轨枕间距中-中为700mm,岔枕选用木轨枕,规格160×150mm、L=1.4~2.5M。轨枕,岔枕埋入道碴深度为枕厚的1/2~2/3。

(4)轨道工程:使用矿上企管部提供的30kg/m轨道,连接件和扣件规格型号与之配套,数量齐全,轨距为600m。根据轨道大巷已铺设的永久轨,以激光中线作为空车道的中心线,腰线下到轨面高度为670mm,偏差不大于设计mm,轨道接头平整,轨面及内错差不大于2mm,轨缝5mm,曲线8mm,两道水平误差不大于5mm.

(5)道岔工程:轨距600mm,误差为+1.0mm。水平偏差不大于5mm,尖轨开程误差为80~110mm,前后高低5mm,弦量5mm,轨缝mm,起点位置300mm。

(6)轨道铺好后,根据铺轨断面图和施工中线,按线找平、校正,把轨道调整到设计位置,经检查验收后,方可用石子铺设道床。

(7)铺好的永久轨,必须零件齐全,安放牢固,无松动,失效现象,间距符合规定。

(8)铺轨的具体技术参数参照《窄轨铁道线路铺设标准》、《窄轨铁道道岔标准》及MT-5009-94标准参照执行。

六、安全注意事项:

1、施工之前,利用班前会,安全学习例会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安全规程,和窄轨铺设标准与质量验收规范等要求。

2、施工中应做到分工明确、人员到位、责任到人。

3、所有参与施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本措施并签字。

4、在车场内运送材料及大件时,施工人员一定要扶好物件,密切注意钢轨与矿车边沿之间的距离;在往前运送过程中,要不断地吹哨和摇晃矿灯来提醒前方的施工人员,以防碰、砸伤人。

5、抬运道岔、轨枕等重件时要步调一致,轻拿轻放,严禁乱扔乱放。装卸钢轨时要由一人喊号,一头先起或一头先放。

6、装卸道板时严禁扔掷,稳抬稳放,以防止道板损坏。

7、接、抬、上、撬轨道的时候,施工人员必须在班队长的统一指挥下施工作业,动作协调一致,施工人员要站稳站牢防止磕碰、砸伤人员。不准私自盲干、蛮干,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8、拆除轨道时,如有锈住的螺丝可用除锈剂除锈后,拆卸。

9、调整轨距时,一定要安排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参与;往木轨枕钉道时,一人钉,一人在旁边监护,以防锤砸伤他人。

10、用起道机时,必须随起随垫,以防起道机跑牙和歪斜伤人。

11、捣固时应注意不使镐头碰到轨枕上,以防轨枕困撞击而产生裂缝,脱边等现象。

12、现场负责人是本班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必须要协调和监督好现场的一切安全工作,确保作业安全实现。

13、所有参加作业人员必须服从现场负责人的统一指挥,负责人严把安全关,搞好自保互保工作。

14、开工前要详细检查所使用的工具是否齐全,工作地点周围环境是否存在不安全因素等,发现问题应处理好以后才能施工。

15、在轨道调整施工期间,禁止车辆运行,车辆运行时,必须与得到施工人员同意,待施工人员避让到安全地点,示意可以通过之后,电机车方可通过,以保证作业人员及车辆运行安全。

16、加强现场施工与安全管理,每班必须有队长以上干部跟班,负责质量验收与安全检查。

17、轨道调整用材料构件要装入矿车下井。

18、施工必须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化要求施工。必须有专人负责检查轨距、线路及道岔几何尺寸,记录齐全。

19、轨道调整工作结束后,必须试车、验道,确无问题时方可撤离现场。

20、施工完毕应仔细清理现场,废旧物品一律回收。

21、其他未尽事项参照三大规程和矿相关规定执行。

七、补充措施:

八、措施贯彻学习:

篇2:对井下电气设备安全运行预防措施

由于矿山生产环境复杂,井下巷道狭窄,空气潮湿,工作条件恶劣,电气设备和电缆易受砸压而使绝缘损坏,所以井下极易发生人身触电、漏电及短路等一系列的故障,若漏电电流的长期存在,会使雷管提前引爆,因此,电气设备的损坏及出现安全故障,不仅会影响产量,严重时会导致瓦斯爆炸等恶性事故,所以必须采取技术措施和保护手段,来确保人身和电气设备的安全。

一、井下电气设备可能产生的安全事故

1.电网电流故障凡是流过电气设备的电流值超过了额定值,都叫做过电流。引起过电流的原因很多,如短路、过载和电动机单相运转等。无论发生短路还是过载事故,都将使电气设备或电缆发热超过允许限度,从而引起绝缘损坏,甚至引起井下火灾及瓦斯煤尘燃烧或爆炸。

2.电火灾事故供电线路和电气设备发生相间短路,电气设备长时间过负荷,都可能使载流导体的温升过高,以致引起火灾。电火花和电弧会使绝缘材料、木支架及瓦斯煤尘等引燃,造成火灾。导体连接部分接触不良,接触电阻增大,通过电流时造成局部温度升高往往是引起火灾的重要原因。电缆接线盒和电缆头因封固工艺质量不高,留有气隙,当潮气侵入后,通电时受热气体膨胀引起爆炸事故,并酿成火灾。电气设备的绝缘油在潮湿环境下使用,油中吸收水份,绝缘性能下降,可能发生相间短路,造成油燃烧,绝缘油在电弧作用下,能分解出含氢的混合气体在高温下能引起爆炸。井下照明白炽灯覆盖煤尘,散热不良,温度升高,导致煤尘点燃造成火灾。

3.触电伤亡事故触电是指人身触及带电体或接近高压带电体时,使人身有电流通过。触电包括与正常带电部分接触触电,与漏电部分接触触电和没有直接与电气设备接触触电等。为了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在电气设备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等有关规定,做到安全用电。

4.电气设备失爆在瓦斯和煤尘爆炸事故中,由于电火花等电气设备失爆引起的瓦斯和煤尘事故占有较大比例。为使电气设备在正常工作状态和故障状态产生的火花或电弧以及过度发热不致点燃矿井中的瓦斯、煤尘。

5.电网漏电故障煤矿井下巷道中相对湿度高达95%以上,在此条件下运行的电气设备,虽然对其绝缘采取了一些特殊措施,但漏电故障仍然时有发生。特别是有的采区低压电缆,还时常被脱落的岩石或煤块砸坏,更会造成漏电事故。

二、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

1,预防电流故障的主要措施预防电流故障的主要措施是:使用过流保护装置;用配电网路的最大三相短路电流校验开关设备的分断能力和动热稳定性以及电缆的热稳定性;用最小两相短路电流校验保护装置的可靠动作系数;对所使用的过流保护装置严格按规定定期进行校验和调整;当负荷发生变化时,及时调整过流保护装置的整定值,以确保其可靠性;加强日常检修和巡回检查。

2.预防电火灾的主要措施预防电火灾的主要措施有:正确选择和安装使用电气设备及供电线路,并在运行中加强维护检修,防止短路故障和过负荷情况发生;装设继电保护装置;对各类短路保护装置进行合理的整定,确保其灵敏可靠;在可能发生电火灾的地点,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

3.预防电气设备失爆的主要措施预防电气设备失爆的主要措施是:对于开关电器和电机等动力设备,可采取隔爆外壳防爆,外壳具有足够的强度,既使在壳内发生瓦斯爆炸,也不致变形,并且从间隙逸出壳外的火焰应受到足够的冷却,不足以点燃壳外的瓦斯、煤尘;采用本质安全电路和设备;采用超前切断电源,使电气设备在正常和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热源或电火花在尚未引起瓦期爆炸之前,即自行切断电源达到防爆目的;严格按照防爆电气设备标准,进行日常检查和巡回检查。

4.预防触电的主要措施预防触电的主要措施有:使人体不能接触或接近带电体;井下电气设备必须设置保护接地;在井下高低压供电系统中,装设漏电保护装置;采用较低的电压等级;井下电缆的敷设符合规定,并加强管理;操作高压电气设备,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使用保安工具;手持式电气设备的把手应有良好绝缘,电压不得不超过127V,电气设备控制回路电压不得超过36V。

5.预防漏电的主要措施预防漏电的主要措施有:井下电网正确选用电气设备的型号;采用中性点绝缘的供电系统;采取保护接地措施;装设作用于开关跳闸的漏电保护装置;高压馈电线上装设选择性的检漏保护装置;井下低压馈电线上装设带有漏电闭锁的检漏保护装置或有选择性的检漏保护装置,如果没有这两种装置必须装设自动切断漏电馈电线的检漏装置;选择性检漏保护装置必须配套使用,不准单独使用带延时的总检漏保护装置;避免电缆、电气设备浸泡于水,防止挤、刺而使电缆损坏;导线连接要牢固、无毛刺;不增加额外部件;对于电网的对地电容进行补偿。

6.除以上采取的措施外,还应加强井下电气设备的管理和维修,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查和试验,对性能指标达不到要求的及时更换,在资金许可的条件下,改造或更新带病运行或超期服役的电气设备以及不能可靠动作的各类安全保护装置;合理配备必要的检测仪器、仪表,检修、维修工具和备件,以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加强基础管理,建立健全各类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检修以及责任追究等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与实施;完善井下电气设备的各类安全保护装置,并严格按照规程、制度加大日常检查和巡回检查力度,防止误动作或不动作。

三、调研收获

通过此次调研,让我了解到井下电气的正确使用方法及各种保护措施,杜绝在实际工作中为赶产量、赶进度,甩掉保护装置的现象;在我们职教中心培训学员的时候,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提高广大职工对井下电气设备的安全和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这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基础,更是企业安全生产的要求。希望以后有更多机会下到基本单位去调研,为我以后教学提供现场实际经验,可以更好的为职工上好课。

篇3:浅谈煤矿触电事故预防措施

1事故案例

某矿井+620m水平33#采面一协议队正在打眼作业,突然出现停风,带班班长即令停止作业,退出作业点,并通知该班备料员(兼职电工)排除设备故障。由于该工作面距+620m水平配电点约有800m(见图1),该电工为图省事,在+620m水平配电点馈电开关②未停电的情况下,便开启磁力起动器③,带电排除故障,不慎触及交流660V带电体,触电身亡。事后现场勘查发现:

图1供电系统

(1)该采区变电所内检漏继电器①未投入使用;

(2)+620m水平配电点内馈电开关②处于合闸状态,且未悬挂任何警示牌;

(3)该工作面磁力起动器③鼓形防爆外壳打开,内芯体抽出;

(4)该工作面磁力起动器③、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④外壳均未安装保护接地;

(5)该工作面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④至煤电钻约40m橡套电缆未悬挂,中间有3处明接头、多处破皮露出芯线,且煤电钻未采用防爆插销连接。从这起事故案例分析,可以得出以下教训:

(1)作业者不遵章守纪,违章冒险作业是导致这起触电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漏电保护装置未投入使用,作业者触及带电体时,未能使馈电开关跳闸、切断电源,加大了作业者触电的危险性;

(3)作业者未培训上岗或受培训教育程度不够,安全意识淡薄,以致违章冒险作业;

(4)对存在的不安全隐患未及时整改等。据资料统计,在以往煤矿发生的机电事故中,机电触电事故约占发生总事故的8%,所以加强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以及进一步采取预防措施迫在眉捷。

2井下触电事故的发生规律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发生触电事故的前提主要是人体触及裸露的带电导体或触及因绝缘损坏而带电的电气设备外壳,由电流对人体造成伤害事故。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与漏电设备的方式和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不同,触电事故可分为单相触电事故、两相触电事故或两线触电事故、跨步触电事3种类型。但从发生触电事故的情况分析,往往带有以下规律:

(1)低压设备触电事故率高。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井下使用的机电设备及供电设备多数为低压设备,其分布广、与作业者接触机会多、时间长,作业者往往由于管理不严,思想麻痹,同时又缺乏一定的安全用电知识,触电事故率较高。

(2)移动式设备与手持设备触电事故率高。

在井下生产和作业中这些设备数量多、移动性大,且又不是专人使用,故不便管理,安全隐患较多,同时这些设备在使用时是紧握在作业者手中工作,一旦漏电,往往难以摆脱。

(3)违章作业或误操作的触电事故率高。主要是作业人员因未培训上岗或受培训教育程度不够,安全操作意识淡薄,出现误操作或违章作业,或是采取安全预防措施不得力、电工用具缺乏的情

况下心存侥幸心理,冒险作业,导致事故发生。

(4)触电事故的季节性明显。每年的二、三季度,煤矿发生的触电事故较多,也最集中,主要是这个季节雨水多、作业场所潮湿,机电设备绝缘性能降低,同时因人体多汗,皮肤电阻降低等更容易导电。

(5)不规范的送电线路和使用达不到安全要求的配(用)电设备触电率高。大部分小煤矿没有使用矿用电缆而使用黑皮线、胶质线、护套线等进行送电,或没有使用矿用防爆开关、防爆灯等配

(用)电设备而是用明刀闸开关、普通照明灯头等替代,缆线悬挂不合格或不悬挂、绝缘破坏严重、线路乱拉、乱接以及普遍存在的裸接头等,加上小煤矿为减少投入,巷道断面小,空间狭窄,井巷淋水潮湿,这些不安全设施极易在生产、操作或维护过程中造成触电事故。

3发生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煤矿发生机电设备或供电线路触电事故,不是偶然的,有很多主、客观原因。但根据以往部分统

计资料和发生触电事故的整个过程分析,造成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机电设备使用的安全知识。如用手直接触摸带电体或漏电设备外壳;带电操作高压开关或设备;带电拉接线路或安装设备;有人触电后不首先停电而直接去拉触电者等。

(2)违反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作业规程、违章作业。如设备外壳不接地;带电检修或搬迁电气设备;不使用绝缘工(用)具或使用没绝缘或绝缘程度不够的工(用)具;线路或设备检修时人员还未全部撤离现场就送电;在带电场所不设警戒或未悬挂标示牌,使人员误入带电场所,误触带电线路或设备,误送电等情况。

(3)对电气设备或供电线路的安装、维护不当。如缆线乱搭、乱接或接线不规范,不悬挂或悬挂间距、高度不够,甚至放置地上;设备无支架、淋水受潮;设备零件缺少或破损未及时补足、更

换,敷衍了事,而使设备带病运行等。

(4)设备质量差,安全防护性能不合格。如设备绝缘性能差或不合格;缆线绝缘破损严重;设备缺少足够的安全保护装置;设备摆放的安全间距、安全通道及检修间距不足等。

(5)偶然因素。主要表现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发生的触电事故。

从以上各种原因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煤矿安全生产中,触电事故的发生多数不是单一因素构成,往往是由2个或2个以上的因素引发的,触电事故的规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往往会由

于种种因素及新技术的推广而发生变化。因此,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应不断地分析和总结煤矿触电事故的发生规律,寻找预防和安全保护措施,减少机电事故发生率,为煤矿安全生产和减少触电事故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4预防触电事故的措施

为防止煤矿生产中发生触电事故,降低事故率,一方面要加强设备的技术管理和作业者的组织管理,另一方面要抓好预防措施的落实,预防为主,切实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主要措施如下:

(1)加强对作业人员的供(用)电及机电设备的专业知识、安全用电、自主保安等培训工作。培训工作不能流于形式,要注重实效,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提高作业人员的整体操作水平。从根本上减少或消除因作业人员缺乏必要的电

气安全使用、操作知识而造成的触电事故。

(2)防止人身接触或接近带电导体,加强带电设备的隔离、屏护工作,并悬挂标示牌,以警示作业人员与带电体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控制不安全因素。

(3)井下和向井下供电的变压器中性点不得直接接地,其主要目的是防止触电事故,降低触电的危险性。大部分小煤矿向井下供电的变压器仍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接线方式。据计算,在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供电系统中,人站在地上又触及一相带电导体时,通过人身的触电电流为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的供电系统的2.47倍,这无形中增大了触电事故的危险性。

(4)井下电网必须装设运行可靠的漏电保护装置并切实投入使用,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有符合要求的保护接地。这两项保护是在触电事故发生时,从根本上降低人体触电危险性的有效措施,不能降低其完好要求,更不能形同虚设。

(5)提高机电设备的绝缘性能,严禁非煤矿专用、绝缘低劣的农用机具或机电设备在煤矿井下使用。良好的绝缘是保证设备和供电线路正常安全运行和有效防止触电事故的重要措施。

(6)对人身频繁接触的电气设备应按要求采用127V及以下的低电压供电,降低触电时的危险性。如手持电钻、照明设备、提升信号装置和控制电路、按钮等。

(7)严格执行供用电审批制度,同时加强电气设备的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停机维护,确保设备无病运行,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扼制事故苗头,防范于未然。

5结语发生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的触电事故,虽有客观原因(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和主观原因(作业者不遵章守纪,违章冒险作业或对设备安装、维护不当等)因素影响,但若对设备的运行规律详加分析,对存在不安全隐患认真、及时整改,并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严加防范,煤矿机电触电事故发生率定能明显减少。

篇4:主斜井一采区轨道上山轨道铺设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一、工程概况

因矿井生产需要,材料上山轨道需要铺设,总工程量240米。为保证轨道铺设质量及铺道期间人员的安全,特编制本安全技术措施。

二、施工顺序

1、以绞车提升中心线为中心,由生产技术科提前标出材料上山井中心线和腰线。

2、施工队从材料上山由下往上按照地测科标定的腰线进行清挖道芯,道芯全部清挖好后,然后开始铺设轨道。

3、铺设轨道时,以中心线为准,两端各距350mm处开始铺设道轨。铺设道轨原则:从下往上进行,严禁从上往下进行铺设,在原木轨枕基础上铺设水泥轨枕。

4、轨道铺设够50m后,然后开始挖坑,坑标准:长×宽×深=500×巷道下宽×500mm。

5、挖坑时采用人工手(风)镐作业,然后在挖好的坑内放入工字钢,工字钢敷设在轨道下面,然后用树脂锚杆打底锚,固定好工字钢和道轨。

6、底锚打好后,开始在坑内浇灌水泥,使之成为一体。

7、轨道铺设每次够50m后,继续挖坑、打底锚、浇灌水泥,直至材料上山铺设轨道结束。

8、轨道铺设好后,最后用巷道两帮的碴将道床垫平垫实,多余的碴用矿车清走。

三、施工组织

三班施工,每班施工人员不得超过20个人。施工时,矿上和施工队必须各安排一名矿领导和队专职负责人跟班监督施工安全,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四、铺轨前准备

1、所有参与该工程施工的人员,都必须认真学习本措施,并签字后,严格按本措施执行。

2、先将风管接到施工地点,准备工具:大锤、铁锹、弯道器、规矩尺、撬棍、扳手、风镐、手镐等所有工具必须完好无损坏。

3、根据铺设长度准备好标准的备件。

4、必须将施工地点前后10米内的杂物、浮煤、淤泥和积水清理干净。

5、必须在施工地点上、下方10m处各打设三道护身闭子,每道闭子间隔2米,以防止矸石滚落伤人。

6、施工地点必须安装能够控制绞车开停的信号装置,信号按钮要有足够的余线,能够随施工地点移动。

7、施工人员必须提前和架空车司机、绞车司机联系好,以防发生意外。

8、施工时,安全科必须安排专职安全员在施工地点跟班,监督施工安全。

五、铺设轨道质量要求

1、铺设轨道前严格按照地测科标定的腰线落道芯,并保证底板平整,清净巷道内的浮碴,在1m2范围凸凹不得大于±50mm。

2、铺设轨道时,必须严格按照材料上山中心线铺设。

3、轨道紧固件(道钉、螺丝、道夹板等),要齐全有效,钢轨必须平直;

4、轨道采用22kg/m的钢轨,轨道扣件齐全、螺栓紧固,并与轨型相符。轨道接头的间隙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均不得大于2mm,不出现硬弯。

5、轨距为600mm,直线段和加宽后的曲线段轨距偏差为-2mm~+5mm;直线段两条钢轨顶面的高低差以及曲线段外轨按设计加高后与内轨顶面的高低偏差均不得大于5mm。

6、采用标准木轨枕(长1.2m),轨枕间距为800mm,轨枕间距偏差≤50mm;轨头搭接时,两侧的轨头内240mm处各敷设一块轨枕,轨道接头处禁止铺设轨枕。轨枕外露1/3,轨枕埋入底板深度为枕厚的2/3;轨枕必须与轨道固定牢靠,且垂直于轨道,轨枕必须平齐。

7、道床必须垫平、捣实,严禁出现轨枕悬空的轨道。

8、同一线路必须使用同一型号钢轨,不得有杂拌道,道岔的钢轨型号不得低于线路的钢轨型号。

9、轨道铺设平整、牢固,道碴垫实。

10、轨道上平面距巷道顶板最低处不低于1800mm。

11、锚杆采用螺纹钢树脂锚杆,规格:Φ20×1800mm,垫板规格:长×宽×厚=150×150×10mm,每根锚杆配1卷2840型锚固剂锚固,

六、通风

该巷道为负压通风。

七、运输

施工期间产生的矸石先清理到巷道两侧,统一出矸,下班前必须将当班的矸石出净,通过人工装入矿车,直接提升到地面。

八、安全技术措施

(一)铺轨安全技术措施

1、施工时,矿车严禁运行。矿车运行时,施工人员必须全部撤到躲避硐室或其它安全地点。

2、铺设时,严禁单人操作,必须三人以上合作,发现隐患,立即停工进行处理,确保安全后,方可继续施工。

3、铺道前将道轨和轨枕严格按照铺设标准码放在相应的位置。

4、抬运道岔或轨道时,必须由班组长在现场统一指挥,喊齐口号,确保步调一致,同起同落,避免挤手碰脚。

5、施工时,低洼处必须用道碴垫平、垫实,然后方可铺道,确保轨道铺设质量。

6、轨枕必须合格,严禁将不合格的轨枕铺设在轨道下面。

7、钉道时共两组,每组三人,同时必须有专人指挥,一人撬枕木,一人扶道钉,一人砸道销子。两组作业距离必须大于5米,并用好轨距尺。

8、钉道时,必须精力集中,相互配合,动作协调。砸道钉时,必须手心向上栽道钉,用锤轻轻稳牢,随后加力钉进去,防止砸手或道钉崩起伤人。

9、用起道器或千斤顶起道时,钢轨顶起后要随起随垫,所有作业人员的手、脚不准伸入轨底或道木下面,以防伤人。

10、严禁在钢轨上或轨缝处调直道钉。

11、施工作业时,所用的工具不准碰触电缆、电话线等电气设备。

12、施工人员要站在平稳可靠地点,传递工具时,要互叫互应,不准乱扔。

13、多人进行捣固作业时,要统一行动,不准乱打道碴、轨道和轨枕,防止飞起石头伤人。

14、调整轨道方向时,必须有班长统一指挥,拔道前应拔开调整方向一侧轨枕端部的道碴。拔曲线时,应先将曲线两端直线拔直,将弯曲线拔入曲线范围以内,统一进行调整。

15、使用弯道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将钢轨放平稳,轨底向下。

(2)弯道器要放平,垫稳,并使两钩牢固卡住钢轨。

(3)用撬杠或钎子拧紧丝杠,用力要均匀,不得用力过猛,防止因用力过猛伤人。

16、铺设曲线轨道时,必须从曲线的一端向另一端进行。

17、铺道期间要加强文明卫生管理,物料要码放整齐。

18、如果在施工过程中遇到异常情况,作业地点必须停止作业,进行处理,确认安全后方可施工。

19、验收员按照质量标准对铺设轨道进行验收,对不合格的轨道质量必须返工。

(二)、使用风镐安全技术措施

1、使用风镐前,应首先检查风镐风嘴、高压胶管及其连接处的可靠性,严防使用过程中风嘴或高压胶管断开伤人;使用过程中也应经常停镐检查风嘴、高压胶管及其连接处的可靠性。

2、使用风镐时,应一人操作,一人观顶及两帮,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停镐处理。

3、高压胶管、供风管严禁有漏风现象,不工作时及时将风阀门关严。

九、避灾路线

当发生冒顶事故时的避灾路线:施工地点→材料上山→地面。

其他未尽事宜,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

编织单位:四川山力能源有限公司苏坡煤矿生产技术科

编织时间:二O一四年五月二十日

总工审核:

施工人员学习签字:

篇5:平巷轨道起底落道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根据矿现场办公决定需对平巷轨道运输大巷进行质量标准化治理,现由安装队负责底落道600米。为保证施工期间的安全,制定以下安全技术措施:

一、施工位置及工程量:

1、施工范围:从外向里施工,巷道断面为:净宽2800mm,净高2600mm。

2、工程量:起底长度600米,起底厚度100mm-300mm,宽度为1500mm。

二、施工方法:

1、施工顺序:从外向里方向。

2、严格按生产技术科标定的腰线进行施工。

3、起底前先将旧盖板拆除,堆放至水沟侧帮部码放整齐。

4、起底采用风镐配合洋镐进行施工,起底后的矸石采用人工装车,由运输队负责将渣车出至井底车场。

5、起底后对悬空的轨道进行落道。

三、施工质量要求:

1、以巷道的腰线为基准,腰线下距轨道面为900mm。

2、落道后轨道轨距600mm,误差范围-5mm-+10mm。轨枕间距700m,其偏差不超过100mm。轨道接头必须用道夹板和鱼尾螺栓固定,构件齐全,紧固有效,轨道接头间隙不大于10mm,内错差不大于5mm。轨道与轨道接头前后200mm处各加一根轨枕,道要求平、直、稳、曲线圆滑,严禁出现杂拌道、浮枕、吊板。

四、出矸路线:

施工平巷-地面

五、安全技术措施

1、严格按生产技术科标定的腰线进行施工,保证起底后的巷道高度达到设计要求。

2、起底采用风镐配合洋镐进行,风管与风镐连接处使用专用U型卡子固定,严禁用铁丝代替。每班使用前必须由当班安质副队长进行检查,确保无误后方可施工。

3、抬盖板时,必须先将现场清理干净,确保施工人员不被绊倒,必须由专人统一指挥,保持步调一致,同时要求做到轻拿轻放,严禁突然下放伤人。

4、起底后矸石必须及时运输出井,严禁堵塞巷道断面的1/3。

5、由调度室统一安排,施工期间,确保不和其他队组进料、出矸发生冲突,每班必须有正职队干或安质副队长跟班作业,无跟班队干不准作业,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出矸时,+571m水平轨道运输大巷的柴油机车由运输队负责。

7、推车时,人员不得在车的两侧,必须在车辆的后侧推车。

8、施工期间必须保证+571水平轨道运输大巷运输路线畅通,不得影响各队组进出料。

9、运输队机车司机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严格执行“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的规定。

10、运输队电机车运输过程中,要求派专人护送车辆,密切注意车辆运行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停车处理。

11、运输队电瓶车在过道岔、弯道时必须慢速行驶。

12、施工作业区域前后指定专人放好警戒。

13、其它未涉及部分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中的有关规定。

14、本措施由施工队组技术员负责向全队职工贯彻学习,并签字备查后方可施工。

编织单位:四川山力能源有限公司苏坡煤矿生产技术科

编织时间:二O一四年一月二十日

总工审核:

施工人员学习签字: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