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固瑞特加固煤帮安全技术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使用固瑞特加固煤帮安全技术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21

一、概况:

我队正在回采的东四1792(3)综采工作面,截止10月9日早班,轨顺退尺:750m,运顺退尺:757m。目前工作面正在过F18H=10m断层,断层在轨顺已顺利采过,在运顺还剩余23m。断煤交线随工作面的推进,逐步由机尾移向机头,此段顶板破碎,煤帮松软,极易片帮漏顶。为达到煤机能全工作面割煤,加快工作面推进度,决定采用帮机打钻,使用固瑞特GRT201加固材料进行注浆,并配合聚氨酯封孔来加固煤帮,为确保施工安全,特编制本措施:

二、施工工具及参数:

1、打钻工具:帮机、Φ32mm×2m麻花钻杆、钻头、风管

2、注浆工具:注浆泵、注浆管、注浆锚杆(规格:6分×1.8m)、快速接头。

3、有关参数:眼深2m,钻孔终孔位置与支架顶梁一致,每架两个孔,开孔位置选在距支架前梁垂距不大于500mm的煤帮上,注浆压力:2~4MPa,加固材料的初次凝固时间:2~5min,结石时间:4小时。

4、封孔材料:采用聚氨酯药水A(白色)、B(黑色)组份配合棉纱封孔,A(白色)、B(黑色)组份配比为:1:2。

5、注浆量:以浆液从煤帮渗出为准。

6、注浆方式:采用浅孔多循环注浆。

三、安全技术措施:

1、打钻前,工作面接一趟风管,且确保各联接点牢固可靠,风管跨工作面车时,必须吊挂,以防刮、挤坏风管。

2、操作人员必须扎紧袖口、裤管,扣好衣扣,围巾必须系在上衣内,严禁围巾和衣服的线头等外露。

3、打钻前,对工作地点的顶板、煤帮、支护等情况应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危险后,方可操作。

4、打钻前,必须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遇有伞檐、活块等应用手镐、长撬棍先处理掉。

5、打钻前,工作面链板机必须停电闭锁,若煤机距打钻地点小于15m,煤机停电闭锁,并挂停电牌。

6、帮机及钻杆在使用前,必须对其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机体无裂纹、破损,螺丝、螺帽等齐全紧固,钻杆平直,钻头锋利。

7、打钻必须是二人以上操作,且人员必须站在支架有效的支护范围内。

8、钻头钻进煤(岩)体后,推进时要均匀使劲,每隔一段时间要来回拉动钻杆,排除煤(岩)粉。

9、搬运、移动帮机时,必须卸下钻杆。

10、打钻期间,必须有瓦检员现场跟班,随时检查工作面打钻地点的瓦斯、CO情况,瓦斯浓度达到0.8%、CO大于24ppm时,严禁打眼。

11、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停止打眼,经查明原因,处理好后,方可继续打眼。

1)、出现卡住钻头或钻杆;

2)、帮机声音突然不正常;

3)、钻杆严重震动。

12、注浆管与注浆泵采用高压软管、快速接头、正规的U型卡连接,严禁用铁丝替代U型卡。快速接头与注浆管的连接处要缠绕生料带等密封材料,防止跑液。

13、每施工完一架(两个钻孔)后,要及时封孔,及时注浆。

14、注浆液不慎溅入皮肤、眼睛应立即用清水冲洗。

15、注浆结束后,要对注浆管及时封堵;要用足够的油对注浆管路系统进行冲洗,确保注浆系统管路畅通。

16、打钻、注浆期间,加强跟班制度,打钻、注浆地点必须有一名班(队)长现场指挥,确保施工安全,现场一名技术员负责技术指导。

17、所有工作结束后,关闭风源,拔下钻杆,卸下钻头,将帮机、钻杆、风管、注浆管、注浆锚杆等放在指定地点收好。

本措施未尽之处,请参照《煤矿安全规程》和《1792(3)工作面作业规程》执行。

篇2:工作面更换运输机减速器浮动油封安全技术措施

11205综采工作面配套运输机机尾减速器为德国PW生产的减速器,浮动油封型号LWD76.90H.74HN60(φ533.4)。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减速器漏油严重,需更换减速器浮动油封。为了确保更换工作安全顺利进行,特编制此安全技术措施,要求所有参与人员认真学习落实。

一、更换所需材料及工器具

5吨手拉葫芦2台,2吨手拉葫芦2台,5T吊带2条,重型套筒扳手1套,4P、12P授锤各1把,1.8m撬杠两根,350mm平板锉、半圆锉各1把,40T链子6条,马蹄环8个(配备M20×70mm螺栓螺帽),300mm一字螺丝刀1把,250mm钳子1把,300mm活口扳手2把,平面密封胶2桶,450ml螺栓松动剂2桶,电焊机及附件一套、氧气乙炔及附件1套(备用)。

二、作业时间

初步计划2015年3月16日至2015年3月17日更换,具体时间根据生产情况而定。

三、更换工序

1、停机前将运输机上的煤拉空,将运输机链子成对接连环转到能拆除的位置,闭锁三机并上锁。

2、打出工作面支架护帮板,闭锁作业区域支架并关闭进液截止阀。

3、在顺槽开关上将运输机电源隔离开关手把打到断开位置并上锁,挂“有人作业,禁止送电”警示牌。

4、清除减速器上盖的煤矸石,用2T手动葫芦吊挂链轮上盖的水管和缆线。

5、用液压马达将链条上的接链环转出机头链轮后,缩回运输机张紧油缸使得刮板链松弛并将链条从接链环处断开。

6、选择合适的起吊位置,利用5T吊链固定好减速器与电机。

7、拆除减速器与机尾固定板连接螺栓,并将减速器与电机分离,拆开减速器浮动油封盖板。

8、清洗整理检查所要更换的浮动油封卡槽是否完好。

9、将新的浮动油封安装在减速器卡槽内,上好减速器浮动油封盖板,连接减速器与电机。

10、用手拉葫芦起吊减速器和电机到合适位置,利用撬杠拨动安装好减速器;将减速器与链轮对接并紧固固定螺栓和注排油管。

11、重新给减速器注320齿轮油直至新油流出。

12、将运输机链条用42*158接链环接上,张紧运输机链条适度,然后解除运输机液压马达。

13、仔细检查并清理工作区域的工具及其它物料后撤出人员,通知控制台电工解除运输机电源闭锁及通信闭锁,先单台试验运输机待正常运行后再联合运转运输机。

四、安全注意事项

1、检查作业区域的顶板、煤壁,并用敲帮问顶工具及时处理,确认安全后方可进行作业。

2、严禁操作或检修闭锁的支架。

3、检查所使用的起吊工具是否符合安全要求,起吊时,起吊物下严禁站人。

4、严禁使用非专用的卡链器。

5、手动葫芦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看其结构是否完整,转动是否灵活等,防止在使用中发生干磨、窜链等现象。

6、起吊重物时,必须由专人指挥,专人操作,且起吊工具牢固可靠。起吊前必须统一信号,并向操作人员交代清楚。

7、起吊器具载荷量必须大于起吊设备的1.5倍,并且完好。

8、在作业现场周围设警戒,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9、在使用单体时防止高压液体伤人。

10、在对螺栓孔时,禁止利用手指在栓孔内对孔。

11、拆装的油管接头必须用棉纱包好,防止煤泥及其它杂质进入油管内。

篇3:浅谈煤矿触电事故预防措施

1事故案例

某矿井+620m水平33#采面一协议队正在打眼作业,突然出现停风,带班班长即令停止作业,退出作业点,并通知该班备料员(兼职电工)排除设备故障。由于该工作面距+620m水平配电点约有800m(见图1),该电工为图省事,在+620m水平配电点馈电开关②未停电的情况下,便开启磁力起动器③,带电排除故障,不慎触及交流660V带电体,触电身亡。事后现场勘查发现:

图1供电系统

(1)该采区变电所内检漏继电器①未投入使用;

(2)+620m水平配电点内馈电开关②处于合闸状态,且未悬挂任何警示牌;

(3)该工作面磁力起动器③鼓形防爆外壳打开,内芯体抽出;

(4)该工作面磁力起动器③、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④外壳均未安装保护接地;

(5)该工作面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④至煤电钻约40m橡套电缆未悬挂,中间有3处明接头、多处破皮露出芯线,且煤电钻未采用防爆插销连接。从这起事故案例分析,可以得出以下教训:

(1)作业者不遵章守纪,违章冒险作业是导致这起触电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漏电保护装置未投入使用,作业者触及带电体时,未能使馈电开关跳闸、切断电源,加大了作业者触电的危险性;

(3)作业者未培训上岗或受培训教育程度不够,安全意识淡薄,以致违章冒险作业;

(4)对存在的不安全隐患未及时整改等。据资料统计,在以往煤矿发生的机电事故中,机电触电事故约占发生总事故的8%,所以加强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以及进一步采取预防措施迫在眉捷。

2井下触电事故的发生规律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发生触电事故的前提主要是人体触及裸露的带电导体或触及因绝缘损坏而带电的电气设备外壳,由电流对人体造成伤害事故。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与漏电设备的方式和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不同,触电事故可分为单相触电事故、两相触电事故或两线触电事故、跨步触电事3种类型。但从发生触电事故的情况分析,往往带有以下规律:

(1)低压设备触电事故率高。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井下使用的机电设备及供电设备多数为低压设备,其分布广、与作业者接触机会多、时间长,作业者往往由于管理不严,思想麻痹,同时又缺乏一定的安全用电知识,触电事故率较高。

(2)移动式设备与手持设备触电事故率高。

在井下生产和作业中这些设备数量多、移动性大,且又不是专人使用,故不便管理,安全隐患较多,同时这些设备在使用时是紧握在作业者手中工作,一旦漏电,往往难以摆脱。

(3)违章作业或误操作的触电事故率高。主要是作业人员因未培训上岗或受培训教育程度不够,安全操作意识淡薄,出现误操作或违章作业,或是采取安全预防措施不得力、电工用具缺乏的情

况下心存侥幸心理,冒险作业,导致事故发生。

(4)触电事故的季节性明显。每年的二、三季度,煤矿发生的触电事故较多,也最集中,主要是这个季节雨水多、作业场所潮湿,机电设备绝缘性能降低,同时因人体多汗,皮肤电阻降低等更容易导电。

(5)不规范的送电线路和使用达不到安全要求的配(用)电设备触电率高。大部分小煤矿没有使用矿用电缆而使用黑皮线、胶质线、护套线等进行送电,或没有使用矿用防爆开关、防爆灯等配

(用)电设备而是用明刀闸开关、普通照明灯头等替代,缆线悬挂不合格或不悬挂、绝缘破坏严重、线路乱拉、乱接以及普遍存在的裸接头等,加上小煤矿为减少投入,巷道断面小,空间狭窄,井巷淋水潮湿,这些不安全设施极易在生产、操作或维护过程中造成触电事故。

3发生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煤矿发生机电设备或供电线路触电事故,不是偶然的,有很多主、客观原因。但根据以往部分统

计资料和发生触电事故的整个过程分析,造成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机电设备使用的安全知识。如用手直接触摸带电体或漏电设备外壳;带电操作高压开关或设备;带电拉接线路或安装设备;有人触电后不首先停电而直接去拉触电者等。

(2)违反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作业规程、违章作业。如设备外壳不接地;带电检修或搬迁电气设备;不使用绝缘工(用)具或使用没绝缘或绝缘程度不够的工(用)具;线路或设备检修时人员还未全部撤离现场就送电;在带电场所不设警戒或未悬挂标示牌,使人员误入带电场所,误触带电线路或设备,误送电等情况。

(3)对电气设备或供电线路的安装、维护不当。如缆线乱搭、乱接或接线不规范,不悬挂或悬挂间距、高度不够,甚至放置地上;设备无支架、淋水受潮;设备零件缺少或破损未及时补足、更

换,敷衍了事,而使设备带病运行等。

(4)设备质量差,安全防护性能不合格。如设备绝缘性能差或不合格;缆线绝缘破损严重;设备缺少足够的安全保护装置;设备摆放的安全间距、安全通道及检修间距不足等。

(5)偶然因素。主要表现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发生的触电事故。

从以上各种原因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煤矿安全生产中,触电事故的发生多数不是单一因素构成,往往是由2个或2个以上的因素引发的,触电事故的规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往往会由

于种种因素及新技术的推广而发生变化。因此,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应不断地分析和总结煤矿触电事故的发生规律,寻找预防和安全保护措施,减少机电事故发生率,为煤矿安全生产和减少触电事故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4预防触电事故的措施

为防止煤矿生产中发生触电事故,降低事故率,一方面要加强设备的技术管理和作业者的组织管理,另一方面要抓好预防措施的落实,预防为主,切实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主要措施如下:

(1)加强对作业人员的供(用)电及机电设备的专业知识、安全用电、自主保安等培训工作。培训工作不能流于形式,要注重实效,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提高作业人员的整体操作水平。从根本上减少或消除因作业人员缺乏必要的电

气安全使用、操作知识而造成的触电事故。

(2)防止人身接触或接近带电导体,加强带电设备的隔离、屏护工作,并悬挂标示牌,以警示作业人员与带电体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控制不安全因素。

(3)井下和向井下供电的变压器中性点不得直接接地,其主要目的是防止触电事故,降低触电的危险性。大部分小煤矿向井下供电的变压器仍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接线方式。据计算,在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供电系统中,人站在地上又触及一相带电导体时,通过人身的触电电流为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的供电系统的2.47倍,这无形中增大了触电事故的危险性。

(4)井下电网必须装设运行可靠的漏电保护装置并切实投入使用,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有符合要求的保护接地。这两项保护是在触电事故发生时,从根本上降低人体触电危险性的有效措施,不能降低其完好要求,更不能形同虚设。

(5)提高机电设备的绝缘性能,严禁非煤矿专用、绝缘低劣的农用机具或机电设备在煤矿井下使用。良好的绝缘是保证设备和供电线路正常安全运行和有效防止触电事故的重要措施。

(6)对人身频繁接触的电气设备应按要求采用127V及以下的低电压供电,降低触电时的危险性。如手持电钻、照明设备、提升信号装置和控制电路、按钮等。

(7)严格执行供用电审批制度,同时加强电气设备的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停机维护,确保设备无病运行,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扼制事故苗头,防范于未然。

5结语发生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的触电事故,虽有客观原因(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和主观原因(作业者不遵章守纪,违章冒险作业或对设备安装、维护不当等)因素影响,但若对设备的运行规律详加分析,对存在不安全隐患认真、及时整改,并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严加防范,煤矿机电触电事故发生率定能明显减少。

篇4:机道作业安全措施

一、措施目的:

0905工作面在检修机组、生产溜子时人员需进入机道内进行检修作业,为了保证人员在进入机道内作业时的安全,特编制此措施。

二、安全措施

1、进入煤壁侧作业前,必须严格执行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找掉可能冒落的煤与矸石。处理片帮、活石时,作业人员应首先清理好退路及工作地点杂物,躲开矸石下滑方向,使用长度不小于2m的长柄工具(6分钢管加工)进行处理,并将每部支架护帮板伸出。

2、进入机道内作业前必须对采煤机、刮板输送机进行挂牌停电闭锁并有专人看管。

3、进入机道内作业前在煤壁侧用4根DZ35单体液压支柱配合松木板梁进行临时维护,防止片帮煤伤人,所支设的单体支柱必须用8#铁丝拴好,防止倒柱伤人。工作面打的贴帮柱在生产前必须从下向上逐个拆除,并将柱帽及板梁全部收出,防止将其进入漏煤眼,卡堵漏煤眼。

4、人员进入机道内作业前,要清理好退路,有专人负责安全工作。

5、作业人员站在支架前梁或有支护的下方进行作业。

6、人员在机道内作业时,严禁人员操作附近10米范围内支架。

7、人员进入机道内作业前,应将物料备齐,作业人员要配合默契,操作熟练,动作迅速,做到稳中求快。

8、采煤机司机割煤时要将煤壁割直、割齐,不准留有伞檐。

9、工作面的端面距不得超过340毫米,每部支架护帮板必须伸出。

篇5:电焊作业安全措施

一、施工概述

根据工作安排,机运队在主井口,需使用电焊机焊接罐道梁,必须现场施工。为了确保作业安全、顺利的进行,特制订以下安全技术措施,所有施工人员必须按照本措施施工。

二、作业环境及施工时间

1、作业地点位于平地主井口,该处全负压通风,属进风巷,巷道采用锚网喷浆支护,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电焊作业环境的要求。

2、施工时间:2012年月日(时分至时分)。至2012年月日(时分至时分)

三、施工前准备

(一)地面准备

检查电焊设备。施工人员向机运队申请领取电焊设备,电焊设备使用前必须进行仔细检查:电焊机必须完好,外观无变形,部件不缺失,螺栓紧固;电流调节装置灵活可靠、调节准确;电焊机电源缆线及焊把线其外皮必须完好无受伤、无破损,且绝缘电阻不小于10MΩ;电焊机把线及焊钳应保证连接可靠,并保证焊把绝缘部分对焊把芯线绝缘电阻不小于0.5MΩ;达不到上述要求不得使用。

(二)施工人员准备

1、施工人员要求。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并持证上岗,备齐防护用品;施工人员必须携带防护眼睛或面罩、脚罩、电焊手套和灭火器材、矿灯、保险绳、安全带等防护用平。

(三)施工准备

1、现场情况检查。作业准备前由现场负责人对施工地点进行详细检查,防止脱落伤人。

2、清理施工现场。将工作地点及附近10米范围内的易燃物品清理干净;将作业现场杂物清理干净,以防人工搬运材料时被绊倒,同时要小心地滑。

3、电焊机放置。电焊机平稳放置在作业地点5m以外支护完好无淋水的地方,并可靠固定,防止滑动。

4、备好水源及消防器材。工作地点应配备不少于0.2m?的消防沙或合格的干粉灭火器2台,工作人员必须了解灭火器使用方法;施工地点配有供水管路,水压不小于2MPa,水量充足,并通过KJR-25高压软管引到作业地点,设专人负责喷水。(如现场无供水管路,现场必须备有不低于20公斤的水)。

5、保护用品检查。检查施工人员证件是否合格齐全,施工人员要佩戴保护用品,穿好工作服、扎紧袖口,佩戴好防护用具,以防刺伤眼睛和伤害皮肤,在井口作业必须佩带保险绳、安全带。

(四)电焊作业前准备

1、安全科需派一名专职安全检查人员在现场监督施工,施工人员必须服从指挥。

2、施工前设备检查。使用电焊前,再次对电焊设备进行详细的安全检查,确保完好。

3、现场洒水。洒水工向施工点洒水,确保施工点10m范围内湿润。

4、电焊机接线。由专职电工将电焊机电源线接在能单独停、送电的开关负荷侧;电焊机接线时必须严格执行停电、验电、放电制度。

5、作业用的电焊机必须打设接地极,接地电阻不得超过2?,焊机接线必须符合接线工艺,焊机接线柱必须用绝缘物品或用防护罩防护起来,防止人员触电。

6、请示。经施工负责人、安全检查人员共同检查确认无安全隐患后,由施工负责人向调度室汇报现场准备工作完毕,并请示调度室是否可以开始施工,经调度室许可后方能施工。

7、施工前电焊设备检查、电源连接工作由机运队电工负责;施工现场准备工作由平地修理组负责;施工负责人、安检员负责检查确认。

8、在井口施工前施工负责人必须与绞车司机联系好听清信号,在电焊作业时不能随意启动绞车。

四、安全技术措施

1、施工人员在搬运电焊机过程中,要指定负责人,统一指挥,行走时注意防滑,步调一致,确保安全。

2、施工前,要认真检查构件部位是否存在应力,如存在,必须现场采取技术措施将应力释放,以防施工时伤人或损害其它构件。

3、电焊作业时,焊接点的下方必须使用铁桶或铁板承接熔落物,防止熔落物掉入井筒内,焊接部位以及焊渣必须及时洒水降温,以防高温物体灼伤人员。

4、作业时,严禁作业人员将头、手、脚放在两个金属构件之间,严防发生挤伤人员事故。

5、作业时,施工人员要佩戴保护用品,穿好工作服、扎紧袖口,佩戴好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以防刺伤眼睛和伤害皮肤。

6、电焊作业时,必须派专人对施工现场进行监护。

7、施工中,如施工负责人临时不在现场,则施工负责人必须指定专人行使其职责。

8、施工结束后,由施工负责人落实将现场签字后的措施送至调度室和安检科备案。

五、施工收尾措施

(一)施工后现场管理

1、作业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完工后,由专职电工切断电焊机控制开关电源,然后从开关负荷侧拆除电焊机电源线,操作时严格执行停电、验电、放电制度。电焊机拆除后收好焊钳、把线、焊条,清点电焊器具。

2、电焊设备及施工器具要安排专人认真核实,严禁将施工器具等遗留到施工地点及附近,核实完毕,将电焊设备及施工器具回收入库。

3、施工结束,必须将现场打扫干净,做好文明施工;施工现场再次用水喷洒,经检查无异常情况,由施工负责人向调度室汇报作业完毕,经调度室许可后方能离开现场。

4、指派专人监视1小时,及时将未熄火源熄灭,冷却高温物体,发现异常现象,立即处理。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